最新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21:39:13
最新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大全(17篇)
時間:2023-11-13 21:39:13     小編:雨中梧

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一本書籍后所產生的一種對書籍內容和作者思想的感受和反思。讀后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書中的思想精髓,同時也可以激發(fā)我們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寫讀后感,不僅可以加深對書籍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在讀完一本書后都應該寫一份讀后感,這樣才能真正將所讀的書籍消化吸收。如何撰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要認真閱讀作品,理解其中的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趣的讀后感分享,希望能夠讓大家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智慧。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一

明朝,中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倒數(shù)第二個階段,頂峰是清王朝。這兩個王朝在中國歷史中有著不同影響,盡管都是壞的。

《明朝那些事兒》以朱元璋為主線,還有一些其他的人。講述朱元璋由一個貧農中的貧農,一步一步晉級為當時中國最大最富的地主,到最后的明朝結束。

其實我認為朱元璋很了不起,不然他怎么會當上明朝的開國皇帝呢,不然怎么會由一個貧農當上大地主呢。最開始朱元璋是沒打算參加農民起義的,一個世世代代為農民的后代怎么會去農民起義呢,有什么比一個安穩(wěn)的生活更能吸引他呢。但,那個以剝削農民的社會,那個餓死他家人的社會,不起義似乎有點不合常理了。就這樣被逼梁山了。不過歷史是有他自己選擇的結果的,而朱元璋就是被選擇的那個。這個集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于一身的人,歷史是屬于他的。一步一步走向最高峰,他把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都制定好了,一個工作狂,把所有的一切都規(guī)劃好了,盡職盡責,但到最后,似乎表明沒有最規(guī)范的制度,他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在子子孫孫的經營下破滅的不剩渣渣了。人物鮮明,話語也很賦有哲理。如:

“在進行決策時,會有很多人在你耳邊提出他們自己的意見,將他們手中的鑰匙交給你,讓你去選擇,但這個游戲最殘酷的地方在于: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p>

不僅歷史這樣,我們每個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應該這樣。在許多方面,我們只有一次機會,一旦失去,便無法挽回,需要我們賭一賭,搏一搏。有時我們講認真就好,無論結果如何,或者有時候覺得機會很多,總有一次回成功的。然而,就像高考一樣,機會是很多,但之前的一次與后面的相比是不同的含義。第一次永遠是第一次,而后的是不能比的。

這本書不像其他的書要么主要是自己的觀點,要么純粹講歷史。這本書以幽默的口吻講,有時給一些賦有哲理的話,顯而易見,這本書更能吸引讀者吧。一本書不從商業(yè)價值來說,被寫出來的使命就是讓人看,沒人看那就不值得寫出來。

《明朝那些事兒》值得我們一看,雖然書很厚,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看。多讀點書終歸是好的。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二

讀了明朝那些事1~120頁,我懂了許多事,也知道了很多道理。朱元璋為什么能從乞丐變成皇帝?陳友諒為什么會失?。績煞N對待士兵的方法,兩種不同的性格決定了兩種不同的命運。

陳友諒心狠手辣,只要是他認為對他有一點威脅的人,統(tǒng)統(tǒng)斬掉。陳友諒從參加了起義,腦海里就沒有了“信義”這兩個字。為了走到最后,他殺了很多人。

倪文俊賞識他,提拔了他,對陳友諒有知遇之恩,陳友諒殺了他;

趙普勝是個老實人,對陳友諒很尊重,把陳友諒看作兄弟看待,陳友諒殺了他;

徐壽輝把權力讓給了陳友諒,徐壽輝只想活下去,陳友諒殺了他。

陳友諒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心黑手狠才能獲取勝利,在你弱小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陳友諒為了權勢和地位,不稀罕什么名聲。手中的權利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陳友諒背叛了很多人,他們不信任陳友諒,隨時可能背叛陳友諒,但陳友諒認為擁有最強的力量,就能控制一切!

可朱元璋不那么認為,朱元璋的時候行為都和陳友諒相反。朱元璋對所有的士兵都很好,(除了貪污的)所以士兵們沒有一個人背叛他。

當朱元璋和陳友諒打仗時,兩個人都成了賭徒,籌碼是無數(shù)人的生命,賭來的,是無盡的土地,無盡的金錢。

成王!

敗寇!

在這場戰(zhàn)爭中,沒有正義與邪惡的區(qū)分。勝利的人擁有一切,失敗的熱失去一切;這場戰(zhàn)爭沒有規(guī)則,沒有裁判,這些在勝負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對決戰(zhàn)的雙方的來言,勝利就是神!

我看到這,覺得陳友諒有點愚蠢,你不斷的欺壓,只會讓人討厭,反抗。終于有一天,你的士兵們會像野獸一樣群起反抗!你壓住的,只是士兵們一時的恐懼,害怕。但久而久之士兵們就不會害怕了,反而會群起而攻。你難道不怕嗎?哎,果然是性格和行為方式決定成敗。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三

學習與興趣的結合,可以讓愛玩的人學習,還可以是書呆子找到樂趣,世界就是那么神奇。單獨對待某件事物事物,也許你會覺得它很無聊,但是當許多事物在一起時,你會發(fā)現(xiàn)它很有趣了。

歷史是一個充滿色彩的故事,但是卻被人們用文字描寫的如此單調,也許也只有史學家才會去看了。那豈不是可惜!

歷史是一個舞臺,這個舞臺上有無數(shù)個演員,有動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臺,就有人承包,恐龍滅絕后,人類就承包了這個舞臺。億億萬萬個人都在臺上出演過,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跡也唄刻在了歷史長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這急流漫無目的漂浮著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但他們也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臺上的一個演員,歷史的參與者,至少,他們活過。

這天,我終于一個與歷史色彩媲美的書了。

《明朝的那些事兒》,一本運用小說手法寫出來的史書。書很厚,有五本,但是我讀了,我第一次這么認真的讀完這么多的書,只因為我感興趣。

也許,讀完了這本書,并沒有讓我對明朝的歷史有多么詳細的了解,但在這本書里,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間罕有的高貴品質,并深深為其折服。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心狠手辣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勇士,堅守信念的強者,更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隱藏其后的,還有那復雜又難以捉摸的人性。讀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huán)境的改變......由于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但確有一樣東西始終未變,這個東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結局紫英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惟有天道恒在,往復循環(huán),不曾更改……千年的歷史,我們不能輕易評說,我們只能從看到的人與事中來自己分析判斷,冥冥之中,確有這樣一種力量,在左右著歷史的軌跡。

書寫的不好,就沒人會去欣賞,只有好書才會被人們細細品味。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四

史書讀的不多,數(shù)來數(shù)去也就那寥寥幾本,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讀過的最有趣味性的一本。

這和我的心態(tài)也密不可分,對于史書我總是帶著一種功利性去讀,恨不得吧所有內容都記住,為了考試而讀書。而史書總是一絲不茍,嚴肅的,讀來讀去雖說不會枯燥無味,但也很難做到樂在其中。

久仰《明朝那些事兒》大名,對于同學口中一致好評的史書,不免對此書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印證那句“歷史本來很精彩”。

花了不短的時間讀完7本書,心中感慨萬千。歷史是一個舞臺,當年明月用一種近乎調侃的語氣為我們描述了一場又一場沙場馳騁、指點江山之豪氣,勾心斗角、奸臣當?shù)乐诎?,成千上萬個人們在這個舞臺上出演過,有的人在歷史的舞臺上大放光彩,施展才華造福百姓;有的人卻是懷才不遇,窮酸落魄流落民間;有的人勾心斗角,終于位極人臣。但不論是主角也好,士兵甲、炮灰乙、流氓丙、土匪丁也好,他們都是歷史的參與者,歷史的舞臺劇,在他們的推動下一幕又一幕向前推進。

要說讀后的感受,真不知如何寫起。讀完書,更多的可能是惋惜吧。想當年,明朝國富民強,明朝艦隊之足跡遍布東南亞,盛世的出現(xiàn)讓明朝不斷強大,可所謂物極必反,明朝終是沒有逃過一個滅亡。

當時學歷史的時候,對一些考試可能出現(xiàn)的活題進行復習時,就想過一個問題:為何天下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看完明朝的歷史,我終于明白了。以我的理解,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英雄人物脫穎而出,不再是碌碌平庸之輩,而他們在各種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不斷變得更強大;國家亦是如此,最終,經過不斷地戰(zhàn)爭,終于有一個強國,取得了桂冠,一統(tǒng)各國,然后戰(zhàn)火銷聲匿跡,雖有小打小鬧,但無傷大雅。過了幾任皇帝,世襲制的弊端就出來了:總有那么幾個皇帝如同紂王、隋煬帝一樣暴政,接著,農民起義、朝廷內斗、邊境叛亂紛紛而起,又成為了一個亂世。歷史,就是一個圈。

對于書中的內容,不再多做評價,我只想高呼一聲:歷史原來是很精彩的呀,然后鉆入題山題海中,尋找考歷史的精彩之處。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五

明朝那些事第三本妖孽宮廷,皇帝的故事已經沒那么有意思了,頂多算是宮廷八卦,這本書最有意思的是王守仁。首先要吐槽的是于謙在這本書里被干掉了,讓人痛心惋惜。

于謙,不是那個說相聲的于謙,而是打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拯救明朝于水深火熱之中的那個于謙。上部書土木堡之變皇帝朱祁鎮(zhèn)被抓以后,瓦剌首領也先各種要挾明朝,想狠狠敲詐一筆,奈何明朝就是不買賬,皇帝你扣著吧,這邊再立一個就是了,于是出現(xiàn)了兩個皇帝同時在位的搞笑情況。

被忽悠的慘了的也先一氣之下沖到京城想要打一仗,這個時候的明軍剛經歷土木堡之變精銳部隊二十萬幾乎全滅,毫無招架之力,也先3萬鐵騎已經要兵臨城下,京城的9個門隨便哪個門只要被攻破就完蛋了。

如此嚴峻形勢,戰(zhàn)斗還是轉移南京,關系著國家命運,戰(zhàn)斗不一定能贏,而轉移則是直接丟了半壁江山,于謙給出了答案:“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憑借著驚人的勇氣,挽狂瀾于既倒,于謙扛起了國家興亡的大旗,保住了半壁江山。就是這樣一個人,最終卻不得善終,真的是讓人扼腕嘆息。

王陽明,這位一心想要做圣人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從小就勵志要做圣賢,被他爸打了也不改志向。后來創(chuàng)立了心學,對后世產生了極深的影響。

而最讓我佩服他的是,他在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下,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造反。什么是什么都沒有呢,寧王造反買通當?shù)厮泄賳T,沒買通的也被寧王干掉了,朝廷根本沒人知道寧王開始造反了,而王守仁是死里逃生跑出來的,造反已經開始了,等著朝廷知道這事情派兵前來,寧王都造完反南京登基稱帝了。

沒有指望,沒有援兵,沒有希望,只有他一人。

孤身一人,聚集兵力,寧王有八萬兵力,王守仁8千兵力都沒有,怎么贏。就是在這樣極端的情況下,王守仁憑借著他的智慧召集民兵,安排戰(zhàn)術,平叛了寧王。

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傳奇了,明朝的歷史還在繼續(xù),不同的人物散發(fā)出不一樣的光彩,璀璨著這個時代。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六

好多書友都在說第一次的讀感太少了需要豐富下內容,讓這篇讀感看起來飽滿,豐富,好吧,我就用我僅有的詞匯量,我就試一試吧(用時也是比較長,我也借此機會好好做一個總結),文筆一般,請大家見諒,不過,也非常感謝一直以來無論我寫的怎樣差,書友們都會很認真看也能給出中肯的意見,我很感激,認識你們,我在進步!

明朝那些事我讀的版本是7本,這是一套歷史類的書,說起歷史大家的腦子里立刻會蹦出,枯燥乏味,刻板,無聊之類的詞,我其實也一樣,甚少閱讀這類書,但是《明朝那些事兒》我從翻開第一部開始,我就被故事深深地吸引,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我欲罷不能,無法放手。

這個故事是從一個叫朱八八(朱重八)的人開始的,沒錯這個人就是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這個名字是有深刻含義的,實際上朱元璋就是誅元璋,元當然是元朝,璋是一種尖銳的利器,他是把自己比喻成一把誅滅元朝的一把尖銳利器,就像他自己的名字一樣,他做到了!他的前半生我覺得用這樣一句話概括最合適不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彼H眼目睹親人的一個個離去而無能為力,年紀輕輕的他為了生存討過飯,當和尚,被人唾罵被人鄙視,受盡恥辱,但是他沒有被打敗,反而磨煉了堅強的意志,擁有了強大的內心。后來在友人的勸說下,決定造反的他,人生就像是開掛一般,遇到了與元軍對戰(zhàn)的郭子興,娶了馬皇后,拉起了自己的隊伍,一直打到了應天(南京),后又解決了鄰居陳友諒,張士誠,滅了元朝,建立明朝,成為開國皇帝,這第一部分是我讀的最暢快的一部分,讀的時候也是激情澎湃。后面一部分則是講了建立明朝后的那些事,這部分給我的感覺就是殺殺殺,40歲的朱元璋終于站在了權利的最高峰,發(fā)揚光大了科舉制度,頒布法令,嚴懲貪污腐敗,也是創(chuàng)立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肅貪法,貪污六十兩以上銀兩就殺殺殺?!昂┯拱浮薄翱沼“浮薄肮赴浮备菤埲唐さ搅藰O致,上萬名臣民別殺,有些是真有罪,有些是冤枉的,有些是被牽連的,那個時候想要辭官都要靠裝瘋才可以,瘋狂的殺戮連審訊的人都沒了,最后還要鐐銬審案,想一想在朱元璋時代公務員真的是高危行業(yè)?。。ㄏ胂氍F(xiàn)在的日子真的是幸福的了)老年的朱元璋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大兒子朱標,可惜朱標命短沒有等到登上皇位的那天,于是這位老人把對兒子的愛和期望寄托在了年紀輕輕的孫子朱允炆(建文帝)身上并將皇位傳給了他,他把一切都安排好,可是。

計劃。

永遠趕不上變化。善良的朱允炆終究是抵不過城府頗深,老謀深算,英勇善戰(zhàn)的叔叔朱棣。1402年朱棣登基,又一個故事也開始了。

第二部,跨度很大,我就簡單概括一下,朱棣以靖難之名取得皇位,但因有著卓越的軍事和政治才能,善于治國,其政績斐然,修史《永樂大典》,遷都北京,派鄭和下西洋促進了外交和邊境貿易,平定安南和蒙古,國家進入盛世,后其二子朱高熾繼承皇位,在位一年斃。后來朱祁鎮(zhèn)繼承皇位,蒙古來犯聽信太監(jiān)王振錯誤判斷,朱祁鎮(zhèn)被俘,明軍損失所有精銳部隊及大量重臣。差點將大明半壁江山落雨蒙古人囊中,好在有一介文官于謙力挽狂瀾救國家于旦夕之中。后其弟弟朱祁鈺被迫當上皇帝,嘗盡權力滋味的朱祁鈺再也放不下,兄友弟恭轉瞬刀劍相向,真正最是無情帝王家??!后朱祁鎮(zhèn)又奪回皇位。

歷朝歷代的皇帝,大多都是被權力駕馭。權傾天下,無限榮光,所有的豪情抱負有無限的空間去實現(xiàn),然而當擁有權利成為一種執(zhí)念也便成了活著的累贅和痛苦!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能拿的起放的下這權力二字?。?/p>

第三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守仁了,文武全才,憑一己之力平定寧王之亂,我認為他是明朝最偉大的人物,沒有之一,他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總是能用最小的代價解決問題,運用智慧解決麻煩。一個人背著天下蒼生的生死屢遭磨難,不僅臨危受難還力挽狂瀾!他真的是無所不通,無所不能,老年的他開設書堂盡力傳道受業(yè),真的太讓人敬佩了!有時間有機會我一定深刻了解這位圣賢。

不得不說嘉靖皇帝壽命很長,一本書都沒有講完,這第五部可以分為嘉靖后期,萬歷前期發(fā)生的事了,簡單的回憶概括就是徐階蟄伏多年,終于搬倒了嚴嵩,然后高拱搬倒了徐階,張居正又搬倒了高拱,真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對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后面這幾位與嚴嵩不同,做了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也算是實干家,后面萬歷年間的抗倭援朝,歷時七年,讀來讓人熱血沸騰,李如松運籌帷幄,鄧子龍一腔熱血,戰(zhàn)死沙場。

這一部我還不得不說兩個人,兩個奇人,一個名字叫海瑞,另一個名叫張居正,海瑞資質平平,考了十多年才考上一個沒有油水的小官,但是他之所以稱為奇人在于他特別清廉,不僅自己清廉,還鞭策其他人一起清廉,最后連死沒忘還別人多給的六文錢,他的一生就留下幾件破爛的衣服,是把清官的形象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是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清廉!張居正與海瑞不同,他從小天資過人,是個神童,過目不忘,關鍵人長的也帥,輔佐年幼的萬歷,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條鞭法、考成法造福人民,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中國家得到穩(wěn)定發(fā)展,但是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生活奢侈,道德低下。但不可否認他為朝廷嘔心瀝血是一個偉大的實干家也是一個十足的陰謀家,歷史會銘記他的一生!

第六部是我最不喜歡的一部,可能讀的時候個人主觀情緒太過濃烈了有憤恨,有嘆息,萬歷死后,朱常洛登基貪圖美色,亂用藥物,紅丸藥讓這位皇帝僅僅只活了1個月,可憐到連一個年號都沒有,文盲木匠皇帝登場,對內太監(jiān)魏忠賢干政,殘害忠良,對外,努爾哈赤趁機興起,明朝真的是民不聊生、這一部是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楊漣,因為他的死讓人難忘,死在獄中,每天用布袋壓身,不管用用錘子砸碎肋骨也不行,用鐵釘穿耳,最后楊漣因鐵釘穿破頭骨而亡,場面太過血腥,看的我也是整個人都不好了,這真的是最壞的一個時代!

最后這一本我是間隔時間比較長了,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崇禎,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的崇禎,他胸懷大志、兢兢業(yè)業(yè),克勤克儉,也有暴躁,但知人善用,渴望力挽狂瀾,但天災人禍,內憂外患,氣數(shù)已盡,回天乏術,讀的時候特別心疼崇禎皇帝,一步步除掉了魏忠賢也救不了大明,請回了袁崇煥也趕不走皇太極,也許早出生那么幾十年一百年能是位好皇帝,可現(xiàn)實就是這樣殘酷,悲傷,當崇禎選擇在景山上自縊的時候,我覺得真的很難得,難得的不是他為了氣節(jié),為了尊嚴,為了向宗族交代,而是覺得他做出的這樣的選擇很難得,他留給了明朝一個灑脫的結局,給自己留下一個遺憾但也不缺乏美的答卷。

沒有多少感想,寫的也不多,亂七八糟,但自己讀完開明了許多,寬廣了許多……。

希望以我僅有的感悟能夠給大家一些啟迪。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七

對明朝的印象來自于小時候看的《穿越時空的愛戀》,最好奇的是朱允文的去向,看這段歷史時最停不下來,可惜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全書前一半靠君王撐起來,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從一窮二白打天下,到發(fā)動靖難奪取帝位,最后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其后,各類奇葩皇帝上場,但主角成了內閣、宦官、文臣、后宮多方輪流登場,雖有王守仁、張居正多個能人把控局面,終抵不住亂臣賊子一步步擾亂朝綱,斷送大明江山。

明朝的言官,雖在中后期已形成不問對錯,只求一參的尿性,多位忠臣良將慘遭毒害。但一開始的出場,我是大為欣賞。不畏強權,只求無愧于心,在是非對錯面前,立得住腳。這樣一個本該推動社會進步的群體,最后演變成了為利益驅動,為個人發(fā)展所需的無恥之輩,歸根結底來自于人內心的私欲。想到最近看獵場時,鄭秋冬對金錢觀的回答。

鄭秋冬:“其實我的金錢觀很簡單,我認為金錢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貨幣理論開創(chuàng)了人類對貨幣認識的新階段?!?/p>

考官:“金錢帶來的弊端比比皆是,你怎么說它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呢?”

鄭秋冬:“所有的弊端都不是錢造成的,而是追逐它的人制造的?!?/p>

旁聽:“用卑鄙的手段得來的錢也能帶來解放和自由,不是嗎?”

鄭秋冬:“那是人在玷污著錢的名聲,而不是錢的罪過?!?/p>

錯誤的不是言官群體本身,而是追逐名利的人玷污了言官的名聲。

一朝天子一朝臣?;蕶嗟拇_立,首先在于聽話的大臣;內閣權利的確立,首先在于思想趨于一致的大臣群體。關于這點,因最近生活中遇到,所以書中每看到權利的變更便深有感觸。

辮子戲看多了,對明朝反而知之甚少,以這本書來了解明朝,對人物的看法不偏不倚,正合我意。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八

當代明月所著的《明朝哪些事兒》,整部小說十分宏大,跨越300多年的時間,通俗易懂,能夠把歷史當小說看,我推薦這本書,很多人不理解,說是投資書單,為什么讀起了歷史,看了便會明白,從歷史中能學到很多正確的價值觀。

今日分享這篇讀書感,對書中的精華理解、總結很到位。

這本小說感觸最深的僅有一條:找到正確的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做絕”。

今日的時代與明朝完全不一樣,拋開厚黑學的成分,能夠理解為“對目標極度明確、對戰(zhàn)略乃至戰(zhàn)術極度認真、極度一絲不茍、極度精益求精、極度熱情及極度自信(堅強)”,就是巴菲特等人推崇的“專注”。

做一件事即使正確,如果目標左搖右擺,總是瞻前顧后,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那么結果必須是普普通通,不會取得大的成功。

土木堡事變后,二十萬精兵毀于一旦,天塌了。京城受到蒙古的圍攻,且明顯強于明軍,皇帝被抓,京城不堪一擊,大明王朝陷于絕境。

很多人傾向南遷或者死守,然而“京城保衛(wèi)戰(zhàn)”主帥于謙認為僅有戰(zhàn)勝敵人,才能保住帝都,才能挽救國運,除此之外,別無他途!所以他收編整頓軍隊以后,決戰(zhàn)前下達了以下幾個命令。

“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迎敵!”

“錦衣衛(wèi)巡查城內,但凡查到有盔甲軍士不出城作戰(zhàn)者,格殺勿論!”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后隊斬前隊!”

“大軍開戰(zhàn)之日,眾將率軍出城之后,立即關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斬!”

就是這幾條,“要么勝、要么死”,讓所有人放棄幻想,忘記對蒙古人的恐懼,全力作戰(zhàn),加之有效的戰(zhàn)術謀略,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是用他的聰明證明事情難以辦到,而是總能從不能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京城保衛(wèi)戰(zhàn)”中,通州的糧食很多,然而很難運到京城,因為沒有剩余的人保護糧食,為了不讓糧食落入敵手大臣甚至主張燒掉。

于謙經過一個公告就解決了:“所有受召軍隊進發(fā)時應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糧,并運送至京城?!闭{兵、運糧、安全問題一下都解決了。

當然反例也很多,皇帝朱允炆打燕王朱棣的時候,語重心長地對主帥說:“請你務必不要讓我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啊?!?/p>

結果軍士都不明白該何去何從,擔心萬一打死朱棣落個滿門抄斬的結局,朱棣利用這個保命符多次化險為夷,并取得皇位。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弊x讀《明朝那些事兒》這樣的書,感覺像是在跌宕起伏的歷史中一齊歷練,與一個個名人對話,了解他們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收獲很多。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九

朋友之間講究友誼,友誼就是在對方有困難的時候互相幫助。如果皇帝的朋友沒有職位,那是不可能的。但就有那么一位皇帝的朋友沒有飛黃騰達,但并不是皇帝不愿意,而是有國際的限制,但并沒有影響他們的友誼,他們就是朱祁鎮(zhèn)和伯顏帖木兒。

朱祁鎮(zhèn)在土木堡戰(zhàn)斗中失敗后淪為蒙古俘虜,而在這里,他卻交到了伯顏帖木兒這個忘年之交。

朱祁鎮(zhèn)原來是個囚犯,但他有一個“生化武器”,就是親和力。幾乎所有看守他的人都和他成了朋友,伯顏帖木兒對他更是尊敬,好像他也是蒙古人一樣。

當也先(蒙古首領)要殺朱祁鎮(zhèn)的時候,伯顏帖木兒竟死不同意。作為也先的親弟弟,蒙古的副首領,如今竟護著大明帝國的俘虜,可見他們的交情有多深。

朱祁鎮(zhèn)即將回京的時候,卻有一個人阻攔,當然,那人還是伯顏帖木兒??伤钄r的理由竟是要讓朱祁鎮(zhèn)回明后能當上皇帝才讓他回去。當兄弟,就要幫到底!

朱祁要回去的時候,伯顏帖木兒硬是把他送到了明朝邊界才戀戀不舍的離開了......

在戰(zhàn)亂的土地上,仍有真摯無私的友情。土地被戰(zhàn)爭污染,而朱祁鎮(zhèn)和伯顏帖木兒的友情是這片土地上盛開的一朵蓮花。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十

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許多電視劇都演的他如何智斗奸臣,看他如何娶得美人歸......然而,這些情節(jié)都不是他真正的生活。讀了《明朝那些事兒》,我才看到了真正的唐伯虎,那個從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變?yōu)閼巡挪挥龅闹心耆耍殖蔀樾幕乙饫?,徹底墮落的老人。一個才子成為一個社會的敗類,真是當時封建時期的悲劇。

唐伯虎1470年生于商賈之家,他十分聰明,悟性很高,眾人夸耀他,使他整日飲酒作樂。朋友祝枝山勸告他不要這樣。唐伯虎聽從了勸告,開始苦讀。在鄉(xiāng)試中,唐伯虎考得第一名,又稱為應天府的解元??墒撬谶M京趕考的路上,遇到了一個財子,叫徐經,答應唐伯虎可以在他那里白吃白住??墒乔∏尚旖涃I了答案,又和唐伯虎一起中了狀元。并且他還在發(fā)榜前說自己一定會是今科會元。結果被告了黑狀,關進了大牢。出獄后,唐伯虎回到了家鄉(xiāng),可鄉(xiāng)里的人不再看得起他,連妻子兒女都敵視他,甚至連家門口的狗,見到他都汪汪大叫。這使他更加絕望,更加墮落。寧王朱宸濠要造**,把唐伯虎請了過來,他不愿干,裝瘋裸奔,最終逃了出來。后來他可謂是徹底墮落,他墮落的同時并催垮了他的身體,1523年,他郁郁而終。

去看唐伯虎的一生,說不冤,也有些冤,說冤,可他的言行就有些問題。看他的一生,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禍從口出。唐伯虎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對錯誤的人說了錯誤話。從此,他的人生從巔峰步入低谷,并且仕途盡毀,他正是因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太過驕傲,枉打誑語,才落得這個下場。

當然,當時的社會也十分黑暗,考生們經常告黑狀,使得一些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能得以重任。如果考生都是一些正人君子的話,那他絕對能像電視劇里說的那樣,懲治奸臣,報效國家。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是如此嗎?什么話對什么人該說,對什么人不該說,如果弄不清楚,是對我們的前途有一定的影響的??傊?,唐伯虎的一生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管住嘴,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說自己不該說的話,才是最重要的。

悲慘的唐伯虎,只有那首《桃花庵歌》能訴說他的心愿: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十一

以前一本書讀完,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悟。然而這本書讀完后卻讓我無所適從。作者以幽默而不枯燥的語句,讓整本書充滿生氣,讓看的我欲罷不能。

然而再幽默的措辭,也抵不住殘酷的結局。一個朝代的興起,是上一個朝代用血肉之軀筑起,一個朝代的結束,則是用該朝代的血肉之軀為下一朝代鋪路。

宇宙制衡,萬物總有它的氣數(shù)。或長或短。你會看到忠良,以一生的堅持鑄就心中的理想,心系朝廷,心系黎民百姓,心系整個蒼生。自己的生命不算什么,國家,百姓永遠排在第一,盛世之中,是支柱,亂世之中,是英雄。

有正義的地方,必定就有邪惡。有門派的地方,必定就有爭端。有貪圖享樂的皇帝,也有被利益熏心的臣子,有禍國殃民的太監(jiān),也有棄國棄家的漢奸。

每個人都好像有他一定要那樣做的理由,我不理解,但我接受,這就是歷史。我們無法改變的歷史。殘酷一直都在,氣數(shù)在,盛世王朝,氣數(shù)盡,亂世孤魂。明君也好,庸君也罷,做領導終究是不容易的,從打出明朝的朱重八到關閉過門的崇禎。

中華幾千年文明累計,走到現(xiàn)在21世紀,我只是希望不論朝代如何更換,不論世紀如何演變,中國就是中國,中國的版圖一個也不能少。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十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p>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套大書,也是一個瑰麗的傳奇。多少豪情壯志相見其中,多少生死離愁湮于其中。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古人原無異于今人。無數(shù)英雄燦若星辰,無論你是奸雄還是英雄,或者是梟雄,不管是武功蓋世,還是謀略過人,又或是文武雙全,都在大明史上畫上燦爛的一筆。

今朝,我們沉浸于紙亂金迷之中,歲月如斯,在歷史的沉淀里,該如何篤定最初的信念?在曾經的青山腳下,夕陽紅似火的情景卻大相徑庭了。

在絕望中,他稚嫩的心靈逐漸開始冰冷,他明白,這世上沒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復仇的火焰開始在他心中燃燒,痛失親人的悲苦,促使他從脆弱轉向堅強。他開始武裝自己,從一個只能無助地看著父母死去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武裝到心靈的戰(zhàn)士。1352年,他因“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兇而不妨”去投軍參加造反。

唐朝的黃巢落榜后,在長安城門前作《詠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睌?shù)年后,他帶著十萬大軍打進長安。

而朱元璋在濠州城門前亦作《菊花詩》:“百花發(fā)時我不發(fā),我若發(fā)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zhàn)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幾年后,他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為一統(tǒng)天下鏟除了最大的敵人。之后又在平江以8個月時間消滅了張士誠,做到了“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最后消滅元朝“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思敏。”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他縱馬奔馳,錦繡山川在他身后,江河大地被他踩在腳下。

做人如此,此生足矣,足矣!

《明朝那些事兒》講了很多東西,王朝興衰、王權富貴、風雨變幻……但都是過去,幾百年的歷史,在書上不過是一張紙的距離。朱元璋前一頁還在草地上看夕陽,下一頁就駕崩了。百年皇圖大業(yè),過眼云煙耳!看看明朝,現(xiàn)在已經成了地上的一縷黃土。有些人說,時間可以磨滅一切,我認為不然,500年過去了,時間確實可以磨滅太多,但真正可貴的品質仍然留在世界上。凡事離不開命運,但是我們要做的,不是向命運低頭。而是堅持自己的信念、道德、以及底線,不枉活于這世間。像書里的話: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十三

眾所周知,和尚都是在廟里清心寡欲的吃齋、念經,沒有哪個和尚跑去造反。不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這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文:……為了有飯吃,他決定去當和尚。

那年代,沒餓死就算不錯啦!這朱重八還真識時務,保命要緊呀!

文: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府宣布即皇帝位……。

在多年的浴血奮戰(zhàn)中,朱元璋遲遲沒有稱王,用當年明月的話來說,他是為了麻痹元朝。這么看來,朱元璋是一個心機很重的人,不過最終這個小和尚——成功地當上了皇帝。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十四

昨天幾個同鄉(xiāng)會的負責人相約到劉陶叔叔家拜年,一走進劉叔叔家,就看到一茶幾的書,最上面的一本就是《明朝那些事兒》,前幾天和網(wǎng)友牧野還聊到這本書,對它有一點點了解,劉叔叔看到我愛不釋手的樣子,他就送給我了,回到家,網(wǎng)也不上了,認真的拜讀,還真學了不少東西。

《明朝的那些事兒》說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敘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其實就是以前一直被說書人及老百姓所鐘愛的《英烈傳》的內容,不過多了靖難之役。

在閱讀部分篇章后,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jié)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讓歷史寫得這樣,還真讓我佩服了。

不管從如今歷史講述者的自述,還是公眾對歷史的追捧,都不難看出,公眾喜歡并需要歷史,只是痛恨“教科書”式的表達。

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為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yè)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

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著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xiàn)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yè)出來的,沒有那么多關于歷史的基礎專業(yè)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家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鑒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我喜歡這種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關吧,從小讀書就不認真的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現(xiàn)在好了,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松。

如果是有這樣的書再出版,我一定要好好學一下中國的歷史,這個小伙子聽說是武漢人,才27歲,在廣州是一個公務員,如果有緣真想拜訪他,好好向他學習,不管人家怎樣向他拍磚,我在心中永遠支持他,后生可畏。佩服。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十五

這本書早就聽說過,但那時候一向在看《東周列國志》,沒心思看這個。別的書看完了才把它翻出來看。這一看就再也看不上其他書了,全扔一邊了。

能夠說正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讀書的欣賞水平。

這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是一個非專業(yè)研究歷史的公務員,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說,歷史不能夠幽默不能夠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該書作者也說:“不是歷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歷史書是給專業(yè)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當是幽默趣味的,精彩的說著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xiàn)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yè)出來的,沒有那么多關于歷史的基礎專業(yè)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家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鑒才能夠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而當年明月就使的我們能看到這幽默的歷史“書”,讀歷史居然能夠這樣簡便。

該書資料以明史為藍本,幾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個別出自野史之處,皆注明,并加了作者自我的分析,說明其可信程度。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認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作者說,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能夠寫得很好看,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

而作者也的確證明了這句“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從明太祖朱元璋開篇,到崇禎朝結束,前后歷時二百余年,共六部。書中出現(xiàn)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經過精心“海選”和“pk”的,作者說:“不是牛人不入書,不是牛事不敘述”。

這部書的主線即是明朝的十七位皇帝,按照年排列出各個重大事件及歷史人物,它讓我們明白歷史里好看的不僅有野史,其實正史同樣好看。并且讓我們了解了那些我們只窺其一斑的全豹。它告訴我們,朱元璋是殘暴的它登基以后誅殺開國功臣,心狠手黑。所有開國功臣,包括開國六公爵和四個手握免死鐵劵的老臣,另外兩張鐵劵的主人,常遇春開國之初即暴病,當初拉他入伙的湯和也只因當朱元璋看到他時,這位當年英勇無畏的將軍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留著涎水,支撐著向他行禮。據(jù)說當初開國的功臣幸免的包括湯和共兩人,另一個是朱元璋的外甥。并且朱元璋施行機發(fā)明的酷刑簡直就是慘絕人寰,并且他還有一個歷史上其他皇帝沒做過,也沒想過的“庭杖”——皇帝親自拿著棍子在朝堂之上把大臣打死。但它還告訴我們朱元璋是仁慈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的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他的殘暴只對大臣,貪污銀六兩者剮刑。對百姓能夠說是“耶穌救世主”,在朱元璋統(tǒng)治時期,用今日的話說幸福指數(shù)快速的上升。

它告訴我們朱棣是篡的侄子朱允炆的權。但它還告訴我們在當時朱允炆的削藩就像是好學生要搶刀,癡人說夢。朱棣是當時整個大明最優(yōu)秀的將領他手上又有當時做強悍的軍隊。削藩,不可能。

它告訴我們,宦官鄭和七下西洋是永樂大帝偉大英明的決定,但它還告訴我們,鄭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宦官,在朱棣造反的時候它更是一位偉大的將領,曾為朱棣立下汗馬戰(zhàn)功。

它還告訴我們,以往有一個被稱為“黑衣宰相”的和尚,他極力的鼓動朱棣造反,能夠說是朱棣成勢的最大功臣,但朱棣登基后他卻退居下層,不做高管。但他依然是那個朝代實際的宰相,所以被稱為“黑衣宰相”等等等等。它里面有我們不明白的卻十分有意思的事。

該書分六部,但前后連貫,無筆法的不一樣可作為一部明史來看。到最終一向寫到朱由校煤山自殺而止,全書完。

我不是學歷史的,所以我不分析歷史。我只是一個讀者。我只喜歡好看的故事。當年明月做到了既讓我看到了好看的故事,又看到了歷史。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十六

用一句話概況:“我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弊肿终鸷承撵`。

明朝從不懼怕北邊的瓦剌和韃靼,南邊和東邊的倭寇,以及后期的后金,不服就一個字“打”,一直打到服為止。

強而不欺,威而不霸。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促進了明朝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國的和平交流,并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強大、開明的國家的真實面貌。

中國人向來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向大明朝致敬。非常感謝“當年明月”給我們帶來如此經典的作品。

明朝的那些事兒讀后感受篇十七

所謂主戰(zhàn)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戰(zhàn)爭不過是政治的繼續(xù)。

戚繼光是個順勢而動的人。他和張居正都不是那種拘泥、高尚的讀書人。他們都懂的借力以達到自己的理想,也懂得隱忍,是智慧的人物。想比較起來,海瑞是個沒什麼用的好人。但有時候又需要這樣的人物作為標竿。歷史有時候很尷尬。

張居正的魅力不僅僅在於他是凌駕皇權之上的千古第一人。讀懂了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的複雜,沒那麼高尚的真實、推行一條鞭法&考成令的堅決以及對初心的堅持。只有當你知道他是一個有過猶豫、掙扎、貪婪和污點的正常人,你才能明白那個不顧一切頂住壓力改革的張居正有多麼偉大。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世人皆知他為偉大的哲學家,卻不知他也是那個濁混朝堂屈指可數(shù)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其性格堅毅,兵道詭譎,孤身平定寧王之亂和南匪,扶大廈於將傾;更不惜觸犯龍顏,又一人力阻擋南巡大軍,救黎民於水火。澹然功名,開悟知行合一,天人相融,亂局之後終成一代宗師。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175143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