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網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呂氏春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http://gzsthw.cn/)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呂氏春秋》概述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tǒng)后的意識形態(tài)。但后來執(zhí)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
《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于道家。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這說明最早的注釋者早已點明《呂氏春秋》以道家為主導思想之特徴。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呂氏春秋》的由來
《呂氏春秋》是先秦時期黃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當時正是秦國統(tǒng)一六國的前夕。其書“基本上以道家為宗,取各家之長而棄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漢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呂不韋是秦國一代名相,任職于戰(zhàn)國末年。呂因散盡家財幫助在趙國為人質的秦昭王孫異人立嫡有大功勞,在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后,被任用為秦國丞相。
在戰(zhàn)國時期,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并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yōu)厚的待遇,門下多達三千人。與四公子不同的是,呂不韋招攬門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卻十分注重文才。原來,呂不韋有他自己的見解。
他素來善于謀略,瞧不起那些頭腦簡單的勇夫。再說秦國猛將如云,軍力強大,沒有必要再蓄養(yǎng)征殺之士,還有一個原因,其時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后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借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和愿望。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呂不韋就令門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等到文章交上來后,五花八門,寫什么的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復。呂不韋又挑選幾位文章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取名叫《呂氏春秋》。呂不韋對此書十分看重,他自己認為這部號稱《呂氏春秋》的書是杰作,夸口說該書是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呂氏春秋》內容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戰(zhàn)國晚期的呂不韋,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國君,進入政治高層。他志向宏大,主編《呂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后人一般把《呂氏春秋》歸入雜家。在管理思想史上,這部書有著特殊的價值。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從學術角度觀察,它具有濃厚的自然主義色彩;從管理角度觀察,它充滿了功利主義色彩?!秴问洗呵铩吠ㄟ^對先秦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局性、整體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樹。
從陰陽五行的理論架構,到經驗主義的具體論證;從養(yǎng)生和貴己的“內圣”,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從個人和國家、社會和政權之間的關系調適,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呂氏春秋》總括先秦諸子,開啟秦漢先聲,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哲學意義上的自然主義,是對人類反省而形成的。反映在國家治理思維上,古希臘曾經誕生了自然法思想,以芝諾為代表的斯多葛派主張自然法,到古羅馬的西塞羅,對自然法理論完整化體系化。自然法學說認為,人類社會的現(xiàn)存法律為人定的(包括制定法和習慣法),而超越于人定法之上的是自然法。所謂自然法,指存在于自然中的理性,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表現(xiàn)了自然的和諧和完美。人定法則由于人類的認識局限和私利屏蔽,肯定會有缺陷。
因之,人定法必須服從于自然法。具體的法理,就是人定法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不可能經由人定法來證明,而必須依賴于自然法來證明,不合于自然法的人定法沒有合法性。合于自然法為“善法”,不合于自然法為“惡法”,惡法非法。在中國,老子的道,具有自然法的意義,但是,老子僅僅強調了“道法自然”,再沒有細說。《呂氏春秋》則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通過十二紀,把人的行為與自然秩序一體化,在自然秩序中驗證社會管理的正當性。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呂氏春秋》的思想特點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期秦相國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的道家著作,又稱《呂覽》。全書貫徹了呂不韋的思想文化觀念及政治主張。戰(zhàn)國末期政治上統(tǒng)一的趨勢加強,各家思想也迅速走向融合,在此背景下產生的《呂氏春秋》,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今人眼光衡量,《呂氏春秋》一書的寫作目的,是為了綜合各家學說之長,指導秦國統(tǒng)治階級兼并六國,建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并實現(xiàn)長治久安。它對各家學說實際上是有所吸收,有所揚棄,主要是吸收其中比較合理,進步和有利于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內容。因而它是“雜而不雜”,宗旨明確。《呂氏春秋》明確聲明它是“集腋成裘”。不管哪家哪派,只要是好的思想都要綜合進來。體現(xiàn)了黃老道家的優(yōu)點與包容性。
《呂氏春秋》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規(guī)模宏大,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十二紀按照月令編寫,文章內容按照春生、夏長、秋殺、冬藏的自然變化邏輯排列,屬于應和天時的人世安排,體現(xiàn)了道家天道自然與社會治理的吻合。八覽以人為中心,基本上屬于察覽人情之作,圍繞人的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個人修養(yǎng)展開。
六論以人的行為以及事理為主題,包含了人的行為尺度、處事準則、情境條件以及地利等方面??梢?,《呂氏春秋》不是隨意編寫,它有著嚴密的計劃和預設,按照天、地、人三個層次的互相呼應確定主題,展開論述,體現(xiàn)道法自然之意。正如《序意》所說:“凡十二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兇也。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若此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彼噲D歸納出治亂存亡的歷史經驗,形成壽夭吉兇原因的深層認識,解釋并驗證天地人之間的一切現(xiàn)象,使是與非、可與不可的道理呈現(xiàn)于人。
《呂氏春秋》雜采諸家,但又不死守一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后人關于《呂氏春秋》的研究評價,褒之貶之,都因于此。褒之者認為它融各家為一家,“大出諸子之右”(高誘語);貶之者認為它不過是雜貨鋪,“不足以成一家言”(梁啟超語)。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呂氏春秋》的藝術性
《呂氏春秋》是一部產生于戰(zhàn)國晚期的理論著作,出于眾人之手,風格不完全統(tǒng)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練短小,文風平實暢達,用事說理頗為生動,仍然可以稱得上是優(yōu)秀的文學散文。如《重己》篇講自己的生命如何重要,先從人不愛倕之指而愛己之指、人不愛昆山之玉而愛己之玉之說起,層層深入,語言樸素懇切?!顿F公》篇講“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先提出論點,再以荊人遺弓、桓公問管仲等具體事例說明,敘述生動明快。
其他如《貴生》、《用眾》、《順民》、《正名》、《察傳》、《似順》等篇也各有特色?!洞髽贰菲v音樂的產生、本質和功用等,語言簡潔流暢,有《老子》的文風,其中有些段落本身就是聲中音律的押韻散文。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呂不韋主要功績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趙高的歷史典故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蕭何主要成就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漢初三杰張良
@xuefen.com.cn 2013-2022 蘇ICP備2022025589號-4-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