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導游詞介紹(優(yōu)質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1 21:11:10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優(yōu)質11篇)
時間:2023-12-11 21:11:10     小編:紫衣夢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一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來到武夷山!

武夷山風景區(qū)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面積約70平方公里,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傳說唐堯時代的長壽老翁彭祖在這里開山治水,彭祖成仙升天之后,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不忘彭祖重托,繼續(xù)帶領百姓墾田種植,把這里的山山水水裝點成人間仙境,百姓們從此過上了幸福安寧的日子。人們?yōu)榧o念這一對有功的兄弟,稱這里為“武夷山”。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于東南”之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我國同類地貌中山體最奇、山水結合最完美、景觀最集中的自然風景區(qū)。風光旖旎的武夷山自古以來就聞名遐邇,漢武帝曾派遣使者到武夷山祭祀武夷君,唐玄宗冊封武夷山為“名山大川”;五代時,武夷山被列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升真元化之天”。歷代仕宦名流紛至沓來,最著名的有唐宋的李商隱、蘇軾、辛棄疾、陸游、范仲淹、李剛、朱熹,明代的徐霞客,清代的李光地、袁枚等等。他們或贊美武夷,感悟人生,留下武夷華章;或駐足講學,著書立說,引領思想潮流,為武夷山增光添彩。近代以來更是名家薈萃、絡繹不絕,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把武夷山比作“東方瑞士”;郭沫若先生1962年來到武夷山,觸景生情,寫下《游武夷泛舟九曲》詩一首,詩云:“九曲清溪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凌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

今天,作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的武夷山,迎來了四面八方的游人,人們在此驚嘆,驚嘆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在此回味,回味歷史文化的無窮魅力。親愛的朋友,今天您來到的是武夷山勝景之一的天游峰景區(qū),讓我們一同走進神奇的武夷山,一同去領略中華大地上這顆璀璨的明珠吧!

親愛的朋友,過了停車場,請您留意左前方的一處遺址,這就是元、明兩朝官府督制貢茶的御茶園,距今約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據(jù)史料記載:元世祖至元年間,浙江行省平章高興路過武夷山,品過當時叫“石乳”的巖茶之后,頓覺清香甘美,純正無比,高興當即改變行程,雇請山人采集數(shù)斤,交人焙制后貢獻朝廷,深得皇室贊賞。元大德年間,高興的兒子久住任邵武路總管,就近到武夷山督制貢茶。大德六年(即132019年),朝廷下旨命久住在武夷山設立皇家焙茶局,專門為皇室培植茶樹、焙制貢茶,地點就在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御茶園”遺址。

當年的“御茶園”完全按照皇家貢品制作場地的模式設計和構建,主要的建筑有仁鳳門、拜發(fā)堂、清神堂、思敬堂、焙芳堂,還有通仙井、喊山臺等,“御茶園”的巍峨華麗,可想而知。每年驚蟄,歷任崇安縣令都要到“喊山臺”上祭拜山神,祈求山神保佑巖茶豐收。據(jù)說有位縣令忘記了祭拜山神的時刻,被皇帝降罪,稀里糊涂地丟掉了前程,足見當年朝廷對武夷巖茶的重視。

武夷巖茶成為元、明兩代的貢品,前后經(jīng)歷二百五十余年。為什么皇室會長期對武夷巖茶情有獨鐘呢?原來武夷巖茶確實有它的獨特之處:這里巖峰聳立,土質疏松;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樹木四季常綠;云霧繚繞,雨量充沛,雨水順著巖體緩緩流過,攜帶著豐富的礦物質,長期滋潤著這里的茶樹,經(jīng)過茶農精心制作的武夷巖茶因此也就散發(fā)出濃濃的香味。遠道而來的朋友,到了武夷山,可別忘了品嘗一下這當年就美其名曰“石乳”的貢茶呵。

武夷巖茶成為元、明兩代皇室的貢茶,代表著武夷巖茶的鼎盛與輝煌,也帶動了武夷山茶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清末民初的時候,武夷巖茶已經(jīng)遠銷東南亞和歐洲,名揚天下了?,F(xiàn)在您看到的是改革開放以后在原址上修復的御茶園,雖然沒有昔日的華麗和神圣,卻為游人提供了品嘗當年貢茶的絕好去處,茶園里還表演宮廷歌舞,并以編鐘、古箏等傳統(tǒng)樂器伴奏??腿藗円贿吰穱L上等的武夷巖茶,一邊體味優(yōu)雅的皇家場景,或許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

親愛的朋友,前方您要經(jīng)過的是五曲大橋,也叫“通天橋”。所謂通天橋就是通往仙境的橋,也就是說我們正從凡間步入仙境。

朋友,經(jīng)過五曲大橋的時候,您不妨站在橋邊稍作停留,上可領略洞天福地,下可俯瞰流魚竹筏,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好機會。您瞧,清澈見底的九曲溪里,一群群魚兒與游人款款相戲,怡然自得,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美妙的圖畫啊!據(jù)當?shù)厝朔Q,這是一種叫做“紅眼睛”的魚,它眼睛明亮,通體透紅,魚鱗在陽光的照耀下呈五顏六色,喜歡在白天成群結隊地覓食、游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凹t眼睛”是武夷山特有的野生魚類,這不僅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武夷山人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結果。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共同熱愛生命、關愛自然吧,正是因為有了自然的美,我們的生活才充滿生機,豐富而多彩。

您沿著大橋的方向往上看,會發(fā)現(xiàn)右前方的懸崖上有一天然巖洞,洞內有一個白色小神龕,里面供奉著明朝著名道士劉端陽的遺蛻,神龕的匾額上刻有“南溟靖”三字,“南溟”意即此處為云霧溟蒙的南海仙境,“靖”曾經(jīng)是道教一支天師道祭神使用的場所。但人們往往俗稱這里為“狐貍洞”,這是因為傳說理學家朱熹在隱屏峰下創(chuàng)建武夷書院、授徒講學時,有一千年狐仙仰慕其名,化為村姑到精舍求學,后因五曲的龜精從中作梗,狐仙含恨而逝,朱熹葬狐仙于洞中,于是,人們便稱這里為“狐貍洞”。

神話傳說當然無從考證了,不過,請您左邊的路口繼續(xù)前行數(shù)十米,在朱熹講學的“武夷書院”里,我們也許依稀可尋當年理學大師講學的勝景。

朋友,前方還有一段路程,不妨讓我們繼續(xù)了解一下武夷山吧。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武夷山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里不僅有“一種已消失的文明的見證”,而且是“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傳統(tǒng)思想發(fā)源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武夷山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留下神奇的“船棺”、“虹橋板”等文化遺存,武夷山“漢代閩越王城遺址”集中反映了古越先民的文化成就。漢魏以來,武夷山逐漸成為文化名山,成為是道教、儒學的圣地,在中國名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這里曾是“一代詞宗”柳永的故鄉(xiāng),道教名流呂洞賓、白玉蟾曾先后修煉于此,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在這里“琴書四十年”,更是把武夷山推到“閩邦鄒魯,道南理窟”的文化巔峰,正如復旦大學教授蔡尚思所謂:“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

朋友,走過五曲大橋,請您注意在我們左邊有兩座比肩駢立的兩座山峰,左邊的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更衣臺”,右邊的就是仙人“更衣”之后由此升天的“天柱峰”。您瞧,更衣臺與天柱峰上分下連、渾然一體,尤其是天柱峰卓然挺立,氣勢奪人,宋代名相李綱到此曾寫詩贊嘆天柱峰道:“俯臨萬壑林芿秀,高壓群山氣象雄”。天柱峰又名“酒壇峰”,傳說在一次瑤池的蟠桃會上,李鐵拐拿出一壇從武夷山帶去的農家米酒大喝起來,不料濃郁的酒香四處飄逸,眾仙們便紛紛搶喝他的米酒,眼看就要被搶光了,情急之下,李鐵拐舉起拐杖向酒壇擊去,酒壇便倒落在“更衣臺”旁的九曲溪邊。您瞧,天柱峰不僅形狀像倒立的酒壇,連半腰還有杖擊的痕跡呢。雖然這天柱峰傲然挺立,我們凡人仍然無路可登,不過,想必美酒都灑在九曲溪中,卻是可以品嘗的呵。

朋友,前方的岔路口沿臺階而上就到“武夷書院”了。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來到“武夷書院”遺址。書院原名“武夷精舍”,它的主人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朱熹,生于1130年,卒于122019年,字元晦,晚號晦翁,別稱紫陽,祖籍江西婺源。幼年從學于其父朱松,紹興十三年,朱松病逝,十四歲的朱熹遵從父命到崇安五夫里投靠父親生前好友劉子羽,遂定居武夷山,并從學于劉勉之、劉子翚、胡憲等宿儒名士。朱熹十九歲時考中進士,三年后被朝廷授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薄,從此開始官宦生涯,但他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年,立朝僅四十六天,任“祠官”達二十三年。

朱熹一生與武夷山結下不解之緣,他在武夷山“琴書四十余年”,可以說武夷山是朱熹理學思想形成和成熟的地方。南宋淳熙十年(即公元1183年),朱熹辭官歸來后,在這里親自籌劃、負責營建“武夷精舍”,授徒講學,著書立說?,F(xiàn)在您看到的前方的“武夷書院”就是在“武夷靖舍”原址基礎上修復的。

隨著朱子理學影響的不斷擴大和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統(tǒng)治思想,“武夷精舍”倍受歷代統(tǒng)治者的關注。南宋末期,擴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為“紫陽書院”,由官府撥給公田以供養(yǎng)學者,并設置“山長”這個教職來主持教事。元初,又改“山長”為“教授”,元末,“武夷精舍”不幸毀于戰(zhàn)亂。到明正統(tǒng)十三年,朱熹后人出資重建“武夷精舍”,改稱“朱文公祠”,祭祀朱熹。明正德十三年,明政府重新修葺,并樹立牌坊,匾上鐫刻“武夷書院”。清康熙年間,再度大興土木加以修葺,康熙皇帝賜予書院“學達性天”四字,以表彰朱熹和他的書院對理學的貢獻,“學達性天”這四個字現(xiàn)在就懸掛在大堂正門的上方。今天殘留的書院遺址是清康熙五十六年,閩浙總督覺羅滿保“捐俸倡修”的,距今有二百多年歷史。

朋友,現(xiàn)在您看到的是2019年在原址基礎上修復的武夷書院大堂,內分四個展廳,是仿宋建筑。展廳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布館,通過電腦多媒體有聲有色地介紹全館布局及朱熹的生平事跡,清晰地再現(xiàn)南宋時期的朱熹生活和他在這里的教學情景以及理學文化在武夷山發(fā)展的歷程。

左邊第一展廳里主要介紹朱熹本人以及他的同仁、門人和后人在武夷書院的學術活動。朱熹一生著作等身,他最主要的理學代表作《四書集注》就是在這里完成,因此可以說這里是朱熹理學思想成熟的地方。

豎立在大堂的中央是一塊復制的“劉公神道碑”,是朱熹為其義父劉子羽撰寫的。碑文尚存3700多字,詳細記述了劉子羽抗金活動及其生平事跡,是現(xiàn)存朱熹撰寫的最完整、字數(shù)最多的碑刻。此碑原物曾立于五夫里劉子羽墓前,現(xiàn)存放在武夷宮朱熹紀念館內。

在展廳的另一側,我們還可以看到朱熹一生所創(chuàng)建和修復的書院模型圖,全國著名的書院幾乎都與朱熹有關。他曾經(jīng)主持修復白鹿洞書院和岳麓書院等,“武夷精舍”是朱熹親自創(chuàng)建的第三個書院,他在這里講學8年之久。期間,四方學者不遠千里,云集武夷,當時的知名學者蔡元定、蔡沈、詹體仁等都曾就學于此??梢娭祆洳粌H重視理論創(chuàng)建,也非常重視教學實踐活動,他的這些成就在中國思想和教育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您往兩側看,還可以看到兩邊各有一睹斷墻,那就是“武夷書院”的遺址。朋友,滄海桑田,歲月聚散,中華文化在這里彌漫過,就像潮水過后沙灘上留下了卵石貝殼,歷史在這里只留下了斷壁殘巖。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當年的書院雖然只剩下眼前這兩堵斷墻,可在這里產生、發(fā)展的理學思想?yún)s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澤被四方,源遠流長。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來到武夷山第一勝地——天游峰景區(qū)!

天游峰景區(qū)是武夷山山與水、自然與文化結合最完美的景區(qū),位于整個武夷山風景區(qū)的中心,面積約4平方公里,主要景點包括御茶園、天柱峰、云窩、隱屏峰、曬布巖、水月亭、茶洞、天游峰、一覽亭、天游觀等。

景區(qū)主峰——天游峰是武夷三十六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雄偉山峰,以其秀美的景觀聞名于世,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天游之巔,望武夷群峰只露峰尖,似座座仙島在云海中飄動,游人仿佛置身于天宮一般,故名“天游峰”。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登上此峰感慨到:“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其實,天游峰除了迷人的自然風韻之外,它還是一道難得的文化景觀,這里有茶園,有書院,還有摩崖石刻,體現(xiàn)著武夷山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完美結合。

武夷山有句俗話:“不登天游,等于白游”。天游峰究竟有多美?不妨就讓我們開始快樂的“天上一游”吧!

親愛的朋友,武夷山曾被譽為“洞天仙府”,成為道家修身練道的仙境,據(jù)記載武夷山共有四十六幽洞。幽洞是武夷山“丹霞地貌”的特征之一,是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之后,巖石崩塌、堆積的產物。您即將經(jīng)過的是這類巖洞比較集中的地段?,F(xiàn)在您面前的就是武夷山著名的“老虎洞”。這是一處由崩塌巖石堆積而成、層面敞闊的大型洞穴,形似虎頭張口,洞內寬敞明亮,前后相通,可容納一百多人,洞內夏涼冬暖,舒適宜人,是游人休憩的佳處。沿洞內有崎嶇小路也可通往云窩。

朋友,您沿著老虎洞口的石路前行,迎面有一塊巨石斜立如屏,石壁上有兩方摩崖石刻。一方題刻“云路”二字,提醒您這是通往“云窩”的小路。另一方石刻是明末學者方孔昭所題的“重洗仙顏”。方孔昭為明代理學家,字潛夫,安徽桐城人,明朝滅亡后歸隱故鄉(xiāng)。方孔昭尊儒貶佛、道,他來到武夷山游歷天游峰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里儒、佛、道三教同山,主次難分。因此將“重洗仙顏”勒于云窩入口處,希望以儒學來“重洗”人們思想中儒、佛、道混雜的現(xiàn)象,可謂寓意深刻。

您沿云路前行,過了眼前的一道石門,就進入“云窩”了。

在高聳的接筍峰西壁巖下,隱藏著因巖峰崩塌而形成的大小巖洞10余個,這些巖洞背巖臨溪,形態(tài)各異。每當冬春時節(jié),常有一縷縷淡淡的云煙從洞中逸出,在巖石之間輕輕飄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開來,舒展自如,變幻莫測。因此,人們稱這一帶為“云窩”,有詩云:“云兒也似有心霧,自取幽奇來做窩”。云窩的造景,就像一臺精彩好戲的開場,為游人的天游之旅增添了一層神奇的色彩。

云窩一帶風景迤邐,也是歷代文人墨客、名宦隱士潛居養(yǎng)心的地方。這里曾先后出現(xiàn)過很多學館、道院和亭臺樓閣等建筑。

據(jù)《武夷山志》記載,明萬歷年間,隱居于此的兵部右侍郎陳省曾在“云窩”一帶興建“幼溪草廬”。陳省,字孔震,號幼溪,福建長樂人,嘉靖三十八年進士。陳省為官正直清廉,頗有政績,曾任山西道御史,后巡按山海關、湖廣等地,官至兵部右侍郎。首輔張居正曾將陳省比作嘉靖朝的軍事家、兵部尚書“毛伯溫”竭力向萬歷皇帝推薦。萬歷十年,首輔張居正死后,反張勢力得勢,陳省的政敵趁機彈劾他為張居正所用,于是,陳省憤而辭官,解甲歸田。萬歷十一年,即1583年,解甲歸鄉(xiāng)的陳省來到武夷山,難舍武夷美景,于是在這里修建“幼溪草廬”,并在此隱居十三年之久。據(jù)記載,當年陳省所建的“幼溪草廬”,亭臺樓閣有十六處之多,可惜這些建筑早已廢棄,只在巖石間留下些許的遺址和摩崖石刻,還能讓人依稀體會這里曾發(fā)生的歷史,體會風景迤邐的“云窩”里濃厚的文化氣息。陳省在“云窩”里長期隱居,已經(jīng)與這里的“云”結下深厚的感情,擅長書法的陳省在這里留下了以眾多“云”為題的石刻,有“云窩”、“云崖”、“云路”、“云關”、“留云”、“臥 云”、“白云深處”、“棲云閣”等等??磥恚霸苾骸币彩沁@里的主人,這里就是“云”的家。

近年來,武夷山景區(qū)管理委員會在原來“幼溪草廬”的舊址上,重建了水月亭、石沼青蓮亭、望仙亭、仙弈亭等大小十多個竹、木和水泥結構的仿古建筑。這些亭子有的掩映于竹林之中,有的依偎在九曲溪畔,有的壁立于萬仞峰腰,亭中古香古色的木椅,可供游人稍做休憩。

沿云路石進入“云窩”的第一景就是巖刻“問樵臺”,是陳省于明萬歷十五年鐫刻的,當時的陳省已隱居云窩四年,旁邊還刻有一首陳省的七言詩:“剔盡蓬蒿見石臺,臨溪學釣趣悠哉;投竿終日忘釣餌,獨與樵翁話幾回”。詩中所謂“投竿終日忘釣餌”,似乎與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有異曲同工之妙。

親愛的朋友,走過問樵臺,您面前有座歷經(jīng)風雨的石門,門額上有“叔圭精舍”四個字。門外東側有一塊石碑,名為“奉先祠碑”,石上刻題“云窩居徑,叔圭隱居處,著《通鑒詳節(jié)》”。

叔圭,姓江、名贄、字叔圭,武夷山下梅里人,是北宋徽宗年間知名的儒士?;兆谡统跄?,有少微星出現(xiàn),朝廷認為這是將有鴻儒的征兆,派遣欽差到武夷山禮聘叔圭入朝做官,但叔圭三請不就,朝廷便賜號“少微先生”,欽差命崇安縣令在這里為叔圭修建“精舍”,藉以旌表賢儒。叔圭在此著書立說、講學授徒,后來江贄的侄子江德又將精舍擴建為“淮陽書院”。明朝萬歷年間,江姓家族衰落,遂將 “云窩”這一帶賣給歸隱武夷山的兵部右侍郎陳省。清朝雍正年間,江贄裔孫江睿用重資贖回祖業(yè),并在原來書院舊址上修建“奉先祠”,祭祀叔圭。門旁的“奉先祠碑”就由此而來。

朋友,走過“叔圭精舍”的門坊,您面前的這個平臺是云窩平臺。云窩一帶是天游峰的精華地段之一。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前方那個巍峨、平整的山體,人們稱之為曬布巖。它的相對高度約150米,長約600米,是由一整塊巨石構成,渾然一體、無一縫隙。曬布巖又高又闊,亦光亦險,壁立萬仞,未承寸土,顯得青倉而厚重。每當西斜的陽光照到壁上,平行有序的“掌紋”格外分明,俯視溪中的倒影,曬布巖的紋理隨波蕩漾。若逢雨天,曬布巖更有一番奇景,匯聚的雨水從巖頂順著千百條紋理飛流直下,仿佛群龍飛舞,堪稱奇景。

關于曬布巖的由來,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個傳說:相傳,天宮的織女每天都要背著錦囊去采集五彩云錦,織成綾羅綢緞,獻給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負責運送挑擔的大腳仙,挑著織女織好的一擔錦緞,踏著云路途經(jīng)云窩時,被這里“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錦擔去游玩,等他聽到天宮召喚的鼓聲時,才想起錦擔,發(fā)現(xiàn)綾羅綢緞已被晨露打濕了,大腳連仙忙把的錦緞抖開,在巖壁上涼曬。幾番辛勞,大腳仙已困頓不堪,山風微拂,不覺入睡。等大腳仙醒來一看,眼前一片金輝,光芒四射。原來是綾緞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亮,襯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大腳仙用手一摸,巖壁上燙熱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條條綾緞已熔進光滑的石壁中,連大腳仙按布的仙掌也永遠留在巖壁上了。所以,人們又稱“曬布巖”為“仙掌峰”。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題詩道:“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蔥積綠苔”。這種“仙掌”景觀在中國其他丹霞地貌區(qū)也有不同程度的發(fā)育,但據(jù)中國丹霞地貌專家論斷,武夷山的曬布巖是“最為典型,最為奇特,規(guī)模也最大”的。

若果說曬布巖給人一種雄偉厚重感覺的話,那么右邊與它遙望的隱屏峰則顯得高峻峭拔、奇秀無比。您瞧,隱屏峰上平下銳、高廣方正,如刀劈,象斧削,似屏峰,怎么不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

從云窩平臺往上走,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曬布巖”下的巨石“伏虎巖”旁,一條在隱屏峰下巖石斷裂處,里面有一狹長的通道,人稱“小一線天”。沿“小一線天”而上,也可直達隱屏峰下的水月亭。

您瞧,曬布巖前面這塊高十數(shù)米的巨石,形狀像一蹲臥虎,因此人稱“伏虎巖”。伏虎巖是武夷山摩崖石刻薈萃地點之一,十七幅石刻星羅棋布于伏虎巖向外的三個方向,橫跨宋、元、明、清四代,有題名游記、有題詩紀勝。西面巖壁上鐫刻的是宋代學者題寫的“升真元化洞天”、“武夷洞天、升真元化之洞”,記載了武夷山道教名山的歷史;正對云窩平臺這一面刻有“伏虎”二字,為 “幼溪草廬”的主人陳省所題,巖體上還可有陳省的幾首題詩,其中一首寫道:“百獸舞虞廷,胡為巖下伏?前面有投龍,風云好返逐!”,這是否意味著陳省在暗示自己就像一只蹲臥在武夷山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再展宏圖呢?值得注意的是,陳省在這里所有題刻落款中的“幼”字很有特色,右邊的“力”沒有出頭,寫成了“刀”字。有學者認為,這個特點反映了陳省雖歸隱山溪,卻磨礪意志、蓄勢待發(fā)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境界。

伏虎巖東南麓有一巖洞,洞口兩側各有一株古藤,洞下有股清泉,味極甘美,泉水由曬布巖滲出,積蓄成泉,陳省常帶領門人、朋友在此賞玩。后來,陳省的門人、崇安縣令梁鵬就將此泉命名為“司馬泉”,“司馬”是對陳省的尊稱。

伏虎巖下方有一竹叢,那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方竹滿山綠滿溪”的詩句中提到的“方竹”,這是武夷山特有的一種竹子,看似圓的,摸去卻是四方的,十分奇特。當?shù)厝艘詾橛|摸方竹可以聚財,不信,您也可以試試呵。

親愛的朋友,隱屏峰下的這座古香古色的亭子就是水月亭。水月亭背靠險峻的隱屏峰,面對潺潺的九曲溪,是觀景的好地方。憑欄水月亭,只見九曲溪宛如一面明鏡倒映著兩岸的青山,一只只竹筏在碧綠的溪中緩緩漂過,使大自然生動鮮活起來。亭子并未立于水中,為何叫水月亭呢?據(jù)說,月明星稀的夜晚,在亭中把酒賞月,可看到四個月亮: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水中,一個在杯中,還有一個在哪里呢?您不妨猜猜看。試想,入夜時分,這里山蒼水碧,風清月白,該是多么的詩情畫意啊!如此意境,真叫人心醉。

請您回過神來,順著水月亭往下看,水月亭腳下這塊漆黑的巨石,當?shù)厝朔Q它為鐵象巖。鐵象巖中間裂開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覺天光如線,為區(qū)別溪南的“靈巖一線天”,故稱它為“小一線天”。云窩以鐵象巖為界,分上、下云窩。

走下水月亭,請您注意迎面巖壁上的“水云寮”三個字,這里曾是二程理學南傳的始祖之一游酢講學的地方。游酢,福建建陽人,他與學者楊時曾先后兩次前往河南洛陽,向理學開山祖師程顥、程頤兄弟拜師求學。一次,當游、楊二人冒雪來到程府時,恰遇老師程頤正閉目靜坐于書堂,二人不敢打擾,恭敬地站在門外等候,等到程頤發(fā)現(xiàn)時,游、楊二人身上已披滿雪花,門外已是一尺多厚的積雪了,這就是“程門立雪”的典故,后來成為尊師求學的佳話流傳于世。程氏兄弟對如此虔誠恭候、真心求學的學生當然厚愛有加,悉心教授。當游酢和楊時學成南歸時,程頤看著他倆漸漸遠去的背影,無不高興地說:“吾道南矣!”

游酢和楊時二人來到武夷山,長期在這里鉆研理學,授徒講學,成為二程理學向江南傳播的始祖。理學南傳后,楊時授徒羅從彥,羅從彥授徒李侗,李彤就是朱熹的老師。朱熹秉承二程之精華,又博采佛道之所長,完成中國儒家思想的哲學化過程,成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成了自孔子之后對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思想家。

當年游酢最早就是在這里的鐵象巖上構筑精舍、傳經(jīng)布道的,并常常與楊時在此坐而論道。游酢取“水云繚繞”的諧音,稱精舍為“水云寮”,因此也可以說,這里是理學南傳的第一站。您現(xiàn)在看到的“水云寮”三個字,是南宋時游酢的后裔游九言在這里鐫刻的。

朋友,看過緊緊圍繞隱屏峰的“武夷精舍”、“叔圭精舍”和“水云寮”,我們不妨想象一下,當年的學者們在這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里,著書立說、講學授徒,他們思考人生、社會,乃至天地萬物,終成大家,也為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從伏虎巖往上爬,有塊石碑,碑上刻著“隱屏峰、接筍峰”的字樣,站在碑刻的地方,請您轉過身來仰頭看,隱屏峰上有三塊巨石聳天而立,就好像在我們的上方盤旋著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鷹,人們稱這里為“大鵬展翅”。

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道石門,門額上刻著“崢嶸深鎖”四個字。這里滿山的“崢嶸”會“深鎖”著什么呢?讓我們向前走一段,去看個究竟吧。

走進的石門,展現(xiàn)在您面前的是一塊醒目的“茶洞”石碑,原來,這就是崢嶸深鎖著的茶洞。茶洞,又名玉華洞,據(jù)傳是茶神居住的地方。武夷先民以為萬物皆有神,樹有樹神,灶有灶神,天地日月各有其神,茶乃武夷山精華之薈萃,理應有神,而茶神所居之所就是茶洞。

親愛的朋友,身臨這神奇的茶洞,您一定會想到“喝茶”了。人們?yōu)殚L壽老翁祝壽,常用喜米白茶之壽的說法,喜壽是七十七歲,草書的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壽是八十八歲,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壽指九十九歲,“一百”的“百”少一橫為“白”字。那么,您是否知道“茶壽”是指多少歲嗎?把“茶”字看成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是“二十八”,下半部是“八十”,加起來就是“一百零八”了。這就等于告訴我們“常喝茶,能活一百零八”呵。

“喝茶”當然要喝好茶了,這茶洞里所產的茶素有“甲于武夷”之稱,為什么呢?我們不妨向前走一段,去看個究竟吧。

親愛的朋友,走過這一段小路,您是否感覺到豁然開朗、別有一番洞天了呢?茶洞里是一片大約六、七畝的巖間谷地,它的周圍聳立著七座巍巍巖峰,南有接筍峰、隱屏峰、玉華峰,北有清隱巖、天游峰、曬布巖,東有仙游巖,只在西側留一狹窄出口。詩仙李白有名句云:“舉目四顧,霜天崢嶸”,如果放在這里,實在恰如其境!這也許就是茶洞石門上“崢嶸深鎖”四個字的含義吧。旅行家徐霞客游此贊道:“諸峰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蹬道,獨西通一罅,比天臺之明巖更為奇矯也”。您瞧,高峻的巖峰,把茶洞圍成一個清靜幽微的谷井,洞內正午時方能見到陽光,在微微的陽光下,所有景物一片幽幽,兩旁層疊的竹子,青翠欲滴,地面平鋪著綠色的地毯,名貴的茶樹,散發(fā)出陣陣清香。茶洞北面的雪花泉和東南的澹泉、玉華泉匯聚于此,三泉合一,沿洞汩汩流淌,平添了幽洞的神奇,真不愧是“幽微碧玉”的洞天福地。

茶洞前方緊緊環(huán)繞的九曲溪和云窩,為這里常年提供溫濕的氣候條件,茶洞四周群峰林立,細雨攜帶者豐富的礦物質從四周匯聚而來,滋潤著這塊神奇的茶園,如此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當然要產好茶啦。

親愛的朋友,這“幽絕塵寰”的茶洞不僅出產好茶,它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也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筑屋隱居。比較著名的有宋代的劉衡、明代的李鐘鼎,還有清代的董茂勛。他們的雅居大都不復存在,唯有清代董茂勛的“留云書屋”還可以覓其蹤跡:距離我們所處的位置約十幾米處,南面那條通往隱屏峰的石路,有一石門,門上刻有“留云書屋”四字,那就是董茂勛“留云書屋”的舊址,其子董天工的《武夷山志》就是在這個書屋里完成的?!傲粼茣荨苯ㄓ诳滴跷迨?,第二年,文源閣大學士李光地蒞臨書屋,做文贊曰:“廬背玉華而面神皋,左瞰云窩,右依仙掌,詩史案硯,居然幽人之廬;吐霧吞云,收盡溪山之致”。

“留云書屋”的前方有“雞胸”和“龍脊”兩處險境,過了這兩險處,可以看到巖壁上刻著“仙凡界”三個字,意思是這里是仙境與人間的分界線,只有敢過“雞胸”和“龍脊”的人,才能步入“高峰晴樹碧云齊”的頂峰仙境。

立于峰尖的那座亭,叫“仙弈亭”,再往上攀登數(shù)十米,便到隱屏峰頂。峰頂原有玄元、清微道院,現(xiàn)在已經(jīng)廢棄了。自峰頂南下,半壁有洞,就是前面我們在“五曲大橋”看到的狐貍洞。

朋友,請您回過頭來往后看,就在茶洞的最北端有一處深狹,讓我們去看個究竟吧。

親愛的朋友,茶洞最北面的這個深狹狹口有一天然石門,石門里有一灣清潭,潭水是從天游峰高高的巖崖上跌落下來的“雪花泉”匯聚而成。傳說仙女們到武夷山游玩,都要到這里沐浴,故名“仙浴潭”。既是仙女沐浴,說不定會有人偷看的,您不妨回頭瞧一瞧,茶洞入口處的巖壁上,有只烏龜正伸著脖子朝這里偷看呢。據(jù)說這只不爭氣的烏龜,原是一只修煉千年的龜仙,因偷看仙女沐浴被點化成石,永遠地趴在那兒了,一會兒我們就要踏著龜背登山啦。

朋友,您不妨在這“幽微碧玉”的茶洞里稍作休息,準備登天游峰了。登山之前,先提醒您:天游峰十分險峻,只有一條路徑,游人眾多,請一定要注意安全,在登山途中不要隨意停下拍照,以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和影響他人登山,中途會有很好的地點供您拍照。

親愛的朋友,沿著這陡峭的石階登山一定很累了,前方有一個休息的平臺,請您稍稍休息一下,不妨回頭看看著群山環(huán)繞的茶洞,的確令人叫奇。不過,現(xiàn)在請您觀察一下隱屏峰后的那座山峰,就是剛才在茶洞里我們提到的有路通往“留云書屋”的這座山,它是否像一只大象呢?您瞧,前方有它的鼻子和象牙,形狀與顏色清晰分明,直落茶洞,上方有耳朵,后面有欄桿處往上看是它的一條腿,真是“像”極了。原來,隱屏峰后還隱藏著這么一只鮮活的大象呵。

朋友,天游峰海潑408米,東接天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從休息的平臺往上不遠處的半山腰上,有一座亭子就是“半山亭”。從半山亭望天游峰,只見一條溪流,像瀑布一般飛流而下,撞到巖石上的水珠四處飛濺,宛若天仙手中的白色綢緞飄舞在巖石上,又似雪花洋洋灑灑,從天而降,人們稱這股泉水為“雪花泉”,因此“半山亭”又稱“觀瀑亭”。

親愛的朋友,來到半山亭,您一定很累了,那就好好休息一下。這里正好是觀景、拍攝的佳處,武夷山的自然美已經(jīng)展現(xiàn)在您面前了。

在半山亭,您可以遍覽群峰之雄姿,盡收九曲之媚態(tài)。憑欄舉目,遠處峰巒疊嶂,近處險峻挺拔,“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高低錯落,曲直有致,參次之美,勝奪天工之筆;九曲兩岸,碧如翡翠,綠爭映襯,群峰之間,木蘭繽紛,丹墨相宜,色彩之美,悄然動人心扉;若遇晨、昏時刻,早出晚歸的云兒,緩緩飄蕩在山水之間,云海環(huán)抱群峰,群峰點綴云海,“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和諧,形神合一,意境之美,令人心曠神怡,陶然忘返。武夷山,好一派“水木清華”的詩情畫意!

朋友,這里不僅是拍攝的佳處,也是觀察武夷山“丹霞地貌”特征的好地方。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整個武夷山風景區(qū)屬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暗は嫉孛病笔侵讣t色砂巖經(jīng)長期風化和流水侵蝕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的總稱。這種地貌發(fā)育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造山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fā)生傾斜和舒緩褶曲,經(jīng)過崩塌、侵蝕作用之后,山頂面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墻、石柱和巖洞等奇特地貌,河流深切的地段,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等。這里的天柱峰、云窩、接榫峰、隱屏峰、曬布巖、天游峰等等就是這次造山運動的產物,這些奇峰與蜿蜒的九曲溪一同構成“碧水丹山”的美景。

從地理學的角度看,武夷山地處東經(jīng)117度27分至51分、北緯27度33分至54分,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這里雨量充沛,四季較為分明,春秋短、夏冬長。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武夷山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豐富的生態(tài)資源。武夷山的森林覆蓋率為95.3﹪,這里被譽為“世界生物之窗”、“昆蟲的世界”、“鳥的天堂”、“蛇的王國”,不僅是“罕見的自然美地帶”和“尚存的珍稀、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而且是世界上同緯度生物資源最豐富、生物多樣性最典型的地區(qū)。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同享受這份自然的遺產,也讓我們一同呵護這份寶貴的自然遺產吧。

親愛的朋友,當您沿著陡峭的石階到達胡麻澗谷口的時候,您已經(jīng)跨過了八百多個臺階,一定很累了,前方就是“一覽臺”,又是觀景和休息的好地方。

天游峰頂以胡麻澗為界,分為高低兩層,上層為“天游絕頂”,下層為“一覽臺”。“一覽臺”位于景區(qū)中心,是欣賞“碧水丹山”的絕佳位置。當年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點評天游峰“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的時候,想必就在這“一覽臺”上。

如今,人們不僅到此欣賞“九曲”美景,還在不同的時間來到天游峰頂觀看日出、云海、佛光、夕陽、明月,這五景被稱為“天游五絕”。尤其是每年中秋之夜,游人們攜帶親朋好友,結伴來到這里賞月,等待日出,天游之巔,人山人海,熱鬧極了。

朋友,您從“一覽臺”上憑欄遠眺,又見翠色青蔥,群峰林立,三仰、雙乳之美,盡收眼底,遠近若揮手之間;九曲溪山環(huán)水繞,如一條飄舞在群山之間的丹青彩帶,流光溢彩;山水交融,和諧完美,可謂“一片丹山翠萬重,九曲碧流映芙蓉”;晨昏之時,游人至此,腳弄云濤,手撥云軒,真如平步仙境、遨游仙宮一般。

親愛的朋友,山光水色任徘徊,天人之際最忘情,當我們遠離喧鬧的都市,走出煩惱的塵世,來到這純真的自然面前,會有什么感想呢?自然是美麗的,是因為純真而美麗。朋友,讓我們記住這美麗的時刻,讓我們忘卻所有的煩惱,融入自然、珍愛生命吧,生命中的每一天就會像這里的山山水水,純真而美麗!這也許就是我們走出喧鬧的都市、欣賞自然、回歸自然的真正意義吧。

遺憾的是,原“天游觀”已經(jīng)廢棄。1936年,國民政府駐閩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曾在天游觀原址上建立武夷中正公園管理處,也已經(jīng)廢棄。1983年重修后的天游觀掛起了“遨游宵漢”的匾,同時還塑造了代表武夷山開山鼻祖彭祖、彭武、彭夷父子三人戮力同心開創(chuàng)武夷家園的巨型雕像。

相傳,很久以前,武夷山的幔亭峰上住著一位姓彭的老人,老人帶領百姓披星戴月、開山治水,被人們尊稱為“彭祖”。彭祖有兩個聰穎過人、智勇雙全的兒子:彭武和彭夷。彭祖800多歲的時候被玉帝召上天成仙去了,臨走時只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鋤頭和一彎弓箭,囑咐兩個兒子要繼承祖業(yè),日夜不停地開山治水,為百姓造福。彭武、彭夷兩兄弟不忘父親重托,扛起鋤頭,拿著斧子,背上弓箭就進山了。他們挖呀挖,挖出了九曲十八彎,治了山洪,開出良田,種上巖茶、稻谷和果樹,把山山水水裝點成人間仙境,百姓們從此過上了安寧幸福的日子。彭武、彭夷死后,人們?yōu)榱藞蟠鹚麄兊亩髑?,為了紀念這一對開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此山,稱這“碧水丹山”為“武夷山”了。

當然,因歷史久遠,這些傳說已難以考證,但武夷山人民都樂于接受這些美麗的傳說,遵奉彭祖、彭武和彭夷父子。顯然,他們希望借助彭祖這位長壽之神寄托健康長壽、五谷豐登的良好愿望,用彭武、彭夷開辟武夷山的精神激勵人們勤勞勇敢、不斷進取向上。

天游觀后面是“胡麻澗石刻群”景點,沿著那里的小路前行至“中正公園”就是下山的石路了。

親愛的朋友,現(xiàn)在您面前的這條寬兩米、長百米左右的山澗叫胡麻澗,流水從這里穿過一覽臺,奔瀉于天游峰下,形成美麗的雪花泉瀑布、碧綠清透的仙浴潭,滋養(yǎng)著茶洞內“甲于武夷”的巖茶。

胡麻澗兩側峭崖夾峙,巖刻縱橫,有三十多幅歷代巖刻精品,是武夷山摩崖石刻薈萃的地方。這些石刻不僅有高超的書法藝術,而且還有深刻的寓意,它們?yōu)轱L光迤邐的天游峰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如果您細心觀察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石刻集儒、佛、道三教為一體,體現(xiàn)天游峰三教同山的文化特色。

首先,請您注意最前邊的“壽”字,是清光緒年間的石刻,“壽”字的頭上就像一只烏龜?shù)念^,其中的一點就像一個“壽桃”,最后一筆像仙鶴的腳,傳統(tǒng)中國象征長壽的“龜、桃、鶴”均在其中,整個字體又瘦又長,暗示“長壽”之意,并且字體鐫刻是向外凸出,是“陽刻”技法,意味著這里的“洞天仙府,陽壽千秋”。這方巖刻體現(xiàn)著武夷山摩崖石刻的藝術魅力。

您再看這同樣鐫刻于光緒年間的“福地洞天”四個字,道教修仙場所稱“洞天福地”,武夷山自五代被定為“十六升真元化洞天”,亦稱“武夷洞天”。我們不妨可以理解為整個武夷山風景區(qū)就是“洞天”,所以有水簾洞、桃源洞、茶洞、風洞、伏羲洞等等。在這里,不必強尋“山洞”,正所謂“有門無門,是為佛門;似洞非洞,是為仙洞”。

最醒目的一幅石刻,就是這邊的“第一山”了,是清道光年間武顯將軍徐慶超題刻,當年徐霞客已經(jīng)從地理的角度表達天游峰“應第一”了,想必徐慶超認為天游峰乃道教“洞天仙府”,也當屬“第一山”了。

請您往前行十幾米,還有更精彩的摩崖石刻。

親愛的朋友,請您再看前邊的“無量壽佛”和“仙凡混合”等石刻。“無量壽佛”可以說是佛、道相融合的一方石刻,“仙凡混合”則反映了道人與凡俗之人難分的情景。道家亦稱仙家,這里是道士修行之地,凡俗之人也常來此觀景游玩,因此這里被稱為是“仙凡混合”之地。有趣的是這里的“凡”字一點并不在內,而是點在上面,可見凡是登山天游峰的朋友,都有點“不凡”的呵。佛、道兩家在這里并行,反映了天游峰佛、道同山的特點,也反映了中華文化多元和諧并存的特征。

前邊還有一幅楹聯(lián):“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看到武夷方是山”。這方石刻分別摘取兩首詩中的句子組成,上聯(lián)摘自唐朝詩人元稹的詩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下聯(lián)摘自明代才子聶大年的詩句“不宗朱子元非學,看到武夷方是山”。兩首詩歌,采擷自如,巧妙結合,情趣盎然。

有意思的是前邊的“漢奸汪精衛(wèi)”五個字,鐫刻于民國二十九年,即1940年,落款是“軍管區(qū)政治部”,這是否與四周的景致不太和諧呢?請您駐足細辨,這“汪精衛(wèi)”的“精”字米字旁少了右下的一點,少了一點就不是“米”字了,意寓漢奸汪精衛(wèi)“不是吃米長大的”,那當然就不是“人”了!這小小胡麻澗里,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高超的藝術作品,也可以體味歷史的滄桑。

如果說“一覽臺前風景秀”的話,那么“胡麻澗”里就是“石刻美”了;如果把整個武夷山的湖光山色看作是造化所賜的一幅巨大的山水畫的話,那么刻石描紅的摩崖石刻就是這幅山水畫上的題畫詩和鈐印,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相得益彰。天游峰不愧是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典范,它是武夷山三十六峰的代表,體現(xiàn)著整個武夷山風景區(qū)獨有的特色。

朋友,在您的前方有一個岔路口,請您沿著左邊的小路向上走一段,前面就是“中正公園”的門坊。

朋友,您前面的這座牌坊,曾是民國1936年駐閩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所建。當時的蔣鼎文,在天游峰修建“中正公園”,邀請蔣中正前來武夷山游玩,并請國民政府元老于右任題寫園名。后來抗戰(zhàn)爆發(fā),蔣中正一直沒能到這里來,但這里卻留下了“中正公園”的門牌。文化大革命中,門牌被毀。為了恢復歷史原貌,景區(qū)管理委員會又重新修建,恢復原貌,現(xiàn)在您看到的是恢復后的景觀。

朋友,經(jīng)過前邊一段的山路,您也一定很累了,加上眼前這段所謂“總統(tǒng)大道”的石板臺階沒有規(guī)律,所以,在下山的時候,您一定要小心慢行,朋友之間相互照顧。

親愛的朋友,這里是您下山的途中,您不妨在此稍事休息,一邊留意前方的美景。前方最遠處我們可以看到一座村鎮(zhèn),那就是九曲溪竹筏漂流的起點——星村鎮(zhèn)。星村——星辰聚集的地方,多么美好的名字!看著依偎在星村身旁的九曲溪,不僅讓人浮想聯(lián)翩,要不是鎮(zhèn)上裊裊的炊煙,我們還以為是九天銀河灑落了人間!

如今,勤勞的星村鎮(zhèn)人,為了保護武夷山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避免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美麗的九曲溪里,他們聚居在一起,并建立污水處理廠對全鎮(zhèn)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由于有了他們的保護,我們才能享受這份自然的美麗,愿勤勞的星村鎮(zhèn)人民幸福如意!愿您和您的親人幸福如意!

親愛的朋友,當您沿著這崎嶇的石板路下山的時候,我們快樂的“天游之旅”到此就要結束了,風光迤邐的天游峰十分榮幸地留下了您的足跡,此時此刻,不知您是否想起了一首詩?那就是徐志摩的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那牡匚易吡耍缥仪那牡貋?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很少人見過真正的“康橋”,但為什么幾乎人人都喜歡《再別康橋》這首詩呢?也許,在每個人的夢里都藏著一個美麗的“康橋”;也許,美麗的天游峰、美麗的武夷山會成為您心中的“康橋”!

親愛的朋友,祝您的旅途平安、愉快!天游峰期待您和您的朋友再次光臨!

朋友,沿著小路即將到達九曲溪邊的時候,請您注意左前方雄偉的曬布巖下,有一方醒目的石刻,鐫刻著陳省所題的、遒勁有力的“壁立萬仞”四個大字。從這個方向看曬布巖真如一幅濃墨重彩、氣勢如虹的山水畫,巨大的巖壁,寬闊平坦,峭直陡立,“壁立萬仞”這四個字就像鑲在畫面的題畫詩,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傍邊還有一方石刻,鐫刻著“仰之彌高”四字,兩方石刻互為襯托,又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兩方石刻前面相鄰的就是伏虎巖,您瞧,伏虎巖的這一面鐫刻著“武夷洞天、升真元化之洞”和宋代學者游九言題寫的“升真元化洞天”。唐末五代時,杜光庭《洞天福地記》里,把武夷山列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稱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據(jù)說仙人升天時,必須在武夷山換骨升真,所以稱這里為“升真元化洞天”。伏虎巖上的這兩方石刻,記述著武夷山也曾是道教名山的悠久歷史。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二

大家好!初遇到我,大家是不是認為我長得很帥!大家叫我小吳吧。今天我要帶你們去游“六六”!別用這么驚訝的眼光看著我,“六六”指的是三十六座峰,今天我們就游覽其中的一座山峰——天游峰。

好,現(xiàn)在下車!大家不要你推我擠,第一次來到這名勝景區(qū),不免有些沖動,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樂極生悲”。

我們已經(jīng)來到天游峰腳下,我們所在之地是一片大草坪。大家向左邊看,那一條小溪是九曲溪,有九道彎所以叫九曲溪。溪水清澈,緩緩流動,仔細聆聽,溪水流動的聲音,像奏出美妙的音樂,越聽越樂聽。

大家請隨我來,這是一顆無比巨大的巖石,上面有著一條條線段,據(jù)說這是大腳仙的五彩云錦筑成的??椗畟兠刻於紩杉葡迹尨竽_仙挑回天宮。有一次例外,大腳仙途徑武夷山,被這山青水秀的景色迷住了,就放下云霞在武夷山游玩?;貋碇畷r云霞被露水打濕了,大腳仙怕被王母娘娘責備,就將云錦放在巖石上曬,自己大睡一覺,睡醒時太陽已經(jīng)西沉,大腳仙連忙跑去看云錦。不料,云錦和石頭和在一起了。大腳仙伸手去摸,手就印在上面了,這塊巖石因此而得名——曬布巖。在曬布巖的左上方,那個三米多寬的黑色手印就是大腳仙的仙掌。諸位你們知道嗎?據(jù)科學家們的分析,這些小印子,就是雨水日夜拍打巖石而留下的痕跡。

曬布巖的后面就是天游峰了。它高約400多米,卻異常的陡,從山上垂下來的鐵鏈就是從天上垂下來一樣。我們繼續(xù)往上爬,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半山腰,你們聽,叮叮咚咚的泉水聲,那是雪花泉。它從山上飛流直下,擊打著山腳下的巖石,濺起像雪花一樣的水花,雪花泉的名字由來和曬布巖一樣有趣。

雪花泉旁邊是接筍峰,那山峰似乎連接又似乎斷開,像竹筍一樣,想必大家知道他為什么叫接筍峰了吧!它的后面是一個茶園,被上山留下的清泉滋潤著,這里的茶比一般的茶還要香還要好喝,這就是著名的大紅袍。

這半山腰的平地適合大家休息,現(xiàn)在大家自由活動,一會兒我們進行爬上山頂奪旗比賽。那里不僅能賞到最美的景色,還能得到豐富的獎勵。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三

大家好!初遇到我!大家叫我小吳吧。今天我要帶你們去游“六六”!別用這么驚訝的眼光看著我,“六六”指的是三十六座峰,今天我們就游覽其中的一座山峰——天游峰。

好,現(xiàn)在下車!大家不要你推我擠,第一次來到這名勝景區(qū),不免有些沖動,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樂極生悲”。

我們已經(jīng)來到天游峰腳下,我們所在之地是一片大草坪。大家向左邊看,那一條小溪是九曲溪,有九道彎所以叫九曲溪。溪水清澈,緩緩流動,仔細聆聽,溪水流動的聲音,像奏出美妙的音樂,越聽越樂聽。

大家請隨我來,這是一顆無比巨大的巖石,上面有著一條條線段,據(jù)說這是大腳仙的五彩云錦筑成的??椗畟兠刻於紩杉葡迹尨竽_仙挑回天宮。有一次例外,大腳仙途徑武夷山,被這山青水秀的景色迷住了,就放下云霞在武夷山游玩?;貋碇畷r云霞被露水打濕了,大腳仙怕被王母娘娘責備,就將云錦放在巖石上曬,自己大睡一覺,睡醒時太陽已經(jīng)西沉,大腳仙連忙跑去看云錦。不料,云錦和石頭和在一起了。大腳仙伸手去摸,手就印在上面了,這塊巖石因此而得名——曬布巖。在曬布巖的左上方,那個三米多寬的黑色手印就是大腳仙的仙掌。諸位你們知道嗎?據(jù)科學家們的分析,這些小印子,就是雨水日夜拍打巖石而留下的痕跡。

曬布巖的后面就是天游峰了。它高約400多米,卻異常的陡,從山上垂下來的鐵鏈就是從天上垂下來一樣。我們繼續(xù)往上爬,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半山腰,你們聽,叮叮咚咚的泉水聲,那是雪花泉。它從山上飛流直下,擊打著山腳下的巖石,濺起像雪花一樣的水花,雪花泉的名字由來和曬布巖一樣有趣。

雪花泉旁邊是接筍峰,那山峰似乎連接又似乎斷開,像竹筍一樣,想必大家知道他為什么叫接筍峰了吧!它的后面是一個茶園,被上山留下的清泉滋潤著,這里的茶比一般的茶還要香還要好喝,這就是著名的大紅袍。

這半山腰的平地適合大家休息,現(xiàn)在大家自由活動,一會兒我們進行爬上山頂奪旗比賽。那里不僅能賞到最美的景色,還能得到豐富的獎勵。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四

天游峰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勝地,位于武夷山景區(qū)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后九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海拔408.8米。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險峰。

天游峰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下天游的南端有改建的天游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游人提供方便。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jié),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在妙高臺背后,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巖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游;下有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里賃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下天游的南端有改建的天游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游人提供方便。殿宇式的樓閣,名“遨游霄漢”,成為游客飲茶、賞景的場所。古人云:“飛泉響落睛疑雨,古木濃蔭夏亦寒”。這里就成了游客的觀景地。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五

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奈湟纳教煊畏寰皡^(qū)

導游詞

范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堵墻就是武夷精舍遺址。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擘劃、營建的書院。據(jù)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記載:武夷精舍是當時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稱"武夷之巨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筑。四方來者,莫不嘆其佳勝。朱熹在武夷精舍著書立說,倡道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yǎng)了大批理學人才。因此他創(chuàng)辦的武夷精舍備愛封建統(tǒng)治者的重視,歷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廣。南宋末期,經(jīng)擴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為“紫陽書院”,由官府撥給公田以供養(yǎng)學者。隨后又設置“山長”這個教職,來主持教事。元初,改山長為“教授”。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毀于兵災。明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孫朱洵、朱澍出資重建后,又改稱“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間,賜予“學達性天”匾額,再度大興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殘留的精舍遺址,則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年,閩浙總督常見羅滿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從武夷精舍前行數(shù)百米,在接筍峰西壁巖下,有因峰巖崩塌形成的大小巖洞10余處。每當冬春二季的早晚,從洞穴里常常會冒出一縷縷淡淡的云霧,在峰石之間輕輕游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開來,舒卷自如,變幻莫測,故此地名為“云窩”。云窩四周環(huán)繞著響聲巖、丹爐巖、仙跡巖、天柱峰、更衣臺、曬布巖、天游峰、蒼屏峰、接筍峰等。過問樵臺,前面大家看見的這個石門,就是叔圭精舍舊址。門額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見。叔圭、姓江名贄,北宋人,官舉孝廉。這里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筑,是清初為紀念江贄而建造的,現(xiàn)僅存這道石門。過叔圭精舍石門,但覺豁然開朗。左邊這個瀕臨九曲溪巡的亭子叫石沼青蓮亭。右邊這座山峰是隱屏峰,依附于隱屏峰,峰腰橫列三痕,仿佛折斷又連接在一起的山峰,叫接筍峰。隱屏峰下的這座亭叫水月亭。據(jù)說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賞月,可風到四個月亮。請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個月亮?(天上一個,水中一個,杯中一個,還有心中一個)。云窩中間這塊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頭伏臥的大象,俗稱鐵象巖。鐵象巖中間裂開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覺天光如線。

為區(qū)別溪南靈巖一線天,故稱它為“小一線天”。云窩以鐵象巖為界,分上、下云窩。云窩巨石倚立,背巖臨水,地處武夷山精華地帶,為武夷首勝之區(qū)。這里歷來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隱潛居養(yǎng)心之所。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陳省曾在上下云窩間,興建“幼溪草廬”,計有賓云堂、棲云閣、巢云樓、生云臺、遲云亭等10余處亭、臺、樓、閣,極為富麗堂皇??上н@些建筑早已廢圯,巖壁間留下的些許摩崖題刻,還能讓人依稀記起昔日的繁華。關于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還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陳省在云窩構筑幼溪草廬時,朱熹當年營建的紫陽書院十分破舊。一邊是優(yōu)雅的環(huán)境,精美的建筑;一邊是年久失修,即將坍廢的書院。一士人見此情景,便題詩于壁:“紫陽書院對清波,破壁殘碑半女筍。頗愛隔鄰亭榭勝,畫欄朱拱是云窩。”陳省見詩笑曰:這分明是激我乎。即日捐資雇工,大興土木,將紫陽書院修復一新。

鐵象巖左邊這座山峰,就是我們在竹筏上看至的曬布,請大家注意看,在曬布巖的巖壁中間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長度超過一丈的有數(shù)十行,相傳這是仙人留下的,故曬布巖又稱“仙掌峰”。曬布巖由于流水長年沖刷的結果,巖壁上布滿了數(shù)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軌跡。每當西斜的陽光照到壁上,更見得條縷分明。俯視溪中,但見影浸水底,隨波晃漾,恍如無數(shù)條流動的黑蛇白蛇,從溪底直往下竄。若逢雨天,雨水從巖頂順著直溜溜的軌跡飛瀉直下,仿佛素練懸而未決天,萬千銀龍飛舞,堪稱奇景。關于曬布巖和仙掌峰的由來,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相傳很早以前,天宮的織女每天都背著錦囊,唱著歌兒去采集五彩云錦。這些云錦配上一縷縷金絲銀線,織成一匹匹綾羅綢緞,獻給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負責運送的挑擔的挑擔大腳仙,挑著織女織好的一擔帛錦,踏著云路途經(jīng)武夷山云窩時,不經(jīng)意往下一看,頓時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錦擔去游玩。等他聽到天宮的鼓聲時,才想起錦擔,一看,糟啦,綾羅綢緞已被打濕了,他怕王母娘娘責怪,于是,就把一匹匹的帛錦抖開,曬在大巖壁上;可是錦緞太長,一直垂到六曲溪邊,皺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擔綾緞?chuàng)岬钠狡秸追羷?,大腳仙已困頓不堪,尋到一陰涼處便呼呼大睡。一常見醒來,日頭已經(jīng)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輝,光芒四射。原來這是綾緞在陽光下熠熠閃亮,襯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大腳仙用手一摸,巖壁上燙熱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條條綾緞已熔進了光滑的石壁中,連大腳仙按布的仙掌也永遠嵌進了巖壁上?!叭缃袷狭粝烧疲盖嗍[積綠苔?!闭f的就是仙掌峰的景致。

請大家注意看,前面這塊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題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廬的主人陳省。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陳省因與宰相張居正政見不一而受到排擠?;噬想m數(shù)賜,但他仍然辭職榮歸入閩。深厚感情感懷才不遇,卜筑武夷山中。適云窩有一巖石狀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只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再展宏圖。伏虎巖右邊這一竹叢,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游武夷詩中提到的方竹。這種竹看似圓,摸去卻是四方的,十分奇特。不信,大家可以來摸摸。從伏虎巖前的石徑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門,門額上刻有“崢嶸深鎖”四字。進石門,眼前豁然開朗,別有洞天。這就是素有產茶“甲于武夷”之稱的茶洞。從洞中放眼眺望接筍峰、隱屏峰、清隱巖、天游峰、仙掌峰,以及遠在三曲的仙游巖,峭壁聳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墻,把它團團圍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邊的一條巖罅。人在面積不過六七畝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樣,抬頭仰視,僅見青天一圍。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游記》中寫道:“諸峰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磴道,獨西通一罅,比天臺之明巖更為矯也。”

所以,歷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內卜筑隱居,如宋劉衡的小隱居,明李鐘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勛的留云書屋等。如今這些古老的建筑,大都不見蹤跡,唯猖狂留下的董茂勛留云書屋的舊址。茶洞最北面這個潭,稱“仙浴潭”,從天游峰奇峰跌落下來的雪花泉就匯集在這里。相傳該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大家請看,南面這條通往隱屏峰的石徑,在距我們所處位置的十余米處,有一石門,門額上刻有“留云書屋”四字,這就是董茂勛卜筑的留云書屋的舊址。二百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攻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勛留云書屋中完成了二十四卷《武夷山志》的編工作,為武夷山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穿石門,過“雞胸”、“龍脊”,可見巖壁上有“仙凡界”題刻,意思是這里是人間與仙境的分界線,只有有膽有識敢過武夷山險徑——“雞胸”、“龍脊”的人,才能步入頂峰仙境。立于峰尖這座亭叫“仙弈亭”。再往上攀登數(shù)十米,便到隱屏峰頂。峰頂原有清真道院,建于明萬歷三年(1577年),今廢。自巔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劉端陽藏蛻于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壇。各位朋友,請大家做好登山準備,現(xiàn)在我們開始攀登天游峰。從茶洞到天游峰一覽臺共有八百多級石階,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邊登邊數(shù),看誰數(shù)的數(shù)字最精確。

現(xiàn)在我們終于登上了天游峰一覽臺,大家一路辛苦了。根據(jù)剛才大家報來的數(shù)字看,張先生、李先生數(shù)得最為精確,共有石階826級,謝謝大家的合作。天游泳池峰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站在一覽臺上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邀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一覽臺位于景區(qū)中心,是一處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臺。隨著時序流轉,在這里可以觀賞到日出、云霧、佛光、夕陽、明月等天游五絕,從一覽臺上賃欄遠眺,但見群峰點點,西望那座山峰就是八曲的三教峰,東望這卒山峰是一曲的大王峰。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p>

從一覽臺前行,眼前座宮觀式的建筑,就是天游觀。觀后的妙高臺上,大家看到的這棵掛有古樹名木牌子的樹,就是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jié),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

唐朝詩人王維有詩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钡复蠹夷茉跇湎露嗾页鰩琢Щ丶抑校蔀槲湟纳街玫拿篮眉o念。紅豆樹旁的這條澗稱胡麻澗。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記得余處。其中最大這一幅“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那么,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欣賞完摩崖石刻,登上崎嶇丘,前面這座牌坊就是中正公園牌坊,原來牌坊上鐫刻有“中正公園”四字,“文革”期間被敲掉,現(xiàn)有關部門正總任務恢復這一景觀。

各位朋友,天游峰游覽到此結束。請大家歇息一下,下一站桃源洞。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勝景。

天游峰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望云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近方,是為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臺。

從這里憑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

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稱。

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觀、仙凡客館、妙高山莊等旅館、小賣部、茶室,可為游人提供食宿方便。

天游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蜿蜒南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落差100多米,飄逸瀟灑,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30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位于六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勝景。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里賃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p>

下天游的南端有近年改建的天游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游人提供方便。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jié),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在妙高臺背后,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巖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

為武夷第一勝地,位于武夷山景區(qū)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后,海拔410米,它獨出群峰,云霧彌漫,山巔四周有諸名峰拱衛(wèi),三面有九曲溪環(huán)繞,武夷全景盡收眼底。該峰東接仙游巖,南續(xù)清隱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于群峰之上。每當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時,可在此欣賞云海大觀。只見群峰出沒于云端,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有時還可看到奇妙的“佛光”。云開霧散之后,憑欄四望,武夷山水盡收眼底。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如白練千尋從峰頂直瀉而下,被稱作“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觀。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天游主要景點有:御茶園遺址、云窩、接筍峰、隱屏峰、賞月亭。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六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勝景。

天游峰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望云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近方,是為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臺。

從這里憑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

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惫视小拔湟牡谝环濉敝Q。

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觀、仙凡客館、妙高山莊等旅館、小賣部、茶室,可為游人提供食宿方便。

天游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蜿蜒南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落差100多米,飄逸瀟灑,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30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七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來到武夷山第一勝地——天游峰景區(qū)!

天游峰景區(qū)是武夷山山與水、自然與文化結合最完美的景區(qū),位于整個武夷山風景區(qū)的中心,面積約4平方公里,主要景點包括御茶園、天柱峰、云窩、隱屏峰、曬布巖、水月亭、茶洞、天游峰、一覽亭、天游觀等。

景區(qū)主峰——天游峰是武夷三十六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雄偉山峰,以其秀美的景觀聞名于世,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天游之巔,望武夷群峰只露峰尖,似座座仙島在云海中飄動,游人仿佛置身于天宮一般,故名“天游峰”。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登上此峰感慨到:“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其實,天游峰除了迷人的自然風韻之外,它還是一道難得的文化景觀,這里有茶園,有書院,還有摩崖石刻,體現(xiàn)著武夷山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完美結合。

武夷山有句俗話:“不登天游,等于白游”。天游峰究竟有多美?不妨就讓我們開始快樂的“天上一游”吧!

老虎洞

親愛的朋友,武夷山曾被譽為“洞天仙府”,成為道家修身練道的仙境,據(jù)記載武夷山共有四十六幽洞。幽洞是武夷山“丹霞地貌”的特征之一,是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之后,巖石崩塌、堆積的產物。您即將經(jīng)過的是這類巖洞比較集中的地段?,F(xiàn)在您面前的就是武夷山著名的“老虎洞”。這是一處由崩塌巖石堆積而成、層面敞闊的大型洞穴,形似虎頭張口,洞內寬敞明亮,前后相通,可容納一百多人,洞內夏涼冬暖,舒適宜人,是游人休憩的佳處。沿洞內有崎嶇小路也可通往云窩。

重洗仙顏

朋友,您沿著老虎洞口的石路前行,迎面有一塊巨石斜立如屏,石壁上有兩方摩崖石刻。一方題刻“云路”二字,提醒您這是通往“云窩”的小路。另一方石刻是明末學者方孔昭所題的“重洗仙顏”。方孔昭為明代理學家,字潛夫,安徽桐城人,明朝滅亡后歸隱故鄉(xiāng)。方孔昭尊儒貶佛、道,他來到武夷山游歷天游峰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里儒、佛、道三教同山,主次難分。因此將“重洗仙顏”勒于云窩入口處,希望以儒學來“重洗”人們思想中儒、佛、道混雜的現(xiàn)象,可謂寓意深刻。

您沿云路前行,過了眼前的一道石門,就進入“云窩”了。

云窩

在高聳的接筍峰西壁巖下,隱藏著因巖峰崩塌而形成的大小巖洞10余個,這些巖洞背巖臨溪,形態(tài)各異。每當冬春時節(jié),常有一縷縷淡淡的云煙從洞中逸出,在巖石之間輕輕飄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開來,舒展自如,變幻莫測。因此,人們稱這一帶為“云窩”,有詩云:“云兒也似有心霧,自取幽奇來做窩”。云窩的造景,就像一臺精彩好戲的開場,為游人的天游之旅增添了一層神奇的色彩。

云窩一帶風景迤邐,也是歷代文人墨客、名宦隱士潛居養(yǎng)心的地方。這里曾先后出現(xiàn)過很多學館、道院和亭臺樓閣等建筑。

據(jù)《武夷山志》記載,明萬歷年間,隱居于此的兵部右侍郎陳省曾在“云窩”一帶興建“幼溪草廬”。陳省,字孔震,號幼溪,福建長樂人,嘉靖三十八年進士。陳省為官正直清廉,頗有政績,曾任山西道御史,后巡按山海關、湖廣等地,官至兵部右侍郎。首輔張居正曾將陳省比作嘉靖朝的軍事家、兵部尚書“毛伯溫”竭力向萬歷皇帝推薦。萬歷十年,首輔張居正死后,反張勢力得勢,陳省的政敵趁機彈劾他為張居正所用,于是,陳省憤而辭官,解甲歸田。萬歷十一年,即1583年,解甲歸鄉(xiāng)的陳省來到武夷山,難舍武夷美景,于是在這里修建“幼溪草廬”,并在此隱居十三年之久。據(jù)記載,當年陳省所建的“幼溪草廬”,亭臺樓閣有十六處之多,可惜這些建筑早已廢棄,只在巖石間留下些許的遺址和摩崖石刻,還能讓人依稀體會這里曾發(fā)生的歷史,體會風景迤邐的“云窩”里濃厚的文化氣息。陳省在“云窩”里長期隱居,已經(jīng)與這里的“云”結下深厚的感情,擅長書法的陳省在這里留下了以眾多“云”為題的石刻,有“云窩”、“云崖”、“云路”、“云關”、“留云”、“臥 云”、“白云深處”、“棲云閣”等等??磥?,“云兒”也是這里的主人,這里就是“云”的家。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八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位于六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勝景。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里賃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p>

下天游的南端有近年改建的天游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游人提供方便。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jié),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在妙高臺背后,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巖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

為武夷第一勝地,位于武夷山景區(qū)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后,海拔410米,它獨出群峰,云霧彌漫,山巔四周有諸名峰拱衛(wèi),三面有九曲溪環(huán)繞,武夷全景盡收眼底。該峰東接仙游巖,南續(xù)清隱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于群峰之上。每當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時,可在此欣賞云海大觀。只見群峰出沒于云端,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有時還可看到奇妙的“佛光”。云開霧散之后,憑欄四望,武夷山水盡收眼底。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如白練千尋從峰頂直瀉而下,被稱作“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觀。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天游主要景點有:御茶園遺址、云窩、接筍峰、隱屏峰、賞月亭。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

福建著名天游峰導游詞

武夷山的導游詞

武夷山的導游詞大全

南平武夷山導游詞

關于武夷山的導游詞

武夷山導游詞結尾怎么寫

福建武夷山的導游詞

武夷山水簾洞導游詞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九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來到武夷山第一勝地——天游峰景區(qū)!

天游峰景區(qū)是武夷山山與水、自然與文化結合最完美的景區(qū),位于整個武夷山風景區(qū)的中心,面積約4平方公里,主要景點包括御茶園、天柱峰、云窩、隱屏峰、曬布巖、水月亭、茶洞、天游峰、一覽亭、天游觀等。

景區(qū)主峰——天游峰是武夷三十六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雄偉山峰,以其秀美的景觀聞名于世,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天游之巔,望武夷群峰只露峰尖,似座座仙島在云海中飄動,游人仿佛置身于天宮一般,故名“天游峰”。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登上此峰感慨到:“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其實,天游峰除了迷人的自然風韻之外,它還是一道難得的文化景觀,這里有茶園,有書院,還有摩崖石刻,體現(xiàn)著武夷山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完美結合。

武夷山有句俗話:“不登天游,等于白游”。天游峰究竟有多美?不妨就讓我們開始快樂的“天上一游”吧!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十

各位朋友: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位于六曲溪北,景區(qū)中心。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勝景。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里賃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p>

下天游的南端有近年改建的天游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游人提供方便。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jié),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在妙高臺背后,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巖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

為武夷第一勝地,位于武夷山景區(qū)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后,海拔410米,它獨出群峰,云霧彌漫,山巔四周有諸名峰拱衛(wèi),三面有九曲溪環(huán)繞,武夷全景盡收眼底。該峰東接仙游巖,南續(xù)清隱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于群峰之上。每當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時,可在此欣賞云海大觀。只見群峰出沒于云端,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有時還可看到奇妙的“佛光”。云開霧散之后,憑欄四望,武夷山水盡收眼底。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如白練千尋從峰頂直瀉而下,被稱作“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觀。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天游主要景點有:御茶園遺址、云窩、接筍峰、隱屏峰、賞月亭。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

天游峰導游詞介紹篇十一

大家好!初遇到我,大家是不是認為我長得很帥!大家叫我小吳吧。今天我要帶你們去游“六六”!別用這么驚訝的眼光看著我,“六六”指的是三十六座峰,今天我們就游覽其中的一座山峰——天游峰。

好,現(xiàn)在下車!大家不要你推我擠,第一次來到這名勝景區(qū),不免有些沖動,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樂極生悲”。

我們已經(jīng)來到天游峰腳下,我們所在之地是一片大草坪。大家向左邊看,那一條小溪是九曲溪,有九道彎所以叫九曲溪。溪水清澈,緩緩流動,仔細聆聽,溪水流動的聲音,像奏出美妙的音樂,越聽越樂聽。

大家請隨我來,這是一顆無比巨大的巖石,上面有著一條條線段,據(jù)說這是大腳仙的五彩云錦筑成的??椗畟兠刻於紩杉葡?,讓大腳仙挑回天宮。有一次例外,大腳仙途徑武夷山,被這山青水秀的景色迷住了,就放下云霞在武夷山游玩?;貋碇畷r云霞被露水打濕了,大腳仙怕被王母娘娘責備,就將云錦放在巖石上曬,自己大睡一覺,睡醒時太陽已經(jīng)西沉,大腳仙連忙跑去看云錦。不料,云錦和石頭和在一起了。大腳仙伸手去摸,手就印在上面了,這塊巖石因此而得名——曬布巖。在曬布巖的左上方,那個三米多寬的黑色手印就是大腳仙的仙掌。諸位你們知道嗎?據(jù)科學家們的分析,這些小印子,就是雨水日夜拍打巖石而留下的痕跡。

曬布巖的后面就是天游峰了。它高約400多米,卻異常的陡,從山上垂下來的鐵鏈就是從天上垂下來一樣。我們繼續(xù)往上爬,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半山腰,你們聽,叮叮咚咚的泉水聲,那是雪花泉。它從山上飛流直下,擊打著山腳下的巖石,濺起像雪花一樣的水花,雪花泉的名字由來和曬布巖一樣有趣。

雪花泉旁邊是接筍峰,那山峰似乎連接又似乎斷開,像竹筍一樣,想必大家知道他為什么叫接筍峰了吧!它的后面是一個茶園,被上山留下的清泉滋潤著,這里的茶比一般的茶還要香還要好喝,這就是著名的大紅袍。

這半山腰的平地適合大家休息,現(xiàn)在大家自由活動,一會兒我們進行爬上山頂奪旗比賽。那里不僅能賞到最美的景色,還能得到豐富的獎勵。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883369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