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昆蟲記讀后感篇一
我們不得不承認,那些人是偉大的,那你是否有曾想過我們身邊的偉大呢?
夏天的蟬鳴,你最熟悉不過了,蟬從出生到脫殼經(jīng)歷不少時間,它們要在地下呆上四年。在這四年里,它們不斷的在地下行走,尋找合適的住處,兩只前爪不斷的工作,工作,工作。小小的身軀跋涉幾十千米遠,從地下出來是它生命中很大的一個坎兒。為了工作更簡單,他們選擇從干燥的土中爬出,為了克服這道難關,它們體內(nèi)分泌粘液,幫助他們打洞,大費周折后,它們便開始了陸地生活。
這種堅持不偉大嗎?
大孔雀蝶一生的目標很簡單:求偶。每天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它們不遠萬里的飛來與心儀的雌蝶相遇,用兩三個晚上時間使雌蝶為它屈服。但是如果不成功,大孔雀蝶只會選擇長眠不醒,結束一切。大孔雀蝶就是為了代代相傳才生存的,為了節(jié)省時間,它們不受誘惑,從不進食。
這種使命感不偉大嗎?
這些偉大發(fā)生在渺小之上,卻迸發(fā)出強大的力量。平凡亦可偉大,渺小亦可龐大。
而對于我們的偉大呢?那就從不小看所有的生物開始吧!
昆蟲記讀后感篇二
從白天到黑夜,從實驗室到“荒石園”,都一直在研究昆蟲。
他,就是法布爾。
《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這不僅是本嚴謹記錄昆蟲種類、特征、習性 、婚俗的科普類著作,其中還包含許多法布爾在觀察小昆蟲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人生體悟和感慨。
因為熱愛,他會這樣描寫松毛蟲:“松毛蟲每天上午都爬到平臺上,互相擠在一起睡覺,互相捂著,舒適愜意,還不時地懶洋洋美滋滋地搖晃一下腦袋,以表示心滿意足。”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昆蟲們的喜愛與親近。
因為熱愛,他將剛出生的雌大孔雀蝶關進實驗室的鐘性罩里,引來了成群的大孔雀蝶,這不經(jīng)意的舉動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就開始查明大孔雀蝶之間傳遞信息的訊號。
因為熱愛,他不惜將自己的工作室弄得臭氣熏天。
因為熱愛,他讓朋友們一起尋找足夠多的昆蟲繭,以保證明年有足夠的昆蟲
最終,因為熱愛,他一生致力于動植物的觀察研究,被學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
我們也應該向法布爾一樣,心存熱愛,并抓住熱愛,把熱愛當作指示牌,并朝著那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
我們都應該愛著點什么,對吧?
昆蟲記讀后感篇三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盡畢生心血寫成。
法布爾出生在圣萊昂小村,那兒鳥棲蟲居,各種可愛的小動物跑來跑去。年幼的法布爾對小蟲子情有獨鐘。長大后,他抓住一切機會觀察、研究昆蟲。
有一次,他趴在樹上看螳螂,專心致志把一切都忘了,被別人當小偷捉住。還有一次,幾個農(nóng)婦清晨出去干活,看見法布爾跪在路邊,睜大眼睛看著石頭。黃昏,婦女回家時,發(fā)現(xiàn)他仍跪著,以為他在為誰禱告,其實,他一整天都在觀察昆蟲!正是他的這份執(zhí)著,讓我們看到了這部不朽之作!
通過法布爾的細致觀察和無數(shù)次的實驗發(fā)現(xiàn),成年的、身子靈巧的昆蟲比年幼的、笨拙的昆蟲更易受到毒液的傷害。以毒聞名的狼蛛被蝎子蟄后當場猝死,而弱小的蠶被蟄后卻一點沒事??吹竭@里,我驚呆了,為大自然不可思議的安排,而驚訝!
法布爾這位天才昆蟲學家以哲學家一般的想法,藝術家一般的看法,文學家一般的手法,將種種昆蟲描述得生動、有趣、淋漓盡致!十卷本應枯燥的科學論文,在法布爾手中變得有聲有色起來!
我喜歡《昆蟲記》,是它給了我無窮的知識!是它讓我更了解昆蟲!更親近大自然!《昆蟲記》不愧為“昆蟲的史詩”,法布爾不愧為“昆蟲的荷馬”!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309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