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專業(y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03:53:33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專業(yè)18篇)
時間:2023-11-09 03:53:33     小編:MJ筆神

讀一本好書,寫一篇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所讀內容。寫讀后感時,如何掌握恰當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通過閱讀這些范文,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寫作技巧和思維方法,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每個人的讀書感受都是獨特的,希望大家讀完一本好書后都能夠寫下自己的讀后感,與他人分享并且留下屬于自己的思考與感悟。讓讀書成為我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讀后感成為我們和作者的一次精神交流。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一

《終結拖延癥》提出了一整套目前來看最完整的改善方案,很多“拖兒”們也許都只實踐過其中某個部分,或認知,或情緒,或行為,然而必須承認拖延是復雜人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復雜癥候,不是某一個方面的調理就可以改善的,除了認知情緒行為,身體和環(huán)境因素也不容忽視,對付拖延癥,本書的理念就是多管需齊下,拖延也需要“雞尾酒”療法。

書中提出的認知部分主要強調的是對習慣性拖延思維的反思與分析,“五步改變法”是種很好的方案,讀者若能靜下心來體驗和實踐,徹底改變不斷譴責自己的習慣,無疑使拖延從根本上弱化,內化的過程是辛苦的,但是卻是攻克拖延癥所必須的,建立了正確的認知體系,并不斷保護,讓她在心靈深處成長壯大,會發(fā)現原來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拖延癥患者”,生活也會因此美好而平和了許多。

情緒方法中關于馬和騎手的論述也非常發(fā)人深思,的確,有時理智被拖延的習慣帶的脫離了賽道,拖延者就是那個勒不住韁繩的苯騎手,鍛煉自己的情緒肌肉調整不舒服的感覺,讓自己和狀況并存的條件下啟動是很重要的,書中這段有很多語句一語中的,“你不希望感到不適或顯的智力低下”….的確深刻的指出了拖延者心中隱藏的根本原因,拖延評估匯總表(p91)闡述的拖延的種類和指導也對情緒鍛煉和讀者脆弱的神經的磨練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行為部分的關鍵詞是“分心”,與其說是“分心行為”不如說是“分心習慣”,這也許是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陪我們一起長大在思維中沉淀多年的壞毛病,書中提出了解決方法,但讀者更應該自己探討適合自己的方法。時間管理的確未必有用,不過思維喊“停”到真可以試一試。“逆向規(guī)則”是很有意思的預期方法,它強調預先勾勒出成功的景象。除此之外,更多具體的小方法,跬步千里,五分鐘計劃…….方法都是好方法,讀者自己選擇實踐與堅持才是改變的根本。

客觀的說,決不是恭維,本書的翻譯很有水準,也足見譯者群體的語言根基,畢竟他們是高學歷的青年知識分子。但真誠的說一句,曲高難免和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書的普及性,顯然,喜歡讀網絡小說的年輕人更需要通俗易懂,一句話能直插心窩子里的表達方式,否則即便看了也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作者的角度來講,書中的諸多理論與方法還略有點繁瑣,對一個被拖延癥搞的焦頭爛額,一腦門子官司的重癥患者,在心情陰翳,毫無斗志的嚴重拖延狀態(tài)下,很難馬上運用書中的招數,也就是說,雖然開出了長久的綜合藥方,卻不是可以救急的“速效救心丸”,當然,對付“拖延癥”恐怕沒有什么“速效救心丸”。另外,國外心理學家的西方文化背景使此類書籍在對中國讀者的具體應用指導上的怎么都顯的不夠自然,中國人的文化底蘊和思維傳統使拖延癥也具有很強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國孩子從很小就面臨著競爭、學業(yè)就業(yè)等壓力,中國人的體面與中庸等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是外國學著無法體會和分析的了的,然而,本書的出版還是很有意義的,希望此類書籍的翻譯出版能夠帶動國內心理學醫(yī)學等學者,乃至社會對拖延的思考和關注,吸引更多的人來研究探討戰(zhàn)勝拖延的方法,幫助“拖兒“們解決煩惱無疑會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

綜上,書是好書,招是好招,但’“拖延癥”是慢性病,治療康復需要很長的時間,能否有具體的重大改善,需要長久的照顧呵護,需要“拖延癥”患者自身的悟性和造化了!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二

看完很久了,最近懶惰了,或者是依然是在拖延,總是試圖去找自己期望的那么一個狀態(tài)再去寫,但是很可惜,一直沒有找到,反而在這個很煩躁的時候,開始動手記錄閱讀后的感受。

上一篇記錄可能引起拖延的原因,這一篇去找武器去解決這個問題。刪選出操作性比較強的點:

(1)明確的目標和可行性的計劃

目標是現在提的越來越多的詞語,從高中到大學,到研究生,然后工作,每個階段狀態(tài)的不同,和目標有密切關系。高中時目標很簡單,很明確,考一所好的大學,因此很好出現很煩躁和迷茫的時候,遇到的都是學習上具體的問題,通常這些問題都比較容易解決。大學之后,對未來,對以后沒有太多概念,依然是高中的思維方式,但是卻沒有高中那個既定的目標,因此迷??只诺那榫w出現的就比較多。讀研后,經歷了周圍同學的找工作,還有本科階段的煎熬和思考,對以后的路有一些認識,或者說有一個模糊的目標,因此研究生階段算過得有條有理。工作雖然時間不久,但是內心的沖擊卻不小,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規(guī)劃,也就是說有一個較清晰的目標,因此,經過近一年的波動,現在工作狀態(tài)基本穩(wěn)定。從個人近十年的變化,大概可以看到,目標真的如同海上的一座燈塔,指引自己向前進,當燈塔的位置不明確時,就會迷茫恐慌,而當可以看到燈塔時,做事生活似乎就容易很多。

計劃是自己一直熱衷于做的一件事,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屬性,可行性。做到可行性,對于剛開始改變自己的人,需要把握兩點,一不要太久,二不要太緊湊。太久很容易讓人疲憊和沒有成就感;太緊湊不具有可操作性。曾經做過很多計劃,大部分甚至執(zhí)行不到兩天就放棄了,原因很簡單,把計劃設計太緊湊,甚至規(guī)定了吃飯,走路的時間,也沒有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時間。于是,當有偶然事情,或者稍微懈怠,一天計劃的大部分事情都無法完成。

(2)學會判斷時間

真正了解自己的時間,注意是真正,而不是大概估計。最好的方法,花一段時間記錄自己每天的時間都在做什么,然后分析哪些時間可以利用,哪些時間無法利用。同時,不要試圖去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狀態(tài)做某一件事情,因為這樣完美的事情很少發(fā)生。如果需要做,但是因為畏懼,不想做,那么先做一些周邊的事情,把自己和環(huán)境融合起來,然后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強迫自己坐下來,因為一般沒有監(jiān)督的自我強迫基本上是無效的。

(3)通過身體減輕拖延

很多時候做事總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狀態(tài)再開始,可是大部分時候很難發(fā)現有這樣的狀態(tài)?;蛟S這不單純是精神的問題,而且與身體有關。因為種種原因,血液流動速度過慢,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因此,意識上很懶散。這個時候,需要動一動,例如打會球,跑一圈,讓自己出出汗,加快血液流動,把血液中的沉郁之氣排出體外,然后投身自己要做的事情。

(4)重復的做一件可以養(yǎng)成好習慣的事情

有句話叫:“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這不僅僅是外在的體現,也跟身體有關,由于總是把事情做的很好,大腦中的一些鏈接自然建立起來,當遇到下一個問題時,大腦自動向好的方向去引導,因此優(yōu)秀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生活中一樣,我們很多動作,如打字,如果打的很快,腦子里面其實對敲了哪些位置沒有有意識去控制了,都是本能的手指移動。這種本能的移動不是天生的,因為小孩不會使用鍵盤,所以本能反應是可以培養(yǎng)起來。因此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可以通過重復形成習慣的,一旦形成習慣,這些好的習慣就總把自己引導向一個好的方向。因此找到針對自己拖延問題的好習慣,然后通過重復簡單的事情,讓自己建立起本能的習慣,逐漸打開腦中對原有拖延習慣的連接,進而改變拖延。

不是每個人都有拖延癥,只是在做事時,人總是會有一些惰性,找一些方法,限制惰性對自己的影響,還是很有必要。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三

于是,我決定要透過這本書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

書的第一章就闡述了一個“拖延者怪圈”:

這次我想早點開始,我得立刻開始,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還有時刻,我這個人有毛病,做還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戰(zhàn)。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對于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我想前兩類原因的吧。仔細想想,我喜愛把赴約的時刻調得剛剛好,是由于我以前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實在是不喜愛等待,于是選取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慚愧;至于在學習上臨急抱佛腳,是由于我感覺那樣的效率會比平時大大提高,同時我認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卻在高考中功虧一簣,而眼看平時成績不如我的同學都如愿以償考上重本。我害怕就算平時溫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別人臨急抱佛腳的運氣。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順藤摸瓜找到解決方法,正如書中提到的:

慢慢來。我深知改變這壞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見影,我會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務必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觀察內心的抵抗。書中描述這這實際上是一個克服恐懼的過程,這個自我觀察的過程同時也發(fā)揮著間接的提示作用?;蛟S我須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后透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又比如在學習方面,當惰性與初衷對抗時,我務必告訴自己:我是學生。

筆記、日記、自由書寫。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個性的方法。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證明自己的改變,又或是從這些資料中更深刻地探討自己。

我想,這次是真的要改變拖延的壞毛病。我堅信,我是真的能夠!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四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拖延心理學》的中譯本是由人大出版社湛廬文化出版的,作者是倆美國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寫作完成出版的,那個時代就已經有人關注到這個領域,放到現在,這本書的內容并不過時,而且隨著網絡和計算機的普及,人們花在娛樂、上網的時間更多了,由此產生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這本書也就有了更多的意義。

把繁重的任務“肢解”:愛拖延的初認識在于大學,每當老師布置下大作業(yè)的時候,我總是暗暗下決心要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寫一篇特別好的,于是我會提前就花很多的時間去想怎樣做這個大作業(yè),在別人坐在電腦前面玩的時候,我會坐在電腦前面找資料,去思考,可是一直到要交作業(yè)之前,我也沒有開始行動,最后和大家一樣,網上隨便找找,“整合”一個,就交上去了。看上去結果是一樣的,但我之前玩沒玩好,學也沒學進去,最冤了。現在看來,這種現象是由于一個大作業(yè)并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完美主義心理在作祟:既然一口氣不能做完,不如等到一口氣可以做完的時候再開始。開始做一件事,是最難的,難在一開始,便想很快的搞定它。所以遇到一件不能馬上搞定的任務的時候,把它分解成一步步的行動吧,在紙上把任務寫下來,然后把一步步需要做的列好,干完一件打一個勾,一個繁雜的任務所獲得的成就感比分解成一步步行動所得來的成就感要遙遙無期,為了讓自己的大腦早點獲得甜頭,就把任務分解了吧!

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寫這讀后感的時候,也下了很大決心,我總是想寫的邏輯縝密,滴水不漏,可實際上水早就全灑了還不知道,別想著把事兒做的盡善盡美,因為這是不可能的。還不如趕緊完成它,結束這件事在我心頭的困擾。

那就在此先收筆了,未完待續(xù)!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五

在這個刻不容緩的時代,所有的競爭都離不開時間的競爭,所有的拖延都可以歸結為時間上的拖延。除非作為一個特例,否則拖延可以導致努力的失敗。正如這本書所揭示的:拖延,可以把企業(yè)拖垮;拖延,只能讓他人領先。任何憧憬、理想和計劃,都會在拖延中落空。

“不允許拖延,這應該成為一條企業(yè)通令?!边@是《決不拖延》的觀點。該書認為,習慣性的拖延者,總是為了沒有完成某些工作而尋找借口,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工作沒有按照計劃得到實施而編造理由,蒙混公司,欺騙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在不斷地進行自我欺騙,自我折磨,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當然這樣的人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員工,更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員工,美好的人生離他們也會顯得那么遙遠,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甚至連望都望不到。

《決不拖延》一書同時客觀地指出,拖延并非人的本性,它是一種惡習,一種可以得到改善的壞習慣。這個壞習慣,并不能使問題消失或者使解決問題變得容易起來,而只會制造問題,給工作造成嚴重的危害。

那么,怎樣讓這種習慣得到逆轉呢?

《決不拖延》建議我們從現在開始用“立即執(zhí)行”的好習慣取代“拖延”,我們同樣可以擁有成功。因為,立即去做,這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會帶動我們更容易地去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說,成功的秘訣就是行動,就是“現在就做”。許多人做事總要等到所有條件都具備了再行動,孰不知,良好的條件是等不來的`,唯有依靠行動才能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只要做起來,哪怕是很少的事,哪怕只有五分鐘,也是一個好的開端,就會帶動我們容易地做好更多的事情。無數事實證明,所有的成功者從不拖延,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是發(fā)揮了本身潛在能力的極少部分,因為他們對工作的態(tài)度是立即執(zhí)行,所以把握了成功。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六

讀過這本《決不拖延》后,對比了一下自己,感到自己在生活中還是有拖延的習慣的,也就是俗話說的“犯懶”。比如:能馬上就做的事卻要等一等;計劃要做的事一直等到最后;可以今天干的事拖到明天……為此也時常自我批評,但仍時不時地犯懶。讀了這本書后,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拖延產生的危害。

首先,惰性在拖延中滋生,以前我總是認為只要不誤事,晚一點干也沒關系?,F在看來這種心態(tài)會逐漸演變成一種惰性從而直接導致消極的態(tài)度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時光就在不經意間流逝,機會就這樣從身邊溜走?!懊魅諒兔魅?,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首兒時就學過的詩中包含的道理此時回想起來顯得格外的深刻。

其次,自信在拖延中衰退。有時候拖延是對自己能不能完成沒有把握,所以就想先放一放,到非干不行的時候再說。這樣久而久之,便會喪失對自己的信心,行事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甚至本來能完成的事也完不成了。

最后,效率在拖延中喪失。每個人的工作都是一個系統運行的有機組成部分。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拖延都會影響到其他環(huán)節(jié),從而最終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整個系統運行的效率,使得該按計劃完成的事一拖再拖,甚至遙遙無期。大量的資源因此被白白浪費。

從書中我了解了拖延的危害,也找到了改變拖延習慣的辦法。第一是立即動手,絕不拖延。一旦決定就馬上著手去做,只要邁出了第一步,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我們都會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正如書中所說“你勇敢,世界就會讓步。如果有時它戰(zhàn)勝你,你要不斷地勇敢再勇敢,世界將向你屈服?!钡诙峭黄谱员埃嘈抛约?。擁有自信,絕不拖延。別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要學會欣賞自己,做事的時候需要自信也應當自信,而不是在成功后才擁有自信。第三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就意味著責任,拒絕拖延體現了一個教師對職責的態(tài)度。從小事做起,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整體負責。找準自己的位置,牢記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的工作。

拖延只是一個壞習慣,不是不可改正的天性。拒絕拖延,提升工作效率,可以給自己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拒絕拖延,勇敢面對,認真工作,挑戰(zhàn)自我,保持激情,突破困境,享受快樂,每一個人都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七

這幾天把《終結拖延癥》這本書讀了一遍,感覺這本書寫得非常好,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后感。

所謂拖延的意思就是把事情不斷延后,卻遲遲不去做。有的人認為時間有的是,明天可以再開始“記得有句古詩說得好”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總認為時間還有很多,離最后的時間還很遠,我們總會拖延到最后遲遲不肯行動。

讀了這本書中我了解到常見的拖延思維有哪些:1.時間有的是,明天再開始。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還是先準備準備吧。3.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準備得更充分。4.我覺得我會失敗.....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為,是否存在拖延思維,最重要的是能否覺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對拖延的覺察是戰(zhàn)拖的第一步。如果一個人明明在拖延,卻否認自己在拖延,并繼續(xù)拖延下去,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而在這本書當中,作者建議:通過寫拖延日志增進對拖延的覺察。拖延日志就是記錄拖延的詳細情況,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結果,拖延的借口,拖延的情緒變化等等。當具備對自己思維的覺察力時,我們就可以在拖延思維出現之時,通過自己激勵、自我辯論,同時利用新的思維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維。下面我舉一個我的例子以堅持早起床為例吧,”今天早晨六點定點鬧鈴響了,時間太早了,還是再睡會吧明天再堅持六點起。不行一定要起床,因為六點起床洗臉刷牙做飯送孩子上學時間剛剛正好,而且我不用再著急開快車了就算遇上堵車孩子上學也不會遲到了。

我們真正邁出第一步很難,我們總是存在著拖延。在我們還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時拖延思維不斷地給我們的情緒和內心增加壓力,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然后趁虛而入,使我們變得又拖延了。

針對拖延引發(fā)的情緒,書中的建議就是培養(yǎng)對這些情緒的忍耐能力,進而鍛煉出”情緒肌肉“,這確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卻很痛苦。

我們可以學習書中提到的戰(zhàn)勝拖延的幾點建議1)確定一個清晰、具體、可量化的目標;

2)將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步驟來完成。如果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就分解成機械性的活動;

3)不必準備太充分,一旦發(fā)現自己在準備上花太多時間,就跳過準備,直接行動。

4)停下完美主義,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一點一點地做,同時記錄自己的改變和變化;

5)消除一切干擾,如關掉手機,關掉電視、拔掉網線......集中注意力;

6)利用僅有的10分鐘時間;

7)先做5分鐘,再做5分鐘.......繼續(xù)這樣下去,你會慢慢找到狀態(tài)的;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八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一個區(qū)加油站,工作人員因為當天沒有及時公布油價,被來此巡視的領導約翰丹尼斯先生這樣批評:“費里奇先生,你大概還熟睡在昨天的夢里吧!要知道,你的拖延已經給我們公司的榮譽造成很大損失,因為我們收取的單價比我們公布的單價高出了5美分,我們的客戶完全可以在很多的場合,貶損我們的管理水平,并使我們的公司被傳為笑柄?!敝钡劫M里奇先生立即更換了告示牌。自始至終,約翰丹尼斯先生是微笑著批評管理部下的。

這個小故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一名主抓安全的礦領導下井,在大巷里遠遠地看見有兩個工人在工作。當他快走近工人的時候,兩名工人也看清了他。突然,兩名工人飛快的向大巷另一頭跑去。這名礦領導一看,急忙追趕,上演了一出“警察追小偷”的井下實景劇。兩名工人跑不動了,礦領導也累得氣喘吁吁。最后,領導問:“你倆跑什么跑?”回答:“那你追啥追?”“你們的帽子跑掉了。”

有時候,道理是非常簡單的,簡單的讓我們常常忽略了。決不拖延,就是一個非常簡單,但又讓我們常常忽略的一個道理?!稕Q不拖延》。這本書對我們身邊司空見慣的“拖延”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分析,闡述了這一不好習慣的來龍去脈,并給出了杜絕拖延的種種可行的方法。問題往往是一分為二的。事實上,在生產中,有時候,一些工作還是必須放一放的,特別是井下工人。如,剛剛休假回來,疲憊了,就必須休息半天。在家與媳婦慪氣,回來了就得找支書班長說一聲,順順氣,把家事先擺平了,要不然,是不能帶著心事下井的。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了,并不能一概而論。

平心而論,我也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拖延的不良習慣,也沒有在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拖延給工作帶來的不良后果,更沒有想到過如何去改正拖延這個不良習慣?!稕Q不拖延》一書闡明的道理似醍醐灌頂,使我徹悟。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九

有時候,道理是非常簡單的,簡單的讓我們常常忽略了。決不拖延,就是一個非常簡單,但又讓我們常常忽略的一個道理?!稕Q不拖延》。這本書對我們身邊司空見慣的“拖延”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分析,闡述了這一不好習慣的來龍去脈,并給出了杜絕拖延的種種可行的方法。問題往往是一分為二的。事實上,在生產中,有時候,一些工作還是必須放一放的,特別是井下工人。如,剛剛休假回來,疲憊了,就必須休息半天。在家與媳婦慪氣,回來了就得找支書班長說一聲,順順氣,把家事先擺平了,要不然,是不能帶著心事下井的。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了,并不能一概而論。

平心而論,我也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拖延的不良習慣,也沒有在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拖延給工作帶來的不良后果,更沒有想到過如何去改正拖延這個不良習慣。《決不拖延》一書闡明的道理似醍醐灌頂,使我徹悟。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十

很多人都有拖延行為。

有的拖延會導致嚴重的外在后果,甚至嚴重性會出乎你的預料;有的拖延雖然沒有產生嚴重的外部損失,但是拖延者的內心受到極大的煎熬,從惱怒、后悔到強烈的自我譴責和絕望。同時,也有一部分人的拖延體現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而在重要事情上,基本都能準時完成,貌似這種情況下的拖延完全可以忽略。我之前也這樣認為。隨著自己的成熟,對做人做事上的精益求精。我慢慢發(fā)現,這種拖延很難根除,在你意志力薄弱的時候就會凸現,影響對自我的認可感。

當了媽媽后,我很擔心自己的拖延行為在孩子身上放大。為了完善自己,也為了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我特意挑選了這本書仔細研讀。從中了解到,孩子的'拖延行為不是單純從父母身上學習來的,還跟其家庭關系有重要聯系。

在本書第九章中,作者系統闡述了親子關系的不協調,會給孩子拖延問題的產生制造機會。通過對拖延者的研究發(fā)現,有五個基本的家庭傾向。這五個傾向和與之相伴隨的內心恐懼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它們是:施壓、懷疑、控制、依附和疏遠。這五個傾向在每個拖延者的家庭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五種傾向相互交織,壓制著拖延者的自尊心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出拖延習性。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十一

高中時,由于處在一種高度“集權”的家庭中(父母管教十分嚴格),一旦擺脫這種管束,進入大學生活后,我發(fā)現自己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種情況在大一的時候還是好的,畢竟生活習慣的是難以很快被“惡化”的,所以第一年,我參加了各種活動、加入各種組織、社團,學業(yè)也沒有落下,沒有付出什么努力,也能取得二等獎學金和班上能拿的獎。

最大的變數發(fā)生在大二,我開始追星,開始玩游戲。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甚至請假不去上課,自然,我有底線,就是不掛科,所以延續(xù)大二,我只能拿三等獎學金。

大三的時候,準備考研,但是心里對于爸媽的這種期許,我是極度不情愿的。所以,基本投入的學時時間可能不超過50個小時,自然,考研也是失敗的。

大四畢業(yè)了,我很恐慌,擔心自己的表現是否能在社會上立足,所以在第一份offer提供過來時,我就接受了,并且為這極少的工資,付出我最大的誠意和努力。

現在畢業(yè)已經四年,現在的我,已不同于當年的我,但是我仍然感覺到拖延在我生活中經常的出現。所以我讀了這本書《拖延心理學》。

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

兩個方面:這是一本讓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書,整體就分為兩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對我來說,理解拖延部分,看的過程中,我會心跳加速,因為我可以感覺到,作者說的就是我,活靈活現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你會因為那些借口去拖延。

理解拖延。

“恐懼”

恐懼這個詞語出現了134次,結合方式為“恐懼成功”、“恐懼失敗”??謶殖晒κ俏业谝淮温牭降挠^點,很多人害怕成功以后自己的生活發(fā)生的壓力會變大,也有人害怕自己的成功會讓身邊人受到傷害或者嫉妒,這里比如說妻子擔心自己的成功會讓丈夫自尊心受損。

“控制”

恐懼這個詞語出現了80次。結合方式為“害怕被控制”、"控制某某”“自我控制”,這里理解為,很多人需要對自己和自己認為的所有物(比如自己的孩子、時間、所有權)有全盤的控制,這種控制是不受其他人的阻礙、指使,當自己被要求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會認為自己失去了控制權,固會產生控制反叛,會給自己理由拖延。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這個詞語出現了80次,結合出現的還有“高期待和苛刻要求”。這里的完美主義者,我覺得可以理解成行動派和理想派,行動派的完美主義者和強迫癥可以關聯理解,理想派,往往是因為想要把事事都做到完美,實際執(zhí)行中反而會遲遲不行動。

克服拖延。

這部分,我覺得作者考慮到了原因的'差異,所以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建議,比如,細化目標和步驟,把寬泛的目標變成可執(zhí)行的步驟并列出來;建立的第一個目標應當在15分鐘內可以完成;在做某一件事情前,給自己一段時間放空;改變自己做事情的環(huán)境,和數字網絡說再見或者去圖書館、咖啡廳,讀后感甚至放棄半天的上班時間;結伴同行事半功倍;甚至及時就醫(yī)。這些在其他的雞湯文或者時間管理的書籍中,我也有看到過。每個人的適用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效肯定是不同的。

我喜歡作者介紹的其中一個方法,是用于自我分析的,因為很喜歡,印象深刻,所以我會全文摘錄:

自由書寫。

“你可以將你的筆記用于“自由書寫”。自由書寫就是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將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種不停頓、不判斷和不做修飾的方式書寫下來。這種方式通常被書寫者用于激發(fā)自己開始做事的動力,或者發(fā)現某些沒有被自己意識到的想法。

在二十分鐘左右的自由書寫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一直寫下去,哪怕你寫的是“我沒有什么好說的”或者“我不知道接下來該寫些什么”。不要把你的筆從紙上挪開(或者,不要停止敲擊鍵盤),只要將你的思緒寫下來就可以了。不必擔心標點、拼寫和語法,也不必擔心你寫的是否有意義,或者是否準確。不要涂抹,不要劃掉,也不要刪除。自由書寫的目的不是要寫出一篇美文,而是要在不做判斷的情況下去了解你的思維和情緒。”

這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分析自己的手段,我覺得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價值觀的手段,我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心里想到了什么,但是卻無法總結成觀點,但是寫東西的時候,哪怕很無趣,我也覺得,我終于通過某種方式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已經不像原來那樣每天去寫日記(寫字對我來說和手腕的酸痛是結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卻很喜歡在鍵盤上打字,我很享受一個個單詞出現的過程,很享受一片文章成型的過程。哪怕,就想現在這樣,也不會有很多人給我對文章的反饋。

20xx年看了很多書,但是卻很少寫讀書后感,這是一種遺憾。但是有了今天這第一篇,我想,不管自己寫的作品有沒有借鑒異議,那也是在記錄我今時今日的觀點,如能有人欣賞并關注,十分感激,這也就是我寫原創(chuàng)文章能實現的最大的意義了。就寫到這里。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十二

于是,我決定要通過這本書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

書的第一章就闡述了一個“拖延者怪圈”。

這次我想早點開始,我得馬上開始,我不開始又怎么樣呢?還有時間,我這個人有毛病,做還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戰(zhàn)。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對于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我想前兩類原因的吧。仔細想想,我喜歡把赴約的時間調得剛剛好,是由于我曾經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實在是不喜歡等待,于是選擇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慚愧;至于在學習上臨急抱佛腳,是由于我感覺那樣的效率會比平時大大提高,同時我認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卻在高考中功虧一簣,而眼看平時成績不如我的同學都如愿以償考上重本。我害怕就算平時溫故而知新也抵不過別人臨急抱佛腳的運氣。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順藤摸瓜找到解決方法,正如書中提到的:

慢慢來。我深知改變這壞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見影,我會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觀察內心的抵抗。書中描述這這實際上是一個克服恐懼的過程,這個自我觀察的過程同時也發(fā)揮著間接的提示作用。或許我須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后通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又比如在學習方面,當惰性與初衷對抗時,我必須告訴自己:我是學生。

筆記、日記、自由書寫。我個人認為這是個特別的方法。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見證自己的改變,又或是從這些內容中更深刻地探討自己。

我想,這次是真的要改變拖延的壞毛病。我相信,我是真的可以!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十三

于是,我決定要通過這本書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

書的第一章就闡述了一個“拖延者怪圈”:

這次我想早點開始,我得馬上開始,我不開始又怎么樣呢?還有時間,我這個人有毛病,做還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戰(zhàn)。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對于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我想前兩類原因的吧。仔細想想,我喜歡把赴約的時間調得剛剛好,是由于我曾經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實在是不喜歡等待,于是選擇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慚愧;至于在學習上臨急抱佛腳,是由于我感覺那樣的效率會比平時大大提高,同時我認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卻在高考中功虧一簣,而眼看平時成績不如我的同學都如愿以償考上重本。我害怕就算平時溫故而知新也抵不過別人臨急抱佛腳的運氣。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順藤摸瓜找到解決方法,正如書中提到的:

慢慢來。我深知改變這壞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見影,我會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提示作用?;蛟S我須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后通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又比如在學習方面,當惰性與初衷對抗時,我必須告訴自己:我是學生。

筆記、日記、自由書寫。我個人認為這是個特別的方法。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見證自己的改變,又或是從這些內容中更深刻地探討自己。

我想,這次是真的要改變拖延的壞毛玻我相信,我是真的可以!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十四

這個暑假,利用零碎時間,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學》。作者是簡。博克和萊諾拉。袁讀完以后,發(fā)現其中所講的許多道理,可以應用于我們的日常教學上。

首先,拖延是很多人都面對的問題。我們的學生中也有很多人在拖延。最常見的就是遲交或者不交作業(yè)。而老師們,日復一日的面對著學生的在這種行為。

讀完了這本《拖延心理學》以后以后,發(fā)現拖延其實是許多人都在面臨的問題。而且,隨著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和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拖延問題越來越常見。拖延的成因也有許多,比如完美主義傾向;比如對時間的感覺不切合實際,對任務的難度和需要的時間量過于樂觀,缺乏充足的估計;比如對做事的步驟缺乏詳細的了解和預期,不能很好的啟動任務;比如對完成任務的悲觀;比如企圖一下子徹底完成任務,而不知道分步驟一點一點解決。

讀完了《拖延心理學》和《少的力量》這兩本書以后,我決定做一個實驗,檢驗書上的觀點。

試驗的課題就是《高位剎車燈安裝diy》。

我曾經買了一個高位剎車燈,可是放在那里幾個月也沒有安到車上去。一直想安,可是一直沒有動手,就這樣耗著。下決心要把剎車燈安上??墒菍嶋H啟動任務以后,書上所描述的問題果不其然出現了。

實驗過程如下:從早上10點開始。原本估計安個燈兩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可是實際上弄了一天。首先這個燈沒有說明書,也就沒有接線定義。于是為了避免走彎路,先花時間在網上查找類似的20led高位剎車燈的信息和別人安裝的經驗,結果大概花了一個小時,也沒有查到有價值的信息。沒有辦法,自己用12v電源做試驗,摸索接線的定義,加上中間家里一些雜事打擾,花了一個小時,把接線定義找出來了。這樣,兩個小時就過去了,時間從上午10點走到了中午12點。然后把車上大燈拆下來,研究從何處破線,在車上做試驗,確定各燈位置和走線。然后在拆下來的大燈上做上標記,繼續(xù)上網搜索別人的接線辦法,思考接線方案。用紙筆記錄下來,標上序號,同時在線上做上標記,把延長線接上,并用自粘膠帶纏好,外邊再包上絕緣膠布。這樣時間就到了下午一點。然后吃吃午飯,一點多開始安裝。中間加上解決各種細節(jié),比如放倒座椅,拆下護板,安大燈,走線,接線,接左大燈,時間不知不覺過去,等到弄好,已經到了下午4點了。

這次實驗結果,總共耗時6個小時。原來計劃從早上9點開始動工,12點之前完工的。這還是自己在最快兩小時搞定的基礎上多留了一點時間。可是,我自以為的正常估計,在現實面前碰的粉碎。實際花費時間恰恰是預估的兩倍,因為那個理想時間是一切都順利的最理想情況,可是現實中理想情況是很少發(fā)生的。幸虧這次試驗是利用假期做的,否則,實驗還真完不成。

根據這次實驗,印證了書中的觀點。我想,我們是否可以遷移到學生的學習上?

學生是否對于完成任務的難度和需要的時間過于樂觀,從而一旦不能按照預想完成,就產生挫敗感?學生是否對完成任務的步驟清楚明白,而不是籠籠統統?學生是否有一個清楚的時間觀念,知道時間是有限的,必須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最有價值的活動上?這些道理,如果學生能夠明白,那么不僅僅有助于他們完成學業(yè),更有助于他們將來在事業(yè)上的成功,為他們將來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礎,受益終身。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十五

有時,我們會被一些所謂"拖延者的信條"所說服。

比如說,

1.我必須要做到完美;

2.我做每件事都應該輕而易舉、不費力氣;

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敗的風險更安全;

4.如果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應該很好;

5.如果我成功了,別人就會受傷,等等。

我們平時聽到這些,會認為是對自己要求嚴格,是完美主義者,辦事求穩(wěn)。事實上,這些跟拖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為這些想法是不現實的,是為拖延開道的個人觀念。如果你認為必須做到完美,那么你寧愿拖著也不愿努力去做,因為你不愿意冒風險被人批判你的失敗;如果你認為成功是危險的,你就會為了保護自己和別人而降低成功的概率。

人們形成拖延習慣,是因為害怕,害怕展露真實的一面,會不被別人接受,以至于拖延者不僅躲開了認知世界,也躲開了認知自己。雖然要忍受自責、自輕和對自己反感的'痛苦,但是比起認清自我所帶來的脆弱,這種痛苦更容易接受。改善拖延的過程,也是認清自己,接受自己的優(yōu)缺點,能夠像老朋友一樣與自己相處的過程。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十六

關于拖延的原因,除了焦慮等因素外,作者對我啟發(fā)最大的一點是關于時間的主觀感受。每個人對于時間的主觀感受是不同的。這一點乍一聽感到驚奇,思考后就覺得深以為然。舉一個書中的例子,一個拖延者在晚上沖到郵局去郵寄稅費,有人問他為什么遲到,他說:"距離午夜還有5分鐘,我沒有遲到!"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的嚴重沖突中,不愿意也不能認知到他們的時間概念與鐘表時間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有些人把鐘表時間看成無關緊要的,認為它不夠人性,有些人則始終處于時間混亂中,一開始似乎一切進展順利,但因為突然發(fā)現時間不夠而暈頭轉向,而這樣的經歷只會在他們身上一再重演。這一經常無法被普通人所認知到的因素實際上恰恰說明了很多拖延事件的緣由,頗使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拖延怪圈這一作者著墨頗多的地方也是直戳痛點。拖延怪圈簡練言之:

1.這次我想早點開始;

2.我得馬上開始;

3.我不開始又怎么樣呢;

4.還有時間;

5.我這個人有毛??;

6.不做。

7.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你發(fā)誓,下一次你一定早一點開始,控制好焦慮情緒,嚴格按照計劃,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直到下一個任務出現……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到這兒會感到心里咯噔一下。因為作者實在是描述得太到位了!很多人,包括我,都曾被困在這樣的拖延怪圈中而感到無比苦惱。我們期待著改變。

改變是一個過程,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前關注、關注、有意識有行動或者決心改變、無意識有行動。當你閱讀本文時,你至少是在第二或第三個階段了。通過有效的途徑,你慢慢地進入到下一個階段。而當到達第四個階段時,新的神經通路開始運轉,你開始適應新的行為方式和心理。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有一天你會發(fā)現拖延變得不再對你有誘惑力,很多事情都可以馬上動手去做。

對你的拖延癥有了這么多的深入了解以后,克服的方法就顯得簡單了許多:設立明確的目標與充分可行的計劃。這樣的目標應具有可觀察性、具體性和特殊性,它可以被分解成幾個小的步驟,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鐘內被完成。通過實踐以后,你會發(fā)現,制定這樣的目標和計劃并不難,實現每一步都很輕松,而且會帶給你成功的快感。對了,在實現目標、完成計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別忘了獎勵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哦。豆瓣的一個小組"我們都是拖延癥"目前成員人數已超過133200.說明拖延癥的人群絕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同時也說明大家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且在努力地利用集體的影響和科學的方法去克服。

如果你沒有拖延癥,希望你繼續(xù)堅持下去,給別人樹立一個榜樣;如果你深受拖延癥煩擾,不妨讀讀這本書,汲取一些養(yǎng)分,早日與拖延癥說再見。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十七

之前曾對時間管理的知識很感興趣,當然也是為了針對拖延問題,看了諸如網上流行的所謂華為內部時間管理的培訓課程等等,好像沒有什么效果。讀了這本書,讓我有了新的認識,引用書的原文——“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

其實寫這本書的讀后感非常難。首先這本書并不好讀,可能跟語言有關,畢竟是譯著,既要考慮語言方面,又要考慮專業(yè)方面,而且案例都是國外的,會有種疏遠感;另外這本書并不像小說或其他文史類的書,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還是第一次讀。但是書里分析拖延心理的狀態(tài)、成因等,讓人覺得說是在說我自己,“于我心有戚戚焉”。所以,下面的所謂讀后感,其實就是摘抄加想哪兒說哪兒。

書中序言引用另一位心理學家的觀點,指出拖延癥可能的成因——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對于注意力分散這方面,我直接引用文中內容:

“事實上,網絡越來越成了人們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禍首,這種趨勢正在不斷地蔓延。如今,信息已經是鋪天蓋地、無所不在。過多的信息讓我們無所適從。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決定,太多的選擇——信息的泛濫讓我們很多人陷入了拖延的泥沼之中?!?/p>

這段引文有沒有感同身受?

文中總結了拖延的“心路歷程”,叫“拖延怪圈”:

1)開始新的任務前,信心滿滿,“這次我想早點開始”;

2)早點開始的時機錯過,“我得馬上開始”;

3)時間又過去了,“我不開始又怎么樣呢?”;

4)安慰自己,“還有時間”;

5)早點開始做事的良好意圖沒有實現,內心絕望,“我這個人有毛病”;

6)臨近結束,“最后的抉擇:做還是不做”;

7)不論任務最終是做了還是沒做,“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拖延者往往都是完美主義者。文中介紹了心理學上的“完美主義”的分類——適應型和適應不良型。前者是對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現能夠與之相符。后者是對自己要求很高,但卻對自己不抱希望,對自己的要求和對自己表現的期待之間存在一種矛盾。這種分類對于我來說也是很新穎的,果然心理學上看問題的角度就是不一樣。這種完美主義應該就是與前面說的拖延癥成因之“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相對應的。完美主義都往往要求很高,而又正好是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就容易出現拖延了。

在第9章《你是怎樣變成一個拖延者的》中,有一節(jié)標題“家庭態(tài)度:拖延的成因”,介紹了家庭態(tài)度對人心理成長的影響,在接下來的一節(jié)講述了五種家庭傾向和與之相伴隨的內心恐懼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

書中第四部分,用長達五章的內容來闡述征服拖延之戰(zhàn)。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些空泛,但還是簡單整理在這里。我相信兩位作者都是心理學專家,可能更擅長針對具體的拖延癥制定具體的措施,而把這些具體措施抽象化之后,就變得很空空泛了。

征服拖延之戰(zhàn)之前,先進行盤點,盤點自己身上的拖延問題。盤點自己存在的拖延現象,分析這些拖延帶來的外在的和內在的后果,盤點自己為拖延找的借口。

對付拖延的有力武器是明確的目標與可行性的計劃。作戰(zhàn)方法有學會怎么判斷時間、學會“接受”和“拒絕”、利用你的身體減輕拖延(運動,鍛練身體)。

書的最后部分是拖延技巧匯編,總結一下:

1、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要可觀察具體而實在的,而不是那種模糊而抽象的。

2、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好像跟1有重復)。

3、將你的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迷你目標。

4、現實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待時間。

5、只管開始做!不要起一下子做完事件事情,每次只要邁出一小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

7、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

8、可能的話,把任務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

9、保護你的時間。學會怎樣說不,不要去做額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習慣性的利用借口來拖延,而將它看做是再做15分鐘的一個信號。或者利用這個借口作為完成一個步驟之后的獎勵。

11、獎賞你一路上的進步。將獎賞聚集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結果。

12、將拖延看成一個信號。停下來問自己:“拖延傳遞給我的是什么信息?”記?。耗隳軌蜃龀鲎约旱倪x擇。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動。

總之,拖延是個心理問題,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的是更好地與自己相處,面對拖延的挑戰(zhàn),學會接受,學會行動,讓自己的心理更成熟。

別讓拖延癥害了你讀后感篇十八

在翻開《拖延心理學》之前,本人一直對自身在習慣養(yǎng)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現出的拖延深惡痛絕,并對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癥患者”深信不疑,且頗有點病急亂投醫(yī)的意思,深恐將不斷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幾個星期的碌碌無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廂情愿地將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廣受推崇的《拖延心理學》這本書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細讀之下,方知拖延這個問題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行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腦共同作用力之下的產物。正如書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經驗這三者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碧热艏毦科鸶髯酝涎拥母?,還會扯出諸如:早年記憶、對成功和失敗的各種恐懼、模糊的自我認識以及家庭的態(tài)度等等,這些我們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觸及的深層次感受仰或真相。

當讀到對各類“拖延行為模式的法庭大調查”這一章節(jié)時,書中提到:拖延會激起類似自責或者厭惡這樣的情感反應,但是……它很可能同時也在幫你躲避其他更為焦灼的情感。這突然就讓我想到了自己在寫稿過程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拖延。那時候,總會一邊反復計算已完成字數和最后交稿期的距離,一邊為自己無法按部就班卻總在不斷往后拖延,而無比自責和懊惱;那時候,自己簡直就像掉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在拖延,一方面又在焦慮和自責中痛苦度日;那時候,即使現在想起來,自己也會禁不住起上一身雞皮疙瘩。

如今,是本書啟發(fā)我找到了個中答案。那時之所以那樣,是因為在拖延中寫稿和在寫稿中拖延的我,無論有多么令人厭惡,也比不上作品完成后卻得不到認可或不能發(fā)表的那種挫敗感更令人痛苦。所以,那時候的拖延源自于我對失敗的懼怕,擔心得不到認同和肯定會就此失去自身價值(本書指出,這種就個人表現論個人價值的觀點也是不可取的。)繼而推論出,這可能跟我成長于一個具有懷疑傾向的家庭中有關。當然,探討這些并非是為了逃避或者指責又或者抱怨什么,何況即使這樣也根本于事無補。我要說的是,在這個對自身艱難的探索過程中,自始至終,你都要懷抱真誠和勇氣,否則,很難發(fā)現真正有用的東西。

所幸,經過徹底反省分析,雖然拖延癥的對治簡直稱得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但本人總算不是無可救藥。書中所提出的一些拖延處理技巧,也確實具體而實用。例如,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我要在今天睡覺前完成這篇讀后感。而不是:我要停止拖延;再例如,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我要打掃房間。即使打掃房間又無聊又辛苦,但我起碼可以忍受15分鐘,而且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15分鐘,才能完成一件事;還有,要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也許最近投出的一篇稿子,又沒有出現在編輯公布的過稿名單中,但這并非我個人價值和能力的反映,我只需開始著手下篇的寫作就可以了。

起碼《拖延心理學》給了像我這樣,受拖延頑疾拖累的“拖延者”一個希望,只要有意愿改變,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復實踐,總有一天,我會心甘情愿接受犒賞。這些犒賞,也許來自于我如愿完成的一篇文稿,也許得益于我花數十年持續(xù)經營的生活,甚至多虧我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為健康所帶來的珍貴回報……總之,連一向追求完美的我(據說大多數拖延者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為開啟新生活所經歷的這一切了。這一切,包括拖延,但拖延已不再是一種失敗。只有不敢去經歷,才是真正的失敗。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95625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