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熱門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4 14:44:08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熱門17篇)
時間:2023-11-04 14:44:08     小編:雅蕊

心得體會是我們通過實踐經(jīng)驗得出的精華,可以與他人分享和交流。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心得體會,需要先明確寫作的目的和主題。這些心得體會范文或許能夠啟發(fā)你的思考,給你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和靈感。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一

學前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研究對象是兒童從出生到進入小學的階段。學前心理學的研究和實踐對于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學前心理學的課堂上,我通過實訓的方式對兒童心理進行研究和探索,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學前心理學的魅力和價值。以下是我在學前心理學實訓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學前心理學實訓的過程中,我意識到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密切相關。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是一個復雜且連續(xù)的過程,并且受到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我應該了解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需要,并能夠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特點,設計合理的教育活動和教學方法。通過實訓,我學會了觀察、分析和評估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并能夠在教學中運用這些知識和技巧。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學前心理學研究對于提高兒童教育質量的重要性。

其次,在學前心理學實訓中,我體會到兒童心理發(fā)展是多樣的。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發(fā)展軌跡。他們在認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發(fā)展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我們能夠了解和尊重每個兒童的差異,并尋找適合他們發(fā)展的方式和方法。通過實訓,我學會了關注和關心每一個兒童,傾聽他們的聲音,理解他們的需求,通過與他們的互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讓我認識到,在實踐中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和培養(yǎng)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兒童的潛力和特長,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在學前心理學實訓中,我體會到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兒童的心理健康是他們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會積極向上、自信樂觀,并能夠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通過實訓,我學會了如何幫助兒童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和情緒,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和教育環(huán)境,以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養(yǎng)成。這讓我認識到學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給予兒童充分的關愛和支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溫暖和關懷,他們的心理問題才能得到及時的關注和解決。

第四,在學前心理學實訓中,我體會到家庭和學校在兒童心理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兒童最早接觸并且最長時間生活的環(huán)境,對于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學校是兒童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他們社交和情感發(fā)展的重要來源。通過實訓,我了解到家庭和學校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支持系統(tǒng),他們之間的互動和配合對于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這讓我深刻認識到,要提高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須加強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積極健康的教育生態(tài)。

最后,在學前心理學實訓中,我體會到自己作為一名學前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學前教育者,我應該有充分的學科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具備獨立研究和實踐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為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導。通過實訓,我不僅學到了學前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還掌握了實踐技巧和研究方法,培養(yǎng)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為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學前心理學實訓是一次寶貴的學習和實踐機會,通過實訓,我深刻體會到學前心理學的魅力和價值。學前心理學的研究和實踐對于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將繼續(xù)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為兒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事業(yè)做出更多的貢獻。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二

學前心理學教材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對于學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 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我深感學前心理學的重要性和實踐指導 度。下面將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踐、學前心理輔導以 及教師角色等方面來探討學前心理學教材的重要性和應用方法。

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學前心理學是我們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一。學前心理學教 材內容豐富多樣,包括了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如感知、認知、語言、情感等。通過 學習這些理論知識,我們對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學前心理學教材還 引入了一些實際案例,通過分析這些案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心理學理論。因此 學前心理學教材的內容對于我們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其發(fā)展規(guī)律有著重要的作用。

學前心理學教材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靈活多樣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講 解、討論、案例分析等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同時,心理教育技 巧也是學習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中除了教授心理學理論知識,還將一些心理教育方法 和技巧有機地結合到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引導幼兒,培養(yǎng)他們的 認知能力和情感修養(yǎng)。

學前心理學教材的教學實踐也是不可忽視的。通過教學實踐,我們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 踐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前心理學教材不僅是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和實 踐經(jīng)驗,還通過實際的教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實踐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 幼兒的行為、開展游戲、情境劇等活動,幫助幼兒發(fā)展認知和情感能力。通過這些實踐活 動,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應用心理學知識,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學前心理學教材還強調了學前心理輔導的重要性。學前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的學習成績, 還要注重他們的心理健康。學前心理學教材通過介紹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和解決方法,提 高了學前教師對幼兒心理輔導的能力。學前教師可以通過給予幼兒的心理支持和關愛來幫 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和情感狀態(tài)。學前心理學教材的學習使我認識到,作為學前教 師,我們應該不僅關注幼兒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最后,學前心理學教材還使我對學前教師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學前教師不僅僅是知 識的傳授者,更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前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發(fā)展需求,給 予他們的心理支持和關愛,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能 力。通過學習學前心理學教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前教師這個角色,從而提高 教育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學前心理學教材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幫助我 們了解幼兒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教學質量,還提高了我們對幼兒心理輔導和教師角色的 認識。希望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能夠更好地運用學前心理學教材中的理論和方法, 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服務。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三

由于專業(yè)的需要和興趣使然,我在尋找閱讀對象的時候都會特別關注與學前兒童有關的書籍。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認為要想真正地了解學前兒童,走近學前兒童,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陳幗眉在所著的《學前心理學》一書中就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廣義的學前兒童是指0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狹義的學前兒童指的是3到6歲兒童,主要是幼兒園幼兒。那么,這本《學前心理學》中主要介紹了幼兒園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該書提到從兒童心理發(fā)展來看1--3歲,幼兒高級的心理過程逐漸出現(xiàn),是各種心理活動發(fā)展齊全的時期,而3—6歲,則是心理活動系統(tǒng)的奠基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在這三年里心理發(fā)展比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發(fā)展。在這里筆者重點介紹一下3—4歲幼兒的發(fā)展特點。

在3--4歲,學前初期,也就是幼兒園小班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的主要特點是:。

一生活范圍擴大。(一)這個階段幼兒的生理方面有所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1身體比以前結實,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體的組織結構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強。2幼兒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展使幼兒可以連續(xù)活動5--6個小時,日間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兒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使他們基本上能夠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過多的猜測他們的意愿。(三)該年齡段兒童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jīng)比較自如。能夠在一定時間里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

以上幾個方面的發(fā)展使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離開親人去參加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這個階段,多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別人交流,并且鼓勵他們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能夠使他們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有所發(fā)展。

二在這個階段的幼兒他們的認識依靠行動。

此階段的幼兒的思維方式是直觀行動性思維方式,因此他們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他們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給小孩子玩結構性玩具,他們往往會一拿到手就開始玩,不會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這時若問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時成人千萬不要因此認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實只要你站在旁邊耐心的等待一會兒,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創(chuàng)作,他會很激動地跟你說:“你看,我做的飛機,我做的汽車……”

此階段幼兒在聽別人講述或是自己講述時,往往也離不開具體的動作。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多運用自己豐富的肢體語言,將文字語言具體化。這樣既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的興趣,也能夠讓幼兒更容易記住所學的內容。

對于此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的注意力也和動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如在幼兒聽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如果他們的手里拿著別的東西,或是隨便放,眼睛看著別處,注意力就很容易離開老師的講述,這也就是為什么幼兒園老師在上課之前總是會讓幼兒將手放在膝蓋上,眼睛看老師的原因。

三此階段的幼兒情緒作用大。

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們班上有個小孩子因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來而大哭,還有小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枕頭而哭,還有小孩子因為別人跟他說你媽媽不來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動,還會渾身顫抖。幼兒就是容易激動,這時如果對他們一般的講道理,往往收效不大。這時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動使他安靜下來,如,拿毛巾給他擦擦臉,用撫慰的語調說話,讓他感覺到親切,情緒上不再對立,等他完全冷靜下來了才能說理。

還有,幼兒在幼兒園里的情緒受老師的影響也很大。因為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過表象去理解事物,他會通過他看到的,感受到的,來判斷老師對他們的關懷程度。如,老師表揚他沒表揚我,老師抱她沒抱我等現(xiàn)象,來判斷老師不喜歡他,這樣也會影響到他來園的情緒,聽課的興趣。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兒園,突然哭著不愿意來了的原因。這時,教師就應該自身檢討,想一想是不是對這個孩子關心不夠多。在這里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該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孩子,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不同閃光點,及時地予以表揚,鼓勵,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一天下來,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揚,也許你已經(jīng)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關注。除此以外,還可以抽時間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躍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們也好。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

四此階段的幼兒愛模仿。

此階段的幼兒往往是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見別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動時,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見別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會要玩,看見別人擺高樓自己也擺。因此在幼兒園小班,同樣的玩具要有足夠的數(shù)量。

模仿也是此年齡段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jīng)驗。他們會模仿老師模仿父母,模仿他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一切。他們沒有很強的判斷力,對于別人特別是他們所親近的人的語言和行為都是沒有批判性的,而且因為沒有太多的經(jīng)驗,他們往往都是通過成人的表現(xiàn)來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的。如,老師在吃胡蘿卜的時候皺眉頭,他們就會覺得那是很不好的東西,就不吃了。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許自己做了一個不經(jīng)意的不好的舉動,自己都不知道,卻已經(jīng)被孩子學會,并慢慢地養(yǎng)成習慣了。

當然,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讓他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如,在上課時間,有幼兒沒有注意聽講,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表揚另外做的好的幼兒,來引起這一幼兒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時予以鼓勵。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多向幼兒傳遞好的信息,如,跟幼兒說禮貌用語,老師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這樣幼兒通過模仿,時間久了也會成為一種好的習慣。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通過正強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導和鼓勵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兒向著一個健康快樂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還應該多給自己充充電,多看看相關書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學性,適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兒,了解幼兒,理解幼兒,幫助幼兒,與幼兒一起成長!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四

學前兒童的成長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而心理學的研究日益成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近期,我有幸在一本名為《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書籍中深入學習了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和心理問題的處理方法。通過閱讀,我深刻理解到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性,同時也體會到了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以下是我對學前兒童心理學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了解學前兒童心理階段

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經(jīng)歷了許多重要的階段。從幼兒到幼小兒童再到學齡前兒童,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幼兒期是個體與外界建立關系的開始,這個階段的兒童需要得到關懷和愛護,并逐步建立自我意識。幼小兒童期則是個體開始表達自我、尋求獨立和發(fā)展社交關系的重要階段。而學齡前兒童期是個體大腦高度發(fā)育的時期,他們的思維和社交能力不斷進步。了解這些心理階段對于正確引導和理解學前兒童的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段:培養(yǎng)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在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首先,家庭是培養(yǎng)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環(huán)境??茖W的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對于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家長應該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給予兒童充足的關注和愛護,并在適當時機引導他們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其次,學前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優(yōu)質的學前教育環(huán)境能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社交體驗,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自信和合作能力。最后,社會的支持也是不可忽視的。社會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可以為家庭和教師提供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相關知識和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問題。

第四段:注意和處理學前兒童心理問題的方法

在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懼和行為問題等。及早發(fā)現(xiàn)和處理這些問題對于孩子健康成長十分重要。當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該保持耐心和理解,積極傾聽和關注他們的需求。另外,提供良好的溝通機會和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此外,與孩子一起制定合適的目標和計劃,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提供支持和鼓勵。如果問題嚴重,可以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的幫助。

第五段:結語

通過對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于學前兒童的重要性。作為家長或教育者,我們應該注重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并積極引導他們培養(yǎng)心理健康。了解學前兒童的心理階段、提供優(yōu)質的家庭和學前教育環(huán)境、積極處理心理問題等方法都是促進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我希望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為學前兒童的健康成長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五

1.1課程設置與就業(yè)脫節(jié)。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普遍存在“重專業(yè)技能,輕”的問題,導致畢業(yè)生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能夠設計較相對完善的教案,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知如何遵循幼兒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教學,以及幼兒能接受的方式和途徑進行引導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傳統(tǒng)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以傳授為主,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達者,不僅需要具備完備的理論知識,為了教學的順利進行,還應具備扎實的教學技能,如標準的普通話,流暢的鋼琴演奏、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繪聲繪色的故事講述等等。隨著幼兒園課程的改革,幼兒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轉變,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作為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參與幼兒的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除具備基本知識技能外,更需要仔細觀察并準確把握幼兒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現(xiàn)和心理過程,給與適時的支持和反饋,科學的引導兒童健康成長[2]。如果幼兒教師培養(yǎng)課程中仍沿用已有的體系,重點培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技能,忽視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知識的傳授,在不了解如何保護并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如何與幼兒進行交流等前提下進入幼兒園進行教學活動,勢必無法適應當前的幼兒園教學。

1.2課程內容與實踐脫節(jié)《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提到,教師教育課程應強化實踐意識,關注現(xiàn)實問題,體現(xiàn)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對教師的新要求[3]。實踐、實習是將課堂中學習的理論性知識轉化為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橋梁。理論與實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理論知識不斷應用于實踐,指導實踐并得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和升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中,幼兒心理學或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是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課,但該課程的教學大多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以考試成績評估學生的掌握程度,缺少配套的實踐練習。理論知識依托實踐的平臺能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如對于學生是否能在幼兒園教學實際應用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教學互動,是否能準確識別幼兒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偏差,是否能夠對出現(xiàn)行為問題的兒童進行科學的咨詢和干預這些與實踐教學密切相關的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觀摩、反思和練習。

1.3專業(yè)課程結構與社會需要脫節(jié)高校的課程結構基本分為三個模塊:公共基礎課、專業(yè)課和實踐課,雖承擔不同功能,三個模塊的內容相互補充,構成完整的課程結構。在學前教育課程體系中,專業(yè)課模塊多開設學前教育學、學前教育史、幼兒園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幼兒歌曲、舞蹈創(chuàng)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其中關于幼兒心理的課程多關注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只是對心理發(fā)展的整體框架進行的概括性的介紹,而對于如何創(chuàng)設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問題情境、如何通過課堂設置和教學組織引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如何有效甄別、疏導幼兒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如何促進特殊兒童的發(fā)展這類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并未納入專業(yè)課程體系中。近年來,多起虐童案呼吁人們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以及教師對于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上海精神衛(wèi)生中心對3000名4-5歲的幼兒心理健康調查顯示,18%的幼兒有不良習慣,11%的幼兒情緒抑郁、自卑,5.8%的幼兒焦慮、緊張,20%的幼兒表現(xiàn)多動、坐立不安[4]。由此可見社會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是教育者更應該是一名兒童心理咨詢師,不僅了解心理發(fā)展的知識,更要全面了解教育心理學、心理咨詢和診斷以及特殊兒童的心理等知識,能夠結合心理規(guī)律進行教育,促進幼兒認知、情緒、社會性等各方各面的發(fā)展和完善。

2.1專業(yè)課程目標職業(yè)化。

隨著學前教育的和發(fā)展,當前高校學前教育的畢業(yè)學生主要從事的職業(yè)是一線幼兒園教師,而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專業(yè)素質,當前的幼兒園教學為教師提出了何種素質要求,都是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需要考慮的問題。“知識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已無法適應幼兒園課程改革對幼兒教師的素質要求[5]。傳統(tǒng)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是必須的,但僅具備這些還遠不夠,分析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過程,幼兒園教師更應具備以下能力。首先,幼兒教師應學會如何尊重兒童,以幼兒為主體,調動和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其次也應該學會如何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保教活動規(guī)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掌握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有助于教師依據(jù)其接受水平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讓幼兒發(fā)現(xiàn)學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如果問題情境設置過難,幼兒較難從中吸取知識,更有可能會損害幼兒的自尊心;如果問題情境較易,幼兒無法從中獲取新知識,容易打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再次,準確識別幼兒的行為問題和適應性障礙。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教師作為幼兒園中對兒童產(chǎn)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應具備相關幼兒心理咨詢技能,觀察并識別幼兒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干預或向家長進行反饋。結合幼兒教師實際工作過程所需具備的能力,制定合理心理學課程培養(yǎng)目標,促進畢業(yè)生有效就業(yè),及時補充幼兒教師隊伍。

2.2專業(yè)課程內容多元化。

基于工作過程的心理學課程體系應圍繞教學實踐對幼兒教師素質提出的要求,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一方面在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添加新的相關課程。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yè)主要開設《學前心理學》、《幼兒心理學》等,在學生未具備相關心理學基礎的前提下開設,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所開課程中的專業(yè)術語,從而影響課程的學習質量[6]。因此在專業(yè)課開設之前,開設《普通心理學》或《基礎心理學》等基礎性課程,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yè)性的知識鋪墊,提升學習效果。開設《教育心理學》、《幼兒心理咨詢與治療》、《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促進學生完整的心理知識體系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使幼兒心理教育滲透于幼兒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整合已有的課程體系。對已開設的課程進行梳理,基礎性學科開設時間要早于專業(yè)性學科,其中交叉內容避免重復,關聯(lián)性內容可結合講解,促進學生知識網(wǎng)絡的形成,如幼兒心理咨詢案例中,遵循幼兒發(fā)心理展中何種理論依據(jù)等。

2.3專業(yè)課程形式。

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形式中,傳統(tǒng)的講授式已無法滿足社會對幼兒教師提出的多種能力素質要求,因此在高校教學中,應增加程序性知識的教學,變傳統(tǒng)的課堂內講授式教學為課內外結合,集案例教學、情景扮演、學習小組等多種形式為一體的教學方式。

2.3.1采取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

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的心理學課程目前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對于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的過程、階段,對于幼兒問題行為的表現(xiàn)和診斷標準也僅停留在文字層面,只是單純的對知識點進行識記,而學生運用心理知識促進幼兒發(fā)展的能力的提升有限。在課堂內教學中,教師應變單一的知識講授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幼兒心理案例教學、小組討論、課題研究、情景扮演等。學生有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yōu)橹鲃游照?,學生可以對知識點或某個心理行為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促進學生思考、提升而非知識的簡單記憶。此外,知識的組織方式也可采用專題形式,對每個專題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如幼兒入園焦慮,提升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2.3.2采用分散實習,提高實習成效。

實踐、實習時學生將學校教育與幼兒園工作有效連接的途徑,所學習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得到提升。為提升實習的效果,教育實習、見習可采用分散實習的方式,將教育實踐實習的時間分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每個學期。如學習學前心理學知識的學期中,將理論的學習與幼兒園觀察結合,實地觀察幼兒語言、情緒、社會性等的發(fā)展特點;觀察幼兒的一日生活,思考其中滲透的心理學知識及教育意義。除此之外,實地實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幼兒教師的工作流程、工作職責以及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有助于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學習和能力提升,提高職業(yè)認同感,促進職業(yè)發(fā)展。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六

學前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學科,對于教師和家長來說,了解學前心理學的知識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引導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我最近研讀了一本學前心理學教材,不禁有了許多新的感悟和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于學前心理學教材的一些主要體會和思考。

首先,學前心理學教材強調兒童的發(fā)展特征。教材詳細介紹了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例如認知、情感和社會等方面的發(fā)展。通過了解這些特點,我發(fā)現(xiàn)兒童的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而復雜的過程。他們的認知能力不斷提高,情感和社交技能也在不斷發(fā)展。當我在教學實踐中面對一些看似問題的行為時,了解學前心理學的知識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從而與學生建立更好的聯(lián)系和溝通。

其次,學前心理學教材強調兒童的游戲與學習。游戲對于兒童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對于游戲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案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通過游戲,兒童可以鍛煉身體、培養(yǎng)社交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意識到游戲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外,我也更加重視促進兒童自主學習的能力,鼓勵他們通過自主、探索和實踐來積累知識。

此外,學前心理學教材還強調了親子關系對于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性。家庭是兒童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境,親子關系的穩(wěn)定與和諧對兒童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通過教材的學習,我認識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他們的行為、言語和領導方式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發(fā)展。因此,在與家長交流時,我更加重視建立起互信和理解的關系,與家長共同關注兒童成長的重要方面,并提供相關的心理發(fā)展指導。

最后,學前心理學教材還提醒了我對于兒童的評價和鼓勵的重要性。在幼兒園教學中,我意識到對于兒童的評價和鼓勵對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正面的評價和鼓勵可以激發(fā)兒童的自信和學習動力,而過度的批評和否定則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和消極情緒。通過教材的學習,我開始關注自己的評價方式,盡量給予兒童積極的評價和支持,同時提供具體的建設性反饋,幫助他們不斷提高。

總之,學前心理學教材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和思考。通過對于兒童發(fā)展特征、游戲與學習、親子關系以及評價與鼓勵等方面的學習,我對于教學和家長角色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會繼續(xù)學習和應用學前心理學的知識,與學生和家長一起共同推動兒童的全面發(fā)展,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七

幾年前學過《學前心理學》這本書后就再也沒有碰過,最近拿來仔細閱讀,發(fā)現(xiàn)收獲頗多,受益匪淺。這是一本將普通心理學、兒童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幼兒園實際相結合的一本書,在閱讀中不僅掌握了理論知識,也介紹了在實踐中的經(jīng)驗,有助于幼兒園新老師的指導和老教師的提高。

這本書共有十一章,分別從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注意、感覺和知覺、記憶、想象、語言和思維、情緒和情感、意志、社會性、個性和心理發(fā)展的幾種主要學說做了詳細的介紹。在本書的閱讀中,我對于幾個對我教學幫助較大的章節(jié)做了詳細的閱讀,并在閱讀中結合實際生活,發(fā)現(xiàn)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

首先,對于學前兒童的注意這個章節(jié)我做了詳細閱讀,在閱讀中了解每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都有自己的注意發(fā)展的特點,因為我現(xiàn)在帶的班是小班幼兒,因此我特別注意了小班幼兒注意力發(fā)展的特點,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的注意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

因此在教學活動的準備中應該準備一些色彩鮮明和幼兒感興趣的東西,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同時要注意出示的物品不能太多,這樣會擾亂幼兒的注意,可以有層次的出示,不斷的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受,增強幼兒的喜好程度,延長幼兒的注意時間;在關于幼兒記憶力這一章節(jié)中,我了解了幼兒的記憶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根據(jù)這一特點設計我的教學活動,同時注意課后的延伸和復習,在復習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死板的去背誦為了復習而復習,雖然幼兒的機械記憶多于意義記憶,但是機械記憶也可以有許多花樣幫助幼兒記憶,讓幼兒在玩中記憶是讓幼兒保持記憶深刻的方法,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方法;在學前兒童想象這一章節(jié)中,我了解了幼兒想象的發(fā)展,記得老師曾經(jīng)給我們講過,在公務員的考試中有一道題目,孩子的爸爸左思右想都沒有想出答案,卻讓兒子一口說了出來,難道是爸爸的學識還沒有兒子的高?顯然不是,是因為幼兒的想象力沒有被扼殺,而許多成人的想象力早在童年的時候就是被扼殺了,因此在考慮問題時往往過于死板,可見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還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時應該注意豐富幼兒的表象,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現(xiàn)力,為幼兒的想象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幼兒的任何想象只要是自己能說出緣由都是正確的,不要用一些否定的語言扼殺幼兒的想象力。

在這本書中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行為這一章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一章,現(xiàn)在的幼兒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做什么事都會以自我為中心,稍不如意就會用哭鬧、打人、咬人等手段來解決,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父母想要讓幼兒表現(xiàn)出親社會性的行為,如:分享、安慰他人、合作等,那么父母必須率先垂范,為幼兒做出親社會行為的榜樣,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讓幼兒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互助、尊重與友愛的關系。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也應該注意這方面的培養(yǎng),除了以身作則外,我們還可以在講故事、念兒歌中加強幼兒這方面的意識,在幼兒的角色游戲中表現(xiàn)出來,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培養(yǎng)幼兒優(yōu)秀的品質。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在日常工作中學以致用,也得到許多收獲,我想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園老師就是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產(chǎn)生的,為此我一定會更加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師。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范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余各章,有北京師范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雖然,現(xiàn)在的我也只是為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guī)砹撕艽蟮氖斋@,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fā)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么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后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fā)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初步發(fā)展。有意注意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wěn)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于知識經(jīng)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非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余時間繼續(xù)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fā)展。這主要是由于同齡伙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jīng)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了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著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fā)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fā)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fā)展。

同齡伙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xiàn)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chǎn)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著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著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xiàn)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qū),我會繼續(xù)了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開卷有益,此話不虛。抽空靜心地閱讀《學前心理學》一書后,掩卷反思,感慨良多,從中受益匪淺。書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而一本能引起你的共鳴的好書,則像一位你在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遇到的珍貴的知己。我們可以攜帶它去任何地方,它可以隨時給我們提供各種有益的啟示,從而幫助我們學會更好的思考,變得更有洞察力。《學前心理學》就是這樣的一位“知己”。通過對學前兒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語、思維、情感、意志、個性等心理現(xiàn)象的分別介紹和分析,詳盡闡明了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反映了當前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動態(tài)。

《學前心理學》它豐富的知識和“內涵”,既注重闡述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據(jù)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學方法和結論,讓我們在閱讀它的時候,感觸和啟示,屢讀屢新。《學前心理學》中提到,“小班幼兒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思維是認識活動的核心”、“他們是先做再想而不會想好了再做”。而這些心理發(fā)展特征,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如,每日離園前,孩子們最愛玩的是塑料拼搭積木。剛接觸這類玩具時,孩子們不大會玩,即使是個別能力較強的孩子,他們拼搭出的也是構造簡單的造型。隨著玩的次數(shù)的增多,他們的拼搭能力也在漸漸增強。

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的拼搭出各種各樣、造型各異且結構復雜的物體和造型。但是,在我對孩子們拼搭玩具的觀察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即使孩子們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們對自己所拼搭的物體和造型的認識和了解卻很欠缺。幾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過程中,無法說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個別能力強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興地說出:“哇,看,我搭的是橋?!笨梢姡變壕哂羞@樣的發(fā)展現(xiàn)象,一方面在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較缺乏,所認識、知道的事物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們具有“知覺行動思維,先做再想”的這樣的心理發(fā)展特征。

在學習第八章中的《學前兒童想象的發(fā)展》。想象頭腦中已有的形象進行加工,重組合成為新形象的過程。記憶和想象過程都是運用表象的過程。記憶是頭腦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現(xiàn),即表象恢復活動的過程。想象是以記憶表象為基本材料,對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過程。想象活動與表征活動密切聯(lián)系,兒童想象最初出現(xiàn)的年齡和表征的發(fā)生年齡相同。所以說,想象在幼兒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幼兒經(jīng)常把實際生活變成想象活動。比如,吃著餅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著手,想象“下雨了”。幼兒聽故事時,想象隨著故事的進程而開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電影似的在頭腦中活躍起來。正是想象活動,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沉迷與故事情節(jié)。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講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填充,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沒有很明顯寫出結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寫到狼向小羊撲去,根本就沒有明顯的把結果寫出來,故意留下給孩子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合理地去想象狼撲向小羊,結果會怎樣,這樣充分地讓幼兒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結果,這樣能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還可以充分利用外界豐富的條件,加深想象。

1、讓兒童邊聽故事邊看書,或邊聽音樂,了解快樂和悲傷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獲得知識更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經(jīng)驗。因為兒童的腦細胞十分嬌嫩,對感知的對象十分敏銳,只有當感知和思考對象是可以看得見、聽得著或摸得著的形象時,才能正常工作。

2、當講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應該帶小孩到你所講的情景中去,讓他自己感覺其實的感覺,加深想象力。

不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長時間不邂地努力.我們要敢于去嘗試給幼兒留下想象的空間,幫助他們異想天開,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不要認為他們是在胡思亂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讓幼兒繼續(xù)想下去,這樣只能阻礙幼兒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從那么多看來,童話故事對幼兒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是很有影響的,有相關聯(lián)的,不要再去認為不就是一個故事什么的。在你說這話的時候,要想到這是可以影響到幼兒想象力的培養(yǎng)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這也是有注意事項的。一般來說,幼兒都十分喜愛童話故事。因為在聽故事時,其中的人物、情景、情節(jié)均能很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幼稚的心靈,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同情心,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激發(fā)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歲的幼兒,隨著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已經(jīng)能根據(jù)故事中的角色,情節(jié)線索進行有意識地想象。在聽故事活動中,幼兒的思維被激活了,想象被催發(fā)了,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讓幼兒多看多聽,使幼兒獲得一些能進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聽故事想象就是一種符合幼兒想象特點的、能有效促進幼兒想象發(fā)展的形式。選擇適宜孩子想象的童話故事,運用多種方法,讓孩子在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中體會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膽想象。要讓孩子在聽故事中張開想象的翅膀,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有時采取對故事結尾作進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時對故事情節(jié)變化做出新的編排,有時還可以對故事中的角色關系作不同的設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從而成為一個愛想象,富有創(chuàng)意的人。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學習《學前心理學》很有必要。教師要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創(chuàng)造和諧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動,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中,適時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正確了解孩子的差異,注意因材施教,家園攜手形成合力。

由于專業(yè)的需要和興趣使然,我在尋找閱讀對象的時候都會特別關注與學前兒童有關的書籍。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認為要想真正地了解學前兒童,走近學前兒童,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陳幗眉在所著的《學前心理學》一書中就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廣義的學前兒童是指0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狹義的學前兒童指的是3到6歲兒童,主要是幼兒園幼兒。那么,這本《學前心理學》中主要介紹了幼兒園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該書提到從兒童心理發(fā)展來看1--3歲,幼兒高級的心理過程逐漸出現(xiàn),是各種心理活動發(fā)展齊全的時期,而3—6歲,則是心理活動系統(tǒng)的奠基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在這三年里心理發(fā)展比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發(fā)展。在這里筆者重點介紹一下3—4歲幼兒的發(fā)展特點。

在3--4歲,學前初期,也就是幼兒園小班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的主要特點是:

(一)這個階段幼兒的生理方面有所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身體比以前結實,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體的組織結構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強。

2、幼兒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展使幼兒可以連續(xù)活動5--6個小時,日間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兒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使他們基本上能夠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過多的猜測他們的意愿。

(三)該年齡段兒童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jīng)比較自如。能夠在一定時間里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

以上幾個方面的發(fā)展使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離開親人去參加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這個階段,多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別人交流,并且鼓勵他們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能夠使他們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有所發(fā)展。

此階段的幼兒的思維方式是直觀行動性思維方式,因此他們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他們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給小孩子玩結構性玩具,他們往往會一拿到手就開始玩,不會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這時若問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時成人千萬不要因此認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實只要你站在旁邊耐心的等待一會兒,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創(chuàng)作,他會很激動地跟你說:“你看,我做的飛機,我做的汽車……”

此階段幼兒在聽別人講述或是自己講述時,往往也離不開具體的動作。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多運用自己豐富的肢體語言,將文字語言具體化。這樣既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的興趣,也能夠讓幼兒更容易記住所學的內容。

對于此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的注意力也和動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如在幼兒聽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如果他們的手里拿著別的東西,或是隨便放,眼睛看著別處,注意力就很容易離開老師的講述,這也就是為什么幼兒園老師在上課之前總是會讓幼兒將手放在膝蓋上,眼睛看老師的原因。

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們班上有個小孩子因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來而大哭,還有小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枕頭而哭,還有小孩子因為別人跟他說你媽媽不來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動,還會渾身顫抖。幼兒就是容易激動,這時如果對他們一般的講道理,往往收效不大。這時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動使他安靜下來,如,拿毛巾給他擦擦臉,用撫慰的語調說話,讓他感覺到親切,情緒上不再對立,等他完全冷靜下來了才能說理。還有,幼兒在幼兒園里的情緒受老師的影響也很大。因為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過表象去理解事物,他會通過他看到的,感受到的,來判斷老師對他們的關懷程度。如,老師表揚他沒表揚我,老師抱她沒抱我等現(xiàn)象,來判斷老師不喜歡他,這樣也會影響到他來園的情緒,聽課的興趣。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兒園,突然哭著不愿意來了的原因。這時,教師就應該自身檢討,想一想是不是對這個孩子關心不夠多。在這里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該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孩子,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不同閃光點,及時地予以表揚,鼓勵,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一天下來,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揚,也許你已經(jīng)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關注。除此以外,還可以抽時間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躍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們也好。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

此階段的幼兒往往是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見別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動時,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見別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會要玩,看見別人擺高樓自己也擺。因此在幼兒園小班,同樣的玩具要有足夠的數(shù)量。

模仿也是此年齡段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jīng)驗。他們會模仿老師模仿父母,模仿他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一切。他們沒有很強的判斷力,對于別人特別是他們所親近的人的語言和行為都是沒有批判性的,而且因為沒有太多的經(jīng)驗,他們往往都是通過成人的表現(xiàn)來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的。如,老師在吃胡蘿卜的時候皺眉頭,他們就會覺得那是很不好的東西,就不吃了。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許自己做了一個不經(jīng)意的不好的舉動,自己都不知道,卻已經(jīng)被孩子學會,并慢慢地養(yǎng)成習慣了。

當然,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讓他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如,在上課時間,有幼兒沒有注意聽講,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表揚另外做的好的幼兒,來引起這一幼兒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時予以鼓勵。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多向幼兒傳遞好的信息,如,跟幼兒說禮貌用語,老師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這樣幼兒通過模仿,時間久了也會成為一種好的習慣。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通過正強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導和鼓勵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兒向著一個健康快樂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還應該多給自己充充電,多看看相關書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學性,適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兒,了解幼兒,理解幼兒,幫助幼兒,與幼兒一起成長!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八

通過學習《管理心理學》,讓我學到不少的心理學知識,受益匪淺。

管理心理學是運用普通心理學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動中具體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是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人是企業(yè)主體,是人、財、物諸生產(chǎn)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學以分析組織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為重心。人是一切事業(yè)的基礎,人是管理的基礎,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F(xiàn)代管理的特點之一就是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掌握人在管理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而管理心理學就是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因此,學習管理心理學的知識,不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性知識,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1、客觀性原則:管理領域中的一切心理現(xiàn)象都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它是和活動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互相聯(lián)系的。

2、聯(lián)系性原則:人的心理現(xiàn)象與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主體的狀況和反應活動緊密地聯(lián)系著。

3、發(fā)展性原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處在運動與發(fā)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也要貫徹發(fā)展性原則。

1、觀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預的自然和社會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直接觀察組織中人的行為的研究方法。

2、實驗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過嚴格控制或創(chuàng)設的條件,主動地引起被試者的行為變化。

3、調查法:是通過搜集各種有頭材料間接了解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的方法。調查的方法有談話法、問卷法等。

4、測驗法:是根據(jù)預先制定的標準化的測量表對人的心理品質進行測量的方法。

5、個案法:也叫案例法。

1、有助于管理者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的統(tǒng)一。

3、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

4、有助于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其中,我覺得在《管理心理學》中,溝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溝通:指在管理中發(fā)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群體,通過一定的聯(lián)絡渠道,傳遞和交換各自的意見、觀點、思想、情感與愿望,從而達到相互了解、相互認知的過程。而人與人的溝通有著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不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態(tài)度、觀點等的交流;交流動機、目的、態(tài)度等心理因素有著重要的意義;會出現(xiàn)特殊的溝通障礙。因此,不管是面對上司或下屬,只有良好的溝通,才能使事情進展順利。以上是我學了《管理心理學》以后的一些膚淺的歸納和心得。深深體會到管理心理學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將更加注意將管理心理學在工作中的應用,不斷地學習理解,使之更好的為工作帶來成功。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九

(一)學校在教師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根源

從當前許多學校的教師管理工作情況來看,存在著重管事輕管人,重管結果而輕管過程的傾向,更有甚者,要求教師每天上班簽到、坐班定時和下班點名,似乎只有時刻把教師管得嚴嚴的,才能顯示出管理的威力和水平。這種管理策略,對某些企業(yè)或許確有實效,但對教師來說,若無視其工作特點和職業(yè)的社會特殊性,照搬照套,則未必是一種高明的管理。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教師的工作特點和心理特征。

(二)學校教師積極性的心理分析

積極性是推動人們去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tài),也是主動自覺、認真負責、創(chuàng)造性的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是在需要和動機的推動下,在目標的指引下產(chǎn)生的。 教師工作積極性主要表現(xiàn)為:在政治上,有鮮明的觀點, 堅定的立場,有一定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在思想上,敬業(yè)樂教,默默奉獻,有自我犧牲精神,有正確的教學觀、育人觀、質量觀;在行為上,注重師表形象,一言一行不失為人師表的特殊身份,嚴謹治學,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增長自己的才智與學識;在工作上,勤奮工作,恪盡職守,善于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從組織,顧全大局,較好地完成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解決教師管理問題的措施

刻師在工作過程中,其心理活動和所處的心理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他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學校管理者只有掌握教師的心理特征,有效地運用心理學這個“神秘武器”,才能創(chuàng)造出適合教師工作的心理環(huán)境,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所以,研究作為辦學主導力量的教師的職業(yè)心理特征及其管理策略,對學校的有效管理有著極大的幫助。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會遇到積極、熱情、主動、能干的教師,也會遇到消極、冷淡、被動、敷衍的教師。作為管理者,應該明確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是否能夠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學校領導管理成敗的關鍵。學校進行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主要靠教師的積極性,靠調動教師內部的動力。學校領導必須認識到教師在學校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校長的管理思路再好,也需要教師去積極實施。教師的積極性決定一切改革的成效,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的積極性反映學校的辦學水平。只有在了解教師積極性的來源、規(guī)律及心理活動的基礎上,善于運用各種管理手段,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才能出色的完成預訂目標。

(一)學校在學校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根源

學生中,有不少人由于文化知識不突出,而受到同學的歧視。一方面,他們在心理上失衡,不愿讓別人稱他們?yōu)椴钌?,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同學之間產(chǎn)生了一條明顯的界限。他們雖在校園里學習,卻沒有身處學校的優(yōu)越感,這種來自社會和心理上的壓力,使不少人產(chǎn)生強烈的自卑心理,因此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但另一方面,在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不服輸?shù)膭蓬^。他們渴求新知,積極進取,希望自己的價值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只有刻苦學習的緊迫感,而由此產(chǎn)生的潛意識的心理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他們自強向上的競爭意識。

(二)解決學生問題的措施

根據(jù)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思想規(guī)律,對其進行正確的教育和管理,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作用,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來探討一下如何運用管理心理學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在校園內虛度光陰。

1、運用社會心理動力機制促進班級管理

制度,早上要按時起床,整理內務、出操等。從眾和服從是在規(guī)范、群體的壓力下發(fā)生的,它只是個人不愿被集體排斥或制裁所做出的妥協(xié),并非自覺自愿的行動和態(tài)度的真正轉變。因此,班級管理運用動力機制不應僅滿足于此,要注重運用榜樣的力量,促進學生出現(xiàn)模仿從同榜樣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這樣才能使班級管理獲得質的提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教育者角色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必然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行,以班級中進步的同學為榜樣,是促使學生模仿并產(chǎn)生認同行為的重要方法。對于青年學生來說,模仿是在社會認知的基礎上出現(xiàn)的,他的發(fā)生完全是自覺自愿的;認同則比模仿更進一步,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的一致,因此更具積極意義,能推動學生自覺、主動地向榜樣學習。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行為應該給予及時的強化,激勵其積極行為的經(jīng)常出現(xiàn)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格品質特征。

2、應用激勵理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人的積極性是以合理的需要得到滿足為基礎的,是由動機推動的。學生在校期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注意了解學生的需要,盡力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滿足其物質需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氣質、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不同,開展各種教育和文化、體育、娛樂活動,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同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端正學習動機,正確處理個人需要同國家需要、當前需要與長遠需要的關系,反對只顧個人需要忽視社會需要、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的思想傾向。

學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表現(xiàn)在良好的學習行為,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xiàn)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因此,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應用心理學理論顯得非常重要。 目標是一種刺激,合適的目標能夠誘發(fā)人的動機,規(guī)定行為方向,具有激勵作用。明確對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的要求,使之具體體現(xiàn)在學校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上。讓學生能在不斷的成功中逐步樹立自信心,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能為。

3、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在新的形勢下,針對學生可能和已經(jīng)面對的各種問題,僅僅著重于他們的智力與能力的培養(yǎng)顯然是不夠的。我認為,學校還應真正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各種途徑培養(yǎng)他們較高境界的道德修養(yǎng)、強烈的高成就動機、調整與控制個人情緒的能力以及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從而達到心理學家公認的心理健康素質標準。即:一是要熱愛生活,接納自我;二是情緒穩(wěn)定,心情愉快;三是有安全感,能承受挫折和不幸;四是自我意識正確,自我評價客觀;五是有強烈的高成就動機,學習興趣廣泛,求知欲強;六是有堅強的意志力,自信心強;七是適應能力強,能正視現(xiàn)實;八是人際關系和諧,樂于與人交往;九是心理和行為與年齡相符。

當然,要做好一個學校的管理工作當然還離不開行政、后勤部門的配合,也可以運用管理心理學理論來加強對其他人員的管理。

運用管理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研究教師和學生等的心理狀態(tài),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和思想狀況,切實堅持“以人為本”,對于進一步做好新時期學校管理工作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十

學前心理學是研究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及其相應的教育問題的一門學科。在學習學前心理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實踐來將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增加實踐能力與經(jīng)驗。本文將以我的學前心理學實訓心得體會為主線,探討實訓的意義、內容、收獲以及反思,并總結出提高實訓效果的一些建議。

第一段:實訓的意義

學前心理學實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學前兒童的特點和需求,了解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他們的教育需求。同時,實踐讓我們站在實際的角度思考問題,并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實訓是我們發(fā)展學前心理學專業(yè)技能的重要途徑。

第二段:實訓的內容

在學前心理學實訓中,我們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活動:觀察學前兒童的教育環(huán)境和行為表現(xiàn),分析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需求,設計并實施兒童教育培訓活動,進行兒童智力與情緒評測,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解讀。這些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的經(jīng)驗,并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學前兒童的內心世界。

第三段:實訓的收獲

通過學前心理學實訓,我感受到了很多收獲。首先,我深刻了解了學前兒童的特點和需求,例如他們對游戲和玩具的喜愛以及對關注和關懷的渴望。其次,通過實際操作,我掌握了一些教育培訓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制定教育目標、如何組織活動、如何與兒童溝通等。最重要的是,實訓還提高了我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讓我學會根據(jù)兒童的行為推測其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情感。

第四段:反思與不足

在實訓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我在一開始對教育培訓活動的設計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局限,沒有充分考慮到兒童的特點和需求。其次,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夠靈活,不能根據(jù)兒童的反應進行及時調整。最后,我在智力與情緒評測方面缺乏經(jīng)驗,無法準確判斷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和心理健康狀況。這些問題需要我進一步加強學習和實踐,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第五段:提高實訓效果的建議

為了提高學前心理學實訓的效果,我有以下幾點建議。首先,我們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其次,我們需要加強自身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多與學前兒童接觸,從他們的行為和言語中尋找線索。最后,我們應該不斷反思和總結,將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整理,以便在以后的實訓中改進。

總之,學前心理學實訓是我們學習這門學科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實踐,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學前兒童的需求和特點,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經(jīng)驗。同時,實踐也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并給出了一些提高實訓效果的建議。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我會不斷進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前心理學專業(yè)人才。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十一

《學前心理學》對現(xiàn)代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為教師最好就是好好研究學前心理學這本書的內容。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學前心理學。

心得體會。

希望大家喜歡!

幾年前學過《學前心理學》這本書后就再也沒有碰過,最近拿來仔細閱讀,發(fā)現(xiàn)收獲頗多,受益匪淺。這是一本將普通心理學、兒童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幼兒園實際相結合的一本書,在閱讀中不僅掌握了理論知識,也介紹了在實踐中的經(jīng)驗,有助于幼兒園新老師的指導和老教師的提高。

這本書共有十一章,分別從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注意、感覺和知覺、記憶、想象、語言和思維、情緒和情感、意志、社會性、個性和心理發(fā)展的幾種主要學說做了詳細的介紹。在本書的閱讀中,我對于幾個對我教學幫助較大的章節(jié)做了詳細的閱讀,并在閱讀中結合實際生活,發(fā)現(xiàn)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

首先,對于學前兒童的注意這個章節(jié)我做了詳細閱讀,在閱讀中了解每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都有自己的注意發(fā)展的特點,因為我現(xiàn)在帶的班是小班幼兒,因此我特別注意了小班幼兒注意力發(fā)展的特點,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的注意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

因此在教學活動的準備中應該準備一些色彩鮮明和幼兒感興趣的東西,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同時要注意出示的物品不能太多,這樣會擾亂幼兒的注意,可以有層次的出示,不斷的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受,增強幼兒的喜好程度,延長幼兒的注意時間;在關于幼兒記憶力這一章節(jié)中,我了解了幼兒的記憶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根據(jù)這一特點設計我的教學活動,同時注意課后的延伸和復習,在復習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死板的去背誦為了復習而復習,雖然幼兒的機械記憶多于意義記憶,但是機械記憶也可以有許多花樣幫助幼兒記憶,讓幼兒在玩中記憶是讓幼兒保持記憶深刻的方法,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方法;在學前兒童想象這一章節(jié)中,我了解了幼兒想象的發(fā)展,記得老師曾經(jīng)給我們講過,在公務員的考試中有一道題目,孩子的爸爸左思右想都沒有想出答案,卻讓兒子一口說了出來,難道是爸爸的學識還沒有兒子的高?顯然不是,是因為幼兒的想象力沒有被扼殺,而許多成人的想象力早在童年的時候就是被扼殺了,因此在考慮問題時往往過于死板,可見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還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時應該注意豐富幼兒的表象,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現(xiàn)力,為幼兒的想象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幼兒的任何想象只要是自己能說出緣由都是正確的,不要用一些否定的語言扼殺幼兒的想象力。

在這本書中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行為這一章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一章,現(xiàn)在的幼兒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做什么事都會以自我為中心,稍不如意就會用哭鬧、打人、咬人等手段來解決,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父母想要讓幼兒表現(xiàn)出親社會性的行為,如:分享、安慰他人、合作等,那么父母必須率先垂范,為幼兒做出親社會行為的榜樣,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讓幼兒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互助、尊重與友愛的關系。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也應該注意這方面的培養(yǎng),除了以身作則外,我們還可以在講故事、念兒歌中加強幼兒這方面的意識,在幼兒的角色游戲中表現(xiàn)出來,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培養(yǎng)幼兒優(yōu)秀的品質。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在日常工作中學以致用,也得到許多收獲,我想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園老師就是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產(chǎn)生的,為此我一定會更加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師。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范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余各章,有北京師范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雖然,現(xiàn)在的我也只是為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guī)砹撕艽蟮氖斋@,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fā)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么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后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fā)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初步發(fā)展。有意注意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wěn)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于知識經(jīng)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非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余時間繼續(xù)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fā)展。這主要是由于同齡伙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jīng)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了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著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fā)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fā)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fā)展。

同齡伙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xiàn)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chǎn)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著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著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xiàn)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qū),我會繼續(xù)了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2

頁,當前第。

1

1

2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十二

學前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科,通過對兒童情感、認知、社會交往等方面的研究,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兒童,提供適宜的教育指導。在學前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實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本文將分享我在學前心理學實訓中的體會與心得。

首先,學前心理學實訓使我深刻認識到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性。通過實際觀察兒童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我明白了兒童在感知、記憶、語言等方面與成人存在差異,他們的行為往往受到生理、認知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在實訓中,我親眼見證了兒童的認知能力和社交技巧的進步,這使我更加堅信學前心理學的重要性。

其次,實訓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與兒童的溝通技巧。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他們更傾向于通過行為來表達內心的需求和情感。在實訓中,我學會了傾聽兒童的心聲,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情感狀態(tài)。我學會了與兒童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例如,使用簡單清晰的語言與他們交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和肯定。這些溝通技巧的掌握,不僅有助于我與兒童的交流,也有助于我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另外,實訓還加深了我對兒童心理問題的認識。在接觸兒童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例如焦慮、內向、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問題對他們的學習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通過實訓,我學會了如何識別和應對這些問題。例如,當遇到內向的孩子時,我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會采取適當?shù)慕虒W策略,例如分段教學,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這些實踐經(jīng)驗將對我今后的教育工作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最后,實訓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兒童是學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是必要的,但僅僅掌握理論是不夠的。實踐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行為觀察和分析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例如,有時我對兒童的行為理解不夠準確,無法準確判斷他們的內心狀態(tài)。這讓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多的實踐經(jīng)驗和進一步的學習。因此,我決定加強實踐能力的訓練,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總之,學前心理學實訓是一次有意義的經(jīng)歷,通過實際觀察和實踐,我深刻了解了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性,并學到了與兒童溝通和應對心理問題的技巧。實訓也使我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進一步明確了自己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方向。我相信,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學習,我能夠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前心理教育者,并為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做出貢獻。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十三

目前,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現(xiàn)在的幼兒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有的家長甚至做到了包辦的地步,所有的事情都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參與,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很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看到這里我就想起了我班的一位幼兒,他從小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對他過于溺愛,所有的事情都是包辦的形式,而且這位幼兒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愿意去分享,也很少和其他的幼兒進行交流!中班的他,連一件衣服都不愿意自己去穿,總是等待老師來幫忙!在與幼兒一起游戲時,總想讓所有的孩子聽從于他,不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一意孤行!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是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fā)展。這主要是由于同齡伙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jīng)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了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著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fā)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fā)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一次發(fā)現(xiàn)兩名幼兒在一起聊天,我比較的感興趣,于是就慢慢的湊過去想聽一聽他們在聊些什么,來到他們跟前,聽了以后我根本就對他們聊的話題不懂,可是他兩卻哈哈大笑,所以,兒童與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fā)展。

同齡伙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xiàn)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chǎn)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應該讓著小弟弟。這是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他應該讓著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xiàn)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孩子與孩子在一起不僅僅是只有玩耍,在其中隱藏了許多能夠讓幼兒成長的地方,雖然有時你一言我一語,讓老師聽起來比較的吵鬧,但是孩子們卻樂在其中,這也提高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不能夠不經(jīng)意的打斷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談話!要做一位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促使幼兒點滴進步的教師!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十四

家長肯定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一個階段的喜好。就在他特別感興趣的時候注重引導,效果特別好,其實這也驗應了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很小時我就給他講睡前故事,不管他聽懂聽不懂。重復多了,他竟然記得了,還裝模作樣的拿著書讀,不料真有很多字會讀,有些不認識的字嘰嘰咕咕帶過,我立刻給他指認,并且大大的表揚他會認那么多字。他每當外出登車就會看車站牌上的字、廣告字、賓館、飯店的字問個不停,這是作為家長一定要有問必答,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效果遠遠比家長和孩子正兒八經(jīng)的坐在那學認字好得多。就這樣他學會讀一篇故事,我就讀兩篇故事作為獎勵他,由此在上一年級前他就可以比較流利的讀報紙上的一些新聞了。

在我孩子三歲時他還對數(shù)字沒有概念。他只記得自己三歲,家里有三口人。可是當家里明明坐著5個人,他也會從12345數(shù)過來,可是一當我問他一共幾個人?他就說成了三個,可把我急壞了。當時為了讓他感受色彩和數(shù)字,我把家里的墻上到處都貼上了掛歷,突然有一天,他站在床上很專注的在數(shù)掛歷上的數(shù)字1-31,我就拿出了織毛衣的皮尺,他數(shù)皮尺上的數(shù)字可開心了,于是我借機給他量身高,問他:你有多少厘米高,當他得知自己數(shù)對了甭提多高興了。這是成功的體驗法。緊接著我就從玩具市場買來了數(shù)字拼圖,從此他從10以內的加減法逐步過渡到一年級前會算湊十法的20以內的加法。

可是我作為家長從來沒有系統(tǒng)的教他過教材,在他上小學時,我就告訴他,你雖然知道一些知識,但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有很多知識和語言是你自己學不到的,一定要謙虛,這樣才會不斷進步。還有就是在和小朋友一起時也要找適當?shù)臅r間把自己知道的也說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

他有時在我?guī)蠈W的路上,他就喜歡背誦語文老師教過的拼音、課文、古詩等,我也會在路上和他搶答口算,這樣我們都節(jié)省時間。有時我特意比他快,讓他羨慕,然后告訴她我快的秘訣,引出了上學的路上我們就學完了“乘法口訣”這一內容。

其實目前的教育結果還不能完全說明是否成功,只能作為一個心得相互交流一下。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十五

孩子在學任何一樣內容時如鋼琴、書法、畫畫、棋類等都會有一定時期的困難期,家長應該有耐心并鼓勵、幫助他一起度過難關。比如說:他在學寫字時,我發(fā)現(xiàn)他寫得不好,我就幫他擦了,可是不小心多擦了一筆,他就大哭。我就耐心地告訴孩子:這個內容是很難,不過你比爸爸媽媽小時候都強,已經(jīng)在慢慢克服了,并且比前面進步都很大,要是爸爸媽媽練得話,說不定還是你好呢?..這一遍你更會動腦筋了,憑這一點就應該給你多加兩顆“愛動腦筋星”等。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十六

英國著名小說家莎士比亞說過:錯誤并非出自我們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們自身。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其實,在我還沒有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一向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本以為自我雖然對“心理”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小小的心得體會還是有的,但經(jīng)過教師的教導,才明白自我之前其實根本一點都不了解心理學,可是,經(jīng)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對心理學的認識不知不覺中多了很多。

根據(jù)教師的教導,結合教師的原話,我對心理學的總結如下:

(一)心理學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善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fā)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紀律的科學。

(二)學習這門課程,對于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于關注他人,幫忙他人也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內心境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xiàn)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學習這門課程之后,會逐步了解自我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

經(jīng)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有了許多體會,所以做下以下決定:

(一)提高自控本事。能夠看到,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實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沒有去學習,整天只明白玩游戲打發(fā)時間,雖然我沒那么嚴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較強的自控本事,增強學習自覺性,否則再這么下去也是浪費時光,荒廢學業(yè)。

(二)克服自卑。我們周圍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理解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個。教師說過,對青年來說,正確評價自我、理解自我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適應環(huán)境,促使性格健康發(fā)展。理解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證。所以,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我,克服自卑。

(三)正確走好感情之路。這一學期的最終一講,講的就是大學生戀愛心理學,讓我感到很震驚,沒想到大學生戀愛有這么多學問。教師講過,有同學們在戀愛過程中,不一樣氣質類型的人常有不一樣的表現(xiàn)。但由于氣質本身并無優(yōu)劣之分,故其表現(xiàn)也都有進取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各種氣質類型的人都可能嘗到感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戀愛的不順利,原因很復雜,但氣質方面的消極因素無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遲滯,而有的卻恰恰受害于過分的靈活通便。所以,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識,才能使自我走好自我的感情之路。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學的課程已經(jīng)結束了,但它能帶給我很多東西。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我,懂得愛自我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才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歡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歡樂!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十七

開卷有益,此話不虛。 抽空靜心地閱讀《學前心理學》一書后,掩卷反思,感慨良多,從中受益匪淺。書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而一本能引起你的共鳴的好書,則像一位你在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遇到的珍貴的知己。我們可以攜帶它去任何地方,它可以隨時給我們提供各種有益的啟示,從而幫助我們學會更好的思考,變得更有洞察力?!秾W前心理學》就是這樣的一位“知己”。 通過對學前兒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語、思維、情感、意志、個性等心理現(xiàn)象的分別介紹和分析,詳盡闡明了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反映了當前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動態(tài)。

《學前心理學》它豐富的知識和“內涵”,既注重闡述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據(jù)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學方法和結論,讓我們在閱讀它的時候,感觸和啟示,屢讀屢新。《學前心理學》中提到,“小班幼兒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思維是認識活動的核心”、“他們是先做再想而不會想好了再做”。而這些心理發(fā)展特征,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如,每日離園前,孩子們最愛玩的是塑料拼搭積木。剛接觸這類玩具時,孩子們不大會玩,即使是個別能力較強的孩子,他們拼搭出的也是構造簡單的造型。隨著玩的次數(shù)的增多,他們的拼搭能力也在漸漸增強。

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的拼搭出各種各樣、造型各異且結構復雜的物體和造型。但是,在我對孩子們拼搭玩具的觀察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即使孩子們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們對自己所拼搭的物體和造型的認識和了解卻很欠缺。幾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過程中,無法說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個別能力強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興地說出:“哇,看,我搭的是橋?!笨梢姡變壕哂羞@樣的發(fā)展現(xiàn)象,一方面在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較缺乏,所認識、知道的事物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們具有“知覺行動思維,先做再想”的這樣的心理發(fā)展特征。

在學習第八章中的《學前兒童想象的發(fā)展》。想象頭腦中已有的形象進行加工,重組合成為新形象的過程。記憶和想象過程都是運用表象的過程。記憶是頭腦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現(xiàn),即表象恢復活動的過程。想象是以記憶表象為基本材料,對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過程。想象活動與表征活動密切聯(lián)系,兒童想象最初出現(xiàn)的年齡和表征的發(fā)生年齡相同。所以說,想象在幼兒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幼兒經(jīng)常把實際生活變成想象活動。比如,吃著餅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著手,想象“下雨了”。幼兒聽故事時,想象隨著故事的進程而開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電影似的在頭腦中活躍起來。正是想象活動,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沉迷與故事情節(jié)。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講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填充,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沒有很明顯寫出結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寫到狼向小羊撲去,根本就沒有明顯的把結果寫出來,故意留下給孩子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合理地去想象狼撲向小羊,結果會怎樣,這樣充分地讓幼兒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結果,這樣能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還可以充分利用外界豐富的條件,加深想象。

1、讓兒童邊聽故事邊看書,或邊聽音樂,了解快樂和悲傷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獲得知識更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經(jīng)驗。因為兒童的腦細胞十分嬌嫩,對感知的對象十分敏銳,只有當感知和思考對象是可以看得見、聽得著或摸得著的形象時,才能正常工作。

2、當講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應該帶小孩到你所講的情景中去,讓他自己感覺其實的感覺,加深想象力。

不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長時間不邂地努力.我們要敢于去嘗試給幼兒留下想象的空間,幫助他們異想天開,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不要認為他們是在胡思亂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讓幼兒繼續(xù)想下去,這樣只能阻礙幼兒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從那么多看來,童話故事對幼兒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是很有影響的,有相關聯(lián)的,不要再去認為不就是一個故事什么的。在你說這話的時候,要想到這是可以影響到幼兒想象力的培養(yǎng)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這也是有注意事項的。一般來說,幼兒都十分喜愛童話故事。因為在聽故事時,其中的人物、情景、情節(jié)均能很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幼稚的心靈,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同情心,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激發(fā)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歲的幼兒,隨著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已經(jīng)能根據(jù)故事中的角色,情節(jié)線索進行有意識地想象。在聽故事活動中,幼兒的思維被激活了,想象被催發(fā)了,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讓幼兒多看多聽,使幼兒獲得一些能進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聽故事想象就是一種符合幼兒想象特點的、能有效促進幼兒想象發(fā)展的形式。選擇適宜孩子想象的童話故事,運用多種方法,讓孩子在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中體會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膽想象。要讓孩子在聽故事中張開想象的翅膀,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有時采取對故事結尾作進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時對故事情節(jié)變化做出新的編排,有時還可以對故事中的角色關系作不同的設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從而成為一個愛想象,富有創(chuàng)意的人。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學習《學前心理學》很有必要。教師要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創(chuàng)造和諧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動,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中,適時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正確了解孩子的差異,注意因材施教,家園攜手形成合力。

由于專業(yè)的需要和興趣使然,我在尋找閱讀對象的時候都會特別關注與學前兒童有關的書籍。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認為要想真正地了解學前兒童,走近學前兒童,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陳幗眉在所著的《學前心理學》一書中就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廣義的學前兒童是指0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狹義的學前兒童指的是3到6歲兒童,主要是幼兒園幼兒。那么,這本《學前心理學》中主要介紹了幼兒園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該書提到從兒童心理發(fā)展來看1--3歲,幼兒高級的心理過程逐漸出現(xiàn),是各種心理活動發(fā)展齊全的時期,而3—6歲,則是心理活動系統(tǒng)的奠基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在這三年里心理發(fā)展比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發(fā)展。在這里筆者重點介紹一下3—4歲幼兒的發(fā)展特點。

在3--4歲,學前初期,也就是幼兒園小班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的主要特點是:

一 生活范圍擴大。(一)這個階段幼兒的生理方面有所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1身體比以前結實,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體的組織結構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強。2 幼兒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展使幼兒可以連續(xù)活動5--6個小時,日間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兒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使他們基本上能夠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過多的猜測他們的意愿。(三)該年齡段兒童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jīng)比較自如。能夠在一定時間里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

以上幾個方面的發(fā)展使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離開親人去參加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這個階段,多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別人交流,并且鼓勵他們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能夠使他們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有所發(fā)展。

二 在這個階段的幼兒他們的認識依靠行動。

此階段的幼兒的思維方式是直觀行動性思維方式,因此他們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他們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給小孩子玩結構性玩具,他們往往會一拿到手就開始玩,不會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這時若問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時成人千萬不要因此認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實只要你站在旁邊耐心的等待一會兒,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創(chuàng)作,他會很激動地跟你說:“你看,我做的飛機,我做的汽車……”

此階段幼兒在聽別人講述或是自己講述時,往往也離不開具體的動作。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多運用自己豐富的肢體語言,將文字語言具體化。這樣既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的興趣,也能夠讓幼兒更容易記住所學的內容。

對于此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的注意力也和動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如在幼兒聽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如果他們的手里拿著別的東西,或是隨便放,眼睛看著別處,注意力就很容易離開老師的講述,這也就是為什么幼兒園老師在上課之前總是會讓幼兒將手放在膝蓋上,眼睛看老師的原因。

三 此階段的幼兒情緒作用大。

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們班上有個小孩子因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來而大哭,還有小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枕頭而哭,還有小孩子因為別人跟他說你媽媽不來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動,還會渾身顫抖。幼兒就是容易激動,這時如果對他們一般的講道理,往往收效不大。這時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動使他安靜下來,如,拿毛巾給他擦擦臉,用撫慰的語調說話,讓他感覺到親切,情緒上不再對立,等他完全冷靜下來了才能說理。還有,幼兒在幼兒園里的情緒受老師的影響也很大。因為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過表象去理解事物,他會通過他看到的,感受到的,來判斷老師對他們的關懷程度。如,老師表揚他沒表揚我,老師抱她沒抱我等現(xiàn)象,來判斷老師不喜歡他,這樣也會影響到他來園的情緒,聽課的興趣。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兒園,突然哭著不愿意來了的原因。這時,教師就應該自身檢討,想一想是不是對這個孩子關心不夠多。在這里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該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孩子,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不同閃光點,及時地予以表揚,鼓勵,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一天下來,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揚,也許你已經(jīng)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關注。除此以外,還可以抽時間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躍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們也好。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

四 此階段的幼兒愛模仿。

此階段的幼兒往往是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見別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動時,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見別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會要玩,看見別人擺高樓自己也擺。因此在幼兒園小班,同樣的玩具要有足夠的數(shù)量。

模仿也是此年齡段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jīng)驗。他們會模仿老師模仿父母,模仿他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一切。他們沒有很強的判斷力,對于別人特別是他們所親近的人的語言和行為都是沒有批判性的,而且因為沒有太多的經(jīng)驗,他們往往都是通過成人的表現(xiàn)來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的。如,老師在吃胡蘿卜的時候皺眉頭,他們就會覺得那是很不好的東西,就不吃了。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許自己做了一個不經(jīng)意的不好的舉動,自己都不知道,卻已經(jīng)被孩子學會,并慢慢地養(yǎng)成習慣了。

當然,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讓他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如,在上課時間,有幼兒沒有注意聽講,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表揚另外做的好的幼兒,來引起這一幼兒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時予以鼓勵。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多向幼兒傳遞好的信息,如,跟幼兒說禮貌用語,老師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這樣幼兒通過模仿,時間久了也會成為一種好的習慣。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通過正強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導和鼓勵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兒向著一個健康快樂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還應該多給自己充充電,多看看相關書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學性,適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兒,了解幼兒,理解幼兒,幫助幼兒,與幼兒一起成長!

2

頁,當前第

2

1

2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740856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