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nèi)容感悟??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一
教育目的:“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們的才能的器官的內(nèi)在的發(fā)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nèi)绾卫眠@種發(fā)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從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良好的經(jīng)驗,是事物的教育。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
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受到良好的教育的。”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生活,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從我的門下出去,我承認,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侶;他首先是人:一個人應(yīng)該怎樣做人,他就知道怎樣做人,他在緊急關(guān)頭,而且不論對誰,都能盡到做人的本分;命運無法使他改變地位,他始終將處在他的地位上?!薄霸谖覀冎虚g,誰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憂患,我認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訓而在于實行。
我們一開始生活,我們就開始教育我們自己了;我們的教育是同我們的生命一起開始的,我們的第一個教師便是我們的保姆?!?怎樣教學生:“應(yīng)該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jīng)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問題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
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并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爆F(xiàn)代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不小,特別是中國的孩子,從小就面臨學業(yè)的巨大壓力。好不容易辛苦考上大學之后,又面臨就業(yè)的壓力。
如今大學生、研究生失業(yè)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前不久還有大學生自殺,去年也有研究生自殺的報道。盧梭的教育觀點是,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能吃苦,有承受能力,教育就是要教學生如何生活,如何面對挫折。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二
暑假時讀了《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讀完之后,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啟發(fā)不得不說,書中的理念對我來說是種沖擊。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盧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因此,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自然教育密切相聯(lián)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不去過那種依高官厚祿的寄生生活,不受權(quán)貴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賦予的權(quán)利,人人平等,互助互愛。
這是多有哲理的話呀!人與人相處都是相互的,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其實付出的時候不求收獲是一種更高的境界。我以后也要把這種美德當作一種人身目標。
《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順應(yīng)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除了對學生的挑選,盧梭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極嚴格的,他是這樣說的:“人們也許希望他的教師曾經(jīng)是教過一次學生的,這個希望是太大了;同一個人只能夠教一次學生,如果說需要教兩次才能教得好的話,那么他憑什么權(quán)利去教第一次呢?一個人有了更多的經(jīng)驗,當然可以做得更好些;但他是不可能這樣做下去的。不論是誰,如果他相當成功地把這種事業(yè)完成一次之后,他就會感到其中的辛酸,因此就無心再從事這樣的工作了;至于說他頭一次就做得很糟糕,那就可以預(yù)斷第二次也一定是很壞的?!蔽矣X得這個觀點對于身為教師的我們來說,是要引起我們注意的。當我們在教育上遇到了問題時,而又苦于找不到解決辦法時,有時會采用一些消極的做法,也就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負責任的教師會繼續(xù)探索解決之道,而一部分人就會避重就輕,繞過這個問題。對于這們來說,教師或許只是我們職業(yè),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工作,但是對于我們的工作對象——學生來說,可能我們一時的偷懶,就會在他們的教育上造成一個重大的缺憾,而又沒有第二次的彌補機會的。
盧梭的這種想法時時提醒我們注意,我是一個從事著高尚職業(yè)的人!我們在從事教育工作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讀了《愛彌兒》這本書后使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以后有時間我還會重新細細品讀。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三
最近在看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的《愛彌兒》,其中有一部分關(guān)于孩子啼哭的論述,覺得對現(xiàn)今年輕的父母教育孩子很有裨益,現(xiàn)將其總結(jié)如下。
一、孩子啼哭的原因
孩子覺得有所需要,然而自己又不能滿足這種需要。如餓了、渴了、太冷、太熱等自然原因,自己解決不了,于是通過啼哭表達出來。又如需要活動或休息,而大人卻硬要他休息或打擾他,于是就啼哭。
當大人研究不出孩子需要什么,或者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時,孩子就會繼續(xù)啼哭。大人感到厭煩了,就哄哄他,好叫他閉嘴,不再啼哭,要不就輕輕地搖他,或者唱個歌兒催他入睡。如果孩子還啼哭,大人就忍耐不住了,于是嚇唬他,甚至打他,孩子或許會馬上閉嘴不哭,但隔一會兒,他又會大哭起來,并且哭聲中包含著怨恨、憤怒和失望,時間長了孩子就形成易于激動和憤怒的性情。
二、孩子啼哭的本質(zhì)
孩子起先哭的幾聲,是一種請求,如果大人不提防的話,它們馬上就會變成命令。孩子的啼哭,以請求大人幫助他們開始,以命令大人伺候他們告終。孩子起先是想依賴,隨后才想駕馭和使役大人。不過,這種想法的產(chǎn)生,其原因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由于大人的服侍。
當孩子知道,你要他不哭必須付出代價的時候,他不會隨便要一點點價錢就了事的。到最后,他索取的代價竟那么高,以至于你付不起。這樣一來,如果哭了一陣達不到目的的話,他就會拼命地哭,弄的精疲力竭。
一個孩子如果長時間哭個不完,其原因既不是受到了束縛,也不是因為生病或缺少什么東西,那么,這樣的哭就只是由于習慣或執(zhí)拗的脾氣。
當孩子一聲不響地使勁伸手的時候,因為他不能估計他同他想拿的東西之間的距離,所以他以為他是夠得著那個東西的;但是,當他一邊又在鬧又在哭,一邊又在伸手的時候那就不是他弄錯了距離,而是在命令那個東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拿給他。
三、大人的對策
在上述第一種情況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要的東西那里。在第二種情況下,你不只是假裝沒有聽見,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須趁早使孩子養(yǎng)成這樣一種習慣:不命令人,因為他不是誰的主人;也不命令東西,因為東西是不聽他的命令的。
唯一能夠糾正或防止孩子啼哭的習慣的辦法,就是任他怎樣哭,大人也不去理他。孩子開始嘗試的時候,是很頑強的,但是如果大人堅定的程度比他倔強的程度還大的話,他就會打斷念頭,不再來這一套了。
此外,當孩子由于胡鬧或倔強任性而啼哭的時候,用一個吸引人的玩具去分他的心,使他忘記了哭。但重要的是,不要使孩子發(fā)現(xiàn)你是有意分散他的心的,要讓他在玩的時候不要以為你是在注意他。
總之,多給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讓他們養(yǎng)成駕馭大人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多動手,少要別人替他們做事。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四
《愛彌兒》法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寫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chǎn)階級國家,影響巨大。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shè)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fā)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quán)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tài)之后,才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quán)和奴役現(xiàn)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yīng)自然發(fā)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yǎng)資產(chǎn)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
盧梭的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的自由發(fā)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與自然教育密切相聯(lián)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及早地養(yǎng)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體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習慣。
全書共分五卷,盧梭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nèi)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這種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無疑是一大進步,但這種分期以及把德、智、體教育的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學的。
讀了盧梭的《愛彌兒》,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亞那句話的含義,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所以,如果我們想踏入教師這個行業(yè),就要看看盧梭的《愛彌兒》。
盧梭的《愛彌兒》開篇的第一句話就令人覺得蘊含深刻的哲理。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這句話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稅蹚泝骸芬还卜譃槲寰?,他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理、內(nèi)容和方法,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在第一卷中,盧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fā)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經(jīng)具有一些經(jīng)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發(fā)展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盧梭,因為他在《愛彌兒》里主要主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內(nèi)容,順應(yīng)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不能不顧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讓兒童任性發(fā)展。我們應(yīng)該把教育作為橋梁,把兒童引向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會無形地影響他的一生,而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遷成為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而我覺得家長在培育子女的過程中,不要依從孩子要求什么就給什么,而是要給他們所需要的。還要適當?shù)刈尯⒆咏?jīng)受挫折,因為勇于面對挫折將會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如果處處對孩子呵護有加,他們只會成為溫室里的花朵,永遠不會獨立成長。
我決心做未來的教育工作者,也從《愛彌兒》中得到很多啟發(fā)。愛彌兒的知識雖然不多,但他所知的東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沒有一樣是一知半解的。能夠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這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學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們要學會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實上,我們應(yīng)該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讓孩子順著其天性發(fā)展呢?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所聽所見所經(jīng)歷的都會在白紙上留下烙印。我們對他們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紙上是永遠抹不去的。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yīng)該慎重對待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會經(jīng)??吹竭@些例子: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遭到老師的嚴厲批評或冷語諷刺,這個學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動回答問題,性格變得沉默起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心理發(fā)展。
建設(shè)祖國的重任落在孩子們身上,而培育學生的重任也落在我們教育工作者身上。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將更加用心學習有關(guān)學生的教育方法。
養(yǎng)育孩子和教育孩子都要遵循自然的規(guī)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受到自然的錘煉,比如孩子在各個時期都會生病,著同樣也會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試想沒有勝過任何疾病的孩子會強壯嗎?
有許多父母為了使孩子有一個好的身體,遠離疾病,他們把造成孩子傷害的一切都拒之千里,不讓孩子從事有危險,但對孩子的將來有利的事情和活動,孩子被禁錮在安全無恙的環(huán)境中,孩子不能經(jīng)受應(yīng)有的鍛煉和適應(yīng),這樣孩子沒有暫時的災(zāi)難和危險,但是孩子卻缺乏了對大自然的適應(yīng)能力。因為孩子成人以后必將走向社會,必將遇到他想不到的危險和困難,因此,如果把孩子培養(yǎng)成溫室里的花草,就等于害了孩子,違反了正常的自然法則。雖然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卻造成了危害孩子的后果。
如果母親是孩子的保姆的話,父親則應(yīng)承擔起教師的職責,父親不應(yīng)該因為種.種借口而不履行這個職責,因為血緣的關(guān)系,父子之間原本是親近的關(guān)系,如果父親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的化,他對自己的孩子的一切是比其他外來得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教育起來就跟能得心應(yīng)手。但很多父親都把這種責任,借口工作忙而不愿履行,而把這一應(yīng)該履行的工作讓其他人代行其責,這樣就疏遠了父子關(guān)系,使孩子對自己的父親的親情慢慢淡化了,一個對自己的父親不親密的人,怎樣才能做一個社會上好的好的合作者和合格的公民呢?
作為父母對孩子應(yīng)盡到三個反面的責任,其一是生育孩子,第二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合群的人,第三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社會上合格的公民。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五
暑假時讀了《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讀完之后,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啟發(fā)不得不說,書中的理念對我來說是種沖擊。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盧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因此,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自然教育密切相聯(lián)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不去過那種依高官厚祿的寄生生活,不受權(quán)貴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賦予的權(quán)利,人人平等,互助互愛。
這是多有哲理的話呀!人與人相處都是相互的,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其實付出的時候不求收獲是一種更高的境界。我以后也要把這種美德當作一種人身目標。
《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順應(yīng)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
讀了盧梭的《愛彌兒》,作為教師感覺收獲很大.對我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啟發(fā)。
他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這種自然教育,渴求的“個性解放”,這點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要讓兒童從個人活動中求得知識。冰心曾經(jīng)說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蔡志忠也曾經(jīng)說過: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呵護學生個性的花蕾,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為他自己。這要在現(xiàn)實中做起來也許很難,但我會時時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羅盤,朝這個方向努力!
書中,還有這么一段話,聽值得借鑒:“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盧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guān)鍵詞,那就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因此,興趣是前提。就拿孩子的學電腦來說吧,如果孩子不喜歡應(yīng)用計算機,就是教給他再多的操作方法,我想也是枉然。那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和操作能力就更不太可能了。那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對事物的或?qū)W問的興趣呢?我認為應(yīng)該保持孩子對事物或?qū)W問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學習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孩子在學習起步時,教師應(yīng)該不要吝嗇自己的贊賞,要給予孩子肯定,讓孩子對計算機的認、摸、用不斷加深其對計算機的了解。當孩子覺得計算機很有意思的時候,教師應(yīng)該引導(dǎo)孩子學習認識計算機的操作,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自我學習的方法。自我不斷學習操作的過程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我想這樣的計算機教育不可能讓孩子學不會計算機的運用。
“一個教師!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實上,為了要造就一個人,他本人就應(yīng)當是做父親的或者是更有教養(yǎng)的人。”盧梭的這種想法時時提醒我們注意,我是一個從事著高尚職業(yè)的人!所以,平時的教學當中應(yīng)更加注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一切從育人出發(fā),發(fā)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六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看了盧梭的《愛彌兒》。一個半月的時間下來,看得比較慢,所以上下兩卷書并沒有全部看完。但卻也在看過的一些章目中窺見了這位偉大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深邃洞明的見解。無論是在一些教育理念、原則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上都給人耳目一新,恍然若悟之感。關(guān)乎教育,關(guān)乎人性,更是一部關(guān)于人生及生命本體探尋意義的煌煌巨著。偉大人物的偉大思想總是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的。正像尼采曾說過的那樣,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可以不在當時那個潮濕的環(huán)境中大放光彩,在經(jīng)過時間沉淀,時代干燥了之后可能更能準確地定位其價值?!稅蹚泝骸分械囊恍┱摂嘣诋敃r引起了不同凡響的轟動與爭議,哪怕是現(xiàn)在,面對現(xiàn)在教育中存在的偏弊,我們也能在這本像預(yù)言一樣的書里面找到依據(jù)與線索,給我們啟迪與智慧。
第一卷開篇,作者寫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被蛟S作者并不是想要強調(diào)人性是惡,道德敗壞,而恰恰正是為了突出出自自然之手的嬰兒們都天然的美好無瑕,并無后來的拙劣之分。盧梭從自然哲學觀出發(fā),認為應(yīng)尊重兒童的天性,回歸自然為精髓。他在書中幾次三番的強調(diào),“應(yīng)該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這是符合常倫的常識,然而真正能時時做到這樣的家長或老師卻不多。只有擺正成人與孩子的世界觀,才能正確地處理站在各自立場上的價值觀。
在受到盧梭提出的三種教育之一的人的教育時,我們能否發(fā)出感慨:“我們沒有使他喪失大自然賦予他的任何東西!”然而我們又會產(chǎn)生疑問,自然賦予他什么呢?真正做到這一點有多難?盧梭自己也在書中提到,“這樣的兒童教育,實行起來是要遇到許多麻煩的,因為只有眼光深遠的人才懂得它的意義,而在一般庸俗的人看來,花這樣多心血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不過是頑皮的兒童。”
自然教育,遵循人的自然本性,是教育與人身心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相一致。歸于自然,把兒童當兒童,盧梭在教育愛彌兒時,會經(jīng)常精心設(shè)計出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情境:在 “種蠶豆”的故事中他們可以找農(nóng)場主幫忙,通過自己的勞動的實際付出去體會別人的辛苦,使愛彌兒意識到他在這里投入了他的時間、他的勞動、他的辛勤以及他的人格,然后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財產(chǎn)權(quán);在學習地理知識時他帶著愛彌兒去蒙莫朗錫鎮(zhèn)北的森林,讓愛彌兒在對知識是否有用表示懷疑與疑問時用迷了路在森林中找到回家的路來教授有用的地理知識;在學習物理時他帶著愛彌兒觀看魔術(shù)師小鴨子的表演,讓愛彌兒自己發(fā)現(xiàn)磁石異性相吸同性排斥的原理等等,這些都是現(xiàn)實生活實際事物觸發(fā),用符合孩子需要的視角來設(shè)計的情境,讓愛彌兒在每件事情中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學的知識是有用的,而不是總在懷疑“這有什么用處”。
在看這些盧梭設(shè)計的教學場景時,經(jīng)常對比著我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我們社會中的教育。我們學著所謂的豐富的知識,學富五車是高山仰止的境界。不停地往腦袋里存儲知識,我們以為裝在了大腦里就會運用了,而事實上“會用”的場合也僅限于在考場和考卷上。就觀察自己而言,學到的書本里的知識似乎與生活是完全脫節(jié)的。在生活中,我們不會用到高等函數(shù),不會去算算太陽高度角的大小,不去考慮什么地磚偏向力,不去……好像生活也不是不能繼續(xù),所以我們依舊把學的有用沒用的知識都打包起,束之高閣,積滿塵埃。這邊是無止盡的學,這邊一如既往的是像是被抽取了思考之源忙碌而沒有充實的的生活,倒是兩不相誤!而在盧梭的教育理念里,我們應(yīng)該拋棄那些繁重而缺少實際意義的教育模式。
“你們不要剝奪大自然給予他們的短暫的時間,否則你們將會后悔不及的;一到他們能感受到生的快樂,就讓他們?nèi)ハ硎堋?,孩子不?yīng)該是被逼著去學用剝奪了其玩耍時間為代價換得的無有用處的知識。也不該是僅為傳授知識而學知識?!罢嬲幸嬗谖覀冃腋5闹R,為數(shù)是很少的,但是只有這樣的知識才值得一個聰明的人去尋求?!彼詥栴}不在與他學到的是什么樣的知識,而在于他所學的知識要有用處?!澳阋冀K記住,我所施行的教育,其精神不是要教給孩子以很多的東西,而是要讓他頭腦中獲得完全正確的和清楚的觀念,即使他一無所知,那也沒有關(guān)系,只要他未受欺騙就行了?!?/p>
例如,盧梭在書中提醒人們:在這個階段(10歲或12歲時),不必急于教孩子讀書識字,不可讓孩子成天沉沉悶悶地啃書,而應(yīng)讓他多接觸大自然,到自然中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去發(fā)現(xiàn)他從沒有見過的新奇的東西。正像盧梭在書中說的那樣,知識是無窮盡的,而我們能夠加以利用的生命時間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少的多,在有限的年華里,綿延廣浩的知識海洋里,我們是滄海一粟。但是,就在之前說過,盡管所謂的知識無窮,對于個體而言,真正能使我們獲得幸福的知識,為數(shù)是很少的,聰明的人懂得怎樣去追求這些為數(shù)稀少的知識,而大多數(shù)人則更多的要與并不能帶給我們幸福的知識周旋。寶貴的光陰耗盡了,卻也沒有達到我們?nèi)松某踔?,快樂的享受生活。而對孩子們更是?yīng)該如此。記得美學老師曾在課堂上講過,那些平時在實驗室里忙個不停的人們,在真正得以空閑下來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這是一件多么可怕而又可悲的事情啊!人活著還有什么想頭。
當然,不排除這樣的教育是太理想化的,姑且不說能否做到,即使能做到,也沒有具體考核衡量的標準來判別。而書中,愛彌兒也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論而“想象的學生”。
另外,在現(xiàn)在的社會條件下,無疑這樣的做法會招來質(zhì)疑,所以作為此種教育做法與理念的執(zhí)行者,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魄力,能夠抵制世俗的壓力,更需要一份洞察的遠見與智慧。所以確實,教育工作者的難為之處,更會受到輿論的壓力。即使只是一位孩子的家長,也是同樣有難處的。因此,盧梭在書中設(shè)想的也應(yīng)只是理想狀態(tài)吧!在不同的現(xiàn)實社會中種.種瑣碎的阻力都會使我們無法完成心中所設(shè)想的理想狀態(tài)。
“在書里面,作者寫了在不同時期,不同年齡段,應(yīng)該針對不同的教育內(nèi)容、教育原則和方法。如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夠自然發(fā)展。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觀教育?!倍鴮τ谝呀?jīng)具有一些經(jīng)驗了的更為年長些的孩子,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霸谖覀兩砩鲜紫瘸墒斓墓倌苁歉泄?,因此應(yīng)該首先鍛煉的是感官;然而,唯獨為人們所遺忘的,而且最易于被人們忽略的,也是感官?!笨梢酝葡氡R梭指出不僅僅是使用感官,而是通過它們學習正確的判斷,也即學會怎樣去感受。如怎樣摸,怎樣看,怎樣聽。為了要學會思想,就需要鍛煉我們的四肢,我們的感覺和各種器官,因為它們就是我們的智慧的工具。就像中國古語說的那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看來在一定階段,“鍛煉感覺”的教育很重要。
孔子弟子三千,其中優(yōu)秀的教育方法與教育思想被我們一直傳頌。諸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有教無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等等。雖然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背景,但我們還是能跨越時間、民族的界限找到共鳴。諸如,盧梭也很強調(diào)興趣、愛好,遠比知識重要。里面說到,“智慧的平靜的歲月是那樣的短促,它過的那樣迅速,它還有許多其他的必要的途徑,所以,企圖在這段期間內(nèi)把一個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實在是一種妄想。因此,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有道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p>
學問本應(yīng)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有了興趣的發(fā)現(xiàn)才會引起更深層次的了解與挖掘。知識、書本是多的學不完,看不完的。與其打一百口淺井,不如專注地深入掘一口深井。前者徒勞淺薄花同樣的力氣卻看不到甘冽的清泉,后者卻井水汩汩。讀書也是這樣,記得老師也經(jīng)常強調(diào),學而精。在某一方面有著最為得力的理解,而不僅僅是對所有都泛泛,一知半解,做了很多無用功。仔細尋覓一方面適合自己的土地,耕耘也好,挖井也罷,深入持久就好!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相比于現(xiàn)在的各種教育方式,優(yōu)秀合理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似乎僅存于書本中,束之高閣。
在實際中,仍貫徹著一些拙劣的教育原則,使教育發(fā)展滯緩,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更是受阻。這是緊重要的問題。盧梭又指出,建立在愛好興趣幾點上的學習,也要時常注意,不要因此就加重了他的負擔,以至使他感到厭倦,而在他快要困倦的時候,什么事情都要馬上停下來。他說道,“重要的不是他學多少東西,而是不要使他做任何違反他的意志的事情?!?/p>
“當我們看到野蠻的教育為了不可靠的將來而犧牲現(xiàn)在,使孩子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它為了替他在遙遠的地方準備我認為他永遠也享受不到的所謂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憐時,我們心里是怎樣想法的呢?即使說這種教育在它的目的方面是合理的,然而當我們看見那些不幸的孩子被置于不可容忍的束縛之中,強硬的要求他們向服苦役的囚徒似的繼續(xù)不斷地工作,我們怎么不感到憤慨”。“野蠻的教育”即失去了人性、人文關(guān)懷的教育,當然并不是說教育的內(nèi)容失卻了這些,而僅僅是最初的教育目的、方式、方法就已經(jīng)是野蠻的了,所導(dǎo)致的也只能是野蠻的產(chǎn)物,直到最后流血受傷。讀到這里,引發(fā)的感慨是,當一位成功的老師實在是不容易的,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更是需要勇氣和魄力的。但教育家和老師終究還是不同,前者在理論上加以指導(dǎo),后者是付諸于實踐。甚至覺得,教師需要一種東西,“天賦”。
我很喜歡書中談到的這個小故事。
他的朋友想考考他那個年紀只有九到十歲的兒子的學生,有一天傍晚,他同老師和孩子一起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去散步,那里有一些小學生在放風箏。父親邊走邊問他的兒子:“風箏的影子在這里,風箏在哪里?”那個孩子連頭也不抬一下就立刻回答說:“在大路的上空?!薄安诲e,”海德爵士說,“大路是在太陽和我們的中間”那位父親聽見這句話,就吻他的兒子,考完以后,也沒有說什么話就走了。第二天,他送給老師一張錢票,在它的薪俸之外還給了他一筆年金。這位父親是多么賢明,他的兒子是多么有出息,那個問題正適合與用來問他那樣年紀的孩子;他的回答雖然簡單,但是你可以從其中看出那個孩子的判斷是多么準確。
也許這個故事乍一看平淡無奇,并沒有像作者說的那樣讓人眼前一亮或震撼?!澳阕约罕仨氁泻苌羁痰呐袛嗄芰?,才能評價孩子的判斷能力?!币粋€出色杰出的老師必須具有這種很深刻的判斷能力。而實際中,苛求這樣有遠見與智慧的和深刻判斷力的老師是不現(xiàn)實的。出現(xiàn)的多有這樣一類的老師:“一個教師考慮他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比考慮他學生的利益的時候多;他所注意的,是怎樣證明他沒有浪費時間,證明別人給他的薪水他是受之無愧的。
他把一套易于表現(xiàn)的本領(lǐng)教給他的學生,隨時都可以拿出來夸耀于人……炫耀一番,而大家也就感到滿意,此后,他把他的東西收拾起來就走了”,可以說教師中存在這種境況是很多見,很普遍的,尤其是現(xiàn)在社會中,當然這是每個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所決定的,教育制定規(guī)定教學任務(wù),姑且稱之為“集約型”的教育方式。但是,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當然并不是所有教師都如此,或者說并不是一位教師在他教授的生涯中都貫徹如此。還是有很多不僅是為了展示炫耀成果的教學片段的。我們高中的歷史老師,是一位不一般的歷史老師,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他的懷疑精神,人性理念,康德,真實,講真話……讓我至今記憶深刻。他總是重復(fù)強調(diào)說,中國人,我們?nèi)鄙俚钠鋵嵵皇浅WR,而實際中被我們所稱之為的常識卻早已違背了人性。
“孩子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摸索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這一摸索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是要投入?yún)⑴c帶孩子的摸索過程中,而只需陪伴在一旁,悉心耐心的觀察孩子,從而使孩子在這一自然過程中順著自己的天性發(fā)展。這一點值得我們現(xiàn)在的教師和家長加以重視”。在幫助孩子養(yǎng)成生活習慣的同時,盧梭強調(diào)教師不單純是要做言辭及行為上的巨人,而是應(yīng)該“謹言慎行”。從文本中,可以理解為教師不是說得越多,做得越多就越想榜樣。文中舉出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當愛彌兒跌倒時,教師會鎮(zhèn)定的注視他,不是驚慌失措而是平靜地呆在原處,愛彌兒看到老師這般態(tài)度便也會平靜地對待摔倒這件事,不慌不忙的自己站起來??梢钥闯?,教師可以有效的影響學生的生活習慣,不一定要隨時灌以滿滿的語言和行動表現(xiàn),只需隨時地注意自己生活中的言行。
此外,在我所看到的章節(jié)中,還有一個教育現(xiàn)象?!懊T巨戶之家的教育,只是在于使接受這種教育的人與眾不同,所以它總是選擇最花錢的科目教,,而不愿意教最普遍的科目,即使最普遍的科目最有用處也不教?!笨吹竭@里,我的感慨是,盧梭概括洞察的確實深遠。歷來,不分國界,似乎都走不出這個名利的圈子,看看當今社會上的各種教育現(xiàn)象,又何嘗不是如此。盧梭就拿這個舉了兩個例子,學騎馬與學游泳。在商業(yè)化社會,趨利趨名的心理在大眾心里越來越濃厚,也許教育的初衷已離我們漸行漸遠,這是一個值得引起我們深思的問題。對有用知識的追求,對為人類幸福服務(wù)的那些聰明而為數(shù)甚少的知識的態(tài)度如何,擺在怎樣的高度。
有人說,中國至少在近兩三百年內(nèi),教育不會有太大改觀。確實,無論在學校里還是社會上,對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大家都能說出一二。我們對比國內(nèi)外,感嘆中國式教育的失敗帶來的種.種不利后果。很多人,看到諸多問題所在,沒能夠試圖提出解決辦法,只寄希望于時間、后人來為我們“現(xiàn)狀后改變”,這是一種看法。也有人反映,確實,教育制度牽涉著其他關(guān)鍵要素,就會提到政治制度、經(jīng)濟體系。然而,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先哲們提出的偉大思想吧!在專制盛行的社會背景下,一些預(yù)見性問題與可以嘗試的解決方案早已有涉及到,給我們啟發(fā)。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與品格高尚的作者對話,在驚嘆其思維火花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境界。盧梭花了20年心血思考和3年時間寫作的《愛彌兒》,值得我們幾遍的細細研讀,收獲通向幸福的知識!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七
工作之余,我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讀完了盧梭寫的《愛彌爾》??吹揭环瑒e樣的風景特別有趣味。
盧梭寫的《愛彌爾》一書,在我所看的教育專著書籍中,屬于非常清新的、非常有自己獨特見解的著作。盧梭寫于1762年的《愛彌爾》,雖然經(jīng)過了漫長的風雨考驗,但是直到如今,依然煥發(fā)出它迷人的光彩。對于一位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需要從教育的原點出發(fā),在實踐中探索,在且思且行的過程中,再次回到教育的原點思索思索,這是十分有益的。
一、讓教育回到自然狀態(tài)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指出,“我們要真正研究的是人的地位。在我們中間,誰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憂患,我認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彼浅Y澩瑢⒑⒆铀偷洁l(xiāng)村去,當然也偏執(zhí)地認為“城市是坑害人類的深淵”、“人類愈聚在一起,就愈要腐化”。他對愛彌爾的研究從嬰兒時代開始,直到戀愛結(jié)婚,這些正是我們的教育目前所忽視和缺少的。他讓人們愛護兒童,幫他們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yǎng)他們可愛的本能。要按照自然而生活,要有耐心。他認為:“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yīng)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246年過去了,這些質(zhì)樸的話語,這些樸實的道理,依然閃爍著迷人的光芒。我們不僅捫心自問,這些樸實的道理,現(xiàn)如今我們完全做到了嗎?沒有!這些話語依然沒有做到,依然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這就是每一個教育者肩頭的重任。
二、讓教育煥發(fā)奕奕神采
盧梭非常重視鍛煉孩子的身體、器官、感覺和體力,但是盡可能讓孩子的心閑著不用,能閑多久就閑多久。他認為所有這些延緩的做法都是有利的,使孩子大大地接近了最終目的而又不受什么損失?!澳慵庇谶_到目標,結(jié)果反而不如慎重前進的快?!谕陼r期犧牲一些時間,到長大的時候會加倍地收回來的?!北R梭希望培養(yǎng)的是有見識、有性格、身體和頭腦都健康的人,這樣的人,小時候雖沒有誰稱贊,到長大后是一定會受到人人尊敬的。這和我們?nèi)缃裉岢烷_展的“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陽光體育工程,不謀而合。健康的身體對于孩子的一生發(fā)展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孩子的身體健康了,我們的教育才會煥發(fā)弈弈神采。
三、讓教育顯示智慧靈光
盧梭提倡孩子學習一門手藝,一種真正的手藝,純粹的機械的技術(shù)。愛彌爾學會使鏟子和鐵鍬,會使車床、錘子、刨子和銼刀,各種手藝的工具他都很熟悉。
這使我想到08年11月太倉高研班學員在朱棣文小學聆聽周蔭昌教授的講座,他談到學生應(yīng)該學習一種手藝,在受到?jīng)_擊期間,他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木頭凳子,當他坐上去的時候,他告訴自己:這樣黑暗的日子不會太久,我不會被打倒,現(xiàn)在我不是能坐起來了嗎?我一定會站起來的!這是生存的力量,這是越過人生挫折的力量,而正是這小小的木工手藝,讓他又獲得了新生。我又聯(lián)想到20__年我國的“5?12”汶川大地震,我們?nèi)缃竦暮⒆尤绾螌W會過生存第一關(guān)?這不是一開學,讓學生收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開學第一課》,就能完全解決問題的事情,它需要我們課程領(lǐng)導(dǎo)課題予以關(guān)注的一個方面。
盧梭讓愛彌爾養(yǎng)成鍛煉身體和手工勞動的習慣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還培養(yǎng)了他愛反復(fù)思考的性情,讓他必須像農(nóng)民那樣勞動,像哲學家那樣思想,才不至于像蒙昧人那樣無所事事地過日子。他認為教育的最大秘訣是使身體鍛煉和思想鍛煉相互調(diào)劑。他的這些充滿哲學意味的語言,閃現(xiàn)出智慧的靈光,值得我們好好揣摩、研究、學習。
四、讓教育透出完整和諧
盧梭對于教育的闡述非常細致,讓教師們關(guān)注許多領(lǐng)域,諸如:如何教孩子選擇穿寬大的衣服、怎樣睡覺、怎樣鍛煉感官、如何教孩子說話唱歌、如何通過飲食對他們進行教育等,讓孩子長大為成熟的兒童,過完了童年的生活,快樂的時光和完滿成熟的境地齊頭并進。這就是盧梭心中理想的教育。當我們埋頭于一本書、一支粉筆的課堂教學,期末時練習試卷像雪片一樣飄向?qū)W生時,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我們是否有必要停下腳步,重新審視我們當今的兒童教育?
盧梭提出要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自然、自己發(fā)現(xiàn)學問的習慣、養(yǎng)成事事留心的習慣、養(yǎng)成孩子對黑夜無所恐懼的習慣、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等,對人都是很有啟迪的。他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痹摻探o學生什么?該舍棄什么?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yīng)該多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只有經(jīng)常地反思,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讓教育透出完整與和諧。
五、讓教育充滿思考意味
讀盧梭的《愛彌爾》讓人充滿思考,增長智慧。他的許多語言非常偏激,有時甚至讓人一下難以接受,但是細細想來,又不無道理。如他在書中提出:“我在這里把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則大膽地提出來,這個法則就是:不僅不應(yīng)當爭取時間,而且還必須把時間白白地放過去?!松斨凶钗kU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汩_頭什么也不教,結(jié)果反而會創(chuàng)造一個教育的奇跡?!?/p>
又如,他說:“我教給我的學生的,是一項需要在很長的時期中刻苦學習才能學會的藝術(shù),而這種藝術(shù),你們的學生準定是學不到的;這項藝術(shù)就是保持其無知的狀態(tài),因為任何一個人所有的真實學問歸根到底知識那么一點點。你們教學生以種.種的學問,好極了;可是我,我只是幫他準備能夠用來獲得學問的工具?!?/p>
這些對于我們目前的一切都從娃娃抓起,是不是一個極好的否定呢?盧梭的話語是否依然有其道理呢?這都值得我們思考,值得我們回到教育的原點,出發(fā)思考行動,行動之后回到原點思考再出發(fā)。
盧梭的《愛彌爾》伴隨我整整度過了一個月,邊讀邊思,我感受到與智者跨越時空的對話,實在其樂無窮。其中許多的共鳴,許多的交流,許多的學習,許多的疑惑,林林總總,一時無法與人細說,一下也說不清楚,就讓它慢慢地變久變香,成為與我美麗地相遇中的一朵浪花,留存在我記憶的沙灘上吧!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八
《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jié)晶?!俺鲎栽煳镏髦值臇|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作者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資料和方法,順應(yīng)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
盧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因此,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透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他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盧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在當時學校附屬于教會、以宗教信條束縛兒童的個性發(fā)展的狀況下,他所渴求的“個性解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客觀上也是貼合社會進步要求的。他所主張的實物教育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盡管十分簡單,然而也有某些借鑒作用。但是,盧梭是一個唯心主義的“自然神論者”,他所主張的從兒童的個人愛好和興趣出發(fā)進行教育的“兒童中心論”,他所片面強調(diào)的要讓兒童從個人活動中求得知識,輕視對兒童進行系統(tǒng)的人類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
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個性強調(diào)教育應(yīng)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yīng)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
盧梭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極嚴格的,他是這樣說的:“人們也許期望他的教師以前是教過一次學生的,這個期望是太大了;同一個人只能夠教一次學生,如果說需要教兩次才能教得好的話,那么他憑什么權(quán)利去教第一次呢?一個人有了更多的經(jīng)驗,當然能夠做得更好些;但他是不可能這樣做下去的。不論是誰,如果他相當成功地把這種事業(yè)完成一次之后,他就會感到其中的辛酸,因此就無心再從事這樣的工作了;至于說他頭一次就做得很糟糕,那就能夠預(yù)斷第二次也必須是很壞的?!蔽矣X得這個觀點對于身為教師的我們來說,是要引起我們注意的。當我們在教育上遇到了問題時,而又苦于找不到解決辦法時,有時會采用一些消極的做法,也就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負職責的教師會繼續(xù)探索解決之道,而一部分人就會避重就輕,繞過這個問題。對于這些來說,教師或許只是我們職業(yè),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工作,但是對于我們的工作對象——學生來說,可能我們一時的偷懶,就會在他們的教育上造成一個重大的缺憾,而又沒有第二次的彌補機會的。
讀完這本著作,我感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我認為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不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足夠重視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沒有充分思考到學生的自主性和個體差異性。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十分值得:“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边@正提醒了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才能熱愛學習,主動地去學習。
“一個教師!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實上,為了要造就一個人,他本人就應(yīng)當是做父親的或者是更有教養(yǎng)的人?!北R梭的這種想法時時提醒我們注意,我是一個從事著高尚職業(yè)的人!我們在從事教育工作的時候,務(wù)必充分思考到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把“要我學”變“我要學”。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九
久仰法國大思想家盧梭的《愛彌兒》這本著作,皆因自認文化功底不足而久久沒有拜讀,當年上學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懺悔錄》讓我費了好大的力氣也未能完全理解大師的思想境界。
時至今日,身為教育工作者,再也找不到借口不看這本被譽為“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上,縱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作。下面是我的一些膚淺的讀后感,不對之處還請見諒。
《愛彌兒》果然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jié)晶?!俺鲎栽煳镏髦值臇|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順應(yīng)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
縱使人性本善的理論是高尚的,但是從時代的立場來看,從進化的發(fā)展史來講,也是不科學的。教育如果只培養(yǎng)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顧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而讓人性生物般地任性發(fā)展(),而是要靠教育作為橋梁,把兒童引向社會。當然,如果我們現(xiàn)代的教育不顧天性的發(fā)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兒童灌輸,是錯誤的;但像盧梭所說那樣放縱天性而忘掉社會需要,同樣也是行不通的烏托邦。
每一個國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規(guī)律需要的人才來塑造人,這是無可厚非的。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創(chuàng)造了我們,但是并沒有教我們怎么樣的去做,我們也不是有意的去讓人性善的東西變壞,也不愿意去強使一種土地滋生出另一種土地上的東西,更不愿意讓自然的生物變得歪歪扭扭。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上帝并沒有教我們?nèi)绾巫呓輳?,我們只好在曲折中摸索,我們的宗旨就是美好的教?
《愛彌兒》認為我們生來軟弱,生來愚昧,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們每個人都是由這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育不同而互相沖突的話,那么對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種教育都趨向于同一個目的的話,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愛彌兒》也強調(diào)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對于這一點我是舉雙手贊同的?,F(xiàn)代的社會給我們這些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太大的壓力,把培養(yǎng)人的功與過全都規(guī)因到老師的身上,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教育工作者不單只是我們這些在校的教師,還包括家庭里的父母親長輩等??v使我們學校的老師要負起全部的教育責任,我們也只是盧梭所說的三種教師當中的一種教師,而不可能做到是三合一的全能教師。社會應(yīng)當重視家庭教育像重視學校教育一樣來對待,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從心理上放棄,有些家長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師身上,希望老師幫他們把子女培養(yǎng)成龍成鳳。其實當一個孩子從父母的手上交到老師的手里的時候,這個孩子基本已經(jīng)成型。打個比方說,當我們見到一個還沒有接觸學校教育的孩子時,從他的行為舉止就可以基本判斷出這個孩子是什么性格的人;當老師的工作只是對他進行改造,好的保留鼓勵發(fā)展,不好的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剔除,我覺得教師的工作就是一個補救的再生產(chǎn)的工作,原材料已經(jīng)定了,教師唯有嘔心瀝血地通過一些藝術(shù)工作讓這個材料變得更加的完美。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十
作為一名師范生,我時常在自我與現(xiàn)實之間徘徊,一方面自己經(jīng)歷了那終生難忘的高考,另一方面,假如某一天我為人師表,又不得不融入到“素質(zhì)教育”的大潮中,其實我自己還是挺矛盾的,我不能否認那起早貪黑的苦讀對于我的大學生活的舉足輕重的影響,但是又不忍回想那些因為應(yīng)試壓力而結(jié)束年輕生命的苦痛。一直在試著尋找答案,什么樣的教育才能使我們更輕松地在這個社會立足。
近來,讀了盧梭的《愛彌兒》,很奇怪,讀后很平靜,也許,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稅蹚泝骸肥且槐玖钊耸芤娣藴\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jié)晶?!俺鲎栽煳镏髦值臇|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順應(yīng)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借助一個構(gòu)想出來的人物——愛彌兒從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細致地表述了他對自然教育的觀點及設(shè)想。
他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愛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過,我的控制還只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qū)σ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言語和行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對愛彌兒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為主的。
現(xiàn)在很多家長急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三四歲就把他們送進幼兒園,給他們找各式各樣的補習班,業(yè)余班,孩子弱小的身體承擔著不小的負擔,而最后我們不僅發(fā)現(xiàn)他們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而且也會與父母漸行漸遠。所以我們應(yīng)該讓他們充分體會到童年的快樂,等到了適當?shù)碾A段再給他們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發(fā)展規(guī)律。盧梭認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須是個孩子,如果我們在他童年時期就試圖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大人,就會阻礙他體力的發(fā)展,致使他未來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雖然早熟卻并不成熟,而且極容易腐爛。他決不違反自然的規(guī)律對愛彌兒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齡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此外,他關(guān)注愛彌兒生活中的一切,像飲食內(nèi)容、生活習慣、接觸的人等等。他認為凡事從人的小時候就打好基礎(chǔ),對人的成長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對于兒童的教育,教師之路任重道遠。她們?nèi)缤诺幕ɡ?,需要教師給他們灌溉,而怎么樣把這些孩子培養(yǎng)成質(zhì)量上好的人才,與教師自身能力,觀念密切相關(guān)。
《愛彌兒》本是反封建的思想結(jié)晶,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對于我們的現(xiàn)代教育的重大意義,而且,他的某些思想正悄無聲息地迎合了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我們應(yīng)該從中尋找智慧,在教育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為教學尋求合理之道。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十一
本學期,我讀了《愛彌兒》一書,淺嘗這本書中的教育談?wù)?,我加深了對生活中有關(guān)孩子的教育案例的認識,理解了小事背后所蘊涵的教育意義?!稅蹚泝骸愤@本書寫的是作者對愛彌兒的教育過程中所遇到的事情及作者的經(jīng)驗體會。它深入淺出,談到家庭教育和教師的重要性,涵蓋了不少平日我們忽視或不知的教育哲理?,F(xiàn)在,我結(jié)合本書中令我有所啟迪的語句,簡單地談?wù)勎业目捶ā?/p>
“鍛煉他們的體格,使他們能夠忍受酷烈的季節(jié),氣候和風雨?!边@句話講的是母親對孩子過于保護,讓孩子在最舒適的環(huán)境下成長,使他們變得嬌弱,實則是危害。母親對孩子的溺愛其實是一種殘酷。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少受痛苦,卻讓他們在達到理智的年齡時,遇到更多的痛苦,豈不是愚蠢?
醫(yī)藥這一學問危害大?!拔也恢泪t(yī)生給我們治好了什么樣的疾病,但給我們帶來的病癥是足以害死人的,例如懦弱,膽怯,輕信和對死亡的恐懼?!彪m說醫(yī)生能治好身體,卻消滅了勇氣。若我們成天將時間消磨于怎樣保全自己的生命,那么即使我們擁有不死之身,生命也是沒有一點價值的。
“讓孩子把保姆當傭人看待……保姆來看望,就讓孩子不要理睬。”養(yǎng)育孩子本是父母的義務(wù),但有些母親從小把孩子交給保姆撫養(yǎng),卻又怕自己跟孩子不親,就讓孩子將保姆當作傭人對待,并且在后來保姆來看望的時候,不予理睬。這其實是教會了孩子“忘恩負義”!
孩子遠遠離開家庭,住在寄宿學校,母親不愿哺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則不愿培養(yǎng)孩子。一些父親用錢雇來一個人替他完成他所擔負的責任。這個人就是教師。其實,這個被雇來的人被不能被稱為“教師”,更確切地,我們可以稱之為“導(dǎo)師”。一個能夠被金錢收買的人,一個自己都沒有受過培養(yǎng)的人,孩子能放心地交給他嗎?這里提到的這個人,與其說是教師,不如說是用錢雇來的奴仆。如果家長能夠真正意識到“父親”的作用,就不會如此輕易而放心地讓別人來擔任這個角色了?,F(xiàn)今,那些錢財萬貫的人,流連于醉酒的娛樂場所和金屋藏嬌的溫柔鄉(xiāng),卻唯獨沒有親情,沒有家庭感,內(nèi)心空虛,何嘗不是引人深思的問題呢?父母之間,親子之間缺乏家庭的愛與生活甜蜜,不良道德就來填補這些空缺了。
孩子的習慣和意識要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培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遠近判斷能力,當孩子伸手想拿到遠處的東西時,卻發(fā)現(xiàn)夠不到,就哭泣。這時,我們應(yīng)該抱著他一步一步地走到那里,而不是把東西拿過來給他。但若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哭聲可以讓他得到東西時,就會不斷地以哭泣來“命令”大人幫他做事。這種習慣從小就不能讓他養(yǎng)成!所以,當孩子一聲不響得使勁伸手的時候,因為他不能估計他和東西的距離,我們可以抱著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到東西那;當孩子又哭又鬧,又一邊伸手時,就是“命令”,我們則采取不理睬,忽視的態(tài)度。雖然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fā)育完全,但在這些生活細節(jié)里,他們儼然是“小大人”了。一旦你讓他們發(fā)覺了哭泣能讓他們“為所欲為”,家里就要哭聲不斷了。
“身體和手臂都自由的孩子,一定比束縛在襁褓里的孩子哭的次數(shù)少。孩子哭,如果可能,馬上給予幫助。如果你不能夠解除他的痛,就應(yīng)當鎮(zhèn)鎮(zhèn)靜靜的,切不可用撫弄的辦法叫他不哭。你的寵愛不僅醫(yī)不好他的疼痛,反而使他懂得怎樣取得你的疼愛。一旦他知道你可以隨他擺布,他就變成了你的主人?!?/p>
孩子的哭泣是對疼痛或不適的一種表達,就像我們的說話一樣。如果我們慌亂地撫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讓孩子知道哭聲可以給他“權(quán)利”,就完了。你愈是對孩子的哭不感到厭煩,就愈是不會為了要他們不哭而自找罪受。少去嚇他們或者慣他們,他們也就沒有如此的膽怯和倔強,也就能更好地保持他們的自然狀態(tài)了。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長給孩子的玩意兒,金的,銀的鈴鐺,小水晶片,各種各樣的稀奇玩具。多么沒有用處卻有害的東西啊,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奢侈和虛榮的習性。所以,別給他們什么鈴鐺,稀罕玩具。幾根有葉子和果實的樹枝,一只可以聽到其中顆粒發(fā)響的果子,一截可以供他咂,供他嚼的甘草,這些東西,同那些玩具一樣,也能夠使他玩得挺高興,并且還沒有使他一生下來就習于奢侈的弊害。
“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不要過于挑剔他語言上的小毛病?!边^于挑剔,會讓他們講話變得羞羞答答,說話也變得咬文嚼字,裝模作樣,整一個無聊討厭的腔調(diào)。孩子應(yīng)該有屬于自己的靈動的腔調(diào)!
“凡是你打算給他的東西,他一要就給,不要等到他向你乞求,更不要等到他提出什么條件是才給?!蹦阋o孩子東西,就高高興興地給,拒絕的時候,就要表示不喜歡的樣子。不過,一旦拒絕,你就不能改變,不過他如何再三糾纏,你也不能動搖。一個“不”字出口,就要像一堵鐵墻。他碰個五六次,就會碰得精疲力竭,再也不想來碰了。
對孩子過于嚴格,過于束縛孩子,反而會使他們更活潑。他們在你面前愈是拘束,在你看不到的時候就鬧得愈兇。
閱讀了《愛彌兒》這本書,讓我受益的教育話語實在太多,發(fā)人深省的語篇也無一一列舉。故而,我只能淺談自己的讀書所感,希望同行們多多指正,與我交流!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十二
“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
我隨意的翻開《愛彌兒》,看到的就是這樣一段話。這簡單卻充滿力量的語言將教育的偉大詮釋得淋漓盡致,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為了受到良好的教育,兒童是不應(yīng)該只跟從一個向?qū)У摹裕覀儽仨氁话愕赜^察問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看做抽象的人,看做無時不受人生的偶然事件影響的人?!痹诤⒆拥某砷L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從事不同的職業(yè),過著不同的生活,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當然,他們也有各自的特長或某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從他們的身上,孩子可以學到更多不一樣的優(yōu)秀的東西,這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另外,人生變化無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細節(jié)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思維、行動……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更多的細心與耐心,“要防止他們的心沾染罪惡,要防止他們的思想產(chǎn)生謬論?!?/p>
教育的內(nèi)容是十分廣泛的,其中“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交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問題不在于他拿什么東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導(dǎo)孩子怎樣做人。他的責任不是交給孩子以行為的準繩,他的責任是促使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這些準繩。”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又漫長的,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陪在他們的身邊,不可能一輩子都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評價與指點。任何人都不可能依賴別人過一輩子!孩子們的人生之路最終還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的。我們最主要的任務(wù)就是教他們?nèi)绾紊?、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另外,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對于孩子所做的錯事,我們最好不要給與直接的糾正,而是對他們的言行進行稍加提點,讓他們可以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讓他們自己領(lǐng)悟處理該類問題的準則。一般來說,自己領(lǐng)悟的道理肯定要比別人灌輸?shù)母屓擞∠笊羁贪?
“在任何事件中,你們的教育都應(yīng)該是行動多于口訓。”這是盧梭在書中反復(fù)強調(diào)的觀點。是啊,相對于口訓而言,行動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吧!當你滔滔不絕地向孩子講述一個深奧的道理時,任何語言對他們來說都是枯燥蒼白的。當然,如果你在語言表達上有獨特的魅力,自然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最多也就是讓他們在那一刻激情澎湃一下。不過這份激情也是十分簡單的,簡單到時間一沖就沖淡了……“孩子們是最容易忘記他們自己說的和別人對他們說的話的,但是對他們所做的和別人替他們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記了?!?/p>
說到教育,我想很多人肯定也想到了另一個詞——懲罰。在我們接受教育的這么多年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受過懲罰吧。我們以后也會成為一名教育者,關(guān)于“懲罰”的問題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拔覀儾荒転榱藨土P孩子而懲罰孩子,應(yīng)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后果。”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純粹的懲罰并不能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錯誤。如果不能讓他們知道錯在何處,那懲罰只能起到加深學生對你怨恨的作用。當你的學生對你的怨恨加深并且不知道錯在何處時,這個老師做得是不是也太失敗了?得不償失也不過如此吧!
關(guān)于對小學生的教育,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盧梭在書中寫道:“母不母,則子不子。母與子之間的義務(wù)是相互的,如果一方?jīng)]有很好地盡她的義務(wù),則對方也將不好好地盡他的義務(wù)。孩子知道應(yīng)該愛他的母親,他才會愛她?!蔽艺J為老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沒有盡到一個老師的義務(wù),那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學生乖乖地接受我們的教育?
剛進大學的時候老師就反復(fù)強調(diào):“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小學教師,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即使我們沒有足夠淵博的知識,只要對孩子有顆愛心,我相信,我們也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因為:
——“用熱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熱心的!”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高中篇十三
在網(wǎng)上搜索《愛彌兒》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人評價這本書是一本好讀,但很難讀懂的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書?!案璧路Q這本書是教育的自然福音,康德因閱讀《愛彌兒》而忘卻了十幾年的定時散步習慣,席勒則稱盧梭為新的蘇格拉底,是耶穌擬造的人?!蔽也⒉皇且粋€對文學書籍深有研究的人,所以我對于《愛彌兒》的見解可能比較膚淺。
這本書的第一卷寫了一個孩子小時候的遭遇。一個年輕美貌的母親將孩子生下來后,因為覺得教養(yǎng)孩子是一種累贅,所以就把孩子交給了保姆照看,然后自己就不管了。年輕的母親不顧孩子在保姆那里是否過的好。而父親為了安靜的過日子,就犧牲父親對孩子的愛,就這樣孩子在還不懂事的時候周圍就沒有了父母的關(guān)愛,而當孩子已經(jīng)熟悉了保姆的陪伴并對她產(chǎn)生了依賴的時候,孩子的母親卻要把孩子帶回自己身邊,并不允許孩子再與保姆接觸,年輕的母親就這樣以為孩子以后就會孝順自己。她不知道她錯的多么離譜,她只知道為自己想,根本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沒有給孩子應(yīng)得的愛,沒有教育孩子,沒有撫養(yǎng)孩子,最后還想得到孩子的孝順,實在荒.唐透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不管不問,毫不關(guān)心,試問這樣的教育方法怎么能教育出一個優(yōu)秀的人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和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兩方面。每個孩子都是美麗的天使,他們都應(yīng)該得到父母最大的關(guān)愛。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是幸福的,但總有一些父母只給了孩子生命,卻給不了他們的未來。父親與母親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同樣父愛與母愛也是任何感情都替代不了的。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他們的愛是世間最深厚,最無私的。當然愛非溺愛,如果家長因為心疼孩子而遷就他,放任他的話,那么會讓一個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從而對他的未來造成危害。父母的愛是孩子這一生中最珍貴的財富,當孩子們遭遇挫折,遇到困難時,父母的愛能給予他們安慰,幫他們脫離困境,當孩子成功時,父母在為子女高興的同時也不忘為他們指引方向,督促他們繼續(xù)努力。
我記得在某個欄目中看到過這樣一位父親,他對待自己的女兒就像對待仇人一樣,經(jīng)常對女兒進行毆打、辱罵,甚至還將燒開的水往女兒頭上澆。記者在采訪小女兒時,發(fā)現(xiàn)他目光呆滯,精神恍惚,而且容易受到驚嚇,志愿者帶小女孩去醫(yī)院,發(fā)現(xiàn)她全身都是傷,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小女孩頭頂?shù)钠つw已經(jīng)壞死,不會再張頭發(fā)了??粗∨⒛强蓱z的模樣,做檢查的護士都忍不住哭了。我想陌生的人看到小女孩都會為她感到傷心,她的親生父親怎能忍心那樣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在這個父親摧殘小女孩身體的時候,會不會想到他深深傷害到小女孩幼小的心靈,甚至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女兒美好的未來。還有些父母為了錢把孩子賣給別人,美名其曰是為了孩子好,如果跟著自己只會吃苦……孰不知,將來孩子知道了真相,這是對孩子心靈多大的傷害!現(xiàn)在的家長有很多種教養(yǎng)方式“比如,否定型、民主型、過分保護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我認為其中民主型教育是最好的,因為民主型家長能讓孩子自由發(fā)展,并且尊重和信任他們,這樣能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即使有錯也能讓孩子在其中增長經(jīng)驗和能力。孩子之所以為孩子是因為他們不曾受世俗影響,他們的思想方式與行為特點與成人有很大不同。父母應(yīng)該理解孩子的不成熟的心理狀態(tài)和某些錯誤。在孩子犯錯時應(yīng)該耐心教導(dǎo),寬容的對待他們,但也不能一味遷就,還是要以幫他們改正錯誤為原則。
從《愛彌兒》一書中我不僅讀出了在還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重要性,還有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第二卷中,作者講述了他面對愛彌兒哭時的做法。“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就馬上跑到他身邊?!弊尅ぱ趴说淖龇ㄊ钦_的,因為如果孩子一哭大人就給予他關(guān)愛并答應(yīng)他某種請求,他就會認為他正在遭受的痛苦是天大的,是不可跨越的,就會讓他更加痛苦。如果大人可以理智的對待孩子的哭聲,那么還自己也會覺得“哦,其實沒什么大不了的?!睆亩尯⒆荧@得成長,養(yǎng)成堅強的性格。假如給孩子灌輸一種“眼淚可以讓自己獲得糖果”的思想。這樣在以后的成長中孩子會以哭泣讓家長來滿足自己各種無理的要求,從而讓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所以大人應(yīng)該正確的對待孩子的哭泣,就像書中寫的那樣“如果孩子長的很聰慧,如果他天生就愛無緣無故地啼哭,我就讓他白白地哭一陣,得不到一點效果,這樣就可以很愉快的使他擦干他的眼淚”
(《愛彌兒》)第三卷中,讓·雅克帶著愛彌兒去散步,但是進入森林后他們“迷路”了,在這種情況下,讓·雅克趁機教了埃米爾天文學的某些知識。由此可見,在實踐中教學比課堂上枯燥乏味的口頭教學,更能讓孩子喜歡和接受,并且能讓孩子愉快的、自主的去學習。但是有些時候老師要教的內(nèi)容是孩子們不感興趣的,所以就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給孩子們做實驗,但最后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此時,教師要做的不是一味的考慮孩子喜歡什么呢?而應(yīng)該想想怎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因為對于孩子而言,一切引不起他的興趣的事情都是與他不相干的。拿我學英語這件事來說吧,上小學剛接觸英語的時候,我覺得英語只是一種外語,而這種外語與我除了成績,就沒有多大關(guān)系,因為我用不到,但英語老師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特別可愛的課堂,他能很形象的將英漢兩語結(jié)合起來,并且會給表現(xiàn)好的學生獎勵一張那種很可愛的貼畫,后來我們就喜歡比誰的貼畫多,為了贏得更多的貼畫我就會自覺的背單詞。初中時候的英語老師是個女的,她很漂亮,她講的知識也很容易讓我們記住,所以我的成績就一直不錯。但是上高中時候,我們的英語老師是個老教師,她只顧自己講課文,還是全英語那種課堂,復(fù)習時會連著一個星期背單詞或者一個星期都背課文。剛開始還會背下,但是天天都這樣就沒有興趣了,久而久之,就產(chǎn)生了厭倦。
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很喜歡英語了。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我,將來要面對非常多的兒童,我不會只一味的讓這些孩子去學到某些知識或技能,而是應(yīng)該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的,健康的環(huán)境,讓他們能在我的引導(dǎo)下自主思考,主動學習,幸??鞓返某砷L。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234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