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的導游詞(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2 13:45:48
青海省的導游詞(8篇)
時間:2022-12-22 13:45:48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青海省的導游詞篇一

馬步芳公館位于青海省西寧市為民巷13號,省醫(yī)院附近。

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筑

“馬步芳公館”是青海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筑,也是全國唯一一座選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 公館正門

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濃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肮^”保留下來的院落占地近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8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間,分別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號院、西二號院、西三號院以及后花園等7個獨立而又聯(lián)系的院落組成,各院和重要廳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設計精巧,建筑古樸典雅,整個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莊嚴和神秘的氣息。景區(qū)20__年已經(jīng)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

公館的六個院落

前院

第一個即前院,是辦公和接待賓客的院子,這個院子里有玉石廳、貴賓廳和東西兩廳。院子正中,擺放 玉石廳

著一臺1942年的美式悍馬小吉普。

貴賓廳又稱為北房,是接待少數(shù)民族賓客的處所,面積139平方米,由中廳和左右?guī)拷M成。左廂房內鋪設地毯,中間有一排低矮的小方桌。右?guī)恐?,有一座仿俄式方形壁爐,壁爐表面由玉石鑲嵌,周圍飾有花紋圖案,做工精致,別具一格。右?guī)窟€有兩幅對聯(lián),一幅是蔣中正的:一路沿溪花覆水,幾家深處碧藏樓。一幅則是紀曉嵐的真跡,錄姚步瀛詠梅詩: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玉石廳因內外墻面均用玉石砌成而得名,面積96平方米,該廳和公館其他建筑所用的玉石,產于青海興 絕版珍貴照片,張學良和蔣介石唯一的合影!

海、互助等地,當?shù)厝朔Q“羊腦石”,其硬度不高,但質地細膩,做建筑材料裝飾房屋,顯得雅致、美觀。玉石廳是公館的客廳,用于接待來公館的貴賓。走進玉石廳,迎面是老式桌椅,墻上掛著許多當年的老照片,還有孫中山的畫像和-黨旗。

正院

第二個院落是正院,是馬步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這里是當年青海省的政治、軍事中心,這個院子里有馬步芳居室,他兒子馬繼援居室;馬繼援夫人張訓芬居住的小樓;另外還有副官、參謀樓及北會議廳和南接待廳。 “馨廬”

正院正中,立著一塊大理石,上面是當年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馨廬”二字,“馨廬”取意是按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詞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馬家父子的名號“子香、少香”,“廬”取《陋室銘》中“諸葛武侯廬”的“廬”。

正院南北房和東北角小樓均為客房。南面是展銷玉石的玉石宮,門前擺放著一把太師椅,是用上百年的老樹根雕成的,寓意根成百年,添壽添福,時常有人到上面坐一坐。

青海省的導游詞篇二

馬步芳公館始建于1942年6月(民國31年),耗資3000萬大洋,次年6月建成,為馬步芳私邸,取名為“馨廬”。 在馬公館里許多建筑的墻面鑲有玉石,故人們亦稱為“玉石公館”。公館由多個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園組成,各個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結構嚴謹。構成了統(tǒng)一和諧的整體。位于公館南端的后花園栽種了名貴的花卉和樹木,還有亭榭,著名的“曉泉”也在其內。

馬步芳公館位于青海省西寧市為民巷13號,省醫(yī)院附近。

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筑

“馬步芳公館”是青海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國時的建筑,也是全國唯一一座選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 公館正門

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濃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館”保留下來的院落占地近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8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間,分別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號院、西二號院、西三號院以及后花園等7個獨立而又聯(lián)系的院落組成,各院和重要廳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設計精巧,建筑古樸典雅,整個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莊嚴和神秘的氣息。景區(qū)20xx年已經(jīng)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

公館的六個院落

前院

第一個即前院,是辦公和接待賓客的院子,這個院子里有玉石廳、貴賓廳和東西兩廳。院子正中,擺放 玉石廳

著一臺1942年的美式悍馬小吉普。

貴賓廳又稱為北房,是接待少數(shù)民族賓客的處所,面積139平方米,由中廳和左右?guī)拷M成。左廂房內鋪設地毯,中間有一排低矮的小方桌。右?guī)恐?,有一座仿俄式方形壁爐,壁爐表面由玉石鑲嵌,周圍飾有花紋圖案,做工精致,別具一格。右?guī)窟€有兩幅對聯(lián),一幅是蔣中正的:一路沿溪花覆水,幾家深處碧藏樓。一幅則是紀曉嵐的真跡,錄姚步瀛詠梅詩: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玉石廳因內外墻面均用玉石砌成而得名,面積96平方米,該廳和公館其他建筑所用的玉石,產于青海興 絕版珍貴照片,張學良和蔣介石唯一的合影!

海、互助等地,當?shù)厝朔Q“羊腦石”,其硬度不高,但質地細膩,做建筑材料裝飾房屋,顯得雅致、美觀。玉石廳是公館的客廳,用于接待來公館的貴賓。走進玉石廳,迎面是老式桌椅,墻上掛著許多當年的老照片,還有孫中山的畫像和-黨旗。

正院

第二個院落是正院,是馬步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這里是當年青海省的政治、軍事中心,這個院子里有馬步芳居室,他兒子馬繼援居室;馬繼援夫人張訓芬居住的小樓;另外還有副官、參謀樓及北會議廳和南接待廳。 “馨廬”

正院正中,立著一塊大理石,上面是當年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馨廬”二字,“馨廬”取意是按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詞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馬家父子的名號“子香、少香”,“廬”取《陋室銘》中“諸葛武侯廬”的“廬”。

正院南北房和東北角小樓均為客房。南面是展銷玉石的玉石宮,門前擺放著一把太師椅,是用上百年的老樹根雕成的,寓意根成百年,添壽添福,時常有人到上面坐一坐。

青海省的導游詞篇三

打開世界地圖,如果在亞洲大陸上縱橫劃一個十字, 格爾木昆侖旅游區(qū)我們會發(fā)現(xiàn),青海省格爾木市正好處在亞洲大陸的十字中。格爾木市背靠昆侖山,身居萬寶匯集的“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形成以格爾木為中心的昆侖文化旅游區(qū)。

昆侖山從帕米爾高原隆起,凌空而下,浩浩蕩蕩,橫貫東西數(shù)千里;茫茫蒼蒼,雪峰高聳,冰川縱橫,巍峨神奇。從遠古開始,昆侖山就成為中華各民族共同向往的圣地。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祖之脈”。古往今來,有多少先賢智者,騷人墨客,劍客奇士,天涯游子,遙望西天,情寄昆侖,用詩詞歌賦來表達他們對昆侖的向往和仰慕。其中以李白的“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美詩,毛主席的“橫空出世,莽昆侖”的華章,成為吟詠昆侖的代表作。中華文化眾多的神話故事出自昆侖,如女媧煉石補天、精衛(wèi)填海、西王母蟠桃盛會、白娘子盜仙草和嫦娥奔月等。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 、《封神演義》和金庸的《天龍八部》等多部通俗小說都提到昆侖山。

昆侖山東西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西段喀拉昆侖山是塔里木盆地與藏北高原祁連山、中支昆侖山、南支唐古拉山。昆侖山中萬壑縱橫,蘊藏著無盡的壯美、神秘和富饒。

主要景觀

瑤池風景區(qū)湖水明澈如鏡,湖的四周草青沙白;在湛藍的天宇下,山色、天光、云影在湖水中相依共舞,在寧靜安詳中透著仙氣和靈氣。

站在昆侖山口,東西昆侖盡收眼底。往東看,在靜寂的萬古雪野中,玉虛峰孤兀雄起,勢壓萬山,造就了冰雪世界特有的自然景觀。傳說中玉虛峰是西王母女兒玉虛公主的化身,山峰巍峨高聳,峰頂終年云霧繚繞,白雪皚皚,山間奇峰怪石活靈活現(xiàn),飛禽走獸不時出沒。山下綠茵草地上造型地貌廟宇宮殿錯落有致,構成一幅人間仙境的美麗畫卷。不遠處又有玉珠峰,相傳是西王母另一個女兒玉珠公主的化身。玉珠峰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巍峨壯觀,在主峰周圍海拔5400米以上雪峰有20余座。玉珠峰南側冰雪地形各異,冰川末端形成為10余米高的冰琴。玉珠峰南側高山草甸帶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經(jīng)常有成群的藏原羚、藏羚羊、藏野驢等珍稀動物活動。玉珠峰是登山愛好者體驗登山、學習冰雪技術的理想山峰,是理想的高山冰雪訓 格爾木昆侖旅游區(qū)

練場地。每年都會迎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探險愛好者,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初級登山愛好者登山探險的首選基地。

格爾木昆侖文化旅游區(qū)是國家4a級旅游區(qū),地處柴達木盆地,它依托昆侖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柴達木盆地豐富的資源,已經(jīng)形成以工業(yè)旅游、尋根朝覲、登山探險、歷史探古、文化旅游等為主的西部旅游中心。此旅游區(qū)旅游資源極其豐富:茶卡鹽湖、萬丈鹽橋使人走入夢幻般的鹽世界;納赤神泉被譽為“冰山甘露”,至今還流傳著當年文成公主一行進藏時在此歇息的佳話;生活在柴達木盆地的蒙古族在青海高原數(shù)百年的生活過程中,已經(jīng)逐步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的蒙古族風情;分布在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地貌為世界所罕見。遠遠望去,高高低低的小山丘翩翩起舞,似鯨魚、游龍在沙海中翻騰。近看猶如古城堡、金字塔、獸形、圓柱形……身臨其境,猶如進入迷宮。這樣宏大的雕琢工藝品,是大自然金國漫長地質時期鬼斧神工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旅游觀賞和科學研究價值。

“仁者悅山,智者悅水”,在不斷的攀登中,我們可以見識昆侖的山、昆侖的水、昆侖的云和昆侖的千秋雪,這就是昆侖的魅力所在。

青海省的導游詞篇四

拙政園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xiāng)后,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王獻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賭,將園輸給徐氏,其子孫后亦衰落。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名“歸田園居”。

園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換頻繁,乾隆初,中部復園歸太守蔣棨所有。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駐蘇州,拙政園為忠王府,相傳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見山樓為其治事之所。光緒三年(1877)西部歸富商張履謙,名“補園”。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進行搶修,一代名園得到了保護,并于1952年正式對外開放中、西部部分,1960年東部整修完畢,東、西、中三部分完整開放,1961年3月4日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4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拙政園位于蘇州市東北街178號,占地面積520xx平方米,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xiàn)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東部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主要景點有:蘭雪堂、綴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等。中部為拙政園精華所在,池水面積占1/3,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西部主體建筑為靠近住宅一側的卅六鴛鴦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臺館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倒影樓、與誰同坐軒、水廊等。

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同時和蘇州留園、北京頤和園、熱河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與蘇州留園、蘇州網(wǎng)師園、蘇州環(huán)秀山莊一起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蘇州拙政園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20xx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xiāng),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拙政園的園名是根據(jù)西晉潘岳的《閑居賦》中的“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

“拙”實指不善在官場中周旋之意,是陶潛“守拙歸田園”中的“拙”全園約五分之三為水,足可表現(xiàn)園主這種江湖之志。惲格在題他所作的拙政園圖時,寫出了園景所寓的主題:“秋水長林,致有爽氣。獨坐南軒,望隔岸橫崗……使人悠然濠濮間趣。”

王獻臣之后,屢更園主,王心一、葉士寬、張履謙等二十多人先后為園主,因曾有“復園”“將園”“吳園”“書園”“補園”等名園。現(xiàn)全園包括中部(拙政園)西部(舊補園)東部(歸田園居)三部分。

東部景區(qū)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竹塢曲水等田園風光為主,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筑點綴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間。拙政園東部和中部,是用一條長長的復廊隔開的。走廊的墻壁上開有25扇花窗,使東部和中部隔而不斷。池島假山取勝,這是全園的精華部分,池水面積占三分之一,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主次分明。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小滄浪和枇杷園等。西部園內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風格明顯有別于東部和中部。西部臺館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留聽閣、倒影樓等。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設計、建筑造型、書畫雕刻、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錢牧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洞等。

青海省的導游詞篇五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huán)拱之中。據(jù)《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甭≈幸虼硕v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fā)生在這里。境內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宸畬W院。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杰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20xx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瑯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17歲隨叔父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后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tǒng)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現(xiàn)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qū),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qū)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qū)。主景區(qū)古隆中位于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自然景色優(yōu)美,人文景觀豐富。

古隆中 形成文物風景旅游區(qū)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山亙綿,旗山旋峙。明代已經(jīng)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頂標志性建筑——騰龍閣,漢文化景區(qū)、龍泉居等既可賞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風景點,進一步完善了景區(qū)旅游服務功能,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qū)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個融觀瞻、度假修養(yǎng)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內群山環(huán)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yōu)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橋、六角井、觀星臺等。1994年經(jīng)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1996年經(jīng)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隆中位于襄樊市襄陽城西隆中山東。從火車站做坐512路巴士,車費1元。在隆中車站停車并折返回城。下車后會有很多“電麻木”拉客去隆中景區(qū),也可步行過去。

牌坊亦稱牌樓,為昔時 旌 表所謂忠貞之紀念建筑。襄陽“古隆中”牌坊亦屬此列,為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古隆中”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古隆中”牌坊寬三間,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斗口架正昂板,兩正昂間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發(fā)戧,戧角作鴿尾形。牌坊脊板兩端并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

“古隆中” 牌坊中間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漁樵耕讀及二龍戲珠,兩邊門柱正面上雕刻“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作者陳維周,清安襄隕荊兵備使者。此聯(lián)摘自杜甫《蜀相》詩,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拜謁了成都武侯祠,時值國家多難,杜甫在政治上遭到打擊,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對聯(lián)在此表述了公元220xx年,劉備為了興復漢室,三顧草廬以求天下大計。諸葛亮感激劉備三顧之恩,輔佐劉備開創(chuàng)蜀漢基業(yè),匡濟劉禪鞏固、發(fā)展蜀漢大業(yè),表現(xiàn)了老臣諸葛亮一片忠心。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著“三代下一人”,作者陳維周此匾所題鎮(zhèn)雄為地名,當屬云南所轄,后學是歉詞,意即后輩學生。匾額高度稱頌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門柱上雕刻“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弊髡哧惥S周,此聯(lián)選自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初夏到菱洲(今四川奉節(jié))期間寫的《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中的詩句。對聯(lián)在此稱頌 諸葛亮的文韜武略與 伊尹(商湯佐臣)、呂尚(周代齊國始祖,俗稱姜太公)不相上下,指揮調度從容鎮(zhèn)定連蕭何(西漢第一任臣相)、曹參(西漢大臣,曾任齊相9年,后繼蕭何為漢惠帝臣相)與 之相比都顯得遜色?!肮怕≈小?牌坊次間上、下枋雕雙鳳朝日、鹿鶴同壽、麒麟送子、赤虎朋壽等浮雕,中間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寧靜致遠?!贝寺?lián)出自諸葛亮《誡子書》,意為恬靜寡欲,志向才能明確;安寧清靜,目標方可遠大,苦學積才,明志致遠,這一格言至今還讓我們領悟

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郭沫若題武侯祠 此聯(lián)落款署有:“一九0年歲首題為襄陽隆中諸葛草廬,寄自北京什剎海,郭沫若”?!冻鰩煴怼罚杭唇ㄅd五年諸葛亮出祁山伐曹魏前上后主劉禪的表?!读焊敢鳌罚簶犯冻{曲》名,屬齊地土風。據(jù)《三國志·諸葛亮傳》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敝T葛亮藉以寄托自己的抱負。 垂功劉氏業(yè);遺范漢家風。 ——李鐸題武侯祠 李鐸,當代書法家。落款署有“湘醴李鐸為襄陽隆中諸葛故居撰聯(lián),甲子孟夏于隆中”。此聯(lián)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垂:流傳。劉氏:劉備父子。業(yè):統(tǒng)一大業(yè)。范:楷模,典范。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1965年1月題武侯祠 -,無產階級革命家,0創(chuàng)始人之一,原國家副主席。(注)此聯(lián)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一番晤對:指劉備與諸葛亮隆中對策。千百年來,“三顧茅廬”一直被視為禮賢下士的典范,而《隆中對》更是千古絕唱。董老對此大加謳歌。

伯仲之間見伊呂;先生有道出羲皇。 ——黎天才集杜甫句題武侯祠 黎天才,1863年出生,民國將領,曾任職于張學良手下。此聯(lián)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上。道:立國策略和治國方略。羲皇:神話傳說中的帝王,一作伏羲、宓犧、包犧。傳說他很有圣道,教人們結網(wǎng)捕魚,造字畫卦。聯(lián)句集杜甫詩句,上聯(lián)見《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下聯(lián)出自杜甫《醉時歌》。

二表深心透武略;三分鼎足見文韜。 ——王學仲題武侯祠 此聯(lián)刻木懸掛于祠內正廳兩側楹柱。透:顯露。武略:武藝,即治國理民、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面的才華。文韜:文才。二表:指前、后《出師表》。三分,指預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對》。

問鼎三分三顧地;出師兩表兩朝心。 ——閻鈞天題武侯祠 聞鈞天,湖北浠水人,花鳥畫家。此聯(lián)落款署有“壬戌七月,閻鈞天八十三歲時書”?,F(xiàn)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問鼎: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之寶,楚子向王孫滿問鼎,有覬覦周室之意,后遂以問鼎喻篡奪。《晉書·王敦傳》:“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這里借喻策劃重振漢室,一統(tǒng)天下。

當年正氣扶元氣;萬世人心仰赤心。 ——靜軒題武侯祠三義殿 靜軒,襄樊人,在書法、美術、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此聯(lián)刻木懸掛于祠內偏廳“三義殿”門側楹柱。元氣:中國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這里借喻漢統(tǒng)。

空山蘋藻思靈澤;故國松楸夢惠陵。 ——佚名題武侯祠

抱膝夢回梁父吟;鞠躬淚灑老臣心。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抱膝:《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吟”。宋劉光祖《祭諸葛丞相文》:“究厥抱膝,伊呂比縱”。

三顧草廬知節(jié)操;兩出師表見精忠。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節(jié)操:氣節(jié),操守。左思《詠史》:“功成恥受賞,高節(jié)卓不群”。聯(lián)句意為:三顧方知亮氣節(jié),兩表反映臣忠心。

青海省的導游詞篇六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創(chuàng)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就有關于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jīng)頗為出名了。

晉祠現(xiàn)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這里殿宇、亭臺、樓閣、小橋、古樹互相映襯,山環(huán)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yōu)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馳名中外。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

侍女像

圣母殿是晉祠的主體建筑。殿內,除圣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她們有的灑掃,有的梳妝,有的奉飲食,有的侍起居,還有音樂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盡管她們職務不同,但都長期禁錮在宮廷之中, 其哀怨、慍怒、厭倦和抑壓之情,在她們的面部都有著細膩生動的刻劃。在我國古代泥藝術中是比較罕見的作品。

奉圣寺

全稱十方奉圣禪寺,在晉祠的最南部。這里曾是唐代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有掛甲樹仍立于院中。奉圣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為七級八角形,每層四面有門,并繞以琉璃勾欄,可供憑倚,登塔遠望,晉祠全景盡收眼底。村莊、田野一覽無遺。

金人臺

古稱蓮花臺。在晉祠中軸線會仙樓正西。因臺上四隅各鑄鐵人一尊,亦稱鐵太尉。臺正方形,四周砌欄桿,正中設琉璃瓦小焚帛爐樓,高約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為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紹圣四年鑄”銘文,西北隅鐵人為次年所鑄,頭為明永樂二十一年補造;東南隅為北宋元祐四年鑄造,東北隅為1920xx年補鑄。據(jù)《太原縣志》載,祠為晉水源頭,故鎮(zhèn)以金神,為防水患。

魚沼飛梁

在晉祠圣母殿前,北宋時與圣母殿同建。魚沼為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橋曰“飛梁”,亦稱“板橋”,其結構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礎為寶裝蓮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襯托橋面,東西平坦連接圣母殿與獻殿,南北兩翼下斜至岸邊。

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欄圍護可憑依。形制特殊,橋東月臺上有鐵獅一對,神態(tài)勇猛,造型逼真,鑄于北宋政和八年(1120xx年)。

難老泉

出自懸甕山下的斷巖層,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shù)萬畝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難老泉上有水母樓,是晉源神祠。祠內,水母端莊秀麗,據(jù)甕而坐,她束發(fā)未竟,神態(tài)自若。

青海省的導游詞篇七

周莊鎮(zhèn)位于蘇州城東南38公里,著名古畫家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xiāng)之美”,海外報刊則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xiāng)。周莊有著近九百年的歷史,有豐富的文化蘊涵。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居周莊。周莊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萬三的故鄉(xiāng);周莊也曾留下柳亞子、陳去病等人的足跡。

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xiāng)之美”。若要在中國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毫無疑問,她就是“中國第一水鄉(xiāng)”周莊。難怪20xx年apec會議也特別青睞周莊,把她定為上海以外的舉辦地之一。

若要選中國最熱門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周莊想必名列前茅。周莊是水的世界,自然有它獨特的生活形態(tài)和風味。那絕不是一兩幢古建筑、三四座老石橋,就能反映出來的。那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氣息。你可憑個人的觀察力去發(fā)覺它,也可毫不在意便感受到:沿水巷而建的石駁岸和穿竹石欄;鑲嵌在岸邊,變化多端的纜船石;商店出售的草鞋;河畔洗菜、淘米的婦女;圍坐一起繡花聊天的老婦;街角的裁縫店;享受日光浴的馬桶;甚至民居洗滌后的流水聲……。畢竟,它無處不在,而且常常成為攝影師最愛捕捉的鏡頭。很難想象這么一個小鎮(zhèn),旺季一天內的最高游覽人次竟可以達一萬以上。難怪有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有一個周莊)。

周莊舊名貞體里。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13公頃捐給全福寺作為廟產。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將貞體里該名為周莊。

周莊鎮(zhèn)位于蘇州城東南38公里、昆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是個具有九百余年歷史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所環(huán)抱。由于有河湖阻隔,使它避開了歷代兵焚戰(zhàn)亂,至今仍完整的保存著原有的水鎮(zhèn)建筑物及其獨特的格局,全鎮(zhèn)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為明清建筑;如元末明初巨富沈萬三后裔所建的沈廳、明初中山王徐達后裔所建的張廳,都是明清住宅的典范。

周莊四面環(huán)水,為澤國,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筑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古橋,還有那份敦厚純樸的古鎮(zhèn)民風,呈現(xiàn)一派古樸、明靜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難怪周莊一直成為攝影師、作家、藝術家、甚至電視電影的取景最佳地點。

周莊的魅力在于她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跡,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有河有街必有橋。周莊古橋多,極具特色。著名的有雙橋、富安橋等。

全鎮(zhèn)橋街相連,依河筑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崇尚返樸歸真的游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青海省的導游詞篇八

蘇仙嶺位于湖南省東南部的郴州市郊,這座名山并不高,海拔只有525米,但它自古以來就很出名,被譽為"天下第十八福地",這是因為此山與仙結了緣。上千年來,距郴州僅2公里多的蘇仙嶺一直因蘇仙嶺的傳說而聲名遠播。

據(jù)傳西漢年間,郴州城東潘家坪有一位長得十分漂亮又知書識禮的潘姓姑娘,有一次在郴江邊洗衣服,被一根江水飄來的紅絲線纏住了洗衣用的棒槌,用手扯不掉,她就用嘴去咬,紅絲線卻鉆入她肚中,由此受孕,為避村人恥笑,她躲在蘇仙嶺的一個石洞中生下一個男孩,此即蘇仙。蘇仙出生后,有白鶴以羽暖其身,有白鹿喂其奶水。蘇仙后被其母因景取名蘇耽,自小修煉,修成后跨白鶴升天。因其飛升前曾先知次年郴州附近將遭瘟疫,遂囑其母以井水、桔葉熬藥解瘟疫之法,其母按其所囑救治了大批中了瘟疫的百姓。百姓們感其恩,為其在蘇仙嶺上修建蘇仙觀,供奉其神像,蘇仙嶺亦由此成名。

蘇仙嶺原名牛脾山,就因為郴人蘇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蘇仙嶺。故早在唐代,蘇仙嶺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譽。

明代大旅游家在《徐霞客游記》中曾寫到"……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四月初十日……乃持蓋為蘇仙之游。隨郴溪西岸行一里.度蘇仙橋,隨郴溪東岸行,東北二里,溪折西北去,乃由水經(jīng)東上山,入山即有穹碑,書"天下第十八福地……"。該書直接佑證了蘇仙嶺自古即為古福地,字字珠璣。

蘇仙嶺山頂現(xiàn)有"壽山"大字陽刻,直列楷書,字徑為55 × 45 厘米,旁注"壽山福地"四字鐫于石壁,但"福地"二字至今未現(xiàn)。郴人雅客皆云:蘇仙嶺即是一個大"福地",何勞再刻"福地"二字?

為貫徹市委、市政府、市城管局提升蘇仙嶺品位,深入挖掘蘇仙嶺文化底蘊的指示,凸現(xiàn)蘇仙嶺作為古"天下第十八福地"的厚重人文遺韻,蘇仙嶺風景區(qū)在對大門內廣場馬路旁圍墻進行改造時,造石成山,并在其上鐫刻不同風格、不同大小的"福"字,其字體都出于自唐太宗以來十八代名君之手。以"萬"言多,取名"萬福"意寓吉祥,暗寓此地為"天下第十八福地"古福地。題名"萬福山",暗寓蘇仙嶺即為"福地"也。傳說從此經(jīng)過,摸一摸"福"字,數(shù)一數(shù)"福"字,則會洪福齊天。萬福山的建成使大門內廣場主題更加鮮明。

蘇耽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美麗的傳說,還留下巨大的文化財富。蘇耽普濟眾生的"橘井泉香"典故,與三國名醫(yī)董奉治病救人的"杏林春暖"典故共為中國古老中醫(yī)的兩大經(jīng)典典故,亦是中醫(yī)信奉的治病救人道德準則。

蘇耽的"橘井泉香"故事在世界華人中廣泛流傳。蘇耽傳說孕育的文化精神,是全世界華人共同的文化瑰寶。為凸現(xiàn)蘇仙嶺為蘇耽故里,在對大門外廣場馬路旁圍墻進行改造時,壘石成山,疊泉飛瀑,取意于蘇耽"橘井泉香"典故,并與蘇仙嶺豐富人文寶藏相輝映,增加了大門外廣場文化韻味。因石山落瀑在廣場一隅,又緊鄰"天下第十八福地"蘇仙嶺,故取名"臨福隅"。

蘇仙嶺景區(qū)有著名的景點,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升仙石、八字銘、望母松、沉香石、蘇仙觀等均是極具游覽觀景價值的去處。

桃花居位于蘇仙嶺西邊的山腳下,這是上山的起點,在一片綠樹翠竹圍繞掩映的背景下,桃花居面對玉溪,背倚蘇仙嶺。古典樣式的建筑與雅致的自然環(huán)境相襯相托,形成了祥和靜謐的"仙境"氛圍。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67825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