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光與影的教案(實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15:27:12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實用14篇)
時間:2023-11-30 15:27:12     小編:雨中梧

教案的編寫需要細致入微,注重細節(jié)的把控。教案的編寫要遵循學科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律。[教案名字7]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一

1.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同伴交流恐龍滅絕的原因。

2.產生探索恐龍滅絕原因的興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幼兒經驗準備:閱讀過有關恐龍的書籍。

材料準備:掛圖24號,幼兒查詢過關于恐龍滅絕的相關資料

一、討論恐龍的滅絕原因。

1.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查詢資料時得到的相關信息,如果其他幼兒有不 同意見,教師應允許并鼓勵幼兒說出反對的理由。

2.提問:恐龍生活在什么年代?現在能看到恐龍嗎 ?恐龍為什么會滅絕?

二、教師不必強求幼兒幼兒按照科學家推測的說法來交流。

三、整理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1.關于恐龍的滅絕原因目前有許多種說法,但沒有定論。

2.讓幼兒投票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說說自己投票贊成的理由,教師根據 幼兒的回答或作進也不地追問,或表示認同。

四、出示掛圖,介紹恐龍滅絕的可能原因。

1.幼兒看圖,聽教師介紹。

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氣候變冷、病態(tài)恐龍蛋、恐龍食物沒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傳遞給幼兒的一個信息是:這些恐龍滅絕的原因都 只是推測,一種可能,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也許會出現新的結論。)

恐龍是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從平時小朋友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的觀察,我猜想孩子們對這個活動一定有興趣,但如何抓住幼兒對恐龍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做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是我必須考慮的。所以我在課前精心準備,希望能通過這一活動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等知識,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xù)到課外,培養(yǎng)幼兒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二

1、鞏固幼兒對各種動物主要特征的認識,并形成家畜、家禽、野獸等概念。

2、教育幼兒要保護動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

3、發(fā)展幼兒的比較、分析、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1、在活動室里設置山、沙、森林、草原、農舍等場景。

2、每位幼兒一張動物卡片。

一、引導幼兒回憶各種動物的主要特征。

二、通過分類形成概念。

“在我們活動室周圍,有山、河、森林、草原、農舍、小溪、泥土地、現在請小朋友們幫助小動物們找到他們生活的地方。”

幼兒自由討論:為什么它們會住在這里,集體討論,形成家禽、家畜、野獸、水生動物、鳥類等概念。

三、教育幼兒要保護動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

出示一組幻燈片(或圖片,用實物投影圖片),組織幼兒討論怎么保護動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

四、總結。

我們周圍有許多動物,他們不但長得不一樣,居住的場所不一樣,同類的動物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如家禽、家畜、野獸、水生動物、鳥類等,為了讓這些動物能一代一代地生活下去,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讓它們像我們人類一樣快樂的生活。

五、游戲:找家

“現在請小朋友聽好音樂,隨著音樂每人拿一張動物卡片,做相應動物的動作,為它們找到家?!保ㄓ變嚎山粨Q卡片進行幾次游戲)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三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研究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和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研究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和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不同顏色的小動物玩具,圖片等等。

一、課前交流,初步感悟

2、組織學生交流。

二、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1、師:老師這兒有幾樣物品,你能提出小問號嗎?

師出示:黃色、紅色、綠色的玩具、小車等。誰來提問?學生自由提問(只要學生能夠根據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問題即可,不管問題有沒有答案,問題是否科學,都可以。)

2、師:是啊,小車為什么能跑,青蛙為何能跳,這一個個美麗的小問號是多么有趣?。∥覀儊碚f說聽聽。學生各抒己見。

3、師:我們可以自愿組合成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分組,選好組長)

4、全班匯報:

5、看課本第五頁的圖畫,你有哪些“小問號”?

(1)彩虹是怎樣形成的,有哪幾種顏色?

(2)鳥類是怎樣繁殖的?、、、、、、

(3)全班匯報,共同揭秘。對于可以解決的問題,老師可以積極發(fā)動學生,師生一起解決。

三、拓展活動(課后作業(yè))

在課后進行觀察,把自己的“小問號“記錄下來,我們下一節(jié)課討論。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阿基米德愛動腦筋、熱愛科學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家的敬仰和對科學的熱愛。

3.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事件,表現人物特點的。 4認識5個生字,正確書寫8個生字。

體會阿基米德熱愛科學的精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談話導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學家并講講他的事例。學生自由談自己所了解的科學家事跡。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科學家,課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畫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書課題,自由讀課文來認識一下這位科學家。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地朗讀課文,圈畫本課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對不理解的詞語結合語句可通過反復讀、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書弄懂意義。把喜歡的詞語抄在自選詞句欄中。

2.通讀全文標段弄清段意,畫出文章的中心句,說說文章寫了幾件事。

三、深入精讀。

1.再讀文,從每件事中可以體會出阿基米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阿基米德是個愛動腦筋的人。

師: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愛動腦筋?

學生找3到14段有關語句回答,師追問從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樣?

學生:阿基米德沉著、冷靜、果斷。

師:怎樣才能讀出他的沉著、冷靜、果斷?怎樣讀才能體會到人們戰(zhàn)勝羅馬軍隊的喜悅?

學生:練讀,匯報讀。

師:為什么阿基米德說是太陽幫的忙?讓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或課前實驗談談。

師:在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他善于觀察思考,并利用科學原理戰(zhàn)勝了敵人。

2. 讀15到20段,說說這部分寫了什么。

學生讀完匯報:羅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阿基米德。

畫出最使自己感動的地方并談你的感受。

學生:“阿基米德那么專心??抬起頭來??”從他的行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鉆研的狀態(tài)。

學生:“等一下??沒完呢!”面對死亡他毫無畏懼,還關心自己的幾何定理,可見他熱愛科學勝過自己的生命呀!

學生:羅馬士兵太殘忍了,阿基米德求他等一下都不行,竟讓璀璨的科學巨星帶著遺憾隕落在他的利劍下。

四、回歸全文。

再讀全文,說說從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啟示?

五、推薦閱讀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課件出示:

1.金冠之迷 2阿基米德的成就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五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fā)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

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么事?(剪繩、剪指甲??)。

那么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并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4、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并且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啟后)。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

4、分組發(fā)言共同評論。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的工具來完成這3項工作。并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

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1、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

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還有其他方法嗎?

5、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據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省力情況有()種,費力情況有()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種。

6、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長竹筷、螺絲帽或其他重物、棉線或釣魚線、塑料盤(學生)。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粉筆;畫有螺絲刀撬油漆桶、鑷子夾粉筆、開瓶器開啤酒瓶的圖片(教師)。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合適)。

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

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個點,然后進行比較)。

4、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5、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6、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7、小結: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請同學找出其中規(guī)律)。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5、教師小結。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祥見教參p17~18)。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放一個50克砝碼,然后使桿秤平衡,在桿上刻下刻度,放2個??)。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六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辦法讓冰融化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冰塊,杯子,夾心冰塊,積木、筷子、熱水、盤子,毛巾,盆,ppt

一、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2.幼兒探索并交流。

提問:冰是怎么樣的?

3.小結:原來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玩一玩,還會變成水。

二、第二次探索,感知讓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老師想送你們一些小禮物,可是這些禮物都藏在冰塊里,你們要想個辦法才能拿到禮物,想個什么辦法呢,誰來說一說?你們覺得這么多的辦法都能拿到禮物是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熱水、木塊、小棒,請你去試一試,看誰能夠拿到禮物。

2.嘗試取物并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拿到了禮物?你發(fā)現最后冰變得怎么樣了?

3.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辦法,有的用熱水泡冰塊,有的用小棒攪拌,還有的用木塊敲,冰塊慢慢化掉了,越來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禮物,真開心!

三、播放ppt,了解夾心冰塊制作過程。

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把禮物放在冰塊里面的?誰先來猜猜看。(幼兒猜想)還是請夾心冰塊寶寶自己來告訴你們吧。(播放ppt)

四、延伸:制作夾心冰塊送給爸爸媽。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七

經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tài)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部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弱。本學期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發(fā)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共分六個單元,總課時28課時。本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系、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關于“簡單機械”和“形狀與結構”的內容,重點體現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大腦”突出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與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搜集證據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并有一些設計與制作的活動。

在孩子們生活的周圍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簡單機械,這些簡單機械的相互組合形成的神奇機器,無時無刻不在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關注。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就是要引導、鼓勵孩子們對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簡單機械進行探究,讓他們通過一個個親歷的活動,探索簡單機械的秘密,發(fā)現應用它們的規(guī)律,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常見材料、常見力的基礎上,通過“別有洞天”的探究活動,形成形狀與結構的初步認識,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興趣、創(chuàng)新膽量。同時通過學生尋找“形狀與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真正感覺科學技術在人類發(fā)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單元《它們是怎樣延續(xù)后代的》圍繞“怎樣延續(xù)后代的”這個話題,比較全面地討論了植物、動物、人的繁殖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體會到生命來之不易,從而產生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感情。

第四單元《巖石與礦物》(原安排在四年級下冊,《晝夜與四季》在小學不再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巖石的特征,通過看圖討論、閱讀資料,初步了解巖石是怎樣形成的;還要讓學生了解礦物的特征,知道它們的性質和用途;另外要讓學生知道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巖石與礦物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在破壞著環(huán)境;巖石與礦物資源在日益枯竭,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們。

1、指導學生探究力在傳遞過程中的變化,從而認識簡單機械,了解機械的作用和用途。

2、引導學生了解形狀與結構的初步知識,掌握科學技術制作的初步技能。

3、認識動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樣性和人類進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強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4、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利用多種方法探究巖石的特征和礦物的性質,初步了解巖石的形成和礦物的用途。

5、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腦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

6、讓學生學會交流和質疑,使學生在交流與協(xié)作中進步,在質疑與批判中成長。

重點:神奇的機械、它們是怎樣延續(xù)后代、人體的司令部 難點:形狀與結構、巖石與礦物 五、教學措施:

1、認真落實每一節(jié)課,使學生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2、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讓探究成為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3、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 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關于機械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它指導學生探究力在傳遞過程中的變化,從而認識簡單機械,了解機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復雜機械的構造原理,將學生的探究和認識引向機械裝置以及較為復雜的機器構造原理,是學生了解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勞動工具歷史的重要教學內容。 本單元涉及到《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有: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3、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4、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質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二、科學知識:

了解一些簡單機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桿、齒輪、滑輪。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證據 2、愿意合作與交流。

3、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本單元選取工具中涉及力變化的部分,介紹一些我們生活和勞動工具的原理。機械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的總稱,我們生活中所見的刀子、斧子、鉗子、剪子、扳子、滑輪、螺絲釘、自行車、縫紉機、汽車、拖拉機、機床、起重機??小到一根縫衣針,大到像航天飛機那樣的龐然大物,都是機械。無論這些機械的大小與復雜程度如何,它們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機械,也就是簡單機械構成的,這就是本單元從最基本的簡單機械引導學生探究的出發(fā)點。在本單元列舉的簡單機械中,杠桿是學生在無意識間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簡單機械之一,滑輪和輪軸可以被看做杠桿的變體,斜面則屬于與杠桿不相同的一類學生常見的簡單機械;轉動裝置則將較復雜機械的工作部分相連,發(fā)揮力的傳導作用,使得必要的簡單機械能夠完成力的銜接,形成機器,從而發(fā)揮更大的 作用。

機械是一種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裝置,學生對它們并不陌生,有時會在諸多場合見到它們的身影,有時也會不自覺地加以運用,然而,學生卻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單元從學生身邊常見的簡單機械人手,以一系列的啟發(fā)式的問題為課題名稱,激發(fā)學生探究和認識的興趣,引領學生在諸多研究活動中認識機械、了解簡單機械。 本單元是采用總一分一合的思路來進行內容建構的。 “總”,就是指導學生從總體上認識機械。它主要是本單元的第1課“什么叫機械”。

在學生調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列舉多個機械物品,闡述什么是機械,說明簡單機械與復雜機械的差異,使學生了解機械的作用和機械是勞動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它由來已久。 “分”,就是選取四種簡單機械逐一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它主要包括本單元的第2—5課,即“怎樣移動重物”、“斜坡的啟示”、“擰螺絲釘的學問”、“國旗。怎樣升上去”。用四課的篇幅分別引導學生研究杠桿、斜面、輪軸和滑輪,既鞏固對機械的的總體認識,也為接下來認識機械中力的傳遞打下基礎。在這四課中.各課主要研究一種簡單機械,皆從啟發(fā)解決現實問題人手,指導學生探究該種機械的作用,了解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第2課:怎樣移動重物。引導學生認識杠桿的結構、作用以及用途。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杠桿的價值;在了解杠桿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實驗研究杠桿的作用;在研討杠桿的用途中,認識杠桿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第3課:斜坡的啟示。引導學生認識斜面的形態(tài)、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對所需施力的影響。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斜面是一種省力的機械,在控制坡度這個變量的實驗中,研究坡度大小對所需施力大小的影響;在制作變形斜面和討論中,發(fā)現斜面的變化和用途。

第4課:擰螺絲釘的學問。引導學生認識輪軸的結構、作用和運用。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輪軸的作用;在觀察中了解輪軸的結構;在實驗中較全面地認識輪軸,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討論與交流中,發(fā)現輪軸的廣泛運用。

第5課:國旗怎樣升上去。引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認識動滑輪和定滑輪及其各自的作用。學生將在觀察中認識滑輪的構造,區(qū)分動滑輪和定滑輪;在組裝并探究兩種滑輪的作用中,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功效。 “合”,引導學生從力傳遞的角度理解簡單機械的組合。它主要是本單元的第6課,即“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從自行車的鏈條傳動人手,引人機械傳動,指導學生認識傳動裝置的種類及其功能,明白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特點;從力的傳遞角度,闡述機器是簡單機械的組合,使學生獲得對機械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八

科學概念: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wěn)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fā)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滴漏實驗。

】滴漏實驗。

】有關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古代水鐘的內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討論:結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用水測量時間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教學后記: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九

2、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教師準備菊花、牡丹花、郁金香、蝴蝶蘭的圖片和這些花卉的介紹;

2、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到公園或周邊收集花瓣。

歌曲《我的小花園》

1、師:小朋友們,剛剛這首歌里都有什么呀?

幼兒:花園、白花、紅花……

2、師:那你今天給我們大家?guī)硎裁椿ò。?/p>

幼兒介紹自己收集來的花的顏色和名稱。

(一)、播放向日葵

1、猜猜這是什么花。它叫“向日葵”;

2、是什么顏色的?介紹向日葵是由根、莖、葉、花、果實五部分組成;

3、、向日葵在生長的過程中是跟著太陽轉,向日葵完全開花之后就不再跟著太陽轉了;

4、它的果實就是你們吃過的“葵花籽”。

(二)、播放百合花

1、猜猜這是什么花。它叫“百合花”;

2、是什么顏色?花色還有白、黃、粉、紅等多種顏色;

3、介紹百合花呈鐘形、喇叭形。

(三)、播放牡丹花

1、猜猜這是什么花。它叫“牡丹花”;

2、是什么顏色?花色還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

3、牡丹有“花中之王”的美稱。

(四)、播放蝴蝶蘭

1、猜猜這是什么花。它叫“蝴蝶蘭”;

3、花姿優(yōu)美,顏色華麗,為熱帶蘭中的珍品,有“蘭中皇后”之美譽。

(五)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些花,你們覺得花兒美嗎?小朋友們可以看看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的美麗的花,你發(fā)現了別忘了要和我們大家分享哦!

在歌曲《我的小花園》中結束。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十

《研究磁鐵》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電和磁》單元的第4課內容。

研究磁鐵這一內容具有極強的探究價值,它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使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的過程,訓練其思維,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地實驗習慣。與此同時,激發(fā)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這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磁鐵的性質有更多的了解。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把這節(jié)課分為兩個課時來講解,其中第一課時的內容有:1、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2、分四個層次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3、課堂小結;4、進行課堂練習;5、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及要求;第二課時的內容有:1、通過實驗驗證,了解磁化現象;2、利用磁鐵的性質,制作簡易指南針;3、作業(yè)展評:磁鐵玩具;4、課堂小結。

在進行本課學習前,五年級的學生對磁鐵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著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對本課的學習起到一定的鋪墊。學生對于磁鐵比較感興趣,但對于磁鐵的一些性質還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或許僅僅是停留在磁鐵能吸鐵這一層面上。為此,通過本課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對磁鐵有一個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著重引導學生能關注身邊常見的一些事物、現象,平時能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能自覺地展開一定的研究,畢竟科學的大課堂還是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出磁鐵的性質;

2、能利用各種方法測量出兩塊磁鐵磁力的大??;

3、能夠測出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

4、能夠對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關的解釋;

5、能制作磁鐵及磁鐵玩具。

科學知識:

1、知道磁鐵的一些基本性質;

2、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guī)律;

3、知道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測量方法;

4、了解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5、知道指南針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現象有濃厚的興趣;

2、意識到磁現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3、樂于探究、善于發(fā)現。

重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

難點:用實驗探究磁鐵的各種性質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十一

師:同學們的問題真多呀,想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吧!

(板書課題:小帆船)。

學生:我想知道帆船是怎么航行的?它的動力是什么?

學生:沒有風的時候帆船還能夠航行嗎?

學生:怎樣才能讓帆船航行的更快?

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出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了解本課學習內容。

1、教師播放視頻資料。

同學們知道鄭和帶領船隊在沒有燃料和發(fā)動機的情況下,怎么在大海上航行的嗎?

出示主題《小帆船》。

(一)活動一:玩一玩我們制作的帆船。

教師指導學生制作小帆船的小組學習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在制作活動中交流合作,互幫互助,互相評價,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從他人作品中獲得收獲。

教師引導學生展示,對小帆船進行下水小組實驗,引導學生實驗“不同方向來的風,使小帆船行駛的方向也不同”。

指導學生匯報交流實驗記錄。

教師小結整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風服務生活的典型實例。

結論:小帆船的行進方向與帆面的關系:調節(jié)帆面與風向的關系,可以使小船向著一定的方向行進。

制作:改進小帆船。

2、風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好處。

(二)活動二:風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教師指導學生認識風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出示風與生活關系的圖片、資料卡片,指導學生小組交流討論風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1、提出問題:風對我們生活有什么影響?

2、討論:如果沒有風,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了解風對我們生活的`兩面性,整理搜集得來的信息并撰寫科學記錄卡片。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匯報自己對風的認識的資料。教師根據學生匯報適時加以講解說明。

學生進行制作小帆船的小組學習活動。

制作后進行小帆船下水小組實驗,從而認識“不同方向來的風,使小帆船行駛的方向也不同”,了解風服務生活的典型實例。

小組匯報實驗記錄,結論等。

學生觀看教師出示風與生活關系的圖片、資料卡片,小組交流討論風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小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了解風對我們生活的兩面性,整理搜集得來的信息并撰寫科學記錄卡片。

學生進行小結,匯報自己對風的認識的資料。傾聽教師講解說明。

引導學生通過帆船這一人們利用風服務生活的典型實例,使學生初步意識到風對我們生活的意義,感悟到人類的聰明才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實驗能力,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十二

1。感知冰的各種特性。

2。嘗試利用工具積極探索,感受探索的樂趣。

吹風機、錘子、餐刀、熱水袋、熱水,內含一顆糖果的冰塊若干(同幼兒數)。

一、導入

1。出示大冰塊,激發(fā)孩子參與的熱情,初步感知冰塊的特性。

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覺?(教師手持冰塊讓每個小朋友先摸一摸,進行初步感知)你們能看見大冰塊里有什么呢?(糖果)

2。教師小結:原來冰塊是透明的,我們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顆糖。

提問:你們想吃冰塊里的糖嗎?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來吃呢?(幼兒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辦法。)

二、介紹工具

師:老師幫你們準備了很多工具,我們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點介紹電吹風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兒嘗試

1。幼兒自己取冰塊,教師引導孩子觀察冰塊,進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問:你拿的冰塊摸起來有什么感覺啊?(冰冰的、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兒取工具,嘗試將冰塊中的糖塊取出。

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來的?(對已經取出糖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請其再拿一塊冰換一種工具進行嘗試。)

四、幼兒集中分享經驗

2。小結:小朋友們很聰明,都利用工具從冰里取出了糖,我們來給自己鼓鼓掌。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十三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2、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辦一份科學小報

3、了解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4、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2、了解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準備好搜集的關于人類祖先的資料。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人類祖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展示一下我們的研究成果。

1、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集體進行整理修改。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中去,進行適當的點撥指導。

2、學生代表向全班匯報交流本組的研究成果,集體評議。

3、分組制作小報。集體評出“最佳科學小報”。

4、學生自讀18頁的“科學自助餐”,了解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5、教師補充講解達爾文的相關資料。

1、學生完成“挑戰(zhàn)自我”的“我進步,我成功”。

繼續(xù)搜集資料。了解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科學光與影的教案篇十四

1、能用耳朵仔細聽,分辨不同的聲音。

2、知道要保護自己的耳朵。

教具:寶寶熟悉的各種聲音的錄音。

1、放錄音。

師:什么聲音?

(1)讓寶寶逐一聽汽車、火車的喇叭聲和小貓、小狗等動物的叫聲。

(2)師:剛才,你們聽到了汽車、火車的聲音,小動物的叫聲,你們是用什么聽到的?

2、教師引導寶寶認識耳朵。

師:寶寶的耳朵在哪里?小耳朵真正靈,小朋友用它聽聲音。

3、讓寶寶自由地說一說、學一學。

師:大家還聽過什么聲音?

4、請寶寶用雙手捂住耳朵,試一試能否聽到聲音。

告訴寶寶:耳朵的用處很大,我們要保護它。不沖它大聲叫喊,不挖耳朵。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673366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