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屈原讀后感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09:37:13
最新屈原讀后感大全(14篇)
時間:2023-11-09 09:37:13     小編:QJ墨客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讀后感應該盡可能準確地表達我們對作品的觀點和評價,避免主觀臆斷或片面理解。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讀后感范文,希望可以激發(fā)大家對于該書的興趣和共鳴。

屈原讀后感篇一

自懷石投江之后,屈原便一直為人們傳誦至今。先民們專設一個節(jié)日來紀念一個人并且延續(xù)兩千年之久,這至少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屈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和嫉惡如仇,潔身自好的高風亮節(jié),贏得了后人對他的永世景仰。

屈原之死,感天動地,氣貫長虹。

每至端午。每每讀到《屈原列傳》中“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這一句,都要被屈原感動得潸然淚下。不難想像,作為一個“真正直行,竭忠盡智”的忠信之臣,一再被疑謗直至被貶,作為一個有著強烈愛國之心的國之棟梁,眼看祖國山河破碎而自己卻無天之力,這該有多痛苦!在極端痛苦之中,用死來求得永恒的解脫,以死來保護自身的清白,以死來報效祖國,這實在令人同情,令人感動,令世人油然而生敬意。

我同情屈原,我景仰屈原,我歌頌屈原,但我又不深深地感嘆一句:

屈原之死,悲哉!惜哉!

屈原讀后感篇二

自屈原投江之后,他便一直被人所懷念。先民們設立一個節(jié)日來紀念一個人,并且延續(xù)兩千年之久,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屈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心和嫉惡如仇,潔身自好的高風亮節(jié),贏得了后人對他的永世敬仰!

然而,敬仰之余,我常常會生出一些想法。死,固然不失為一條保持清白、抗爭世事的`途徑,但這其中難免包含著一些怯弱和無奈。當一個人理想破滅,處于窮途末路之際,死難道就是唯一的選擇么?屈原之死,確實悲壯,但相比之下,孔夫子的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頑強斗志,不更令人敬仰么?人生怎么可能沒有挫折呢?一旦遭到巨大災難,就以死來解脫,不顯得太消極了么?文天祥被虜,本想求死,可他終于還是“隱忍而行”。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堅定的目標——“將以有為也”。是這個信念戰(zhàn)勝了求死的念頭,支持著他斗爭直到最后。

屈原不應該選擇死!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頌屈原,但我不由得深深感嘆:屈原之死,悲哉!悲哉!

屈原讀后感篇三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司馬遷的一篇列傳。屈原是湖北秭歸人,作為一名湖北人,對這位偉人的歷史我也非常感興趣,今天特地開始讀了一下原文。

屈原是羋性屈氏,古代的姓和我們今天的姓不一樣,古代只有貴族才有姓,屈原和楚國王室都是羋姓。而屈是他的氏?!肚Z生列傳》中說屈原是楚平王的同姓,所以按照道理來說屈原是和楚國王室有血緣關系的。

他最先是楚懷王的左徒。因為才華出眾,所以懷王一開始非常信任他。但是同朝為官的人為了爭寵而害怕他的能力超過自己。于是他們想辦法迫害屈原,他們在楚懷王的面前誣蔑屈原,這樣楚懷王就開始漸漸疏遠屈原。

由于屈原為人非常正直,用心對待他的君上。可是卻被疏遠,真是忠言逆耳。屈原被罷免以后,秦國想要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關系很好。秦惠王想要疏遠楚國和齊國,于是派張儀去找楚懷王,張儀說如果楚國能夠和秦國結盟去攻打齊國,秦國會把六百里的地方送給楚國。楚王聽了以后答應了張儀,于是和齊國絕交。等到戰(zhàn)后楚王準備去接收土地的時候。張儀卻說自己和楚王約定的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

之后楚王很生氣,想要攻打秦國結果被秦軍打敗。后來秦國主動請求歸還漢中向楚王求和,楚王只要求得到張儀。后來張儀用重金收買楚王的寵妃,張儀逃走了。之后秦昭王和楚國通婚,希望和楚王見面,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之國不能相信,結果懷王不聽。最后楚懷王死于秦國。

屈原后來又被貶了,在萬般無奈之下,投江自殺?!肚Z生列傳》讓我體會到,一個國君如果只聽片面之詞,聽不進真話的惡果。屈原忠心耿耿卻落下一個投江自殺的下場。實在是非??上?。

屈原讀后感篇四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

我倚著墻,捧著那本厚厚的《史記》,認真品讀著《屈原列傳》,穿越歷史的長河,再一次認識了屈原這位偉大的人物。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才高氣勝,忠而被謗。他生活在戰(zhàn)國中后期,當時七國爭雄,其中最強盛的.是秦、楚二國。屈原曾在楚國內(nèi)政、外交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以后,雖然遭讒去職,流放江湖,但仍然關心朝政,熱愛祖國。最后,毅然自沉汨羅,以殉自己的理想。本文以強烈的感情歌頌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華和他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屈原曰: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混濁我獨清。縱然是用以身殉國來證明自己對國家的忠心與赤誠,從不言悔;縱然楚國江山已是岌岌可危,還是抓住最后一線希望,竭力挽回一切,亦不言棄。他雖身處污泥濁水之中,但不被世俗所玷污。那樣一種高潔,堪與日月爭輝。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不愿淪于那墻頭的草,只隨波逐流。而是近乎偏執(zhí)地抱著那份骨子里褪不去的清高,直至汨羅江邊,他寧用生命保全自己乃至是一個國家的尊嚴,也不愿屈服于現(xiàn)實。

也許是天妒英才吧,滿腔的愛國情懷、蓋世的才情,卻無處施展,始終郁郁不得志,這就是屈原,一個亂世背景下的悲劇英雄。他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赤膽忠心,一心為國,卻遭到奸佞之人的誹謗與楚懷王的質(zhì)疑。盡管如此,他仍舊是如白蓮般,出淤泥而不染,濯垢水而不污。

是?。〕鲇倌喽蝗?,濯垢水而不污。這就是屈原愛國理想的寫照。權勢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為理想故,兩者皆可拋。屈原的高貴,屈原的愛國,屈原的高潔,震撼人心,永垂青史。

屈原讀后感篇五

偶然間在微信讀書app上翻到了歷史書籍《屈原賈生列傳》,今天剛巧是端午節(jié),便點開讀了讀,雖全為文言文,但其中的主要內(nèi)容還是可以讀懂的。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這部書中的人物,不只有帝王將相,而且有諸子百家,文人雅士等各個階層的人物的,通常司馬遷把具有類似人生軌跡的人物放在一起記敘,屈原和賈誼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屈原和賈生雖是不同時代的人,但同為才高八斗,又是忠貞愛國之士,為小人所忌恨,繼而遭到誹謗而信而見疑,忠而被貶,最終被流放,二人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但在文學上都給后人留下經(jīng)典之作,所以太史公把他們寫在一篇之中。

該列傳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對屈原的介紹,作者先寫他因才能出眾而到楚懷王的信任,他博聞強識,明于治世,嫻于辭令,但正因如此受到上官大夫的嫉妒恨,上官大夫因此進讒言于楚懷王,楚懷王因此而逐漸疏遠屈原,最后將他貶謫到南方。司馬遷在列傳中著重描寫了投江時的屈原。屈原在投汨羅江遇見漁夫,漁夫和屈原的一席對話直接有力地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滿懷經(jīng)國之志而又報國無門的屈原。他的滿腔抑郁無人能懂,只能通過詩賦來表情達意,世道既容不下他正道直行的性格,自己又不愿與世推移,隨波逐流,所以死亡自然是他獲得解脫的最好選擇。一代英豪就這樣被留在了汨羅江之中,時年六十二歲。

后半部分是對賈生的介紹,作者也同樣先寫他年少成名,年十八,就以能誦詩屬書于郡中,僅僅一年之內(nèi),就官至太中大夫,又實行一系列改革,因此與舊貴族產(chǎn)生矛盾,最終在他們進諫之下,以“年少初學,專教擅權,紛亂諸侯”的罪責而遭貶。

同樣,司馬遷對被貶之后的賈誼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首先些他的《吊屈原賦》賈誼以屈原自比,吊古傷己,以此來表達他的抑郁不快之情。除此之外,他的《鵩鳥賦》中,“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予去何之,詔予其期"可以看出他獨居于長沙,找不到傾聽者,只能向這帶來死亡之兆的貓頭鷹訴說,表明了他對前途的迷茫,不知未來是吉是兇,也不知死亡到來是早還是晚,抱著這樣的抑郁心情,他再入宮廷兵雖得到重用,卻因梁王劉勝墜馬而死而深感自責,前168年,他抑郁而終,時年三十三歲。

司馬遷將敘事和抒情融為一體,筆端時常流露自己的情感,正如他自己所說:“……關屈原所自深淵,未當不垂涕,想見其為人……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表達了對屈原、賈誼的人格贊美和對其文學成就的肯定,又表現(xiàn)了對屈原賈誼的無限同情,或許其中還夾雜著司馬遷對人生的思考。

屈原,賈誼的死亡是否有意義,在今天存在著極大的爭議,但無論哪種看法,共同肯定的是他們的愛國情懷。在今天的中國,我們倡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無疑是我們愛國之路上的楷模和精神鼓勵。

屈原讀后感篇六

我的祖國以快60歲了,我的祖國是經(jīng)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才有今天的繁榮,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有多少人為祖國拋頭顱,但他們依舊微笑有多少人為它灑熱血,但他們都覺得值,從古至今有多少的英雄人物為自己的祖國獻出了他們自己年輕的生命呀!

前段時間我有幸讀了《屈原列傳》這本書,對流芳百世的屈原有了個全新的認識。

屈原名平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懷王的左徒,見識廣博。但是他一生中遭遇了兩大挫折。讀《屈原列傳》的時候,我感覺到吸引和震撼我的以不再是屈原那高尚的品質(zhì),而是感慨活在一個不被人了解的世界,那會是一個多大的悲哀。

屈原為楚國建立了法度,辦理外交使楚國的'趨勢逐漸走向富強的道路,并一度成為六國聯(lián)合抗秦的領導,同時他又為祖國積極培養(yǎng)人才??墒浅馁F族政治,以日趨沒落,楚懷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國的張儀以重金收買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楚懷王的寵妃鄭袖,造成一個全面的政治攻勢。

事后,屈原便找到楚懷王,要楚懷王聽從他的建議,但楚懷王的寵妃和大臣們百般阻撓,最后沒聽從屈原的建議。過了一段時間秦兵大舉來襲,最終楚國滅了。

屈原回首再回首,拭淚,最后終于抱起岸邊的一塊記錄楚國輝煌、中落的歷史的江石投入了奔騰不息的滔滔江水。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嗚呼。

“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每讀到屈原,想到屈原,我總是有一種悲嘆,一個真正的跋涉者,一個真正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情操的人,他的結局竟是萬般無奈的投江,后人們便流傳這樣一個習俗,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便在屈原投江的那條河里,撒粽子,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尸體,以后的五月初五變成了今天的端午節(jié)。

我讀完了這本書以后,我想為什么有那么多高尚的人總是匆匆的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今天的人也許永遠也不會明白的。

從屈原坎坷的一生,我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遭遇困難和挫折是正常的,關鍵是在面對挫折時,應當拿出勇氣和毅力,迎接挑戰(zhàn),直面迎接,戰(zhàn)勝自我,把每一次的挫折,當作前進的踏腳石,最終走向成功,我相信這個道理一定會使我終身受益的。

屈原讀后感篇七

從離騷中我看到了屈原的浪漫于自愛。屈原屬于楚國公族先世三代在朝,官至左徙曾經(jīng)深得楚懷王得信任,入則與王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以對諸侯。屈原作為一名外交家與軍事家,對內(nèi)他主張統(tǒng)一楚國,對外實行聯(lián)齊抗秦得策略。正如屈原所認為得他兼具有著內(nèi)美與外才,是有資格象愛香草美人那樣愛惜自己得。

離騷中反復出現(xiàn)了江離,辟芷,秋蘭,杜衡,菌桂,胡繩等種種的香草再加上秋菊,芙蓉,香草(花)的形象深入人心。離騷中又寫了屈原上下求索的迅女的過程,此中屈原還以美人自比與出懷王的關系。為什么這樣寫呢?咋一看還真是狂妄!誠然花草是天地間自然造化的產(chǎn)物,屈原以此自比,就是在說屈原就像這花草一樣預審據(jù)來就有著天然的芳香與美麗。而寫自己能上天入地則是以此表示自己的非凡人生經(jīng)歷。日本的孩子都相信自己是天國送給人間的禮物。原本生命是一種很偶然的誕生,但人來總是樂此不彼地給賦予它神秘而美麗地色彩。屈原也是這樣。屈原愿與荷葉為衣,芙蓉為裳,在淡淡的清晨收集蘭花的朝露,在夕陽的黃暈中采摘初開的菊花。因為他相信自己是非凡的,所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和自己聯(lián)系在一起。但現(xiàn)實不可能這樣美好。盡管想象中的事物這樣美好但這只能是一種非現(xiàn)實的浪漫。

非現(xiàn)實的浪漫也是浪漫。在屈原理想的世界里是容不下半點的污穢的,應該在一片濃郁的花和同樣濃郁的花香里縱橫允吸著天地神明賜予的空氣,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要做地事。擁有這樣芳香濃郁的莊園,心里期盼著美人的相伴。屈原愛自己,因此對美人的要求也很高,以至于天上人間上下求索竟不能得。屈原愛自己至此。

屈原得自愛又是和浪漫聯(lián)系在一起得。愛惜自己本身就是人類最原始的美好情結,屈原是個浪漫到極至的人,其浪漫情懷也是巍然獨立的。屈原之前沒有出現(xiàn)過象離騷這樣的長篇抒情詩,屈原的獨樹一幟就是浪漫。凡是人有兩種境遇,生活事業(yè)得意或者失意。得意的人心里開的是明朗的花,失意的人心里開的失幽怨的'花。自愛而又不得意的人雖然開的是幽怨的花,但卻依然可以美麗著傲視群芳。屈原是這樣的,雖不得志,但卻可以孤芳自賞。屈原對江而嘆:時間象流水一樣追趕不上,年歲匆匆不再等待我,內(nèi)心的憂思滾滾也如江水。屈原在離騷中表現(xiàn)了他愿意效法前人彭咸的意愿,屈原后來也的確這樣做了。為非現(xiàn)實的浪漫付出的代價同樣是詩意般的浪漫死亡。

對于屈原,作者先寫他的才能之高。他“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進讒言使懷王疏遠屈原。屈原被貶之后,作者極力表現(xiàn)他忠君愛國的一腔熱血和滿懷赤誠,“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終也沒能使懷王覺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蘭,慘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點寫了他的死。上不能為國盡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壟畝,歸隱田園,“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種偉大的、難得的孤獨,唯有堅強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就這樣,屈原懷抱沙石,沉江而死,實現(xiàn)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離騷》)的諾言,其正直剛烈堪稱千古之冠。

司馬遷對賈誼,則首先表現(xiàn)其才華過人,“是時賈生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人,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以為能,不及也”。漢文帝也非常欣賞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為太中大夫。接著賈誼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禮樂等革新主張,但卻遭到了周勃等老臣們的反對,他們攻擊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而漢文帝又是這班老臣們所擁立,登位不久,權力未穩(wěn),也只有依從而已。所以就把賈誼貶到長沙,任長沙王太傅。

屈原讀后感篇八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屈原生于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樂平里,他的家族與楚王同宗,是王族的一支。屈原雖出生貴族,卻有著橘樹般堅貞不變和愛民如子的品格,自幼生活在民眾之中,小小年紀便做了許多體恤民眾之益事?!懊讉}口”之事與挖掘“照面井”便體現(xiàn)了屈原憂國憂民的胸懷與為天下百姓著想的志向,而這也正是千百年來后人對屈原深切愛戴和無比敬仰的原因之一。社會發(fā)展需要屈原這樣有理想,有抱負,心懷天下的人,今天創(chuàng)建和諧的小康社會更是需要像屈原這樣有擔當之士。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屈原弱冠而為官,他在政治、外交上都有著較強的能力,曾一度解決楚國與齊國的外交問題。他為楚國的發(fā)展和強大而勞碌奔波,傾心效力,卻因改革觸犯了腐朽貴族集團的利益而被暗算,受到了楚懷王的疏遠。在身心俱疲之下,他仍以大局為重,出使齊國,直諫楚懷王,表現(xiàn)出他高度的愛國精神和無比豁達的心胸。作為改革的執(zhí)行者和推動者,屈原盡心盡力,他身上表現(xiàn)的諸多優(yōu)秀品質(zhì)和可貴精神,歸根結底是一種對社會、對國家的奉獻精神,偉大中華民族之復興需要這種時代精神。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懷王客死秦國,新君頃襄王又昏庸無能,加之一次又一次的貶職流放,屈原的心,已然絕望。他恨君王不辨是非,聽信讒言;他恨那些小人不顧國家利益,爭權奪利。他內(nèi)心有著極度的痛苦卻無處宣泄,只能以創(chuàng)作來書寫自己的心情,《九歌》《離騷》……一部部作品被屈原創(chuàng)作出來。在屈原流放江南后不久,楚國國都失陷,當這國土淪喪的消息傳到屈原之耳時,內(nèi)心之痛苦難以言表,他只有清白以直死,最后在汨羅江滿懷憂憤之情結束了自己悲壯的一生。他那不朽的詩篇,他那忠君愛國九死不悔的精神,使他成為一位光照明月的巨人,也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屈原之死,可歌,可泣,更是可悲……

屈原的一生,都在為楚國而奔波,卻終是斗不過腐朽黑暗的邪惡勢力。他們不求國家發(fā)展,只為了個人的私利,把國家引入了滅亡的境地。這是屈原官途的悲劇,更是楚國人民的悲劇。若貴族勢力眼光能看遠一點,屈原的命運便不會如此多桀,楚國的下場也不會如此悲慘,歷史也可能因此而更改。有開明清廉、勤政愛民的執(zhí)政者是國之幸民之福,在當今只注重私利的背景下,傳承屈原精神更是刻不容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睔v史即是歷史,我們不能改變什么,也改變不了什么,我們能做的便是傳承屈原文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超越前人,認真學習,學好知識充實自己,為鑄就“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而努力!

屈原讀后感篇九

讀了《屈原投江》這篇文章后,我知道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由于奸臣讒言而屢遭放逐,但他的愛國之心不變,所以最后他不愿朝秦暮楚投江自殺了,他以死捍衛(wèi)了他的操守,表達了他對楚國的忠誠熱愛。

我鄙視那些奸臣,因為自己的無才而摧殘有才華有知識的人,正是有了他們,所以那時的社會才會變得那么不堪,屈原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源遠流長,會被后人一代代歌訟,而那些奸臣也會被人們記住,記住他們的無恥行為,讓后代們唾棄他們。

屈原讀后感篇十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

屈原又是一名政治家和愛國志士。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千百年來感動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

他兩次被流放,一次是因為懷王的愚蠢;一次是因為子蘭的讒言。最主要的是他革新圖強;遭受打擊,不背叛祖國。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千古,成為中華民族的愛國代表。

一個人的行為詮釋著他對人生的理解,對生命的看法。屈原熱愛祖國,他不像孫臏、李斯那樣跑到別的國家去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抱負。當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抱負無法施展實現(xiàn)時,慷慨以死明志。

我為屈原之死惋惜悲嘆。志向雖不可移,用生命去替換,代價太大,過于沉重。有1%的希望,就要用99%的努力去爭取,絕不悲觀!絕不等待!決不放棄!

我慶幸自己生長在一個新時代,一個勇于變革的時代,一個提倡人人平等的時代。盡管生活還有許多不如意,但我不明白有些人為什么放棄希望,甚至生命。一次與父母的爭吵?一次比賽的勝負?還是看破紅塵,甘愿成仙?神仙都難免俗,何況人乎?對待名利地位,重要的是做到心平氣和。

人活著,才有希望,才有未來。讓我們一起去擁抱希望!擁抱未來吧!明天一定會更好!

屈原讀后感篇十一

屈原是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我們作為屈原的后代,應該對他有所了解。讀后,屈原那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更是高大、神圣了。

屈原喜愛讀書。他小時候幾乎讀完了樂坪里所有能找到的書。就連民間流傳的山歌他也從不放過??纯辞r候又看看自己,我真覺得慚愧呀!我已經(jīng)是四年級的學生了,還從沒完完整整地讀過一本書。就連平??磿策€要爸爸媽媽催促,有時甚至還覺得爸媽催我讀書就像要了我的命一樣。從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不愛看書的壞毛病,努力學習屈原刻苦讀書的精神。更令我敬佩的是屈原行廉志潔的品德。屈原晚年時期,被政治所迫不得不投江自盡以了報國之志。懷石投江之前,屈原與一位老漁夫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寧肯跳進江中葬身魚腹也不愿和那些人妖顛倒的無恥小人同流合污!”這一句話足以教育我們要為人身正,不與“小人”同流污。在這一點上,我做得還是不錯的。不管在學校還是在班上,凡遇見不正之風或是違紀現(xiàn)象,我都能制止。

我最敬佩的是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只可惜屈原他生在了奸人當?shù)赖臅r代,報國無門,只得投江自殺。而我們卻生活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現(xiàn)在祖國正需要屈原這樣的愛國人才。因此,我們一定要從現(xiàn)在起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增長才干,努力施展自己的報國之志,讓屈原早日瞑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用屈原這句話作為我的座有銘,努力學習,大膽工作,為祖國的繁榮強盛做出貢獻。

屈原讀后感篇十二

《屈原傳》這本書是作文班的陳老師送給我的,他希望我能從這本書中收獲某些道理,積累成長的精神。我讀完這本書后,感覺到屈原的人生既偉大又令人悲嘆。

屈原小時候的家境也算富足,吃得飽,穿得暖。無凍餒之苦,家鄉(xiāng)秭歸,姐姐屈須,父親伯庸,祖母柳氏。屈原聰穎好學,從小就被人稱作過目不忘的小神童。但年歲太小,渾身孩子氣,辦事毛手毛腳。有一次,小屈原把賬簿落于火盆中燒掉了一半,但是小屈原從容鎮(zhèn)定,若無其事一字不落的將薄子的賬目一一背出。果與實際無一差錯,鄉(xiāng)親們都認為小屈原長大后能成為有大志的人,這更引起了小屈原的好學,為他的將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了,在公元前321年,這一年屈原19歲,秦軍犯境,到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給百姓造成了極大的災難。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楚之西北邊境各郡縣的百姓與秦軍對抗,19歲的屈原學習兵書,訓練武藝,成立了平寇隊,終于在321年正月十五把秦軍驅(qū)趕到邊境外,一連數(shù)月不敢前來騷擾。這一舉動得到了楚懷王的賞識,屈原正式進入宮廷。

公元前320年,屈原在蘭陵蘭臺宮認認真真學習宮廷禮儀,忠于職守,修明法度,革除舊制,楚國漸漸走向強大,屈原被封為左徒。到了公元前328年,齊楚準備聯(lián)合攻打秦國,秦國得知后,派出丞相張儀到楚國破壞齊楚關系,逐出屈原。他先用珍寶買通了楚國的君臣和楚懷王的愛妃鄭袖,要他們編造屈原的品質(zhì)和危險,使楚懷王流放屈原。到達郢都后,張儀向懷王提出優(yōu)厚的利益與秦國聯(lián)盟,懷王自然答應,與齊國斷絕關系。漸漸的,屈原被楚懷王懷疑,覺得屈原不是一個可以重用的人。在奸臣的造謠誣陷下,楚懷王把屈原流放至漢北邊境,剛流放不到一年,楚君就打了敗仗。但是懷王還是認為與秦國聯(lián)盟有好處,一直沒有召回屈原。

屈原到了漢北一帶徘徊,內(nèi)心非常復雜痛苦。慢慢地,楚國接連不斷的打敗仗,變得弱小,成為了七國中最弱的國,但自己又無能為力。這使屈原更加悲痛,創(chuàng)作了《離騷》這篇曠世巨作。楚懷王也意識到屈原的重要性,立馬把屈原召回宮廷。在這期間,齊楚又建立了友好的關系,楚國又逐漸變得強大。

在公元前296年,楚懷王被秦國丞相張儀騙到秦國,被囚禁在那里,抑郁交加,客死秦國。子恒被立為楚王,稱為頃襄王,頃襄王卻沒有發(fā)奮圖強,報仇雪恥,反而更加忠奸不分,是非不明,根本不打算任用忠誠正直的屈原,在那些奸臣的勸說下,屈原被流放到南方寂寥的荒野。

在流放的那天,鄉(xiāng)親們在街上為屈原送行,風雨中佇立著數(shù)千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內(nèi)心都舍不得屈原。屈原來到洞庭湖,在一間小茅屋住了下來,那時他已是一位62歲的老者。在公元前284年,秦軍打入了楚國的首都郢都,楚國馬上就要滅亡了。屈原徹底絕望,他想,我以身殉國,希望能引起楚王覺悟,以挽救身亡的楚國。于是,他縱身躍入汨羅江,將一直傳續(xù)到現(xiàn)在。這個故事也依然令人記憶深刻。

屈原愛國愛民、聰穎好學、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高潔人格,值得我們后輩學習。

屈原讀后感篇十三

心里,總覺得很不舒服。

可是,在我們讀完,也翻譯完課文之后,在老師給我們講有關屈原的政治背景的時候,我被他的人格說深深的震撼了!

他剛剛開始,政治上很成功,可是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讒言,所以將屈原貶職了。記得老師好像說《離騷》就是他在被貶時創(chuàng)作的。老師還向我們推薦了他的另一首詞(詩?),叫《漁父》,打算哪天拜讀一下。

在屈原以前,他們這些人都是不講究效忠于自己的祖國的。包括很著名的孔子,都會四處云游宣傳自己的政治報復。只有屈原,就算楚懷王不重用他,就算他人都排擠陷害他,他依舊對楚國忠心耿耿!

還有他的藝術成就。他是浪漫主義的開端,創(chuàng)造了楚辭體(也就是騷體),還開創(chuàng)了個人創(chuàng)作(以前像詩經(jīng)都是沒有作者的)。更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也就出了這么一個屈原吧!!

屈原讀后感篇十四

最近,我讀了一篇司馬遷寫的`名著――《史記》。其中,我有一篇記憶深刻的故事:《屈原投江》。

《屈原投江》,這講的是一位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當時,屈原的國家快滅亡了,于是,愛國的他,便向皇帝傳上了他的幾個改革方法。不料,皇上并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反而將他降了職,屈原十分憤怒。過了一段日子,他們的國家國土淪落,屈原滿懷悲憤,投江自盡了。人們非常懷念屈原,他們怕小魚吃掉了屈原的尸體,便每天往江里仍粽子,這便成了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吃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很是感動。屈原的這種愛國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么?故事中,屈原向皇上提出他的改革方法,昏庸的皇上居然不知采納,還降了屈原的職,能不讓他憤怒么?尤其是最后國土淪落,這讓愛國的他怎么接受得???所以,我們應該對這位愛國詩人表示無限的敬佩。

聯(lián)系現(xiàn)在想一想,我們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可我們的愛國之情不能變,我們也不用向屈原一樣,我們只要好好學習,回報祖國,這就是我們愛國的表現(xiàn)。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967802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