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錯時錯峰開學方案(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09 15:34:36
2022年錯時錯峰開學方案(4篇)
時間:2022-12-09 15:34:36     小編:zdfb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寫方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錯時錯峰開學方案篇一

學校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了以郁雄文校長為組長的專項工作領(lǐng)導小組,具體工作由曹偉華副校長負責,學校大門口秩序由吳家俊和龔秋月安排協(xié)調(diào),每天由2名帶班領(lǐng)導、3名測溫教師(1名北邊門)、3名學校保安(1名北邊門)組成。

1.學生在復課前一天需進行網(wǎng)上報到并提交個人綠色健康碼。早上7:00和下午午3:40前,每天校門口管理相關(guān)人員必須按時到崗,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具準備學生入校體溫篩查工作。

2.體溫篩査人員要態(tài)度嚴謹、動作迅速,發(fā)現(xiàn)體溫異常師生立即上報帶班領(lǐng)導,進行登記其相關(guān)情況,通知家長領(lǐng)學生回家隔離治療,決不允許一名體溫異常學生進入校門。

3.學校保安要通過小喇叭等工具,教育學生按秩序排隊,不擁擠每人之間相隔1.5米,保證學生快速有序進入學校。

1.教師上下班走北邊門,進門時進行測溫。學生上、下學一律走校門口測溫通道,上學時測量體溫入校。學生在校門口排二路縱隊入校,馬路南到校的排入南縱隊,馬路北到校的排入北縱隊。

2.學校采取學生錯時入校、出校的規(guī)定

一二年級早7:25~7:40間進校,下午3:40后排隊出校;

三四年級早7:10~7:25間進校、下午3:55后排隊出校;

五年級早7:00~7:10間進校,下午4:10后排隊出校。

注意上下學排隊,兩人都要保持1.5米距離。

3.家長不能進入學校前門前隔離墩內(nèi),且車輛不能停放在校門兩側(cè)家長接送區(qū)范圍內(nèi)。對違反規(guī)定的家長進行勸阻,如不聽勸阻,實施卡、辱罵毆打管理人員等行為可報警處理。

錯時錯峰開學方案篇二

為實現(xiàn)戰(zhàn)“疫”期間師生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實現(xiàn)防疫不松懈、教學有質(zhì)量工作目標.經(jīng)學校研究,決定對學生上下課進行錯峰錯時安排部署.

一、組織機構(gòu)組長:校長副組長:校管辦主任成員:所有教職工

二、學生上學時間上學時間:我校實行分年級分時段檢測入校.(周末)年級入校時間檢測通道責任人六年級8:00——8:15電梯間入口責任人、門衛(wèi)、值周教師、班級責任人五年級8:15——8:30電梯間入口責任人、門衛(wèi)、值周教師、班級責任人四年級8:30——8:45電梯間入口責任人、門衛(wèi)、值周教師、班級責任人三年級8:45——9:00電梯間入口責任人、門衛(wèi)、值周教師、班級責任人

? ? ? ?三、離校時間年級離校時間檢測通道責任人三年級17:20——17:30電梯間入口各班班主任四年級17:30——17:40電梯間入口各班班主任五年級17:40——17:50電梯間入口各班班主任六年級17:50——18:00電梯間入口各班班主任

? ? ? ?四、錯峰上下學時間差由校管辦安排各類活動.

五、入校流程

圖排隊入校——檢測體溫——消毒——更換口罩——有序入樓——挨教室檢測——檢測離校六、幾點要求.

(一)要求學生不外出、不聚會,確保孩子身體健康.上學時如實告知學生身體狀況、旅行史等,認真健康打卡.

(二)家長佩戴口罩按時接送學生.接送學生時在測溫區(qū)外有序等候,不遲到,不早到,不扎堆,不近距離接觸.

(三)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外出正確佩帶口罩,勤洗手、勤消毒,規(guī)范放置廢棄口罩等.

(四)學生自備餐具和口杯.提醒家長每日對餐具、口杯做好消毒.

(五)學校會按上級要求統(tǒng)一發(fā)放規(guī)定量的口罩,并按規(guī)定回收廢棄口罩進行無害化處理.

錯時錯峰開學方案篇三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1.學生在開學前一天須在班級群上報體溫,體溫超過37.3°不得上學。每天校門口管理相關(guān)人員必須按時到崗,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具,準備學生入校體溫篩查工作。

2.體溫篩查人員要態(tài)度嚴謹,動作迅速,發(fā)現(xiàn)體溫異常師生立即上報應(yīng)急處置組,并進行登記其相關(guān)情況,帶往校外隔離區(qū),通知家長領(lǐng)學生回家隔離治療,絕不允許一名體溫異常學生進入校門。

3.學校保安及德育領(lǐng)導要組織學生按秩序排隊,不擁擠,每人之間間隔1.5米,保證學生快速有序進入學校。

1.教師和學生上下學一律走學校正門口,學生在校門口保證間隔1.5米在等候區(qū)排隊、單排經(jīng)測溫區(qū)測量體溫后入校。

2.學生在校生700名,學校采取學生錯峰入校規(guī)定。

七八九年級早上7:20

四五六年級早上7:40一二三年級早上7:50

(初三學生4月20日先開學,按照以上時間執(zhí)行)

3.班主任要求7:20之前入校,做好班級通風、消毒工作。為避免學生入校擁堵,開車教師7:20之前必須入校,不開車教師也建議7:20之前入校,與學生錯峰入校。

4.家長不能進入學校門前隔離墩,而且車輛不能停放在校門區(qū)域內(nèi),對于違反規(guī)定的家長進行勸阻,如不聽勸阻,實施闖卡辱罵,毆打管理人員等行為可報警處理。

5.放學規(guī)定按以往的放學時間執(zhí)行,尤其同一樓層的各班級錯峰下課,避免家長在同一時段接送孩子上下學

本方案自開學之日起開始實行,如有不妥善的地方由校委會解釋并修改。

錯時錯峰開學方案篇四

?為貫徹落實市教體局關(guān)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guān)要求,進一步強化責任感緊迫感,加強校園安全防范,杜絕無關(guān)人員進入校園,確保全園師幼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園決定自本學期開學之日起實行分時間、分學段錯峰接送方案,切實防止病毒進入校園。

根據(jù)疫情防控要求,為讓幼兒盡快適應(yīng)獨自入園(家長送到大門口,幼兒自行入園),我園實行分年齡段、分組、分時段循序漸進式入園。

第一周:大班幼兒獨自入園;第二周:中班幼兒獨自入園;第三周:小班幼兒獨自入園。

各班分組辦法:班級幼兒按學號分成ab兩組周一:上午a組幼兒入園

下午b組幼兒入園周二:上午b組幼兒入園

下午a組幼兒入園以此類推二、入園時間

為了保障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安全,確保接送時不扎堆、不聚集,我園實行拉長入園時間、錯峰入園的措施。

早上入園時間:7:30——8:30下午入園時間:2:00——3:00家長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錯峰送孩子入園(不分年齡段)

三、離園時間為了讓家長盡快接到孩子,不在門口扎堆聚集,減少感染幾率,我園離園時間和地點也做了相應(yīng)調(diào)整,實行東西兩個大門同時開放、幼兒分段錯峰離園的措施,具體如下:

上午離園時間:11:30——12:30下午離園時間:16:50——17:40東門接孩子的班級及時間安排:

xx班、xx班:11:30——11:45

16:50——17:05xx班、xx班:11:45——12:00

17:05——17:20xx班、xx班:12:00——12:15

17:20——17:35西門接孩子的班級及時間安排:

xx班、xx班、xx班、xx班、xx班:

11:30——11:45

16:50——17:00xx班、xx班、xx班、xx班、xx班:

11:45——12:00

17:00——17:15xx班、xx班、xx班、xx班、xx班:

12:00——12:15

17:15——17:30xx班、xx班、xx班、xx班、xx班:

12:15——12:30

17:30——17:40四、對領(lǐng)導組和科室人員的要求

為保證幼兒入園離園的安全,全體領(lǐng)導組和科室人員每天按照分工及時到達各自崗位,組織好家長在隔離線外按照班級位置排好隊,不大聲喧嘩,及時處理應(yīng)急事件,并提醒家長戴好口罩,每人間隔1米半的距離,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帶好接送孩子的證件、不擁擠。

五、對教師的要求

按照幼兒園分段錯峰接送方案的要求,提前做好家長溝通工作,對各班的接送時間、接送地點和接送要求給家長講清楚,認真及時解答家長的疑問,消除家長顧慮,爭取家長的支持和理解。

幼兒入園時,三位老師分工合作,做好幼兒自行入園的組織和晨間活動,確保安全。

幼兒離園時,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和時間段,認真組織好幼兒離園秩序,安全將幼兒送到家長手中。

六、對家長的要求

嚴格按照幼兒園錯峰接送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接送,為自己和幼兒佩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路上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如有特殊情況,請及時與班級老師溝通。

入園時,家長帶孩子到幼兒園大門口警戒線外排隊,所

有家長分別在大門口南北兩個方向,順著圍墻排一隊、馬路道牙下排一隊,南北兩個方向各兩隊,等保健醫(yī)為幼兒做好晨檢、午檢自行入園后再離開。

離園時,按照幼兒園要求的時間和地點,分別到東大門和西大門接孩子,不擁擠、不喧嘩,自覺佩戴口罩,保持接送距離。接到孩子后請牽著孩子的手盡快離園,注意安全。

本方案自本學期開學之日起開始實行。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35576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