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菊花課文原文 菊花原文翻譯賞析(通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8 17:14:05
看菊花課文原文 菊花原文翻譯賞析(通用9篇)
時間:2023-12-18 17:14:05     小編:琴心月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看菊花課文原文篇一

作者:元稹

朝代:唐朝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陶家:陶,指東晉陶淵明。

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后真隱士不多,要大發(fā)“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nèi)セ匚毒捉?,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看菊花課文原文篇二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釋

陶家:陶,指東晉陶淵明。

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后真隱士不多,要大發(fā)“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nèi)セ匚毒捉?,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看菊花課文原文篇三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后真隱士不多,要大發(fā)“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nèi)セ匚毒捉?,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看菊花課文原文篇四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陶家:陶,指東晉陶淵明。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后真隱士不多,要大發(fā)“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nèi)セ匚毒捉?,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看菊花課文原文篇五

原文:

菊花

[唐代]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暗暗淡淡的紫色,溫潤嬌艷的黃色。

菊花曾在隱士陶淵明東籬的邊上展現(xiàn)麗色,在羅含的庭院里吐露芬芳。

菊花能夠承受寒涼的秋露,可是卻害怕夕陽的來臨。

我愿浸在金鸚鵡杯中,為身居白玉堂中的明君所用。

注釋

融融:光潤的樣子。

冶冶:艷麗的樣子。

陶令:指陶淵明,因其主彭澤縣做過縣令,故稱陶令。

羅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長,號富和,東晉桂陽郡耒陽(今湖南未陽市)人。博學能文,不慕榮利,編葦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謝尚贊為“湘中之琳瑯”。桓溫稱之為“江左之秀”。官至散騎廷尉。年老辭官歸里,比及還家,階庭忽蘭菊叢生,時人以為德行之感。

禁:禁受,承當。

重露:指寒涼的秋露。

怯:膽怯、擔心。

殘:一作“斜”。

金鸚鵡:金制的狀如鸚鵡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華的廳堂,喻朝廷。升:擺進。

賞析:

〈菊花〉詩的末聯(lián)“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與本詩末聯(lián)所抒發(fā)的感概,可以說同中有異。在〈菊花〉詩中,筆者曾經(jīng)說到,李商隱對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覺無望,卻想到自我毀滅,成為菊花酒,這樣便可以浮在用黃金鑄成的鸚鵡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這種感情,雖嫌激烈,卻畢竟帶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詩,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塢、微香、涓涓淚、寒雁、暮蟬、細路獨來、清尊相伴,一片嘆老嗟卑的味道,甚么火氣也沒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嘆之作歟!

除了末聯(lián),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與〈野菊〉的筆法相類,只是后者的描述更為抽象,以作者的觀感為主。五、六寫凋零遲暮,亦與「已悲節(jié)物同寒雁」的情感相類。末聯(lián)則可見上述的分析,筆者對于此文有二點看法:首先,說李商隱「自我毀滅」實是見仁見智,我們也可以解讀為一種升華,成為菊花酒是需要釀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華,所以〈菊花〉詩的情感的確比〈野菊〉來得積極一點。再者,李商隱盡管嘆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會變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詩中的苦竹、椒塢、微香,與〈菊花〉詩的陶令、羅含同樣有賢才的涵意,都是詩人對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我們從〈菊花〉、〈野菊〉、〈臨發(fā)崇讓宅紫微〉三首詩中,可以看到李商隱處在不同時空之下的感嘆,但是也可以見到李商隱始終如一的態(tài)度,詩人的自尊心不曾稍減。最后,筆者以為選用〈菊花〉詩對照〈野菊〉,較另二首詩作更適合,既可以擺脫附會史事的牽強,亦可于寫作技巧、用詞遣字、情感強度作同中有異的比較。

屈復曰:「通首不出題,亦是大病。」則是正好說明了〈野菊〉為何較〈錦瑟〉的詩旨來得明確,〈野菊〉一詩雖未有任何「菊」字,對于菊的形容也是十分抽象,但是縱觀全詩句意,則句句不離菊,首聯(lián)寫菊的生長環(huán)境和形態(tài),頷聯(lián)寫詩人愛菊、憐菊之心,頸聯(lián)寫詩人憶起當年賞菊之樂,末聯(lián)寫菊未被種植在宮中的遺憾。同樣,前文所提及的〈菊〉也是通首不出題,因此都顯得詩意十分單純,也令人有思想范圍狹窄的感覺。就寫作技巧而言,野菊、苦竹、椒塢,多層次意象組合的完美搭配,忍字與省字的簡明精確,李商隱用字遣詞可謂匠心獨運。然而詩旨卻完全圍繞在懷才不遇的自憐情緒中打轉,看多了李商隱這類為數(shù)不少的作品,真會讓人懷念起李白的豪邁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鄧中龍分析)

看菊花課文原文篇六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注】秋叢,即叢叢的秋菊。

元稹《菊花》賞析題

1.第一句“繞”字寫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繞”字寫出詩人賞菊時的情態(tài)。(2分)

2.說說詩人“偏愛菊”的原因。(2分)

答:

菊花(元稹)閱讀答案由查字典語文網(wǎng)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1.第一句“繞”字寫出菊花滿院盛開。第二句“繞”字寫出詩人賞菊時入迷、留連忘返(各1分)

2.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開盡更無花”回答得1分)

【鑒賞】

菊花,歷來被視作孤標亮節(jié)、高雅傲霜的象征,與梅、蘭、竹一起被譽為花中“四君子”。

前代詩人中吟詠贊美菊花的很多,如東晉陶淵明尤喜愛菊花,并留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唐代詩人杜甫《云安九日》云:“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蓖瑫r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詠菊》)之句。這些詩句中,詩人特別歌詠贊嘆菊花能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jié),不畏嚴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機。貞元十八年(8),時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長安待選,躊躇滿志的詩人面對秋冬時節(jié)卻春意盎然的菊花,寫下了這首詠菊詩,表達詩人對于菊花的由衷喜愛。

一、二句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詩人纏綿癡迷于菊花的“愛菊圖”。語言直白淺露,平鋪直敘,卻充分描繪出詩人對菊花流連忘返的.癡迷與喜愛。盡管只短短的十四個字,但卻從三個層面表達了詩人的愛菊之心。第一個層面,“秋叢繞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說明詩人宅院周圍秋菊盛開的絢麗景象;第二個層面,“遍繞籬邊”四字表明詩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麗而繞籬欣賞,品頭論足。第三個層面,“日漸斜”三字證明詩人欣賞菊花時間之長,尤其是一“漸”字,充分展現(xiàn)出時間漸漸流逝而詩人渾然不覺的精神狀態(tài),足見詩人愛菊之深。

三、四句則為我們揭示出詩人酷愛菊花的原由。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紅的色彩而愛菊,有人因菊花清雋高雅的香氣而愛菊,那么詩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終揭曉:原來是“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不是因為菊花的色彩與香氣吸引了我,而是因為寒冬時節(jié),除了菊花就沒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賞了啊!在此,詩人緊緊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謝這一自然現(xiàn)象,再一次表達對菊花的喜愛之情,而由此延伸的,我們可以充分體味到詩人對菊花不懼嚴寒、不屈不撓精神的贊嘆。

同為詠菊詩,元稹這首詩卻能在平常的題材中發(fā)掘詩意,看似平淡,卻含蘊極深,不愧為詠菊詩中的名作。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詩,其詩云:“千花萬卉凋零后,始見閑人把一枝。”與元稹詠菊詩相比,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語。難怪此詩一出,即廣為傳誦,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對此詩念念不忘,他在《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中寫道:“賜酒盈杯誰共持,宮花滿把獨相思。相思只傍花邊立,盡日吟君詠菊詩?!薄跋嗨贾话ㄟ吜ⅲM日吟君詠菊詩”,只此二句,已足見元白二人相交之深,相思之苦了。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看菊花課文原文篇七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菊花〉詩的末聯(lián)“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與本詩末聯(lián)所抒發(fā)的感概,可以說同中有異。在〈菊花〉詩中,筆者曾經(jīng)說到,李商隱對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覺無望,卻想到自我毀滅,成為菊花酒,這樣便可以浮在用黃金鑄成的鸚鵡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這種感情,雖嫌激烈,卻畢竟帶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詩,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塢、微香、涓涓淚、寒雁、暮蟬、細路獨來、清尊相伴,一片嘆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氣也沒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嘆之作歟!

除了末聯(lián),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與〈野菊〉的筆法相類,只是后者的描述更為抽象,以作者的觀感為主。五、六寫凋零遲暮,亦與「已悲節(jié)物同寒雁」的情感相類。末聯(lián)則可見上述的分析,筆者對於此文有二點看法:首先,說李商隱「自我毀滅」實是見仁見智,我們也可以解讀為一種升華,成為菊花酒是需要釀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華,所以〈菊花〉詩的情感的確比〈野菊〉來得積極一點。再者,李商隱盡管嘆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會變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詩中的苦竹、椒塢、微香,與〈菊花〉詩的陶令、羅含同樣有賢才的涵意,都是詩人對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我們從〈菊花〉、〈野菊〉、〈臨發(fā)崇讓宅紫微〉三首詩中,可以看到李商隱處在不同時空之下的感嘆,但是也可以見到李商隱始終如一的態(tài)度,詩人的自尊心不曾稍減。最后,筆者以為選用〈菊花〉詩對照〈野菊〉,較另二首詩作更適合,既可以擺脫附會史事的牽強,亦可於寫作技巧、用詞遣字、情感強度作同中有異的比較。

屈復曰:「通首不出題,亦是大病?!箘t是正好說明了〈野菊〉為何較〈錦瑟〉的詩旨來得明確,〈野菊〉一詩雖未有任何「菊」字,對於菊的形容也是十分抽象,但是縱觀全詩句意,則句句不離菊,首聯(lián)寫菊的生長環(huán)境和形態(tài),頷聯(lián)寫詩人愛菊、憐菊之心,頸聯(lián)寫詩人憶起當年賞菊之樂,末聯(lián)寫菊未被種植在宮中的遺憾。同樣,前文所提及的〈菊〉也是通首不出題,因此都顯得詩意十分單純,也令人有思想范圍狹窄的感覺。就寫作技巧而言,野菊、苦竹、椒塢,多層次意象組合的完美搭配,忍字與省字的簡明精確,李商隱用字遣詞可謂匠心獨運。然而詩旨卻完全圍繞在懷才不遇的自憐情緒中打轉,看多了李商隱這類為數(shù)不少的作品,真會讓人懷念起李白的豪邁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

除了末聯(lián),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與〈野菊〉的筆法相類,只是后者的描述更為抽象,以作者的觀感為主。五、六寫凋零遲暮,亦與「已悲節(jié)物同寒雁」的情感相類。末聯(lián)則可見上述的分析,筆者對於此文有二點看法:首先,說李商隱「自我毀滅」實是見仁見智,我們也可以解讀為一種升華,成為菊花酒是需要釀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華,所以〈菊花〉詩的情感的確比〈野菊〉來得積極一點。再者,李商隱盡管嘆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會變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詩中的苦竹、椒塢、微香,與〈菊花〉詩的陶令、羅含同樣有賢才的涵意,都是詩人對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我們從〈菊花〉、〈野菊〉、〈臨發(fā)崇讓宅紫微〉三首詩中,可以看到李商隱處在不同時空之下的感嘆,但是也可以見到李商隱始終如一的態(tài)度,詩人的自尊心不曾稍減。最后,筆者以為選用〈菊花〉詩對照〈野菊〉,較另二首詩作更適合,既可以擺脫附會史事的牽強,亦可於寫作技巧、用詞遣字、情感強度作同中有異的比較。

屈復曰:「通首不出題,亦是大病?!箘t是正好說明了〈野菊〉為何較〈錦瑟〉的詩旨來得明確,〈野菊〉一詩雖未有任何「菊」字,對於菊的形容也是十分抽象,但是縱觀全詩句意,則句句不離菊,首聯(lián)寫菊的生長環(huán)境和形態(tài),頷聯(lián)寫詩人愛菊、憐菊之心,頸聯(lián)寫詩人憶起當年賞菊之樂,末聯(lián)寫菊未被種植在宮中的遺憾。同樣,前文所提及的〈菊〉也是通首不出題,因此都顯得詩意十分單純,也令人有思想范圍狹窄的感覺。就寫作技巧而言,野菊、苦竹、椒塢,多層次意象組合的完美搭配,忍字與省字的簡明精確,李商隱用字遣詞可謂匠心獨運。然而詩旨卻完全圍繞在懷才不遇的自憐情緒中打轉,看多了李商隱這類為數(shù)不少的作品,真會讓人懷念起李白的豪邁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

看菊花課文原文篇八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么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xiàn)了詩人專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xiàn)了詩人賞菊時悠閑的情態(tài)。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氨槔@”“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tài)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xiàn)了出來,字里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詩人從菊花凋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fā),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后凋零的堅強品格的贊美之情。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并且發(fā)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yōu)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練習題一

1.第一句“繞”字寫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繞”字寫出詩人賞菊時的情態(tài)。(2分)

2.說說詩人“偏愛菊”的原因。(2分)

3.詩中第二句中“遍繞”“日漸”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4.這首詩寄托詩人怎樣的人生追求?

【參考答案】

1.第一句“繞”字寫出菊花滿院盛開。第二句“繞”字寫出詩人賞菊時入迷、留連忘返(各1分)

2.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開盡更無花”回答得1分)

3.表現(xiàn)作者喜愛、癡迷、流連忘返的情景。

4.寄托了作者對堅貞不屈,獨立孤傲個性的欣賞,對高潔隱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練習題二

菊花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蟬虞世南

垂諉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3.兩首詩分別寫了“菊花”“蟬”兩種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態(tài)嗎?

4.在兩首詩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顯露出來的?

解析:

3.詠物詩不直接表露詩人的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這是常識。根據(jù)詩中對這個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詩人的真正用意,這是方法。

4.詠物詩常常運用自況、自喻、自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答案:

3.兩首詩雖然分別冠以“菊花”、“蟬”,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別有興寄?!毒栈ā分校杈栈ǖ母邼嵉钠焚|(zhì)來表現(xiàn)詩人自己高貴無瑕的品行。《蟬》中,作者借“居高飲露”的蟬來表現(xiàn)自己那種“不假良史之辭”,不借“東風之力”,而是憑借“垂諉飲清露”的超凡脫俗的形象來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潔,不需要外界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的隱然自得之情。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蟬”的形象描繪而自喻出來。在詩歌里作者貌似超脫,游離于詩歌的形象“菊花”“蟬”之外,其實,在“此花開盡更無花”里;在“居高聲自遠”的蟬聲中,我們完全可以品評出作者那種清高的節(jié)操來。

看菊花課文原文篇九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颯颯秋風卷地而來,滿園菊花瑟瑟飄搖?;ㄈ锘ㄏ愠錆M寒意,蝴蝶蜜蜂難以到來。

有朝一日,我要當了春神,我將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

颯颯:形容風聲。

蕊:花心兒。

青帝:司春之神。古代傳說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東方,主行春天時令。

報:告訴,告知,這里有命令的意思。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惫磐駚恚_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自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標傲世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征。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xiàn)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第一句寫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拔黠L”點明節(jié)令,逗起下句;“滿院”極言其多。說“栽”而不說“開”,是避免與末句重韻,同時“栽”字本身也給人一種挺立勁拔之感。寫菊花迎風霜開放,以顯示其勁節(jié),這在文人的詠菊詩中也不難見到;但“滿院栽”卻不同于文人詩中菊花的形象。無論是表現(xiàn)“孤標傲世”之情,“孤高絕俗”之態(tài)或“孤孑無伴”之感,往往脫離不了一個“孤”字。黃巢的詩獨說“滿院栽”,是因為在他心目中,這菊花是勞苦大眾的象征,與“孤”字無緣。

菊花迎風霜開放,固然顯出它的勁節(jié),但時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難來”,卻是極大的憾事。在颯颯秋風中,菊花似乎帶著寒意,散發(fā)著幽冷細微的芳香,不象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開放的百花,濃香競發(fā),因此蝴蝶也就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舊文人的筆下,這個事實通??偸且饍煞N感情:孤芳自賞與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別于此。在他看來,“蕊寒香冷”是因為菊花開放在寒冷的季節(jié),他自不免為菊花的開不逢時而惋惜、而不平。

第三、四兩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發(fā)展,揭示環(huán)境的寒冷和菊花命運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這一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統(tǒng)觀全詩,寓意是比較明顯的。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于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所謂“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農(nóng)民革命政權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廣大勞苦大眾就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還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樸素的平等觀念。因為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同為百花之一,理應享受同樣的待遇,菊花獨處寒秋,蕊寒香冷,實在是天公極大的不公。因此他決心要讓菊花同桃花一樣享受春天的溫暖。不妨認為,這是詩化了的農(nóng)民平等思想。

這里還有一個靠誰來改變命運的問題。是祈求天公的同情與憐憫,還是“我為青帝”,取而代之,其間存在著做命運的奴隸和做命運的主人的區(qū)別。詩的作者說:“我為青帝”,這豪邁的語言,正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階級領袖人物推翻舊政權的決心和信心。而這一點,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鐵門檻。

這首詩所抒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壯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學士表達自己胸襟抱負的各種豪言壯語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蘊。這是因為詩中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而比興本身又融合著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理解的緣故。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970881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