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實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06:36:21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實用21篇)
時間:2023-12-05 06:36:21     小編:紫衣夢

讀后感是我們對一本書或文章的感受和思考,它可以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思考能力。在寫讀后感之前,我們可以先對所讀的內(nèi)容進行整理和梳理。在這里,我們?yōu)榇蠹覝蕚淞藥灼x者朋友們的讀后感作品,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⑹尽?/p>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一

從前有—個小和尚,他很想做出一番修為,于是,他找到了一位高僧,并懇求師父收他為弟子。兩年后,小和尚自認學到了很多東西,便不再跟高僧參禪拜佛了,向高僧告辭后就要下山去,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并沒有阻攔小和尚下山,而是通過一個試驗來告訴小和尚學無止境的道理,小和尚明白了師父的一片苦心,愧疚地請求師父原諒他的愚昧無知。

在聽了這個故事后,我的`心像海面的波濤,洶涌澎湃,不能平靜??戳诉@則故事后,我恍然大悟我不正是現(xiàn)實中的小和尚嗎?有一次,老師正在講解新課,我不耐煩地想,怎么那么簡單啊!算了,不聽了,反正我都會了。于是便拿畫紙來畫畫,做做小動作,神游天外,可是怡然自得?。〉蠋熤v的內(nèi)容,我一個字也沒聽進去。結(jié)果,第二天考試可想而知……直至今天,我才真正明白: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奮進不息的!我們應該活到老學到老,要謙虛地向他人請教,不能不屑與老師的教導與他人忠言。

《國學動漫城》不僅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還讓我增長了許多國學知識,有些學生,看書看得少,課外知識自然也不豐富了,儼然成了一個活脫脫的書呆子,只會墨守成規(guī)的死讀書:死記硬背!但是,有了《國學動漫城》后,只要觀看動畫,課外閱讀知識就會突飛猛進,掌握得也快、也輕松得多,學習起來,自然也容易多了!就拿我來說吧!在通往文學殿堂的路上,我常常茫然無措,學習起來眼前好像總是彌漫著裊裊薄煙,忽隱忽現(xiàn),明明很想去探索那氤氳深處豐富的知識,卻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伞秶鴮W動漫城》卻仿佛是一陣風吹散了那一陣陣煩人的素煙,為我指點迷津?,F(xiàn)在那以往在我聽來是煩人的聒聒的讀書聲,也頓時讓我覺得享受,仿佛是高山流水,人間絕弦!《國學動漫城》讓我重拾了學習的信心,燃起了學習熱愛的火焰!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二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孔子,孔子的因材施教,啟發(fā)與誘導式教學以及他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模⒃谡n本中都學到的知識。

自認為自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已經(jīng)很透徹了,只要在工作中實行就行。說說容易,做做難。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我卻對自己滿懷信心,覺得自己努力這些都不是問題。一定會碰到難以“馴服”的學生,以及會遇到叛逆的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會視而不見,完全忽視。對待不同的叛逆期學生能夠因材施教。可真正遇見的時候自己就開始茫然失措。

當現(xiàn)在的.我翻開這本書時,讓我對孔子的觀點有了新的認識。因材施教,并不是說根據(jù)學生的缺點或不足進行解決學生的問題,而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各種品格優(yōu)點。盡管要根據(jù)學生的專長來培養(yǎng)放在現(xiàn)代是不可能的,現(xiàn)代社會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墒遣⒉皇撬锌颇恐挥幸?guī)定的范圍,所有科目之間都有所聯(lián)系。本冊書中的說明文就與科學息息相關,如果科學好,或?qū)茖W興趣濃厚的學生就可以抓他本單元的學習,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對啟發(fā)與誘導式教學也存在一系列認識的偏差。曾經(jīng)的我以為啟發(fā)與誘導式是一種教學的方法,其實并非只是如此。反而想告訴人們不要一味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的叛逆無非只是不愿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覺得作業(yè)太難。然而大部分問題都是上課時已經(jīng)分析完成的問題,由此可見孩子們的聽課效率并不高,對學習的內(nèi)容沒有興趣,也因此失去了積極性。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好導入新課的任務,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學習課文。

溫故而知新,古人的話能流傳至今自然有他的道理。一開始學課文的時候并沒有很好的理解這些話,看完這本書后不僅學到了更多的東西,還掌握了教育學生的小技巧。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三

《中國學生缺什么》這本書是由美文作家張麗鈞精心撰寫。本書的內(nèi)容分為三大板塊,稱為“大教育三部曲”:“中國學生的得與失”、“中國家長的是與非”、“中國教育的情與理”。作者為教育專家、中學校長張麗鈞老師,她被譽為“中學生精神教母”。作者在一個個故事中蘊含著對孩子們的摯愛與惋惜,對家長的吶喊與無奈,對中國教育的批判與期待。

關于教育的書籍看了不少,有些教育的書籍卻讓人越看越迷茫。很多書中除了個別似乎是編出來的實例外,其余的都是脫離實際的空洞理論。現(xiàn)實教育的'功利性和對教育美好的期望總是相互糾結(jié)在心中,越教越困惑。在不經(jīng)意中被書的標題所吸引,再而被書中的故事吸引。美文作家張麗鈞用心對待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用情用真娓娓道來,沒有一大堆得說教,卻是真實的感悟。她所經(jīng)歷的事情也許是很多老師所經(jīng)歷的,她的處理方式卻不一定是每個老師所做到的。

在《孩子被偷走了什么》一文中,作者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孩子被現(xiàn)行的教育偷走了“野氣”“稚氣”“硬氣”和“銳氣”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四

《國學經(jīng)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今后,我要多加學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五

今天看了《經(jīng)典朗讀大賽》,發(fā)現(xiàn)很多國學在我眼里都是模糊的,朦朧的。即使學了國學,我還是看不到廬山的真面目,因為我就在這座山上。

《“國學小名士”經(jīng)典朗誦大賽》的人主要是中學生,他們的國學積累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甚至我不知道的。我真的什么都知道。這讓我意識到他們在國學上積累了多少。他們不僅能背誦古文,還能理解國學。

郭雪是一種正在消亡的知識。以前是家喻戶曉的名字,現(xiàn)在沒人知道多少了。國學的意義也發(fā)生了變化。比如有人看《孫子兵法》,卻用《孫子兵法》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郭雪現(xiàn)在就像天空中的彩霞,看起來很美,但轉(zhuǎn)瞬即逝;像地上的花,聞起來很香,可是呢?依然隨時枯萎凋零。然而,如果我們想拯救郭雪和繼承郭雪,我們就不能讓陽光溜走,讓鮮花撒下種子。這樣,我們可以拯救郭雪,讓郭雪繼續(xù)繼承。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只有傳承下來才能發(fā)展。但是,依靠它是沒有用的,它是什么就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品質(zhì)。

但是,現(xiàn)在的人為什么要學國學?我猜可能是為了繼承國學,提升自己的人品,但真的有幾個人這么想?我們不知道,我們青少年只能擔負起傳承國學的任務,讓國學不再像小花彩霞,而是像堅持青山不放松的竹子,扎根在我們?nèi)A夏子孫的心中。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六

近日,我認真閱讀了《北大國學課》這本書。這本書講述古文經(jīng)典與故事,生動地體現(xiàn)了原文的內(nèi)涵,讓我受益匪淺,感悟到了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學貴力行,國學中的圣賢文化,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真正受益,為我所用。以下是我學習后的收獲:

通過學習《北大國學課》這本書,讓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生活中能以包容的心態(tài)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保持內(nèi)心的清凈和滿足,每天的生活才能自在快樂。國學帶給我一份寧靜。在生活中汲取先賢古圣的思想營養(yǎng),修煉自己的品性,提升個人的悟性。從前生活中的憂愁與煩惱,不再讓我沮喪與不安,因為在國學中能找到了讓我茅塞頓開的好思想與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國學讓我做一個健康、自信、樂觀、熱愛生活的人。如果你擁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那么身邊的親人和朋友也將會受到你的影響,一定是快樂向上的。

工作中的不順心與困難,會使我們變得心浮氣躁,牢騷滿腹,委屈憤懣。如果從國學中品讀體會人生的真諦,吸收不同的觀點和處事方法,會給自己力量,從而上升到另一種境界。學國學給我們很多啟示,身為教師要從點滴做起,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最深刻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最基本的學習方式是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學生產(chǎn)生著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自己愛學習,這樣才能以自己的好學精神感染學生。自己不學習,卻整日嚴格要求學生,這樣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更直接的理由是,教師不斷學習,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去教育學生,否則就可能捉襟見肘,難免遇到尷尬的局面。學而不厭,這是教師首要的基本素質(zhì),也是孔子畢其一生身體力行的。

誨人不倦也是教師的重要素質(zhì)。教育是一項深入靈魂的工作,不是朝夕之間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它更需要的是耐心,是誨人不倦的精神。孔子自從三十多歲創(chuàng)辦私學開始,就一直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即使在他從政期間也從不間斷,真正體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精神。沒有工資,沒有獎金,卻能終生堅持,孔子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

教師的任務不僅在于教書,更在于育人,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這本書值得細細品讀。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七

暑假里我認真讀了趙博士的《故言新語》國學中的生活智慧這本書,深深地被吸引了。趙博士學識淵博,長長一語道破文章的見解,指點人生遇到的疑惑,和對生活生命的見解。

在書的第七章節(jié)認識你自己,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中有這么一句話:你看不見你自己,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我們看別人清楚,卻從未完整地看過自己,即使是照鏡子,也只能看到鏡子中的自己,那也并不是真實的??煽辞宄e人易,看清自己難。

人活著要愛惜自己的生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記住當你生下來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母親懷你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不是你自己了,已經(jīng)有一大群關心愛護你的人與你共同呼吸了,你沒有資格結(jié)束你自己的生命了。因為我們的命是母親冒著生命換來的。還是那句話,“可憐天下父母親”。

自己就是息紀,愛惜自己的生命,不要過度消耗自己的`生命,其實就是所謂的過勞死,這種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日本,日本雖然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是現(xiàn)在每年依舊有逾萬死于“過勞”。心臟每時每刻都“活在當下”,該休息的時候認真休息,該工作時努力工作。

息的下面“心”第二層意思就是良心。一個人的心臟在強健,如果不是一顆有道德的心,那么心臟越強健做出的壞事也就越多,所以,要把“己”這根花花腸子用一根繩子好好捆住,不要讓它跑偏了。所以就變成了紀。

最后我想說的是,一個人要好好認識你自己,愛護你自己,奉獻你自己。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八

《國學小子叢書》是我看過最好看,最有用的書,這是我在看完《國學小子叢書》后的第一感想。

據(jù)傳說,五千多年前,黃帝的史官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無論傳說是否屬實,它都表明: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獨特的文字。幾千年來,漢字擔負著記載歷史、傳播文化、創(chuàng)造文明的重要使命??梢哉f,沒有文字,就沒有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

國學小子叢書里的漢子故事這本書,講述與漢字有關的`故事和與故事有關的漢字,讓小讀者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加深對漢字文化的了解,并感受中華文明的恢弘壯闊。

《國學小子叢書》通過各種故事,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很多的國學,這是非常難得的。我喜歡國學小子叢書。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九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總有人說道家無為的思想消極,曾幾何時,我也有此觀點。然而隨著年歲日長,卻迷上了這種“道法自然”之感。雖說“人法地”卻沒有誰可以憑借自身欲念得到一切美好。

人生在世不過一場虛空大夢,韶華白首不過轉(zhuǎn)瞬,唯有天道循環(huán),周而復返。當初老子羽化,有人僅在他的靈堂干嚎三聲,卻道出:“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睍r間不因我們的執(zhí)念或走或行,我們在成長,身邊的人也在老去,每個人都有終結(jié)之刻,傷心固然,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們且行,且負著逝者的心愿走向更遠處,此是無為,卻又為人而生。

生命之火不熄,生命卻依存在自然中。壹其性,養(yǎng)其氣含其德,以通手物之所造。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隙,故物莫之能傷也。

日復一日,我能看見的總是迷霧重重,少時的藍天早已不見,從一千零一個明星黯淡的夜晚醒來,我能感到“道”的低吟。那是一種苦難,道常無名,樸雖小,我卻當它是天地自然?!叭硕▌偬臁币徽Z不假,勝了“道”卻也失了美好。人對物質(zhì)的欲念籠罩在每一寸土地上,我亦有欲,我卻愿無為。

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嘗隨人。

學習中,我也始信“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今時許還是無所為,然“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盡吾力,行是無為而目的在全有,無為而無不為,或許漫漫人生路,我的“道”也可有成。

論道,我淺悟無為。

追尋“道法自然”,“無為”是途徑,其表現(xiàn)從積極有為的逆向入手,遵循柔弱順從,處后謙下的“因循”原則,即是“弱者道之用”。但這決非真正的退卻,而是以屈求伸,以柔克剛。我欲無求,爾后則可“死生驚懼不入手其胸”,如此,終有一天,無論攀頂,抑或墜落,我終將“清靜無為”,與未來美好一同存在。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

國學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我如饑似渴地讀完《國學啟蒙》之后,深知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只不過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滄海一粟。同時,也深知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p>

勤奮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做好事情,包括勤學習、勤思考、勤探究、勤實踐。勤奮不光表現(xiàn)在身體上,表現(xiàn)在行為方式上,還表現(xiàn)在精神上。勤奮靠的是堅強的毅力和意志,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還能讓我們獲取更多知識、勞動成果。無論你是天才還是普通人都要勤奮學習、勤奮工作,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古代有許多名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有為防止打瞌睡影響學習而用繩子將自己頭發(fā)綁在房梁上孫敬,也有用錐子將自己大腿刺痛而刻苦讀書的蘇秦,又有貧窮買不起蠟燭而冒著嚴寒“映雪讀書”的孫康,還有因家境貧寒點不起油燈而“鑿壁偷光”學習的匡衡。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博覽群書,最終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人。

當然,也有讓我們引以為戒的反面例子,比如被譽為神童的方仲永,據(jù)說他五歲時就有作詩的天賦,作出的詩轟動一時。但他自恃聰明,不思進取,導致詩越寫越差,直到才華消失殆盡,從此由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變成了一個資質(zhì)平庸的人,印證了韓愈的那句名言“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細讀了這些故事,我深知世上其實并沒有永遠的天才或神童,那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罷了,不要讓所謂的小聰明誤了自己的終身。要知道,創(chuàng)造財富靠的不是先天的聰明,而是后天的勤奮和堅持。只有刻苦學習、研究學問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就算沒有天賦或者家境貧窮,只要你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終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一個有學問的富豪。

《國學啟蒙》讓我深受啟發(fā),受益匪淺;我也會不斷地從中汲取養(yǎng)分,因為,天道酬勤!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一

詩詞就是中國歷史上一顆顆寶貴的珍珠,它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它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文化,還是抒發(fā)情感、飽含歷史的珍貴文物。

在觀看"國學小名士"電視選拔大賽中,我不禁感嘆選手個個都是精英。

看選手們一個個自信地站在那里,他們一定做好了賽前的準備,肯定讀了很多古書、詩文。不過,我還是在心里替他們捏了把汗——他們還不知道會面臨什么樣的難題呢。而當他們卡殼的時候,我的心就像被手攥住了。當他們思索了一秒鐘后,就說出了一句句詩詞,我緊揪的心才放下來,同時也暗暗的佩服他們的詩詞量之大。

通過觀看"國學小名士"電視大賽,使我對經(jīng)典詩詞有了新的理解,我發(fā)現(xiàn)詩詞中還有好多奧秘等著我們?nèi)ヌ剿鳌O?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強烈地表現(xiàn)了文天祥愛國的情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則向我們點明了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長處,要互相取長補短……每一首古詩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韻味,需要我們仔仔細細地品味。我認為,我們中小學生更加應該學會這些詩詞名句、傳統(tǒng)禮儀。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接續(xù)國學薪火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作為中國人應該以此為傲。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中華文化,把中華文化、藝術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中,繼承國學經(jīng)典,發(fā)揚國學經(jīng)典,讓我們在古詩詞文學的海洋里遨游吧!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二

記得二年級的時候,班主任沈靜老師向大家推薦了一套課外閱讀題材書《中國學生最好奇的世界之謎》學習拼音彩圖版叢書,內(nèi)容豐富:有介紹恐龍《恐龍帝國》,有介紹軍事的《軍事帝國》,有介紹宇宙的《宇宙秘境》,有介紹地球的《狂野地球》,有介紹植物的'《植物王國》,還有有介紹人體的《人體謎宮》等等。

通過這些課外教材的閱讀,使我了解了地球和宇宙的神秘,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也了解了人體的秘密,豐富了課外生活,拓寬了知識面。其中最感興趣的是《恐龍帝國》,媽媽帶我去南京市古生物博物館看恐龍化石,真大??!那么多龐然大物曾經(jīng)統(tǒng)治地球,后來居然神秘失蹤,真有點不可思議。

你想了解更多有趣的世界之謎嗎?讓我們?nèi)ラ喿x去探索吧!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三

這學期老師發(fā)了一本《國學》的書,我讀了這本書就愛不釋手。從書中,我收獲很多,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一、《國學》讓我學會學習。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币馑际亲x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鬃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國學》讓我學會做人。

要講信用。我們從小就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今后,我們要多加學習,勇于實踐。讓“國學經(jīng)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我們走出迷茫,讓我們茁壯成才。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傳播正能量,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四

告訴你們,透過誦讀經(jīng)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明白了什么是儒家風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經(jīng)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蹦阋娺^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就應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p>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在這個57人的群眾里,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作文天才徐嘉遠;唱歌能手周知奕;小書法家沈楠杰;管理專家王親云……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能夠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我更多知識的養(yǎng)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jīng)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jīng)驗,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fā)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于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jīng)典,自幼就開始理解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yōu)雅的人格。讀誦經(jīng)典的同時也能夠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于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yè)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jīng)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愿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必須會開得更艷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xù)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五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做人質(zhì)根本。

善乃做人根本,正如儒家所信仰,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在一個人的人生道路上他的人生方向是他自己決定的,而他選擇的人生方向則是由他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不同的人或事物所決定的,人善與惡決定于他由小到大所經(jīng)歷的事情。

當一個孩子呱呱墜地,他就是在父母的教化中不斷成長的,當他開始有記憶時,他便不斷的在學習,曹植與其兄長曹丕的品質(zhì)截然不同,同是在一個環(huán)境下長大的,而兄弟倆卻截然不同,為什么。曹丕暴如猛虎,一心想奪取他父王的位置,而曹植卻視權力于無物,才高八斗的他在其兄長的逼迫下不得不作出七步詩。這難道不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嘛?被鄉(xiāng)人視為災難,被別人懼怕,鄉(xiāng)里人一心想除掉他,而他卻全然不知自己在鄉(xiāng)里人心中的地位,并很有禮貌的問鄉(xiāng)里老人別人這么懼怕自己為什么都躲著自己,當他得知自己在鄉(xiāng)里人眼里的地位時,他并沒有暴跳如雷,而是為鄉(xiāng)里人除掉害物。這說明他的本質(zhì)并不壞而是在后天成長中造成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自別人眼里是一個災難。

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曾在沈陽的一輛公交車上發(fā)生了這樣的一幕,一個小偷在偷東西,正在小偷將要盜竊時,一個小孩看見了,并喊了不許偷東西,當即,小偷給了那個小孩一個耳光,可是,現(xiàn)場并沒有一個人為這個孩子討回公道,而是在一旁觀看。當你得知這個故事你是否想過,如果你在場,你是否會伸出手去幫助那個孩子,一個孩子知道去抓小偷而其他的大人卻如此麻木,這說明什么。人本身是善良的,可是在成長過程中被自己所遇到的一些事情所感染,一種懼怕之心在他們的心中作祟,使得他們不敢去伸手。

有多少人在幫了別人之后反被誣陷,有多少人在幫了別人之后得到的不是幫助別人的喜悅而是被冤枉的痛苦與悔恨之情。正是有太多的這樣的例子,所以使得人們的善心在不斷的消退甚至消失。

請讓自己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想想如今的社會狀況,我們是不是該站起來來挽救社會的善心,來讓社會更加和諧穩(wěn)定,如果想好了那就請站起來吧!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六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guī)范,他是依據(jù)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弟子規(guī)》主要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親情,友情,孝,學習,等內(nèi)容。

作為我們青少年,能做到這點是非常值得贊賞和學習的。不過大多數(shù)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都從來沒有為父母付出過,從來都只有索取。連古人都能夠做到的事情,何況我們呢?父母生我們,養(yǎng)育我們,為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勞動。區(qū)區(qū)這點小事我們都做不到嗎?父母和子女有了代溝。子女不愿意跟父母多多溝通。父母批評了我們,我們就怒氣沖天,頂撞父母,把父母當仇人一樣。

家庭沒有了融洽的氣氛。其實父母這樣做都是為了我們好,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我們無法理解,但是我們應該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有這樣父母和我們之間沒有了任何代溝,就像朋友一樣,可以互相說心里話。小家庭和睦溫暖,那社會這個大家庭就更加安定了。希望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也能做到。

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恩情也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jié),把孝道當成一項偉大的事業(yè),用心經(jīng)營,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間。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庭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勒逸的環(huán)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成金石堡壘。

讀了《弟子規(guī)》讓我受益匪淺,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我要時時暢讀,把它當成自我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針,不斷完善自我!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七

從《國學啟蒙》這本書來到我身邊時,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在那浩瀚無窮的國學經(jīng)典中,我感到所學到的知識就如一粒沙那么小,如一滴水那么少,如沙漠中出現(xiàn)綠洲那么渺茫……于是,我下定決心,要認真學習。

我還記得翻開書看到的第一句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周易》的句子。老師給我們解釋過意思: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的,君子處事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fā)奮圖強,永不停息。我此時以為,“天行健”可以用人生來比喻,而“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比喻人的。

我的理解方式是代入,人生本是絢麗多彩的,人就會去前進,去創(chuàng)造出超越自己的一面,這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一樣的,都是表示著要不斷前進,用自己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去成功,這是我的理解。后來,我的人生觀念徹徹底底地變了,我已經(jīng)不相信人的一生是由上帝來安排的,而人的一生是由自己不斷拼搏創(chuàng)造出來的。就算你的人生夠精彩,就算你的人生很平淡,但是,請不要就此罷休,一定要繼續(xù)努力,不斷進步,用自己的力量創(chuàng)造出你的精彩!

朋友,抬起你的頭來,不要氣餒。如果你身陷貧困,讓我們來看看洪戰(zhàn)輝吧,這位“攜妹求學幾年”的大學生,就曾深深地感動了我們。他父親是精神病人,母親離家出走,妹妹又遭厄運,一出生就遇到失去父母的愛,就身陷貧困和苦難。他卻選擇了自強自立,選擇了與命運抗爭,他像一只負重的蝸牛,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從陰霾中見到了陽光。

我這一生收獲最好的名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讓我們謹記這句古訓,或許“神州x號”你就是它的總設計師。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八

“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以其不可估量的價值影響著炎黃子孫!

國學不能簡單地理解成“語文”,它是包羅萬象,文學,哲學,美學,無不包囊其中。不懂國學或者是不深懂國學,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中國學者!

國學經(jīng)典眾多,既然稱之為經(jīng)典,自然是極具價值,諸如《周易》,《詩經(jīng)》,之類,不勝枚舉。雖然非大家無法深明其理,卻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朱自清先生有一本國學啟蒙的著作《經(jīng)典長談》其見解精辟,獨到,甚好!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國人,連外國人對國學也嘆服不已。如此,其價值與魅力不嚴而喻。

我不是學者,更不是大家,故談“國學”還是不夠資格,姑且從幾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文學方面,可謂精彩紛呈,萬紫千紅,屬詩歌的《詩經(jīng)》,唐詩,宋詞,元曲,無不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屬小說的四大名著,《鏡花緣》,《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更是說不完,道不盡。屬散文的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讓人讀起來回味無窮。個人認為當代文學大有窮途末路之勢,不是不讓人擔心的!

哲學方面,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輩出,呈現(xiàn)出百家爭鳴之觀。道家的“天地與我并重,萬物與我為一”,我們看到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辯證關系;墨家的法治;儒家的仁治;從天竺傳來的佛家的“超脫,無為”無不體現(xiàn)著國學中包含的哲學的深刻,發(fā)人深??!

美學方面,國學經(jīng)典的辭藻之美,感情之真摯之美,真理之玄妙之美,征服了所有人!

史學方面,二十四史是其重要代表。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這樣悠久的歷史足以讓中國人明智。故中國人的歷史是極具研究價值的!

綜上所述,“國學”不僅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亦是一門極具魅力的學問?!皣鴮W”既然是中國先賢的智慧,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接觸它,學習它,品味它!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十九

讀了《談國學》,我覺得有點汗顏,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書里提到的很多書籍沒有細細品讀。本書著重介紹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給我們讀者的啟迪很多。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后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fā)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并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對天人合一觀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天地人三者雖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對應、相互聯(lián)系的。這不僅是一種“同與應”的關系,而且是一種內(nèi)在的生成關系和實現(xiàn)原則。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則,人之道是實現(xiàn)原則,二者缺一不可。

作為天的宇宙自然,人類社會是很難模擬的,可是構成人類社會的植物、動物及人的本身,他們的生長衰老、他們的變化卻無法逃脫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講天與萬物、與人的這種生理狀態(tài)的合一,而不是天與人的社會結(jié)構的合一。

看了《談國學》后,據(jù)我個人的思考,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是迥乎不同的,夸大一點簡直可以說是根本對立的。西方的指導思想是征服自然;東方的主導思想,由于其基礎是綜合的模式,主張與自然萬物渾然一體。西方向大自然窮追猛打,暴烈索齲在一段時間以內(nèi),看來似乎是成功的:大自然被-迫勉強滿足了他們的生活的物質(zhì)需求,他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他們有點忘乎所以,飄飄然昏昏然自命為“天之驕子”,“地球的主宰”了。

東方人對大自然的態(tài)度是同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認識自然;在這個基礎上再向自然有所索齲“天人合一”這個命題,就是這種態(tài)度在哲學上的凝練的表述。東方文化曾在人類歷史上占過上風,起過導向作用,這就是我所說的“三十年河東”。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時移勢遷,滄海桑田。西方文化取而代之。錢賓四先生所說的:“近百年來,世界人類文化所宗,可說全在歐洲?!边@就是我所說的“三十年河西”。世界形勢的發(fā)展就是如此,不承認是不行的。

以上是我讀了《談國學》后粗淺的認識。因為這個“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有點高,所以我只能從表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讀了《談國學》,我覺得有點汗顏,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書里提到的很多書籍沒有細細品讀。本書著重介紹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給我們讀者的啟迪很多。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后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fā)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并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對天人合一觀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天地人三者雖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對應、相互聯(lián)系的。這不僅是一種“同與應”的關系,而且是一種內(nèi)在的生成關系和實現(xiàn)原則。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則,人之道是實現(xiàn)原則,二者缺一不可。

作為天的宇宙自然,人類社會是很難模擬的,可是構成人類社會的植物、動物及人的本身,他們的生長衰老、他們的變化卻無法逃脫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講天與萬物、與人的這種生理狀態(tài)的合一,而不是天與人的社會結(jié)構的合一。

看了《談國學》后,據(jù)我個人的思考,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是迥乎不同的,夸大一點簡直可以說是根本對立的。西方的指導思想是征服自然;東方的主導思想,由于其基礎是綜合的模式,主張與自然萬物渾然一體。西方向大自然窮追猛打,暴烈索齲在一段時間以內(nèi),看來似乎是成功的:大自然被-迫勉強滿足了他們的生活的物質(zhì)需求,他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他們有點忘乎所以,飄飄然昏昏然自命為“天之驕子”,“地球的主宰”了。

東方人對大自然的態(tài)度是同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認識自然;在這個基礎上再向自然有所索齲“天人合一”這個命題,就是這種態(tài)度在哲學上的凝練的表述。東方文化曾在人類歷史上占過上風,起過導向作用,這就是我所說的“三十年河東”。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時移勢遷,滄海桑田。西方文化取而代之。錢賓四先生所說的:“近百年來,世界人類文化所宗,可說全在歐洲。”這就是我所說的“三十年河西”。世界形勢的發(fā)展就是如此,不承認是不行的。

以上是我讀了《談國學》后粗淺的認識。因為這個“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有點高,所以我只能從表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二十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

最近一直在網(wǎng)易云音樂單曲循環(huán)《山鬼》,不為什么的喜歡?;蛟S興趣也遵循“吸引力法則”基因自有一套科學的算法,遇到潛意識里靈魂相契,自然鐫刻。

1.解題:楚辭有兩種意思,一、“專門指帶有楚地特色的樂調(diào),語言,名物等創(chuàng)作的詩賦”二、西漢劉向整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成《楚辭》一書。因此本書就是劉向整理版本的一個刪減版。

2.楚國背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在長江漢書流域,統(tǒng)治者是羋姓貴族,自稱是中原祝融部落的后代,楚地“信巫鬼,重淫祀”,一度繁榮。戰(zhàn)國中期一度成為領土最大的國家。而中原諸侯國兼并激烈,縱橫家四處游走,“自然選擇”法則慢慢讓強秦凸現(xiàn),而楚國到楚莊王前后逐漸衰落。

3、有所惑:戰(zhàn)國時期青史留名的伍子胥是楚國人,被迫害離國去家,用刺客專諸協(xié)助闔閭上位,吳國開始其輝煌的幾年。伍子胥也借力回楚掘墳鞭尸報了家仇。

另外一個是太史公評價“刻薄寡恩”的吳起投奔楚國,因改革得罪楚國貴族,最后被亂箭射死。楚國自己的人才流失了,外來的人才改革也失敗了。

戰(zhàn)國時期,是不太講對一國一君的忠義的。讀《史記》《戰(zhàn)國策》就會發(fā)現(xiàn)商鞅在秦國變法,他是衛(wèi)國人,蘇秦配六國相印,范睢在秦國當宰相他也不是秦國人。連廉頗老將不為趙國容的時候也遠去魏國。

可是屈原,為什么執(zhí)著于楚國的不為其用,最后投身汨羅呢?

4、或許吧:

屈原是楚國貴族,歷經(jīng)兩代楚王,被懷王疏遠時曾自己放逐漢北,第二次被頃襄王放逐到江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流放時所作。恰恰是他這種“雖九死尤未悔”的對國,對君忠誠的這種精神才讓人感動。也為以后歷代郁郁不得志的文臣武將,在精神上有所皈依。

5、關于本書:

了解屈原和楚國的背景,了解楚辭中香草美人的比喻,每一篇文章都不難理解,因為主題基本一致,那就是:愛而不得。種種比喻的男女關系,其實都是君臣。楚辭,真的是太浪漫深情了,我讀不懂海子,顧城,等現(xiàn)代詩歌種種隱晦,但是某一時刻,我讀懂了那句:

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為期?!?/p>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就像司馬長卿一定也明白長門深閉阿嬌的心情,才有其《長門賦》。

補充:這本書排班,目錄,注釋都不太好。不如微讀上朱熹注解版的要詳細。

國學讀后感國學讀后感篇二十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jīng)典》這本書正是中小學生國學啟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jié)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jīng)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jīng)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圣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guī)范,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jié)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jīng)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jīng)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使之發(fā)揚光大!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其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僅產(chǎn)生了眾多的本土學派,也不斷有外來文化的傳入,這些不同的學派和文化,在矛盾沖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豐富了、發(fā)展了、壯大了,有的則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約從東晉開始至隋唐時期,中國文化逐漸確立了以儒家為主體,儒釋道三家既各自獨標旗幟、同時又合力互補以應用于社會的基本格局。

一直認為儒、道兩家持截然不同的主張,然而通過進一步學習北大大課堂、樓宇烈講授的《國學課十三堂》,發(fā)現(xiàn)兩家的觀點中依然有著共同之處,特別是對人的修養(yǎng)的倡導上起著殊途同歸的效果。

歷史上有名的“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卻一直被看作“推自然之勢”取得成功的典范,由此可見,因順自然之勢的無為絕不是消極的,比之那種盲目、違背物性事理的、不顧后果的、為人類私意為求的“有為”更具有更多合理性和積極意義。而儒家文化中,把人格的確立和提升放在第一位,因而特別強調(diào)倫理觀念、道德規(guī)范的教育和養(yǎng)成。到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時,他強調(diào):考察以往圣賢之所以教人,無非是讓人們探求明白做人的道理,進行自我修身,然后推己及人。并不只是教人們廣文博記,寫漂亮文章,以便去沽名釣譽,追求利祿。由此可見,儒家文化在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強調(diào)從“修身”做起,后邊一系列的志向都是為了建立一個和諧穩(wěn)固的社會環(huán)境,而絕非相互攀比、爾虞我詐,在“欲”的驅(qū)使下將自己變成物質(zhì)文明的奴隸。這跟道家倡導保持人的清凈自然本性,“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殊途同歸。

當今世界上許多有識之士,都在為人類日益被迫地成為經(jīng)濟動物、物質(zhì)奴隸而憂心忡忡。經(jīng)濟和物質(zhì)的強大壓力,幾乎使現(xiàn)代人的自我喪失殆盡,人們限于嚴重失落和迷惘的痛苦之中,力求人性的“返璞歸真”,倡導“吾日三省吾身”是儒、道兩家極力呼吁的,防止人類有為活動的隨意干預、積極尊重自然法則的無為思想,是儒、道兩家一致認同的。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有幸學過《國學經(jīng)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開闊視野。讀的是中華文化精品,領略的是人類文化精華,重溫的是文化精髓,堅定的是中華復興的信念。雖然里面節(jié)選的一些經(jīng)典名著各篇的經(jīng)典段落語句,但讀過之后有一種想讀原文原篇的欲望。

該書中《論語》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睹献印返摹袄衔崂希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薄盾髯印分械摹胺e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務焉。”等等,都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語句。有的名著,在學生時代老師已講解過,由于當時未認真理解記憶,許多知識已忘記得差不多了,但學習《國學經(jīng)典》之后又讓我重溫了這些名著名篇,更讓我去較深入了解了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

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包括了醫(y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shù)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jù)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jīng)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于是我找出《四書》認真閱讀,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紹熙元年,著名理學家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四書》不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體現(xiàn)了早期儒學的軌跡,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是儒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xiàn),在中國思想史上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訴我們做人的尊嚴、人格的力量、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它是一部能集中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道德情感和價值觀念的國學經(jīng)典??梢哉f讀《四書》,對我們回顧歷史、總結(jié)過去、開拓未來無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學》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經(jīng)典,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后期科舉考試用書之一。書中提出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到善”闡釋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冶國、平天下”等修身養(yǎng)性的八項途徑。

而《中庸》是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對古代教育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它主要闡述“中庸之道”,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nèi)之道的君子,共創(chuàng)“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它較為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體現(xiàn)了孔子關于“仁”、“禮”的核心內(nèi)容。內(nèi)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學習、教育、務政、治國與安邦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它發(fā)展了孔子關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張和“民貴君輕”的民本主義思想,發(fā)揮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和性善論的倫理觀,記載了孟子游說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跡,對后世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四書》在《論語陽貨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為: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薄熬?!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意思為:孔子說:“仲由!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嗎?”子路回答:“沒有?!笨鬃诱f:“來坐下!我告訴你。喜好仁德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聰明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容易放蕩不羈;喜好信實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賊害自己;喜好直率卻不喜好學習,弊病是說話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學習,弊病是搗亂闖禍;喜好剛強而不喜好學習,弊病是狂妄自大。”

這里所談的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古成語稱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剛都是好品德,都是我們應該喜好好而加以修養(yǎng)的。但是,如果不通過學習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實質(zhì),便很容易偏執(zhí)一隅,造成危害,從而由“六言”(六種美好的品德)變成“六蔽”。這種事例,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xiàn)實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時期為例,宋國和楚國在弘這個地方開戰(zhàn),楚軍正在渡河時,宋軍中有將建議沖鋒過去消滅楚軍??伤蜗骞珵榱吮硎尽叭省?,說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軍完全渡過河列好陣以后才開戰(zhàn)。結(jié)果宋軍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因傷腿而送了命。這是“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東郭先生與狼”的寓言故事,實際上也是說的“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的道理。東郭先生對狼講仁慈,講信用,結(jié)果反而害了自己。這些教訓都是非常深刻的。推而廣之,“六言六蔽”實際上就是反對教科文,反對本本主義,反對理論脫離實,而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權達變,掌握精髓和實質(zhì)。這是要我們特別加以注意的。

《大學》中又有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謂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之本,此謂之至也。

古時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賦從個人推廣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要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先要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要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誠;要使自己意念真誠,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國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從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養(yǎng)自身道德作為根本。一個人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敗壞,卻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那是從來也沒有過的。這就叫做知根本,這就叫做良知到來。在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在《大學》中還有一段話闡明了這個關點,“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p>

意為:所謂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養(yǎng)自身品德,是因為人們對于自己所親愛的人往往會偏愛,人們對于自己所厭惡的人往往會偏惡,人們對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會偏敬,人們對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會偏護,人們對于自己所輕視的人往往會偏輕。因此喜歡一個人而知道他的缺點,討厭一個人而了解他的長處,這樣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語這么說:“人們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點,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壯?!边@就是說不修養(yǎng)自身品德,就不能夠整治好家族。

文字雖然闡述的是修身齊家之義,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須克服感情偏私問題。在一個大家庭中,對于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長幼親疏之間、姑嫂妯娌之間同心協(xié)力、和和睦睦,是很難辦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無偏見,無好惡,待人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由此可見,“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作為一名老師,這種品質(zhì)顯得尤為重要,每位老師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誰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樣好壞等作為喜歡或討厭他的標準,這樣才不愧于“靈魂工程師”的稱號。

從品讀、學習《四書》中知道了做人的尊嚴、人格的力量、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感謝《國學經(jīng)典》,因為有了它,讓我的生活不再單調(diào)乏味,讓我受到一次心靈上的洗禮,它真是一碗心靈雞湯。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73440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