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0 08:09:15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范文(16篇)
時間:2023-12-10 08:09:15     小編:飛雪

總結是一種尋找進步方向的有效工具??偨Y要簡明扼要,不要重復和啰嗦。8.這些總結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總結的技巧和方法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一

普天之下,總不乏奇人異事。在我們身邊就有這類人存在,那一天我見到拉一個身壞絕技的刀削面師傅。

那一天,我路過一家拉面館,拉面師傅正在拉面的動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點了刀削面。師傅正在削面,那動作之快。令人震驚。削出來的面,更是薄如紙。

不知是做久了,熟練了,還是別的什么。只見拉面師傅神色從容,動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運用的極為靈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簡單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卻有薄的如紙蟬翼般的面魚來。師傅左手抓著面團,右手拿著削刀。不停地削著,右手在面團上一劃,出來的面魚小巧可人,落在高湯里,活像暢游在水中的小魚。也許,這就是它被稱為"面魚"的原因吧。消出來的面魚,兩頭尖尖,中間則寬寬的,一點也不失諧調。乍眼一看,鍋里已經有滿滿一鍋的面魚了。令人胃口大開,真想趕緊品嘗這美味,呵。沒一會兒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鍋了。遠遠的,就已經聞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對拉面師傅佩服至極。

我的家鄉(xiāng)。

在山西,我喜歡我的家鄉(xiāng),爺爺和奶奶經常給我講山西的一些民間風俗和傳說,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間風俗,比如:二月二龍?zhí)ь^、添倉節(jié)、桃花節(jié)、寒食節(jié)、走麥節(jié)、乞巧節(jié)、敲鑼兒節(jié)、中元節(jié)、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是二月二龍?zhí)ь^。

傳說中,農歷二月初二是萬物復蘇的日子,二月二龍?zhí)ь^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jié)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發(fā),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jié)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發(fā)。

但我不喜歡理發(fā),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發(fā),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家鄉(xiāng)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搟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jié)日。

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xiāng)山西做客!

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節(jié)來臨前,農家婦女會捏制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壽榮華。在寒食節(jié)時,上墳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盤盤”。據說,吃掉“蛇頭”便能“減毒頭,免災禍”。

農歷七月十五,霍縣境內面塑種類最多,有豬頭、羊頭、麥秸集、針線籮筐、頂針、剪子、針線、坐餑餑、獅、虎、狐貍等等造型。農歷七月七日“乞巧節(jié)”,傳說在這一天婦女吃了“針線”、“頂針”之類的面塑就心靈手巧。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兒送“羊羔兒饅頭”。嬰兒滿月,姥姥家制作直徑達尺余的“囫圇”,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屬相的面塑。賓客來祝賀,便把“囫圇”切一塊送給來人享用。

絳州面塑降州即今日新絳縣。逢年過節(jié),這里的家家戶戶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態(tài)的面塑歡度節(jié)日。由于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點染,花色絢麗,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花饃”?;x造型比較夸張,尤其以“走獸花饃”最為出色。五寨面魚晉西北五寨縣的老百姓,有一種捏面魚的習俗。捏面魚就是用面粉捏成魚的形狀。捏制的面魚經過著色加彩,然后用文火烘干,便可當工藝品收藏了。面魚可用來贈送親友或外出時作干糧。除了捏面魚外,還捏制瓜果類,花草類、動物類、禽獸類、人物類等多種類型的制品,也習慣稱之為面魚兒。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國慶佳節(jié)期間,我們乘坐旅游團包機,從濱城大連飛往西北高原.航程只一小時客機就徐徐降落太原機場,瞬間我們就來到了“東有太行,西有呂梁”的山西省境內.我們是第一次踏上這塊陌生的土地,伴隨著旅游過程才日漸對它有所了解和認識.

山西位于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緣,因地處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它東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呂梁纏繞洶涌九曲黃河天塹,北臨內蒙古蒼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兩岸富饒原野沃土.這一方夾峙于黃河峽谷和太行叢山之間呈桑葉形的沃土,山河壯麗,風光無限,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彎的黃河水,古老的黃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筑文化、商業(yè)文化、裝飾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和佛教文化.山西竟有這么豐厚的文化底蘊,不來旅游是難以想像到的.無怪乎有人戲言,到山西旅游腳一落地就踩著文化了.這句戲言也并非夸飾,我們到這里來旅游方知確實如此.山西從北到南,都是文化的錦繡相聯(lián)結——晉北五臺山佛國圣域的佛教文化,晉中晉商院落群的民俗文化,晉南洪洞大槐樹的根祖文化.山西既有古代遺址,佛教圣地,又有眾多的革命史跡,人文景觀星羅棋布.風光秀麗的北岳恒山,景色如畫的武當山,排山倒海的黃河壺口瀑布……自然景觀也引人入勝.真是走進山西,才見別有天地.我們這次山西的旅游觀光,僅僅去了晉中與晉北的一部分景區(qū),但也初次看到了山西的“廬山真面目”.我們先后游覽了豪華氣派的喬家大院、氣勢恢宏的平遙古城、高聳險峻的雁門關、驚險奇絕的懸空寺、巍峨壯觀的云崗石窟、規(guī)模宏大的五臺山佛教圣地等,都在腦際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無論聽導游講解,還是實地觀看景物,都使我們沉浸在歷史的文化的氛圍之中,經受了一次悠久歷史文化的熏陶.在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零距離接觸時,耳聞目睹其歷史興衰與現實狀貌,我們思維凝結在久遠而深邃的歷史天空.祖先巧奪天工的非凡創(chuàng)造力,英勇悲壯抗擊入侵敵寇的愛國精神,晉商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智慧和輝煌業(yè)績,都使我們深感震驚和喟嘆!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二

一條彎彎曲曲的汾河,順著山勢穿過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東、河西兩塊高地。河東頭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住著娥皇、女英兩位少女。兩位少女的父親叫堯,當時已八十多歲,白胡子老長,是當時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這就是自己六十多歲才生出的兩個寶貝女兒漸漸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堯經過仔細甄別“檔案”,決定對一個叫做舜的青年進行考察。

舜在河西頭住著。河西山丘相連、地脊民窮,舜自然是個窮后生。因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歡他,特別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總想謀害他、獨吞家產。他卻毫無怨言,以仁愛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堯了解了這些情況后,不由對身邊的人感嘆道:以仁報毒,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決定把兩個女兒都嫁給舜。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三

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節(jié)來臨前,農家婦女會捏制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壽榮華。在寒食節(jié)時,上墳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盤盤”。據說,吃掉“蛇頭”便能“減毒頭,免災禍”。

農歷七月十五,霍縣境內面塑種類最多,有豬頭、羊頭、麥秸集、針線籮筐、頂針、剪子、針線、坐餑餑、獅、虎、狐貍等等造型。農歷七月七日“乞巧節(jié)”,傳說在這一天婦女吃了“針線”、“頂針”之類的面塑就心靈手巧。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兒送“羊羔兒饅頭”。嬰兒滿月,姥姥家制作直徑達尺余的“囫圇”,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屬相的面塑。賓客來祝賀,便把“囫圇”切一塊送給來人享用。

絳州面塑。

降州即今日新絳縣。逢年過節(jié),這里的家家戶戶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態(tài)的面塑歡度節(jié)日。由于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點染,花色絢麗,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花饃”?;x造型比較夸張,尤其以“走獸花饃”最為出色。

五寨面魚。

晉西北五寨縣的老百姓,有一種捏面魚的習俗。捏面魚就是用面粉捏成魚的形狀。捏制的面魚經過著色加彩,然后用文火烘干,便可當工藝品收藏了。面魚可用來贈送親友或外出時作干糧。除了捏面魚外,還捏制瓜果類,花草類、動物類、禽獸類、人物類等多種類型的制品,也習慣稱之為面魚兒。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四

按照山西的老規(guī)矩,過農歷的新年(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墒?,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yè)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yè)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聯(lián)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jié)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日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干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攙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玩藝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

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須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F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lián)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愿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云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墒?,開廟最初的兩三天,并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還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爭取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tài)與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jié)(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jié)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lián),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jié),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燈節(jié)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作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里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在舊社會里,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jié)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玲,到時候就叮叮的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社會里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所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jié),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干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五

山西從北往南,地杰人靈,民風古樸,民俗各異,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怎可一語而概之?只是擇段講來,大家開心一笑吧。

講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條彎彎曲曲的汾河,順著山勢穿過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東、河西兩塊高地。河東頭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住著娥皇、女英兩位少女。兩位少女的父親叫堯,當時已八十多歲,白胡子老長,是當時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這就是自己六十多歲才生出的兩個寶貝女兒漸漸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堯經過仔細甄別“檔案”,決定對一個叫做舜的青年進行考察。

舜在河西頭住著。河西山丘相連、地脊民窮,舜自然是個窮后生。因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歡他,特別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總想謀害他、獨吞家產。他卻毫無怨言,以仁愛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堯了解了這些情況后,不由對身邊的人感嘆道:以仁報毒,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決定把兩個女兒都嫁給舜。

講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談。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兩姓之好,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壞,對于當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頗多。比如中國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別是**禁忌在世界各國都非常嚴格。在中國人眼里,**不僅傷天害理,且為禽獸不如的行為。再婚禁忌也很嚴格。這里我們只談常見的有關婚禮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親時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認為是十分不吉利的,說明二人無緣頗為忌諱。打碎器皿有分、碎、爛、折的表述,而這些語言對于婚姻,對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莊重正式的場合,人們都有此忌。

晉南聞喜在結婚的當日,男女雙方在飲食中忌帶葷、不準吃豬肉,據說如果吃葷兩人便不能白頭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帶卻與此恰恰相反,結婚當天必須殺豬并以豬頭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時,還要用掃帚蘸著豬的熱血在洞房的墻上劃幾個“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晉中一帶,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時,一定要“偷”一個茶杯,所謂偷,就是女方看見也不能說,茶杯是一定要讓新郎帶上的,且必須完整帶回,不得破損。否則,對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種不祥的預兆。這里似乎是說日后待新娘要象對待這個杯子一樣,小心愛護,好好照顧,珍惜珍愛。

在汾陽,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輸兩個水碗,當地俗語叫做zhunzhun,因為有“偷兩zhunzhun,快抱孫孫”之說,所以偷碗被賦予了抱孫子的含義。

新娘離開娘家時,過去要坐轎子,在雁北和呂梁的山區(qū)中人們常常乘一種頗有特色的“騾馱轎”,坐轎子是一定要掛上弓、箭和鏡子的,現在這些習俗都已逐漸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親還是要給女兒一面銅鏡或現在樣式新穎的鏡子帶上。它的用途并非用來梳妝打扮,是為了在路上避邪驅兇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時,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鏡給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紅布蓋頭。而新人來回最忌走自己已走過的路,以避走回頭路之嫌,當然也不能走辦喪事人走過的路。

蓋頭與墨鏡的作用都是避免與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槎Y隊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瘋人病人等,怕沖了“花套”與喜慶,是不吉利的征兆。碰上了是要倒霉的,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災多難。這是任何一個結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結婚這一天也忌諱談論什么與死、病有關的事情,也忌天氣時陰時晴,人們總是把這些事情聯(lián)想到婚姻的命運。

在一個村子里如果有兩家辦喜事,人們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稱后婚,所以不愿意落個“后”字。而且也忌兩結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則要交換所戴的鮮花或者手絹,這樣才算吉利。

晉南一帶,對于相同時間里村里同時舉行婚事和喪事是極力回避的,辦喜事者尤為不悅。迎親的隊伍也忌途中遇上諸如十字路口、水井、碾子、石頭等物,如果避猶不及,則須用紅布蓋住,或用白石灰劃線圈住。

而在呂梁、汾陽一帶,迎親隊伍如果在半路與送葬隊伍相遇,對于結婚者來說還是個好兆頭,是吉利祥和的。也許是紅白喜事都是喜吧,人們并無此忌,雙方互扔鋼嘣兒以示招呼。

新娘下轎后,有屬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對人對已之不吉。在五臺縣,廚師們還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邊,鎖起廚房,全部回避。據說,廚師是新娘下車時相犯的主要對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換所有的衣服,換下來的衣服一般不再穿著回娘家,特別是鞋子是絕對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則對于娘家兄弟極為不利。這似乎可以作為“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的注腳。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六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日,民間俗稱“年三十”,這天晚上稱為“除夕”。要徹底清掃室內、外環(huán)境,即使平時很少光顧的犄角旮旯,這一天也要特別認真地打掃干凈。俗話說“柴有柴樣,炭有炭樣,清水灑街,黃土墊廁。院里院外,喜氣洋洋”。

呂梁地區(qū)的一些鄉(xiāng)村,大人小孩都擔著水桶,到河溝里打冰塊。擔回后放在陰涼處,待到夜深人靜時,把冰塊砸碎如拳頭狀大小,滿院灑開。另在院落的四角,放四塊大冰,意喻銀子滿院,人丁興旺。

山西一些山莊小村,老人們要到泉里打水,稱為“凈水”。傳統(tǒng)禮俗,一般用酒祭祀神靈。山區(qū)貧困,只好以水代酒。如今生活富裕了,山區(qū)也開始用酒祭祀,但老人們依然習慣水酒兼用。

尤為隆重。天地神的宮寢設在院里,靠近正面上方,擺一張長桌,四周圍以特別的幔帳。上面供奉“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神位”,俗稱天地爺。天地和合,萬物生焉。民間也往往以他代表一切神靈。如果是特別講究的人家,還要在條桌外面搭成彩棚,飾以松枝柏葉。香筒蠟臺較講究,香爐習慣用木斗盛黍米來充當。木斗的前后左右及上方,皆用黃色紙裱出,意喻土地,正面貼“滿斗焚香”斗方。這種習俗,應該屬于一種五谷豐收以后的感激之舉。天地神位前面,還要鋪設氈毯,因為大年初一,村人互相拜年,均在天地神位前進行,天地神位的一切陳設,反映著一家的興與衰,當然布置起來也就特別認真了。灶君的神像,由于位置緊挨鍋臺,進門就能看到,成了室內的一種重要陳設。還因為灶君神像一貼就是一年,不斷受到煙熏氣蒸,保護顯得特別重要。細心者,要用秸稈及五色彩紙,扎成一座宮殿形外罩,配以能夠活動的門。平時關閉雙門,敬香、奠酒時才打開雙門。對于其他諸神,民間都要擦洗香爐,換上新的砂子,形式與內容都比較簡單。

接下來便是邀請列祖列宗及一切亡故親人的靈魂,回家與生者共度佳節(jié)。一般是在一個不住人的空居室里安排。存有家譜的人家,要將家譜恭恭敬敬地懸掛起來。沒有家譜的人家,要設置亡人靈牌。靈牌分兩種,一種用木材加工而成,外面配有金匣。平時靈牌裝在金匣內,這一天要從套匣內取出陳列;另一種是用白麻紙做成,用尺許長八寸寬麻紙,折疊成方筒狀,每面二寸寬,正面貼紅紙三寸許,祖先名諱書于其上的如“故顯考某(姓)公諱某(名)暨妣某(姓)氏之神主”,稱為“亡疏”,也有的折成靈牌式樣,寫法同上(古禮喪父曰考,喪母曰妣)。背面粘在秸桿上,插在斗方內供奉。有的地方講究有靈位者不再寫“亡疏”,也有的地方是靈牌與亡疏同時祭供。有些大戶人家傳統(tǒng)是除夕晚上“安神”以后,才寫“亡疏”,講究“先神后祖”。多數老百姓要請人寫疏,往往在白日里便將這些工作準備完畢。

這一天,要壘旺火,扎草把,糊燈籠。燈籠分大燈、小燈兩種。大燈懸掛于大門外,做工精細。有玻璃宮燈、紗燈,也有用五色紙做成的各類彩燈。一般講究成雙配對,齊呈吉祥。一些講究的人家也習慣在天地神位前點大燈,甚至還配有十分精美的燈架。小燈擺在院內各神位前,一般用圓木板做底,巴掌大小;紅綠紙糊筒,高三寸上下,燈燭置放其中,俗稱“燈碗碗”。大年下的燈,見地方就擺。土地、井臺、畜圈、雞窩、廁所、窗臺,到處是燈火通明。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物叫作年(亦說九頭雉雞),經常糟害人類。后來人們發(fā)現,這種怪物非常害怕紅顏色和火光,望見就慌忙逃走。于是人類在過年時就點旺火、捆草把、糊燈籠。今天,旺火、草把、燈籠都已經轉化成了熱烈歡樂的象征。

這一天,要貼對聯(lián),貼字樓,貼門神。貼對聯(lián)時,民間特別講究倒貼“?!弊?,照壁上的福字斗方,一定要頭朝下。因為“倒”與“到”同音,照壁又位于一進門的`方位。春節(jié)這一天拜年時,一進院要喊“福倒(到)了”!“福倒(到)了”!取意吉利。字樓,亦稱掛簽,屬于春節(jié)大門上的喜慶裝飾,用五色彩紙染成,方形,下配馬飾型穗子,共五張,中間一塊為太陽圖案,其余四張寫“喜迎春節(jié)”等吉祥語,一字并排,貼在門楣。門神,多為秦瓊和尉遲恭的圖像,也有神荼與郁壘,還有的人家是在門上貼鐘馗像。春聯(lián)、字樓、門神,皆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原意是驅邪,今天同樣轉化為吉祥的象征物了。舊俗貼上春聯(lián)、字樓、門神以后,就象征已經過年了。人與人見了面,只能祝福,忌諱反目。債主要停止向欠債者索要。風俗所至,民間習慣早些將這些吉祥物貼出去。

這一天,門上要懸掛松枝柏葉,凡是忌諱在臘月二十四貼年畫的地方,這一天就將年畫貼出來,室內室外一派嶄新的氣象。

這一天,每頓飯都要敬神敬祖。飯前,要鳴炮示知,傍晚,要集中放一陣炮,并焚香、敬紙,習慣稱為“安神”,猶如人間宴會以前發(fā)散請柬,邀請?zhí)斓刂T神。俗語有“安神不響炮,爺爺不知道”。山西多數地方“安神”包括了天地諸神,列祖列宗。也有些地方習慣單獨迎請0。雁北鄉(xiāng)村在初更時分,要在門外焚燒五色彩紙,稱為“楮帛”,然后作出恭迎貴客的姿勢,稱為“請0”。

安神炮響過,一般不再上街行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談天說地。包餃子時,要包一些“錢”。如果家里娶有新媳婦,還要包蓮子、紅棗、花生、柿子等等。蓮為連生貴子、棗意早獲麟兒,花生喻有男有女,柿子為“是子”。今天,已經成了一種鼓勵大家多吃餃子的娛樂行為了。

一夜連雙歲,三更分二年。除夕,人們很少睡覺。老年人珍惜時間,不愿意在睡夢中度過最后時刻。青年人情緒活躍,更不睡覺了。家庭主婦則要把每個人的新衣服拿出來,進行最后一次檢查,然后交給各人保管,第二天換穿。一家人圍坐,或玩耍,或閑談。目前絕大部分人家有了電視機,都在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等文娛節(jié)目。這種不睡覺活動,民間習慣稱為“熬年”。

除夕,民間習慣吃糕,取意步步高升。也吃面條,取意長命百歲。午夜吃幾個餃子,稱為“交子”。鐘聲敲響十二點,便迎來了最隆重的新春佳節(jié),春節(jié)的一切慶賀活動便開始了。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七

對于北京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因為今年在北京姑姑家過年,我對北京春節(jié)的一些民俗記憶猶新:

民俗之一――貼窗花。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fā)展著,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把剪刀,一張小紙,就能裁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在春節(jié)這個喜慶的日子里,我們就能在各家各戶的窗戶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紙作品――窗花。

民俗之二――貼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jié)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lián)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lián)更是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張春聯(lián)上都寫著祝福的話語,但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lián)上寫著:“和風吹綠江南柳,春雨催開塞北花”,有的春聯(lián)上寫著:“水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豐”。短短兩句,寫活了新春佳節(jié)人們心中的美好心愿。

民俗之三――中國結。遍穿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國結的身影,中國結的意義也從信仰改變?yōu)橹袊藢τH情、友情、愛情的“一心一意”及擁有者“至高無上”身份的象征。從大致小,從粗到細,大紅色的中國結透露出中國文化的深邃。

民俗之四――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lián),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jié)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jié)里,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征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

北京的民俗已經深入我心,我真希望能夠常住北京。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八

一般都憑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盡管時代變遷,移風易俗,但大體仍沿舊習,特別是農村,重要禮儀程式,墨守成規(guī),至今未變,大致都須經相親、訂婚、結婚、回門四個步驟。

相親:媒人為男女提親,介紹雙方的情況,如年齡、屬相、生辰、人品、長相,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和父母為人等。兩家權衡條件,集眾人商議后,有意結親者,男子隨媒人到女家相看。雙方同意,即約時間,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飯,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離去。訂婚:經媒人在男女兩家之間多次說合,確定彩禮和嫁妝,婦方交換兒女生辰八字,擇吉日行訂婚禮,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禮給女方,并設宴慶賀。

次日女方設宴請男方。之后,擇日領取結婚證,有的還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贈些服裝,稱換夏或換冬。結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禮,俗稱“下茶”,男方使媒人將“新娘”出聘時所穿衣物(內衣)及“水禮”(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之后,男女方的至親各自請未來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飯,謂之“吃喜頭飯”。娶親的前一日,親朋皆來,俗稱“待人”,有的請“鼓匠”助興,所以又稱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餅”。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稱“吃喜糕”。

早飯后,男方奏鼓樂、抬花轎(有的用馬車或騾馱轎,現在基本上用汽車)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親。新郎要給新娘帶去一根紅褲帶,名曰:“喜結良緣”;帶去一個瓶子,瓶中插一棵蔥,謂之“生根立后”;帶五根肋骨的豬肉或羊肉一塊,叫做“離娘肉”、“五方喜慶”,娶親回來時,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帶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離”。女方設茶水、糖果、糕點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換上男方帶來的衣服(一般為紅綿衣、綿褲),向父母拜別后,由胞妹摻扶上轎(車)。同行人有送新的,開箱子的.,后有“賀堂”(又稱圓飯)者隨行,按事先擇好的時辰進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攙親者攙引,踏“紅氈”進入新房,并為“賀堂”者“燒茶”,吃“進門飯”。

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禮畢即開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間新郎新娘要向來賓敬酒,行禮,認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鬧洞房儀式,俗稱“倒寶壺”,讓新郎新娘說繞口令,猜謎語,說笑話取笑,后夫妻吃對面飯,深夜方畢。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親戚朋友行禮,稱:“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舉行),并由受拜方出禮錢表示祝賀。喪葬:古代朔州的喪葬禮儀程序極其繁瑣,一般可分為小斂、大斂、燒紙、送燈、辭靈、出殯、復二等。2006年,“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jié)”在柳林縣孟門鎮(zhèn)隆重舉行,與百名民俗專家、學者一致通過《保護中國傳統(tǒng)年俗文化孟門宣言》。

山西,我祖祖輩輩的故鄉(xiāng),山西有好多的名勝古跡和民俗習慣可謂魅力山西。

山西,山美,水美,人更美!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九

星期六的早上,我媽媽說要帶我去山西去玩。我很高興!我和媽媽起的很早,開始了愉快的旅行。我們坐了高鐵,高鐵開的飛快,兩個小時我們就到了山西。下高鐵后,我們坐了公共汽車來到了平遙古鎮(zhèn)。這里的空氣非常新鮮,藍藍的天空飄幾朵白云,這里的風景真美麗。

我們來到了平遙古鎮(zhèn),高大的城墻,古老的建筑,走在石頭路上,兩旁古老的建筑,這里有中國最早的錢莊,有鏢局,有居住的四合院,我們在這里邊吃邊參觀這里的古跡。到了下午,媽媽把住宿訂了下來,我們也住進了一家四合院里。

第二天,我們坐了火車,很可惜,一站就到了。下車后,我們來到了王家大院,參觀了這里的古色古景,講解員給我們介紹了這座院落的悠久歷史,王家大院以“王”字的形狀而建。每一個院落中的門框,墻壁上的雕刻都有著一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有教育我們做人和作事的道理。

在這里我們吃了正宗的山西刀削面,逛了當地的大超市,買了山西的特產小米和醋。我們結束了這次愉快的旅游,高高興興的乘坐高鐵回到了西安。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十

源于宋朝平陽(古臨汾)的木板年畫藝術在元、明、清時期得到廣泛發(fā)展。宋朝滅亡以后,元代統(tǒng)治者強迫許多印刷工人從南方遷到平陽,使這里成為印刷工業(yè)的中心,從而產生了平陽木板年畫。大部分平陽木板畫是由有此嗜好的農民在業(yè)余時間雕刻印制而成的。

取材于當地的習俗和傳說故事,木板畫的內容主要是些花、鳥、魚和歷史人物。采用夸張生動的描寫手法和鮮明的顏色,畫面充滿當地的風味,反映了當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平陽年畫根據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種類。有的懸掛在臥室,有的貼在門窗上,有的則用來裝飾廚房或桌子。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十一

刀削面是山西著名的風味小吃。

刀削面的顏色很好。紅色的番茄鹵伴著綠色的菜葉,由蘿卜、黃豆、芹菜丁組成的桔黃色“三丁鹵”,伴著肉末組成的“鹵”,青、紅、桔褐相間,還有白色的面片、湯,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刀削面的做法很容易掌握。先和面,在面里加上適量的鹽、雞蛋,在面板上揉好之后,“醒”一會,再在面板上反復再“醒”一會,再在面板上反復揉……直到面團表面變得十分光滑,既不粘手,又不粘面板為止。把水燒開,把面舉到肩膀上方,用一個鐵片對準過開始快速地削面?!班病⑧?、嗖……”一片片面片像飛魚一樣落入沸騰的水中。大約有一碗面時,停止削面,加入青菜,面和青菜都煮熟以后,就可以出鍋了。再把事先準備好的番茄鹵、肉鹵、三丁鹵根據自己的喜好,適量放入面中,攪拌均勻,一碗香噴噴的山西刀削面就出鍋了。

吃山西刀削面時也很有意思。吃菜時,我喜歡把青菜沾上香中有酸的番茄鹵、含有肉的'純香的肉鹵、含有濃濃蔬菜清香的三丁鹵,三種香味混合在一起,真叫人心曠神怡!我把白面片挑出來,“噓”的一下吸進嘴里,真是順爽滑口呀!還有一絲咸咸的、雞蛋的味道。我喜歡猛地吸到嘴里,再在嘴里細細的品嘗。我每次吃刀削面時,總是非?!肮?jié)約”地用各種鹵,為的是留到最后慢慢的品嘗它三種不同的香味,最后我恨不得把碗都吃了――真是太好吃了。

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垂涎欲滴了吧?以后到了山西,可別忘了嘗嘗哦!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十二

普天之下,總不乏奇人異事。在我們身邊就有這類人存在,那一天我見到拉一個身壞絕技的刀削面師父。

那一天,我路過一家拉面館,拉面師父正在拉面的動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點了刀削面。師父正在削面,那動作之快。令人震驚。削出來的面,更是薄如紙。

不知是做久了,熟練了,還是別的什么。只見拉面師父神色從容,動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運用的極為靈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簡單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卻有薄的如紙蟬翼般的面魚來。師父左手抓著面團,右手拿著削刀。不停地削著,右手在面團上一劃,出來的面魚小巧可人,落在高湯里,活像暢游在水中的小魚。也許,這就是它被稱為"面魚"的原因吧。消出來的面魚,兩頭尖尖,中間則寬寬的,一點也不失諧調。乍眼一看,鍋里已經有滿滿一鍋的面魚了。令人胃口大開,真想趕緊品嘗這美味,呵。沒一會兒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鍋了。遠遠的,就已經聞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對拉面師父佩服至極。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十三

我的家鄉(xiāng)——寧鄉(xiāng),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xiāng)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jié)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tǒng)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jié)日是春節(jié)。春節(jié)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xù)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之后就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xiāng)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jié)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jié)了。元宵節(jié)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jié)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的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xiāng)有一個持續(xù)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xiāng)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xiāng)雖是個小縣,但是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十四

十月一日是祖國的節(jié)日,國慶節(jié),為了慶祝這個隆重節(jié)日放假七天,我們決定去壺口瀑布去游玩。

快到壺口瀑布時,我心想“是開車進去呢還是坐大巴進去呢?壺口瀑布的水會有多大呢?”堵車堵得很長很長,前不見頭,后不見尾,我想走過去,可惜路很遠,還有7km,我們只能排隊慢慢等候,秋天的景色很迷人,樹上有紅色的葉子、黃色的、橘色的、還有棕色的葉子……在路上走走停停,過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到了壺口瀑布。

黃河的西邊是陜西,東邊是山西,我們在山西的這邊,這邊可以到黃河的中間景色看的全。景區(qū)的東西兩邊都是人山人海,黃河的水很渾濁,里邊應該夾雜著許多泥沙,從下游往上游看,上游風平浪靜,到了壺口,水面驟然收成一束,像千軍萬馬蜂擁而來,傾瀉在高差30余米深的石槽中,站在岸上濺起的水花像下小雨一樣,不一會我的衣服就濕了好冷啊!地面也很濕滑,濺起的水花,站在遠處看像水里冒煙了,借著夕陽的余暉,我看見了美麗的彩虹。

壺口瀑布天下奇觀:“群龍戲浪、谷澗起雷、水里冒煙、彩虹通天?!本吧苊溃褪侨颂嗟群驎r間太長。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十五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西。山西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物產豐富,氣候宜人。下面就讓我為你介紹一下吧:一提到山西,首先我們會想到山西的煤炭。我們山西的煤炭資源很豐富,給全國許多地方提供煤炭資源,甚至連國外都專門來我們這里采購煤炭呢!

山西的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像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永濟的水餃、大同的刀削面、應縣的涼粉等等都是美味至極!

山西的旅游景點更是多的數不勝數,如大同的云崗石窟、恒山、懸空寺、忻州的五臺山、祁縣的喬家大院、晉城的皇城相府等都是名聲在外。每年來這里的游客數不勝數。

山西的特產也很多。像沁縣小米、汾陽的汾酒、老陳醋等等。沁縣的小米熬出來的小米粥,可真是又黃又香又濃稠,米香味十足,很受人們喜愛。汾陽的汾酒香醇,大老遠聞上一口會沁人心脾。只要想到餃子,人們就會想到山西的老陳醋。熱氣騰騰的餃子蘸上山西的老陳醋后,太美味了。

如果大家來朔州做客的話,我一定會盡地主之宜。帶大家一起去參觀神頭泉,神女山,還有崇福寺等景點,還可以去吃我們一些當地的特色美食,比如炸油糕,莜面窩窩等,希望大家可以來山西做客。總之,山西就是一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我愛我的家鄉(xiāng)。

講述山西的民風民俗篇十六

放暑假了,媽媽很想自己的爸爸。從媽媽懷孕到妹妹10個月大都沒看爺爺了,就這樣我們全家人回老家了??赐隊敔斨螅祷匚靼驳穆飞?,爸爸特意安排了一次短途旅行————壺口瀑布之行。

還沒到那里,我就聽見震天的嘩嘩嘩的水聲,到那里一看,瀑布真壯觀呀,就跟憤怒的媽媽一樣,咆哮著。我們聽其他人說以前水一般,今天的好像特別大。我想了想,嗯,可能是前幾天下大雨的緣故吧。壺口瀑布的水真大,水流地很快,響聲也是震天動地。我從遠處看水本身是黃色的,可是靠近一看,當水流下來濺起水花和水霧的時候就變成白色的了。為什么叫壺口瀑布呢?聽說因為瀑布的上游很寬,到這里就像水壺的口一樣突然收緊,從高處落下來,形成瀑布,所以叫壺口瀑布。

爸爸給我拍了很多照片,拍照的時候,媽媽總是說:“小心點!小心點!”我還騎了小毛驢,頭上裹著白羊肚手巾,手上拿著一根小棍,看起來就像是陜北老漢。

太快黑了,我們還要趕回西安,于是依依不舍的告別了壺口瀑布。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837585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