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9 11:39:13
實用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范文(16篇)
時間:2023-10-29 11:39:13     小編:BW筆俠

通過總結和歸納,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長軌跡和提升空間。心得體會的內容應該能夠反映自己的真實感受,并且富有個性和獨特性。下面是一些關于心得體會的精選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一

我以前就對茶文化很干興趣,但都沒有系統(tǒng)的學過,只是自己借了一些書看看而已?;蛟S真正意義上說,我當初不是對茶文化感興趣,而僅僅是對茶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用途感興趣吧。不過這次選課的時候,我首先就選了《中國茶文化》,因為我想真正意義上的去了解茶,學習中國茶文化?,F(xiàn)在真正上了一學期的課后,感覺茶葉很有深度,我什么都一知半解,看似簡單的東西卻讓人意味深遠?,F(xiàn)在我就茶的文化歷史,談談我學習《中國茶文化》后的體會。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fā)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fā)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茶,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第一:茶的起源

我國早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酒茶之說。當初稱為八件事。至元代時略去酒,始成為七件事。在元代的雜劇《玉壺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詞中,均可見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句,歷代流傳至今,可見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因而也是茶葉的故鄉(xiāng),是世界上飲茶制茶最早的國家。數(shù)千年前就在我國的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發(fā)現(xiàn)了野生茶樹。中國的茶葉生產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世界各產茶國,不是直接、就是間接地從中國引進茶苗、茶種,并派人來中國學習栽茶制茶方法,然后再發(fā)展本國的茶葉生產。

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戰(zhàn)國時期的《神農本草》上說:神農嘗百草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以采集野生植物為生活主要來源的原始氏族公社,至神農氏時期,偶然間發(fā)現(xiàn)用野生茶樹的鮮葉汁,可解這72種有毒中草藥的毒。自此以后,先民們就以喝茶來解毒,也即用茶的開始,可見最早的飲茶是從藥用開始的。飲茶由藥用轉變?yōu)轱嬃?,究竟始于何時古人所見不同。據(jù)載:周武王姬于公元前1115年聯(lián)合四川各民族伐紂之后,巴蜀所產茶葉已列為貢品,諸民族首領正是帶著茶葉去進貢的,這可謂是我國最早有關茶葉的記載了。

早在西漢時,飲茶在我國已較普遍,并有了專門的茶葉市場。西漢王褒在《僮約》中曾講到烹茶盡具、武陽買茶、成都賣茶。王褒不僅要家僮煎茶,還要他去當時的茶葉市場武陽買茶,并去茶市集中的成都賣茶。從中可看出,茶葉在當時已不僅僅是飲料,而是已經作為商品了。

至唐代時,飲茶在我國已普及到民間,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習俗。在唐代以前,烹茶一般都要加入芝麻、食鹽、瓜仁、桃仁等佐料,故茶名也都以主要佐料冠稱。自唐代陸羽始提出煮茶不加佐料,謂之見真茶,以表明茶之真香味。與宋代一樣,當時的飲茶方法是把鮮葉蒸熟后,經搗碎做成餅,再用繩子串起來烘干,叫餅茶、茶餅或片茶。喝茶時,將餅茶碾成碎末,放鍋里煮滾,讓茶葉滲透再喝。士大夫們還將茶葉碾成碎末、壓成小餅相饋贈。唐代時,隨著飲茶之風盛行,名茶迭出,文人墨客們紛紛品茗論水、著書立說。唐以前的飲茶,屬于粗放煎飲時代,是或藥飲、或解渴式的粗放飲法。到了唐宋以后,則為細煎慢啜式的品飲,以至形成了綿延千年的飲茶藝術。

至宋代時,以品為主的唐代煎茶發(fā)展成了斗茶,達到了更高的藝術性品茶的階段。宋代斗茶時,先把餅茶擊碎成小塊,并碾成細末,放入燙好的茶盞,再注入沸水調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掃把的工具),邊轉動茶盞,邊攪動茶湯,使盞中泛起湯花,以比較茶湯的色、香、味。最后再品嘗湯花,俱佳者獲勝。是以斗茶來比賽茶葉的質量,比賽茶湯的色、香、味,比賽斗茶者的茶技、茶藝。

至清代,鄉(xiāng)村市肆茶館林立,飲茶之風盛于明代,茶葉成為珍品,流行于官場士大夫和文人間,大量名茶應時而生。清道光年間,還先后發(fā)明了半發(fā)酵的烏龍茶和經過發(fā)酵的紅茶,并出現(xiàn)了白茶,傳統(tǒng)的緊壓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從而在制茶方法上,形成了我國茶葉結構的六個大類綠、紅、花、白、烏龍、緊壓茶。清代不論公事來往,還是私家應酬,客來獻茶。端茶送客,已成為特定的禮節(jié)和排場。江浙廣川等的茶館,更與小食品點心之類結合供應,又聘請說書、評彈等說唱藝人臨場表演,發(fā)展成獨具地方特色,鄉(xiāng)土風味濃郁,呈平民氣息的大眾化交易、交際、娛樂場所。晚清時,更有一班落魄旗人,仍將飲茶裝璜門面,在人前夸耀示富。而文人們則紛紛溶入了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初更紅。尋常一樣窗前月,縱有梅花便不同的意境。

以上是關于中國的茶文化的一些簡單的了學習解。要想深入了解茶文化的歷史淵源,還需要更多進一步的學習,當然還有關于茶文化課上的其他知識,如茶道,茶禮,茶具等等,我都很感興趣,但無法一一論述。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即使這門課結束后,我也會繼續(xù)學習中國茶文化,慢慢地領會中國茶文化的精髓。

國人嗜好喝茶,無論南北東西,隨處可見有人泡上一壺或一杯四溢飄香的濃茶,翹起二郎腿,微微地抿上一口,從中品出個味來。

抑或是有些人只是想小憩愜怡心境,獨個自斟自茗,小口小口地啜,或悶思發(fā)呆,或想入非非,以解心中茫愁。更多的人則習慣于約上幾個哥們圍坐一桌,拿出久藏的.珍品茶葉,配以上佳凈水佐泡,細茗慢聊,促膝共蹉,博古論今,漫話人生,甚至是指點江山,這奠成了生活中茶文化的原衷。感受這些,也就開始閑蕩生活中的漫漫長路了。

茶客們每每茗茶,總習慣于唇中發(fā)出嘖嘖的品茶聲,以示自己對杯中茶葉和水質的認可。他們不時地一口又一口啜茶,任由茶葉芳精油去油膩,醒腦提精神。喝到興頭上,更會端上幾盤果點瓜子,磕瓜子剝花生,嘗蜜餞品小點。茶桌上雖果殼滿桌一片狼藉,但茶水卻在此時喝出個味來,可謂是賞茶品味消遣零食兩相宜。

兒時,小住江南水鎮(zhèn),常見農耕者與小商戶喜好一早孵茶館。在那,老友相聚,新識相交,大家以茶代酒,煩事樂事順帶家事,侃個痛快。

那時的水鎮(zhèn)街上少有路燈,唯有茶館昏暗的燈泡還亮著。剛從隔日乏力中恢復大半的老農,趁著黎明前夜暮尚未褪盡,就早早洗簌后,到枕河的茶館孵上一兩個時辰。他們沏上一壺廉價的草青,便海闊天空地東拉西扯起來。說到肚子餓了,化費幾個小錢叫上一個大餅或一根油條啃上幾口,與先前的茶水攪和在一起,也算騙飽了肚子。

茶館門庭若市,店內人物薈萃,有不少活躍人物時常露臉,是流傳各種新聞和小道信息的始源地。趣聞謠傳成為茶客競相議論的談資,關注程度絲毫不遜色于當今的新聞聯(lián)播。誰家的媳婦做了見不得人的事,誰家小子偷了哪家的菜,這些都是有分量的新聞。說者徐徐道來,有鼻子有眼的刻畫得入木三分,有時說到關鍵時刻還賣個關子,讓周邊的人趕快為其遞煙,添加茶水。茶館內眾茶客生相各異,唧唧喳喳聲仿佛掀翻屋頂,或竊竊私語或哄堂大笑,調侃牢騷,打趣插諢,交錯于此。

比起普通農者喝茶,寓居在家的雅士賞茶品茶則固然悠閑自得得多,但少了茶館里的茶客相陪相聊,喝茶的情趣雅致隨之褪色不少。

喝茶是平民百姓開門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事中唯一緊扣休閑類的事。如此說來,對百姓來說,有茶喝有空閑聊,真乃人生調劑自己的一大快事。僅此嗜好,若不能滿足,豈不冤了自己,枉為人生一場。

未知曾有人想過否,能使自己享受的還有幾多選擇但國人喝茶聊天不可不算是感受人生雅韻中的一大機會。退一萬步說,僅限于一般喝茶聊天,這也為加深彼此間的了解,籠絡感情創(chuàng)造時機,這是誰都不愿輕易放棄的事。

靜夜,自己坐在電腦前,泡上一壺濃郁芳香的茶,品味它的茶香,聆聽朋友親切的而質樸的話語,感受人與人之間那種牽掛和對愛的詮釋。

茶如生活,茶如情感,有人說:樂觀的人愛酒,悲觀的人愛茶。其實不然。茶有酒里不具備的那種飄逸的氣質。久別重逢朋友喜歡圍坐在飄散著裊裊茶香的小桌旁,敘昨日之事,手足之情:而要分別的人卻喜歡不住地勸君更進一杯酒。在迷醉中忘記宴席散盡的痛苦。我害怕分別。所以喜歡在綠葉清水中品嘗歲月的味道,所以喜歡茶香彌漫的那份從容那份率真,所以自己很喜歡茶。茶水融進了友情,糅進了生活。

日子亦如茶,微苦。卻令人百品不厭。在那淡淡的茶香營造的氛圍里,我的心沉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如那壺新沏的茶,在充分滲透自己的潛能,向生活奉獻出最美好的真我。我在茶香中領悟了生活,樂在其中......成不了那豪飲作詩的詩仙,但,做個筆捉的飲茶人,也樂也。我愛茶,但不大懂得茶道。然而,我并不遺憾,因為茶本身包含了許多讓人不懂又讓人去體味的東西。

茶恰人間的情,朋友如茶,細品才知道其中的滋味,細想才解萬種風情......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二

茶與畫,兩者都與詩歌、文學以及宗教、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彼此之間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們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我在創(chuàng)辦并主編《中國書畫》月刊時,曾擬了六個字的宗旨口號"文化之為文化",史樹青、周汝昌、袁運甫、周紹華、馮其庸等多位文化界前輩就都當面對我盛贊這六個字的口號,認為有格調有境界。林健、馬士達、鞠稚儒、蔡元林諸位篆刻家還惠贈了同題印章以示支持與鼓勵。有一些人不大能理解這幾個字,其實很簡單,我的意思是用辦刊的每一個細節(jié)來闡釋、整理、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移用在這里,我畫茶畫,是用筆墨丹青來表現(xiàn)我對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精神的理解與心得。

中國的文化特別重視"通",詩文書畫,琴棋茶酒,都有相通之處。對于每一位志在中國文化的人來說,所謂通,就不是一般的了解或掌握,就是興趣廣泛,就是轉益多師,就是博采眾長,在相關、相鄰的幾個領域能夠同時汲取知識、技能與精神上營養(yǎng)。無論是從文還是做藝,通則靈,不通則不靈。我畫茶畫,想努力追求的境界,老實說也就是一個"通"字。當然,"通"是何其難的事情!

每個畫家都有意無意地會給自我定位。我所從事的專業(yè)與行業(yè)不止一個,身份頭銜也不止一個,用主流的標準來衡量,學者、專家、官員、作家、文人、教授或畫家哪一頂帽子都可以套在我的頭上,不過,說實話,哪一頂帽子我都覺得不完全合適,都是或多或少的以偏概全。如果非要有個頭銜標簽的話,庶幾為"士"乎!

中國自古以來以士立國。與現(xiàn)代的."知識分子"、"學者"、"文人"等稱呼相比,"士"的分量要重得多。士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才能,是一種品格,士代表著中國人的智慧、胸懷、勇氣與品德。"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為什么?因為"士"不同凡庸,三日不見,在學問、技能、際遇、處境上也許就有改天換日的變化。

"知識分子"、"學者"、"文人"都有職業(yè)分工的意思,有的甚至被蒙上了若有若無的貶義色彩。而"士"則截然不同,沒有職業(yè)、專業(yè)的意思,請看"士可殺不可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等格言,就可體味其中差異。如今,"士"的根基被全面動搖,"士"作為一個群體被消解掉了,只剩下似乎總是處在受特殊待遇的"知識分子"了。所以上世紀80年代冰心老人曾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無士則何如》,呼吁重建士的傳統(tǒng)。"士"這個概念,對于理解認識中國書畫傳統(tǒng)是至為關鍵的,美術史論往往把中國書畫分為宮廷、民間與文人三大體系,又以文人畫為正統(tǒng),這種表述其實并不準確。事實上,在書畫發(fā)展史上,真正的主角是"士"而不是所謂文人。我們能看到古代經典,基本上都是士夫字、士夫畫,而不是職業(yè)作家性質的文人的書畫。

在書畫印美術界、文藝批評界、新聞傳播界、新聞學術與教育界、茶學界等領域,我不止一次被分別稱為"黑馬",這當然是對我所做的事情的一種肯定或表揚,不過,能在幾個專業(yè)性極強的領域都能當黑馬,卻絕非偶然巧合,而是付出了相當?shù)男燎谂?。戲諺有一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內行過來人的經驗之談。還有一句諺語是:"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有沒有什么?功夫,天分,悟性,本領,實力也。我個人很信奉新聞業(yè)的一個行規(guī)——"見官大一級",當然,空有架子是行不通的,要真正做到"見官大一級",殊非易事,要有資歷、學養(yǎng)甚至聲望與成就才支撐得住,個人的修為必須達到藝壓當行的境界。

我于茶于畫,都是自幼喜愛,不敢說有多大天分,然而可以說下過不少功夫。這些年來,于茶有專書,于畫有論著,僥幸頗蒙兩個專業(yè)的認可錯愛。我畫茶畫,結合了茶學與畫學兩方面的專業(yè)研究心得。

茶畫在中國有上千年歷史,自古以來不少畫家留下了以茶為題材、以茶為背景的作品,既有人物、故實,又有風俗、禮儀,還有山水或文房清供,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三大門類都不乏經典杰作,體裁、形式豐富多樣,反映了茶文化與書畫藝術結合的親和力與生命力。我在畫茶畫時,只想畫出對茶的感覺,想表現(xiàn)出"茶味",筆墨之間想傳達或營造的是由茶引發(fā)或伴生的詩意與禪意。如果就作品而論,我的茶畫中除少數(shù)以茶具為題目的可歸入花鳥博古畫一類,大都是山水寫意,畫的是茶的產地、名泉所在地或者飲茶的名勝,都是我曾走訪過的,有著個人的印象、體驗、感受。當然,還有一類是懷古題材或是仿古臨古的。

中國畫與其他國家的繪畫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與詩文的結合。西方畫以文學性為大忌,不唯在題材選擇上避免文學性,更不會在畫面上題寫文學性文字——其實除了少數(shù)簽名與日期之外,西方經典畫作基本上是見不到文字的。中國畫則顛倒了過來,以文學性為美,在畫面之上題寫詩文,在元代以后蔚然成風。在文人畫也即士夫畫成為美術史主流之后,書畫與詩文哪項也不可偏廢,否則就被視為藝術上的缺憾。在一幅畫上,同時創(chuàng)作一篇有意味的隨筆或札記、題記,或是創(chuàng)作一首詩詞,在技術上大大提高了難度。而歷代的茶畫,就大都遵循著這一有著相當高文學門檻要求的書畫創(chuàng)作模式,如文征明的《茶具十詠》、唐寅的《事茗圖》,就都是美術與詩文的復合作品。

前輩名家詩文書畫無所不能,所以,創(chuàng)作起來詩、書、畫各顯神通,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和古今大師相比,我有自知之明,之所以選擇在畫上題詩或文,其實是出于一種樸素的想法,也就是讓自己作品中的詩、文、書、畫彼此攙扶幫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方不亮西方亮??傊?,讓人看了之后,多少能從作品中找出一點有意思或有趣之處來。當然,詩文與書畫都是極難蒙混過關的,根本無法取巧,事實上,我自己對作品的詩文書畫幾方面都滿意的,就少而又少,幾乎是沒有。若說有何可取,大概也就是"還不俗"吧。

為了與《功夫茶話》相區(qū)別,同時,也是為了與其他茶書有明顯的不同,《閑閑堂茶話》最終是作為插圖本而面世的——圖文本茶書在坊間已經比比皆是,而插圖本,也就是書中全部畫作都是為了該書而創(chuàng)作的,《閑閑堂茶話》可能是頭一本。這幾十張茶畫,有一半是舊作,而在李瀟瀟編輯與我商定了這個方向后,我又專門突擊畫了近一個月。我不喜歡重復別人,也不喜歡重復自己,所以,我畫茶畫,常常是數(shù)易其稿,產量極低,計算起來,我用在幾十幅插圖上的時間精力,比寫十五萬字的文字所花費時間精力還要多。

茶尚質不尚量,尚精不尚多。這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非常一致,在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中,質是唯一重要的,量相對而言無足輕重。這也就是所謂"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近些年來,書畫家被市場中的外行買主以尺論價的商業(yè)誘惑所左右,以至書畫作品越畫越大,四尺對開幾乎成了下限,而古人字畫四尺對開已經接近于上限,傳世的古代字畫絕大多數(shù)作品都在四平方尺以下。對這種風氣,我不敢茍同,我認為,從性質與藝術效果出發(fā),茶畫不適合過大尺幅。因此我畫茶畫,就多是小品。

畫上的題詩,一半是我所特別喜歡的古今茶詩名作或名言雋句,一半是自己有感而發(fā)的順口溜,偶爾有兩句算得上打油詩(自唐代以降,打油詩實在很少有寫得好的,一般人喜歡自謙己作為打油詩,那是不熟悉中國詩史的誤會。因為打油詩最難寫),這樣一來,同一冊書在文字之外又兼有茶畫選與茶詩選的性質,目的是增加閱讀的樂趣,以茶喻書,便是希望能更耐人咀嚼玩味,不過,對作者來說難度大大提高,所謂言多必失,因此,不當之處想必不少,還望行家多多指正!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三

早晨,賴在被窩里,打開電視,看了兩集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使我想起了與茶有關的一些事。

與茶結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很久到我剛開始記事的時候。那時候父親下班回來總要沏上一杯濃濃的茶,先吹去浮在上面的茶葉,然后慢慢的喝,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我也試著嘗過幾口,又苦又澀,其實并不好喝。后來我長大了一些,有時也會替父親去買茶,記得是買兩毛多的茶葉末,或者是三毛多的茶芯。父親有時也會拿個杯子倒一些茶讓我喝,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品嘗到了茶水苦澀中蘊含著的清香。父親喝茶并不講究,最愛喝的就是花茶,茶具也極為普通,就是瓷的帶蓋的茶缸或是茶杯。父親去世后,我們在他的墓里放了一罐茶葉和一只父親最喜歡的茶杯。

那時候住平房,每隔一段時間,爺爺就會帶我去珠市口的清華池洗澡。買票的時候順便買上一包茶葉,找到床位后,把茶葉交給服務員,等到我們洗完澡出來的時候服務員早就把茶給沏好了。接過服務員遞過來的熱毛巾擦把臉,蓋上毛巾被躺在床上休息,稍候起身,喝上一杯香噴噴的茶水,真是渾身上下里里外外全都清爽了。

在我的印象里,茶總是與幸福和快樂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小的時候,家里有一把很大的茶壺,白色,瓷的,要用整整一暖壺水才能把它裝滿。每當家里來了客人的時候,就用這把茶壺沏茶倒水,大人們喝茶聊天,我們小孩子就在一邊玩耍,小屋里到處充滿了茶香與歡樂。

兒童時期最幸福的`事就是由家長帶著外出游玩了。記得小時候經常去的地方有動物園、北海、中山公園、天壇等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們全家去陶然亭玩兒,那次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姑姑、還有我們幾個小孩都去了,中午的時候,我們在窯臺吃午餐,喝茶。吃的什么早就忘了,但那次喝的茶卻是非常的清香,那種清香伴隨著和家人出游的幸福感覺一直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后來我問母親那次我們在窯臺喝的是什么茶,母親告訴我是龍井茶。

說起龍井茶總會讓我想起杭州。是在1986年左右吧,7月,很熱的天氣,我和單位的一位同事去杭州出差辦事,工作之余,我們游覽了西湖,在西湖岸邊,我們找了一個小的茶館,要了一壺龍井茶,免費續(xù)水。天熱口渴,我倆喝了一杯又一杯,續(xù)了一壺又一壺,喝得渾身大汗淋漓,那叫一個解渴,痛快,爽。我敢說世界上再也沒有一種飲料能像茶這樣迅速的消暑解渴了。

從小與茶結緣、與茶相伴,茶成了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出差旅游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帶上一包茶葉;回來時要買的東西一定少不了當?shù)氐奶禺a茶葉。但我一直以為喝茶就是為了解渴,至于喝茶的茶具好像沒有認真地研究過。我真正的喝茶應該從1971年上班后開始,每天上班都是先沏上一杯茶,成了習慣。那時候喝茶用的是搪瓷的大茶缸,后來時興用罐頭瓶,外邊套上用玻璃絲(其實是塑料絲)編的套,又防滑又不燙手,再后來有一次去唐山出差,買了一個雙層的保溫瓷杯,摔壞了以后就開始用不銹鋼的保溫杯,用了很多年,最后發(fā)現(xiàn)它的缺點是總有一股金屬味,而且不便于刷洗,于是在工作的最后一段時間又改用瓷杯,直到退休。

最近參觀了幾個展覽會,幾乎每個展會上都有茶葉和茶具展銷,有時還有茶藝表演,擋不住的誘惑,買了兩個紫砂壺回家。后來發(fā)現(xiàn),我居然也擁有幾件紫砂茶具了,趕緊拿出來顯擺顯擺。其中一把大約在1979年購于美術館門前的紫砂壺,至今已經有34年的歷史了,當時售價好像是六毛錢,另外配了四個茶碗,每個五分錢,可惜那四個小碗已經找不到了。前些日子小區(qū)路邊有個賣瓷器的地攤,花10塊錢挑了三個小杯,日本風格的,倒也十分別致。

茶真是個好東西,以茶送禮最能表達心意,增進感情。前些日子小侄女冰冰剛參加工作,第一次開支,送給我們兩桶吳裕泰的茉莉花茶;重陽節(jié)那天,兒子送給我們一套紫砂茶具,這都讓我十分欣喜。以茶交友更顯得高雅自然,我一向認為,懂得品茶的人一定也是能夠靜下心來品味生活熱愛生活的人,最近與愛好茶藝的婷婷結為微信好友,在她的微信里我學到了不少有關茶的知識。

上班時每天的工作從一杯茶開始,退休后每天的生活也從一杯茶開始。像今天這樣,坐在灑滿陽光的陽臺上,品嘗一杯香茶,欣賞精美的茶具,實在是件愜意的事。雖然只有我一個人,卻好像正在與眾多的好友品茶聊天解悶。真的希望好友們都能在繁忙中抽出一些時間,在紛亂的世界里找到一處清靜的場所,喝上一杯香茶,天天都有好心情。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四

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xiàn)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y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游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yè),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lián)、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游等廿一個方面。

茶的發(fā)現(xiàn)大約在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yī)學價值。西漢已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制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xiàn)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在晉代、南北朝時期,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tài)的飲食走人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在唐代茶文化便形成了。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飲茶中,首創(chuàng)中國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現(xiàn)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采茶記》、《十六湯品》等。宋代茶業(yè)已有很大發(fā)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fā)展,在文人中出現(xiàn)了專業(yè)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廷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繪國外使節(jié)。至于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徒,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斗茶風起,帶來了采制烹點的一系列變化。在明清時期,茶文化得到了普及。此時已出現(xiàn)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微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tài)。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yè),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shù)。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茶葉從1949年產的7500噸發(fā)展到1998年的60余萬噸。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1959年,全國名茶評比會中評選出了‘中國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華人聯(lián)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西湖鄉(xiāng)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屆,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qū)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舉辦"茶葉節(jié)",如福建武夷山的巖茶節(jié)、云南的普洱茶節(jié),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jié)不勝枚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fā)展。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身養(yǎng)性之功效,這與提倡清靜、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來修煉身心。中國的茶道有悠遠的歷史淵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huán)境、禮節(jié)、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guī)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開創(chuàng)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藝的形式出現(xiàn)在文人雅士之間。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手段。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yǎng)以實現(xiàn)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茶藝:講究環(huán)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禮儀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戶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如有點心招待,應先將點心端出,再奉茶,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七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上茶時應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并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奉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的客人,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公司的同仁。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五

伯父的家鄉(xiāng)在馬茶鄉(xiāng),那里是個快活的村莊!

今天終于來了!伯父邀請我們去馬茶鄉(xiāng)游玩!我興奮地12點都沒合眼。

7點的鬧鐘響了,我身了個懶腰,打開窗戶。啊,今天陽光明媚,十分符合我的心情!全家人以最快的速度洗漱準備,終于到了出發(fā)時間!爸爸開著伯父送的新車來接我們啦!

車上,誰都沒有感到無聊,大家都聊得越來越興奮。車子上了高速公路的時候,我就興奮地催爸爸:“怎么還沒到??!”伯父笑了:“青兒怎么興奮呢?現(xiàn)在連廣州都還沒有離開,車子才開了20多分鐘?。 比胰硕汲两跉g樂氣氛中。

2個半小時過去了,車子停在了一個寬闊的廣場上?!澳鷣砝?!”一位年輕的阿姨站在城門口朝我們揮手。她大概20多歲,一頭長長的黑發(fā)梳成了一個高高的發(fā)髻。“清兒,紅紅(我姐),快叫姑姑好!”伯父很興奮的樣子,當然,他已經4年沒回馬茶鄉(xiāng)了!

姑姑帶我們進了一家大大的洋房,然后朝著樓梯口叫:“雪雪,快點下來!表姐來啦!”“表姐?我們有表妹嗎?”姐姐迷惑不解。“來啦!”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從樓梯上應聲下來了,噢!手里還有個糖果罐?!八辛钟俏业呐畠?,也是你們的表妹,懂了嗎?”姑姑對我們說:“你們要好好陪她玩哦!”有對雪雪說:“不準欺負姐姐,要好好招待她們,聽懂了嗎?”“嗯嗯!”雪雪點點頭,說:“表姐,我們一起去我的房間玩好嗎?”“嗯,好啊?!蔽液徒憬憧墒潜斫惆?,一定要好好陪表妹玩,把她當作自己的妹妹一樣。

上了雪雪的房間,房門是一個城堡型的。一進門,哇!好可愛的房間?。》凵膲Ρ?,銀色的地板。地上鋪著迪士尼公主——白雪公主的泡沫大拼圖,噢!角落還有一只好大的熊!“怎么樣?雪雪的房間漂亮吧?”雪雪得意地靠在大熊上,說:“我?guī)銈儏⒂^一下我的所有東西好不好?如果表姐喜歡的話,可以拿走哦!不限量的!”雪雪好大方??!“嗯,雪雪好愛干凈??!”我贊揚了一下雪雪,因為小孩子最喜歡別人贊揚她們了。雪雪到我們到了房間的樓梯下面,從包里掏出一把可愛的鑰匙。“你想干嘛?”姐姐覺得要奇怪——她拿鑰匙干嘛?她把一塊門簾掀開,里面有一棟門!她打開門,里面是更衣室!天??!好大??!左邊是放春裝和夏裝的,右邊是放秋裝和冬裝的。她說:“聽媽媽說,小表姐(我)很會搭配和設計衣服,小表姐可以幫我搭配衣服嗎?”她開心地眨眨眼睛。“嗯,好??!”我愉快的答應了!“你想要什么顏色的搭配?”我問她?!胺奂t色的草莓搭配!”她笑了!因為她是4歲半的嘛。很快我就配好啦!——粉色的草莓紗布裙子,用粉紅色的橡皮莖扎成兩條馬尾辮,好可愛??!“為了謝謝表姐們,我房間里面的東西隨便你們挑!不挑不行!”雪雪好客氣??!于是,姐姐挑了個草莓風扇和一本書,我挑了個大大的熊貓公仔。

“我們去騎馬!”雪雪對我們說。一開始我和姐姐以為她在說“夢話”,可是伯父說,這里真的有馬騎!伯父帶我們去了馬場,哇!有黃色的,白色的,黑色的,還有棕色的!

“一人選一馬吧!”伯父說,嘿!今天不只是雪雪變大方了,就連伯父也變大方了?不管了,不能錯過第一次騎馬的機會!姐姐選了一匹黃色的,雪雪挑了一匹棕色的`,我呢,挑了一匹白色的。一邊吹著涼風,一邊騎著馬在草地上自由奔跑,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回到家已經是吃飯時間了。晚飯過后,雪雪帶我們去她們家菜園里看兔子,哇!有黃色的,有灰色的,有白色的,還有黑色的!那么多的兔子,真是可愛??!“你們喜歡嗎?那我就一人送一只給你們,自己挑吧!”雪雪看出了我和姐姐的心思。“耶!謝謝雪雪!”我和姐姐一同歡呼!我挑了只灰色的,姐姐挑了只白色的?!靶”斫悖闾舻倪@只叫乖乖,大表姐,你挑的這只叫圓圓。”雪雪給我們介紹完,指指我,對乖乖說:“以后這是你的主人咯!”然后指指姐姐,又對圓圓說:“以后這是你的主人咯!”雪雪話音剛落,乖乖和圓圓就分別撲到我和姐姐的懷里,好想再說:“主人你好!”“唉!她們怎么聽得懂中文啊?”我和姐姐抱著兩只在懷里休息的兔子問雪雪。雪雪得意地說:“哈哈,我平時都給它們訓練過噠!”“哦!”我和姐姐恍然大悟,都摸摸自己的小兔子?!澳銈円煤脤Υ鼈冟?!”雪雪邊說邊帶我們回家了?!胺判陌?,我們最喜歡兔子了!”姐姐和我異口同聲。

今晚的月色好美啊!因為我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六

上完茶文化課后,我感觸良多,從中學到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老師的和藹可親讓我對茶文化的課更是興趣極高,很高興也很幸運可以選到一門可以從中學到許多茶道知識并能了解人生道理的課。

就快畢業(yè)了,以后的路不知道怎么樣,心中的理想是那么的廣大,但是有抱負沒有行動是不行的,在茶文化中我了解了一種叫三味茶的少數(shù)民族的茶,先苦后甜,就像人生一樣,必須經過拼搏才能得到成果,懶懶散散,毫無上進,沒有吃苦能力的人生是沒有作為的,作為我們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這個道理告訴我們,不要有大學生的`優(yōu)越感,凡是要從低做起,要能吃苦才能感到苦后的甘甜。

茶道是一門學問,在古代,古人一對茶道的禮儀就有很嚴格的要求,就像做人處事一樣,嚴謹?shù)皿w,高貴典雅,研究茶道后我了解了一些古人的引茶心得,掌握了一些對自己文學方面很有幫助的古文知識,從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在我看來茶道不僅是一門學問還是一種藝術一種人生道理。

過程體現(xiàn)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tǒng)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xiàn)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huán)境的選擇創(chuàng)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這個學期的茶文化課上完了,以后我相信還是有機會接觸有關茶道的,現(xiàn)在學到得知識將為我以后奠定基礎,我會緊跟老師教導及茶道人生道理去迎接我接下來面對的社會,好好生活,堅強做人!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七

昨天下午我參加了在馬連道舉行的名為:20xx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之一的“奧運冠軍游走馬連道,體驗中國茶文化”活動。

同我一起參加活動的還有射擊奧運冠軍李對紅,游泳奧運冠軍錢紅、樂靖宜等10余名奧運冠軍。

在主辦方的陪同下,我們親身的體驗了中國茶文化,并且還參觀了馬連道茶城、茶馬大廈、京閩茶城、茶緣茶城、得天福緣茶城、北京茶葉總公司、普洱茶都、更香茶葉公司等馬連道地區(qū)較大的茶城。

我們不僅可以和老將軍們一起展示書法、交流品茶體會,還可以親身體驗炒茶和制茶的過程。

這次的茶文化節(jié)辦得非常好,不僅提出了“我飲茶我健康我長壽”的.口號,并且將奧運與茶文化相結合,不僅弘揚了中國的茶文化,而且融入了奧運元素。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八

昨天下午我參加了在馬連道舉行的名為:20xx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之一的“奧運冠軍游走馬連道,體驗中國茶文化”活動。

同我一起參加活動的還有射擊奧運冠軍李對紅,游泳奧運冠軍錢紅、樂靖宜等10余名奧運冠軍。

在主辦方的陪同下,我們親身的體驗了中國茶文化,并且還參觀了馬連道茶城、茶馬大廈、京閩茶城、茶緣茶城、得天福緣茶城、北京茶葉總公司、普洱茶都、更香茶葉公司等馬連道地區(qū)較大的茶城。

我們不僅可以和老將軍們一起展示書法、交流品茶體會,還可以親身體驗炒茶和制茶的過程。

這次的茶文化節(jié)辦得非常好,不僅提出了“我飲茶我健康我長壽”的`口號,并且將奧運與茶文化相結合,不僅弘揚了中國的茶文化,而且融入了奧運元素。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九

這是一個關于茶文化的心得體會,共有五段。

第一段:引言

茶,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飲品,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茶文化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它不僅包括了茶的品種、制作方法,還有關于茶的禮儀和哲學思想。近年來,隨著茶文化的興起,我也對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從中悟出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對茶的品種和制作方法的探索與體驗

首先,我對茶的品種進行了一番探索和體驗。不同的茶葉所代表的茶文化也各有千秋。比如綠茶代表了中國茶文化的經典,紅茶則是英國茶文化的代表。在體驗不同的茶葉制作方法時,我發(fā)現(xiàn)茶的品質和口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制作工藝的熟練程度。制茶過程中的細節(jié)決定了茶葉的品質,這讓我對茶的制作過程更加欽佩。

第三段:茶文化中的禮儀與修養(yǎng)

其次,茶文化中的禮儀和修養(yǎng)也是我深深被吸引的地方。茶道是日本特有的一種茶藝表演,它注重的不僅是茶的品味,更重要的是表達一種心境和生活方式。在茶道中,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著深意。學習茶道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內在修養(yǎng),讓我們更加懂得感恩和細心。

第四段:茶文化中的哲學思想

茶文化中的哲學思想也是我在研究中體驗到的一種魅力。茶禪一味是將茶和禪修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方式,它寓意著內心的平靜和寧靜。喝一杯茶,靜下心來,感受茶葉的滋味,這是茶禪一味所追求的境界。茶禪一味的哲學思想影響了我對生活和工作的態(tài)度,讓我更加注重內心的寧靜和品味人生的美好。

第五段:茶文化與健康

最后,茶文化對健康的影響也是我在研究中所發(fā)現(xiàn)的一大亮點。茶葉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和對人體有益的物質,長期飲用茶可以降低患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茶文化中的茶葉還具有清熱解渴、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幫助人們解暑、防止中暑。因此,茶文化的興起不僅讓更多人了解茶的健康價值,也在推動著人們更加關注健康生活方式。

總結:

總的來說,茶文化不僅是一種飲品的文化,更是一門學問和一種修養(yǎng)。它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和體驗,讓我們更加懂得感謝、內心寧靜、注重健康。茶文化的魅力正是因為它對生活的啟發(fā)和滋養(yǎng),讓我們在喝一杯茶的時候,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通過對茶文化的研究和參與,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茶的獨特魅力和文化的深遠影響。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十

中國是茶之國,盛產各種名茶。在今天的語文綜合課上,戴老師就和我們一起組織了一次活動——茶文化。

上課鈴聲輕輕打響了,同學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各自座位上等待上課。只見戴老師滿面笑容走進教室,開始了課程。這一課分為三大部分:介紹茶——泡茶——品茶,其中泡茶、品茶最為有趣。

“現(xiàn)在開始泡茶!”老師一聲令下,全班一片沸騰。紛紛拿出了自己帶來的茶葉,有茉莉、紅茶、綠茶、千日紅、檸檬等等。我組的特色是馮旭文的“千日紅”。

抬頭環(huán)顧四周,其他同學也各自忙忙碌碌地泡制著茶,張嫻的碧螺春尤其顯眼。碧螺春不時冒出一陣陣煙來,香味也隨著空氣慢慢飄到我的面前。恩,真香!當我沉醉在這美好的境界里時,梁穎浩一把將我拉了回來?!翱?,快看看我的‘苦盡甘來’茶!”我一邊抱怨,一邊仔細瞧了瞧這所謂的“苦盡甘來”,別說,還真是不錯,泡開的茶葉像少女般翩翩起舞,優(yōu)美極了!“過會你一定要來嘗嘗!”我拼命地點頭。

該品茶了,我先走到馮旭文的面前,品了一番這三開千日紅,味道很好啊!清清淡淡的,可口潤喉!連一向挑挑剔剔的姜宇豪也贊不絕口呢!梁穎浩的苦盡甘來更是無話可說!首先抿了一小口,又苦又澀,真難吃。再抿了一中口,喉嚨里冒出一絲絲的甜意。最后喝上一大口,味道好極了!突然,顧佳暉大肆宣傳起他的“牛奶茶”來,“快來喝喝我的茶,好好喝的!”這一宣傳,很多同學禁不起誘惑,跑去大開“口”界!不過似乎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這足以證明牛奶茶的味道了!

我品了許許多多的茶,對茶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在我的眼里,茶是一門藝術,要讀懂它,需要耐心和恒心;茶也是生活,有著酸甜苦辣;茶更是一個人,有著自我所別具一格之處!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十一

昨天下午我參加了在馬連道舉行的名為:20xx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之一的“奧運冠軍游走馬連道,體驗中國茶文化”活動。

同我一起參加活動的還有射擊奧運冠軍李對紅,游泳奧運冠軍錢紅、樂靖宜等10余名奧運冠軍。

在主辦方的陪同下,我們親身的體驗了中國茶文化,并且還參觀了馬連道茶城、茶馬大廈、京閩茶城、茶緣茶城、得天福緣茶城、北京茶葉總公司、普洱茶都、更香茶葉公司等馬連道地區(qū)較大的茶城。

我們不僅可以和老將軍們一起展示書法、交流品茶體會,還可以親身體驗炒茶和制茶的過程。

這次的茶文化節(jié)辦得非常好,不僅提出了“我飲茶我健康我長壽”的口號,并且將奧運與茶文化相結合,不僅弘揚了中國的茶文化,而且融入了奧運元素。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十二

上周我們骨干三期一班的培訓內容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對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原來我對茶并沒有什么感覺,更談不上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了。自從于老師引領我走進豐富多彩的茶世界,王老師精彩的`教育活動、嫻熟的茶藝以及品飲色、香、味俱全的茶,我慢慢地喜歡上了茶,并渴望地對其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過對茶藝的學習以及了解,讓我對茶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緊張的學習、工作之余,泡上一杯清茶,品味它苦中帶甜,飲后回甘的滋味,聞一聞它清淡詒人的香氣,是何等讓人沉靜。佛家有語,茶禪一味,生活何嘗不是如此,清清淡淡,苦中有甜自然而美好。無論遇上挫折,還是生活中的不愉快,如果能平靜下來喝上一杯清茶,就能讓人的心靈得到洗滌。讓人在品茶中品出和氣,品出平靜來。

飲茶還有許多益處,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飲茶為什么會有許多好處呢?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茶葉中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含有許多營養(yǎng)成分和藥效成分。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堿、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于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錳、鋁、鈉、鋅、銅、氮、磷、氟、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于其他茶類。

總之,茶在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中都是無處不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飲品了,更展現(xiàn)了一種文化,也就是我們說的茶文化。所以我們說:會品茶的人是懂得生活的,我們應該發(fā)揮其對我們身體的保健和養(yǎng)生作用,從而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

我真誠地感謝于老師!是您引領我了解中國茶文化,是您讓我徜徉在茶的海洋里!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十三

茶,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千年來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茶文化的影響下,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茶都已成為一種跨越時空的共同語言。身處在茶的世界中,我不禁對茶文化產生了深深的體悟和感悟。

首先,茶文化教會了我如何對待生活。品茶時,我們需要全神貫注地品味茶的滋味,領略茶中的香氣和韻味。這種專注于當下的境界,使我不再被過多的雜念所困擾,能夠真正地享受生活的美好。茶文化告訴我,生活本就是一種藝術,我們需要用心去品味,去體驗,而不是匆匆忙忙地過日子。

其次,茶文化教會了我如何與他人交流。在茶道中,當主人為客人沏茶時,不僅僅是簡單地遞上一盞茶,更重要的是傳遞出一種意蘊。茶道的參與者需要經過細致的觀察和嫻熟的操作,才能將茶的美味和內涵傳遞給其他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傾聽和表達,學會了尊重和溝通。茶文化告訴我,通過分享茶的體驗和理解,我們能夠與他人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情感紐帶。

再次,茶文化教會了我如何與自己對話。獨自品茶的時刻,是我最好的反思和思考時間。當我靜坐于茶幾前,握著茶杯,觀察著茶葉在水中舞動的姿態(tài),我仿佛與自己對話,找尋內心的平靜和安寧。這種對話不僅讓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讓我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茶文化告訴我,關注內在的力量和智慧,才能真正找到生活的支撐和動力。

最后,茶文化教會了我如何尊重自然。茶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一種植物,而茶道則是與自然相處的一種方式。在茶道中,我們注重與自然保持和諧的關系,尊重季節(jié)和地域的差異,理解和感知自然的變化。茶文化告訴我,人類與自然應該相互依存、相互尊重,只有保護自然、珍惜自然,才能實現(xiàn)和諧的發(fā)展。

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我逐漸發(fā)現(xiàn)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和理念。茶文化教會了我如何對待生活,如何與他人交流,如何與自己對話,如何尊重自然。茶文化豐富了我的生活,讓我更加熱愛生活,珍惜身邊的每一個瞬間。茶文化讓我感到自豪和自信,因為它始終是一種充滿智慧和內涵的寶貴財富。我相信,在茶文化的引領下,我們將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十四

我于茶于畫,都是自幼喜愛,不敢說有多大天分,然而可以說下過不少功夫。這些年來,于茶有專書,于畫有論著,僥幸頗蒙兩個專業(yè)的認可錯愛。我畫茶畫,結合了茶學與畫學兩方面的專業(yè)研究心得。

茶畫在中國有上千年歷史,自古以來不少畫家留下了以茶為題材、以茶為背景的作品,既有人物、故實,又有風俗、禮儀,還有山水或文房清供,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三大門類都不乏經典杰作,體裁、形式豐富多樣,反映了茶文化與書畫藝術結合的親和力與生命力。我在畫茶畫時,只想畫出對茶的感覺,想表現(xiàn)出"茶味",筆墨之間想傳達或營造的是由茶引發(fā)或伴生的詩意與禪意。如果就作品而論,我的茶畫中除少數(shù)以茶具為題目的可歸入花鳥博古畫一類,大都是山水寫意,畫的是茶的'產地、名泉所在地或者飲茶的名勝,都是我曾走訪過的,有著個人的印象、體驗、感受。當然,還有一類是懷古題材或是仿古臨古的。

中國畫與其他國家的繪畫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與詩文的結合。西方畫以文學性為大忌,不唯在題材選擇上避免文學性,更不會在畫面上題寫文學性文字--其實除了少數(shù)簽名與日期之外,西方經典畫作基本上是見不到文字的。中國畫則顛倒了過來,以文學性為美,在畫面之上題寫詩文,在元代以后蔚然成風。在文人畫也即士夫畫成為美術史主流之后,書畫與詩文哪項也不可偏廢,否則就被視為藝術上的缺憾。在一幅畫上,同時創(chuàng)作一有意味的隨筆或札記、題記,或是創(chuàng)作一首詩詞,在技術上大大提高了難度。而歷代的茶畫,就大都遵循著這一有著相當高文學門檻要求的書畫創(chuàng)作模式,如文征明的《茶具十詠》、唐寅的《事茗圖》,就都是美術與詩文的復合作品。

前輩名家詩文書畫無所不能,所以,創(chuàng)作起來詩、書、畫各顯神通,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和古今大師相比,我有自知之明,之所以選擇在畫上題詩或文,其實是出于一種樸素的想法,也就是讓自己作品中的詩、文、書、畫彼此攙扶幫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方不亮西方亮??傊?,讓人看了之后,多少能從作品中找出一點有意思或有趣之處來。當然,詩文與書畫都是極難蒙混過關的,根本無法取巧,事實上,我自己對作品的詩文書畫幾方面都滿意的,就少而又少,幾乎是沒有。若說有何可取,大概也就是"還不俗"吧。

為了與《功夫茶話》相區(qū)別,同時,也是為了與其他茶書有明顯的不同,《閑閑堂茶話》最終是作為插圖本而面世的--圖文本茶書在坊間已經比比皆是,而插圖本,也就是書中全部畫作都是為了該書而創(chuàng)作的,《閑閑堂茶話》可能是頭一本。這幾十張茶畫,有一半是舊作,而在李瀟瀟編輯與我商定了這個方向后,我又專門突擊畫了近一個月。我不喜歡重復別人,也不喜歡重復自己,所以,我畫茶畫,常常是數(shù)易其稿,產量極低,計算起來,我用在幾十幅插圖上的時間精力,比寫十五萬字的文字所花費時間精力還要多。

茶尚質不尚量,尚精不尚多。這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非常一致,在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中,質是唯一重要的,量相對而言無足輕重。這也就是所謂"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近些年來,書畫家被市場中的外行買主以尺論價的商業(yè)誘惑所左右,以至書畫作品越畫越大,四尺對開幾乎成了下限,而古人字畫四尺對開已經接近于上限,傳世的古代字畫絕大多數(shù)作品都在四平方尺以下。對這種風氣,我不敢茍同,我認為,從性質與藝術效果出發(fā),茶畫不適合過大尺幅。因此我畫茶畫,就多是小品。

畫上的題詩,一半是我所特別喜歡的古今茶詩名作或名言雋句,一半是自己有感而發(fā)的順口溜,偶爾有兩句算得上打油詩(自唐代以降,打油詩實在很少有寫得好的,一般人喜歡自謙己作為打油詩,那是不熟悉中國詩史的誤會。因為打油詩最難寫),這樣一來,同一冊書在文字之外又兼有茶畫選與茶詩選的性質,目的是增加閱讀的樂趣,以茶喻書,便是希望能更耐人咀嚼玩味,不過,對作者來說難度大大提高,所謂言多必失,因此,不當之處想必不少,還望行家多多指正!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十五

茶,自古以來就被譽為中國的國粹,被視為一種優(yōu)雅、純凈的飲品。茶以其獨特的風味和文化內涵,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而作為一位熱愛茶文化的人,我深深感受到了茶所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在日常飲茶的過程中,我領略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了茶所蘊含的深意與情致。

首先,茶文化以其獨特的禮儀風范打動了我。在我國的傳統(tǒng)茶文化中,茶藝表演與茶道禮儀被廣泛傳承。茶藝表演以其獨特的方式,將飲茶過程變?yōu)榱艘环N藝術,使人們在欣賞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一種協(xié)調和諧的氛圍。而茶道禮儀則以其簡潔而莊重的方式,教導著人們如何尊重他人、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參與茶藝表演與茶道禮儀的學習,我更加明白了禮儀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其次,茶文化讓我領略到了茶的豐富多樣性。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各地的茶葉產區(qū)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例如,五岳名茶之一的黃山毛峰,以其高山云霧環(huán)繞的生長環(huán)境和鮮嫩的葉尖而聞名;而福建的武夷巖茶,有著獨特的礦物質元素和火焰香氣,讓人回味無窮。在品嘗不同種類的茶葉時,我感受到了茶的獨特風味和不同品種之間的差異。同時,通過了解不同茶葉的飲用方式和泡茶技巧,我逐漸成為了一位茶藝師傅的學徒,學會了如何泡出一杯香氣濃郁、味道醇厚的好茶。

再次,茶文化引領我去追尋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茶與山水之美被譽為中國文人墨客的至愛,茶園常成為他們的獨特創(chuàng)作源泉。在聽著清越悠揚的古琴曲,品味著沁人心脾的茶湯,我仿佛能夠感受到禪意與自然的融合。茶藝之美在于它所追求的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通過茶文化的學習,我漸漸明白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以及如何在繁忙的現(xiàn)代社會中尋找內心的寧靜與安寧。

最后,茶文化教會了我懂得珍惜當下、享受生活的智慧。品茶之時,我學會了放慢腳步,專注于當下的一杯茶。那一刻,我與茶共飲,心神安寧,拋開一切煩憂與紛擾。茶的香味和口感帶給我溫馨和歡愉。當我感受到茶葉在口中細膩的滋味后,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如此寶貴。茶文化讓我懂得要學會觀察、體味和感激生活中的點滴之美,以及如何用心去珍惜這些美好的時刻。

總之,茶文化不僅給予了我新的飲品,也讓我領略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它以其獨特的風范、獨特的品味、獨特的精神內涵,使我對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感受。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諦和美好,學會了在繁雜的生活中保持平和與寬容。因此,茶文化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心靈的寄托和追求。

茶與茶文化心得體會篇十六

在日本旅游,茶自然是不可錯過的一道風景。

茶在日本人的生活里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可以有茶味的香皂、毛巾,可以有茶味的點心,甚至可以將茶和米飯一起煮,做成泡飯來吃。日本人的愛茶之深,恐怕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了。

若要真正體會日本的茶道精髓,就不可以錯過煎茶。

日本煎茶是在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飲茶12世紀日本茶道的創(chuàng)始人榮西禪師,把茶葉介紹給了日本人,從此煎茶法就在日本流行開來,并一直保持至今。

與我們目前采用的炒青處理不同的是,煎茶采用的是以蒸汽蒸煮的蒸青技術。經過這樣處理的綠茶,氣味上更青綠一些,并且保持了茶葉的本色特征。

日本煎茶有拇尾的,有宇治的,也有靜岡的,都有其獨特的韻味。我們這次飲的是靜崗煎茶,水近三沸時離火,滌器后備茶。煎茶最合適的水溫是70℃,一般將沸水靜置一旁,等備茶完畢,水溫也就差不多了。日本煎茶加工很精細,注入三分之一水略作溫潤即可,然后注水至七分滿,約一分鐘后,就可以開湯飲茶了。

一盞時茶香很清幽,有一絲淡淡的海藻氣息。茶湯入口甘淡,幾乎沒有苦澀。細細品味,于淡然中卻別有滋味。飲至第二盞,舌尖已有茶津涌出。至三盞,喉間甘潤,茶津濡濡。此時再細細品讀,只覺甘香滿口,茶息滿腹,不似先前的清幽淡薄了。

品飲日本煎茶時,開始想到的不會是日本櫻花,感覺卻仿佛來到了海邊。獨坐于一方蒼幽青潤的礁石上,清澈的海水沖刷著雙腳,腳邊是翠綠海草和細鱗游魚,春天亮麗的陽光從天邊灑下,發(fā)間有些暖意,而心里卻很靜,能聽見海草呢喃的細語。

這時才會想起櫻花,想起茶道、花道、香道,想起和服,想起藝伎,想起三味琴,想起和歌、俳句,想起日本尺八吹奏出的那似曾相識的音律。有時你會感覺到紫式部似乎就坐在你對面,給你講述《源氏物語》里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回來偶爾與友人說起,地道的日式煎茶在國內好難找。友人說,國內當然有好茶,或許,只不過是你失去了那樣的心境。他向我推薦了國內隨處可買到的立頓品牌新出的日式煎茶茶包,并一再囑咐要用心去體會。將信將疑間,回家用這茶包細細沏了一壺,淡淡的綠色,卻就是那種久違的味道。

輕輕閉上雙眼,將瑣事暫時排遣,我又一次看到了海,看到了櫻花,看到了和服藝伎。原來,感受純正的日式茶道,也可以化繁為簡。

在日本不必擔心喝不到好茶,即使是旅店里的免費茶包,泡出來的日本煎茶也一樣甘冽清新。當然,如果能光顧專門的茶室感受地道的日本茶道,自然是莫大的享受了。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476915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