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05:53:31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大全(15篇)
時間:2023-11-18 05:53:31     小編:筆硯

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靈活調整。教案中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該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下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分享的精品教案,希望對你的教學有所幫助。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一

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的操作實踐能力。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上課前,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4名學生組成。教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上各種形狀的物品。這些物品分別是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魔方以及各種形狀的包裝盒等。各個小組物品相同。)。

1.創(chuàng)設情景。

師:今天,小兔子想跟來考考大家,他說把你認為形狀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嗎?比一比,哪個小組分得最快,四人小組合作得最好!現在請四人小組一起來試試看!

2.教學互動活動設計。

活動一。

師: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我們把這些物品分成四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師:跟他一樣分的同學舉手。

師:那么摸摸看它的表面,你發(fā)現了什么呢?

師:你最喜歡哪一種圖形呢?

生:乒乓球。

生:球的形狀是圓圓的。

師:放在桌面上輕輕推一推,它能滾動嗎?

生:能。

師:球畫在紙上是怎么樣的呢?大家看一看。把球放回盒子里。

師:現在把球放回盒子里。除了球你還喜歡哪一種圖形呢?

生:長方形。

生1:長長方方的。

生2:這里又是尖尖的。

師:大家摸摸看,它的表面是怎么樣的?

生:平平的。

師:我們知道了長方體是長長的,方方的,這里尖尖的,表面平平的。長方體畫在紙上是怎么樣的呢?大家看一看。

師: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輕輕一推能不能滾動呢?自己試試看。

生:不能。

師:現在請大家把長方體放回盒子里。這個是什么圖形呢?

生:長方體。

師:你還喜歡哪些圖形呢?

生:圓柱。

師:大家把圓柱拿出來,摸摸看,它的形狀又是怎樣的呢?

生1:圓柱直直的。

生2:圓柱上下一樣粗。

生3:兩頭圓圓的,平平的。

師:圓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的,平平的。圓柱畫在紙上是怎樣的,同學們來看看。

師:圓柱放在桌面上輕輕一推能不能滾動呢?

生:如果圓柱躺在桌面上就能滾動,立在桌面上就不能了。

師:同學們真會開動腦筋!請大家把圓柱放回盒子里。

(拿出兩個粗細不同的圓柱)。

師:這兩個是不是都是圓柱?大家看看它符不符合圓柱的條件?

(各生回答不一)。

師:像這樣的物體不管是粗還是細,都是圓柱。

師:你還喜歡哪一個圖形呢?

生:正方體。

師:請同學們把盒子里的正方體拿出來,摸摸看它的形狀又是怎樣的?

生1: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

生2:表面都是正方形。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能區(qū)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2、體驗形與體的不同,發(fā)展幼兒的空間知覺。

活動準備:

1、師和幼兒每人1份:正方體、長方體(6個面中有長方體有正方體)的積木;正方形、長方形的紙;長方體的紙盒(6個面都是長方形)。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平面圖形。

(1)師:小朋友,你們瞧,籃子里裝的是什么?你能從籃子里拿出它們并說出它們的名稱嗎?(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和橢圓形,請4、5名幼兒拿出其中一個并說出它的名稱)。

二、認識正方體、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和名稱。

(1)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問: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新朋友。瞧,它們是誰?(請幾位幼兒來說一說)那我們來學說一說吧!(引導幼兒拿出這樣的兩個積木,沿著周圍摸一摸。)。

(2)師:小朋友,你們剛才摸得這兩個積木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回答,一個積木上全是正方形,另一個積木上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4)師:這六個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注:正方體全是正方形,長方體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三:仔細觀察比較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異同。

(1)師:現在請小朋友拿出正方體積木和正方形紙,仔細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正方形紙放在正方體的其中一個面上,然后來說一說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拿出長方體積木和長方形紙,仔細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長方形紙放在長方體的其中一個面上,然后來說一說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

(2)師小結:由6個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叫“正方體”。正方形也可以叫“面”。

而長方體也有6個面,有的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長方體6個面里,有的是長方形、也有的是正方形。(師出示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

結束部分:現在請小朋友看掛圖,找一找圖上哪些物體像正方體,哪些物體像長方體呢?請將像正方體的物體圈上紅色,像長方體的物體圈上綠色。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三

1.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知道它們的名稱。

2.能在很多的圖形中辨認這幾個立體圖形。

課件,不同形狀的積木若干

一.通過觀察,發(fā)現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用到了哪些圖形?

2.結合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形。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說的平面圖形與搭建作品中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發(fā)現它們的不同。

二.簡單認識立體圖形

1.認識圓柱體。

(2)教師小結圓柱體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2.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分別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積木,請幼兒找出和圖片上的哪個圖形是一樣的?它們叫什么?找一找它們都有幾個面?(6個平平的面)

(2)請幼兒找出它們的不同點。(長方體:長長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體: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樣)

三.幫助幼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分別出示不同的立體和平面圖形幼兒說說名字。

2.教師描述一種圖形的特征,幼兒猜出相應圖形的名字。

四.幼兒操作

2.請幼兒看看14頁畫面上的積木有哪幾種,并進行點數,將玩具卡上的數字取下,貼到方框里。

3.再請幼兒看第15頁的畫面,引導幼兒從數量和積木種類上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積木造型。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四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

2、知道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3、能夠靈活運用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

認識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點,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教學難點:

能夠靈活運用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每小組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實物各一個。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各一個。

橡皮泥一盒。

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老師在網上下載了幾張圖片,非常漂亮。同學們想不想看?請欣賞!

(點擊出示課件。)。

師:從畫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是建筑物。)。

師:如果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這些建筑物,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長方體、正方體、……構成的。)。

師:對,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體圖形構成的,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立體圖形,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征。

(板書課題:立體圖形的認識。)。

(二)、新授。

(點擊,出示例3的四幅圖。)。

師:首先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把這些立體圖形分兩類,你打算怎樣分?說說理由。

(學學生討論后匯報,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一類,圓柱、圓錐為一類。)。

師:能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分嗎?

(學生回答:因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都是平面分為一類,而圓柱、圓錐都有曲面分為一類。)。

(三)、探究一: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征。

1、摸一摸,體驗立體圖形的特征,并歸納填表。

師:好!我們就按照第一種分類來整理復習,先研究長方體、正方體,再探討圓柱、圓錐。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五

1、認識立體圖形的名稱和形狀。

2、鍛煉觀察力。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角主體和球體的積木。

2、有兒自備食物。

3、圖畫制、彩筆。

1、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角柱體和球體的積木,讓幼兒觀察和認識各種形狀,知道它們的名稱,并說說有哪些食物象這些形狀。

2、幼兒輪流抽一塊積木,帶一種與積木形狀相同的食物包裝盒到幼兒園。

3、大家展示帶回來的食物包裝盒,并簡單介紹。

4、請幼兒把食物包裝和每一面的形狀印畫在圖畫紙上,然后剪下來。

5、請幼兒說出這些平面圖形的形狀,并嘗試拼合成立體圖型。

6、可利用平面圖形和各類形狀的食物包裝盒玩游戲,老師出示一種食物形狀的包裝盒,請幼兒找到相配的平面圖形。

總結分享:請幼兒說說每種立體圖形有多少個面。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六

教科書32頁、33頁做一做,練習五第2題。

1. 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 建立空間觀念。

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圖形卡片,計算機軟件、投影片。

1課時

小朋友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并隨機板書名稱。

2. 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在小組內交流。

(2)匯報交流

學生可能說出:

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圓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球:是圓圓的。

(如果學生說出長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等,教師應給予肯定,但不要求學生必須說出來。)

1. 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

投影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后抽象出長方體圖形。

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抽象出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

2. 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辯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應的實物。

(2)學生閉眼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學生閉眼按教師要求拿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教師給出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讓學生進行辯認。

3. 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1. 做一做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fā)現圓柱會“轱轆”,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

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wěn)。

2. 游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3. 數圖形。

投影出示練習五第2題,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先讓學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狀的實物能搭出什么來?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七

1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2增強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及空間觀念。

3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能扎實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征,并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復習引入。

我們已經復習了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立體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出示預習題綱。

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如果把上面的圖形分為兩類,可以怎樣分?為什么?(有表面是平面和曲面之分)。請你分類寫一寫,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討論。

三、回顧與交流(小組匯報,集體訂正)。

(1)復習長、正方體的特征。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補充問題: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探究正方體特征。

展開正方形紙盒,觀察其特征,分別找出相對的面做出標記。小組交流。

用5個正方體按老師要求搭出不同形狀的圖形,再從正面上面右側面觀察其形狀。小組內任意搭,觀察圖形。

(3)復習圓柱、圓錐的特征。

圓柱、圓錐有什么特點?二者區(qū)別與聯系。

(4)體與面的關系。

這4種立體圖形是怎樣得到的,與平面圖形有什么關系?

(5)4種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方法。

四、反饋檢測。

1、(8)一個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形狀是,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搭這樣的一個立體圖形,最少需要()個小立方體,最多需要()個小立方體.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八

2、鍛煉觀察力。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角主體和球體的積木。

2、有兒自備食物。

3、圖畫制、彩筆。

1、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角柱體和球體的積木,讓幼兒觀察和認識各種形狀,知道它們的名稱,并說說有哪些食物象這些形狀。

2、幼兒輪流抽一塊積木,帶一種與積木形狀相同的食物包裝盒到幼兒園。

3、大家展示帶回來的食物包裝盒,并簡單介紹。

4、請幼兒把食物包裝和每一面的形狀印畫在圖畫紙上,然后剪下來。

5、請幼兒說出這些平面圖形的形狀,并嘗試拼合成立體圖型。

6、可利用平面圖形和各類形狀的食物包裝盒玩游戲,老師出示一種食物形狀的包裝盒,請幼兒找到相配的平面圖形。

總結分享:請幼兒說說每種立體圖形有多少個面。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九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圖形卡片,計算機軟件、投影片

一、質疑激情:

小朋友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并隨機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在小組內交流。

(2)匯報交流

學生可能說出:

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圓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球:是圓圓的。(如果學生說出長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等,教師應給予肯定,但不要求學生必須說出來。)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做一做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fā)現圓柱會“轱轆”,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

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wěn)。

2.游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3.數圖形。

投影出示練習八第2題,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

五、小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各種各樣的物體,已經有形狀方面的初步感知和體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學具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從而獲得對物體特征的理解,建立起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十

下面由我和惠老師進行流程性評價,流程性評價包括:前測、中測、后測、自查式、互查式觀察式及三性合一我重點關注的是胡老師講課的中測和后測,我將以中測和后測兩方面進行評價。

中測環(huán)節(jié)我們首先搭建以空間立體圖形為關鍵項,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及球體四個向度展開的氣泡圖示平臺。由老師給出四種空間立體圖形的數學名稱,然后有學生進行四人小組合作探討這四種幾何體的特點,在四人小組合作中,讓學生自己選項度交流討論,充分體現了三性中的個性。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得特征特點,充分鍛煉的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小組合作中,我仔細關注了一下,有的.小組學生還是不能夠全部很好的參與其中,這就使得合作的效果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體現出來還需要跟孩子們講解小組合作的目的以及重要性,盡量使得我們每一次合作中所有孩子都參與進來。在小組匯報研究成果時,下邊學生沒有做到安靜的傾聽,這些還需要再加強訓練。建議對于剛開始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采取一些激勵措施,以便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

在后測環(huán)節(jié),采用的是兩人合作交流尋找生活中,重點是教室里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對我們本節(jié)課的教學知識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并能夠知道它們的特點進行強化鞏固。通過二人交互是的我們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使得我們所學的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體現出了數學于生活,造福于生活。也使得我們的數學課堂不空洞,體現了數學這一門課程研究學習的必。

建議:1、上課多一些數學專業(yè)術語。

2、建議課堂內容有刪有減,不應該發(fā)散的太多;

3、建議上課跟之前的知識結合起來,數面的時候建議用上下、前后、左右聯系起來。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十一

認識平面圖形的內容編排在《認識立體圖形》之后,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在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三棱柱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畫一畫等方法,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表象,讓學生體會到“面”在“體”上。這樣安排既蘊含了面與體的關系,使學生在整體上直觀認識這幾種平面圖形,也符合了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他們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教材強調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其設計的若干具有開放性的活動,既可以將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蘊含在活動中,又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又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并且教材選取的題材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生動有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說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這一問題情境,既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習的立體圖形,也自然地過渡到平面圖形的認識;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有用,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整個數學學習活動充滿情趣,有的學生甚至忘了在上課,直接走到其他孩子旁邊與他人做一些交流。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十二

學習年段:小學一年級。

學習時間:一課時。

授課教師:曹抒珍。

一、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的觀察及操作,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搓、切、搭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這樣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練習設計,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對數學知識日益濃厚的興趣。

二、學習資源。

1、多媒體動畫:故事內容為機器人(帶音樂)叮當來到了小朋友們的中間,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么,就跟組里的小朋友說什么,每人都說說。

2、各種物品的演示。

3、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

4、生活中的物品形狀、舉實例。

(1)冰箱、洗衣機、彩電、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筆筒、乒乓球、皮球。

三、學習實施方案。

·學習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32、33頁。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討論。

·學習流程:創(chuàng)設情景—討論探究—鞏固拓展—實際應用。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互評、小組討論評議。

·教學重點: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說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從生活中找出各種形狀的物品說名稱。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遮蓋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紙)。

(2)學生每人準備一盒橡皮泥、積木一盒。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

目標:從兒童喜愛的機器人叮當如上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與課本數學知識的密切聯系。

過程:電腦出示動畫(見學習資源)。

針對學生提出的生活中的物品形狀,說說是怎樣分類的?

2、探究釋疑:

目標:讓學生自主探究分類的方法。

過程:

(1)教師用電腦出示討論題:

a、說說你是怎樣分類的?

b、把你分的“形狀相同的”每一類物品告訴大家,你覺得它們分別長的是什么樣子?

c、你是怎樣感覺到的?

(2)讓學生按以上步驟在小組中討論,教師巡視。

(3)交流:

探索的途徑:指幾生上臺演示他們是怎樣感知的,電腦再顯其過程(學習資源)。

(4)討論與小結:

a、說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b、電腦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幾何圖形、名稱。

3、鞏固與拓展:

目標:利用電腦展示各種動態(tài)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的創(chuàng)造情感和濃厚的興趣。

過程:

(1)課本中的題改編:看圖形,說名稱。

(2)數數制造叮當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數,也可以自由組合數。

(3)搭學具:

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并說說準備搭個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積木,分工合作完成。

匯報:城堡、動物園、飛機、世貿大樓、航空母艦……。

(4)轉化:

4、實際應用:

目標:促使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并因實際應用、自主學習建立更為扎實的知識。

過程:

小組合作:用橡皮泥,通過搓、捏切等操作,做出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圓柱、球。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四、教后感。

1、教學思想:讓學生自主活動,自我體驗探索。通過分、說、看、摸、滾、比、想、數搭、捏、切、搓組合等一系列活動,去探索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而探究性學習正是交給學生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的方法,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這種學習促進學生參與今天的活動,為適應明天的需要所學。

2、教學反思:

本課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

(1)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探索。

本課利用實際生活中熟習的事物,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素材,創(chuàng)設大量觀察、操作的機會。

觀察:

·設疑激趣時的說學具。

·按要求分學具,對物體形狀的觀察感知。

·感知事物特點時,對物體靜態(tài)的觀察。

·形成表象時,對抽象圖形的觀察。

·聯系生活實際對身邊物體形狀的感知。

操作:

·設疑激情時的說學具。

·揭示概念后給名稱說學具。

·感知物體概念時摸、推、滾。

·搭積木。

·橡皮泥的捏、搓、切等。

通過豐富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各種物體形狀的感知體驗,從而激勵學生積極進行探索。如發(fā)現長方體、正方體很難滾動的原因,為什么生活中不用它們做車輪;圓柱和球的滾動為什么不一樣;用實物學具搭物體是的奇思妙想:城堡、公園、貿易大樓……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提供教學交流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同齡人之間的啟發(fā)和幫助會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數學中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交流情景,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以組開展自評和互評,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自我調節(jié)、控制能力、確實成為新型的接班人。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十三

《認識立體圖形》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四種立體圖形(包括實物和模型),了解他們的名稱和特征,能正確區(qū)分和辨別四種物體,為接下來平面圖形的認識和學習做好鋪墊。一開始,我借鑒教參和優(yōu)秀教案,設計的是一堂更加開放、活潑、更符合新課標精神的課,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等自主、活潑的游戲,讓學生大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自主探索。但是考慮到這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上公開課,以及他們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紀律特點和我本身的教學能力、教育機智等因素,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可能過于開放,或許會出現難以掌控的情形,最終難以落實知識點、滲透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所以我刪除了部分過于活潑、自主的活動,增加了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以更好的落實知識,滲透學習態(tài)度。通過實際教學,反思自己的這堂課,我覺得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成功的:

1、教學的層次比較清晰。嘗試分類——探究形成——聯想應用。使學生對某幾種物體的認識能由具體物品緩緩前進,逐步抽象為數學上的幾何圖形,并應用圖形特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從生活數學出發(fā)。新課標中指出,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環(huán)境,改變生活現狀。本著這個精神,我盡量安排知識從生活出發(f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識是有用的,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3、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體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探究的空間,指導了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由淺入深、由粗到細,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圖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動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多種教學活動結合。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尤其在學生說物體特征和尋找生活中這些形狀的物體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相發(fā)言,氣氛十分活躍,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來,達到了教學目標所要的結果,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但是,整節(jié)課還是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正如教學設計所預測的,這節(jié)課自主性操作明顯不夠(由于擔心課堂紀律),在個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總因苛求課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忽略了其實學生在磕磕絆絆地發(fā)現過程中可以對知識加深理解。

另外,在教學中,我深刻意識到,我的評價手段不夠豐富,評價語言不夠生動、靈活、具有啟發(fā)性。

在評價手段方面,我側重于師評生,生生互評雖然也有,但機會給的很少。這個本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就沒有很好的把握跟滲透,以至于出現教師過分引導的局面。雖然一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較高的評價能力,只要有心尋找應該還是能發(fā)現這樣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的,這樣的評價也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激情。

“課堂紀律管理”和“教學評價的豐富”是我目前存在的兩大問題,但同時,也將是我接下來新的目標,我會進一步努力,爭取獲得更大的收獲!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十四

本節(jié)課是小學低年級數學中數與空間的教學開始,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學習幾何概念。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剛剛入學不久的時間進行,這時候的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本節(jié)課的目標定為: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通過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課前,我讓學生參照教科書上所列舉的物體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體,但是有些遺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準備了各種物體,而一班只有兩個孩子準備了,興好我也準備了許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較弱,所以在布置課前準備時我必須要求到位。我讓學生四人為一組,把搜集來的物體擺在一起進行觀察,這些物體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吹降暮陀玫降模热缢幒?、火柴盒、茶葉筒、鉛筆、吸管、魔方等,然后讓孩子們根據形狀相同的分為一類,孩子們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這樣四類。這樣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上課時,我通過讓學生看一看,并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學們通過分類后的各類實物,能夠感知每種物體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帶來的物體與相應的幾何圖形找到朋友。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了這些物體,并能準確的判斷。緊接著我讓學生摸一摸,通過摸一摸我讓學生說出了每種物體的特征。然后我又讓孩子們在小組中閉上眼睛摸出各種類型的物體,或者是閉上眼睛通過摸一摸說出它是哪種物體。最后我又讓孩子們玩一玩,小組里可以擺一擺、搭一搭,滾一滾。通過本節(jié)課,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操作、討論的機會,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讓每個學生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還使學生在玩中進一步鞏固各種物體的特點,效果不錯。

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難點,認識物體這節(jié)課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確實是比較難于理解和掌握的。因為圓柱體有粗細長短之分,學生往往會把它分成不同類型,長方體與正方體又有許多類似,學生又會把它們歸為一類。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加強鞏固認識。

本節(jié)課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

整節(jié)課我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始終在輕松、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的提高了問題解決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正如“課標”中所說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大班認識立體圖形教案篇十五

1、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知道它們的名稱。

課件,不同形狀的積木若干。

一。通過觀察,發(fā)現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用到了哪些圖形?

2、結合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形。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說的平面圖形與搭建作品中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發(fā)現它們的不同。

1、認識圓柱體。

(2)教師小結圓柱體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2、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分別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積木,請幼兒找出和圖片上的哪個圖形是一樣的?它們叫什么?找一找它們都有幾個面?(6個平平的面)。

(2)請幼兒找出它們的不同點。(長方體:長長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體: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樣)。

三。幫助幼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分別出示不同的立體和平面圖形幼兒說說名字。

2、教師描述一種圖形的特征,幼兒猜出相應圖形的名字。

四。幼兒操作。

2、請幼兒看看14頁畫面上的積木有哪幾種,并進行點數,將玩具卡上的數字取下,貼到方框里。

3、再請幼兒看第15頁的畫面,引導幼兒從數量和積木種類上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積木造型。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29121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