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愛國的政治論文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8 02:57:14
熱門愛國的政治論文范文(13篇)
時間:2023-10-28 02:57:14     小編:溫柔雨

總結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方式。一篇好的總結應當具有客觀性和創(chuàng)新性,能夠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5.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一

新大綱明確規(guī)定:“思想政治課要幫助學生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奠定基礎?!边@一規(guī)定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轉變學生思想,應該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這種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

中學教育階段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對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形成正確的政治思想態(tài)度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抓緊這一時期的教育,對他們的一生將產生重要的積極的影響。當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偏低,思想教育的難度大,見效慢。由于年齡、生理等特點,以及思想認識社會閱歷等原因,中學生思想變化大,可塑性強。學校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學校的各項工作包括各科教學,必須始終注意對學生進行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在教學中應保持智力發(fā)展和道德發(fā)展的統一。”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體現。

那么,如何發(fā)揮思想政治課教育主渠道作用呢?我認為可以采用這樣幾條措施。

1.確立一個原則。

針對當前青少年學生思想狀況,應確立灌輸原則,提倡灌輸教育。所謂灌輸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性質和任務,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統地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種教育方式。列寧在《怎么辦》中詳細闡發(fā)了“灌輸”原理,認為任何科學的理論都不可能在工人的頭腦中自發(fā)產生,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政治意識只能靠從外面灌輸給工人階級。同樣,今天正確的政治方向、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由中學生自發(fā)形成,只能通過“灌輸”。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先進的思想、理論、道德規(guī)范這股活水引向學生的心田,為學生所掌握、內化,以使政治課具有導向和鑄造的功能。

2.采用兩種方法。

教材進行改革后,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隨之有所變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擺脫學生被消極“灌輸”的狀態(tài),讓學生參與實踐,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從而達到發(fā)揮德育功能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1)寓教育于情感之中。教師要使學生置身于充滿愛的氣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師不應作過多的抽象地說教,而是根據教育要求設置教育情境,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政治教師,上課時必須飽含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在愛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備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內容。其次,也是最關鍵的,講課要以情動人,就如演員一樣,進入角色。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進行教育,使他們感到親切,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當學生與教師的感情產生共鳴時,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機。最后,情感的滲透還可以延續(xù)到課后,教師應該與學生多交知心朋友,經常與學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并尋找恰當的機會,結合課文內容,在師生情感交融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通過與學生積極的情感交流,可以調整和縮短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使知識交流借助情感交流達到應有的效果。

(2)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思想政治課新教材已涉及到不少當代的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等領域?!霸⒔逃诨顒又小保褪且寣W生有機會參加更多的“活動”,在動態(tài)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學生覺得思想政治課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這樣就能更好地發(fā)揮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比如,我們根據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調查、參觀、訪問,這就是寓教育于活動之中的一種方法。我們曾多次組織學生去看一看上海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大好形勢,訪一訪建設功臣們的事跡,畫一畫,照一照浦東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生們感受很深,回校后,寫小論文,感到有話要講,有文可寫,文章寫得有血有肉,所寫的論文質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也達到了。

3.通過三個途徑。

(1)充分運用主教材作用,這是主要途徑。思想政治課,在學校全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著各科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任務,那就是要針對學生的現狀,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性,這是發(fā)揮德育功能的關鍵。現有的教材經改革以后,較貼近學生的實際,注意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內容,確定德育目標,并在課堂教學中將它突現出來。

備課要摸清學生的思想。這是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性、發(fā)揮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師備課不但要備教材、教法,還要備學生的思想,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確定思想教育的重點和方法,并根據實際進行教學,使學生直接具體地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惡。如我在上《公民》第二冊“喜、怒、哀、懼,人之常情”一節(jié)時,先簡單介紹了這四種情緒在生活中的反映,然后圍繞著課文中“由于生活條件,個人經歷,階級地位的不同,情緒也會有極大的差別,人的情緒也有其品質上的區(qū)分”這一觀點,結合實例加以分析。講述了英雄徐洪剛,面對歹徒表現出充滿凜然正氣的怒,顯示出英雄的本色,使學生對英雄更加崇敬。相比之下,要克服為了個人私利而引起的感情沖動,這是無謂之怒。我又分析了在日常生活中,為國、為民而喜的情緒,為國家和人民的災難、困頓而悲哀的情緒,使學生懂得,人的情緒與國家、集體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培養(yǎng)愛國愛集體的情操。最后又與學生一起分析大家熟悉的“5?29”案件,通過分析討論,使學生懂得“因何而喜,因何而憂,因何而怒,因何而懼,情緒像鏡子,表現出他思想覺悟的高低”?,F有政治課教材中大有潛力可挖,關鍵在于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注意落實德育方面的內容。

(2)加強時政教育,這是另一個途徑?,F絕大多數學生對時事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渴望了解國內外政治風云的變幻,渴望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時事教育以其貼近時代,貼近社會,以其內容的豐富性、新穎性及變動性,受到學生的重視和喜愛。

時政教學與學科教學有天然的內在聯系,利用時事政治充實教學內容,落實德育的要點。如在講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時,列舉了盧灣區(qū)副區(qū)長祝文清受賄被判刑、著名跳高運動員掛靴后官到福建省體委副主任倪志欽受賄走上被告席的案例,使學生既懂得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接受了一次公民要知法、守法的法制教育。

(3)充分利用輔助教材,這是又一途徑。目前編寫成冊的輔助教材,具有可讀性和可行性。它貼近學生生活,結合學生實際,針對性較強,避免了成人化的說教,使學生易于接受,深受學生喜愛。如:《中華傳統美德讀本》,通過膾炙人口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來教育學生,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和行為規(guī)范的建設很有實效。如“勤學”篇中,“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情而廢者十之九”,這些我國古代的格言,對培養(yǎng)學生“以學為樂”、“刻苦惜時”的良好學習行為習慣很有好處?!岸Y儀”篇,教育學生注意禮節(jié),提倡文明禮貌,使學生極為受益。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找差距,談認識,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他們表示要弘揚傳統美德,爭做時代新人。

我們只有將教材、學生、教師以及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的社會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作用,思想政治課不僅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且勿容置疑地奠定了其德育主渠道的地位。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二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

加入時間:205月25日顯示次數:146

一、在教學中要突出政治課的思想教育性。

《大綱》中明確指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明確,要以先進的思想教育人、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的頭腦,幫助學生正確思考當代國內、國際的社會政治現象,分析各種社會問題,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為了突出政治課這一功能,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方向性原則。教學中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并把逐步確立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貫徹始終。

2.科學性原則。教學中必須以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為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直觀,在教學中所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都應經過縝密核證。

3.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教學中必須密切聯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發(fā)的偉大實踐,聯系國內、國際時政熱點和社會問題,聯系我國改革開放及國內、國際的新問題、新變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思維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講述有關道理。教育過程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

4.正面教育原則。教學中要注意正面引導,以真情感染學生;要充分運用榜樣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示范。

二、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新的教育理念,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就是尊重人的個性,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研究、自我發(fā)展的能力,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為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堅持啟發(fā)性原則。要注意啟發(fā)學生勇于思考問題,以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學中給學生以充分表現自己見解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2.堅持知行統一原則。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激發(fā)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要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提高覺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改革教學模式,構建新的教學思維模式。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思想政治課教學不能停留在書本和課堂上,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豐富自己的知識,使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與知識經濟時代相聯系,用更豐富、更廣博的知識去哺育我們的學生??梢赃@樣說,沒有超前意識、沒有創(chuàng)新的教育思想,就無法創(chuàng)造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未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上課時必須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原則。每堂課必須先聽取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不知道什么,想知道知道什么,哪些內容該多講,哪些該不講,哪些內容需要補充更深、更廣的資料,哪些需要指導學生自己去研究分析等等。

2.創(chuàng)新性原則。要敢于推陳出新,本著為學生而教學的思想,大膽在教學模式、教學思維、教學手段上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新思路。

3.用最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武裝自己的原則。在21世紀的教育中不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必然要被時代所淘汰。所以,當今政治課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并運用這一手段下載資料,制作課件,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為政治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步,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才能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用先進思想鼓舞人、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的巨大作用。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三

對初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重要的途徑就是依據教材,搞好課堂教學。這就要求初中教師要具備極強的敬業(yè)精神、高度的責任感,精心備好每一堂課,這樣才能把教材講透、講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在學生的思想上開辟愛國主義的根據地。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其教育的系統性和深刻性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我們不妨把“愛國主義”當作一個專題來講。要聯系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愛國主義的本質涵義。當前要求學生把握的愛國主義本質特征是:愛祖國和愛社會主義緊密相聯。讓他們知道: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是中華民族歷遭劫難,而仍以強者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東方的一大法寶。同時,聯系“公民義務”的具體內容,強調指出:熱愛祖國是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是公民的一項神圣義務。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種觀念扎根于學生心中。

在教法方面,思想政治課可以采取更為靈活的方法:如討論、演講、參觀、專題講座等。切忌“滿堂灌”或講授與實際相脫離的枯燥理論,使愛國主義教育流于形式,變成無味的說教。具體而言,由于現代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條件優(yōu)越,攀比浪費現象嚴重,不愛惜勞動成果。為達到本學科教學目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義務勞動或參觀農民勞動的`場面,然后進行分組討論或寫觀后感等,教育學生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愛惜勞動成果,形成優(yōu)良品德。

從思想政治課是愛國主義教育主渠道這一角度而言,初中其他各學科的教學,則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涓涓細流,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與思想政治課配合最緊密的當推初中歷史課。通過歷史課教學,使學生們懂得,愛國就是使祖國富強起來,而要使祖國富強,就需要有獻身精神。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孔繁森等,他們?yōu)槿嗣窭娑?,為祖國富強而死,這正是他們愛國主義精神所在。愛國主義的外延很廣泛,大到轟轟烈烈的戰(zhàn)斗英烈,小到默默無聞的日?,嵤隆T诮裉斓臍v史條件下,愛國就是要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就是要投身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作為學生,就要熱愛勞動、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勇于與不良風氣和違法犯罪活動作斗爭,這也是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

如果說初中歷史課的教學能以“靖康之恥”擦亮學生的眼睛,那么,初中地理課教學則能激發(fā)學生“江山如此多嬌”的思想感情。一般地說,初中語文課文的選編,以直接或間接抒發(fā)飽含在作者胸中的積極向上的感情為主。如《在仙臺》、《海燕》、《白楊禮贊》、《“友邦”驚詫論》、《蠶婦》等,均屬此類。教師可以運用朗讀、演講的方法,巧設導語,烘托氛圍,使學生在興味盎然的文學享受中增強對祖國的感情,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另外,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如升旗、開會、游戲)也是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與各科教學相互滲透、相互配合,使愛國主義教育成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當前,由于中考“指揮棒”的盲目導向,使初中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干脆走了形式。這有悖于我們的教育目的,很難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慕ㄔO人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短視行為。我們應該看到,愛國熱情往往是學生頑強拼搏的動力,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把愛國主義教育和智育割裂開來,從而削弱愛國主義教育。相反,在初中教學中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應成為我們今后中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四

《中學德育大綱》指出:“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門課程,在諸途徑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課程教學為主要形式,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理論觀點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武裝學生,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認識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庇纱丝梢钥闯?,政治課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雖然中學其他各科都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課那樣,整個教學都著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課本質上應該是一門德育課程,義不容辭地應發(fā)揮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五

愛國主義是民族自強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今天為實現提出的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更需要有為國效勞,為國獻身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從小學生抓起。其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滲透”。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滲透在各項活動之中,滲透在人際交往之中。而這種“滲透”的基本途徑,有賴于努力激發(fā)學生愛國的情感。愛國是一種情感,要善于運用一切可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的情素,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浸潤,要充分發(fā)揮祖國五千年文明古國所提供的愛國教材的作用,更要善于運用社會主義祖國的無數光輝事例、英雄人物、身邊先進人物事跡去感染學生,去熏陶學生,培育愛國情感。然而愛國情感的培育,光靠一、二次活動是難以成功的,學校的責任在于有強烈的教育意識,有明確的長遠教育計劃,且能適時地、因地制宜地、經常地進行講求實效的教育,只有教師具有真實的愛國情感,才能激起學生的真情。

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要充實、生動感人、形式要活、感情要真,充分運用當地現有的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反映當地乃至全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生動史料,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要充分發(fā)揮班隊作用,組織多種卓有成效的活動,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循序漸進,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在當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可作多方位探索,通過“系列教育”達到某一方面教育的成效,將“系列教育”的成效融會貫通,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梢酝ㄟ^一個個為國捐軀、英雄獻身的先烈們可歌可泣的業(yè)績來激勵學生,開展踏著先烈的足跡前進的活動,還可以將一些為祖國建設事業(yè)流血流汗、無私奉獻的英雄們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尤其在近年反暴力恐怖活動十分艱巨的情況下,用身邊的反恐典型事跡和先進人物教育學生,激勵學生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情感。在“學英雄、學雷鋒”的活動中,我校曾多次組織師生開展“情系我的兄弟姐妹”捐資助學活動,為本校的貧困學生獻愛心活動,以及為身邊的小伙伴分憂解難,每年五月借民族團結教育月為縣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溫暖等。通過“國情系列”教育,使學生在了解基本國情以后,深入淺出地講清個人與祖國的關系,“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確立長大以后要報效祖國的觀念。通過“成就系列”教育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了解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史,特別是近幾年的新氣象,激勵學生增強努力學習、練好本領的緊迫感。學校還利用學校特有的教育素材進行教育,即開展“校史系列”教育,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他人、愛集體、愛學校、愛國家的情感。由此可見,抓住有利時機,有的放矢開展各項活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是十分重要的。

二、積極引導愛國的行為

愛國主義教育應是學校一項常抓不懈的德育工程,積極引導學生愛國的行為,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抓好系統性、層次性、傳統性、制度性、機遇性、多樣性。抓住系統性,就要通過各學科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因素,系統全面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注意層次性,就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選取不同的教育內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生動、形象、具體,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突出傳統性,就要抓好重大的紀念日、傳統節(jié)日教育。堅持經常性、制度性,就是要重視每周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紅領巾廣播站、班隊墻報的評比,并重視各種系列活動的開展。抓住機遇性,就應抓住教育的一切機遇,更好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如在抗擊各種自然災害中,讓學生親眼看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學生中開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活動;開展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的活動,使學生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力求多樣性,就是要做到專題教育與滲透教育相結合、外在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有形教育與無形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使活動豐富多彩、有聲有色,以達到積極引導學生愛國行為的目的。增強學生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從小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從小就能知情,并培養(yǎng)自己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效國之行、建國之才。我們只要遵循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行為形成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堅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就必能取得成效。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六

對青少年進行行之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使初中德育工作走出誤區(qū)的一項重要措施。初中生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時候,身心發(fā)展還停留在半成熟、半幼稚階段,具有極大的可塑性。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正處于定型階段,這就需要我們中學教師要很好地引導他們,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對初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重要的途徑就是依據教材,搞好課堂教學。這就要求初中教師要具備極強的敬業(yè)精神、高度的責任感,精心備好每一堂課,這樣才能把教材講透、講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在學生的思想上開辟愛國主義的根據地。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其教育的系統性和深刻性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我們不妨把“愛國主義”當作一個專題來講。要聯系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愛國主義的本質涵義。當前要求學生把握的愛國主義本質特征是:愛祖國和愛社會主義緊密相聯。讓他們知道: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是中華民族歷遭劫難,而仍以強者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東方的一大法寶。同時,聯系“公民義務”的具體內容,強調指出:熱愛祖國是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是公民的一項神圣義務。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種觀念扎根于學生心中。

在教法方面,思想政治課可以采取更為靈活的方法:如討論、演講、參觀、專題講座等。切忌“滿堂灌”或講授與實際相脫離的枯燥理論,使愛國主義教育流于形式,變成無味的`說教。具體而言,由于現代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條件優(yōu)越,攀比浪費現象嚴重,不愛惜勞動成果。為達到本學科教學目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義務勞動或參觀農民勞動的場面,然后進行分組討論或寫觀后感等,教育學生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愛惜勞動成果,形成優(yōu)良品德。

從思想政治課是愛國主義教育主渠道這一角度而言,初中其他各學科的教學,則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涓涓細流,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與思想政治課配合最緊密的當推初中歷史課。通過歷史課教學,使學生們懂得,愛國就是使祖國富強起來,而要使祖國富強,就需要有獻身精神。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孔繁森等,他們?yōu)槿嗣窭娑?,為祖國富強而死,這正是他們愛國主義精神所在。愛國主義的外延很廣泛,大到轟轟烈烈的戰(zhàn)斗英烈,小到默默無聞的日常瑣事。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愛國就是要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就是要投身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作為學生,就要熱愛勞動、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勇于與不良風氣和違法犯罪活動作斗爭,這也是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

如果說初中歷史課的教學能以“靖康之恥”擦亮學生的眼睛,那么,初中地理課教學則能激發(fā)學生“江山如此多嬌”的思想感情。一般地說,初中語文課文的選編,以直接或間接抒發(fā)飽含在作者胸中的積極向上的感情為主。如《在仙臺》、《海燕》、《白楊禮贊》、《“友邦”驚詫論》、《蠶婦》等,均屬此類。教師可以運用朗讀、演講的方法,巧設導語,烘托氛圍,使學生在興味盎然的文學享受中增強對祖國的感情,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另外,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如升旗、開會、游戲)也是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與各科教學相互滲透、相互配合,使愛國主義教育成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當前,由于中考“指揮棒”的盲目導向,使初中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干脆走了形式。這有悖于我們的教育目的,很難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慕ㄔO人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短視行為。我們應該看到,愛國熱情往往是學生頑強拼搏的動力,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把愛國主義教育和智育割裂開來,從而削弱愛國主義教育。相反,在初中教學中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應成為我們今后中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七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 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一個民族的進步,有賴于文明的成長。一個人為人處世,總要受一定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它就好像是行動的指南針,不可或缺。同樣,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也需要有一種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體系來維系和支撐,在這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體系,它是維系社會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推動社會全面發(fā)展的精神動力、指引社會前進方向的精神旗幟。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從人文初祖到黃帝,到堯舜禹的克己愛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續(xù)到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當代乃至世代持久發(fā)展的結晶, 是復雜時代的精神需求。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和靈魂。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才能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團結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認識水平的人們共同進步。

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改革創(chuàng)新同愛國主義精神在本質上是相統的。民族精神的發(fā)展進步,靠的就是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任何一個民族,如果閉關自守,孤立發(fā)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

民族精神是一定社會的時代精神的基礎和淵源,一定社會的`時代精神賦予愛國主義精神發(fā)展的活力和動力。民族精神蘊含著民族的理想和信念,體現著民族的思想道德觀念及其行為準則,是統一思想、規(guī)范行動、保持團結穩(wěn)定的強大力量。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身份的象征,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歷經風雨曲折而始終堅如磐石的一個重要原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對我們來說,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使我們加強了自身的理論素質。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八

學生政治學習參與度與主動性的提高,離不開具體的學習資料,這就需要教師做好課前預習引導。首先,指定必讀學習材料,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加強對重點、難點的預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做標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學會指定閱讀提綱,使學生在腦中初步建立所學政治知識網絡化結構,有利于知識的系統梳理,初步完成知識構建。預習的過程為以后的政治學習梳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為政治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政治教學課堂上,老師要依據政治教學和互動教學的特點,結合當下時政熱點和熱門話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討論政治事件的熱情,提高政治學習的參與度。通過對熱點事件的調查、研究,組織辯論,撰寫討論報告,由老師進行最終總結,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視角,升華政治學習的高度。1.問題討論法。改變傳統教學中,老師問學生答的模式,實現角色轉換。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可以展開互相提問,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討論,共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能夠拓展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加強對重點、難點知識的消化與吸收。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同時得到提高。2.組織辯論法。首先由老師預先設定辯論題目,民意決定辯論正反方,充分準備后展開辯論,最后有老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評委會進行總結。在次過程中,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尋找準備資料,自主分析研究資料,總結升華資料內容,整理辯論稿,完成辯論,這無疑是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好方法。3.創(chuàng)設情境法。針對具體所學政治知識,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提高互動直觀效果。比如,在學習青少年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防止不法侵害的內容時,讓學生在行動中,切實感受自我保護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實效。不僅有利于政治知識的學習,更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益。

相對于音樂、美術等教學科目,政治課程純文字詞條的`學習難免顯得枯燥乏味,很容易讓人提不起興趣,長時間填鴨式的灌輸,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養(yǎng)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很難長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針對這種現狀,就要最大化的拓展學習渠道,利用多媒體,視頻、音頻、圖片、幻燈片等現代化教學用具,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活躍課堂氣氛,從而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政治是一門實用主義學科,與現實生活聯系尤為緊密,因此,在政治教學中要尤其注意政治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主動貼近生活,尋找生活中的學習素材,親身去感受生活,學習政治。這種實踐式的教學方法,也順應了政治新課改的要求?;邮浇虒W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建立在師生之間的合作之上,成功于師生之間的溝通之間,初中政治教學采用互動式教學策略,立足于大打破“封閉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展開互動授課,實現初中政治教學改革。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九

摘要:政治文化屬于政治意識文明的范疇,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靈魂,引導政治文明建設的前進方向,為政治文明建設提供思想保證,對政治文明建設起著重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F階段,加強政治文化建設有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當前,必須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質,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加速中國政治社會化進程。

關鍵詞:政治文化;政治文明;意義;路徑

美國政治學家阿爾蒙德在其《比較政治學》一書中,首先提出政治文化這一概念,指出:“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時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態(tài)度活動進程、信仰和感情,這個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歷史和社會經濟、政治活動進程所形成?!盵1]政治文化作為政治學的一個重要范疇,是政治共同體成員在一定政治系統中形成的關于政治及政治活動的情感、態(tài)度、心理、習慣以及價值評估、取向等意識的總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價值觀等內容。政治文化支配人們的政治活動方式,影響社會政治系統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在政治文明建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政治文化引導政治文明建設的前進方向。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靈魂,是政治傳統、民族心理及外來文化長期交融積淀的結果,可以指導和影響人們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為,能促使人們形成現代政治理想、政治觀念、政治人格、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質。政治文化蘊涵人們的政治行為傾向,支配人們對政治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的選擇,從而引導政治文明建設的方向。當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內化為公民的政治意識、政治心理時,那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成為主流政治文化,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觀點、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構成社會占統治地位的世界觀,同時也彰顯著馬克思主義在政治文明建設中指導地位的確立,從而保證了政治文明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設的推動力量。政治文明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種社會和政治因素的合力作用。政治文化便是其中一種無形的力量。政治文化內含建設政治文明、推動政治發(fā)展所必需的政治態(tài)度、政治價值等要素,作用于政治系統,影響社會團體和個人對政治系統的情感認同、歸屬和參與政治生活的有序化程度,調控政治主體的政治行為,能夠強化公民的民主意識和參政意識。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為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要求,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根本保證。然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并不必然帶來有效的政治參與,政治參與的實現還有待于政治文化的發(fā)展。有效的政治參與是科學、理性、自覺的政治行為,能促進政治系統的良性運行,增強社會秩序和政治的穩(wěn)定感,政治文化能夠有效促進公民認清自己的政治角色、政治權利、政治義務,從而有效促進政治參與,實現人民民主,推進政治制度、政治體制不斷完善,建設高度發(fā)達的政治文明??梢?,政治文化對于政治文明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動作用。

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設的思想保證。政治文化可以為政治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可以有效維護社會的政治穩(wěn)定。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順利實現這一歷史任務,就必須實現我國社會的政治穩(wěn)定。而要有效維護政治穩(wěn)定,首先必須有思想穩(wěn)定,這就離不開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因為,政治文化可以統一人們的思想,規(guī)范人們的政治行為,從而增強公民的政治認同感,增強和體現共產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進而維護社會政治穩(wěn)定。當前我國社會存在的政治價值模糊、政治心理矛盾、政治信念淡化等現象,客觀上要求我們在政治文明建設中需要努力回答和解決社會成員對深化改革的憂慮、對社會公平的期待、對切身利益的關注等問題,使政治文明建設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土壤中,這就使得政治文化的作用日顯重要。政治文化還有利于公民政治文化素質的提高。公民堅定的政治信念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政治意識文明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有助于社會共識的.形成和政治凝聚力的加強,有助于實現政治主體對政治系統的高度政治認同,是政治文明建設的堅實思想基礎,為政治文明建設提供重要思想保證。

我們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索政治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使之能更好地發(fā)揮政治資源整合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和各階層、各民族、各社會團體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促進政治文明建設。當前,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我國現階段政治文化是在傳統政治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其突出特點是人治,王權至上,等級尊卑,廣大人民群眾被排斥在政權之外。人治思想至今在中國社會中仍有殘存,例如清官意識、官本位、權大于法的觀念。政治文明建設,就其內容來講,主要包括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兩個方面。而就其實踐來講,關鍵是要處理好政治文明建設中的政治制度建設和政治文化建設關系。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不可能脫離先進政治文化而單獨進行,先進政治文化的構建與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一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要在民主和法制等政治制度建設上狠下功夫,并用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政治制度建設的成果來引導和促進相應的政治文化的生成。二要處理好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的關系。政治制度建設和政治文化建設具有共生性和相互促進關系,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政治文化建設和政治制度建設要放在同等位置,兩者不可偏廢。三要培育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先進政治文化,以先進的政治文化引導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推進政治文明建設。

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質。必須要加強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建設,突出主旋律,弘揚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思想為主流的政治文化。要加強政治引導,對人民群眾進行正面灌輸,使之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培養(yǎng)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強化他們的政治思想意識。同時還要關注初級階段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實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素質,用先進的政治文化武裝他們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和提高社會群體對社會變革的心理判斷力和承受能力,并且隨時代的轉換,在新的社會實踐中促進政治文明建設。一要大力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真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真正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二要建立政治文化傳播網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政治文化的傳播,把先進政治文化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三要提高公民參政意識。政治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是公民參與的擴大。只有建立暢通的民主參與渠道,公民參政的積極性才會得以鞏固。四要全面提高公民的整體文化素質。一個國家公民整體文化素質的高低是影響其政治認知、政治參與以及其他政治活動的重要因素,對政治文化的建構具有重要影響。公民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深刻地認識和把握國家政治生活,自覺地有效地參加國家事務管理。

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任何一種政治文化的變化發(fā)展最終都要受到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要把先進政治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結合起來,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當前,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生產力比較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經濟、社會發(fā)展很不平衡,許多地區(qū)沒有脫貧,建設高度社會主義民主所需要的一系列經濟文化條件還不充分,人民群眾管理國家事務還受到條件的限制。因此,我們必須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創(chuàng)造高度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一方面為我國的政治文化建設提供必要的物質前提,另一方面也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播提供有效的物質工具和手段。政治文化的變化發(fā)展最終都要受到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要充分重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治文化建設,從政治高度看待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努力形成一個有利于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努力把先進政治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結合起來,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人們的政治認同感,使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信念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價值觀同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相一致,把人民群眾的政治行為統一到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上來,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身于現代化建設。

加速中國政治社會化進程。政治社會化是指“人們在特定的政治關系中,通過社會政治生活和政治實踐活動,逐步獲得政治知識和能力,形成和改變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動過程”[2]。正是通過政治文化的社會化,社會成員才能形成獨立的政治意識,明確自己的政治角色,完成由“自然人”向“政治人”轉化的過程。鑒于政治社會化在政治文化形成和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當前必須完善有中國特色政治文化的社會化渠道,注重發(fā)揮政治社會化的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質。

三是要鼓勵人民直接參加政治生活,從事政治實踐,直接獲得政治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公民自主參與意識,同時擴大基層民主,完善社會民主參與渠道。

參考文獻:

[1]阿爾蒙德。比較政治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29。

[2]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359。

相關閱讀:

分析企業(yè)中的民主管理

中學班級民主管理的誤區(qū)及建議

協商民主的價值追求與理論定位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的關系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十

和小學生相比,中學生的精力更加旺盛,個性也更強。他們都希望能夠將知識學好,但是他們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受教師影響的方面比較多,如果教師講課時語氣和藹,教學模式新穎,課堂氣氛愉快而熱烈,學生的興趣就能夠被迅速調動起來,接受知識也更輕松。反之,如果教師面色陰沉,言辭之間多有批評之語,教學方法陳舊,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他們對知識也是消極接受,效果自然不佳。因此,在進行教學準備時,教師備學生是很有必要的,結合學生的特點,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在討論、分析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去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

我們的教學離不開教材,教材是我們進行課題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道具,但是,我們不能受到教材的羈絆,因為教材本身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將死的知識講活,讓學生擺脫教材的固定模式,能夠活學活用,靈活地掌握知識。和其他科目的教材不同,政治課的教材可以不按照教材順序來講解,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對教材進行一定的編排,也可以對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大綱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并且,中學生都有很強的逆反心理,違背教材的、形式新鮮的編排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讓他們的好奇心充分被激發(fā)起來,在某種程度上也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在編排教材順序時,教師要結合教學需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整理,切不可為了改編而改編,只是單純地打亂順序,那樣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有的時候,為了教學的需要,我們可以將不同單元的內容連著上。如八年級上冊中的第一單元成長根據地中第二課《家庭劇場》與第二單元青春自畫像中第五課《我們不是水晶人》就可以聯系在一起,因為這兩課的內容都是與秘密和隱私有關的,將他們連在一起,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樣,教材也就用得更加靈活了。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技術極度發(fā)達的時代,因此,我們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聲音、視頻、圖畫并茂的優(yōu)點來講解政治知識,讓我們的政治有理可循,有例可證,幫助學生更好、更透徹地理解知識,接受知識。

政治課的理論性決定了它較強的說教性,而初中生正處于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強烈的逆反心理與行為促使他們對說教性的思想政治課有很強的抵觸心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推陳出新,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述,學生勢必會產生排斥的心理。如果想讓學生接受政治課,教師就要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或者是適當地妥協,跟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啟發(fā)他們的求知心理。因此,對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情況,教師要在課前做一個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例,滲透政治知識。如講到隱私權時,不要只是簡單地把相關法律知識念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他們有沒有隱私,有沒有秘密,這些秘密和隱私大約是哪些方面的,為什么不想讓教師與家長知道,而有這些秘密心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這樣通過學生自己的講述與理解,不用教師再多說什么,學生自然對所要講授的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還有很深的記憶??偟囊稽c來說,知識是死的,教學是活的。對于作為主導者的教師來說,只有脫離常規(guī),運用自己的智慧,做到知識不脫離學生所熟知的實際,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走近學生,聯系好作為學習中主要參與者的學生,才能較好地完成好這一雙向的課堂教學任務。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十一

小議“低碳經濟”

哲學上講,事物之間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的聯系。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fā)也更加頻繁、深入。以煤炭為例,煤炭是每個國家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質,而使用煤炭產生的污染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再則,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我們只為追求眼前的利益,將其消耗殆盡,我們的子孫萬代將怎么辦?正因如此,低碳經濟引領經濟發(fā)展正成為世界的潮流。

發(fā)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環(huán)保方面來說,發(fā)展低碳經濟是積極承擔環(huán)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jié)能降耗指標的要求?!暗吞冀洕碧岢龅拇蟊尘?,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嚴峻挑戰(zhàn)。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guī)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co)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fā)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從國家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來說,低碳經濟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fā)展新興工業(yè),建設生態(tài)文明。低碳經濟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fā)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fā)、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

創(chuàng)新

、產業(yè)結構和制度

創(chuàng)新

以及人類生存發(fā)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tài)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摒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chuàng)新技術與創(chuàng)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減少碳污染量,必然會影響經濟的發(fā)展,長期以來,中國的能源結構一直呈高碳結構。中國在煤、石油等石化能源方面的技術系統落后,要發(fā)展低碳經濟模式,政府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以科學發(fā)展觀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從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首先,實施低碳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結合中國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和節(jié)能減排的工作需求,建立低碳型社會。盡快開始研究、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近、中、長期規(guī)劃。其次,加強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與產品創(chuàng)新。低碳技術的創(chuàng)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是否能順利實現低碳經濟的發(fā)展。需要研究低碳技術包括節(jié)能和清潔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等涉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最后,推進低碳制度創(chuàng)新與法律體系建設,加快定制和修改有利于減排的相關法規(guī),以及低碳能源開發(fā)和利用的鼓勵政策。加強能源資源節(jié)約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這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一切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自覺遵守物質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我們只有從自己本國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才能實現科學發(fā)展,才能實現國富民強的目標。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來說,在低碳經濟面前,我們提倡“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園”、“低碳交通”、“低碳環(huán)?!薄ⅰ暗吞季W絡”、“低碳社區(qū)”,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因為量變必然引起質變,以我們小小的力量,大大的責任為低碳經濟做點貢獻。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十二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從高度理論化逐步向生活化轉變,因此,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更為重視文化與生活內容的傳遞,結合這種教育改革方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要更為重視文化素養(yǎng)的全面?zhèn)鬟f。新教材已經過三版的修改,應該說已經相當完善,內容的選取也更加科學,更加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更加便于自學,時代性鮮明。

高中文化政治論文范文一:試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

【論文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師

【論文摘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內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學,材料選取也更加具有時代性和科學性。

而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點是:強調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但是由于考核和評價體系,以及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和觀念的原因,這套教材的特點不能很好地得以發(fā)揮。

本文對教材的內容和特點,考核和評價的局限與對策,對教師的要求等三方面進行了探討,旨在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尋找突破點。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與舊政治教材“經濟常識”、“政治常識”及“哲學常識”相比,內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學,資料選取也更加具有時代性和科學性。

而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點是:強調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這點我們從這套教材的內容即可看出,必修1-4分別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

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fā)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正是基于此,我認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多下點功夫。

一、把握教材的內容和特點

新教材已經過三版的修改,應該說已經相當完善,內容的選取也更加科學,更加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更加便于自學,時代性鮮明。

就教材內容來說,《思想政治》(必修)課程教材共設四個課程模塊: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與哲學)。

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別講述經濟、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領域的常識,以對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fā)展的要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的意義,是整合這三個課程模塊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學知識則是上述三個模塊內容目標的支撐,即認識經濟、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領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求真務實,集中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精神,是整合這個課程模塊的核心概念。

拋棄了以往舊教材過時的內容,突出了政治與社會的關系,尤其強調了文化的重要作用。

這些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涉及到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法律等多學科知識。

例如,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相比,更偏重于經濟和人們的生活方面,它的四個單元分別是“生活與消費”,“生產、勞動與經營”,“收人與分配”,“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拋棄原有的觀念,更多地掌握經濟學的知識,并把握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

以便準確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

同時,便于自學。

新教材在課程之前已告訴同學們如何使用這套教材。

課程之前的“致同學們”,相當于以前的“說明”,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怎樣看待這門課,主要是介紹這門課的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的關系,學習這門課的意義,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二、如何閱讀這本教材,介紹了教材的編寫結構和學習方法,具體、細致。

這篇“致同學們”是同學們學習的鑰匙,也是教師如何在理解教材的特點,更好引導學生的前提條件。

每單元前,有本單元的知識框架,重點概念、重點知識點一一列出,一目了然。

《思想政治》新教材較之以往的教材,突出特點是適應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增強了教材的可讀性,引人大量學生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注重思想教育的事實材料,從感性和理性的結合上讓學生去掌握教材的基本結論。

同時插圖也是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具有時代性和代表性擂圖,使課文看起來更加形象,更加直觀,也更加便于理解,例如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必修)3的插圖多達150幅,使抽象的文化現象更加直觀。

針對教材的這種變化,我們也應該相應地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

二、關于考核與評價

考核和評價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評價依然如此。

由于現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標準仍是考試,難免造成教師在教學中的顧慮,教學方法目的性和針對性無非是圍繞高考轉,說到底:分數是硬道理。

因此,我們要真正達到教材設計的效果,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為了達到新教材的目標,我們必須徹底拋棄“唯分”觀念,確立素質教育觀。

觀念是行為的向導。

道德素質的公民。

政治課教學的任務是要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是要制造“考試機器”;第二,在明確高中政治課教學任務之后,就應當擺正政治課考試的地位。

為了保證競爭的相對公平,為了評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考試是必要的。

但是,倘若把考試異化為教育的目的、任務,考試就淪為阻礙教育發(fā)展的障礙,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政治課考試,改變當前把學生的成績當作教師教學績效評估標準的不合理制度,改變圍繞高考轉的應試教育狀況,改變當前的“唯分”觀念;最后還應明確的是:我們強調改變“唯分”觀念、“應試觀念”,是因為當前政治課考試所考的不是“素質”,其分數不能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發(fā)展?jié)摿Α?/p>

一旦考試可以考察“素質”,那么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也就得到了統一,所以,我們改變“唯分”觀念,發(fā)展素質教育觀念,并不是要否認考試制度本身,相反,應當通過改革當前政治考試制度存在的問題,使之更好地促進政治課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

同時對學生的評價觀念也必須改變,因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基于此我認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評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以人為本是評價的基拙

高中政治新課標指出:“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給予肯定性評價。

如學生的溝通、合作、表達能力,搜集與篩選多種社會信息能力等,都要注重從積極的方面、用發(fā)展的眼光給予評價。

”“把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放在突出位置。

評價要全面、客觀地記錄和描述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fā)展狀況,注重考查學生的行為,特別關注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表現。

”以人為本是今天最時髦的詞語,同時它也道出了“人”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學生是明天的未來和希望,如何讓他們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標,而這些建議無不體現了這樣的思想這就要求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具備正確的評價取向,即必須以學生的終身的、全面的發(fā)展為根本。

愛國的政治論文篇十三

在高中學習的科目里,政治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學好政治是很重要的,那么大家知道怎么寫關于政治的小論文嗎,政治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中生政治論文如何寫,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認真學習基本理念,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政治小論文總的要求是要求能運用思想政治課上學習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觀點,去分析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想認識和覺悟。因此,要寫好政治小論文,一方面要緊密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認真學習基本理論,掌握基本觀點;另一方面要走出課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社會思潮及其變化,深入工廠、農村、商店參加社會實踐,進行調查研究,從社會生活中尋找和提煉材料,掌握豐富的第一手素材,從中汲取營養(yǎng),獲得靈感,這也是小論文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

如在高中學生學習完高一(上)第三課《企業(yè)和經營者》后,要求寫一篇以經營者的素質與企業(yè)的發(fā)展為主題的小論文,首先要求具體了解企業(yè)的基本知識、企業(yè)經營者必須具備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業(yè)務素質等課本知識;其次,要深入工廠、企業(yè)等部門實地調查走訪,收集企業(yè)經營成功或失敗的事例材料,為小論文寫作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二、緊跟形勢,獨立思考,寫出小論文的新意。

在小論文寫作過程中,要善于對平凡的事情進行深入分析,尋找出其不尋常之處,要重視小論文的新意。所謂新意,就是指小論文的觀點要富有時代氣息和現實意義,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要寫出有新意的小論文,首先要認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理論知識,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當今國內外的時事形勢,積極投身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和集體、國家以至世界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才能親身感受到富有時代氣息和現實意義的新人、新事、新思想,進發(fā)出有自己獨立見解的思想火花。同時,要獨立思考,善于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尋找素材,抓住不放,深入調查,分析研究,逐步從外部行為摸清的思想根源和實質,從表面現象透視問題的實質,分析研究,逐步從外部行為摸清事情的思想根源和實質,從表面現象透視問題的實質。如在撰寫關于國企改革與發(fā)展的小論文冒,除了要認真學習書本上關于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的基本知識外,更重要的要了解黨和國家現階段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的路線、方針、政策,緊跟當前國企改革的形勢,深入分析、認真思考,才能找出富有時代氣息和現實意義的切入點。

三、認真分析,深入研究,做到小論文的事理相統一。

文章的事與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政治小論文,要求一事一議,事理交融,層次清楚,說明力強。要明白事實勝于雄辯的道理,努力去掌握豐富的材料,注意用事實說話,擺事實、講道理,使人信服。要對在實踐中取得的感性材料進行認真的整理和分析,經過嚴格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把道理講明白、觀點說清楚,使論文主題升華,以人以啟發(fā)。在文章結構上,無論是通過人和事來說明一定的道理,還是運用一定的原理去分析人和事,都必須注意觀點和材料相一致,真正做到事理交融、事理統一。同時,要使文章的層次清楚,結構合理,才能使人感到自然、真切、合情合理,有說服力,防止顛三倒四,雜亂無章。

四、以小見大,材料精要,語言簡練。

短小精悍是小論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小論文的題目要小,力求以小見大,更有利于全面、深入、透徹地把問題分析清楚。相反,如果題目太大,寫多了就長,寫短了就空,很難符合要求。寫作小論文,需要作深入的調查研究,細心觀察,占有盡可能豐富而又合乎實際的材料,民時,要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所獲得的材料進行認真的分析整理,選用典型而又具體、生動的材料,選材要精,才會恰到了處。小論文的語言要精練、簡明,初稿寫完后,要多看幾遍,仔細推敲,反復修改,做到文句通順、條理清楚、語言簡練。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41065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