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 端午節(jié)日記端午節(jié)吃粽子(通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5 13:31:05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 端午節(jié)日記端午節(jié)吃粽子(通用9篇)
時間:2023-10-25 13:31:05     小編:雨中梧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篇一

端午節(jié)剛剛過去,關于端午節(jié)的日記怎么寫,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喔。

端午節(jié)過去了,相信每個人對端午節(jié)的印象各不相同,下面這篇小學生400字日記,就從學做粽子到吃粽子,向讀者娓娓道來。

過端午節(jié),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再把米放進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稍趺捶夂媚?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F(xiàn)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jié)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晴早上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們要去大姨家吃粽子。

路上我問媽媽:“‘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媽媽說:“‘端午’的‘端’是開端的意思,也就是初。午指五,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吃粽子為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被秦國包圍后,寫了《懷沙》這首詩,跳入汨羅江,自殺而亡。南方人這時候還會賽龍舟呢!”

一進大姨家,香噴噴的粽子味迎面撲來?!鞍?,真香!”我大叫一聲,嚇他們一跳。大姨笑著端上穿著綠色“粽子衣”的粽子,脫下衣服露出了雪白的身子,還有一個紅“嘴巴”。粽子一端上來,我和大姨夫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大姨夫咬了一口,滿嘴長了許多白“胡子”。我們哈哈大笑。大姨夫卻津津有味地舔了下嘴唇,說:“啊!又香又甜十分美味!”我們在一片歡笑中,都吃了粽子,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今天是農(nóng)歷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也是每一年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有吃粽子,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的習俗,今天,我和媽媽就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因為端午節(jié)有一個吃粽子的習俗,所以,在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就包了多樣的粽子,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我們早起起來,先洗漱,洗漱完后,我和媽媽吃了早飯,啊!早飯真香啊,有油煎雞蛋,有油炸火腿腸,好多好吃的展現(xiàn)在我眼前,讓我吃個夠,我大口大口的吃,過了二十分鐘后,我終于吃好飯了,我們就上街了,街上的東西也很多,有買鞋子的,有買衣服的,琳瑯滿目,街上的聲音很大,很熱鬧,我和媽媽進了百姓量販,百姓量販真是涼快呀,我們進去了,看見了賣蘆葦葉的,那里有賣餡的,媽媽給我了錢,讓我自己去買,她在百姓量販外面等我,過了十分鐘后,我把媽媽叫給我的任務完成了。

我們到了家后,媽媽吩咐我,先把洗蘆葦葉洗好,放在一個大盆里,再準備一些繩,我包好了你纏,我迅速把媽媽包好的粽子給纏好,媽媽包的粽子各異,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餡也不同,有山楂餡的,有蜜棗的,有菠蘿的,味道也不同,有苦的,有甜的,我和媽媽樂的笑哈哈。

下出來后,我和媽媽邊吃著甜美的粽子,邊笑,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啊!

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節(jié)為何要吃粽子呢?專家日前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狀有棱有角,內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

魏晉時期,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中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南朝吳均的《續(xù)齊諧記》中,也記載了屈原投江自殺后,楚國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貯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到了唐宋時代,粽子已成為節(jié)日和民間四季出現(xiàn)于市場的美味食品。長安有專門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藝也相當高。當時粽子餡已有多種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葉浸米裹的。陸游的"盤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將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 明弘治年間,就用蘆葉裹粽子,粽餡也多了,有蜜糖、豆沙、豬肉、松仁、棗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間,林蘭癡《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條,這種粽子流傳至今?,F(xiàn)代粽子以浙江嘉興最負盛名。

如今,粽子與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餅一起,被稱為中國的三大節(jié)令食品。 民俗專家介紹,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不但盛行不廢,而且流傳到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篇二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jié)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jié)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xiàn)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吧! 我的家鄉(xiāng)――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zhèn)而已。在彼,人們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jié);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zhèn)。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zhèn)中,端午節(jié)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xiāng)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jù)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xiāng)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xiāng),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jié),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早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清香,于是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

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棕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棕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煮熟了,我吃著粽子便問;“媽媽,粽子是怎么來的?”媽媽說:“說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

因此,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甭犃藡寢尩氖稣f,我不禁敬佩起屈原來了。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篇三

端午節(jié)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一個富有民俗文化和歷史沉淀的節(jié)日。而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包粽子也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和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在本次活動中,我與我的孩子們一同包粽子,體驗到了一種別樣的親情和快樂。

第二段:孩子們與包粽子

孩子們最愛的就是做手工,而包粽子這項活動,更是讓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孩子們抱著粽葉,順著老師的指示一步步地操作,過程中需要細心用心,保證每一個動作都做得穩(wěn)穩(wěn)當當。而當他們親手包好了自己的粽子,那種自豪和滿足感更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第三段:體驗傳統(tǒng)文化

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對我們而言,更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的傳承。而包粽子這項活動,是端午節(jié)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親身參與包粽子活動,孩子們也學會了更多關于端午節(jié)的故事和傳說。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更容易讓孩子們理解、感悟和記憶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

第四段:增強家庭親子關系

家庭教育中,親子活動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而包粽子活動,也是加強親子關系的一種系列措施。在活動中,我與我的孩子們商量著如何包好粽子,互相掌握著技巧和方法,一個個粽子的完成是家庭合作、團結的象征。在親密的家庭環(huán)境中,親情也越來越深了。

第五段:結語

通過包粽子活動,我深深地意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顒咏Y束之后,我的孩子們通過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粽子,不斷表達著對這種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熱愛和認可。讓我們一起走進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感受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魅力,把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教育帶給孩子們。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篇四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fā)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痹诶牙训闹更c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蓳u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fā)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篇五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chǎn)生了眾多相異的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比如,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隨著時代的變遷,端午節(jié)吃粽子已經(jīng)成為一種傳統(tǒng)。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粽子的資料,供大家了解!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我國傳統(tǒng)食俗。粽子多用于祭祀、祭神。由于祭祀屈原納入端午節(jié)的節(jié)俗活動中,粽子也從初夏的節(jié)令食品演變?yōu)槎宋绻?jié)食俗,以表明人們祭祀屈原的特別方式。隨著端午節(jié)中屈原核心地位的確立,包粽子、吃粽子成了端午最佳性的

節(jié)日習俗

。粽子是我們祖先的發(fā)明,據(jù)專家考證:粽子從創(chuàng)制至今,至少已有上萬年歷史,在炊具沒有被發(fā)明之前,已經(jīng)有了粽子??梢?,粽子是早于粥、飯便已出現(xiàn)的古老食品,它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有著豐厚的歷史沉淀和文化底蘊。嘉興市稻

作文

化發(fā)祥地。據(jù)記載,早在古代就把米用植物葉子包裹起來,投入火石沸水中待熟后食用,這可能就是傳說中嘉興最早的粽子了。到了民國初年,幾個原以彈棉花為業(yè)的蘭溪人,在張家弄創(chuàng)辦五芳齋粽子店的傳奇故事,更是家喻戶曉。近年嘉興粽子產(chǎn)業(yè)更是發(fā)揚光大,成為嘉興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

屈原從南北朝以后,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話說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未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后,據(jù)古書記載,是屈原托夢百姓說,米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才有了后來的粽子。

端午吃粽子,現(xiàn)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庇谑?,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但據(jù)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愿而已。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jié)俗的“寒食節(jié)”(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蹦媳背瘯r期,出現(xiàn)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xiàn)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xiàn)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xiàn)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篇六

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之一,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會慶祝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而在學校中,老師們往往會組織學生們自己動手包粽子,體驗包粽子的樂趣,并從中領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以下是我在端午節(jié)校園包粽子的活動中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包粽子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學生深刻體會到了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的珍貴。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特色美食,因為它寓意豐收和辟邪,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包粽子來祭祀祖先。通過親身參與包粽子的活動,我們不僅僅是學會了如何制作粽子,更是對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

其次,包粽子讓我們感受到了集體合作的重要性。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合作,每個人分工合作,互相協(xié)作,才能包好一個粽子。有的同學負責剝粽葉,有的負責搓飯團,有的負責裹粽子。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分工,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要互相配合。這鍛煉了我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讓我們明白只有團結協(xié)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再次,包粽子讓我們學會了珍惜食物。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原材料的辛苦和精心準備。粽葉從樹上采摘下來,經(jīng)過洗凈、晾干;粽子餡需要各種食材的配料,米、紅豆、肉、蜜棗等。所有這些辛苦付出的過程,都讓我們明白食物是來之不易的。同時,看到自己動手包好的粽子,也更懂得了食物的珍貴和它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

此外,包粽子讓我們培養(yǎng)了耐心和細心。包粽子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細心的過程,和粽子餡一樣,不能有絲毫馬虎。從剝粽葉到包起來,需要小心翼翼,不能有一絲差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保持耐心,一絲不茍地完成每一步驟。通過不斷重復這個過程,我們培養(yǎng)了自己的耐心和細心,學會了專注和認真。

最后,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成就感。當我們親手制作出一個個香噴噴的粽子時,心中涌動著一股成就感。那種辛勤勞作、收獲的感覺,讓我們明白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只有辛勤付出,才會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總之,參與端午節(jié)校園包粽子活動,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制作粽子的技巧和方法,還學到了更多的生活道理。包粽子讓我們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了解了食物的珍貴,培養(yǎng)了我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耐心細心,同時也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和成就感。這是一次充實而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在學習中收獲了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同時也增加了對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自豪感。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篇七

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色彩和滋味惹人喜歡,而且還能引起我們對一位古人的懷念。

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人們用翠綠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做成粽子。煮熟以后,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里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動人。

粽子的味道更是美極了,散發(fā)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yǎng)補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屈原一生寫了許多的愛國詩篇。后來國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造成國土淪喪的后果。他滿懷憂憤,抱石投江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每年端午節(jié),總是把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江中,讓魚兒吃扔下來的食物,使屈原的尸體不受傷害。

老人們說,吃了粽子要學習屈原的愛國品格。難怪人們吃粽子的時候,老人總要講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篇八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之一,也是一個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節(jié)日。每年的端午節(jié),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包粽子,通過親手動手制作這道美味佳肴,使學生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次端午節(jié)校園包粽子的活動中,我收獲了很多,讓我深受感動和啟發(fā)。

第一段:認識端午節(jié)的淵源和意義

在端午節(jié)校園包粽子之前,學校安排了一場有關端午節(jié)的知識講解會。在這次會上,我們了解到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意義。我們了解到,端午節(jié)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也是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通過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國民族精神的堅韌和民族傳統(tǒng)的重要性。這讓我更加期待著接下來的包粽子活動。

第二段:體驗包粽子的樂趣和技巧

端午節(jié)當天,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去包粽子。老師先給我們講解了包粽子的步驟和要點,然后我們才動手制作。一開始,我覺得包粽子肯定很簡單,沒想到包得一團糟,形狀都是歪歪扭扭的。但是,隨著老師的指導,我才逐漸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我發(fā)現(xiàn),包粽子需要耐心和細心,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通過親身體驗,我深深體會到了包粽子的樂趣和技巧。

第三段: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包粽子的活動需要大家合作完成,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互相幫助、相互配合。有的同學負責洗粽葉,有的同學負責調制糯米,有的同學負責包粽子。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和樂趣。只有大家都努力,才能把粽子包得又好看又好吃。

第四段:品嘗美味的粽子,感受中華文化

經(jīng)過大家的努力,一批批色香味俱佳的粽子被生產(chǎn)出來了。當我們品嘗到自己親手制作的粽子,滿口的粽香和糯米的香甜讓我們無不感嘆。在品嘗粽子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粽子的多樣化,有甜粽子、咸粽子、肉粽子等等。這些不同口味的粽子展示了我國悠久的飲食文化和地域特色。通過品嘗粽子,我更加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第五段:收獲和啟發(fā)

通過這次的校園包粽子活動,我收獲了很多。我不僅學到了多樣化的粽子制作技巧,還領略到了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同時,我還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好一件事情。這次活動讓我更加喜歡和關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更加熱愛和珍惜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端午節(jié)吃粽子啊篇九

端午節(jié)臨近,空閑時,我們也不妨在家自己動手做粽子。

一般制作粽子的工序比較繁雜,在包粽子之前需要先泡糯米、綠豆等,準備好豬肉洗凈切成方塊狀,用香料、鹽、糖等調味料腌制。

包裹粽子的葉子可以有冬葉、荷葉、竹葉,然后把糯米和餡料放置在上面,包裹后用水草或棉線結扎起來。一般煮粽子時,鍋里加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后,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材料:糯米、綠豆、花生米、熟咸鴨蛋黃。

做法: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棕葉折成斗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

陳皮牛肉粽

材料:糯米、綠豆、牛肉、陳皮、豬肉末、蔥未、姜末、食鹽等各適量。

做法: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鐘后,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包好。

${fdpagebreak}

材料:糯米、青梅、菠蘿肉、冬瓜條、西瓜干仁、核桃仁、葡萄干、紅絲、白砂糖等各適量。

做法: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干水分,然后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鐘,離火燜4分鐘即成。

材料:糯米、豬肉、香菇、咸蛋黃、醬油、糖、五香粉、鹽、粽葉、粽繩。

做法:將糯米洗凈,泡3小時備用;把豬肉切成長約4厘米,寬2厘米的長條;香菇泡軟后,去蒂切成條狀;再將豬肉、香菇用醬油、五香粉、鹽、糖等調味料腌2小時;咸蛋黃切半備用。洗凈粽葉及粽繩,取2張粽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裙斗中填入一半糯米,放入豬肉、香菇、咸蛋黃等餡料,再加上糯米填滿,接著將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扎緊打結即可。

材料:熟的三寶米、棉繩、蘿卜干、香菇、粽葉、栗子、水煮花生、素蛋黃、素肉松、黑胡椒粉、糖、麻油、醬油等各適量。

做法:將粽葉以熱水煮8分鐘,洗凈擦干水分備用。蘿卜干泡水10分鐘后切碎并擠干水分;香菇泡軟切塊;栗子泡水2小時,香菇、栗子蒸熟(約15至20分鐘)。再將碎蘿卜干、香菇丁炒香備用。最后,粽葉2片重疊,卷成尖筒狀,放入2大匙三寶米,再放入1小匙碎蘿卜干、香菇丁、栗子、素蛋黃、素肉松,再放1大匙三寶米,稍壓一下,包成粽子,用棉繩捆緊,置入蒸籠蒸10分鐘即可。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383768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