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蟬教案(優(yōu)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4:49:18
古詩蟬教案(優(yōu)秀16篇)
時間:2023-12-04 04:49:18     小編:紙韻

教案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和評價標準,對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規(guī)范和指導。教案的編寫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以下教案的編寫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敬業(yè)精神和專業(yè)能力。

古詩蟬教案篇一

1.談話導入:同學們,古詩歷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深受人們喜愛。小學六年,相信大家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漫步詩林,領略古詩詞的無窮魅力。(板書課題:詩林漫步)。

我國古代的詩歌一向追求詩情畫意,只要我們留心品味,便會發(fā)現(xiàn)“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老師準備了幾幅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請看大屏幕!

1、出示圖(葉紹翁《游園不值》),看到此圖,你想起了哪首詩?

(1)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這首詩描繪了秀麗的春景,你還知道哪些寫春景的詩詞?

(3)一年四季,季季如畫,你還知道有關其他季節(jié)的詩詞嗎?(出示四季課件)。

預設: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飲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夢令》、《所見》。

(4)每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大自然的美景、祖國的大好河山美不勝收,引得無數(shù)文人墨客揮毫潑墨,你還知道哪些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詞?(出示瀑布圖)(《望廬山瀑布》、《獨坐敬亭山》、《憶江南》、《鹿柴》、《望岳》)。

(5)出示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背景圖),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起了。

a、讓我們一起來吟誦這首詩。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青松》《石灰吟》《馬詩》《墨梅》。

今天我們所復習的古詩不過是古詩園的一角,課后大家還可以繼續(xù)漫步詩林,豐富自己的積累,在練習紙上完善古詩的整理歸類,這樣復習起來就更有效了!

1.過渡:為了加深同學們對古詩的記憶,特別是對古詩中的千古名句的記憶,老師還準備了系列闖關練習,希望同學們在闖關過程中能大顯身手。預祝你們闖關成功!

2.出示課件。

古詩蟬教案篇二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是兩位詩人的代表作及優(yōu)秀品質(zhì)的寫照。認真讀讀詩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意,體會古詩含著的意思。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yōu)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教學重難點。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yōu)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課時布置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回顧舊知、導入新知。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教師點撥。

初讀指導。

教師范讀,同學畫出生字。

同學讀生字,認讀并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同學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讀順。

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經(jīng)常?!傲一鸱贌迸c“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烘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p>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性,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zhì),我們朗讀時應怎么讀?

同學自由讀,在小組內(nèi)討論。(詩人借石頭標明自身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志向。應用高昂、堅定的語氣讀。)。

情感朗讀,賽讀。

齊讀。

拓展延伸。

石灰由于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于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梢?,《石灰吟》就是于謙自身一生的寫照??!

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身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優(yōu)秀給大家于謙的另一首詩《詠煤炭》,請大家感悟。

總結學法。

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的?

老師總結學習方法:

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千錘萬擊不怕磨練。

石灰吟烈火焚燒清白留世不畏艱險。

粉身碎骨勇于獻身。

課堂檢測。

結合古詩,理解詞語。

若等閑:清白:

這兩詩,默寫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排作業(yè)。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0課《古詩兩首》。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首詩,還記得學習古詩的方法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這種方法繼續(xù)學習第二首詩《墨梅》。

教師點撥。

了解詩人解詩題。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墨梅》作者:王冕,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自學而成為詩人。他性情孤傲,輕視權貴,參與科舉考試不中。他的詩畫皆負盛名,尤其擅長畫梅花。

理解詩意。

指名同學讀。

出示古詩,畫出帶點字,讓同學來說說自身的理解。

洗硯池、淡墨痕、清氣、乾坤。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真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

乾坤:天地,人間。

用自身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出現(xiàn)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他人夸它顏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感悟詩情。

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譽,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朗讀體悟。

墨梅具有“花開淡墨痕”的特點,作者也希望像墨梅一樣做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那么我們怎樣讀這首詩呢?同學讀詩。

拓展延伸。

比較石灰吟墨梅兩首詩的一起點。

板書設計。

詠物抒懷。

石灰――于謙――清白。

墨梅――王冕――清氣。

課堂檢測。

謄寫《墨梅》。

填空:

《墨梅》是元代詩人()的作品,詩人借()抒發(fā)了他()的高尚情操。詩中“滿乾坤”的意思是()。

說說詩句的意思。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作業(yè)設計。

背誦課文。

資料優(yōu)秀。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古詩蟬教案篇三

本課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锻麖]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采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督^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

無論從詩句內(nèi)容還是在學詩體驗上,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另外結合教材圖文并茂、詩句韻味優(yōu)美適于誦讀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放手,營造學詩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適合讀詩配樂的音樂資料。

2、收集曾經(jīng)讀背過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

兩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同學們你們會背古詩嗎?誰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由背詩活動,營造學詩的氛圍,實現(xiàn)自然過渡,相機板書課題。)

2、觀察:教師出示準備的課件或是兩詩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上,引出課題。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本文兩首詩的特點,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把觀察與說話結合起來,感悟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對話平臺

初讀

1、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學生初讀詩句,也可以讓課前會讀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指讀。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jīng)驗,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應讀“平舌音”、“川”應讀“翹舌音”;“瀑”由“三點水”加熟字“暴”組成、“爐”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們要生火爐取暖?!钡姆椒ㄓ洃浀龋逃浞止膭顚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

4、同伴練讀詩句,爭取背誦。

(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識字經(jīng)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夯實基礎,為研讀詩句,體會感情打下良好的鋪墊。)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自評、同桌評、小組評)采取多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評價。

(及時鞏固認字成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自主寫字的水平和良好習慣。)

研讀

1、自學詩句。借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jīng)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

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

(尊重學習的學習主動權。啟發(fā)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yǎng)自主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

悟讀

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小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圖描述畫面,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

3、啟發(fā):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借助教師準備的課件或掛圖,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因此,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說發(fā)現(xiàn),說理解,說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有趣經(jīng)歷。)

誦讀

1、帶著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朗朗書聲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讀,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了語言積累,從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發(fā)了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向往。)

對話平臺

回顧

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方法。

(鞏固積累,引導方法,為《絕句》的學習做準備。)

自讀

1、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自讀學習。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

3、指讀詩句。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如:“翠”讀“平舌音”,“泊”讀“bo不要發(fā)成be的音等。

(挖掘學生識字經(jīng)驗,引導主動識字。加強識字經(jīng)驗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多渠道識字的良好習慣。)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學生從字形、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diào)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昂焙汀皫X”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寫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應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以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

感悟

1、出示詩句(不出現(xiàn)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nèi)容。

2、啟發(fā)思考: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

3、組內(nèi)交流。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變“話”為畫,有機地轉化學習活動,在學生想畫、說畫、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理解了詩句的大意,體現(xiàn)學科整合的思想。但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畫畫”不是活動的主體,只是理解詩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費過長時間,以免喧賓奪主,偏離重點,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誦讀

1、出示插圖或學生的優(yōu)秀畫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圖文對照,啟發(fā)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

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xiàn)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古詩蟬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寫好“煙、柳、窗”3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兩首古詩。

3、理解、感受廬山瀑布的壯美與《絕句》中美麗的景色。

重點寫好生字;激發(fā)對古詩的熱愛。

難點在理解詩意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上,有無數(shù)的風景名勝,有許多景色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也許你喜歡雄偉壯觀的泰山;也許你會被洶涌澎湃的大海震撼;或者你會待在百花從中,流連忘返;也可能停下腳步,仔細傾聽鳥兒們清脆悅耳的歌聲。大自然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是一幅幅景色各異的美麗畫卷。今天我們學習的第17課古詩兩首,就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幅不同風光的畫面。請齊讀課題。

在眾多名山中,廬山以其獨有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廬山有四絕:廬山的云霧繚繞不斷,是一絕;廬山的山峰綿延300里,到處是翠綠的樹木,是二絕;廬山的怪石奇特不一,令人贊嘆,又是一絕;而其中最讓人叫絕的就是廬山的瀑布。板書:瀑布。

一千三百年前,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就曾經(jīng)來到廬山,當他站在瀑布腳下,抬頭仰望,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板書:望廬山瀑布。

第一句有沒有寫瀑布?從哪一句開始寫的?能不能換成在前川?好在哪里?舉起雙手,想象此刻你正向繩子上掛衣服,(從上往下,)一個掛字就寫出瀑布的寬大無比,它的白。從什么角度觀察的?他看了很長時間啊,對,再來讀。

播放教學視頻:廬山瀑布。學生觀看。

師:你覺得速度怎樣?聲音如何?氣勢如何?用詩句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相當于今天的一千米,瀑布真得有這么高嗎?這是一種叫夸張的修辭手法。板書:夸張。

看者眼前的瀑布,李白產(chǎn)生了懷疑:出示字卡。他仿佛在想:眼前的瀑布莫非是天上的銀河落下來的?指導朗讀這句話。

簡介作者:杜甫情況———————唐朝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出示詩句: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教師講解:最先引起詩人注意的是黃鸝的只有兩個,各自占據(jù)一株青青楊柳的梢頭,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聲泣語,比唱歌還要動聽。詩人又把目光投向水邊上的沙灘,那里正有一行白鷺展翅起飛,向高高的藍天忘記翩翩而去,它們雪白的身影映著碧藍的晴空,顯得十分瀟灑,優(yōu)美。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一幅多么明媚秀麗的天然畫,而黃鸝的叫聲,白鷺的動態(tài),更使畫面充滿勃勃生機。詩人足不出戶,卻好像置身在欣欣向榮的大自然之中了。

草堂的四壁并沒有限制詩人的視野,更沒有妨礙詩人的想象,反而給他的觀賞增添了幾分藝術情調(diào)。那終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窗口從百里之外收納進來,不恰好成為一幅山水壁畫?那停泊在門前的幾艘航船,聽說正準備揚帆萬里,定然是下岷江、轉長江、遠到東吳去吧!西嶺遠隔百里,卻說它含在自家窗口;航船泊在門外,又說它要遠下東吳。遠景把它移近,近景將它推遠,在遠和近的推移變化之間,千秋西嶺和萬里東吳,全都聚攏到詩人的草堂跟前來了。

這首四名小詩,句句都是寫景。遠遠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發(fā)聲的,飛行的,靜止的,靜而欲動的,紛然呈現(xiàn)在草堂周圍,與詩人共同組成一個多姿多彩、生動和諧的廣闊天地,在這個天地里,寄托著詩人濃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萬物、對祖國山河的無限深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教師范寫“窗”—————注意上下結構,上面的橫要長些。

板書:17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李白。

雄偉壯觀。

絕句。

杜甫。

秀麗奇麗。

古詩蟬教案篇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借助畫面與注釋,了解詞的大意。

3、在了解詞的一般特征。

4、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意境,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向往。

一、古詩導入,初識宋詞。

1、知道今天我們學什么嗎?(請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詞(學生接著說)。是的,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相信同學們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老師說前半句,你們一起說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師提供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3、這都是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于農(nóng)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農(nóng)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詞。板書:清平樂村居?!皹贰边@個字讀yue,一起讀課題。

4、清平樂,是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出示小資料:清平樂,詞牌名。中國古代,詩人寫成了一首詞,按一定的旋律來吟唱,這旋律的名稱,就是詞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種曲調(diào),一種節(jié)奏。清平樂是詞牌名,那么“村居”呢?——是這首詞的真正的題目。所以在書寫課題的時候中間空一格或者用間隔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再讀課題。

二、自主初讀,感知詞韻。

1、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課文,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預設: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這首詞的最后一句中,有一個多音字——剝bao、bo(板書)。

注意:“蓮蓬”的“蓬”。

還有一個生字,誰來讀一讀——媼。連著前面的“翁”一起讀。請你領著大家讀一讀。

5、注意了這些字音,誰來把這首詞連起來讀一讀。這次要求看著屏幕讀。(屏幕出示)。

教師指導:讀通、讀正確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跟讀詩一樣要慢點,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jié)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頓了,注意“檐”字的聲音——稍微的延長,這就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來,在位置上自己再練一練。大家一起讀。

7、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么不同之處?為了便于比較,我把這首詞,變了個樣。(屏幕出示)白發(fā)誰家翁媼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空行,說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詩的每句話對仗都很工整,字數(shù)一樣,而詞的每句話字數(shù)可以不一樣。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

8、分男女同學讀,女同學讀上片,男同學讀下片。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一)想象畫面,把握詞意。

2、交流、反饋。

3、隨機朗讀、理解。(理解:吳音,他們是用什么語言聊天的)。

4、連起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這首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咱們把自己的感覺、體會放到詩當中去,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二)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有人說,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讀越品就越覺得香氣縈繞,韻味深長。所以,我們讀詞就要讀到詞人的內(nèi)心深處去。那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來,再讀課題?!迤綐反寰?。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讀著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還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讀著“青草”我們就想到綠色的小草,那么讀著“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個字我們的理解就更豐富了。誰來讀讀第一句。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這如茵的綠草。

同學們,你們還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聯(lián)系最后一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是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陣清風吹來還讓人聞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古詩蟬教案篇六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我總是試著去尋找書本中關于美的東西,并向學生慢慢地傳達美育,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關于在古詩當中所存在的美育,至今我都不是特別清晰,但近期我對此做了一些了解,試著進行了一些分析,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指正。

我們要學會感受美。葉圣陶先生的話對此做了很好的解釋:只要我們認真去觀察,身邊到處是美景。所以說,學會觀察對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很有幫助。在古詩學教材中會存在很多插圖,我就讓學生先自己認真觀察,然后再根據(jù)圖畫進行想象,讓學生仿佛置身畫面,去用心感受美。比如說,有一篇名為《小池》的古詩,我就先讓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景物,他們很快就找出了有樹陰、蜻蜓、河水、荷花等等,然后,我又讓他們說出自己喜歡的景物并解釋原因。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腦海中就勾勒出帶有初夏韻味荷花池水的`美麗景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學習古詩詞就快樂多了。

我們要學會創(chuàng)造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像帶有強烈畫面感的文章,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通過文章描述的畫面進行想象并具體體現(xiàn)出來,通過如此來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情趣。比如對于《詠柳》來說,我首先給學生講解詩意,然后再讓他們從整個層面上來把握詩歌中描述的場景,體會詩歌表達的內(nèi)涵。春天里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翩翩起舞的柳樹兒,踱著輕盈的腳步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學生打開了想象的空間,畫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面,有山坡,有綠草,有一片片隨風飄動的柳葉;有的畫呈現(xiàn)了一個小姑娘徜徉在春天里,柳葉似她飄逸的頭發(fā);還有的畫展現(xiàn)的是小河邊,綠綠的柳樹兒慵懶地伸展著腰肢在《自辦報》上也出現(xiàn)了學生的作品,當中有畫面,有詩句,互相映托,并深受學校好評。

總的來說,在小學古詩教學中,要讓孩子們感受到古詩的美,以此來塑造孩子們美的人格,激發(fā)他們對美的生命的敬畏,并體會美的世界。

古詩蟬教案篇七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9.11。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注意音韻節(jié)奏。

(2)生字詞。

焚燒千捶萬擊墨梅乾坤。

三、學習《石灰吟》。

1.指名讀。

2.理解詩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擊:撞擊。若:好象。

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說說陣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4.指導朗讀。

5.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1)理解字詞。

(2)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討論。

(1)理解字詞。

吾:我。淡墨痕:素凈雅潔??洌嚎滟潯?/p>

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

(2)指名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4.小結。

五、作業(yè)。

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9.12。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

2.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

二、背誦課文。

1.聽錄音,輕聲朗讀課文。

2.看圖朗讀,體會詩歌的意境。

3.自由練讀,背誦。

三、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四、教學生字詞。

1.指導書寫。

2.學生描紅。

五、作業(yè)。

1.讀一讀,寫一寫。

焚燒清白洗硯乾坤。

2.解釋詩句。

(1)千捶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板書:

石灰吟。

千捶萬擊粉骨碎身若等閑。

烈火焚燒(堅強不屈)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潔身自好)。

墨梅。

素凈池邊樹朵朵淡墨痕(寫實)。

清香不要只流(明志)。

古詩蟬教案篇八

1圖文結合,在感受秋天的詩情畫意中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等6個字。

2初步了解詩歌的意思,想象秋天的美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引導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等6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喜歡背誦古詩。

:2課時。

談話。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誰來背幾首給大家聽聽?

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文寫得好,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他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板書:古詩兩首學生認讀課題。

初讀《贈劉景文》。

1.板書課題《贈劉景文》題目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2.蘇軾送給劉景文一首什么詩?請大家讀讀詩,注意讀準字音。圈出不認識的生字,想辦法讀準字音。

3.同桌相互認讀課文,老師參與同桌學習。

4.學習生字,重點正音:橙、橘、殘。

5.朗讀整首詩。師讀、生讀、挑戰(zhàn)讀。

再讀詩歌,初步了解意思,朗讀、背誦詩。

詩歌描寫的是什么樣的景色?動腦筋試一試,自己能讀懂多少?

小組討論交流:自己讀懂了哪些;讀不懂哪些?

小組匯報學習情況,老師適時指導。重點指導:擎雨蓋、傲霜枝。

激發(fā)想象,初步體會詩歌的意境。

配樂朗讀;再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比一比誰讀得好。

看看插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這首詩。

(四)想一想,議一議。

秋天難道只有橙黃橘綠兩種顏色嗎?

學寫生字。

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認讀記字。

觀察范字,說說怎樣書寫。

寫得好的孩子在黑板上示范寫。其余在書上描紅,臨寫。

自評寫得最好的一個字,總結經(jīng)驗。

拓展性學習。

你還知道哪些秋天的詩句,背給大家聽一聽。

你還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背古詩,引出課題。

背誦《贈劉景文》和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

板書:山行讀課題,說說從詩歌的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學生獨立閱讀詩歌,圈出不認識的生字,想辦法讀準字音。

同桌相互認讀課文。

認讀生字:楓、徑、斜、于。

指多人讀古詩,師參與讀,及時糾正。

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學習這首《山行》?

小組交流:自己讀懂了哪些?讀不懂哪些?

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老師適時點撥。

老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情景。

學生交流想象的景象。

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一邊想一邊讀。

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學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找個伙伴一起練習背誦。

你見過滿山的紅葉嗎?說說是怎么樣的。(課件出示滿山的紅楓葉)。

一邊觀看課件,一邊背誦這首詩。

指導寫字。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說說怎樣記住。

看范字,說怎樣書寫美觀。

老師在田字格里范寫“楓”字,然后學生在書上描紅,仿寫。

拓展性學習。

你還讀過哪位詩人描寫秋天景色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讀,背:《詞語手冊》第15頁的古詩。

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

“我會填”練習,課本第17頁。

練一練。

連一連:將漢字與相應的拼音連起來。《新學案》第9頁。

組一組首()()()于()()()。

記()()()枝()()()。

選一選:把氣球的序號填到相應的橫線上?!缎聦W案》第9頁。

寫一寫:選兩首自己喜歡的寫景的古詩,抄一抄或默一默?!缎聦W案》第9頁。

古詩蟬教案篇九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討論懂得詩人看不清廬山真面目的原因。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4、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5、通過朗讀、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通過朗讀,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理解《題西林壁》這首詩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上中?!钡囊馑肌?/p>

教學目標: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背誦第一首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懂得詩人看不清廬山真面目的原因。

教學重點:通過讀,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學習讀詩句的押韻。

過程:

一、導入:

生背已學古詩,并及時指導語氣。

二、新授:

1、生介紹作者蘇軾。

2、指導學習古詩的方法。

(1)邊讀詩邊注意字的讀音,注意讀詩的韻味。

(2)對照注釋或和同學交流理解詩句的意思。

(3)小組交流。

(4)指名講古詩的意思,其它同學補充。

3、體會詩意理解詩人看不清廬山真面目的原因。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古詩。

5、作業(yè):背誦并默寫《題西林壁》。

預習下兩首古詩。

反思:通過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學古詩的方法,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基本達到目的。

教學目標:通過讀古詩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利用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自學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背誦昨天學習的古詩,并說出大概意思。

二、新授:

1、你們還記得昨天我們是怎么學習古詩得嗎?

2、看注釋自學自己喜歡的一首古詩,也可小組合作學習兩首。師及時到各組點撥。

3、一生試講,其它學生補充。

4、結合詩句說說這兩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小組交流。

6、匯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7、用你喜歡的方式背誦古詩。

作業(yè):背誦并默寫這兩首古詩。

反思:自己學習古詩,方法得當,理解也較深刻。

古詩蟬教案篇十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這首詩的意境。

2、能認讀古詩中得生字“朗”、“行”、“盤”、“疑”、“端”,能背誦古詩。

活動準備:1.本課生字卡片,觀月圖片。

2、幼兒已經(jīng)了解李白這個人。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非常神秘的客人,是我國古代非常出名的天才詩人,大家都叫他“詩仙”,誰能猜出他是誰呢?(在上節(jié)課中教師提過李白,幼兒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靜夜思》的作者)他的名字就叫做李白。

(設計意圖:通過讓幼兒猜詩人的名字,引導幼兒回憶上次所學的古詩的作者)。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靜夜思》的內(nèi)容,并請幼兒完整的背誦。

師:我們這昨天也學過一首李白的詩,誰還記得那首詩的名字?

師:那你能把這首詩完整的背下來嗎?(分組再集體一起背誦)。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更多李白寫過的詩,并請個別幼兒表演背誦。

(設計意圖:回憶復習古詩《靜夜思》,同時回憶幼兒自己知道的李白寫的古詩,引出活動主題)。

二、呈現(xiàn)活動主題。

1、教師將掛圖遮擋住,露出月亮,不提示幼兒這是月亮,讓幼兒自己發(fā)揮想象說說它像什么。

師:小朋友們仔細看一下老師的這張紙上有什么?你覺得它應該會是什么?(幼兒發(fā)揮想象,自由回答)。

2、教師揭下遮擋的紙讓幼兒觀看圖片,3、自己認出月亮。引出主題。

師:這個是李白小時候看到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教師揭下遮擋紙)。

師:他看到的是什么?(月亮)李白小時候,有一天在晚上抬頭忽然看到天上有一個大大圓圓的又白白亮亮的東西,他不知道這是什么,他不認識月亮。于是,他也和你們一樣看這它覺得很像白玉做的盤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盤”。后來他才知道這原來是月亮,于是他寫了一首詩叫“古朗月行”,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教師朗誦古詩)。

(設計意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的意思,提高幼兒學古詩的興趣和動力。)。

師: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當成了白玉盤,李白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師:哇,李白又把月亮當成了“瑤臺鏡”。小朋友們猜猜看瑤臺鏡是什么東西?

師:這個瑤臺鏡是神話故事里的王母娘娘用的鏡子哦。(可解釋一下瑤臺鏡是什么。(添加點神話色彩))。

師:誒,老師是怎么知道李白吧月亮當成了瑤臺鏡的?(引導幼兒自己說出詩句“又疑瑤臺鏡”)。

師:那詩中說瑤臺鏡怎么了?誰知道?可再次朗誦古詩,引導幼兒自己說“出飛入青云端”

(設計意圖: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自己說出詩句,幫助幼兒回憶詩句,記憶古詩)。

三、記憶、背誦古詩。

3、教師帶領幼兒熟讀古詩并認讀生字。

師:李白小時候想象力真是豐富,他呀“小時不識月”,后來將月亮“呼作白玉盤”,但是又不確定“又疑瑤臺鏡”,卻又好奇瑤臺鏡怎么就“飛入青云端”。我們一起來把這首詩來朗誦一次吧。(幼兒跟讀古詩)。

師:小朋友們讀的真好聽!這兩首里面的字寶寶都認識了嗎?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老師這里有幾個字不認識,誰能幫幫老師呀?(出示生字卡片,請會的幼兒讀。孩子們都不會的話可以“場外求助”游戲。)。

4、能認讀生字以后嘗試背誦詩句。

師:小朋友們都認識上面的字寶寶了,那我們一起看著自己認識的這些字寶寶吧這首詩完整的讀一次吧。

師:小朋友們讀的聲音真響亮真好聽?,F(xiàn)在我想請小朋友,用李白這首詩里的話,告訴老師;李白小時候看月亮的故事??纯凑l說的最好。

師:小朋友們說都很好聽。既然小朋友們都會講故事了,那我們一起試著不看這些字寶寶把這首古詩背出來給老師聽聽看,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幼兒集體背誦,在分組背誦)。

四、結束活動。

師:那請小朋友們回家以后吧古詩背給爸爸媽媽聽吧,再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入青云端。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

2、引導幼兒能夠邊模仿動作邊誦讀古詩。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磁帶,頭飾人手一個,塑料地毯圍成一個小“池塘”。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鵝媽媽帶著鵝寶寶去游泳的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

1、寶寶們,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媽媽帶你們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聽音樂做戲水的動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劃劃水)。

3、游累了,我們來休息一下,你們看哪里也有小白鵝,哪些長的是什么樣子的呀?(模仿小鵝的手型)。

4、我們仔細看看它們在干什么呀,?

(二)結合多媒體,初步欣賞古詩《詠鵝》。

1、哦原來呀,小鵝看見這么多的客人來了,正在高興地歡迎我們呢!你們看,有這么多的小鵝?(鵝鵝鵝)。

2、小白鵝一邊在歡迎我們,一邊還在跳舞呢,我們再來看看它們是怎樣來跳舞的?

(三)再次結合多媒體,通過模仿動作,進一步感知古詩《詠鵝》。

1、它們是怎么在跳舞的呀?它們的脖子是怎樣的?(它們伸著脖子,頭還抬的高高的一邊跳舞一邊還唱著歌呢:曲項向天歌)集體模仿動作。

2、它們的羽毛是什么顏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們看它們還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綠水)集體模仿動作。

3、它們的小腳可真漂亮,是什么顏色的呀?(紅紅的)那它們是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劃船一樣的,我們來學學看,(紅掌撥清波)集體模仿動作。

(四)和著音樂誦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1、我們現(xiàn)在聽著音樂輕輕的來學學小白鵝邊唱邊跳,好不好。(輕音樂)。

2、這次我們大聲的唱給小白鵝聽。(輕音樂)。

3、小白鵝,它送來了一盒它唱歌的磁帶呢,不過它唱歌的速度有點快,我們跟著小白鵝一起唱,好嗎?(跟念)。

4、這一次,小白鵝想請你們能找個朋友表演給它看,你們愿不愿意呀?(快)。

兩只兩只小鵝手牽手到草地上去玩?!队巫右鳌贰?/p>

1、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朗誦。(2)讓幼兒通過朗誦,了解母親的辛勞和慈母之愛。(3)激發(fā)心中熱愛媽媽的情感。

2、活動準備:縫制的衣服,掛圖一張。

3、指導要點:

(1)復習詩歌《媽媽的心》感受媽媽的愛。

(2)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介紹古代孩子圓形的情況以及與現(xiàn)代孩子的區(qū)別,出示縫制的衣服讓幼兒理解母親為什么要趕著縫制衣服,縫制衣服地辛苦。(3)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把握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請幼兒欣賞。幫助幼兒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

活動目標:1.激發(fā)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學會整首吟誦。

3.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活動準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nèi)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顒舆^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jīng)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jīng)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于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采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nèi)容。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jù)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并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后兩句采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nèi)容。

(1)“窗含西嶺千秋雪”。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從窗戶里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戶”,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戶”里了。

(2)“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3.老師示范朗誦并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4.教師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本教案目標制定較好,能夠反應幼兒教育所提到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對教材的理解透徹,制定的目標符合幼兒認知規(guī)律,難度適合。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在活動中,借助圖片、身體動作等幫助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圖片的出示,形象生動的再現(xiàn)了詩歌的內(nèi)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還幫助幼兒進行詩歌內(nèi)容的記憶。幼兒模仿詩中所及動物叫聲,使幼兒借助直觀經(jīng)驗加深對詩歌意境理解。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體會故事中所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

2.學習詞語:一叢叢、一簇簇;星星點點;飛檐翹角,并能用相匹配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

3.能大膽合作,用長卷畫的形式表現(xiàn)故事中的景物,體驗創(chuàng)作的愉悅。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今天,薛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p>

師進行配樂講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討論、講述。

“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會感到孤獨呢?”

二、再次欣賞故事觀看ppt。

觀看ppt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1、剛才,你在畫面中看到的楓葉,是什么樣的呢?

“什么叫一叢叢、一簇簇?”

2、烏蓬船是怎樣停在江面上的呢?

“那我們也來變成一條條烏蓬船,星星點點的停在江面上。”幼兒用動作表示。

3、遠出一排排的寺廟是什么樣子的呢?

“飛檐翹角是什么樣子的?。俊?/p>

三、學習古詩。

“你們表演得真像故事中的景物。詩人在這樣的景色中,寫了一首古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師朗誦古詩《楓橋夜泊》。

2、集體動作朗誦“讓我們一邊朗誦,一邊來表演吧”

3、情景表演。

四、繪畫創(chuàng)作。

“現(xiàn)在,就讓我們把這美麗的景色畫下來吧?!?/p>

幼兒進行古詩繪畫創(chuàng)作。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nèi)容,學習朗誦古詩。

2、尋找古詩中認識的漢字,培養(yǎng)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能用歌曲形式吟唱古詩。活動準備:古詩意境圖,圖文結合的漢字山、云、車、葉。圖譜與文字相結合的古詩內(nèi)容?;顒舆^程:

一、出示古詩意境圖,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

1、這是一幅風景圖,請你猜猜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風景?(秋天)。

2、請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么?(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圖文結合的漢字山、云、車、葉)。

3、你們知道那是什么樹嗎?(楓樹)。

4、圖上的人在干什么呀?(看風景)。

5、教師小結:這幅圖其實是根據(jù)一首好聽的古詩畫出來的,圖上這個看風景的人就是寫這首詩的人叫杜牧。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好聽的古詩吧!

二、欣賞古詩《山行》,理解詩句內(nèi)容,并逐句出示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秋天到了,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白云深處有人家——山上白云漂浮的地方還住著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停下車來,是因為我喜愛著傍晚楓林的景色,霜葉紅于二月花——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的鮮花還要紅。

三、學習朗誦古詩。

引導幼兒采用多種形式跟隨老師朗誦古詩。(集體、小組、個別進行接龍)。

四、尋找詩句中認識的字,幫助幼兒記憶古詩。

五、延伸活動:吟唱古詩。

對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積極認真的孩子給予表揚、獎勵。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fā)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jié)律吟誦。

活動準備:畫有古詩情節(jié)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jié)發(fā)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jié),你們說清明節(jié)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3.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jié)。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nèi)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蛘咴谟變褐g進行交流。

古詩蟬教案篇十一

《登鸛雀樓》是一首自古而今廣為傳誦的名篇,描寫了登高望遠所見,歌頌了祖國河山的壯麗,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還蘊涵一定的積極人生哲理。第一句寫一輪落日正金光奪目,在連綿起伏蒼蒼莽莽的群山西面緩緩落下,在世界的盡頭漸漸隱沒,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第二句寫俯瞰黃河遠去天邊的意中景象。詩人面對流經(jīng)樓前的滾滾黃河的滔滔大浪,視線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由西向東,跟隨黃河水向遠方伸展。雖不能目擊黃河入海的情景,卻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好像看見黃河一路洶涌,氣勢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曠神怡,這是陸地景,也是東望景。三四句寫詩人欲登高望遠。從前兩句的眼前所見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層樓的行動。若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就應該不斷的向上攀登,邁上更高的一層樓。以“樓”收尾,很好的照應了題目。詩句看似平鋪直敘,卻既富含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高瞻遠矚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全的哲理。含義深遠,耐人尋味。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1、會正確書寫“壁、橫、嶺、側、峰、廬、緣”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古詩。

4、理解蘇軾富有哲理的話“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辈⒙?lián)系生活從中獲得啟示。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

4、想象詩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文學修養(yǎng)能力。

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彼此尊重,平等相處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歷史,熱愛中國悠久文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從中體會要想取得進步,就要不斷的攀登。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想象畫面,理解詩句。想象讀、合作讀。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兩位詩人的的資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1、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很多的古詩,你能給大家背誦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對于背誦好的要給與表揚。

2、師:今天我們就再來一起欣賞兩首古詩。

1、學生自由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教師指名讀古詩。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古詩,邊讀邊想,你弄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收獲,并隨機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兩首古詩后兩句的意思,并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含義。引導學生先理解詩句的表面意思。

《登鸛雀樓》的后兩句寫要看到更廣闊更遠的自然風景,就要再往高處攀登。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欲、窮”的意思?!坝保跋胍钡囊馑??!案F”,“窮盡”的意思。《題西林壁》的后兩句寫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重點理解“緣、此山”的意思?!熬墶?,“因為”的意思?!按松健?,指廬山。

4、朗讀古詩,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詩句談體會,談看法。教師不要一味地強調(diào)自己的觀點,要多聽聽學生的見解,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受、去領悟,教師只須相機引導。(教師引導學生《題西林壁》與《望廬山瀑布》對比)。

5、讀一讀,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引用古詩中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想象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景色;

2、合作讀——和伙伴合作對讀、輪讀;

3、“搖頭晃腦讀”“拍手擊節(jié)讀”。

4、指名讀,齊讀。

1、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緣”字:要認真觀察結構、筆畫,注意把字寫緊湊?!皫X”和“峰”這兩個字在比較中學習。

3、學生獨立書寫。

回家搜集誦讀古詩,并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古詩蟬教案篇十二

1、教學《靜夜思》,學會生字,理解“疑、舉、思”等字的意思。

2、背誦并默寫《梅花》一詩。

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古詩的學習中體會《靜夜思》一詩中體現(xiàn)出來的意境。

一、簡短談話,引入課題。

1、齊讀課題。

2、釋題。

3、介紹詩人生平。

二、自由讀《靜夜思》

1、學生字。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特點。

3、讀通詩句。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試讀,評議。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3、跟錄音讀課文。

4、試讀、評議。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

2、學生試解。

3、教師補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舉:抬。抬頭望見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頭思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和親人。

4、連起來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感情。

1、詩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為什么感覺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靜夜是深夜,為什么深夜詩人還沒睡?

3、詩人這樣想念、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我們該怎么讀出思鄉(xiāng)之情呢?

4、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讀。

5、背誦全詩歌。

六、總結。

1、教學(梅花)學會詩中的5個生字,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讀背全詩3體會梅花的風格

理解詩中的重點字詞的意思。

一、啟發(fā)談話

二、聽課文錄音

三、理解詩義

1、學習12兩句。

2、正確朗讀兩句。說說帶點字的意思:數(shù) 凌

3、說說兩句的詩意“墻角邊有幾枝梅花,因為正毛著嚴寒獨自開放”

4、學習34句。

5、正確讀。

6、理解帶點字“遙 為 暗”。

7、試說兩句的詩的意思“遠遠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清香飄來?!?/p>

四、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五、指導背誦。

古詩蟬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的:

1.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泊船瓜洲》,并會默寫。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描繪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詩人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提起母親,一提起家鄉(xiāng),我們倍感親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吟誦母親和家鄉(xiāng)的`詩句。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一讀,初讀全詩,了解詩意。

1.出示詩題,簡介作者。

通過預習,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誰嗎?

(1)這道詩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簡介王安石的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21歲中進士,當過十多年地方官,后來兩次擔任宰相推行變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讀全詩,讀清字音,標畫出生字。

3.指名讀詩,糾正字音。

4.引導學生了解全詩的大意。

(1)知詩人:宋,王安石。

(2)解詩題:分析“泊”的含義。

(3)感知詩意:詩人船泊瓜洲,離鐘山近在咫尺,卻回不去,于是感嘆吟詩,寫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懷念家鄉(xiāng)金陵。

5.小結學習方法:初讀知詩意。

(二)二讀,細讀全詩,理解詩句。

1.詩人泊船瓜洲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他是怎樣描寫的?請讀全詩,用“——”標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畫出寓有深情的詞語。

2.抓住質(zhì)疑處,運用多種方法解疑。

3.理解本詩的特色。

前兩行看是寫眼前景象,但在詩中卻飽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浚瑓s不能回金陵去,可見詩人懷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是十分濃厚的。

4.小結學習方法:細讀品詩句。

(三)三讀,精讀全詩,想象意境。

2.學生扮演詩人,講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結學習方法:精讀想詩境。

(四)四讀,品讀全詩,領悟詩情。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詩情。

3.小結學習方法:品讀悟詩情。

(五)五讀,熟讀全詩,練習背誦。

1.反復練習吟誦,注意音調(diào)、停頓,讀出節(jié)奏韻味。

2.當堂練習背誦,并練習默寫全詩。

3.小結學習方法:熟讀能背誦。

三、總結全詩,擴展訓練。

四、作業(yè)。

1.總結古詩五讀法。

2.預習《游子吟》。

古詩蟬教案篇十四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初步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能結合句子理解詞義,讀懂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了解古代勞動人的悲慘生活,認識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無比熱愛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默寫課文《古詩》。

1.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

布置學生預習后,從介紹時代背景入手,為學生理解詩句內(nèi)容打下基礎。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理解詩句意思。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想象詩句之間含著的意思。利用插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敘述兩首詩的意思,深化理解。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提出要求,布置預習。

1.按拼音讀準生字音后,朗讀課文。

2.把每句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lián)系整首詩初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

3.不理解的字詞,聯(lián)系詩句取義。

二、簡介時代背景,解題導入新課。

我們開始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是《古風》,這是唐代詩人李紳作的。古風,即古體詩,這里的風和“風雨”的風不是一回事,不要把風當作風雨的風。另一首詩是《蠶婦》,作者是宋代詩人張俞。蠶婦是指養(yǎng)蠶的婦女。

兩首詩雖然寫作的時間不同,一首是唐代,一首是宋代,但是都是處在封建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者拼命地壓榨和剝削廣大人民,致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那時有不少詩人寫出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詩歌。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兩首。學這兩首詩,要認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節(jié)課先學習《古風》。(板書:課題、作者)。

三、檢查預習,教給學習方法。

1.齊讀《古風》,教師注意正音。

2.介紹學習方法。

(1)學習古詩要初步做到三點:

先把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lián)系詩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再把詞的意思連起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最后把詩句連起來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2)請一個同學說說學習古詩要做到哪三點。3.檢查預習,認識詩中的字或詞語。

(1)讓學生說出自己怎么劃分詩句的詞或詞語的。

(2)統(tǒng)一劃分,詩上用橫線劃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四、講讀詩句,理解意思。

1.讀前兩句詩,理解關鍵詞“粟”、“子”的意思。(粟、小米。這里指糧種。子,子實。這里指糧食。)。

2.明確“一?!?、“萬顆”是虛指。

3.用自己的話說前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播種下種子,秋天收獲許多糧食。)。

4.設問:從春種到秋收,說說農(nóng)民的辛勤耕種。

5.讀后兩句詩,理解“閑田”、“猶”的意思。(閑田,空閑的田地?!蔼q”,還、仍舊。)。

6.講解“四?!保ü湃苏J為中國四周被海洋包圍,“四海”就指中國整個疆域。)。

7.用自己的話說說兩句詩的意思。(四海之內(nèi)沒有空閑的田地,可是辛勤耕種的農(nóng)民還被餓死。)。

8.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0.想一想,說一說;為什么農(nóng)民辛勤耕種,收獲很多糧食,到頭來還會饑餓而死?(是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者的剝削壓迫造成的。)。

五、看插圖,讀詩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1.看圖(右上:農(nóng)民收獲的情景。右下:農(nóng)民乞討。想象:農(nóng)民饑餓而死的情景。)。

2.讀全詩,回答問題:“農(nóng)民猶餓死”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為什么會這樣?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不滿,對勞動人民無比同情。)。

4.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請學生說說上節(jié)課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教大家學習古詩的。(略)。

二、讓學生試用學古詩的方法學習古詩《蠶婦》。

1.朗讀《蠶婦》,劃分詞或詞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2.老師介紹養(yǎng)蠶結繭繅絲織綢緞,為理解詩句打下基礎。3.讓學生說出詩中難以理解的字詞。

滿(淚水多、浸透)。

羅綺者(穿絲織綢緞的人)。

教師指出詩中“城市”和現(xiàn)代漢語“城市”的區(qū)別。(入城市,到城里去趕集。)。

4.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

(一個養(yǎng)蠶的婦女到城里去趕集,回來時淚水不斷,把手巾都浸透了。原來她在城里看到全身穿著羅綺的人并不是養(yǎng)蠶的,這是多么不合理?。。?。

三、展開想象,深入體會詩的意思。

1.養(yǎng)蠶的婦女到城里趕集去干什么?(賣蠶繭、繅絲,維持生活。)。

2.為什么她傷心的淚水會浸透了手巾?(自己養(yǎng)蠶,繅絲,卻穿不上絲綢衣服,而不養(yǎng)蠶的人卻渾身上下都穿著綢緞,覺得太不合理,感到傷心極了。)。

3.看圖,從神態(tài)和穿著上對“蠶婦”和“羅綺者”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蠶婦:傷心落淚,身著粗布。勞者不獲。

羅綺者:喜笑顏開,遍身羅綺。獲者不勞。作者揭露不合理的現(xiàn)實,表達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

四、總結教學。

1.齊讀兩首詩。

2.通過讀古詩二首,你對封建社會有些什么了解。(封建制度不合理,勞者不獲,獲者不勞。勞動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生活困苦。)。

3.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

五、鞏固教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示讀法,范讀。(這兩首詩都是五言四行詩,每行五字,可以按二、三停頓,讀出詩的節(jié)奏,停頓時間比逗號稍短一些)3.在朗讀基礎上,背誦《古風》。

4.作業(yè)。

(1)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填在書上。(選用“2”、“3”、“3”)。

(2)書寫生字(分析字形)。

(3)默寫《古風》。

附:板書設計。

蠶婦。

養(yǎng)蠶人羅綺者。

傷心落淚喜笑顏開。

身著粗布遍身羅綺。

勞者不獲獲者不勞。

古詩蟬教案篇十五

同學們,你們非常喜歡古詩,也會背不少,不知大家是否熟悉這首詩。

1、自學會認字。(大聲讀,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讀出“沒”的兩個讀音)。

2、分組學習會寫字。

(1)讀準字音,分析字形。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字。如:編兒歌,畫畫,形象記憶等方法。

3、匯報分組學習情況,說說記住了哪幾個字,是使用什么方法記憶的。

4、讓學生說說哪個字最難記。

5、針對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想辦法解疑。

可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以下幾個字。

舟:筆順是。

君:強調(diào)第二筆橫,要寫長些,右邊要出頭。

漁:左右結構,左邊是“”,右邊是“魚”。

粒:左右結構,左邊米字旁,“米”作偏旁時捺變成點,右邊是“立”??陕?lián)系字義與生活實際記憶。

者:第四筆撇要寫長些。

1、學生看課后會寫字表,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說說希望老師幫你寫好哪個字。

3、通過重點指導“舟”的書寫筆順。請學生著重觀察“皆”字的間架結構。

1、看音寫詞。

heiabudanuzheilii。

()()()()。

2、建立“我的詞語庫”,給本課會認字組詞。看看哪個同學組的詞最多,就評為“組詞能手”,老師發(fā)給小獎狀。

古詩蟬教案篇十六

1.反復誦讀并背誦二首古詩。

2.理解古詩主題及表達的感情。

3.學習詩作精巧的構思、新奇的比喻。

重點:理解詩的主題及思想感情。

難點:詩作精巧的構思、新奇的比喻。

一、自主學習。

1.王勃,字_______,_____代詩人,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合稱“____________”,作品有《_______________》,著名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

代表了他詩歌方面的成就。

3.解釋下列劃線詞的含義。

天涯若比鄰:_____________無為在歧路:_____________。

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

4.給下面詩句劃分節(jié)奏。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二、合作探索。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點明送別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處,并勾勒出兩處的地理形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頜聯(lián)詩人從正面寫離情而話語急轉,變?yōu)閯衩?。作者不愿將傷感流露出來,因而心思急轉。換了個話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頸聯(lián)作者以理性的議論展現(xiàn)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用散文化的語言寫出這兩句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聯(lián)作者以幽默的口吻勸慰對方:不要在告別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樣用手帕抹眼淚,免得讓人笑話。

這是一首_________,表達了詩人與知己的惜別之情,但全無世俗態(tài)。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一種____________的人生態(tài)度,___________的胸懷,體現(xiàn)了高遠的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不朽名句。

(二)已亥雜詩。

寫作背景:詩人龔自珍生活在封建社會快要崩潰的時代。他渴望改革,寫了許多文章,指出許多辦法,但不被重視,被迫辭官回家。當時正值己亥年,在回家途中,他陸續(xù)寫了315首絕句,回憶了他平生經(jīng)歷的哀樂,這些詩集結成冊即為《己亥雜詩》。這里所選的是第五首。

1.第一、二句抒寫了作者辭官離京時的_________?!昂剖帯毙揎棥半x愁”寫出了“離愁”_________?!鞍兹招薄睂懗隽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增添了一種____________的感覺。詩人知道此次一別實際上就等于永遠告別朝廷、告別仕途、告別京城,所以產(chǎn)生了一種永遠離開仕途的______________之感。

2.第三、四句詩人移情于物,贊美落花、贊美新生命:落花的生命并未終結而是獲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為培育新一代的鮮花發(fā)揮作用。“落花”“護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詩人以花___________,表達了對_________________的執(zhí)著追求。

3.陸游也曾以落花自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龔自珍的思想境界更顯高遠。

三、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這兩首詩的思想感情,比一比誰背得更快。

四、學(教)后收獲。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717467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