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20:00:09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通用18篇)
時間:2023-11-19 20:00:09     小編:文鋒

良好的教案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教案的評估和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學習。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一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

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通過誦讀,體會作者蔑視權貴,反抗現實,向往仙境,追求個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內容

指導誦讀,放手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內容、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注重學生實踐,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加以指導,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難點:誦讀方法的指點。

該詩是詩人的代表作之一,屬古體詩,內容并不艱深,學生結合注釋和借助工具書,基本讀懂是沒有問題的。但要深入理解從而把握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則并不容易。傳統教法——教師串講唱獨角或師生雙邊活動唱雙簧,效果不會很佳。

鑒于此,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緊扣課文本身的特點(句式參差:以七言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豐富:既蘊含著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更凸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同時,也夾雜著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tài)度;篇幅長短:不似絕句體、律詩體那樣短,也不像《孔雀東南飛》《琵琶行》等詩歌那樣長,可謂長短適中,易于把握,與一節(jié)課的容量也相符),在誦讀指導的基礎上,切實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大膽讓學生進行誦讀實踐,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去感悟、去體味,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做法。

(一)充分體現詩情畫意。李白這首詩描寫夢游天姥的具體景象時,詩人的想象力像天馬行空一樣無拘無束,想象的羽翼隨意飛翔,在筆端展現出了變換萬千的景象,創(chuàng)造出了和丑惡現實完全對立的神奇壯麗的境界,炫人眼目,動人心弦。媒體要盡可能地通過音樂(精選風格迥異、優(yōu)美動聽的配樂)、語言(名家配樂誦讀)和畫面(精心設計每一幅頁面,特別是第二段,為了展示李白登山所見包括夢中所見,特精選了大量名山大川的風景圖片制作成動畫,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把這種美展示出來。一是為教學服務,把學生帶進李白詩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激發(fā)學生誦讀的熱情;二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享受美的熏陶。

(二)對象頁面轉換的便捷性。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媒體的使用效率,考慮到學生欣賞詩歌和朗誦詩歌要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象之間、頁面之間,比如,范讀的各個片斷之間、配音的各種音樂之間轉換非常方便,或通過鼠標,或通過鍵盤左右鍵,或通過快捷鍵。

(三)體現媒體設計的充足性原理?,F代媒體較傳統媒體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絕不是媒體使用越新越好、越復雜越好、越多越好。事(實上,任何事物總得有個度,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處”。那種媒體滿堂“灌”的語文課自然熱鬧非凡、新奇無比,但語文課的特點(語文課應著力表現語言文字的藝術)卻失去了。該設計中,不管是導入新課的體現詩人個性的名句動畫展示(讓學生快速走近李白、了解李白、親近李白、喜愛上李白)、還是風格各異的配樂曲子的選擇(與詩歌中豐富而多樣的感情相配合),都遵循著充足性原理:圍繞學情而設,充分而且必要。

(一)課前預習

1、利用自修課投影或印成講義發(fā)放

資料一:創(chuàng)作背景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玄宗征召入京,李白以為實現自己“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負的時機來到了,于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興高采烈地到了長安,但僅被任命為供奉翰林,這只是一個御用閑職,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卻有幸目睹了最高封建統治集團的昏庸,他那種蔑視權貴、不趨炎附勢的處世態(tài)度,和

驁不馴的頑強性格,招致了權貴們對他的讒毀。不到三年,便以“賜金還山”為名,被玄宗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社會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是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長安的。之后,他又繼續(xù)他的漫游生活。天寶四年秋,當他離開山東魯南游吳越時,寫下了這首詩,留贈給他的朋友。整個題目的意思是:把夢游天姥山的情景寫成詩,留給朋友作別。

資料二:李白五首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

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2.能力目標:鑒賞“夢游”的意境;。

3.情感目標: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2.認識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現了他不事權貴的傲岸性格,體現他道家風骨、儒家風范。

教學難點:鑒賞“夢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誦讀法、討論法。

學法指導:抓關鍵字把握文脈,抓意象體會詩情,抓關鍵語段感悟意境。

教學用具:多媒體。

課時: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導語:

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和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共同走進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說著傳奇,在他身上體現了盛唐時期多種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個具有道家風骨的`道士,也是一個具有儒家風范的儒士,又是一個行俠仗義的俠客,更是一個連喝酒都能喝出氣勢、喝出個性的酒仙,就是這樣一個奇人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奇夢呢?讓我們共同品讀這首詩。

2、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明確文章思路。

二、師生配合誦讀全詩。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教師誦讀夢境。

三、置身詩境,鑒賞夢境。

1、介紹鑒賞方法。

2、分層次鑒賞夢境。

3、分析“我欲因之夢吳越……送我至剡溪”

(1)提問:“一夜飛度”表現了什么?

明確:急切興奮之情。

(2)提問:“照”、“送”寫出什么?

明確:明月與人如影隨形,人與自然和諧一體,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眷戀。

4、分析“半壁見海日……水澹澹兮生煙”

(1)提問:“見海日”、“聞天雞”寫出天姥山什么特點?

明確:高峻。

(2)提問:“千巖萬轉”、“迷花倚石”又表現了什么?

明確:詩人忘情山水之態(tài)可掬。

5、分析“列缺霹靂……仙之人兮列如麻”

(1)提問:四個短句的形式與內容有何聯系?

明確:節(jié)奏鮮明,鏗鏘有力,充分表現了打開天門的雄偉氣勢。

(2)提問:天門打開后的景象如何?

明確:光輝燦爛、壯麗非凡。

(3)思考討論:詩人為何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繪夢境呢?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夢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之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丑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

四、分析夢醒時分感受。

1、分析“忽魂悸以魄動……使我不得開心顏!”

明確:夢幻破滅后的失意。

(2)提問:洞天之游的神奇對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確:反襯夢幻破滅后的失望,作者與讀者的情緒隨之沉靜,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瀾。

五、夢后感慨。

1、提問:面對現實,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世間”兩句,作者是在感嘆什么?

明確:世事虛幻無常,流露了人生如夢的感傷情緒。

2、提問:“安能”兩句表現出詩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確:蔑視權貴的性格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師:詩人追求人格獨立性自主性,我的地盤我做主,反對封建專制社會對人性的一種羈絆和束縛,不依附于任何權貴門第權威的基礎上,來自己決定自己的思想、行為、個性。這也是以李白為代表盛唐知識分子最為可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遺產。

六、討論:李白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義在本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明確:(1)大膽的夸張。

(2)奇特的想象。

七、結束全文。

板書:

一、夢之由現實天姥神奇雄峻景仰向往對比夸張。

二、夢之境夢到剡溪清幽寂靜興奮、輕松愉快。

登山奇景壯美奇絕陶醉、樂而忘返。

夜間景象離奇險怪迷惘、驚悚。

神仙洞府絢爛輝煌極度興奮、愉快。

夢境消失無限哀痛、留戀。

三、夢之感蔑視權貴追求自由。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三

理解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棄黑暗塵世,蔑視權貴的凜然傲志。

教學難點。

感悟本詩中神奇瑰麗的夢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棄黑暗塵世,蔑視權貴的凜然傲志。

教學手段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通讀全文。解決字、詞、句障礙。

2放朗誦帶或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把握節(jié)奏及停頓。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

理清思路、理解主題、體會藝術特色。

1概括三段大意。

明確:

第一段寫夢游緣由。第二段寫夢游過程。第三段寫夢游后的慨嘆。

2第一段中詩人是怎樣形容天姥山的?

明確:

用“信難求”的瀛洲反襯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觀存在。接著,詩人借越人之口,著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氣勢。“橫”、“拔”、“掩”三個動詞不僅寫出了天姥山橫空出世、高峻挺拔、卓爾不群的外形特點,還賦予它極強的動感。

3按夢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為幾層?每層各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

第一層到“淥水蕩漾清猿啼”,描寫夢至剡溪的情景。第二層到“空中聞天雞”,描寫夢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層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寫詩人在天姥山之巔偶見仙人的神妙情景。第四層到“失向來之煙霞”,寫詩人夢醒長嗟的情狀。

4描述一下你最喜愛的畫面,注意表現出時空的交替、色彩的變換、場面的宏大。

明確:

例如,“在幽深的天空盡頭,是金碧輝煌、五彩斑斕的神仙世界。這里日月雙懸,金宮銀宇。神仙們披著霓裳衣,御風而行。清風蕩漾,衣袂飄飄。神仙們紛至沓來;虎為他們彈琴鼓瑟,鸞鳥為他們駕車前行。仙樂聲聲,盛況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神仙世界,怎能不令詩人為之傾倒呢?”

5為第三段劃分層次,進一步理解本詩的主題。

明確:

這七句話實際表明了三層意思?!笆篱g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寫世事之不可把握,就像那轉瞬即使的夢境一樣。這里面流露出一些消極的情緒,但就全詩而言并非主要的。“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詩人想遠離這黑暗污穢的現實世界的直語表白。我們不能把這種想法看成是消極和遁世,而應悟出詩人明察世事的智慧和鄙棄世俗的豪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句話則最為直接最為徹底的表明了詩人不事權貴的清高與傲氣。

6學完全詩,談談你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明確:

這首詩反映了李白復雜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F實冷酷,如在夢中。與其沉迷于不可把握的現實,還不如騎鹿求仙,遠離濁世。詩人展開如夢似幻的浪漫主義手法,夢游仙境,把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棄黑暗塵世,蔑視權貴的凜然傲志表現了出來。

雖然作者也表現了“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消極出世思想,但更為突出的是文中流露出的明察世事、不事權貴的機敏與傲氣,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磊落與軒昂。

7讀完第二段,你對李白的詩歌藝術特色有那些認識?

明確:1豐富的想象(舉例略)。

2大膽的夸張(舉例略)。

教案點評:

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把文字轉換為畫面,有助于體會詩人的浪漫主義文風。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四

通過誦讀,體會作者蔑視權貴,反抗現實,向往仙境,追求個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內容

指導誦讀,放手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內容、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注重學生實踐,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加以指導,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難點:誦讀方法的指點。

該詩是詩人的代表作之一,屬古體詩,內容并不艱深,學生結合注釋和借助工具書,基本讀懂是沒有問題的。但要深入理解從而把握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則并不容易。傳統教法——教師串講唱獨角或師生雙邊活動唱雙簧,效果不會很佳。

鑒于此,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緊扣課文本身的特點(句式參差:以七言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豐富:既蘊含著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現啦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更凸現啦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同時,也夾雜著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tài)度;篇幅長短:不似絕句體、律詩體那樣短,也不像《孔雀東南飛》《琵琶行》等詩歌那樣長,可謂長短適中,易于把握,與一節(jié)課的容量也相符),在誦讀指導的基礎上,切實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大膽讓學生進行誦讀實踐,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去感悟、去體味,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做法。

(一)充分體現詩情畫意。李白這首詩描寫夢游天姥的具體景象時,詩人的想象力像天馬行空一樣無拘無束,想象的羽翼隨意飛翔,在筆端展現出啦變換萬千的景象,創(chuàng)造出啦和丑惡現實完全對立的神奇壯麗的境界,炫人眼目,動人心弦。媒體要盡可能地通過音樂(精選風格迥異、優(yōu)美動聽的配樂)、語言(名家配樂誦讀)和畫面(精心設計每一幅頁面,特別是第二段,為啦展示李白登山所見包括夢中所見,特精選啦大量名山大川的風景圖片制作成動畫,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把這種美展示出來。一是為教學服務,把學生帶進李白詩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激發(fā)學生誦讀的熱情;二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享受美的熏陶。

(二)對象頁面轉換的便捷性。為啦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媒體的使用效率,考慮到學生欣賞詩歌和朗誦詩歌要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象之間、頁面之間,比如,范讀的各個片斷之間、配音的各種音樂之間轉換非常方便,或通過鼠標,或通過鍵盤左右鍵,或通過快捷鍵。

(三)體現媒體設計的充足性原理?,F代媒體較傳統媒體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絕不是媒體使用越新越好、越復雜越好、越多越好。事實上,任何事物總得有個度,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處”。那種媒體滿堂“灌”的語文課自然熱鬧非凡、新奇無比,但語文課的特點(語文課應著力表現語言文字的藝術)卻失去啦。該設計中,不管是導入新課的體現詩人個性的名句動畫展示(讓學生快速走近李白、啦解李白、親近李白、喜愛上李白)、還是風格各異的配樂曲子的選擇(與詩歌中豐富而多樣的感情相配合),都遵循著充足性原理:圍繞學情而設,充分而且必要。

(一)課前預習

1、利用自修課投影或印成講義發(fā)放

資料一:創(chuàng)作背景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玄宗征召入京,李白以為實現自己“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負的時機來到啦,于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興高采烈地到啦長安,但僅被任命為供奉翰林,這只是一個御用閑職,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卻有幸目睹啦最高封建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敗,他那種蔑視權貴、不趨炎附勢的處世態(tài)度,和桀驁不馴的頑強性格,招致啦權貴們對他的讒毀。不到三年,便以“賜金還山”為名,被玄宗趕出啦長安。冷酷的社會現實無情地粉碎啦他那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是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長安的。之后,他又繼續(xù)他的漫游生活。天寶四年秋,當他離開山東魯南游吳越時,寫下啦這首詩,留贈給他的朋友。整個題目的意思是:把夢游天姥山的情景寫成詩,留給朋友作別。

資料二:李白五首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五

2.認識和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即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

1、教學重點

1。體會鄉(xiāng)土情結的時代內涵。

2。培養(yǎng)學生研習文本能力。

3。認識散文問題特點。

1、導入新課

以李白的詩,酒,劍引入,并淺析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含義。

2、寫作背景

天寶元年,李白經友人實現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為實現自己“濟滄?!薄鞍采琊ⅰ钡恼伪ж摰臅r機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躊躇滿志到了長安。卻被任命為翰林供奉,一個沒有實權的文學侍臣,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視權貴,不趨炎附勢,加上桀驁不馴的性格,招致了權貴們對他不斷的攻擊和讒毀。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趕出長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李白在“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這樣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之中離開京城,繼續(xù)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后又同游梁、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兗洲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此詩是詩人于天寶四年離開東魯南游吳越時所作,一名《別東魯諸公》。

3、作者介紹

李白素有“詩仙”之稱,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最具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藉隴西成紀(今甘肅泰安東),生于碎葉(今巴爾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歲始離川在各地漫游。較廣泛地接觸現實,認識到朝廷的腐敗、官僚貴族的奢侈腐朽,寫出不少抨擊黑暗現實的詩篇。晚年飄泊困苦,卒于當涂。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感情熱烈,性格豪爽,想象豐富,語言清新自然,較多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借助非現實的幻想來表現激情。

4、題目解說

(1)夢游:說明內容的虛實。

(2)天姥:指天姥山,是所夢的內容。

(3)吟: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4)留別:說明本詩寫作目的。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不過本詩主要內容并無惜別之感,而是借題發(fā)揮,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意向是真。

5、層次結構

第1段入夢緣由

由神山的難以覓求,引出天姥山。刻畫天姥山的壯闊和遮天蔽日的氣勢,由此入夢。

第2段夢游

詩人因情設夢,精心描繪了四幅精彩的畫面:月夜“剡溪清幽”,白晝“山中壯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樂”。

第3段嘆夢

寫夢醒后的感慨。直抒失意的情緒,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6、全文分析

1。為何從“瀛洲”談起?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襯作用,表現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詩"神”的特色凸顯而出。

2。天姥山的特點是什么?

高大、巍峨

3。怎么體現?使用什么寫作和修辭手法?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聞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臺相比。正面與側面相結合。寫作手法:比較、襯托、夸張。極力表現高聳、時隱時現的天姥山,為幻想做好準備。

夢到剡溪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4。"飛”表現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5?!罢铡焙?送”寫出什么?

明月與人如影隨形,人與自然和諧一體,體現對自然的熱愛和眷戀。

1、背誦并默寫此詩。

2、讀李白的這首詩,總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個人心中從此都有了一個你自己的李白。我們可嘗試著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請寫一篇隨筆《我讀夢游天姥吟留別》。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六

1了解古體詩的一些特點,在此基礎上把課文熟讀成誦,了解李白及其詩作的相關背景。

2賞析詩歌的巧妙構思,理解詩作的主題思想。

3認識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對黑暗現實的消極反抗,表現了他不事權貴的性格。

鑒賞“夢游”的意境,初步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誦讀法

鑒賞法

2課時

一導入

…”

這首詩作為古體詩的特點非常清晰,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這首詩的特點,由此明確古體詩的特點。

二古體詩的特點: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多數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為主而雜有長短句的;平仄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體現自由的抑揚韻律;用韻比較自由,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篇幅一般較長,容量也較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的一首古體詩《夢游天姥吟留別》。

三簡介李白及寫作背景。

由以下幾句李白的詩串接介紹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十五好劍術”“五步殺一人,千里不留人”

“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素有“一飛沖天,一鳴驚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長安三年,占盡了風光,終被賜金放還。此次辭別東魯諸君,準備南游吳越,本文為離別前夢游,也就是真正“南游吳越”之前的夢游。

四誦讀課文

1播放錄音或教師朗誦

強調字音、語調、情感。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誦讀提示)

3學生齊讀課文(字音正確,有氣勢就行)

五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指正讀法,同時理清思路,弄清詩歌大意。

問:1題目中說是“夢游”,詩中寫夢游的部分是第幾段,夢游的高潮又在哪里?

2“夢游”之外的內容又是寫什么的?

由此可以明確脈絡:

入夢緣由——夢游歷程——仙境出現——夢醒時分——留別語

六指導誦讀,品味鑒賞

1品析第一段

第一段,交錯使用五七言,長短多變化,強調誦讀節(jié)奏,前四句應輕讀,語氣稍帶夸張,后四句要雄渾有力,氣勢貫通。欣賞表現手法:起興、夸張、烘托,體會其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掌握本段內容:入夢緣由。

2品讀第二段

學生齊讀第二段

誦讀指導:開頭兩句應輕讀,“飛”

字可稍重些,以下四句應讀得輕快些,讀出作者的輕松愉悅歡暢之情。“千巖…

…驚層巔”

四句應為一個小高潮,語氣厚重夸張些最好,這也是為了與下一句的“平靜”形成對比,使情感顯出起伏。當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一句的輕、慢、抑,就是為下文“仙境”出現蓄勢,“列缺霹靂”兩句,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極好的烘托了仙境的到來。奇幻、瑰麗的仙境到來,讓人驚嘆自然界的神力,語速應放慢些,盡可能夸張些,以表現詩人的無限驚喜之情。然而,當美夢化為泡影,當理想回歸現實,作者是悵然若失,長嘆不已!最后四句應放慢語速,融入深情以表現夢醒時分的悵惘之情。學生按以上指導,再讀、品第二段。

重點鑒賞仙境

要求:學生依據詩歌,通過合理想象,用現代散文的語言再現詩中意境。

參考例文:閃電劃過天際,驚雷震響長空。山巒崩塌,大地動搖。仙境的石門轟然一聲從中間打開。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廣闊無邊,望不到邊際,在日月的光輝照耀下,金銀的亭臺樓閣發(fā)出奪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們披著彩霞作為美麗的衣裳,架著長風當作自己的寶馬,紛紛趕來,參加盛大的宴會。你看,那彈琴的是溫柔的老虎,那架車的是嫵媚的鸞鳥。仙人們濟濟一堂,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七

二、夢之境夢到剡溪清幽寂靜興奮、輕松愉快。

著屐登山壯美奇絕陶醉、樂而忘返。

夜間景象離奇險怪迷惘、困惑。

神仙洞府絢爛輝煌極度興奮、愉快繪聲繪形繪色。

夢境消失無限哀痛、留戀。

三、夢之感蔑視權貴追求自由解放樂土的理想,表現了詩人蔑視權貴的精神。

延伸。

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作為內容,以“尊嚴”為話題,談談人生。

布置作業(yè)。

把仙境改寫成一個想象成一個場面。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詩人當時的寫作心境,體悟詩歌所表現出的復雜的思想情緒,賞析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感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學習他獨立傲岸的人格。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八

我們在初中時就學過李白的詩,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望廬山瀑布》中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又如《行路難》中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如《將進酒》中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詩三首中的第一首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話別詩《夢游天姥吟留別》。

二,李白其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代表作有《行路難》、《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

李白與杜甫并稱“大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又稱為“詩仙”。杜甫有詩曰:“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币虼死畎子钟小爸喯伞敝Q。

三,寫作背景。

李白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xù)北上,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于天寶,被排擠出京。

李白回到第二故鄉(xiāng)東魯,心中悲憤難平,次年,決定南游,臨行賦詩《夢游天姥吟留別》,留贈東魯友人。

*干謁:為某種目的而求見地位高的人。

五,詩歌特色——清新飄逸。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

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zhèn)ス妍?,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六,解題。

夢游:說明內容的虛實,說明此詩乃游仙詩;。

天姥:所夢內容;。

吟:“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不拘一格,隨詩人意緒和詩的內容的發(fā)展變化而變化。如《白頭吟》、《秦婦吟》。

留別:寫詩目的。

七,朗誦詩歌。

注意字音、語調、節(jié)奏。

八,詩歌賞析。

第一部分:現實。

1,詩人寫天姥山,為什么上來就寫海客如何,越人如何,而不直接表述呢?

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信:實在)。

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或:有的人)。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天姥山時隱時現,勝似仙境,橫貫天際,氣勢簡直超過五岳,詩人通過??偷恼務?,對天姥山產生強烈的向往?!昂?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詩人一起筆,就是陪襯,瀛洲在那煙濤浩渺之處,海霧彌漫之所,實在難以尋到,天姥山與瀛洲放在一起,讓其帶上了一種神奇虛幻的色彩。

通過海客與越人的描述,一是為天姥山渲染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另外一方面則是表現詩人對真實存在的天姥山的向往之情,也引起讀者的興趣,為后文詩人夢游天姥山作鋪墊。

2,詩人在第一部分書寫了天姥山的雄奇高大,用的ahi什么藝術手法?

天——天姥山橫在半天云上,仿佛與天連在一起。

五岳——高過以高峻出名的五岳。

赤城——高過它附近的赤城。

天臺——非常之高,在天姥山面前,好像也要倒塌了。

第二部分:入夢。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1,夢游路線:吳越—鏡湖—剡溪—謝公宿處—青云梯。

到了謝公的宿處,穿著謝公屐,追隨謝公的腳步,登上青云梯。湖月照影,淥水蕩漾,顯出大自然的美好。而追隨謝靈運的腳步登上青云梯,則顯得風流不羈,瀟灑自適。

2,問一問:仙境開啟,描述了什么樣的場景?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與目的?

云霧迷蒙,水煙繚繞,電閃雷鳴,山巒欲摧,神仙居所的石門轟然一聲裂開,一派歡樂景象由此出現在詩人面前,仙境中的.神仙們是多么的快樂,而現實中的自己是多么的困苦。詩人用仙人的悠閑自適來對比自己的現實生活,仙人越是悠閑自適,自己的困苦越是苦澀難言。

第三部分:夢境到現實。

1,仙境倏忽消失,詩人由夢境轉入現實。然而即使仙境是如此讓人心向往之,李白仍然選擇面對自己、面對現實:“世間行樂亦如此”,仙境也不過如此,最后都會如滔滔江水東流而去,永不復還。那還管他什么仙境和現實,且把白鹿放在青崖之間吧,興致所來,就騎上白鹿,游名山大川,隨意而又灑脫。

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如神來之筆,點亮全詩主題,卒章顯志:對于名山名境向往,是出于對權貴的抗爭,是對自己雖然懷才不遇但絕不向權貴妥協的心聲。

3,問一問:蘇軾、陶淵明與李白的共通之處。

九.小結。

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然而文人在當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tài)間”的屈辱地位。

陶淵明寫下“不為五斗米而折腰”,辭官歸天,卻仍心系家國天下,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蘇軾雖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詩句,然而他“致君堯舜”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卻從未改變。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雖不得重用,可做夢都想到要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們都是有才而不得重用的人,李白的這一句可以說是道出了所有懷才不遇之人的悲憤心理。雖說是悲憤,但這首詩整體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是瀟灑出塵的,是風流不羈的,有一種不卑不亢的氣概貫穿始終,并無消沉之感。

這也使古人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即使懷才不遇,即使受排擠和打壓,即使幾起又幾落,但他們不放棄,仍然為起復而做準備,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他們,才有了可歌可泣的中華奮斗史。

我們應該學習李白的什么精神呢?

十,作業(yè)。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九

2.認識和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即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體會鄉(xiāng)土情結的時代內涵。

2。培養(yǎng)學生研習文本能力。

3。認識散文問題特點。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以李白的詩,酒,劍引入,并淺析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含義。

2、寫作背景。

天寶元年,李白經友人實現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為實現自己“濟滄?!薄鞍采琊ⅰ钡恼伪ж摰臅r機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躊躇滿志到了長安。卻被任命為翰林供奉,一個沒有實權的文學侍臣,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視權貴,不趨炎附勢,加上桀驁不馴的性格,招致了權貴們對他不斷的攻擊和讒毀。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趕出長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李白在“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這樣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之中離開京城,繼續(xù)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后又同游梁、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兗洲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此詩是詩人于天寶四年離開東魯南游吳越時所作,一名《別東魯諸公》。

3、作者介紹。

李白素有“詩仙”之稱,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最具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藉隴西成紀(今甘肅泰安東),生于碎葉(今巴爾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歲始離川在各地漫游。較廣泛地接觸現實,認識到朝廷的腐敗、官僚貴族的奢侈腐朽,寫出不少抨擊黑暗現實的詩篇。晚年飄泊困苦,卒于當涂。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感情熱烈,性格豪爽,想象豐富,語言清新自然,較多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借助非現實的幻想來表現激情。

4、題目解說。

(1)夢游:說明內容的虛實。

(2)天姥:指天姥山,是所夢的內容。

(3)吟: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4)留別:說明本詩寫作目的。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不過本詩主要內容并無惜別之感,而是借題發(fā)揮,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意向是真。

5、層次結構。

第1段入夢緣由。

由神山的難以覓求,引出天姥山??坍嬏炖焉降膲验熀驼谔毂稳盏臍鈩荩纱巳雺?。

第2段夢游。

詩人因情設夢,精心描繪了四幅精彩的畫面:月夜“剡溪清幽”,白晝“山中壯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樂”。

第3段嘆夢。

寫夢醒后的感慨。直抒失意的情緒,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6、全文分析。

1。為何從“瀛洲”談起?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襯作用,表現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詩“神”的特色凸顯而出。

2。天姥山的特點是什么?

高大、巍峨。

3。怎么體現?使用什么寫作和修辭手法?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聞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臺相比。正面與側面相結合。寫作手法:比較、襯托、夸張。極力表現高聳、時隱時現的天姥山,為幻想做好準備。

夢到剡溪。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4。”飛”表現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5?!罢铡焙汀八汀睂懗鍪裁矗?/p>

明月與人如影隨形,人與自然和諧一體,體現對自然的熱愛和眷戀。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此詩。

2、讀李白的這首詩,總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個人心中從此都有了一個你自己的李白。我們可嘗試著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請寫一篇隨筆《我讀夢游天姥吟留別》。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十

通過誦讀,體會作者蔑視權貴,反抗現實,向往仙境,追求個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

(一)教學內容。

指導誦讀,放手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內容、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注重學生實踐,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加以指導,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難點:誦讀方法的指點。

三、教學對象分析。

該詩是詩人的代表作之一,屬古體詩,內容并不艱深,學生結合注釋和借助工具書,基本讀懂是沒有問題的。但要深入理解從而把握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則并不容易。傳統教法――教師串講唱獨角或師生雙邊活動唱雙簧,效果不會很佳。

鑒于此,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緊扣課文本身的特點(句式參差:以七言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豐富:既蘊含著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現啦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更凸現啦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同時,也夾雜著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tài)度;篇幅長短:不似絕句體、律詩體那樣短,也不像《孔雀東南飛》《琵琶行》等詩歌那樣長,可謂長短適中,易于把握,與一節(jié)課的容量也相符),在誦讀指導的基礎上,切實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大膽讓學生進行誦讀實踐,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去感悟、去體味,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做法。

四、教學媒體設計闡述。

(一)充分體現詩情畫意。李白這首詩描寫夢游天姥的具體景象時,詩人的想象力像天馬行空一樣無拘無束,想象的羽翼隨意飛翔,在筆端展現出啦變換萬千的景象,創(chuàng)造出啦和丑惡現實完全對立的神奇壯麗的境界,炫人眼目,動人心弦。媒體要盡可能地通過音樂(精選風格迥異、優(yōu)美動聽的配樂)、語言(名家配樂誦讀)和畫面(精心設計每一幅頁面,特別是第二段,為啦展示李白登山所見包括夢中所見,特精選啦大量名山大川的風景圖片制作成動畫,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把這種美展示出來。一是為教學服務,把學生帶進李白詩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激發(fā)學生誦讀的熱情;二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享受美的熏陶。

(二)對象頁面轉換的便捷性。為啦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媒體的使用效率,考慮到學生欣賞詩歌和朗誦詩歌要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象之間、頁面之間,比如,范讀的各個片斷之間、配音的各種音樂之間轉換非常方便,或通過鼠標,或通過鍵盤左右鍵,或通過快捷鍵。

(三)體現媒體設計的充足性原理。現代媒體較傳統媒體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絕不是媒體使用越新越好、越復雜越好、越多越好。事實上,任何事物總得有個度,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處”。那種媒體滿堂“灌”的語文課自然熱鬧非凡、新奇無比,但語文課的特點(語文課應著力表現語言文字的藝術)卻失去啦。該設計中,不管是導入新課的體現詩人個性的名句動畫展示(讓學生快速走近李白、啦解李白、親近李白、喜愛上李白)、還是風格各異的配樂曲子的選擇(與詩歌中豐富而多樣的感情相配合),都遵循著充足性原理:圍繞學情而設,充分而且必要。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利用自修課投影或印成講義發(fā)放。

資料一:創(chuàng)作背景。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玄宗征召入京,李白以為實現自己“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負的時機來到啦,于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興高采烈地到啦長安,但僅被任命為供奉翰林,這只是一個御用閑職,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卻有幸目睹啦最高封建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敗,他那種蔑視權貴、不趨炎附勢的處世態(tài)度,和桀驁不馴的頑強性格,招致啦權貴們對他的讒毀。不到三年,便以“賜金還山”為名,被玄宗趕出啦長安。冷酷的社會現實無情地粉碎啦他那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是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長安的。之后,他又繼續(xù)他的漫游生活。天寶四年秋,當他離開山東魯南游吳越時,寫下啦這首詩,留贈給他的朋友。整個題目的意思是:把夢游天姥山的情景寫成詩,留給朋友作別。

資料二:李白五首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十一

1 解古體詩的一些特點,在此基礎上把課文熟讀成誦,解李白及其詩作的相關背景。

2 賞析詩歌的巧妙構思,理解詩作的主題思想。

3 認識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對黑暗現實的消極反抗,表現他不事權貴的性格。

鑒賞“夢游”的意境,初步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誦讀法 鑒賞法

2課時

《新鴛鴦蝴蝶夢》歌曲:“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熟悉的旋律響起,學生興趣調起,教師借機發(fā)問,歌詞化用哪位詩人的詩?學生答,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學生齊背,“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 這首詩作為古體詩的特點非常清晰,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這首詩的特點,由此明確古體詩的特點。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多數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為主而雜有長短句的;平仄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體現自由的抑揚韻律;用韻比較自由,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篇幅一般較長,容量也較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的一首古體詩《夢游天姥吟留別》。

由以下幾句李白的詩串接介紹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十五好劍術”“五步殺一人,千里不留人”

“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素有“一飛沖天,一鳴驚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長安三年,占盡風光,終被賜金放還。此次辭別東魯諸君,準備南游吳越,本文為離別前夢游,也就是真正“南游吳越”之前的夢游。

1 播放錄音或教師朗誦

強調字音、語調、情感。

2 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誦讀提示)

3 學生齊讀課文(字音正確,有氣勢就行)

問:1 題目中說是“夢游”,詩中寫夢游的部分是第幾段,夢游的高潮又在哪里?

2“夢游”之外的內容又是寫什么的?

由此可以明確脈絡:

入夢緣由——夢游歷程——仙境出現——夢醒時分——留別語

1 品析第一段

第一段,交錯使用五七言,長短多變化,強調誦讀節(jié)奏,前四句應輕讀,語氣稍帶夸張,后四句要雄渾有力,氣勢貫通。欣賞表現手法:起興、夸張、烘托,體會其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掌握本段內容:入夢緣由。

2 品讀第二段

學生齊讀第二段

誦讀指導:開頭兩句應輕讀,“飛” 字可稍重些,以下四句應讀得輕快些,讀出作者的輕松愉悅歡暢之情?!扒r… …驚層巔” 四句應為一個小高潮,語氣厚重夸張些最好,這也是為與下一句的“平靜”形成對比,使情感顯出起伏。當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一句的輕、慢、抑,就是為下文“仙境”出現蓄勢,“列缺霹靂”兩句,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極好的烘托仙境的到來。奇幻、瑰麗的仙境到來,讓人驚嘆自然界的神力,語速應放慢些,盡可能夸張些,以表現詩人的無限驚喜之情。然而,當美夢化為泡影,當理想回歸現實,作者是悵然若失,長嘆不已!最后四句應放慢語速,融入深情以表現夢醒時分的悵惘之情。學生按以上指導,再讀、品第二段。

重點鑒賞仙境

要求:學生依據詩歌,通過合理想象,用現代散文的語言再現詩中意境。

參考例文:閃電劃過天際,驚雷震響長空。山巒崩塌,大地動搖。仙境的石門轟然一聲從中間打開。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廣闊無邊,望不到邊際,在日月的光輝照耀下,金銀的亭臺樓閣發(fā)出奪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們披著彩霞作為美麗的衣裳,架著長風當作自己的寶馬,紛紛趕來,參加盛大的宴會。你看,那彈琴的是溫柔的老虎,那架車的是嫵媚的鸞鳥。仙人們濟濟一堂,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賞讀部分學生佳作。

3 品味第三段

當美夢頃刻間化為塵煙,所有的希望都已成為泡影,詩人是感慨萬千。人間之士長思神仙之世,或許這本身就是很荒謬的。與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時行樂!那青崖間的白鹿是我最忠實的伴侶,何不騎上它去尋訪名山大川!此生寧愿與山水為伴,清白一生,快樂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濁的權貴!

4 整體把握全詩

《夢游天姥吟留別》以“夢游”為核心,從自然環(huán)境起始,到社會環(huán)境結束;以寫景始,以抒情終。

第一部分用起興、夸張、烘托的手法極言天姥之高大,隱含向往之情,以為夢游的緣起。

第二部分開頭兩句和結尾的四句是由現實到夢幻,又由夢幻回到現實的連接點。中間集中渲染夢游,又可分為兩部分,淺層次寫山景,詩人從不同的時間、角度、方位、感覺等方面有聲有色地描繪天姥山的高峻雄偉和奇特;深層次是寫仙境,“列缺霹靂”起,景色為之一變,金碧輝煌、壯麗無比的天上宮闕,云中諸神即刻現身呈現在讀者面前。

第三部分寫夢幻破滅后的心情,畫龍點睛,揭示主旨。

學生自由討論,然后發(fā)言,教師適時點撥。

李白“夢游”是通過一個離奇變幻、自由壯偉的極樂夢境表達自己對自由樂土的向往和對理想境界的熱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繽紛,反襯出人間社會的極端丑惡,詩人借此表達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憎惡。詩人認為,神仙世界虛無縹緲得難以尋覓,那就在人世間像神仙一樣縱情山水恣意游樂吧,決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這表現詩人蔑視權貴、放達樂觀的精神。

“留別”有“留贈”之意,也有對長安三年“痛苦的留戀和凜然地作別”之意。

李白是一個集儒、道、俠于一身的詩人,儒家的積極用世,道家的消極避世、不事權貴的思想,游俠的反抗惡勢力與豪邁飄逸的精神,在這首詩中均有體現。

1 依據詩歌的思路,引導背誦,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特色。

(第二段為重點)

2 .總結詩歌的藝術風格。

(1)想像、夸張手法的運用

(2)神話傳說的運用

(3)詞語的大膽運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以上三點,然后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實例,或者從以前所學的詩歌中尋找例子。這樣可以避免純粹理論的解說,理論聯系實例,學生更容易理解、領會。

李白的詩歌是我國詩歌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詩是盛唐氣象的折射,是個性光輝的閃光,是橫溢才華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聲。希望大家課下選讀李白的其他詩作,用心感受這課偉大心靈的跳動!

課后練習四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十二

這首詩是李白浪漫主義詩作的代表,它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傷感惜別的老套,而是借留別表達不事權貴的傲然風骨,并且在構思上,圍繞一場夢景來展開,夢醒之后才點明不事權貴的主旨,與此,相適應的是作者運用非凡的夸張和想像表現他夢想的世界,用夢中世界的完美來反襯現實世界的不足與丑惡,表達了作為一個“士”不愿與現實權力同流合污的性情,這就是封建時代文人的品格,這就是李白,所以,夢境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也是我們理解把握本詩的關鍵所在。

高二級(8)班是我校(農村普通中學)文科重點班,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較為扎實,具備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但缺乏歸納演繹能力,且聯想和想像能力較低,但詩歌欣賞在想像和聯想方面要求的較高,同時對表達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這就成為他們的弱項了。在《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授課過程中,力求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與鑒賞詩歌的語言表達能力。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篇傳統的講讀課文,它有兩個特點:它是一篇文言文,教授時我們必須立足于落實字、詞、句,把它當成文言文來講解;它是一首古代名詩,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高超的寫作技巧,教授時我們得把重點放在詩歌鑒賞上。事實上,這兩點都是必要的。因此,我教這篇課文時,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節(jié)課時疏通課文,第二節(jié)課時鑒賞詩歌。這里提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結合注釋翻譯文章;認識和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即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認識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對黑暗現實消極反抗的表示,體現他不事權貴的傲岸性格。

過程與方法:以誦讀為主,學生討論分析為輔,教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積極追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夢游仙境,以此認識浪漫主義并充分理解夢境背后的深意。

夢境深意的理解。

2課時。

第二課時。

一、學生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詩歌。

二、具體研習詩歌。

1、研習第一段。

(2)學生思考:詩人寫天姥山的高大神奇,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2、具體研習第2段。

(1)學生集體朗讀第2段。

(2)提問:本段集中描寫了“夢游”中的哪些景?

(4)謝公何許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5)仙境出現前后色彩的對比的意圖?

(6)仙人們的盛會,盛會的歡樂,“李仙人”似否也有一分呢?

3、研習第三段。

明確:對!人往往因為有了現實的缺撼而產生相應的幻想、李白因壓抑的苦悶于是就有了美好而自由的夢游、陶潛因塵世的污濁就有了《桃花源記》,海倫·凱勒因雙目失明就有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明確:說其消極避世吧,卻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說其譏諷現實吧,卻又不像屈原那般憤世嫉俗。總的來說,在他的身上集“儒、道、俠”三者于一體,有儒家的積極用事,有道家的消極避世,又有俠客的仗劍豪情,但他的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是顯而易見的。

三、詩歌小結。

1、作者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夢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丑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后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你從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讀出了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

明確:構思上最突出的特點是想象奇特,為了借別離之情來表現自己不事權貴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寫現實生活中景物,而是以豐富的想象借助夢游的形式來展示一個個奇景,塑造出一個個夢幻中的生動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大量的運用了襯托(如用瀛洲、天臺來襯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張(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比(如將仙境與人事比、理想與現實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靈活現,也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在感情。

3、藝術特色。

構思奇特。全詩以游仙為構思的出發(fā)點,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關傳說,虛構出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形成鮮明對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達詩人對自由、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同時也寫出他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想象豐富。神話傳說和對自然山川的真實體驗融合在一起,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夸張,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語言靈活。形式錯落,富有節(jié)奏感,兼用長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縛。

四、課堂小結:

在大家齊讀時,我突然又想到一個話題,李白異常的性情、仙境的追求、豐富的想像,讓我想到了在他之前另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兩人之間竟有如此的相似……思維的火焰總是難以熄滅,還是讓我們在一番離奇的遐思和古樸的旋律中,與古人相知,與古人相別。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熟練背誦課文。

2、完成課后習題。

以學生朗讀為線,以問題串聯各個知識環(huán)節(jié),使教學線索清晰,重點突出,并把問題激疑與朗讀品味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思考,在朗讀的過程中欣賞,又自然地把它們引到對詩歌主題和詩人情感的更高層次的理解上??梢哉f,在內容的安排上,既緊扣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又不拘于教材,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如此巧妙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我認為這是本節(jié)課令我滿意之處。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2、能力目標:鑒賞“夢游”的意境;

3、情感目標: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2、認識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現了他不事權貴的傲岸性格,體現他道家風骨、儒家風范。

教學難點:鑒賞“夢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誦讀法、討論法。

學法指導:抓關鍵字把握文脈,抓意象體會詩情,抓關鍵語段感悟意境。

教學用具:多媒體。

課時: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導語:

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和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共同走進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說著傳奇,在他身上體現了盛唐時期多種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個具有道家風骨的道士,也是一個具有儒家風范的儒士,又是一個行俠仗義的俠客,更是一個連喝酒都能喝出氣勢、喝出個性的酒仙,就是這樣一個奇人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奇夢呢?讓我們共同品讀這首詩。

2、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明確文章思路。

二、師生配合誦讀全詩。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教師誦讀夢境。

三、置身詩境,鑒賞夢境。

1、介紹鑒賞方法。

2、分層次鑒賞夢境。

3、分析“我欲因之夢吳越……送我至剡溪”

(1)提問:“一夜飛度”表現了什么?

明確:急切興奮之情。

(2)提問:“照”、“送”寫出什么?

明確:明月與人如影隨形,人與自然和諧一體,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眷戀。

4、分析“半壁見海日……水澹澹兮生煙”

(1)提問:“見海日”、“聞天雞”寫出天姥山什么特點?

明確:高峻。

(2)提問:“千巖萬轉”、“迷花倚石”又表現了什么?

明確:詩人忘情山水之態(tài)可掬。

5、分析“列缺霹靂……仙之人兮列如麻”

(1)提問:四個短句的形式與內容有何聯系?

明確:節(jié)奏鮮明,鏗鏘有力,充分表現了打開天門的雄偉氣勢。

(2)提問:天門打開后的景象如何?

明確:光輝燦爛、壯麗非凡。

(3)思考討論:詩人為何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繪夢境呢?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夢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之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丑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

四、分析夢醒時分感受。

1、分析“忽魂悸以魄動……使我不得開心顏!”

明確:夢幻破滅后的失意。

(2)提問:洞天之游的神奇對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確:反襯夢幻破滅后的失望,作者與讀者的情緒隨之沉靜,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瀾。

五、夢后感慨。

1、提問:面對現實,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世間”兩句,作者是在感嘆什么?

明確:世事虛幻無常,流露了人生如夢的感傷情緒。

2、提問:“安能”兩句表現出詩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確:蔑視權貴的性格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師:詩人追求人格獨立性自主性,我的地盤我做主,反對封建專制社會對人性的一種羈絆和束縛,不依附于任何權貴門第權威的基礎上,來自己決定自己的思想、行為、個性。這也是以李白為代表盛唐知識分子最為可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遺產。

六、討論:李白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義在本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明確:

(1)大膽的夸張。

(2)奇特的想象。

七、結束全文。

結束語:已到不惑之年的李白積極入仕的儒家思想受到強烈打擊后,他的道家思想引領了自己,準備舍下官位、告別過去、告別朋友,選擇踏尋名山,尋仙訪道去了。他生活在幻想也是理想中,是活在對自己人生理想執(zhí)著和自信中,從不放棄,永不止步,這就是我們心目中的李白、永恒的李白、浪漫的李白、痛苦的李白、可愛的李白、真實的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十四

1 了解古體詩的一些特點,在此基礎上把課文熟讀成誦,了解李白先生及其詩作的相關背景。

2 賞析詩歌的巧妙構思,理解詩作的主題思想。

3 認識李白先生的“游仙”之念是他對黑暗現實的消極反抗,表現了他不事權貴的性格。

鑒賞“夢游”的意境,初步體會李白先生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誦讀法 鑒賞法

2課時

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熟悉的旋律響起,學生興趣調起,教師借機發(fā)問,歌詞化用了哪位詩人的詩?學生答,李白先生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學生齊背,“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 這首詩作為古體詩的特點非常清晰,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這首詩的特點,由此明確古體詩的特點。

二 古體詩的特點: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多數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為主而雜有長短句的;平仄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體現自由的抑揚韻律;用韻比較自由,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篇幅一般較長,容量也較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先生的一首古體詩《夢游天姥吟留別》。

三 簡介李白先生及寫作背景。

由以下幾句李白先生的詩串接介紹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十五好劍術”“五步殺一人,千里不留人”

“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素有“一飛沖天,一鳴驚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長安三年,占盡了風光,終被賜金放還。此次辭別東魯諸君,準備南游吳越,本文為離別前夢游,也就是真正“南游吳越”之前的夢游。

四 誦讀課文

1 播放錄音或教師朗誦

強調字音、語調、情感。

2 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誦讀提示)

3 學生齊讀課文(字音正確,有氣勢就行)

五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指正讀法,同時理清思路,弄清詩歌大意。

問:1 題目中說是“夢游”,詩中寫夢游的部分是第幾段,夢游的高潮又在哪里?

2“夢游”之外的內容又是寫什么的?

由此可以明確脈絡:

入夢緣由——夢游歷程——仙境出現——夢醒時分——留別語

六 指導誦讀,品味鑒賞

1 品析第一段

第一段,交錯使用五七言,長短多變化,強調誦讀節(jié)奏,前四句應輕讀,語氣稍帶夸張,后四句要雄渾有力,氣勢貫通。欣賞表現手法:起興、夸張、烘托,體會其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掌握本段內容:入夢緣由。

2 品讀第二段

學生齊讀第二段

誦讀指導:開頭兩句應輕讀,“飛” 字可稍重些,以下四句應讀得輕快些,讀出作者的輕松愉悅歡暢之情?!扒r… …驚層巔” 四句應為一個小高潮,語氣厚重夸張些最好,這也是為了與下一句的“平靜”形成對比,使情感顯出起伏。當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一句的輕、慢、抑,就是為下文“仙境”出現蓄勢,“列缺霹靂”兩句,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極好的烘托了仙境的到來。奇幻、瑰麗的仙境到來,讓人驚嘆自然界的神力,語速應放慢些,盡可能夸張些,以表現詩人的無限驚喜之情。然而,當美夢化為泡影,當理想回歸現實,作者是悵然若失,長嘆不已!最后四句應放慢語速,融入深情以表現夢醒時分的悵惘之情。學生按以上指導,再讀、品第二段。

重點鑒賞仙境

要求:學生依據詩歌,通過合理想象,用現代散文的語言再現詩中意境。

參考例文:閃電劃過天際,驚雷震響長空。山巒崩塌,大地動搖。仙境的石門轟然一聲從中間打開。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廣闊無邊,望不到邊際,在日月的光輝照耀下,金銀的亭臺樓閣發(fā)出奪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們披著彩霞作為美麗的衣裳,架著長風當作自己的寶馬,紛紛趕來,參加盛大的宴會。你看,那彈琴的是溫柔的老虎,那架車的是嫵媚的鸞鳥。仙人們濟濟一堂,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賞讀部分學生佳作。

3 品味第三段

當美夢頃刻間化為塵煙,所有的希望都已成為泡影,詩人是感慨萬千。人間之士長思神仙之世,或許這本身就是很荒謬的。與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時行樂!那青崖間的白鹿是我最忠實的伴侶,何不騎上它去尋訪名山大川!此生寧愿與山水為伴,清白一生,快樂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濁的權貴!

4 整體把握全詩

《夢游天姥吟留別》以“夢游”為核心,從自然環(huán)境起始,到社會環(huán)境結束;以寫景始,以抒情終。

第一部分用起興、夸張、烘托的手法極言天姥之高大,隱含向往之情,以為夢游的緣起。

第二部分開頭兩句和結尾的四句是由現實到夢幻,又由夢幻回到現實的連接點。中間集中渲染夢游,又可分為兩部分,淺層次寫山景,詩人從不同的時間、角度、方位、感覺等方面有聲有色地描繪天姥山的高峻雄偉和奇特;深層次是寫仙境,“列缺霹靂”起,景色為之一變,金碧輝煌、壯麗無比的天上宮闕,云中諸神即刻現身呈現在讀者面前。

第三部分寫夢幻破滅后的心情,畫龍點睛,揭示主旨。

七 探究思考:

學生自由討論,然后發(fā)言,教師適時點撥。

李白先生“夢游”是通過一個離奇變幻、自由壯偉的極樂夢境表達自己對自由樂土的向往和對理想境界的熱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繽紛,反襯出人間社會的極端丑惡,詩人借此表達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憎惡。詩人認為,神仙世界虛無縹緲得難以尋覓,那就在人世間像神仙一樣縱情山水恣意游樂吧,決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這表現了詩人蔑視權貴、放達樂觀的精神。

“留別”有“留贈”之意,也有對長安三年“痛苦的留戀和凜然地作別”之意。

李白先生是一個集儒、道、俠于一身的詩人,儒家的積極用世,道家的消極避世、不事權貴的思想,游俠的反抗惡勢力與豪邁飄逸的精神,在這首詩中均有體現。

八 指導背誦,深入體會李白先生創(chuàng)作的基本特色

1 依據詩歌的思路,引導背誦,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特色。

(第二段為重點)

2總結詩歌的藝術風格。

(1)想像、夸張手法的運用

(2)神話傳說的運用

(3)詞語的大膽運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以上三點,然后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實例,或者從以前所學的詩歌中尋找例子。這樣可以避免純粹理論的解說,理論聯系實例,學生更容易理解、領會。

九 結束語

李白先生的詩歌是我國詩歌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詩是盛唐氣象的折射,是個性光輝的閃光,是橫溢才華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聲。希望大家課下選讀李白先生的其他詩作,用心感受這課偉大心靈的跳動!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十五

學習把握欣賞詩歌運用對比烘托、借景抒情、擬人夸張的表現手法,提高詩歌自主鑒賞的能力。

誦讀全詩,討論交流,結合背景與意象氣氛,欣賞藝術特色與作者情感,學會獨立鑒賞、概括、表述。

渲染烘托神秘氣氛,突出贊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氣勢非凡,表達向往之情。

品味欣賞、歸納實踐。

1課時。

一、誦讀全詩,感受意象氣氛與情感。

二、琢磨詞句。

信語或拔(出類拔萃)因殷驚列缺雨煙鼓且須。

三、簡述分析,能力養(yǎng)成。

1、首段背誦賞析。

表現手法:對比烘托、借景抒情、擬人夸張。

作用與感情:渲染烘托神秘氣氛,突出贊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氣勢非凡,表達向往之情。

2、二段背誦鑒賞。

時間線索推進夢境描寫:夜渡、到達、登山、半壁海日、空中天雞、

空間轉換寫景抒情:巖路、花石、熊咆龍吟、巖泉、深林、層巔——太姥山勝景。

青云、水煙、霹靂、洞天、日月、霓衣風馬(云之君)、虎鸞(仙之人)——仙境降臨。

過渡句及感情:夢境美好終歸短暫,現實殘酷無可回避,唯有坦然面對。

3、末段背誦欣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是否消極?】。

所有快樂的事情總是稍縱即逝的,自古以來,功名利祿總如流水般不可長留。

表面上看是對人生的.悲觀厭世,實際上這是李白對世事的看破與對現實的不滿的憤懣之語,也有自我寬慰的意思。

【且放白鹿青崖間】。

“且”字有姑且之意,應是作者對慰留的友人的回答,也是自己心聲的真實流露。作者不愿阿諛侍奉權貴以換取功名,所以只能暫時游歷山水以派遣懷才不遇愁緒,姑且以此等待時機。

【全詩主旨句】。

四、遷移拓展。

1、李白面對逆境的態(tài)度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2、李白為什么要夢游天姥山仙境,又很快醒來,轉而游歷山水?寫一篇短文,表達你的欣賞與理解。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十六

1、學習中國古典詩歌意與境的有關知識。

2、品讀詩中描述的夢境;理解詩人在詩作中表現的思想感情。

3、體味本詩奇特的構思和夸張多變的語言特點,學習浪漫主義詩歌的優(yōu)良傳統。

說明:

詩人在寫作時是十分注重意境的。詩人在寫作時是十分注重意境的。因此.作為鑒賞者在欣賞詩詞時也必須要注重對意境的把握。意境是什么呢簡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諧統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藝術境界。意境是思想感情與藝術境界的結合,這一結合,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兩者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這正如古代詩詞評論者聽說的,情與景諧,思與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詩詞,情與景的和諧統一,不僅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還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與藝術境界互增光彩。

“以意為主”,這是清人王夫之《姜齋詩話》里多次強調的中心論點?!督S詩話·夕堂永日緒論內編》云:“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口巾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將意(作品的思想資料、意旨)放在首位,就象軍隊的統帥一樣。并認為“煙云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等各種題材,“寓意則靈”。

“心不孤起,仗境方生”,這是清人吳喬在討論“唐人命意”時所闡述的一個觀點?!秶鸂t詩話》卷一:“心不孤起,仗境方生。熟讀《新舊唐節(jié)》、通鑒》、稗史、雜記,乃能于作者知其時事,知其境遇,而后知其詩命意之所在?!蹦抢镒⒁獾搅俗髟姇r詩人環(huán)境和遭遇對詩歌立意的影響。吳氏認為作詩不是憑空立意的,而是由詩人的具體環(huán)境和遭遇決定的。熟讀各種史書,才能了解唐代詩人作詩的命意所在。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后,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guī)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yǎng)性,以度時光。但是李白沒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倘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到達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述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實,更便于發(fā)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李白這首古體詩,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詩,但這首詩又不完全記夢、游仙,而是透過記夢、游仙的形式抒發(fā)自己不滿黑暗現實、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詩中的完美境界,寄托著詩人的生活理想,曲折地反映出他對上層社會中污濁、丑惡現象的鄙棄和厭惡,展示出詩人高尚的人格和錚錚傲骨。

全詩共分三段,首段從開頭至“對此欲倒東南傾”,借“越人語天姥”,極力夸寫天姥山的雄奇俊偉和自己熱烈向往的情緒。中段,起句承前啟后,度人夢境,不露痕跡,寫夢游天姥山的種種驚心動魄的奇觀幻景。末段,以“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勾連,寫由夢游回到現實,慨嘆述志,揭示“不事權貴”的主旨。

李白是一位天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以高度夸張的象征的藝術手法,徜徉于夢幻與現實之間,虛虛實實,將一腔郁憤之情,凝聚成為生動的藝術形象,結構出一幅非幻非真的夢游圖。

因此,從本詩奇特的構思入手,品讀詩中描述的夢境,是引領學生鑒賞本詩的關鍵。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深入文本,在對具體夢游過程和語句的體味品讀中,理解作者蘊涵其中的感情。

說明:

語文學習需要沉浸,教學過程是帶領學生解讀文本、理解認識作者思想情感的過程,更是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各種語文學力的過程。所以,要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空、讓他們在對具體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達各自見解,不斷提升潛力。

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文學史上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是盛唐昂揚奮發(fā)、自信進取的時代精神的產物。他的詩抒寫了“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表達了對封建制度下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和反抗,抒發(fā)了向往光明和自由的愿望,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真摯感情,歌頌了祖國河山的神奇壯麗。他的詩感情激越奔放,想象豐富、奇麗,夸張大膽驚人而又真實生動,形式自由多變而又運用自如,語言清新自然而又瑰麗多彩,構成了豪放飄逸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成為后人追慕而又難以企及的典范,極大地開拓了詩歌藝術的新境界,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作品的意境,又與作者的閱歷、情趣、心境以至創(chuàng)作風格等密切相關。有的作者擅長表現磅礴的氣象,抒寫激越奮發(fā)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宏偉壯麗的意境;有的作者擅長描述雅靜的景物,抒寫纏綿細膩的情思,因而構成一種柔婉幽深的意境。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痹娨婚_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但是李白卻在詩中夸說它“勢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的天臺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就應說是李白平生所經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夸大了的影子。

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現。“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于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仙之人兮列如麻”1群仙好象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那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fā)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透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齊,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實。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于這樣想、敢于這樣說的人并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平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資料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但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一、

導入新課,

激發(fā)興趣。

1、詩仙李白的生平、思想和文學創(chuàng)作能夠一言以蔽之,那便是一個“奇”字。錢起說“才大語終奇”,元稹說“以奇文取稱”,白居易說“才矣奇矣”。至于李白的詩歌,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個性稱贊:“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杜甫雖然沒有言“奇”,但“奇”已自在其中。

2、【提問】針對李白的“奇”,能明白幾首詩?能朗誦多少佳句?

1、能答出一些篇名,但不能準確說出原因。

2、能朗誦一些詩句,但不知“奇”在哪里。

1、交流積累,檢查素養(yǎng),激發(fā)溫故知新的興趣與熱情。

2、問題較開放,也難回答。只要能夠說出或背頌一二句即可,目的是以點帶面,吸引全體同學注意力,創(chuàng)設全員參與的氛圍。

3、為下面講析文本張本。

二、

從“奇”字入手,

理清思路。

1、引導學生結合注釋閱讀(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夢游”,把握對夢境的描述,理清思路。

2、透過朗讀,了解詩作流暢自然而又夸張多變的語言特點。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范讀指導。

1、查看注釋和練習題等信息點,組合整理。

2、朗讀全詩,體驗品味。

3、小組討論,分清層次。

【結構層次提示】。

全詩分為三部分。前兩部分寫“夢游天姥”,后一部分點明“留別”之意。

第一部分自“??驼勫蕖敝痢皩Υ擞箹|南傾”,寫天姥山的高大,這是詩人人夢的緣由。

作者開頭一二句不談天姥,卻從“海客談瀛洲”人手,用“瀛洲”作為天姥的襯托。瀛洲難求,天姥可睹,兩者并提,使天姥山也帶上一層神秘色彩,為后面夢境的描述作了鋪墊。是為人夢之緣由。

第二部分自“我欲因之夢吳越”至“失向來之煙霞”,寫夢游天姥山的全過程。

這部分有四層意思:

第一層自“我欲因之夢吳越”至“綠水蕩漾清猿啼”止。此為人夢。寫夢中經行的路線及登山的起點。

第二層自“腳著謝公屐”至“丘巒崩摧”止。這一層寫游山見聞。

第三層從“洞天石扉”至“仙之人分列如麻”止。由游山轉入游仙,依然是夢中之境。

第四層從“忽魂悸以魄動”至“失向來之煙霞”。此寫出夢。正當詩人興奮、陶醉于神仙世界的瑰麗輝煌時,忽然魂悸魄動,豁然夢醒,于是倏忽之間,一切復歸于平凡。

第三部分自“世間行樂亦如此”至“使我不得開心顏”,寫夢醒后的感慨。

這部分,作者向朋友們證明了為什么要南下吳越游天姥的原因。那里的感慨,集中揭示了全詩的中心思想,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表現了三方面的資料:1.對世事的看法:如夢幻,如流水;2.自己今后的打算:騎白鹿訪名山,遠離濁世;3.傲岸堅強,不向統治階級屈服。

1、從詩歌形式入手,探求奇特的構思;品味語言。

【語言提示】。

語言流暢自然,毫無拘束,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這首詩以七言為基礎,隨著感情的起落,句式有長有短、參差多變。使詩歌的節(jié)奏起伏跌宕。如描述雷電交加、山巒崩摧時,一連用了四個四言短句,急切的聲勢,把這種令人驚怖的氣氛推向了頂峰。

三、

深入文本。

體悟詩中描述的夢境;理解詩人在詩作中表現的思想感情。

1、介紹適當的背景,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詩人在詩作中表現的思想感情。

2、講解有關意境知識。

3、組織學生討論分析。

1、李白為何要讓“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研墨”、“楊貴妃斟酒”?

2、本詩中的夢境與“脫靴”、“研墨”、“斟酒”有何關系?

【問題答案要析】。

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后,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guī)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yǎng)性,以度時光。但是李白沒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倘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到達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述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實,更便于發(fā)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李白這首古體詩,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詩,但這首詩又不完全記夢、游仙,而是透過記夢、游仙的形式抒發(fā)自己不滿黑暗現實、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詩中的完美境界,寄托著詩人的生活理想,曲折地反映出他對上層社會中污濁、丑惡現象的鄙棄和厭惡,展示出詩人高尚的人格和錚錚傲骨。

教師的提問要有必須的思維量,不能讓學生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要讓他們在閱讀、圈劃、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去感受詩人在詩作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并且能讓他們進入李白的情感世界中,分享詩仙的浪漫飄逸,熏陶心靈,提升素養(yǎng)。

四、

深入文本,

分析體味關鍵句,鑒賞總結。

組織學生討論關鍵句,將關鍵句以電子稿形式演示。

1、“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痹娨婚_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2、“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傈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崩^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zhàn)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zhàn)栗、驚動,煙、水、青云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成一體,構成統一的氛圍。

3、詩境卻由奇異而轉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倍刺旄5?,于此出現。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那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fā)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透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齊,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4、“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但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對權貴的抗爭,它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

學習抓住關鍵的語句來進行探究,可能會構成兩種不同的觀點,但務必從文中找到支撐觀點的依據。最后,歸結到:

1、這首詩雖然將夢境寫得撲朔迷離,卻很清楚地表現了當時李白復雜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詩人借“留別”表現自己不事權貴的叛逆精神,突破了一般留別詩“有別必怨”的老調,在構思和表現手法上,都體現了浪漫主義的特點。

2、詩作將豐富的想象與大膽的夸張結合起來,夸張為想象服務,透過夢境描繪,刻畫出想象中天姥山奇麗明媚的景象,隱喻了作者追求光明、擺脫困境的愿望。這愿望充分反映在對自由率真、無拘無束的神仙世界的描摹之中。也正因為夸張了天姥山的高度,使之后云霞明滅、眾仙往來的境界的出現,顯得真實合理、統一和諧。

3、語言流暢自然,毫無拘束,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這首詩以七言為基礎,隨著感情的起落,句式有長有短、參差多變。使詩歌的節(jié)奏起伏跌宕。如描述雷電交加、山巒崩摧時,一連用了四個四言短句,急切的聲勢,把這種令人驚怖的氣氛推向了頂峰。這確實是繼承屈原風格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杰作。

這首詩的形式十分自由,全詩十二次換韻,平仄錯落有致。作者意到筆隨,不受任何體律的拘束,表現了藝術上的獨創(chuàng)性,生動完美地體現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

對“詩的結尾,認為世事無常,對現實采取回避退讓態(tài)度,是消極的”的看法會存在分歧,然而在黑暗的現實面前,持續(xù)獨立的人格,拒絕與之合作,客觀上對統治者也是一種反抗,有用心好處。只要學生能從文字中感受到各種情感,并滲透到學生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中去,就能鍛煉和提高語文潛力,更能獲得感知和決定生活的潛力。

五、

布置作業(yè)。

1、命題作文:

《我心中的李白》。

(800字以上)。

完成作業(yè)。

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語文潛力。

充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

思路點撥。

還能夠比較閱讀的方式展開教學,要點如下:

一、試從以下兩個角度,比較《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二首詩的意境。

1.作品的意境,跟作者的閱歷、情趣、心境以至創(chuàng)作風格等密切相關。有的作者擅長表現磅礴的氣象,抒寫激越奮發(fā)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宏偉壯麗的意境:有的作者擅長描述雅靜的景物,抒寫纏綿細膩的情思,因而構成一種柔婉幽深的意境。請學生從這個角度說說二首詩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2。從“意”與“境”的關系這個角度,說說三首詩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二、聯系《飲酒》詩的意境,體會下列詩句的含義,并討論問題。

1.這一段可分為幾千層次每層的大意是什么。

四、辨析下列詩句,比較兩首詩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的異同。

1.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2.且放白鹿青崖問,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練習舉隅。

1、本文語言流暢自然,毫無拘束,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請從文中摘抄自己最欣賞的句子,作簡單評析。

3、李白一貫主張“用心用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本詩中卻有這樣的句子:“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蹦阍鯓涌创@一問題?試談談你的看法。(300個字左右)。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十七

1、學習中國古典詩歌意與境的有關知識。

2、品讀詩中描述的夢境;理解詩人在詩作中表現的思想感情。

3、體味本詩奇特的構思和夸張多變的語言特點,學習浪漫主義詩歌的優(yōu)良傳統。

說明:

詩人在寫作時是十分注重意境的。詩人在寫作時是十分注重意境的。因此.作為鑒賞者在欣賞詩詞時也必須要注重對意境的把握。意境是什么呢簡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諧統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藝術境界。意境是思想感情與藝術境界的結合,這一結合,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兩者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這正如古代詩詞評論者聽說的,情與景諧,思與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詩詞,情與景的和諧統一,不僅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還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與藝術境界互增光彩。

“以意為主”,這是清人王夫之《姜齋詩話》里多次強調的中心論點。《姜齋詩話·夕堂永日緒論內編》云:“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口巾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睂⒁?作品的思想資料、意旨)放在首位,就象軍隊的統帥一樣。并認為“煙云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等各種題材,“寓意則靈”。

“心不孤起,仗境方生”,這是清人吳喬在討論“唐人命意”時所闡述的一個觀點?!秶鸂t詩話》卷一:“心不孤起,仗境方生。熟讀《新舊唐節(jié)》、通鑒》、稗史、雜記,乃能于作者知其時事,知其境遇,而后知其詩命意之所在?!蹦抢镒⒁獾搅俗髟姇r詩人環(huán)境和遭遇對詩歌立意的影響。吳氏認為作詩不是憑空立意的,而是由詩人的具體環(huán)境和遭遇決定的。熟讀各種史書,才能了解唐代詩人作詩的命意所在。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后,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guī)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yǎng)性,以度時光。但是李白沒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倘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到達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述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實,更便于發(fā)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李白這首古體詩,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詩,但這首詩又不完全記夢、游仙,而是透過記夢、游仙的形式抒發(fā)自己不滿黑暗現實、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詩中的完美境界,寄托著詩人的生活理想,曲折地反映出他對上層社會中污濁、丑惡現象的鄙棄和厭惡,展示出詩人高尚的人格和錚錚傲骨。

全詩共分三段,首段從開頭至“對此欲倒東南傾”,借“越人語天姥”,極力夸寫天姥山的雄奇俊偉和自己熱烈向往的情緒。中段,起句承前啟后,度人夢境,不露痕跡,寫夢游天姥山的種種驚心動魄的奇觀幻景。末段,以“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勾連,寫由夢游回到現實,慨嘆述志,揭示“不事權貴”的主旨。

李白是一位天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以高度夸張的象征的藝術手法,徜徉于夢幻與現實之間,虛虛實實,將一腔郁憤之情,凝聚成為生動的藝術形象,結構出一幅非幻非真的夢游圖。

因此,從本詩奇特的構思入手,品讀詩中描述的夢境,是引領學生鑒賞本詩的關鍵。

1、教學重點:深入文本,在對具體夢游過程和語句的體味品讀中,理解作者蘊涵其中的感情。

說明:

語文學習需要沉浸,教學過程是帶領學生解讀文本、理解認識作者思想情感的過程,更是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各種語文學力的過程。所以,要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空、讓他們在對具體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達各自見解,不斷提升潛力。

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文學史上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是盛唐昂揚奮發(fā)、自信進取的時代精神的產物。他的詩抒寫了“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表達了對封建制度下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和反抗,抒發(fā)了向往光明和自由的愿望,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真摯感情,歌頌了祖國河山的神奇壯麗。他的詩感情激越奔放,想象豐富、奇麗,夸張大膽驚人而又真實生動,形式自由多變而又運用自如,語言清新自然而又瑰麗多彩,構成了豪放飄逸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成為后人追慕而又難以企及的典范,極大地開拓了詩歌藝術的新境界,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作品的意境,又與作者的閱歷、情趣、心境以至創(chuàng)作風格等密切相關。有的作者擅長表現磅礴的氣象,抒寫激越奮發(fā)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宏偉壯麗的意境;有的作者擅長描述雅靜的景物,抒寫纏綿細膩的情思,因而構成一種柔婉幽深的意境。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痹娨婚_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但是李白卻在詩中夸說它“勢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的天臺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就應說是李白平生所經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夸大了的影子。

之后展現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于云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年以前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公當年以前攀登過的`石徑——青云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傈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崩^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薯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zhàn)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zhàn)栗、驚動,煙、水、青云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成一體,構成統一的氛圍。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述天姥山,既高且奇;那里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這奇異的境界,已經使人夠驚駭的了,但詩人并來到此止步,而詩境卻由奇異而轉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倍刺旄5?,于此出現?!霸浦迸屎鐬橐?,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于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跋芍速饬腥缏椤?群仙好象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那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fā)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透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齊,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實。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最后在驚悸中回到現實。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肮艁砣f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北緛碓娨獾酱怂坪跻驯M,但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對權貴的抗爭,它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貴,多少人埋沒無聞l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tài)間”的屈辱地位?!罢垩币辉~出之于東晉的陶淵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yōu)寵,也但是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能夠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李白在那里聽表示的決絕態(tài)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于這樣想、敢于這樣說的人并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平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資料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但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件篇十八

1、教學目標。

1、領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2、認識和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即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

1、教學重點。

1。體會鄉(xiāng)土情結的時代內涵。

2。培養(yǎng)學生研習文本能力。

3。認識散文問題特點。

1、導入新課。

以李白的詩,酒,劍引入,并淺析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含義。

2、寫作背景。

天寶元年,李白經友人實現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為實現自己“濟滄?!薄鞍采琊ⅰ钡恼伪ж摰臅r機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躊躇滿志到了長安。卻被任命為翰林供奉,一個沒有實權的文學侍臣,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視權貴,不趨炎附勢,加上桀驁不馴的性格,招致了權貴們對他不斷的攻擊和讒毀。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趕出長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李白在“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這樣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之中離開京城,繼續(xù)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后又同游梁、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兗洲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此詩是詩人于天寶四年離開東魯南游吳越時所作,一名《別東魯諸公》。

3、作者介紹。

李白素有“詩仙”之稱,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最具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藉隴西成紀(今甘肅泰安東),生于碎葉(今巴爾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歲始離川在各地漫游。較廣泛地接觸現實,認識到朝廷的腐敗、官僚貴族的奢侈腐朽,寫出不少抨擊黑暗現實的詩篇。晚年飄泊困苦,卒于當涂。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感情熱烈,性格豪爽,想象豐富,語言清新自然,較多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借助非現實的幻想來表現激情。

4、題目解說。

(1)夢游:說明內容的虛實。

(2)天姥:指天姥山,是所夢的內容。

(3)吟: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4)留別:說明本詩寫作目的。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不過本詩主要內容并無惜別之感,而是借題發(fā)揮,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意向是真。

5、層次結構。

第1段入夢緣由。

由神山的難以覓求,引出天姥山。刻畫天姥山的壯闊和遮天蔽日的氣勢,由此入夢。

第2段夢游。

詩人因情設夢,精心描繪了四幅精彩的畫面:月夜“剡溪清幽”,白晝“山中壯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樂”。

第3段嘆夢。

寫夢醒后的感慨。直抒失意的情緒,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6、全文分析。

1、為何從“瀛洲”談起?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襯作用,表現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詩"神”的特色凸顯而出。

2、天姥山的特點是什么?

高大、巍峨。

3、怎么體現?使用什么寫作和修辭手法?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聞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臺相比。正面與側面相結合。寫作手法:比較、襯托、夸張。極力表現高聳、時隱時現的天姥山,為幻想做好準備。

夢到剡溪。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4、"飛”表現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5、“照”和"送”寫出什么?

明月與人如影隨形,人與自然和諧一體,體現對自然的熱愛和眷戀。

1、背誦并默寫此詩。

2、讀李白的這首詩,總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個人心中從此都有了一個你自己的李白。我們可嘗試著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請寫一篇隨筆《我讀夢游天姥吟留別》。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347373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