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粽子心得體會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體會(大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6:23:05
2023年端午粽子心得體會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體會(大全9篇)
時間:2023-11-13 16:23:05     小編:影墨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心得體會,它們可以是對成功的總結(jié),也可以是對失敗的反思,更可以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jīng)歷的事件、經(jīng)驗和教訓(xùn)的總結(jié)和反思。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端午粽子心得體會篇一

今天上午我去看姥姥包粽子。

第一步:包粽子。拿兩張或三張煮過的'粽葉對疊在一起,再在粽業(yè)上放一把米,然后在米的上面放一些綠豆、芝麻、花生和一肥一瘦兩塊豬肉,再在它們上面又放一把米蓋住,包住在用線捆綁,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碧綠玲瓏,惹人喜歡。

第二步:煮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放水,用大火煮一個多小時,再用小火燜一個多小時,就大功告成了。

姥姥扒開一個粽子給我品嘗,哇!香噴噴的,自己家包的粽子就就是不一樣。

端午粽子心得體會篇二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yōu)榱思o(jì)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是我最愛的是包粽子。早晨,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干凈,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開始包粽子啦!媽媽先拿出兩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塊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蓋好,然后再拿筷子攪勻、折好,再用繩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媽媽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開始學(xué)包粽子。我照媽媽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但是糯米沒漏出來。然后我用繩子把粽子捆緊,我想把粽子捆緊一些,結(jié)果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混亂之中我沒把粽子包好,卻把糯好灑了一地。我并不灰心,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嗎,我又細(xì)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媽媽的指導(dǎo)下我終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為它很小,也很矮。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過一個多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這種味道我到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通過這次學(xué)包粽子,我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xì)心、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jié)果。

端午粽子心得體會篇三

端午節(jié)到了,我來到奶奶家,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了,我和奶奶來到廚房,奶奶問我:"你喜歡吃什么餡的粽子呀?""毛芋餡和蛋黃餡!"我回答奶奶。我們端來碧綠的箬葉,香噴噴的糯米,綜線,毛芋餡和蛋黃餡。我先拿起兩片箬葉,折成漏斗形,拿起勺子兜了一勺米放進箬葉里,可我一疏忽,手沒捏緊,米全灑在了地上,我飛快地拿來掃把,把米掃干凈。我就干脆興致勃勃地坐在凳子上,看奶奶熟練地包粽子。過了一會兒,我想:坐在這里看奶奶包粽子,還不如照著奶奶的樣子學(xué)包粽子呢!于是我就照著奶奶的`樣子學(xué)了起來:先把箬葉這成漏斗形,往里面放一勺糯米,然后把餡放進去,在放一塊肉,最后再放一勺糯米,在用一片箬葉包好,用綜線綁緊。包著包著,我熟能生巧,一會兒就學(xué)會了,而且越包越好,奶奶夸我真能干。

粽子終于包好了,我們把粽子放進鍋里煮,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我趕緊跑去把粽子剝開,津津有味地吃??粗@些粽子,我心里樂滋滋的。

這次端午節(jié)真難忘!

端午粽子心得體會篇四

今天奶奶去超市買了糯米、棗等東西,買這個要干什么?我們要包粽子!

首先,把粽葉洗干凈,把糯米淘好,就可以包粽子了。我們拿出櫻桃、蘋果、棗、線等東西,開始包粽子。首先,把粽葉卷成一個錐形,然后把米和水果裝進去,折上另一半粽葉,纏上線,打個結(jié),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包啊包,我們很快就包了一小盆粽子。這時,我的手有點累了,我真想休息一會??墒?,我好久沒包粽子了,還是堅持一下吧。一盆粽子終于包完了!等奶奶把粽子放進蒸籠里,我才去干別的事。

等著等著,晚飯時間終于到了。粽子一端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個。我夾的是櫻桃味的,紅色把潔白的米粒染成了粉色。嘗了一口,我不禁皺了一下眉頭,這個櫻桃已經(jīng)被煮的沒有味了。我再嘗了一個蘋果的,也是這樣。

雖然這次做的不成功,但我下次會做得更好的!

端午粽子心得體會篇五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之一,也是一個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節(jié)日。每年的端午節(jié),學(xué)校都會組織學(xué)生包粽子,通過親手動手制作這道美味佳肴,使學(xué)生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次端午節(jié)校園包粽子的活動中,我收獲了很多,讓我深受感動和啟發(fā)。

第一段:認(rèn)識端午節(jié)的淵源和意義

在端午節(jié)校園包粽子之前,學(xué)校安排了一場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知識講解會。在這次會上,我們了解到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意義。我們了解到,端午節(jié)是紀(jì)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也是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通過學(xué)習(x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國民族精神的堅韌和民族傳統(tǒng)的重要性。這讓我更加期待著接下來的包粽子活動。

第二段:體驗包粽子的樂趣和技巧

端午節(jié)當(dāng)天,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去包粽子。老師先給我們講解了包粽子的步驟和要點,然后我們才動手制作。一開始,我覺得包粽子肯定很簡單,沒想到包得一團糟,形狀都是歪歪扭扭的。但是,隨著老師的指導(dǎo),我才逐漸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我發(fā)現(xiàn),包粽子需要耐心和細(xì)心,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通過親身體驗,我深深體會到了包粽子的樂趣和技巧。

第三段: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包粽子的活動需要大家合作完成,這讓我深刻地認(rèn)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互相幫助、相互配合。有的同學(xué)負(fù)責(zé)洗粽葉,有的同學(xué)負(fù)責(zé)調(diào)制糯米,有的同學(xué)負(fù)責(zé)包粽子。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wù)。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和樂趣。只有大家都努力,才能把粽子包得又好看又好吃。

第四段:品嘗美味的粽子,感受中華文化

經(jīng)過大家的努力,一批批色香味俱佳的粽子被生產(chǎn)出來了。當(dāng)我們品嘗到自己親手制作的粽子,滿口的粽香和糯米的香甜讓我們無不感嘆。在品嘗粽子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粽子的多樣化,有甜粽子、咸粽子、肉粽子等等。這些不同口味的粽子展示了我國悠久的飲食文化和地域特色。通過品嘗粽子,我更加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第五段:收獲和啟發(fā)

通過這次的校園包粽子活動,我收獲了很多。我不僅學(xué)到了多樣化的粽子制作技巧,還領(lǐng)略到了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同時,我還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好一件事情。這次活動讓我更加喜歡和關(guān)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更加熱愛和珍惜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端午粽子心得體會篇六

老人們說,端午節(jié)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qū)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jié)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jié)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jié)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為了紀(jì)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jié)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dāng)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后,一切都準(zhǔn)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fēng)了!媽媽包粽子前,當(dāng)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yīng)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嘗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端午粽子心得體會篇七

昨天,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因為在這個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里我學(xué)會了包粽子。

早上我早早就起床了,和妹妹一起跟著外婆來到菜市場買包粽子的材料。外婆說因為計劃要包五香肉粽,所以要買粽葉、糯米、花生、香菇、肉和繩子等。買好全部材料后我們馬上回家投入到緊張激動動手時刻。

開始包粽子了,外婆教我們首先把粽葉對折,然后在對折的粽子葉里裝粽料,接著再對折對折,最后用繩子把它綁好,這樣一個粽子就成形了。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會功夫就全包好了。最后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內(nèi)蒸煮,隨著灶具的火力變化,大約二十分鐘后,粽子的香味就慢慢飄滿了屋子。

帶著激動的心情,我們迫不及待的拿起碗筷開始動手動口了。吃著親手做的粽子,雖然熱熱的有點燙嘴,但心里是特別的有味道。

這個節(jié)日過得真難忘懷!

 

端午粽子心得體會篇八

20_年6月_日,君融天湖幼兒園開展了端午主題活動之快樂包粽子活動,中大班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親手包粽子,而小班的小朋友則自由參觀,有的小朋友還積極參與進來呢,大家都體驗到了包粽子的快樂。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jīng)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習(xí)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著,其中最為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及意義,了解了我國傳統(tǒng)的風(fēng)俗習(xí)慣及文化。

幼兒園里的老師們也早早的準(zhǔn)備好了包粽子的材料,首先孩子們認(rèn)識了棕葉、糯米、黑芝麻餡料、火腿腸等材料,然后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準(zhǔn)備包裹粽子。

代老師先給大家演示粽子的制作方法,孩子們認(rèn)真地傾聽著。演示完畢后,孩子們也迫不及待的行動起來,只看到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張張翠綠欲滴的粽葉間”,幾分鐘后,在孩子們辛勤的努力下,一個個形態(tài)各異的粽子躍然桌上,雖然不成樣子,但蘊含著孩子們甜甜的心血。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通過活動的開展,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五黃、掛五端、染紅蛋、佩香包、賽龍舟、品粽子的習(xí)俗。

在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里學(xué)習(xí)了包粽子,既鍛煉和發(fā)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獲益匪淺。

端午粽子心得體會篇九

“喂,寶貝起床了!”隨著爸爸的呼喊我下了樓。下來一看,餐桌上有兩個粽子。記得小時候媽媽告訴我,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屈原投江身亡,當(dāng)時人們非常傷心,所以把粽子扔下江去,以免魚蝦傷害了屈原的尸體。想到這里,我感到有點兒驚訝,原來粽子還有這樣重大的意義呢!

人們是怎樣包粽子的呢?我打開了電腦,上網(wǎng)搜集了資料。人們是把竹葉切成兩半,把糯米、紅棗或豆沙包在竹葉里,然后用彩帶纏上,放入鍋里蒸。一個個粽子就是這樣誕生的。我想做一個實驗,于是拿來了糯米、紅棗、竹葉、五彩線,按照網(wǎng)上的要求把所有的材料準(zhǔn)備齊全。我把竹葉圍成了圓錐的形狀,把粽子餡兒填到了里面,然后折疊竹葉,真的包成了三角形的粽子,我拿五彩線把粽子捆結(jié)實。大功告成了!

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包完后,我把粽子拿到鍋上蒸了20分鐘。打開鍋一看,粽子懶洋洋的躺在鍋中呢!我把竹葉剝開黃燦燦的糯米閃閃發(fā)光哩!一個大紅棗在中央微笑,如同一個可愛的姑娘似的。我用舌頭舔了舔,甜中帶著香味,真讓我垂涎三次啊!一口咬下去,軟軟的、潤潤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回味無窮啊!

剛才只顧著包粽子了,把餐桌上的兩個粽子忘記了,瞧!它們還等著我品嘗呢!我張大口,塞進了嘴里,香甜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嘴里蕩漾。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jié)日,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的粽子,還因為我學(xué)會了包粽子,我盼望著下一個端午節(jié)的到來!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164347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