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教案(優(yōu)質(zhì)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8:09:24
杜甫登高教案(優(yōu)質(zhì)12篇)
時間:2023-11-30 08:09:24     小編:靈魂曲

教案的編寫要符合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教案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這些教案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步驟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展開等方面具有可讀性和可操作性。

杜甫登高教案篇一

通過對詩中關鍵字詞的把握,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為本文奠定了怎樣的基調(diào)。

教學設想:對于詩歌的學習,學生總是感覺很茫然,似乎鑒賞詩歌沒有規(guī)律可循。通過對杜甫的《登高》一詩的鑒賞分析,以及對有類似特點的詩歌《送友人》的鑒賞,使同學們把握兩點學習詩歌的規(guī)律,為他們以后學習與《登高》類似的詩歌時提供一些借鑒。

導入:各位同學,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它的作者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后人又稱他為杜少陵,又因他曾官至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人又稱他為杜工部。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他的詩歌因為多是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所以又稱他的詩為“詩史”。他和李白、白居易一起被稱為唐朝三大詩人。

杜甫一生不得志。天寶四年(公元745年),他34歲時,抱著“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钡睦硐雭淼介L安應試求官。適逢奸相李林甫玩弄權術,應試人無一錄取。杜甫困守長安達十年。又值安史之亂。他顛沛流離。聞唐肅宗在靈武即位,他前往投奔,被叛軍捉住,押回長安。后來逃出,一人到達唐肅宗的臨時駐地鳳翔,皇上授他左拾遺的官職。上任不久,因為宰相房琯被罷官。他上疏營救,觸怒皇帝,被貶官到華州。公元759年他辭官西行,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蓋了一座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三年后川軍叛亂,他又開始漂泊流浪。后來在節(jié)度使嚴武的保薦下,做了節(jié)度使參謀等職,嚴武死后,他失去依靠,再次輾轉于江陵、岳州、衡水一帶。公元770年冬天,這位飽經(jīng)憂患的老人病逝在湘江水上一條小船里,時年59歲。(投影)。

杜甫的一生四處漂流。他的詩歌大多都是反映他在四處漂流時的所見所感。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這首《登高》,看看詩人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他又是怎樣來抒發(fā)他的思想感情的。

本文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詩中意象的賞析,對詩中關鍵字詞的把握,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養(yǎng)成能鑒賞類似詩歌的能力。(投影)。

所謂意象,就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提到的景物,并對這些景物賦予了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投影)。

我們舉個例子來具體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象?馬致遠的元曲,[天凈沙](秋思)。大家都學過吧?現(xiàn)在齊背一遍?!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投影)。

在這首元曲中寫了哪些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18個字寫了9處景物。前三句一個名詞一處景物,這些景物寫出了一幅秋日黃昏的蕭瑟凄涼的畫面。面對著這樣的景物,遠在天涯的游子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出一種思鄉(xiāng)之情。曲中的這些景物蘊含著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賦予了作者主觀的感情色彩,這就是意象。

現(xiàn)在大家聽我讀一遍,注意我讀的感情、節(jié)奏。

找?guī)讉€學生再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同學們再齊讀一遍,注意讀出感情。

鑒賞詩歌:

同學們來說一說看完這首詩,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學生發(fā)言來說一說)。

現(xiàn)在我們來鑒賞一下這首詩。

教師: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風、天、猿、渚、沙、鳥。

教師:這六種景物構成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描述一下?

明確:急風在猛烈地吹著,天空寥廓,猿在不住地哀鳴。水中青色的小洲,沙灘上白色的沙子,鳥兒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尤其是猿的啼叫,在作者的耳中聽來卻是一種哀鳴,鳥兒和雄鷹展翅飛翔還不一樣,而是在盤旋。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凄涼冷清的畫面。

明確:冷清而凄涼的畫面。

明確:無邊的落葉,紛紛落下。遍地一片荒涼的景象。面對滔滔不絕地江水,想自己大半生的漂泊,年華就這樣逝去,卻沒有建立功業(yè)。不由得使人悲上心頭。

教師:頸聯(lián)中有一個字可以說很明顯的寫出了作者的心情,大家考慮是哪一個字?

明確:“悲”字。作客在外,已經(jīng)是夠可悲的了,卻又是離家萬里,睹物生情,自然是悲傷而愁苦?!鞍倌甓嗖—毜桥_,年歲已大,卻又得了病,而且又是孤苦伶仃一個人登高臺,作者的心情怎樣,自然不難理解。

登高臺想到了自己和國家的命運,一生中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現(xiàn)在卻已兩鬢斑白,歲月已逝。壯志不得申,如果有酒來消愁,那也是一件可以解愁的辦法,可是卻已戒酒了,只有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這種痛苦。

教師總結:對于這首詩,它的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選取了八種景物,來渲染出一種冷清而悲涼的氣氛。為本詩奠定了抒情基調(diào)。

在頷聯(lián)中,一個“悲”字,把作者的悲傷感情直白的表現(xiàn)了出來。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我們總結出兩點規(guī)律,一是抓住詩中的意象的特點。不同的意象蘊含著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了解這些意象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如明顯的“猿嘯哀、鳥飛還、落木、長江滾滾?!边@些意象及其特點明顯的為本詩奠定了悲傷的基調(diào)。(投影)。

其次,就是抓住關鍵性的字詞,頷聯(lián)中的“悲”字,就是本詩的詩眼。通過這個字,進一步了解作者在詩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投影)。

教師:現(xiàn)在,給大家5分鐘時間來讀幾遍,把這首詩背誦下來。

由學生齊背一遍。

鑒賞《送友人》:剛才我們總結了學習詩歌的兩點規(guī)律,現(xiàn)在大家就來鑒賞一下李白的《送友人》,這首詩。(投影)。

給學生五分鐘時間,由學生來鑒賞討論。

然后由學生來發(fā)言。(略)教師略加指導、分析。

總結本課:在本學期的學習中,我們要學到大量的詩歌,對于詩歌的學習,本課只是為同學們學習詩歌提供點借鑒,知道些鑒賞詩歌的方法。鑒賞詩歌的方法以及鑒賞角度很多,希望大家能夠不斷探索出一些規(guī)律,從而能更好的鑒賞詩歌。

謝謝大家。下課。

登高。

杜甫。

意象:風、天、猿、渚、沙、鳥、落木、長江。

關鍵字:悲。

杜甫登高教案篇二

生:愿意!?。

生:能!

師:我開始講述。(語調(diào)低沉,語速緩慢,滿懷感情)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棗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jīng)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jīng)“右臂偏枯耳半聾”。

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

師:這個老人是難呀??。

生:是杜甫。?。

一生:老師,請您再朗誦一遍吧?。ㄋt著臉,噙著眼淚。全體學生都應聲附和)?。

師:老師朗誦得好嗎?還沒聽夠呀。?。

生:好,還想再聽!?。

(師再朗誦,學生跟讀)?。

師:大家讀得相當棒!我猜一定比平時讀得好。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一生:老師,你很動情。你感染了我們大家,我們被不知不覺感動了。?。

師:那么,老師為什么很動情??。

一生:你很了解杜甫,很了解這首詩。?。

師:了解還是理解?

生:理解。?。

生:文如其人。?。

師:“言為——”?。

生:言為心聲。?。

(課堂中一時沉寂。學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們被你開頭的描述感動了。

一生:我們不知不覺就進入到一種意境中去了。?。

一生:還有老師的語調(diào)、表情。?。

一生:再加上動作。?。

師:語調(diào)、表情怎么樣?動作又怎么樣??。

生:語調(diào)低沉、憂傷。?。

一生:還有,音樂的烘托。?。

生:意境。?。

師: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

生:感性的。?。

師:感性的表現(xiàn)。(板書:感性的表現(xiàn))?。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首詩首聯(lián)共寫了幾種景物??。

生:六種。風、天、猿、渚、沙、鳥。?。

師:各分別用什么詞描寫的??。

生:凝練。?。

師:急風、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飛鳥,各給人什么感覺?設身處地想想。

一生: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

師:身體的,還是心靈的??。

生: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生:心寒。?。

生: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生;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一生:我想,應該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

一生:我覺得,這是一只跟鳥群失散的鳥。?。

生:不是,這是一只孤獨痛苦的鳥。?。

一生:毛澤東筆下的鳥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鳥。?。

一生: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

師:為什么??。

一生:因為毛澤東當時正處在立志改造中國的青年時期。?。

一生:王維特別向往幽靜的大自然。?。

師:如此說來,那鷹與鳥就是毛澤東和王維的化身了??。

一生:我認為是這樣。?。

對老師的示范,既要聽,又要看。?。

(師生共讀)?。

師:頜聯(lián),寫了幾種景物??。

生:只有兩種,落木、長江。?。

師:由落水,我們想到什么?由樹及人,還是要聯(lián)系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lián)想。?。

生:我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

生:人已經(jīng)到了生命晚秋。?。

師:生命怎么樣?長久還是短暫?

生:生命短暫。?。

師: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

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

生:應該是時間的無窮。?。

一生:我覺得似乎是互相對比著寫的。?。

師:是對比,有沒有襯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

師:或者反過來說——。

一生: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師:“人的生命”,指的是人類的生命,還是個人的生命??。

一生:是個人生命。歷史和時間越悠久,個人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師:第二句,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怎么樣??。

一生:有些無可奈何。?。

師:有一些。還有呢??。

一生: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覺得這句更多是……是一種氣勢。?。

師:什么氣勢??。

一生:一種很宏大的氣勢。?。

(全體讀)。

師:從畫面上,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有何不同??。

一生:首聯(lián)是一個一個局部景的連綴,頷聯(lián)就是一個整體的大景。?。

師:用電影鏡頭來比方一下。

一生:首聯(lián)是一系列鏡頭的組合,頷聯(lián)就是江和樹的一個大場景。

生:抒情。

生:不同,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

生:杜甫這里是漂泊他鄉(xiāng)、流浪他鄉(xiāng)的意思。?。

生: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zhàn)亂的年代。?。

師:是短時間的嗎??。

生:是長久的,不斷的。“?!弊隹汀?。

什么叫登臺呢?能否根據(jù)過去學過的詩解釋一下??。

(生集體背王維詩《九月九回憶山東兄弟》)?。

生:登臺,是九九重陽節(jié)的一種習俗。?。

師:古人為什么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

生:是獨自一人。?。

師: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杜甫呢??。

生: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xiāng)。?。

師:什么季節(jié)呢?

生:悲涼的秋天。?。

生:六層。?。

師:再往深處想,杜甫登臺是在什么年紀??。

生:“百年”,就是老年。?。

師:拖著什么樣的身體??。

生:多病的身體。?。

師:這樣又是幾層、幾倍的愁苦了。?。

生:八層愁苦。?。

(生齊讀、單讀)?。

師: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國難,是連年的戰(zhàn)亂。?。

師:是從哪聯(lián)的哪句詩知道的??。

生:從“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知道的。

師:這句詩怎么解釋??。

生:由于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

師:苦,是什么意思??。

失:痛苦。?。

生:老師的解釋更好。因為,這樣更表現(xiàn)出杜甫的憂國憂民。?。

生: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zhàn)亂,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

師:是一種什么心情?憂愁還是憂憤??。

生:憂憤,心急如焚。?。

一生:后一句是“潦倒新停濁酒杯”,“新?!迸c“濁酒杯”之間是動賓結構,是“剛剛停下濁酒杯”的意思。(師:也就是剛戒了酒)那么上句相應的詞“苦恨”與“繁霜鬢”也應該是動賓結構,是“極度痛恨兩鬢染霜”的意思。

同學再認真想想,“艱難”僅僅指國家艱難嗎??。

生:“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一生: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

一生:而且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

(課在深情的朗讀聲中結束)?。

(作者單位:北京清華大學附中100084)。

摘自《中學語文教學》2001/7。

摘自《學語文》2001年第三期。

杜甫登高教案篇三

1、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情懷。

2、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下面我們積累《詩經(jīng)》的相關知識。

ppt出示:讀。

1、一生讀,他生評價,糾錯。

2、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句讀。

1、師:打擊對這首詩歌的感受怎樣?用一個字概括出來就是——生答“悲”,師板書“悲”

2、師:悲從何來?請大家自由朗讀,找出悲的原因,從詩中找答案。

生1:3、4兩句,看到秋景,想到了身世,心中所想的只有悲哀了。

師:什么樣的身世?現(xiàn)在怎樣?為何看到落葉就悲?

生回答:命運多舛的身世,現(xiàn)在已經(jīng)老了,此時可能重病在身。

師:再讀一下!為何見到長江而悲?

生:因為時光飛逝,生命流逝。

師結:他看到了秋之悲,身世之悲,時光流逝之悲。

生2:1、2兩句,由景及情,悲涼的景情,全是冷色調(diào)。

師:帶著這種感覺讀一下。

生3:“萬里”讓我想到了他蕭瑟的身影,久久不能忘懷(鼓掌)。

師:什么身影?你抓住了哪個詞?

生:孤獨的身影多病。

生4:天才的孤獨的心聲。

4、師:還有哪里體現(xiàn)了悲?從原詩中找。

生5:“艱難”句。

師:重音是突出感情,拖音也是突出感情,再讀一下。

師:只有一己之滄桑嗎?

生:還有國家。

師板書:家國之悲。

5、師小結。

ppt出示:品。

6、師:再齊讀,思考“悲”借助什么手法表現(xiàn)的。

師提示:看看目標。

生答:借景抒情。

配樂師朗誦,要求生再次體會詩歌悲情。

2生讀,生齊讀。

7、師補充杜甫晚年境遇(配樂抒情一段話)“你的命運即使像墨汁一樣黑,你也堅持用……我多想遇見你,在風急天高猿嘯哀的時候,為您拭去那苦澀的淚水,安慰您那顆悲痛憂傷的心”

ppt出示:寫。

多想遇見您,

在“風急天高猿嘯哀”的時候,

為您拭去那苦澀的淚水,

安慰您那顆悲痛憂傷的心。

多想遇見您,

在“”的時候,

要求生仿照句式寫出詩歌下節(jié)。

2生上黑板展示。

3生誦讀展示。

ppt出示:背。

師放較為悲哀的音樂,要求生站立背誦。

杜甫登高教案篇四

1、分析鑒賞是個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3、學習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感。

(一)預習檢查。

1、聽寫:

江渚潦倒露從今夜白,不盡長江滾滾來。百年多病獨登臺。

2、請同學口答“基礎早早練”3—5題。

(二)展示目標。

1、分析鑒賞是個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3、學習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誦讀。

教師范讀詩歌,學生誦讀。

指導誦讀方法:

(三)討論。

1、分小組討論,疏通文意。請同學展示。

2、小組分領任務,討論下面3個問題。

(1)思考文中寫了那些意象,各有什么特點?

(2)討論詩歌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

(3)詩人在詩歌中表達了什么情感?請分條列出。

3、展示目標,各小組推舉人選展示。

4、教師點撥:

參考材料:開首兩句用工筆從細處著筆,寫了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風、天、猿嘯、渚、沙、飛鳥。每一種景物都雜這特定的環(huán)境下富有特別的意義。既有耳聞又有有目見,使人感到“悲哀”。

三、四句從大處著眼。落木紛紛,可知是深秋,葉本無聲,而‘蕭蕭’有聲,其境界闊大可知了?!盁o邊”,寫出景象的壯闊,又可見秋意正深,其肅殺之氣已經(jīng)遍臨天下了。其‘滾滾’而來的江水,是多么地一瀉千里而不可阻擋??!這兩句寫得境界闊大而意境深遠,而氣象寥廓肅殺,于蒼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壯??!

對于頸聯(lián),直接抒發(fā)了詩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種種原因,無一字虛設,無一字沒有豐富的內(nèi)涵。有人認為這兩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鄉(xiāng)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鄉(xiāng)作客尤可悲;四重經(jīng)常作客更可悲;五重離家萬里,又添悲一層;六重無親無友,獨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陽佳節(jié),不能飲酒,實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過半百,一事無事無成,悲不勝悲?。》泊朔N種,把“登高”之悲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這就是杜詩的“深沉蘊藉”。

結尾二聯(lián)中的“艱難苦恨”,包含了多少時代與人生的悲辛的內(nèi)容,被認為是詩歌有意露出的“馬腳”,也就是所謂的“眼”。

5、討論:杜甫的沉郁頓挫風格。

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詩藪?內(nèi)編》)。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郁之氣。通篇語言凝煉,聲調(diào)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nèi)心郁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藝術上是很見功力的。

6、小結。

請學生總結對“情景交融”的理解。

教師點撥:情景交融,是將情感融入到景物當中,讓景物具有鮮明的情感特征,情感和景物融為一體,是最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答題格式:本詩描寫了……的景物,塑造了……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學生用5分鐘的時間完成“素質(zhì)日日升”,找同學回答問題。

1、完成《雨霖鈴》學案。

2、《導學練》49頁1—6題。

杜甫登高教案篇五

下面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近體詩六首》《登高》《蜀相》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近體詩六首》一課中杜甫的兩首詩《登高》《蜀相》。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課堂設計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近體詩定型于唐代,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包括律詩、絕句和排律幾種。這種新詩體的出現(xiàn),給詩人們馳騁才力、抒發(fā)性靈開辟了新的途徑,也大大地拓寬了詩的題材。本課所選的六首詩是唐宋著名詩人的名篇。

杜甫的《登高》被人贊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古今七言律詩之冠”。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流、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妒裣唷肥嵌鸥Φ挠忠幻?。詩中借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yè),抒發(fā)了詩人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

二、教學目標。

從提高學生語文素質(zhì)出發(f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杜甫及詩歌的寫作背景。

2、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3、了解詩歌的常見表現(xiàn)手法。

4、掌握詩人的精湛構思和獨特風格。

能力目標。

1、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見的藝術手法并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德育目標。

1、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2、感受詩人的高尚情懷。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3、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4、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及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5、學習借古人抒發(fā)自己情懷的寫法。

四、教學與教法。

古代詩歌特別是近體詩的誦讀與鑒賞常常是合二為一的。教學時應特別注意讓學生作好課前預習,在反復誦讀中自行揣摩詩句含義及藝術特色,為課堂教學作好準備。另外,在鑒賞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技巧的基礎上,給學生講一些詩的句法和章法,格律常識等,但不講的過多、過深。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運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突破教科書、黑板、粉筆的局限,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聲像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課堂設計。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迎來了她的第一個高峰。詩人燦若星河,作品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作品,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卓爾不群的藝術才情。

(二)學習《登高》。

1)解題(多媒體顯示有關知識)。

1、杜甫介紹、創(chuàng)作風格及其代表作品。

2、寫作背景介紹。

2)誦讀指導。

多媒體顯示詩歌內(nèi)容。

1、播放誦讀錄音,學生初步感知。

2、正音指導。

3、介紹誦讀技巧,介紹七言句的朗讀節(jié)拍。

4、學生誦讀。

3)品讀鑒賞。

1、疏通詩意。

2、體會詩歌意境。

3、體會詩人感情。

4、分析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5、理解詩人的高尚情懷和思想境界。

一共設計五個問題,學生逐個討論,教師分別歸納明確。(課件演示歸納結論)。

4)小結。

課件演示小結內(nèi)容。

(三)學習《蜀相》。

1)介紹寫作背景(課件演示)。

2)誦讀指導。

1、課件演示詩歌內(nèi)容,然后欣賞朗讀錄音。

2、學生誦讀。

3)品讀鑒賞,要求學生自學為主。步驟大致如下:

1、分析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的大意,了解詩歌內(nèi)容。

2、名句欣賞。

品讀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理解詩歌的語言特色,體會詩人感傷嘆婉的情調(diào),進一步理解詩人借古抒懷的寫法。

(四)學生再讀這兩首詩,爭取當堂背誦,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杜甫登高教案篇六

生:愿意!

生:能!

師:我開始講述。(語調(diào)低沉,語速緩慢,滿懷感情)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jīng)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jīng)\"右臂偏枯耳半聾\"。重陽節(jié),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jié)日。可是,這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jīng)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zhàn)亂這中,他遠離家鄉(xiāng),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放音樂《二泉映月》)?師:(在樂聲中滿懷深情地朗誦)?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課堂中氣氛凝重,有些學生流下淚來.)。

師:這個老人是誰?呀??。

生:是杜甫。?。

一生:老師,請您再朗誦一遍吧?。ㄋt著臉,噙著眼淚.)?(全體學生都應聲附合。)。

師:老師朗誦得好嗎?還沒聽夠呀。

生:好,還想再聽!?(師再朗誦。)。

師:大家讀得相當棒!我猜一定比平時讀得好。知道為什么比平時讀得好嗎??。

一生:因為你讀得好,我們跟著你讀,就讀好了。?。

一生:老師你很動情。你感染了我們大家,我們被不知不覺感動了。?。

師:那么,老師為什么很動情??。

一生:你很了解杜甫,很了解這首詩。?。

師:了解還是理解?

生:理解。

師:\"言為--\"?。

生:言為心聲。?。

師:我有這樣一個觀點,不知對不對?即,要想讀好一首詩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當成作者,化身為其人,就當這首詩或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寫的。老師在讀這首詩時就真是這樣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個老病孤獨的杜甫。我就站在長江邊上,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登高望遠,懷想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牽掛祖國,同時更凄涼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這一輩子。所以,讀好一首詩,理解--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謂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書:理性地把握)這應是誦讀好的一個前提??墒?,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你們并沒有跟我一樣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這首詩呀,你們?yōu)槭裁匆沧x得這么好呢??(課堂中一時沉寂。學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們被你開頭的描述感動了。?。

一生:還有老師的語調(diào)、表情。

一生:再加上動作。?。

師:語調(diào)、表情怎么樣?動作又怎么樣?

一生:還有,音樂的烘托。?。

師: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

師:十四字寫六種景,什么特點?

生:凝煉。?。

師: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各給人什么感覺?設身處地想想。?。

一生: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

師:身體的,還是心靈的??。

生: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生:心寒。?。

生: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生: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一生:我想,應該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生:不是,這是一只孤獨痛苦的鳥。?。

一生:毛澤東筆下的鳥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鳥。?。

一生: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

師:為什么??。

師:如此說來,那鷹與鳥就是毛澤東和王維的化身了??一生:我認為是這樣。?。

師:頷聯(lián),寫了幾種景物??。

師:生命怎么樣?長久還是短暫??。

生:生命短暫。?。

師: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

生:應該是時間的無窮。?。

生: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是對比,有沒有襯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

師:或者說反過來說--?一生: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師:\"人的生命\",指的是人類的生命,還是個人的生命??。

一生:是個人生命。歷史和時間越悠久,個人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一生:一種很宏大的氣勢。?。

師: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讀的時候,大家應該把這種豁達、?坦蕩,那種氣魄讀出來。應該讀得昂揚一些。站在長江岸邊面對洶涌的波濤,目光遠望,音調(diào)略高。尤其\"滾滾\"二字應該讀出磅礴的氣勢。詩到這里,已經(jīng)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時應該高昂一些。(全體讀)。

師:從畫面上,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有何不同??。

一生:首聯(lián)是一系列鏡頭的組合,頷聯(lián)就是江和樹的一個大場景。?。

生:抒情。?。

生:不同,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

生:杜甫這里是漂泊他鄉(xiāng)、流浪他鄉(xiāng)的意思?。?。

生: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zhàn)亂的年代。?。

師:是短時間的嗎??。

生:是長久的,不斷的。\"常\"作客。?。

師:什么叫登臺呢?能否根據(jù)過去學過的詩解釋一下??。

生:集體背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略)?。

生:?登臺,是?九九重陽節(jié)的一種習俗。?。

師:為什么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而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墒嵌鸥δ???。

生:是獨自一人。

師: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杜甫呢??。

生: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xiāng)。?。

師:什么(時間)季節(jié)呢??。

生:悲涼的秋天。?。

生:六層。?師:再往深處想,杜甫是登臺是在什么年紀??生:百年,就是老年。?。

師:拖著什么樣的身體??。

生:多病的身體。?。

師:這樣又是幾層、幾倍的愁苦了。?。

生:八層愁苦。?。

生:(齊讀、單讀。)?。

師: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國難,是連年的戰(zhàn)亂。?。

師:是從哪聯(lián)的哪句詩知道的??生:從\"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知道的。?。

師:這句詩怎么解釋??。

生:由于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

師:苦,是什么意思??。

生:痛苦。?。

師:是一種什么心情?憂愁還是憂憤??。

生;憂憤。心急如焚。?。

一生:后一句是\"潦倒新停濁酒杯\",\"新停\"與\"濁酒杯\"之間是動賓結構,是\"剛剛停下濁酒杯\"的意思。

(師:也就是剛戒了酒)那么上句相應的詞\"苦恨\"與\"繁霜鬢\"也應該是動賓結構,是\"極度痛恨兩鬢染霜\"的意思。?師:句法結構對應,相應的詞也兩兩相對。\"新\"與\"苦\"都是副詞。大家應該為這位同學的認真思考精神鼓掌。

(生鼓掌)?師:同學再認真想想,\"艱難\"僅僅指國家艱難嗎??。

一生:而且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

師:(深情地)同學們,這首詩大家已經(jīng)背下來了。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先輩。讓我們在樂聲中背過這首詩,永遠銘記這首詩,這是杜甫老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課在深情的朗誦聲中結束)。

杜甫登高教案篇七

《登高》這首古詩好像是為我寫的。壯志未酬身已老,且最早有這感觸的到是那回醉死在東陵大門前,門前落木蕭蕭下的霞光,還在那兒等著些過往的像長江滾滾來的殷殷學子。秋高氣爽的日子,自以為是的氣度不凡的人啊,有幾人知自己是蕭蕭下的落木;而些人,早無盡長江滾滾來的,用利己手法鋪墊好了他們令壯志的人去未酬的道路。

而我,在那好像大青門前,看到的僅是落木的蕭蕭和那些單純的學子。在那兒,豆蔻年華的情開始蒙動,我喜愛的她傻傻的酒窩兒,把我迷惑。最好的最早的寫作動力和源泉,在那里出現(xiàn);而同時我卻有回光反照的感觸,那就是落木蕭瑟的把霞光遞給了我,其實,是在影子般的提示我的人生坎坷。

我的人生坷坷絆絆的在兒時過來。那時最早的落木霞光,該在那次四,五歲的幼兒園我一人過小馬路,挨騎車的碰的路邊;圍觀的一鄰里小哥,把我傷口包好且用大前門牌香煙紙包的。當時疼到我有種無盡長江滾滾來的感觸;媽值晚班,爸卻出差了,大一歲的姐卻在農(nóng)村。而我被媽掛在脖子上的大小門藥匙,卻早甩在我脖后;這樣我昏迷在大門外點起了幾根火柴,看到了今生確信無疑該走的路就是苦不堪言的道路,就是金光閃閃的學以致用的苦坐舟,也是獨臂滑行一路挨整;也看到了學校里朗朗讀書聲也淹沒不了那些拿孩子們前途當兒戲的,可讓孩子們落木蕭蕭的毒鞭的。

讀書后蕭瑟的人生確實開演了。雖然早已是80年代啦,那餓死鬼的'教員的鞋子,媽在春節(jié)時都給送過,爸都被媽欺負的像長江的纖夫,卻還督促我和姐讀書。而我看到了爸對我們的無盡長江滾滾來的期盼,期盼在目前實現(xiàn);而目前的事業(yè)和家庭的小收獲更離不開打小到今的,那些蕭瑟的路程!

《登高》這詩在杜甫夔州濱臨長江登高而作,那是何等意境!唯獨我巧的是頭些年,坐那趟翻山越嶺的玩命面包車里,駕駛員帶我們這些白領出差學習的,神學于黃山風景區(qū)蕭瑟落木彩云間;那時,更怕挨整下崖下的高干們,帶著孩兒落木的哭了?。?/p>

而我冷汗流盡后,神般添了些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人生的心!寫到此,彎彎腰,看看落木蕭瑟的冬首;而這時妻兒開使了晚上該做的事,妻在洗衣服,女兒在寫作業(yè)。

杜甫登高教案篇八

古人有農(nóng)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jié)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

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

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xiāng)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

首聯(lián)連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jié)序和環(huán)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qū)特征。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lián)語,而且句中自對“天高”對“風急”,“沙白”對“渚清”。句法嚴謹,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

頷聯(lián)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后句寫水,上承次句。

寫山為遠望,寫水為俯瞰。落木而說“蕭蕭”,并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滾滾”,并用“不盡”一詞領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tài),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

詩篇后四句抒發(fā)登高所生之慨。

頸聯(lián)上句寫羈旅之愁?!俺W骺汀?,表明詩人多年漂泊不定的處境;“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xiāng)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兩聯(lián)寫足秋意后,順勢帶出,并應合著“登高”的節(jié)候。下句寫孤病之態(tài)?!鞍倌辍?,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登臺”二字是明點題面,情才因景而生。這兩句詞意精煉,含意極為豐富,敘述自己遠離故鄉(xiāng),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秋季獨自登高,不禁滿懷愁緒。

尾聯(lián)進一步寫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引得須發(fā)皆白;而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jié)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lián)分承五、六句:“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果。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

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xiàn)。次聯(lián)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lián)表現(xiàn)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

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lián)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細細體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明人胡應麟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詩藪》)。

杜甫登高教案篇九

《登高》是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這個單元學習唐代詩歌。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政治開明,經(jīng)濟繁榮,文化上兼容并包,音樂繪畫書法等藝術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這些都從不同方面對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同時,詩歌本身的發(fā)展也趨于成熟,體裁擴大,詩體完備,詩家輩出,風格多樣。唐詩體現(xiàn)了我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社會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

《登高》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詩。古人評價它是“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見其重要位置。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律詩“沉郁頓挫”的風格,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詩歌鑒賞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古詩如浩瀚之海,實現(xiàn)上述目標,讓學生自己在詩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應是最理想的選擇。

1、葉圣陶先生曾說“詩要反復地讀,詞要低回地誦”,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總結鑒賞方法是本課的著力點。掌握方法,分析得更準,理解得更透,讀得會更動情,感悟會更深刻,受益會更多。因此,我把學習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提高詩歌鑒賞能力作為本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

2、學生觀決定教育觀。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是新課改的精神之所在。師生平等對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我把教師主導下的多層對話作為本節(jié)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

3、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塑造人。讓學生從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那種愛國愛民情懷中汲取一點精神養(yǎng)料,是本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的關注點。

綜上所述,本節(jié)課就是在師生平等對話中讓學生去感受詩之美,領悟詩之情,學習詩之法。學習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是教學重點,汲取詩人的精神養(yǎng)料是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會多處靈活運用誦讀法?!叭衷娖叻肿x”,抓住朗誦,也就是抓住詩歌教學的“牛鼻子”?!耙月曔_意”、“以聲移情”、“以聲傳情”可帶領學生較快地走近詩人,走進文本,感受詩情,觸摸到融于詩歌中的詩人的情懷。

2、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我在鑒賞詩歌意象,體會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時,會運用自主探究法。學生將分組討論,抓描寫意象的關鍵詞并體會其作用,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3、在體會詩歌的悲情美環(huán)節(jié),我會恰當運用提問點撥法,指導學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4、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影像資料、背景音樂,變抽象為直觀,變無聲為有聲,豐富教學內(nèi)容。

四、說教學程序。

(一)用對聯(lián)導入。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學生借助對對聯(lián)的賞析,回味杜甫窮年漂泊的一生,體會杜甫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讀書人,忠君念闕,心系蒼生的偉大情懷。

(這一設計理念源于孟子所云:“誦其文,讀其詩,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敝苏撌朗氰b賞詩歌的第一步)。

(二)研讀課文。

1、初讀,朗讀吟誦,感知韻律美。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懂句意,體會律詩的節(jié)奏、押韻的順暢之美。

2、再讀,披詞入情,感受感情美。

讓學生用一個字概括這首詩的情感內(nèi)容。(此教學設計是從新課標要求的文學作品應先整體感知,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出發(fā)進行的設計。)。

其答案是一個“悲”字,由此輻射出兩個問題:詩人因何而“悲”?如何寫“悲”?(此問題設計順勢而出,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3、三讀,展開想象,感悟意境美。

(這一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通過體會多個意象所構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詩中所彌漫的悲情,從而對情景交融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這就初步突破了教學重點。)。

4、四讀,品評詞句,領悟悲情美。

詩中有景有情,學生在入境之后,引導學生抓住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關鍵詞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來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

5、五讀,感悟朗讀,品悟音樂美。

在深刻理解基礎上的誦讀是涵詠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徑。我將其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誦讀,用心感悟,借聲傳情;再配樂朗誦,在悲涼的背景音樂中個別誦讀,互相點評,互相欣賞;最后,播放名家范讀。

登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杜甫登高教案篇十

此詩選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歷二年)秋在夔州時所寫。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lián)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jīng)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經(jīng)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xiàn)。次聯(lián)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lián)表現(xiàn)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lián)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頷聯(lián)集中表現(xiàn)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lián)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lián),才點出一個“秋”字?!蔼毜桥_”,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俺W骺汀?,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鞍倌辍?,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氨铩眱勺謱懙贸镣?。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舊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lián)“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lián)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lián)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qū)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xiāng)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nèi)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xiāng)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lián)對結,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詩藪》)。

后世評價:

1,“風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勁難明,深沉莫測,而力量萬鈞。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微說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元人憑此詩云:”一篇之內(nèi),句句皆奇,一句之內(nèi),字字皆奇;亦有識者。(明胡應麟《詩藪》內(nèi)編卷五)。

2,七言律有以疊字益見悲壯者,如杜子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江天漠漠鳥雙去,風雨時時龍一吟”是也。(清王士禛《帶經(jīng)堂詩話》卷三)。

3,《登高》起二“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收二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通首作對而不嫌其笨者,三四”無邊落木“之句,有萬鈞之氣;五六”萬里悲秋“二句,有頓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韻,押韻則聲長,不押韻則局板(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一六二)。

4,少陵派有二詩,一派立論宏闊,如此篇”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及”二儀清濁還高下,三伏炎蒸定有無“其流為宋詩,本朝莊定山諸公祖之。一派造語富麗,如”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墻起白鷗“及,“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等作,其流為元詩,本朝楊孟諸公祖之。(明張綖《杜工部詩通》)。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xiàn)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統(tǒng)治者的丑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道路。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登高教案篇十一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登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登高》選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yè)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兜歉摺肥嵌鸥ν砟炅髟①缰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為“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二、學情分析。

初中起點的模具、數(shù)控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于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

教學目標分析。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目標:了解詩人杜甫及其寫作背景,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

2、能力目標: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yǎng)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結。

協(xié)作意識;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五、教法、學法分析。

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詩要反復地讀”,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jīng)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學生將采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

六、教學過程分析。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分為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

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群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以寢室為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后每個寢室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課堂發(fā)言人。

(設計理念:旨在運用信息技術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

(二)知人論世。

本環(huán)節(jié)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杜甫。

回味杜甫漂泊的人生經(jīng)歷和他忠君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

(設計理念:為下文的詩歌鑒賞奠定基礎。)。

(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

在整體感悟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主品讀為主。我會緊扣朗誦,發(fā)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

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了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

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

(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

(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

(設計理念:旨在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運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解讀詩歌,理解詩人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突破教學重點。)。

(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

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yè)無成。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

(設計理念:通過思考、合作、點撥、體悟這一逐層深化的過程,完成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達到審美體驗的高度。)。

(六)拓展延伸。

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jīng)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海》。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回顧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

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八)、作業(yè)。

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七、板書設計分析。

寫景:首聯(lián):風、天、猿(悲自然之秋)。

渚、沙、鳥。

頷聯(lián):落木。

長江。

抒情:頸聯(lián):萬里、多病、獨登臺(悲人生之秋)。

尾聯(lián):艱難苦恨、潦倒新亭(悲國家之秋)。

(設計理念:主要體現(xiàn)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的感情發(fā)展。)。

八、教學反思分析。

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后,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

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敬請批評指正!

杜甫登高教案篇十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當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可惜嚴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離開經(jīng)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呆了幾個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當?shù)囟级降恼疹?,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

這首詩就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這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那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曠世之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首聯(lián)兩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且句中自對,無一虛設。這是詩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構成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登高而望,江天本來是開闊的,但在詩人筆下,卻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風之凄急、猿之哀鳴、鳥之回旋,都受著無形的秋氣的控制,仿佛萬物都對秋氣的來臨惶然無主?!帮L急”,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三峽之首的瞿塘峽之口,素以水急、風大著稱。

“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凄厲。當?shù)孛裰{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薄颁尽?,水中的小塊陸地。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頷聯(lián)為千古名句,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盁o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于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恒。通過沉郁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我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xiāng),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頸聯(lián)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頓挫之神。詩人從空間(萬里)、時間(百年)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一聯(lián)雄闊高渾的對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脈搏。語言極為凝煉,乃千古名句。宋代學者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析此聯(lián)云:“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八意”,即八可悲:他鄉(xiāng)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齒,一事無成,五可悲;親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獨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我常恨鬢如霜白;濁酒銷憂,卻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聯(lián)轉入對個人身邊瑣事的悲嘆,與開篇《楚辭》般的天地雄渾之境,形成慘烈的對比?!翱嗪蕖保鹾?,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猶言困頓衰頹,狼狽失意。

新停濁酒杯:一般解釋為戒酒,不妥?!巴!笔潜硎灸撤N動作狀態(tài)延續(xù)途中的一時中斷,這一句是說,我一人登臺,獨飲濁酒,無親朋相伴,慢慢舉起銷憂解愁的酒杯,停在嘴邊——我的身體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飲酒不斷、未曾有過停杯體驗的我,不禁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現(xiàn)?!皾峋啤笔窍鄬τ凇扒寰啤倍裕且环N帶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時稱之為“醪”。

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的七言律詩。前兩聯(lián)寫登高聞見之景,后兩聯(lián)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于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而格調(diào)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高渾一氣,古今獨步。

這首律詩很特別,其四聯(lián)句句押韻,皆為工對,且首聯(lián)兩句,又句中自對,可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寫景而言,有工筆細描(首聯(lián)),寫出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的形、聲、色、態(tài),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寫,卻生動形象,精煉傳神;有大筆寫意(頷聯(lián)),傳達出秋的神韻。抒情則有縱的時間的著筆,寫“常做客”的追憶;也有橫的空間的落墨,寫“萬里”行程后的“獨登臺”。從一生飄泊,寫到余魂殘骨的飄零,最后將時世艱難歸結為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錯綜復雜手法的運用,把詩人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蒼涼,表現(xiàn)得沉郁而悲壯。難怪明代胡應麟《詩藪》說,全詩“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662216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