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優(yōu)質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9:32:17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優(yōu)質20篇)
時間:2023-12-04 09:32:17     小編:筆塵

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是教師教學計劃實施的重要依據。要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案范文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如何設計教學活動和課堂組織,以及如何評估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一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

2、樸實的語言。

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和文章樸實的語言。

學習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優(yōu)秀品質。重視認識了解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一課時。

1、演講詞:(播放背景音樂)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教育著孩子們,告訴我們什么是人生;告訴我們什么是生活;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刻苦學習,拼搏奮進,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愿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衣著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眾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父親在你跌倒了時,他會扶起你來,教會你怎樣站立,在你困難時,鼓勵你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在無言的大海中,讓我們分享了失敗與成功。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臺階》。

2、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

李森祥、現代作家,浙江省作協的專業(yè)作家,1987年開始文字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小說《小學老師》、《抒情年代》、《情世詩文》等,《臺階》是作者親歷農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1、請同學們帶著下面的兩個問題默讀課文,在課本上圈點勾畫。

(1)統(tǒng)領全文的句子是那一句?

(2)找出文章中表現了父親的那些品質?

明確:統(tǒng)領全篇的一句話是“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p>

2、找出文章中表現了父親的那些品質?

從課文中可以看出父親勤勞、樸質……。

還有善良、執(zhí)著……。

還有點摳門,小氣、邋遢(由洗腳洗出一盆黃水可以看出)。

1、下面請同學門一小組為單位解決下列問題。

(1)父親為什么老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父親為什么要造新屋造高臺階?

明確:在我們的家鄉(xiāng)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鄉(xiāng)鄰們在一起常常說你:你們家的臺階高!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家有地位?。?/p>

明確:本文用法臺階的組織材料,敘事所以本文的線索就是臺階?!芭_階”的描寫由過去到現在、從舊到新、從低到高的過程就是父親一生的濃縮,從臺階上集中反映了父親的各種品質。所以作者在臺階上花費了那么多的筆墨。

文章的主線就是臺階。

文章的題目就是臺階,課文就是圍繞臺階寫的。

3、提問:這篇文章在寫法方面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請同學們看動畫、聽歌曲,感受如山的父愛。

(播放音樂:韓紅的《天亮了》,并由老師講解以下的內容。)。

1999年6月,貴州麻嶺游覽區(qū)發(fā)生纜車墜毀事件。23個游人中只有一個2歲的孩子幸免遇難,因為他的父親在纜車墜地的一瞬間,把他舉到雙肩上而使他毫發(fā)無傷,而他的父親卻摔成了一堆肉泥。著名歌手韓紅,依據這個真實的故事作了一首曲子就是《天亮了》請同學們欣賞。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二

《臺階》將一位父愛堅強、勇敢、樸實的性格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表達了作者與父親之間濃厚的親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某踔邪四昙壵Z文《臺階》優(yōu)選。

教案。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系實際感悟其中的真情。

3、德育目標:學習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父親性格的核心。

教材內容分析:

《臺階》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敘事者,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tài)和他們?yōu)楦淖儸F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彩。

教學對象的分析:

初二學生理解能力比初一能力有所提高,在初一記敘文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點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寫的是父愛,父親身上的慈愛和堅強、艱苦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這淚水模糊的晶瑩淚光中的背影上,父愛是世上最無私、最深沉的愛,表達是這么簡單,沒有做作,沒有張揚,有的只是極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細節(jié)。今天再來學習一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讓我們一起走向《臺階》,走近文中的這位父親。

二、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三、整體感悟:

1、出示速讀要領:要默讀,不出聲。

2、思考以下問題:

(1)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試用一句話來概括。

(父親用畢生精力造起了一棟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2)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父親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造臺階)。

四、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以上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駕馭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通過吃苦耐勞具體的研讀,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請大家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刻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讓你感動的原因。

請大家依據這種形式,談談你對文中細節(jié)刻畫的認識。

3、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

以“父親是一位……的人”說話。

五、拓展延伸:

六、欣賞歌曲《我的老父親》。

畫面中有父親的許多形象,聯系生活,你是否也有這樣難忘的時刻?

七、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

日記。

:《父親》。

教學目標。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

課件。

打印好的講義資料投影儀。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語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l、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jié)。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學生依據閱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于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

教師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說以農民的兒子為故事敘述者,采用第二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芭_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著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臺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說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臺階砌好后放鞭時,文親喜悅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后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為什么“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為什么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筆墨?

(6)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么理解?

教師點撥、明確:

(1)因為臺階是地位的標志。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臺階低,意味著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的時候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4)這篇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他向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5)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6)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chuàng)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7)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砌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師引導分析父親形象的意蘊。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的心愿。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筑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說著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范圍里,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么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的。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質中拼命硬干、堅韌不拔的精神。

(2)從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chuàng)業(yè)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于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凄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父親造的新屋,規(guī)格并不很高,不過是屋基高些,臺階從三級增至九級。但是他為此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年輕時,三百來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沒覺得花了太大的氣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困苦,根源在于農村經濟極端落后。小說深沉地響著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

6.變換人稱練習。

請學生速讀全文,試用第三人稱說說小說的故事梗概。

教師示例:

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他眼看人家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于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屋造好了,人卻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說話延伸。

請學生從家居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fā)展引發(fā)的人們思想觀念(如按揭買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獨特的體察和感悟。

四、課堂小結。

從凄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愿望、追求,在兒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著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撐托事業(yè)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獲和喜悅,感謝父親!

五、課堂練習。

五、板書設計: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地尊要強老實厚道。

父親。

位重愚公移山的精神。

堅忍不拔的毅力。

九級臺階新屋。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有九億農民。關心國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國廣大的農村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今天,我們所學的《臺階》就為我們刻畫了一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作者簡介:

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qū)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調南京軍區(qū)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任專業(yè)作家。1986年《煙雨樓》雜志發(fā)表*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后迅速成長。近年來發(fā)表小說頗多。

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缎W老師》被《小說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yōu)秀文學獎。

二、整體把握。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备赣H渴望受人尊重。

2、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于蓋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了?

父親坐在新臺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臺階)“文眼”是什么?(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三、研讀賞析。

1、哪些情節(jié)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么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并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后的喜悅、局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小說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時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說明臺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窮困。

4、為什么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5、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么理解?

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chuàng)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四、比較《背影》和《臺階》在立意和選材上的異同之處。

同:都是表現父親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jié),以小見大。

異:《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突出了父親的背影,突出了父愛,給人深刻的印象,讓人強烈地感受父愛。

《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則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三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感情。

2.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復述法和研討探究法。

多媒體。

1課時。

一、導言。

二、展示課標及基礎訓練。

1.在大屏幕展示本課課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感情。

(2)理解“父親”的形象特點及其意義。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2.檢查生字詞。(多媒體投放)。

三、整體感知,把握故事情節(jié)。

1.學生帶著以下三個問題快速自讀課文。

(1)父親為什么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子?

(2)父親是怎么造成的一棟有高臺階的屋子的?

(3)新屋子造好了父親發(fā)生怎么的變化?

2.學生讀后思考、討論、明確以上三個問題。

四、合作探究,感知文章。

1.學生再次細讀課文,并就文中內容提出問題。

2.學生將提出的問題拿到班級同學中進行討論,并得出答案。

3.教師就同學提出的問題及其解答進行指導總結。

4.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老師在提出相應的問題加以補充進一步完善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教師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文章時解決。)。

五、合作研討,把握父親形象。

小組研討,后把結果在全班交流。

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六、深入品讀,體會寫法。

同學找出本文中關于父親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的句子并朗讀,說說它們的作用。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小節(jié)。

七、問題研究,把握主題。

這篇小說要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八、拓展延伸。

說一說我們自己的父親。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有九億農民。關心國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國廣大的農村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今天,我們所學的《臺階》就為我們刻畫了一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作者簡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qū)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調南京軍區(qū)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任專業(yè)作家。1986年《煙雨樓》雜志發(fā)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后迅速成長。近年來發(fā)表小說頗多。

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小學老師》被《小說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yōu)秀文學獎。

二、整體把握。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渴望受人尊重。

2、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于蓋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了?

父親坐在新臺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臺階)“文眼”是什么?(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三、研讀賞析。

1、哪些情節(jié)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么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并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后的喜悅、局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小說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

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時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說明臺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窮困。

4、為什么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五

1、教材簡介。

2、教學目標?簡介。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標: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分析教材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三、說教法與手段。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4、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

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如下:

(二)整體感知:10分鐘。

1、??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合課文解詞。

2、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復述這個故事,成為今天講故事大王。

(三)協作質疑:15分鐘。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四)品味賞析:10分鐘。

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

(五)拓展遷移:4分鐘。

(六)師生小結:2分鐘。

首先學生自發(fā)的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

(此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系統(tǒng)、完整的印象。)。

(七)作業(yè)?設置:1分鐘。

摘抄贊頌父親的文學作品,推薦閱讀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2、??教與學多邊活動安排。

3、??重點難點處理。

探究人物形象,應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jié),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后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

一問: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二問: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三問: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4、??教學手段的采用。

在理解父親形象的時候,播放背景音樂,同時放父親修臺階的課件,引起學生共鳴。

5、??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臺階老屋??????非常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后、有長遠目標。

九級臺階新屋??????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六

康縣周家壩中學王瑞東。

教材分析。

這是第二單元的第三篇文章。這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的文章。前兩篇課文已分別從母愛、父愛的角度做了展示,這一篇課文則通過寫父親對高臺階的追求,展示他的精神世界,表達作者對父親深沉的愛。

學情分析。

1.從師生訪談的結果來看,了解課文結構與敘事線索對學生來說并不難,關鍵在于對“臺階”的象征意義,即對父親的精神世界的了解。而要實現此目的,就要讓學生了解父親生活的那個時代的背景,了解那個時代的人們的思想。

2.父親想建造有九級臺階的新屋,其實是想獲取社會對他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需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2.理解“父。

親這個中國農民形象。3.掌握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1.用第三人稱復述課文。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父親追求社會地位、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意義。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法。

3.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教學過程。

二.預習交流z約5分鐘{。

1.以小組為單位,檢查預習課文清況。2.了解作者及作品情況。3.了解背景。

三.確定目標。z約2分鐘{。

四.分組合作。z約8分鐘{。

五.展現提升z約15分鐘{。

六.穿插鞏固z約5分鐘{。

七.達標測評z約5分鐘{。

一.。

二.。

三.。

入教導學。

抽查兩名學生的'預讀情況,

出示小黑班題。讓其他學生參與組內檢查,交流。

出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他做了哪些造屋準備工作?

3新屋造好后,父親怎樣了?.

4復述課文,感知父親形象.

檢查每一組的學習討論情況。

要求各組選出代表,展示本組學習成果,組與組比賽,評出優(yōu)勝組,教師適當點評。檢查每一組的學習情況。

出示測試題:

2.父親靠什么實現了目標?

3.課文為什么詳述造臺階,略述造新屋。

二.被抽查學生在黑班上做題,未被抽上學生參與。

組內交流活動。

三.閱讀學習目標,思考交流后明確:

1.“他想有一個較高的地位,受人尊重”。

2.“臺階高,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p>

3.“因為九在傳統(tǒng)文化中代表最高?!?/p>

4.“他用一輩子的努力勞動,辛勤積攢,換來了九級臺階的建成,但他坐在上面,卻覺得不自在?!?/p>

5.“意在表現他靠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辛苦,拼命硬干,勤勞持家的美德?!?/p>

四.全體學生參與學習討論。

五.推舉代表參與比賽,聽取其他組的發(fā)言,從中尋找毛病。

板書設計。

王瑞東。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七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系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教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fā)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里恰巧有一篇關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二、整體感知。

1、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臺階高,就意味著,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

聯系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斗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

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臺階的動工,就意味著“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這里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閱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于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不對勁。臺階底,意味著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說不應該刪除,并且說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后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說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說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后面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都對后面的情節(jié)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一方面,專注的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麼理解?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chuàng)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13、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14、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后,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一、從文章中聯系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二、完成課后習題。

三、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造新屋。

非常要強老實厚道不甘人后。

教學后記:《臺階》一文的學習學生能體會到父親的情感與性格,課文難點得到了突破。學生的朗讀意思和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八

作者:李森祥。

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我們家的臺階有三級,用三塊青石板鋪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親從山上背下來,每塊大約有三百來斤重。那個石匠笑著為父親托在肩膀上,說是能一口氣背到家,不收石料錢。結果父親一下子背了三趟,還沒覺得花了太大的力氣。只是那一來一去的許多山路,磨破了他一雙麻筋草鞋,父親感到太可惜。

那石板沒經石匠光面,就鋪在家門口。多年來,風吹雨淋,人踩牛踏,終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顆顆硬幣大的小凹。臺階上積了水時,從堂里望出去,有許多小亮點。天若放晴,穿堂風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親又用竹絲掃把掃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寬敞陰涼,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母親坐在門檻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母親說我那時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來,用手指抓青石板,劃出細細的沙沙聲,我就癡癡地笑。我流著一大串涎水,張嘴在青石板上啃,結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再大些,我就喜歡站在那條青石門檻上往臺階上跳。先是跳一級臺階,蹦、蹦、蹦!后來,我就跳二級臺階,蹦、蹦!再后來,我跳三級臺階,蹦!又覺得從上往下跳沒意思,便調了個頭,從下往上跳,啪、啪、啪!后來,又跳二級,啪、啪!再后來,又跳三級,啪!我想一步跳到門檻上,但摔了一大跤。父親拍拍我后腦勺說,這樣是會吃苦頭的!

父親的個子高,他覺得坐在臺階上很舒服。父親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級上,兩只腳板就擱在最低的一級。他的腳板寬大,裂著許多干溝,溝里嵌著沙子和泥土。父親的這雙腳是洗不干凈的,他一般都去河里洗,拖著一雙濕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來。大概到了過年,父親才在家里洗一次腳。那天,母親就特別高興,親自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著熱氣,父親就坐在臺階上很耐心地洗。因為沙子多的緣故,父親要了個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來父親的腳終于洗好了,終于洗出了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幾幾的,是泥土的顏色。我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漿,木盆底上還積了一層沙。父親說洗了一次干凈的腳,覺得這腳輕飄飄的沒著落,踏在最硬實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嘆。這句話他不知說了多少遍。

在我們家鄉(xiāng),住家門口總有臺階,高低不盡相同,從二三級到十幾級的都有。家鄉(xiāng)地勢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進水。另外還有一說,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鄉(xiāng)鄰們在一起常常戲稱:你們家的臺階高!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家有地位啊。

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著,準備著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九

1、知識目標: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系實際感悟其中的真情。

3、德育目標:學習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父親性格的核心。

教材內容分析:

《臺階》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敘事者,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tài)和他們?yōu)楦淖儸F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x彩。

教學對象的分析:

初二學生理解能力比初一能力有所提高,在初一記敘文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點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

一、導入。

我們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寫的是父愛,父親身上的慈愛和堅強、艱苦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這淚水模糊的晶瑩淚光中的'背影上,父愛是世上最無私、最深沉的愛,表達是這么簡單,沒有做作,沒有張揚,有的只是極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細節(jié)。今天再來學習一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讓我們一起走向《臺階》,走近文中的這位父親。

二、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三、整體感悟:

1、出示速讀要領:要默讀,不出聲。

2、思考以下問題:

(1)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試用一句話來概括。

(父親用畢生精力造起了一棟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2)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父親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造臺階)。

四、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以上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駕馭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通過吃苦耐勞具體的研讀,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請大家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刻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讓你感動的原因。

請大家依據這種形式,談談你對文中細節(jié)刻畫的認識。

3、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

以“父親是一位……的人”說話。

五、拓展延伸:

六、欣賞歌曲《我的老父親》。

畫面中有父親的許多形象,聯系生活,你是否也有這樣難忘的時刻?

七、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日記:《父親》。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語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l、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jié)。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學生依據閱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于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

教師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說以農民的兒子為故事敘述者,采用第二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芭_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著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臺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說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臺階砌好后放鞭時,文親喜悅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后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為什么“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為什么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筆墨?

(6)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么理解?

教師點撥、明確:

(1)因為臺階是地位的標志。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臺階低,意味著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的時候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4)這篇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他向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5)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6)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chuàng)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7)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砌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師引導分析父親形象的意蘊。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的心愿。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筑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芭_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說著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范圍里,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么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的。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質中拼命硬干、堅韌不拔的精神。

(2)從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chuàng)業(yè)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于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凄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一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2.學習作者成功地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3.敘述中多處摘引居里夫人的筆錄的作用。

1.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質,了解人物的形象特點。

2.把握文章內容,學習作者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1.從具體事件的分析中,認識居里夫人的精神和品格。

2.通過品味語言,體會其中蘊涵的感情。

一、新課導入。

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她的偉大不僅在于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了貢獻。在其道德品質、思想境界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過著名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她是唯一不被榮譽所腐蝕的人。她說:“我們不應該虛度一生。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她在艱苦條件下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和科學研究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今天讓我們走近居里夫人,進一步了解這位把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yè)的偉大女性。

二、簡介居里夫婦。

比埃爾?居里(pierrecurie)(1859—1906)是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居里定律”的發(fā)現者,1859年5月15日出生于法國巴黎。1877年,年僅18歲的比埃爾就得到了碩士學位。1900年,比埃爾被任命為巴黎大學理學院教授。1903年,居里夫婦與放射性的發(fā)現者貝克勒耳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4月19日,居里不幸在街上被馬車撞倒受傷后致死。

瑪麗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1891年,二十四歲的她赴巴黎求學。1895年7月通過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7月26日瑪麗與比埃爾?居里在巴黎郊區(qū)梭鎮(zhèn)結婚。1910年,她和法國化學家德別愛爾諾一起分析出純鐳元素,確定了鐳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又榮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居里夫婦一生淡泊、謙虛,不喜歡世俗的恭維與贊揚,不關心個人的名利與地位。在發(fā)現鐳和提煉成功以后,他們不請求專利,也不保留任何權利。他們認為,鐳是一種元素,應該屬于全人類。他們向全世界公開他們的提鐳方法。對他們花費十幾年制備出來的、約值十萬美元的一克多鐳,全部交給了鐳學研究所,不取分文。對美國婦女界捐贈給她的一克鐳,也不據為私有,一半給了法國鐳學研究所,一半給了華沙的鐳學研究所。在將鐳用于治療癌癥時,他們本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他們商定,不要他們的發(fā)明帶來的一切物質利益。他們辛勤勞動的目的,是為人類從新發(fā)現中獲得幸福。

三、關于《居里夫人傳》。

《居里夫人傳》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在書中,作者用自己的筆和心記錄了母親在科學道路上不畏艱難、孜孜以求的光輝一生,表現了母親的高尚品質。她在《居里夫人傳?前言》里這樣概括母親的高尚品質:“堅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鍥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貢獻一切而不知謀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犧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驕傲、災禍不能屈的非常純潔的靈魂:這些就是瑪麗?居里生來所具有的品質,比她的工作或豐富多彩的生活更為難能可貴,我希望讀者在人生暫時的榮枯浮沉中,能隨時加以辨識?!?/p>

四、整體感知內容。

1.默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概述要求:敘述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事件簡要的經過、結果。

2.在概述的基礎上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居里夫婦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提取了鐳。)。

在概述的過程中我們能了解到作者主要是記敘了居里夫婦提取鐳元素的工作情景。

3.作者著重抓住了工作情景的哪些特點進行敘述的?

(“極端的艱苦”和“極大的快樂”。)。

“極端的艱苦”是指哪些方面?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體現艱苦的語句。

“極大的快樂”體現在哪些方面?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加以概括。

五、課堂小結。

本文記述了居里夫婦提取鐳元素(鐳:一種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強的放射性,并能不斷放出大量的熱)的工作情景。全文以“極端的艱苦”與“極大的快樂”貫穿始終,形象地表現出居里夫婦對于“鐳”的愛戀,以及由這種愛戀所帶來的“毫不妥協”“極端頑強”的工作熱忱。

一、揣摩語言。

小組討論、交流:

1.瑪麗?居里現在又要在一個殘破的小屋里,嘗到新的極大的`快樂了。理解加點詞語的含義。

(突出這種快樂是達到頂點的快樂。)。

2.這是一種奇異的新的開始,這種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兩次都挑選了最簡陋的布景。揭示“微妙”的含義。

(“微妙”是深奧玄妙的意思,在這里修飾“快樂”,說明這種快樂的非凡、深遠,其意義是不可言盡的。)。

3.穿過院子,比埃爾把鑰匙插入鎖孔,那扇門嘎嘎地響著,他們走進他們的領域,走進他們的夢境。理解這里“領域”“夢境”的意思。

(“領域”這里指他們的學術范圍,“夢境”又將其形象化,將其比喻為美妙的境界,這就將居里夫婦這種愛科學的情懷又一次顯現出來。)。

(體現出人物癡迷于科學,面對研究的成果內心無比的快樂和幸福。)。

二、體會手法。

小組討論:說說這篇傳記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

1.鮮明的對比。

(1)小木屋的極其簡陋與主人公的極大快樂對比,突出人物獻身科學,樂于追求的崇高精神世界。

(2)極差的實驗設備、超強度的勞動與人物的“柔情和智力上的熱情”對比,突出挑戰(zhàn)困難的頑強和勇氣。

(3)提煉鐳的極其艱苦的過程和成功的幸福對比,充分展示出主人公在科學的道路上歷經艱辛、獲取成功是人生最大快樂的偉大情懷。

小結:本文通過鮮明的對比,有力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生動細致的描寫。

對棚屋的描寫從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氣和簡陋的設備進行細致的描寫,從而反映出條件的艱苦,襯托出人物的偉大精神。

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感覺、神態(tài)做深入細致的描寫,從而反映出人物的偉大性格。

3.本文除了直接的敘述以外還多處摘引居里夫人自己的筆錄,這有什么作用?

本文多處引用居里夫人的筆錄,一方面增強文中記事的可信性、真實性,另一方面可直接表現居里夫人的內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小結寫作特點:

(1)成功地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2)敘述中多處摘引居里夫人的筆錄,增強真實性,直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

參考: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輝一生以后,我們從中得到的教益和啟迪是深刻而廣泛的。

第一,受壓迫、處于困境的人們,只要意志堅強,不畏艱難,勤奮學習,勇于攀登,勝利與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

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創(chuàng)新精神去從事科學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勇氣去完成它。

第三,在科學的道路上,有時可能會遇到不應有的壓抑和歧視,但只要有信心,有腳踏實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鎖和禁錮是可以打破的。

第四,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地去創(chuàng)造條件,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

建議閱讀:《三克鐳》、《跨越百年的美麗》、《居里夫人與鐳的發(fā)現》、《悼念瑪麗居里》等。

極端的艱苦極大的快樂鮮明的對比細致的描寫多處摘引筆錄。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二

互動:

互動1:閱讀新聞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確閱讀新聞要的“三五六”(即三個特點,結構的五個部分,記敘的六個要素)。

互動2:朗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動3:再讀課文,劃分結構層次并概括主要內容。

互動4:導語前面的電頭起什么作用?

互動5:導語從哪幾個方面總領了全文?

互動7:文中寫西路軍所遇到的敵情時說“和中所遇敵情一樣”,請你用課文中的話說說中路軍所遇的敵情。

互動9:本文語言有什么特點?請找出文中的詞加以說明。

4達標反饋:討論課后練習三。

5、學習小結:內容總結;方法歸納。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三

1.簡單了解作者,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觀點。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點,得到有益的人生啟迪。

過程與方法。

朗讀、批注、共鳴、爭鳴多種方式相結合,辯證地理解作品內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思索人生,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第1課時《永久的生命》。

1.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重點)。

2.精讀品味,欣賞富有哲理的語言及欲揚先抑寫法的妙處。(難點)。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樹立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說,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說,世上沒有永恒的春天,亦沒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來聽聽作家嚴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把握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1:通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哪幾層意思?

明確:課文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先談生命的易逝;再談生命的永久;最后聯系現實生活,高唱生命的凱歌。三個層次,條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問2:作者對生命有哪些感悟?這些感悟矛盾嗎?

明確: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個人擁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個體的生命終將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實是不矛盾的。就個體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體而言,它又是延綿不絕的,永久存在的。

提問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確: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夠不斷地創(chuàng)造新的生命。

明確:作者寫對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先寫生命的易逝,人們的無奈與可憐,感情轉入低谷;接著用“不應該為此感到悲觀”一轉,描寫生命的神奇,個體生命有限,集體生命無窮,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贊美;最后聯系生活實際,要以愛情來贊美生命,感情高亢,給人以磅礴的力量。這樣寫,前后對比,把對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層次,同時使行文有了波瀾,更能夠打動人心。

提問5:作者為什么贊美生命?

明確:因為它充滿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著,蔓延著,隨處宣示它的快樂和威勢。

目標導學二:深度解讀,思考人生。

明確:生命像花朵一樣,最終必將凋零。但是,生命的意義不是去哀傷,而是在凋零之前,給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樣的生命,將和世界一起,獲得永存。

提問7:你對生命有哪些思考?請用比喻的修辭,寫幾句話和同桌交流。

明確:這個練習,不僅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觀,學生對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而且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交流欣賞中發(fā)現精彩的表達,并推薦給全班欣賞。

三、板書設計。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易逝。

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贊歌珍惜時間。

建功立業(yè)。

奉獻社會。

獲得永恒。

第2課時《我為什么而活著》。

1.了解作者羅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活著的三條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懷。

3.思考自己的人生,從文中得到有益的啟迪。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復習回顧《要生活得寫意》的主要內容,導入新課學習。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整體感知。

提問1:你了解羅素嗎?和同學分享你所知道的。

明確:伯特蘭·羅素(1872—1970),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者,也是二十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不斷地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學史》《數學原理》《物的分析》等。

提問2: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么活著。

明確:作者在這篇短文中,開門見山地回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他活著的三個理由或三個目標是:第一,對愛情的渴望;第二,對知識的追求;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純潔”“強烈”兩個詞來形容這三種感情,它們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目標導學二:理解課文,把握內涵。

提問3:作者為什么把追求愛情作為活著的第一條理由?

明確:作者說,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愛情可以帶來狂喜;第二,愛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愛情的結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傊瑦矍槭谷松畹酶用篮?;追求愛情,則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這里,作者把愛情描寫得極其美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提問4:作者為什么追求知識?

明確: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靈;二是可以了解星辰為什么發(fā)光;三是能夠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這三方面實際上包含了人類知識的幾個重要方面:人類、自然和社會。

提問5:作者活著的第三條理由是什么?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胸懷?

明確: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邊經?;仨懫鹜纯嗟暮籼枺矍案‖F饑餓的兒童,被壓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無依的老人。在這里表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博大胸懷。但作者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對苦難往往無能為力,這就使人更加痛苦。

提問6: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的?

明確:這段話再次重申活著的理由,并表明對自己一生的肯定。確實,愛情、知識、同情,寫在了羅素生活的旗幟上,高高飄揚。他的追求愛情,追求知識,關愛人類,從不同角度塑造了偉人羅素。他追求愛情,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他追求知識,生命不息,寫作不輟,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無數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獻給了人類。他從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zhàn)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因反戰(zhàn)而鋃鐺入獄,在他老邁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運動,為此奔走呼號,創(chuàng)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于他對人類的同情和愛心。

這篇文章,可看作羅素生活的宣言書,這其實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偉人共同的人生準則,具有普遍意義,所以它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目標導學三:思考人生,得到啟迪。

提問7:你想過自己為什么活著嗎?請寫幾條自己活著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標。

明確:讓學生敞開心扉自由訴說,但要注意往積極方面引導。

三、板書設計。

我為什么而活著對愛情的渴望帶來狂喜。

解除孤寂。

看到天堂。

對知識的追求了解心靈。

了解星辰。

理解力量。

對人類的同情孩子受饑荒煎熬。

無辜者飽受折磨。

老人們變成累贅博大胸懷。

可取之處。

這兩篇散文,屬于哲理散文,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敏銳思考,其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征服了廣大讀者。學習這樣的文章,既要充分理解作者的觀點,產生深深的共鳴,又要有自己的思考,敢于與作者爭鳴,深化對人生價值的認識。所以,在教學時設計了共鳴和爭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既能汲取人類思想的精華,又能辯證地對待前人觀點,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書”。

不足之處。

哲理散文側重對情感的抒發(fā),所以老師的引導占主導,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有九億農民。關心國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國廣大的農村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今天,我們所學的《臺階》就為我們刻畫了一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作者簡介:

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qū)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調軍區(qū)創(chuàng)作室任專業(yè)作家。1986年《煙雨樓》雜志發(fā)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后迅速成長。近年來發(fā)表小說頗多。

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小學老師》被《小說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yōu)秀文學獎。

(二)整體把握。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备赣H渴望受人尊重。

2、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于蓋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了?

父親坐在新臺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臺階)“文眼”是什么?(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三)研讀賞析。

1、哪些情節(jié)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么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并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后的喜悅、局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小說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

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時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說明臺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窮困。

4、為什么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5、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么理解?

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chuàng)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四)比較《背影》和《臺階》在立意和選材上的異同之處。

同:都是表現父親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jié),以小見大。

異:《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突出了父親的背影,突出了父愛,給人深刻的印象,讓人強烈地感受父愛。

《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則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的:

1、學習作家如何把平凡事物寫得不平凡。

2、體會課文深刻的批判意識。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改改課文題目。

教學設計:有人試著改了課文題目,你認為哪一個好一點?根據課文內容說說理由。

1、人們砍了一棵大樹。

2、一棵大樹被人砍了。

3、那棵大樹被人砍了。

教學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辨別,體會課文內容的根本所在,同時領悟如何擬寫作文標題。

二、怎樣把平凡的故事寫得不平凡。

這一節(jié)圍繞“那棵大樹被人砍了”,帶領學生走進課文。

教學設計二:我們一起看看砍樹的“人”是怎樣的?【焦躁、野蠻、自私、愚蠢】。

三、體會眾生平等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計:首先學生誦讀課文第8段文字:“啊,啊,樹是沒有腳的。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樹離根,根離土,樹即毀滅。它們的傳統(tǒng)是引頸受戮,即使是神話作家也不曾說森林逃亡。連一片葉也不逃走,無論風力多大。任憑頭上已飄過十萬朵云,地上疊過二十萬個腳印。任憑那在枝丫間跳遠的鳥族已換了五十代子孫,任憑鳥的子孫已棲息每一座青山。當幼苗長出來,當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說:“你綠在這里,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卑?!所以那樹,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功的貢獻,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結束語:同學們,樹在“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我們也要時時仰望星空,聽命于最高的道德律令。記?。喝嗽谧觯煸诳?!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六

1、了解布魯塞爾的城市歷史及文化。

2、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中說明與描寫、記敘相結合的方法及其表達作用。

1、導入。

同學們,廣場文化可以是一個城市乃至國家文化的縮影。在歐洲,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一個甚至幾個廣場。幾百年來,歐洲的人們在廣場上休閑、集會、享受生活。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廣場,歐洲的文化才得以在此交流,在此融合。今天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歐洲古城——布魯塞爾,去感受布魯塞爾大廣場的魅力。

2、相關視頻播放。

3、分析理解課文。

1)請同學們通讀課文,標記出文章段落,并且找出作者重點介紹了哪些建筑?(天鵝咖啡館、市政廳、“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像”)。

2)文章第一、二段寫了什么?

第一段寫布魯塞爾的地理位置與氣候。

3)那么這種地理優(yōu)勢給布魯塞爾帶來什么影響?也就是說她的國際地位如何?

(中心優(yōu)勢使她得到眾多青睞,歐洲經濟共同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把總部設在這里,享有“西歐首都”的美稱。)。

4)寫完了地理位置,我們看第二段寫了什么?(布魯塞爾是一座古城)。

5)文章是從哪兩方面來寫布魯塞爾是名副其實的古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繁多)。

6)哪幾句寫歷史悠久?(早在公元979年——被定為首都)。

那我可不可以說下面的幾句就是描寫名勝古跡繁多?那么著重寫了哪里?(布魯塞爾大廣場)。

好,文章到這里就要進入主體了。我們總結一下前兩段,從整體上介紹布魯塞爾的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氣候宜人和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繁多的特征。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布魯塞爾獨特的文化特點。接下來從第3段開始,作者集中介紹布魯塞爾大廣場及其周邊的具有典型特征的三大建筑,同時還介紹了能代表布魯塞爾大廣場今日之繁華和生機的人文景觀——大廣場鮮花地毯節(jié)。

7)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紹這些典型的?

首先介紹的是?(廣場側面的天鵝咖啡館)哪位同學告訴大家它是怎樣的一座建筑?(別具一格、獨有意義)這是統(tǒng)領整段文字的一句話,根據這兩點作者展開了他的介紹,別具一格體現在作者對大門上的白天鵝的描寫上,接著就敘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跡,從而表現了這座建筑在人類歷史上獨有的非凡貢獻。

作者在說明天鵝咖啡館這做建筑的時候是將描寫與記敘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從而突出了天鵝咖啡館的非凡意義。

第四段介紹的是?(與天鵝咖啡館櫛比相鄰的布魯塞爾市政廳)怎樣的市政廳?(雄姿勃勃的)作者是如何描寫的呢?(廳內裝飾美妙絕倫,巧奪天工;長官的.辦公室淡雅別致,古色古香)其中穿插記敘了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歷史名人畫像,表現了“比利時民族史的風云變幻)。

隨后作者又引領我們從廣場向北走,穿過一段碎石小路,在一條名為“狗街”的拐彎處豎立的“撒尿小孩”塑像以及兩年一度的八月“大廣場鮮花地毯節(jié)”。作者也是遵循這樣的寫作方法來呈現的。那么我請同學們來分析一下,就按照老師分析前兩個建筑的思路來做。分組。

(第五段介紹“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塑像,惟妙惟肖地描繪了于廉可愛的形象,而且通過敘述于廉的傳說,贊揚了布魯塞爾人民英勇抵抗侵略、追求獨立與自由的民族精神與斗爭歷史;第六至七段介紹“大廣場鮮花地毯節(jié)”,極力描繪鮮花地毯的鮮艷美麗,同時特別描寫了為紀念比利時解放50周年,地毯上編織的“比隆旅”軍徽時的場面,表現了比利時軍隊在“二戰(zhàn)”中的光榮歷程。)。

那第八段哪位同學歸納一下?(抒情性的結尾,講布魯塞爾的“古老繁華”,大廣場的“典雅艷麗”,歷史與現實共同鑄就了這樣一座悠久而偉大的城市。)。

同學們整篇課文分析下來,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么?(我們可以把它定位在介紹布魯塞爾大廣場的事物說明文。)。

4、拓展介紹1933老場坊。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詩意。

理解詞人情感主線。背誦全詞。

2、過程與方法:

理清借景抒發(fā)人生哲理層次,體味描寫的精妙。

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培養(yǎng)樂觀曠達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詞,進而把握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2、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設想:通過朗讀、想象把無形的意境轉化為有形的畫面,以此來品味詞的妙處;借用多媒體手段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積極鼓勵學生互助學習。

教學手段:多媒體設備、蘇軾圖片、古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談蘇軾詞的風格導入新課。

蘇軾及背景介紹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先自由發(fā)言,后教師總結: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2、問:“這樣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們心里會怎樣?”

“憤懣、抑郁、凄涼。”4、問:“然而蘇軾是用何種心態(tài)去面對這種艱難處境的呢?”學生沉思中,悠揚的古曲響起,屏幕上出現蘇軾的畫像及全詞內容。

三、誦讀。

1.播放朗讀的音頻文件。

2.學生在音樂聲中自讀,體會朗讀要領。

3.由學生推薦朗讀較好的同學誦讀,進行pk。

四吟讀:

1.吟讀:按照詩的個性來讀,按照自己的體會來讀。讀得較慢,有時有拖音。

2.教師示范(讀出節(jié)奏.韻腳讀重音,讀出感情)。

3.學生搖頭晃腦地自由吟讀。

4.男生齊聲吟讀,女生一起吟讀,看誰讀得更有味。

五.譯讀。

1.譯讀:以詩譯詩,用現代文翻譯,也要有韻腳。

2.教師示范:山下的蘭芽短短浸入小溪。

3.學生試著譯讀后幾句,老師可適當幫忙。

六.背讀。

1.隨機抽學生背讀,檢查預習效果。

2.全班同學齊聲吟誦這首詞。

七.說讀1、說讀:用自己的話在翻譯的基礎上,增加自己描寫的內容,然后對詩人說。

2.教師示范:山下蘭芽短浸溪。

一個微雨飄灑的黃昏,我和龐安游罷清泉寺,來到寺外,看見山上的樹木愈加青翠,溪邊的蘭草剛剛發(fā)芽,嫩嫩的,綠綠的,剛剛浸到小溪里,很是可愛。

3.推薦程度好的學生,就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說讀。

八.理解作品的主題。

1、詞中那些句子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結合課后注釋賞析,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九:全詞小結:

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

展示板書(投影):情——寧靜自適。

景——清淡幽靜情景理交融。

理——曠達樂觀。

學生自由背誦全詞。

拓展練習(投影):

描述以下句子表現的畫面,說出其中包含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1、夕陽無限好(對美好晚景的戀惜和對時光易逝的感慨。)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對美好事物的留連,對時光易逝的悵惋,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希望。)。

十二、布置作業(yè):1、背默全詞。2、積累蘊含人生哲理的詩詞句五條。

十三板書設計。

誦讀吟讀譯讀背讀說讀。

情——寧靜自適景——清淡幽靜情景理交融理——曠達樂觀。

教學反思:

詩詞教學不能脫離對意象的解讀?!耙庀蟆卑А耙狻焙汀跋蟆眱蓚€方面的內容。這里的“意”指創(chuàng)作客體的客觀物象。按一般情況說,物是客觀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樣子,就應當說成什么樣子,不能有絲毫的差錯,這便是所謂的客觀表述。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這就是古人說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因此詩詞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詩詞是以意象來反映詩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在教讀詩詞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意象的分析加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對詩詞做出多義性的解讀并揣摩詩人的情感。

詩詞中蘊藏著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它對青少年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詩詞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民族語言的演變和淵源。詩詞深奧的語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思維,同時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詩詞想像的思維方式以及詩詞審美的再創(chuàng)造性,有助于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性思維,它的“暗示性”原則,對藝術、通感以及它的繪畫,音樂美可以不時刺激學生在心靈迸發(fā)審美創(chuàng)造的火花。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八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講義資料、投影儀。

一、導語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l、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jié)。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學生依據閱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于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

教師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說以農民的.兒子為故事敘述者,采用第二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芭_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著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臺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說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臺階砌好后放鞭時,文親喜悅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后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為什么“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為什么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筆墨?

(6)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tài)怎么理解?

教師點撥、明確:

(1)因為臺階是地位的標志。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臺階低,意味著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的時候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4)這篇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他向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5)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6)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chuàng)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7)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砌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師引導分析父親形象的意蘊。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筑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說著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范圍里,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么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的。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質中拼命硬干、堅韌不拔的精神。

(2)從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chuàng)業(yè)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于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凄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父親造的新屋,規(guī)格并不很高,不過是屋基高些,臺階從三級增至九級。但是他為此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年輕時,三百來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沒覺得花了太大的氣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困苦,根源在于農村經濟極端落后。小說深沉地響著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

6.變換人稱練習。

請學生速讀全文,試用第三人稱說說小說的故事梗概。

教師示例:

xx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他眼看人家臺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干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于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屋造好了,人卻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說話延伸。

請學生從家居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fā)展引發(fā)的人們思想觀念(如按揭買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獨特的體察和感悟。

四、課堂小結。

從凄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愿望、追求,在兒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著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撐托事業(yè)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獲和喜悅,感謝父親!

五、課堂練習。

五、板書設計: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地尊要強老實厚道。

父親。

位重愚公移山的精神。

堅忍不拔的毅力。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十九

3、抓住作者重點介紹麗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它的魅力所在。(重點)

4、體會作者化身一滴水經過麗,介紹麗的新穎構思。(難點)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她的名字叫麗,因其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聚的地方。作者阿來以一滴水的獨特視角,帶領我們去游覽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就讓我們來賞讀這篇佳作。

二、作者簡介

三、關于麗

四、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

1、文章標題有什么意義?

一滴水實際上是指作者自己。題目的含義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歷麗,向人們介紹麗這座古城。

2、文章標題中“經過麗”在文中是如何體現的?

具體體現是,順著玉河,我來到了四方街前”,“我成水車轉輪慢慢升高,看到了古城”,“從水車上嘩然一聲跌落下來,回到了玉河”,“我穿過一道又一道小橋”,“我經過—————經過—————經過—————經過—————進了納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黃昏時,三人再去打水澆花時,我又回到了穿城而過的水流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來到了城外的果園和田地里”,“黎明時,作為一滴水,我來到了喧騰奔流的金沙邊,躍入流,奔向大海?!边@些語句實際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蹤,可見文章的內容是按作者的游蹤來安排的。

3、再讀課文,畫出文中重點詞句,搞清作者在文中介紹了麗哪些景觀?作者介紹了麗的四方街。

五、課文精讀

1、文章的這一滴水在形體上有什么變化?

2、這一滴水到麗經歷了哪些曲折?

先是玉龍雪山頂上的形體的演變,再是奔入麗卻跌入水洞中,經歷漫長黑暗與等待才冒出來,后又經歷水車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終來到麗,穿行于最美麗的四方街。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怎樣介紹四方街的?作者在文中對它進行了三處介紹。

一是第三自然段,簡單介紹了四方街的歷史沿革,因徐霞客揚名天下。二是第十自然段,作者化作一滴水在水車上眺望,蒼勁的老柏樹,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麗。三是第十三,十四自然段具體而詳細的介紹,有銀器小店,玉器店,字畫店,納西人家以及黃昏時的茶樓酒吧,喧嘩的夜景,等等。

4、第8段有什么作用?

5、第13段中作者為什么介紹東巴文的水字?

6、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安排時間這一線索的?

7、作者為什么讓自己化作一滴水游歷麗?

8、我們能否以其他身份介紹自己曾游覽的地方?

六、據以上問題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寫自己是玉龍雪山的雪化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具體介紹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覽麗的經過,重點是四方街。

七、拓展延伸

八、教學后記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篇二十

一、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云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背誦全文;對韻文和韻腳有初步的'認識;學習課文“托物言志”和言簡意豐的寫法。

2、布置預習,首先讓學生大致預習一遍,記下其中的難點,然后進入講解;誦讀法、點撥法、問答法。

3、體會劉禹錫安貧樂道、高潔偉岸。

三、教學重點:

1、讓學生反復送讀短文,在誦讀中品味文章的意境。

2、掌握文中出現的文言實詞。

3、托物言志的寫法和襯托的運用。

四、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的寫法和襯托的運用。

五、教學準備:

1、教師閱讀教材、教參,制作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認清字詞,并在疑難處作出標記。

六、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情景導入。

多媒體展示山村圖景圖,請同學用語言描述這幅畫面。同學們認真欣賞圖片,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描述。

(二)、認識“銘”。找同學根據預習回答“銘”的知識。

多媒體展示: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723711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