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12:08
2022年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6篇)
時間:2023-06-06 16:12:08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篇一

《商鞅變法》是高二歷史選修1第二單元的內容,主要介紹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改革,重點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變革,歷史的一大進步,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日后秦朝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體現了知識的延續(xù)性,起著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理解商鞅變法的必然性和積極意義,知道商鞅變法的措施。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想像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學會全面思考問題,培養(yǎng)和提高分析能力,學習分析事物因果關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體會商鞅變法的過程和意義,對學生進行從小立志、追求理想、勇于改革、進取創(chuàng)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同時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認識歷史人物和歷史問題的能力。

(2)認識改革對歷史的推動作用,正確對待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的改革。從商鞅為改革而死的人生經歷,感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4、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準備,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的能力。通

過情景再現和史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

5、重點:商鞅變法的內容;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兵強。

6、難點:商鞅變法特點;一分為二地看待商鞅變法的得失

本課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選修歷史的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較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有一定的分析綜合概括能力,因此在選修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啟發(fā)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導學,并采取講授,討論,學生課堂表演等教學方法,充分運用教材插圖以及多媒體設計課件,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一)導入新課(2分鐘)

播放《走進新時代》這首歌。同時課件上顯示這首歌的部分歌詞,“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chuàng)未來……”(目的是營造課堂氣氛,以便成功導入“改革”的教學內容)

(二)講授新課(35分鐘)

一、商鞅其人(生平簡介)(5分鐘)

1、展示“商鞅像”。請學生結合教材p22的內容及收集的相關資料介紹商鞅的生平,教師作適當的補充。

2、引導學生閱讀p23【學思之窗】的內容,談談秦孝公為什么對帝王之道不感興趣,反而對稱霸之道感興趣?讓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最后教師歸納總結。

3、補充商鞅徙木立信,取信于民的歷史小故事(提倡誠信的重要)

二、商鞅變法的內容(15分鐘)

1、引導學生閱讀p23—24教材內容,尋找落實知識點

2、老師逐一講解;

(1)關于“以農求富的經濟改革”,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史料,結合教材,設置問題:為什么說“為田開阡陌封疆”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重農抑商“的思想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結合現實,談談你對這一思想的認識,讓學生討論,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利用教材插圖《獎勵耕織》《商鞅銅方升》加深對商鞅變法相關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2)關于“獎勵軍功、加強集權”,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及收集的資料,組織學生分成奴隸主貴族守舊派和新興地主階級改革派,展開宮廷辯論,加深對變法內容和評價的認識。

3、學生發(fā)言商鞅變法中哪一條最重要,為什么(這是見仁見智,沒標準答案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并且能加深學生對變法內容的印象)(2分鐘)

三、對商鞅變法的評價(10分鐘)

1、商鞅變法的作用

引導學生結合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從政治、經濟、軍事幾方面討論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最后請學生閱讀教材p27【資料回放】、插圖和p28歷史縱橫概括總結商鞅變法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影響。

2、變法的歷史局限

引導學生閱讀p28教材內容和【學思之窗】,思考:商鞅變法有何歷史局限性?怎樣看待這些歷史局限性?這些歷史局限性與改革的指導思想(法家思想)有什么關系,與階級屬性有沒有關聯,從而對商鞅變法形成完整的、科學的認識。

3、商鞅變法的特點

引導學生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作用分析商鞅變法的特點。

四、商鞅之死(對改革的感悟)(5分鐘)

1、教師設計讓學生分組討論問題:守舊勢力為什么強烈抵制和抗拒商鞅變法?他們是如何抵制和破壞變法的?導致商鞅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說“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

2、組織學生討論商鞅之死是否意味著變法的失?。ㄒ粓鲎兎ǖ某晒εc失敗的標準,不在于實施變法人的生與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4分鐘)

3、啟發(fā)學生,我們應當學習商鞅的什么精神?培養(yǎng)學生勇于變革、與時俱進的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課堂小結(5分鐘)

展示自制表格引導學生完成,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認識

領域措施作用局限

經濟

政治

軍事

思想文化

社會習俗

教師講解說明:商鞅變法是一次較為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改革運動,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習俗等領域進行了全面改革,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富國強兵和后來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但也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局限性。我們應一分為二地來評價商鞅變法。同時商鞅變法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只有不斷的變革,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從商鞅身上,我們看到了改革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大無畏的獻身精神。任何一場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同學們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

(四)鞏固練習(3分鐘)

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設計一套練習題,利用多媒體展示完成。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教材的本課測評題

將本課要點設計成知識框架,直觀明了。

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篇二

本節(jié)課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xx第三課時

主要內容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為主題,以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和影響以及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更應如何應對。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既是當代世界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又將成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礎,她是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能阻擋。因此,本課對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演變這一主題起到了總結的作用。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經濟全球化趨勢,又可以使他們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1、知識目標:知道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含義、主要原因及具體表現影響,經濟全球化中國應對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前自主預習題、課中探究題、最后的課堂總結等問題的設置,使學生體念參與整課學習的快樂,使課堂達到效果。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是當代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使學生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意識,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重點: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和影響。

難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導入新課肯得基、麥當勞、可口可樂、海馬汽車、奔馳轎車、家樂福、耐克、海爾集團、波音飛機……教師提問: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呈現什么趨勢?學生回答:經濟全球化趨勢教師設問,導入新課:什么是經濟全球化?它是如何到來的?它對世界的發(fā)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2、新課學習:通過設置6多個具體問題,讓學生帶著具體問題學習課本。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學生既體驗合作學習,有解決本課難點問題。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通過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感受經濟全球化趨勢,從而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就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通和優(yōu)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的趨勢。

(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通過閱讀教材、獲取有效信息,讓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教師提問:我們當前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它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一個子目“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原因:

(1)冷戰(zhàn)結束后,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發(fā)展的趨勢,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客觀環(huán)境;

(2)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發(fā)揮優(yōu)勢,彌補不足;

(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ppt補充資料的得出。

(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表現(通過收集和整理出的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增強論從史出的能力,突出重點。)教師出示三則材料,理解內容。

(四)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出示材料:由于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并沒有使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國越富,窮國越窮?!ㄋ固亓_

課堂小結:當今全球化大潮洶涌澎湃,在國際利益的博弈中是自強還是退卻,國人已經找到了一個振聾發(fā)聵的答案:那就是在風浪中與全球共同搏擊,建立和諧世界,謀求共同發(fā)展!

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篇三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與其前后知識之間有直接的因果聯系。羅斯福新政是美國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實施的。它使美國擺脫了危機,并且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對二戰(zhàn)后整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學好它,有助于學生較好地理解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原因。因而本課內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啟下作用。

2、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整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教師提供有關統(tǒng)計數據,利用影視作品或圖片生動再現當時情景,同時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方式。

2、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展開互動式討論,并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及時給予中肯的評價。

3、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角色扮演,體驗從不同角度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羅斯福應對危機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以人為本,關注現實,迎難而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2、通過對羅斯福新政內容和影響的講述,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國家的改革和內部調整。幫助學生懂得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如何借鑒資本主義的先進經驗。

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是施教的出發(fā)點。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學生開始具有相對獨立的價值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意識,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學習方法和習慣還待養(yǎng)成。因此,我認為應該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特點。

(依據:到底是什么樣的新政不僅使美國度過危機而且對后來影響深遠?這個問題是學生必須要分析并掌握的重點知識。)

難點: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jié)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依據: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jié)機制形成中起怎樣的作用?這個問題是學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難點問題。)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學過程實質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著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由于本課理論性較強,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尤其對于世界史內容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采取“設置情景———激發(fā)興趣———師生交流———落實重點———啟發(fā)誘導———合作探究——引導分析———突破難點———學以致用”過程,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互動貫穿其中。

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改變其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理解和參與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準備關于經濟危機破壞性和羅斯福新政的資料、新聞圖片,電影片段等資料,并制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閱讀課本,根據興趣自愿結合成幾個小組廣泛查閱、收集有關經濟危機資料,了解有關羅斯福應對危機的措施,模擬羅斯福的智囊團,為新政出謀劃策。

教學

環(huán)節(jié)教學程序設計意圖

1、播放2分鐘的《大國崛起》片段(反映大危機對美國的破壞)

2、(幻燈打出)設疑:1929—1933年的大危機對美國造成什么嚴重危害?(學生通過錄像片段,歸納出危機是全面的:金融、工業(yè)、農業(yè)、社會矛盾、失業(yè)問題等)影像設疑、溫故知新:

本環(huán)節(jié)采用直觀錄像、復習舊課的方法導入,不僅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而且讓學生明確新政的時代背景,從而為學習新政的內容作鋪墊。

對于“羅斯福新政”的背景,課前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搜集相關資料,課堂上教師課件出示:

1、設疑:

經濟危機期間的美國總統(tǒng)大選中,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公民,你會投誰的票?能說明一下你的理由嗎?

2、引導學生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1)學生說說所了解的羅斯福,從中發(fā)現他具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身殘志堅愛國救民樂觀自信改革創(chuàng)新。

(2)羅斯福擊敗胡佛就任第32任總統(tǒng)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歷史

再現歷史場景,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各抒己見,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理論和政策已經過時。羅斯福當選總統(tǒng),推行新政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設計問題,探究討論: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學習羅斯福強烈的自我意識和頑強的毅力。

1、探究活動

假如在座的同學們是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請你們?yōu)榱_斯福總統(tǒng)出謀劃策。分組討論,共同探究:分成金融、工業(yè)、農業(yè)、社會福利四個方面說一說。(提示:出謀劃策前首先要了解此領域的狀況和問題,再提出有效性的方案和措施,并說明你提出這些方案的目的和原因?)

2、學生討論后,教師課件展示表格,要求學生逐條分析其作用。在分析各條措施時,教師要補充一些典型事例,使措施具體化,而不是簡單的文字敘述。

打出示范空白圖表:(幻燈打出)

領域措施作用

金融

工業(yè)

農業(yè)

福利

以誘達思、講授新課

學生結合金融、農業(yè)、工業(yè)、社會福利方面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推導出羅斯福新政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探究、討論的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其在資本主義運行機制調節(jié)中的作用。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調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理解、歸納的學習能力,學習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探究問題一:

羅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學生思考回答)思考探究,落實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誘導學生思考探究的理念,讓學生得出結論。

探究問題二:

1、介紹當時的人們看待新政的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你如何看待這些觀點?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呢?指導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

2、分組討論:如何評價羅斯福新政?學生回答后,歸納總結。(指導閱讀材料)深入分析,突破難點:

本內容是本節(jié)的難點。讓學生通過原始材料進行主動探究,自覺得出新政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避免了教師空洞的說教,又引用羅斯福的內心獨白,較有說服力。

新政影響設疑:

新政的實施會產生什么影響?

①新政的實質②直接影響。

③間接影響④深遠影響引導分析掌握方法。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暢所欲言,最后總結,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探究問題三:

羅斯福新政對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哪些有益的啟示?

課堂延伸學以致用

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用這節(jié)課學到的相關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一種關心社會,學以致用的意識。

小結

歸納利用板書串講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再次明確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和影響作用。(打出板書)承上啟下,埋下伏筆:

串講式的小結能夠把本課內容濃縮,再現學習思路和重難點。

反饋

練習精選例題反饋練習,掌握方法。

課后

探究課后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更多有關羅斯福的資料,對羅斯福進一步了解和評價?你認為他有哪些品質對自己最有啟發(fā)?課外延伸,啟發(fā)思考

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篇四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1的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夏商周三朝的興起、強盛和衰落有著重要影響。本節(jié)課分三個部分對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產生、內容特點和影響進行了闡述。此外,教材還通過“學思之窗”“歷史縱橫”等欄目,對學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詳細史料。

根據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知道它對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響。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理解它對西—盛和衰落的影響。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內容和特點,探究它對中國社會深遠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歷史資料和圖表,加強學生對抽象歷史知識的理解。

(2)通過辯論賽和歷史短劇表演等方式,讓學生模擬歷史情景,體味歷史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進一步確立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的理念。

4、針對明確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點。

高一學生處于青春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但是歷史知識的儲備不充分,歷史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強學生歷史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設計理念:創(chuàng)建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我先向評委介紹我的教法。教學時主要采用3個方法。講述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法。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引思。通過圖表和資料,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和特點。

“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標準》倡導我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因此我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相結合。建議學生閱讀思考、合作探究、體驗交流等,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收獲自主學習的樂趣,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

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篇五

課件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破解生命起源之謎》是人教版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歷程〉〉第二課的內容,在進化論提出前,關于生命起源問題上主要有“神創(chuàng)造世界說”和“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說”兩種不同的觀點。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提出,則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封建神學世觀,揭示了生命起源之謎,推動了近代世界科學的進程,在生物學、社會學、思想界、宗教界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本課教材無論在本章還是整個世界近現代史乃至今天,都有著重大的深遠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

(二)、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達爾文進化論產生的歷史條件及進化論思想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進行中外對比聯系加以突破)

難點: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內容。(通過史實結合進行突破)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神創(chuàng)說、上帝創(chuàng)世說;細胞和細胞學說,早期生物進化思想;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的《物種起源》,1871年發(fā)表《人類的起源》及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

2、理解18世紀下半期到19世紀,生物學領域發(fā)生重大轉折、取得革命性進展的原因;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對思想界、科學界、宗教界和社會革命和社會進步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能力目標:1、結合當時情況分析神創(chuàng)說和上帝創(chuàng)世說出現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影響;

2、通過理解進化論的影響,探究科學在社會進步中的巨大作用,明確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重要意義

德育目標:1、使學生明白迷信、愚昧阻礙社會進步,社會落后滋生愚昧、迷信,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并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2、通過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使學生認識到正是因為有科學家的頑強探索和不懈努力才贏得了科學的進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吃苦精神和毅力品質的目的。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采用啟發(fā)式教學。)

1、有關達爾文進化論的知識,學生并不生疏,因此要注重教學上的情景設置和參與性:采用“學生閱讀—教師設問—討論回答—思考補充—教師總結”的教學模式

2、針對學生對達爾文進化論產生的背景和意義的內容不易綜合,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運用淺化機制和問題——發(fā)現教學法原理,采取“提出問題——閱讀課本及材料——分析理解——得出結論”的方法。由淺入深突破重難點。引導學生借助史料,“論從史出”,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一步一步進入其歷史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

學法:

高二學生已具備相當水平的文科知識和自學能力,對達爾文進化論的內容在生物學中已有所學習,感性認識較強,但發(fā)散思維、知識連貫性、學科遷移能力不夠。

在學法上加強指導:學生先帶問題預習,老師指導,學生掌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說教學程序

1、用問題引入新課:地球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目前已發(fā)現的生物中有100多萬種動物,30多萬種植物,10多萬種微生物,那么這些生物的來源是什么呢?然后由學生討論并闡述一些觀點。接著再由教師進行總結:人類社會一直在探討生命的起源,關于生命的起源的觀點很多,主要有“神創(chuàng)造世界說”和“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說”和進化說。

2、再用問題引入第一部分內容:為什么會有“神創(chuàng)造世界說”和“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說”?這些說法科學嗎?它們對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讓學生結合當時情況分析神創(chuàng)說和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說長期盛行的原因并結合教材和對神創(chuàng)說作出評價。

(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認識世界能力受很大限制,于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象征手法敘述人類的起源;影響:阻礙了生物學的發(fā)展,)

3、神創(chuàng)說并不能解釋生命的起源,關于生命的起源在今天人們更多支持的是進化說。由此引出第二部分的內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基礎,達爾文為什么能創(chuàng)立進化論?由此引出達爾文的進話論產生的背景,引導學生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理論基礎和達爾文個人因素五個方面結合教材、閱讀材料并聯系當時特定的社會情況去分析、概括。(其中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引導學生結合所學過的歷史知識進行概括;理論基礎反面結合課文和學過的生物學知識進行概括;達爾文個人因素方面結合歷史材料和自己的了解進行概括)

經濟基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到迅速發(fā)展;

政治基礎:歐洲大陸通過不同方式建立代議制度,打擊了封建勢力和教會的力量

思想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洗禮,面向現實世界、崇尚禮性的追求蔚然成風

理論基礎:細胞和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立、早期生物進化思想的形成

達爾文個人因素:對生物學有濃厚的興趣,注重實地考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達爾文的進化論誕生的標志是什么?主要觀點又是什么?(培養(yǎng)閱讀和概括能力)

標志——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

觀點——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

(3)達爾文的進化論產生了什么歷史影響?引導學生從它對歐洲思想界、歐洲科學界和宗教界、中國思想界產生的影響去分析。

對歐洲思想界——沖擊了封建神學的創(chuàng)世說;把發(fā)展變化的思想引生命界

對歐洲科學界和宗教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和激烈爭論,成為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對中國思想界——宣傳進化論,促進維新變法思想的產生

四、說板書設計和作業(yè)練習:

板書設計

一、誰是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

1、世界神創(chuàng)說(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認識世界能力受很大限制,于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象征手法敘述人類的起源;內容:信仰至高無上的創(chuàng)世神,認為世間萬物包括人類都是神創(chuàng)造的)

2、上帝創(chuàng)世說(原因:同上。內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上帝用泥土按自己的形象造出了人。影響:阻礙了生物學的發(fā)展。)

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進化論誕生的條件和原因:經濟基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到迅速發(fā)展;

政治基礎:歐洲大陸通過不同方式建立代議制度,打擊了封建勢力和教會的力量

思想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洗禮,面向現實世界、崇尚禮性的追求蔚然成風

理論基礎:細胞和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立、早期生物進化思想的形成

達爾文個人因素:對生物學有濃厚的興趣,注重實地考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進化論誕生的標志和內容:

標志——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出版

內容——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

3、進化論產生的歷史影響:對歐洲思想界——沖擊了封建神學的創(chuàng)世說;把發(fā)展變化的思想引生命界

對歐洲科學界和宗教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對中國思想界——宣傳進化論,促進維新變法思想的產生

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篇六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筆墨丹青》。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設計理念等六方面來談談對本課的構思過程,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與作用:《筆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發(fā)展歷程”第二單元第八課的內容。本課在內容上透射出中國傳統(tǒng)的宇宙觀、自然觀、人生觀,在形式上獨樹一幟,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課學習,了解中國古代藝術多姿多彩的風貌,培養(yǎng)學生體驗美、發(fā)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豐富生活內容,培養(yǎng)藝術情操。

2、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中國古代繪畫的發(fā)展歷程及成因。

(2)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古代藝術的內容,使學生逐步理解藝術的特點和表現形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中國古代的藝術比較感興趣,但對古代藝術的了解僅在于感官,對古代藝術背后所傳承的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程,了解較少。透過學習古代藝術名作,有助于學生認識中華文明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熟悉中國古代繪畫史上著名的畫家和作品,掌握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歷史發(fā)展脈絡,理解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特色;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德育目標--提高學生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激發(fā)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四、教法與學法

為了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本課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展示歷史畫卷,并融入時代內容,使課堂有“聲”有“色”。在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1、演示法:利用中的圖片、視頻等手段對中國古代繪畫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2、情境法: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培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 3、學生活動法:學以致用,提升能力。

由于學生的學習風格存在差異,我采取多樣的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互評法學習等。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談一下教學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導入新課,講授新課,構建整體知識框架,布置作業(yè)。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

(截取奧運會開幕式上展示畫卷的部分視頻.)播放視頻.

在華麗的場景與優(yōu)美的意境中,一幅中國畫卷以流動的方式展示出來。隨著主持人對中國畫風的介紹,教師提出問題:中國繪畫的歷史源遠流長,它起源于何時?有哪些特點?從而將學生帶入本課內容。

2、講授新課(大約需要30分鐘)

第一步:走近和感受中國繪畫

通過多媒體分別展示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感受遠古繪畫的質樸,戰(zhàn)國漢代的夸張浪漫,魏晉時期的以形寫神,盛唐的氣象萬千,宋元明清的活潑、張揚,并讓學生結合課本總結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征及繪畫特點。

這部分內容我通過以下5個問題貫穿起來

①起源時期的繪畫具有什么樣的形式、風格和內容呢?----------------------起源

②聯系戰(zhàn)國時期和漢代的時代背景,為何帛畫主題及形式呈現出這樣的風格?--成熟

③從魏晉時期到宋元明清的文人畫各有何特點?----------------------------發(fā)展

④民間風俗畫的興起和哪些因素有關?------------------------------------豐富

⑤從課文的介紹中,能否概括出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特點?

第二步:品味中國文人畫風格

文人畫是北宋以后中國畫的主要藝術形式,通過多媒體展示體現文人風格的三類畫: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體驗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畫家的精神風貌,進一步理解文人畫不求形似,追求神似,注重意境和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fā)等特征,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三步:學生活動

根據課后“閱讀與思考”中宋代宮廷畫院出過的考題,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力,設計自己的畫面,并一起交流評論,比較誰的構思最接近傳統(tǒng)文人畫的標準,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3、構建整體知識框架,突出知識主干(大約需要5分鐘)。

新石器時代繪畫

一、繪畫藝術的起源 戰(zhàn)國時代繪畫

兩漢時期繪畫

興起背景

魏晉文人畫

二、從顧愷之到吳道子 特點

背景

唐朝繪畫 特點

代表

背景

宋代文人山水畫

三、文人意趣 特點

元代文人畫特點

明清文人畫特點

背景

宋代民間畫興起

四、民間風情 代表作

明清民間畫

4、布置作業(yè)(大約需要5分鐘)

解析與探究---欣賞宋代的兩幅作品,結合所學知識,提取它們蘊含的歷史信息。

六、教學理念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的教學理念是:圍繞一個核心:以時代背景為核心,理解各個時期繪畫的時代風貌;突出一個重心:以學法為重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主動性;提升一種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升華一種情感:激發(fā)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增強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升華。在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實現教學相長。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支持。

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篇七

1、教材地位

近代社會民主思想與民主實踐產生并成熟于以英國、法國、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英法美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以后各國根據國情,不斷探索前行,擴展和完善民主制度,又彼此借鑒,最終形成的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這是本書的重點,其中,第9課法國共和制的確立是本書的核心課之一。

這節(jié)課主要講大革命后的法國在追求民主共和道路上,徘徊于帝制與共和制之間,經過艱難的探索與斗爭,最終確立共和政體。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后法國政局的演變歷程,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及推動政局演變的革命斗爭;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歸納梳理史實的能力,用階級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共和制確立的過程,認識民主制度的建立是進步力量進行

殊死斗爭的結果,并非專制制度恩賜的產物。

教學目標設計的依據有三:

第一是以課程標準 “說出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確立共和政體等基本史實,認識民主制度的建立是進步力量進行殊死斗爭的結果,并非專制制度恩賜的產物” 為主要依據。新課程的歷史教材采用一標多本,在這種情況下,高考不可能以任何一個版本作為準繩,惟一可以依據的只有全國通用的課程標準,所以教學目標設計的主要依據也是它,用課程標準來衡量教材內容,設計目標①、③;

第二是依據我校學生的認知水平,他們的雖是高二歷史專業(yè)班的學生,但歷史基礎一般,對歷史基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有限,我覺得除了要求他們勤學之外,教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也很重要,歸納梳理史實的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層次要求也比較高的學習方法,它能把復雜繁多的歷史簡單化體系化,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用階級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也類似,故設計目標②;

第三是依據教材內容,本課內容繁多,時間跨度較大,分五部分按時間順序講法國共和制的確立過程,一是光榮的三日,介紹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后的波旁王朝實行專制統(tǒng)治,激起巴黎人民“七月革命”;二是三色旗的君主政體,講的是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七月王朝拒絕政治改革,引起群眾不滿,統(tǒng)治潛藏危機;三是從狂歡到血泊,介紹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

成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共和國由博愛到排斥工人;四是拿破侖神話的延續(xù),說的是法蘭西第三帝國的建立及滅亡;五是共和制的最終確立,講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后確立法國共和政體。更需培養(yǎng)學生歸納梳理史實的能力,用階級的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確立共和政體

難點:①教材處理上的難點是梳理革命斗爭與政體演變的對應關系,構建知識體系;

②認知上的難點是從共和制確立過程得出對民主進程的正確認識。

重點的確立主要依據材內容,法國共和制的確立過程同時是帝制與專制激烈斗爭的過程。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是法國歷史上最后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國,它的建立是法國人民對帝制仍抱期望的表現,與第一帝國一樣,一度給法國帶來繁榮與穩(wěn)定,滿足法國人民的需要,但第二帝國也改變不了專制政體的本質,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一場普法戰(zhàn)爭就暴露帝國的弊端,結束了帝國命運,也讓法國人民從帝國的虛榮中清醒過來,最終還是選擇了共和政體,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二帝國至關重要,是重點。最終確立共和制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為重點自然不在話下。從共和制確立過程得出對民主進程的正確認識。

教材處理上的難點的確立主要依據新課程的編排形式。新課程全都采用專題編排,這種編排有時間跨度大的特點;我們選用的岳麓版歷史教材往往又只把專題的精華之處展現出來, 忽視對整體知識的介紹;如果教師不對其進行梳理,學生容易造成知識的斷層,而零散的不成體系的知識不利于對歷史的理解掌握。歷史是一門古老又處于更新中的學科,它的古老和常新都決定歷史知識浩如煙海,我雖然通過大學四年比較系統(tǒng)的學習,也只是大體掌握中外重大史實,了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形成一定史觀,對教材的理解,尚未達到每節(jié)課都能很容易看清它的內在聯系,從而構建知識體系。

認知上的難點的確立主要依據學生水平,他們歷史基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有限,理解法國共和制確立是一個層次,形成一定歷史觀是另一個層次。

從上面的分析大家或許已猜出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做法是依據課標要求,把選修教材當作一個參照史料,適當聯系必修課內容,增刪知識點,梳理知識,構建體系。我認為,重點是整體中的重點,放在知識體系中才容易突出;難點的突破,只要一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建出來了,難點也容易突破,這節(jié)課正是如此。換句話說,關鍵是構建出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知識體系,需要說明的是構建體系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教與學對立統(tǒng)一,相互依存。從根本上說教是為了不教,即是為了學生的學。新課程提出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僅有一學期工作經驗的我所面對的普通中學的學生,雖然無法立即實現這一目標,但也朝著這個方向不斷探索,尋找突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與完成教學目標的契合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第9課我主要采用以下五種教法。

1.啟發(fā)式:在因必有果,有你才有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事件的前后因果聯系緊密,可以用啟發(fā)式教學,引發(fā)學生思維,舉一反三,達到推進教學進度的效果,是貫穿教學始終的主要方法。這節(jié)課講共和制確立的過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比較合適采用啟發(fā)式,如七月革命爆發(fā)的原因,從共和制確立過程得出對民主斗爭的認識可采啟發(fā)式。

2.猜測法:歷史與現實有距離,猜接下來的歷史怎樣發(fā)展能夠引起學生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習欲望;人類歷史主要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古人的所思所為,今人也可以從人類共性的角度猜測,有一定可行性。如讓學生猜猜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國初對待工人的博愛態(tài)度能持續(xù)多久?

3.換位思維法(角色體驗法):用課本提供的背景知識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縮短教材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把自己當成里面的一個人物,一個階級,說說自己想怎么做。如你是剛剛經歷過國破家忘之痛的復辟的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八,你大權在握,統(tǒng)治法國,會怎么做呢?

4.探究法: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有拓展意義的一個或一串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發(fā)現問題的本質,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講到路易波拿巴成為第二帝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時,可問他與第一帝國的拿破侖有何異同?課后的練習題可用探究法。

5.解讀材料法: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遷移,解讀未知或未見史料,根據設問,獲取有效信息,提取觀點,得出相應的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科重要的學科能力,也是一標多本的新課程下高考考察學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本的邊角史料如讓學生理解“1848年一位法國議員說,我們正睡在一座即將爆發(fā)的火山上面,你們沒有看見大地正在抖動嗎?”說明七月王朝統(tǒng)治出現什么問題?課后的材料解析題也得用這種種方法。

6.講解法:雖說學生為主體,但教師的講很必要的,尤其是對一些難點的突破,重點的把握,對一些斷層知識又是對課本理解有影響的知識面的補充,更需用講解法,如普法戰(zhàn)爭。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采用各種教法歸根到底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法的探索也是重要,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以下三種學法。

1.學生課前三分鐘說課法:每節(jié)課安排學生說課,這是今年我對報歷史科的學生嘗試的一種新方法。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在充分預習課本的基礎上,①自己整理所預習課的主體知識,用簡潔的語言把課本內容串聯起來,②設計問題,主要是學生在梳理知識過程中碰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限提三個。表面上是統(tǒng)一要求,實際是分類要求,因為并非每節(jié)課都那么容易說,而學生的層次也不一樣,程度好的學生,通過仔細研讀教材,可以看出個大概,個別除了說得不錯外甚至能提出有建設意義的的問題,說課也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現個人思想成果的空間,一般學生只能粗略地說,有的甚至說不懂。不管怎樣,我讓學生說課的目的并非一定要他們說出個所以然,而是要學生最大限度地充分地預習課本,有充分預習即使不懂至少也知道哪里不懂,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參與課堂,推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2.階級分析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歷史群體所屬的階級分析他們利益要求,把錯綜復雜的歷史問

題簡單化,如從資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fā)就很容易理解法國政局頻繁更迭的原因.

3. 歸納法: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歷史問題的能力,如小結階段要求學生歸納1792年至1875年法國政體的演變.

1.學生課前三分鐘說課:說主體知識與提問題(4分鐘)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36分鐘)

由于板書設計的知識體系緊密相連,以下三方面主要體現的是所用的教學方法。

(1)法國人民爭取民主的斗爭:

七月革命(啟發(fā)式,換位思維法)

二月革命 (階級分析法)

六月起義(啟發(fā)式,講解法)

(2)法國政體的演變和共和制的確立:

波旁王朝(換位思維法)

七月王朝(階級分析法,解讀材料法)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換位思維法, 猜測法,探究法,)

法蘭西第二帝國(探究法,講解法)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啟發(fā)式,講解法)

共和制的確立(分析歸納法)

(3)對民主斗爭的認識(講解法,分析歸納法)

3.小結與練習(分析歸納法,解讀材料法,探究法)(4分鐘)

4.課堂延伸:(1分鐘)“第三共和國之后,法國還經歷哪幾個共和國?” ,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激發(fā)求知欲。

一).

法國人民爭取民主的斗爭

二).法國政體的演變

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

波旁王朝復辟

1830年七月革命 建立 政體:君主立憲政體

七月王朝 性質:大資產階級政權

工業(yè)革命 統(tǒng)治:拒絕政治革命

農業(yè)歉收 1848年二月革命 鎮(zhèn)壓工人運動

建立 給人民諸多權利

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開辦國家工廠

后來:排斥工人代表

波拿巴當選總統(tǒng)

1848年六月起義 政治:軍事獨裁統(tǒng)治

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 經濟:發(fā)展社會經濟,繁榮

軍事: 普法戰(zhàn)爭法敗

1875年頒布法蘭西

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第三共和國憲法

共和派執(zhí)政

定《馬賽曲》為國歌

共和制最終確立

三). 對法國民主斗爭的認識: 民主制度的建立是進步力量進行殊死斗爭的結果,

并非專制制度恩賜的產物。

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篇八

1、課程標準: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2、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本節(jié)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古希臘先哲(人文精神的濫觴)、文藝復興(人文精神的產生)、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啟蒙運動(人文精神的成熟),后啟資產階級理性時代的到來。啟蒙運動是第二次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其重大貢獻即確立了現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論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進步性。

3、教學重點: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啟蒙運動的作用。(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及他們在啟蒙運動中的作用)

4、教學難點:

因本節(jié)內容抽象、理論性強,學生不易理解,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張極易混淆,所以重點解決以下兩個難點:

難點一:分析比較啟蒙思想家的個性特點及產生個性特點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圍影響等);

難點二: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和對近現代社會的巨大影響。

5、教學三維目標分析:

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要學習啟蒙運動這么多內容,必須有重點、有中心,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堂課的中心是理解啟蒙思想的產生,了解其主要內容及影響。幫助學生認識我們當今社會人文主義精神的源和流及其在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的作用,感悟啟蒙思想家們的創(chuàng)新、偉大和崇高。根據以上教學要求及對學生認知水平的估計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基礎知識:(1)了解啟蒙運動產生的背景、性質、目的和主要內容。

(2)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張。

(3)學會評價啟蒙運動的影響。

能力培養(yǎng):(1)在閱讀啟蒙思想家的言論資料時,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資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

(2)通過比較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異同,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和比較能力。

(3)通過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與重大影響的探究,使學生認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理論、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提供相關圖文資料,增強直觀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閱讀,結合材料師生共同探討對話,共同感受、分析啟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張及影響。

(3)通過表格把復雜的問題直觀化、簡約化。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啟蒙思想是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精華積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資產階級為之奮斗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僅屬于其個人和那個時代,更屬于世界、屬于全人類。所以,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學生可以:

(1)培養(yǎng)人文意識,強化法治觀念。

(2)關注社會進步,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樹立科學精神,敢于懷疑,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追求真理。

(3)領悟先進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積極汲取啟蒙思想精華,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借鑒。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育活動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交流和溝通,教學過程實質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

教學的成敗歸根到底是要看學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些什么。

1、在備課過程中和教學過程中貫穿著“整體性原則”和“問題式教學法”的教育思想。如本課整合成“啟蒙運動的興起、過程、主要思想家的主張、影響”。

2、按新課改精神的指導采用啟發(fā)、合作討論、探究發(fā)現的教學模式。

3、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4、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具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參與教學活動

在學習重點難點問題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材料、思考問題。通過談話、討論,與學生共同歸納、分析啟蒙思想家個性特點及產生個性特點的原因。同時,通過表格的運用,把復雜的歷史問題直觀化,簡約化。其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通過簡明的圖表進一步認識“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從而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1、高二學生經過高一階段的學習,已具有一定的歷史知識以及歷史思維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知識聯系能力較強。加上高中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觀察自主性強,概括性高度發(fā)展,并且處于創(chuàng)新思維最佳發(fā)展區(qū)的前端。因此教學過程應充分利用所學過的歷史知識以及歷史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聯系能力、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及概括能力。

2、既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建構適合自己學習、研究、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離開校園后都能終身受益。

3、在本課時,學生時而閱讀思考、時而小組討論研究,讓每個學生都能動手、動口、動腦。從而在知識產生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進一步把知識納入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教育學“最近發(fā)展區(qū)”要求,體現了自我建構知識的現代教學思想。

(一)新課導入:

情景營造:用大屏幕打出《美國三權分立示意圖》《新青年》雜志影印本。

教學導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綜合國力強大。但對于真正的美國主流精英人士來說,他們的國家最值得為之驕傲的不是其龐大的物質財富,領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無與倫比的軍事力量,而是創(chuàng)造這一切的機制,即權利相互平衡與制約的1787年憲法。而這種機制來源于歐洲啟蒙思想家們的天才設計。

近代以來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標志:科學、民主、自由、平等、博愛。這也是歐洲啟蒙思想家們最先提出和倡導的人文精神。

那么,歐洲啟蒙運動是怎樣興起的?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有什么主要思想主張和重大影響?這節(jié)課讓我們共同來感悟啟蒙思想家們的睿智、創(chuàng)新、偉大和崇高。

設計說明:這段話用獨特的視角把學生引入深刻的思考,為叩開知識的大門作良好的鋪墊。具有“凝神、起興、點題”之功效。

(二)教學結構

一、啟蒙運動的興起

1、概念

2、背景

3、性質

二、啟蒙運動的過程

1、興起:17世紀發(fā)源于資本主義發(fā)達的英國

2、高潮:18世紀中葉,以法國為中心,出現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

3、擴展:德國、康德

三、啟蒙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張

1、孟德斯鳩:法的精神

2、伏爾泰:自由與平等

3、盧梭:社會契約

4、康德:人非工具

四、啟蒙運動的影響

五、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比較

(三)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一、啟蒙運動的興起

課堂設問一、閱讀課本回答,什么是啟蒙運動(概念)

提示:17——18世紀歐洲興起的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的運動。

課堂設問二:啟蒙先驅們用什么來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與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相比,此時的反封建斗爭有何發(fā)展?

提示:理性主義(理性的陽光);批判的鋒芒直指天主教會和封建專制。

課堂設問三:什么是理性?

提示:理性即思考和判斷,它的核心是要用人的思維去判斷,而不是依賴天意或神意,其目的是為了保障人的自然權利。

課堂設問四:思考什么?怎樣判斷?

提示:人的權利;用科學的方法。

老師總結:說到底是資產階級宣揚民主、自由、平等、博愛,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用理性之光照亮歐洲近代社會發(fā)展的道路。

設計說明:通過師生互動使學生明確“啟蒙運動”的完整概念,為后面的學習提供基石。

課堂設問五:啟蒙運動為什么會興起?(背景)(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請同學們模仿分析文藝復興和西歐宗教改革背景的方法來分析一下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

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現實阻礙:天主教會和封建專制阻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推動力量: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認識基礎: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銳利的武器。

課堂設問五:根據上述條件判斷,啟蒙運動的性質是什么?

提示: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導入下一環(huán)節(jié):上面我們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進行了分析。誰能由此推斷出啟蒙運動最早發(fā)源于哪個國家?

高二歷史說課稿 高中歷史說課稿篇九

教學目標

1.概述孫中山為民主共和而斗爭的主要史實:建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領導辛亥革命,頒布臨時約法,捍衛(wèi)民主共和的斗爭,促成國共合作。

2.感受孫中山的革命精神:百折不撓,天下為公。

3.感受其在二十世紀中國社會巨變中的歷史作用。

指定本課教學目標的依據

1.吳老師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以學生為主體,爭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課前預習,學講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動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極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本課教學目標的制定如下:

1.根據學生的需要制定教學目標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必修已經學過,學生對比已較為掌握,教材其他的內容都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或者大概聽過,并沒有充分的了解

2.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制定教學目標

3.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制定教學目標

歷史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通過孫中山精神的學習,讓學生學習孫中山的美好精神

教的活動

首先,個人覺得吳老師作為新老師在講《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這一課已經講的不錯了,尤其吳老師在小組合作探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且是這堂課的靚點。

吳老師利用一段有關孫中山先生的臨終遺愿錄音和觀看照片導入新課,引出了今天上課的主要內容:孫中山一生為革命做了哪些貢獻?還有哪些未完成的使命?他的革命精神和對他的評價。首先她對學生的預習進行了檢測,之后很自然的講解了孫中山先生為民主共和做出哪些斗爭的知識,然后給出同學一兩分鐘思考時間,請同學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在維護共和中吳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孫中山為捍衛(wèi)民主共和斗爭失敗的原因是什么?這時候讓同學從材料中獲得有效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回答問題。講解到孫中山一生最偉大的轉變是什么的時候?著重突出了新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這里是老師教學中應該突出的一個難點問題,一定要突出新三民主義新在什么地方,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還不是很深。

吳老師利用了很多設問和提問的方法,請同學積極的回答,并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對學生回答有些吃力的方面加以引導。

最重要的是吳老師設計兩個合作探究問題,學生共分成六個小組,每組八個人左右。每一個探究題給出十分鐘左右的討論時間。讓小組交流,然后學生給出討論結果。分別把他們組內的關鍵寫在白板上,然后闡述自己的觀點。在這期間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可能就會發(fā)表自己很多的看法,但有一些同學還只是處于被轉換的迷茫中,不知道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

最后在學案上吳老師安排了課后檢測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借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我覺得不足的是:①這堂課從開始到結束沒有一個學生提出對孫中山先生看法的任何異議之處,我們現如今的學習不就是辯證的看待任何事情。

②老師真的只是在引導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我覺的不是老師只是一節(jié)課并沒有講足夠讓學生知道的知識。其實學生沒有老師那么足夠的能力。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老師是否應該給出一些評價。

③學生課堂內講的知識涉及到很深的層面,但是真正在現如今的高中教學模式下,真的會在實際教學中做到這些嗎?

學的活動

吳老師將學生分為了6個小組,每組8-9人。小組討論主要在合作探究活動時采用,在合作探究之前一直是不分小組活動。

這節(jié)課學生參與度很高,除小組探究外也是全程和老師互動頻繁,學生主要活動和內容如下:

1、聆聽孫中山臨終遺愿錄音和觀看ppt上其照片

2、全班齊讀ppt上的本課課標要求

3、預習檢測時,學生積極舉手回答需填空處內容,3名同學皆準備充分,回答正確

4、 瀏覽ppt圖片,并據此回答孫中山為爭取共和做出哪些努力,學生小聲討論后回答,與老師互動

5、回答ppt上的填空題,大多自己在下面報出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之后認真聽教師分析

6、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孫中山維護共和斗爭失敗原因”,發(fā)言同學歸納了幾點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也認真聽取并及時補充自己意見。

7、學生齊聲回答新三民主義“新”在哪里,在“民權”部分有些卡,在教師幫助下重新理解

8、在回答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的聯系時,只有很少同學有反應

9、 一起齊讀孫中山名言,并且回答問題“從中感悟到哪些精神”,三名同學站起發(fā)言

總的來說:學生參與度很高,回答問題較積極,其余在聽的同學也保存專注力在課堂;同時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也給予引導和啟發(fā),師生互動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頻繁

小組合作探究部分

探究一:

問題一:孫中山歷史評價問題,有人認為他與華盛頓和盧梭具有相似性,學生認同哪一種,5分鐘討論后,兩個小組的代表發(fā)表他們的觀點:

觀點一:認為與華盛頓相似,學生分別將他們兩者在三個不同年齡階段所做的事業(yè)性質進行對比,發(fā)現其具有一致性,同時總體概括其一世事業(yè)都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都被譽為國父等等

觀點二:認為與盧梭相似,學生回顧了盧梭的人民主權、契約論等主張,孫中山的理念中也體現了類似的觀點。同時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盧梭的浪漫主義在孫中山的個人性格中有很強的體現,尤其是孫中山對袁世凱抱有的幻想。

問題二:學生根據材料回答孫中山和華盛頓辭職的原因,并對其辭職做出評價,5分鐘討論后,兩個小組代表發(fā)表他們的觀點:

觀點一:認為是孫中山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對袁世凱的幻想

觀點二:補充另一個觀點,認為是被迫無奈,從而點明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探究二:

學生就“最欣賞孫中山哪些地方”討論,并將其寫在白班上到講臺上向學生講述

小組討論后都在白板上寫下了關鍵詞,其中兩位小組代表上臺發(fā)言。

其一:講述了孫中山好幾點大家所不知的特點,如布衣總統(tǒng),生活簡樸、不貪戀權力等。

其二:以其愛國為總點,分別從其救國,不貪戀權力等方面展開論述都有自己的觀點并且表達能力都不錯。

總的來說:小組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很明顯發(fā)言的學生都有自己的見解,而且看得出來課前做了功課,涉及很廣。

但是就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來看,很多小組成員在討論的時候并不積極參與,每組只有幾個同學在討論,有些同學都開始兩兩交談明顯不在討論相關話題,顯然每組回答問題已經指定好固定的人了,其他人就不做討論的努力了

學會了什么

見習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一件事情,我們小組各有分工,我就將我的的部分談談。我的任務是學生學到了什么?除了課堂上的重點知識,孫中山的思想,貢獻。評價。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內容。

這是一個重點班,班級的氣氛相當的活躍,我注意到,同學們除了教科書,事先都準備了厚厚的一疊參考資料。所以說不管課堂學到什么,課后同學們至少學會了如何就某一主題去查閱資料。

在課堂上,老師先是挖詞填空,同學們爭相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學到了如何去把握機會,展示自己。以及如何歸納課本上的知識。

其次,經過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討論,部分同學學會了如何與同伴分享自己的觀點,以及如何在別人反駁你的觀點時,進行維護觀點,改正觀點。

在討論之后的展示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一部分人學會了傾聽,另一部分人學會了如何去表達自己,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更好的吸引人多眼球。

……

除此之外,我還想提的是,學生本可以學到什么。

第一,論從史出的思想方法,當一位男同學說他的觀點,故事,老師可以因勢利導,進行追問

第二,對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視,一位女同學提出孫中山的浪漫主義,老師應該在分析她的這一觀點的同時,對她予以表揚,表揚她在課堂上提出了這個相對新穎的思想。

第三,書寫能力,審美情趣,同學們上去寫字,有的非常美觀,有的很一般,老師可以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48952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