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散文讀后感(優(yōu)質(zhì)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07:27:17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優(yōu)質(zhì)18篇)
時間:2023-12-06 07:27:17     小編:FS文字使者

讀后感是展示個人閱讀理解和思考能力的一種方式。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可以從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方面入手進行分析和評價。讀完這些讀后感,你會發(fā)現(xiàn)對同一本書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和感受,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理解和思考方式。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一

這幾天晚上睡覺前一直在讀白落梅的散文集《林徽因傳》,那清麗的文字就向甘甜的泉水,令人耳目一新,久久不能忘懷。對里面的觀點也深深認(rèn)同。

人總是在祈求圓滿,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當(dāng)配才子。卻不知道,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隨行更能怡情。太過精致,太過完美,反而驚心度日。既是打算在人世生存,就不要奢求許多,不要問太多為什么。且當(dāng)每一條路都是荒徑,每一個人都是過客,每一片記憶都是曾經(jīng)。

生活中,我們時常不能理解,為什么許多貌美如花的女子為何會選擇一個平淡無奇的男子。但這個男子一定有某個方面將她打動,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長處。許多時候是我們一相情愿在感嘆,而別人其實很滿足、很幸福。

詩情畫意只能偶爾地點綴日子,并不能當(dāng)做生活的全部。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會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真實的煙火幸福,琴棋書畫詩酒花只可以怡情養(yǎng)性。

走過那段多夢的青春歲月,我們的肩上就多了一份責(zé)任,思想也更加理性。愛也不再輕浮,而是穩(wěn)重深沉。愛一個人,未必要擁有,只要知道她在,知道她好,就足矣。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二

歷代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文字風(fēng)格描寫過泰山,贊譽過泰山,為此也曾留下過無數(shù)流傳千古的佳句名作。

夢林《冬季的泰山》這篇散文是以冬季來描寫泰山,感受泰山的,讀后感覺非常清新、流暢、大氣,有情的感觸,有景的描寫,真是觸景生情,令人難以忘懷。夢林無論對山的描寫(怪石嶙峋,叢林森森的群峰,象一把把鋒利的寶劍,高聳入云,直刺藍天……),對景的描寫(那滿山遍野的蒼松翠柏和繚繞不盡的青云薄霧,更增加了泰山的秀美。俯瞰泰山的風(fēng)采,只見群峰低首,白雪皚皚,松枝疊翠,逶迤連綿。我面前云繚霧繞,飄飄渺渺,清幽靜謐,蔚然壯觀……)以及引用名人佳句(李白“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fēng)來”,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甫“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蘇軾“天門夜上賓日出,萬里江波半天赤”……)還有抒發(fā)自己的`情懷(我輕撫唐摩崖,極目遠望,眼前煙景迷離,遠山如黛,松濤蕩漾,好一幅“北風(fēng)催葉折枝,寒冰掛山澗”的山水畫??!我站在泰山之巔,迎望著日出的方位,憑眺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萬端……)都恰到好處把冬季泰山描寫的盡善盡美,而且還充滿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和高度的贊譽。

因此文章既大氣、恢宏、又細膩感人,猶如一幅氣貫長虹的山水畫卷,不遜于名家之筆,值得借鑒品味。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三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暗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p>

與陸游廣為人知的表達報國雪恥之志的詩歌不同,這首詩給我們看到了一個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趣,閑適的心情有一種不被塵世所染的脫俗。

汪老喜愛這首詩,不如說是他喜愛這種心境,這種心境是具有生活氣息的?!按撼跣戮拢锬┩磔俊笔峭粼饔脕碓u價自己的散文的。他喜歡疏朗清淡的風(fēng)格,深得自然之馥郁,敘述平淡,含蓄,而節(jié)制。

他是個別樣的作家,他與當(dāng)今坐在家里或辦公室里眼珠牢牢盯住屏幕、手指在鍵盤上飛舞、神經(jīng)幾近被絡(luò)繹不絕的電話摧毀的作家不一樣。他的文章、他的書像是被他本人撫摩過千萬遍的,字里行間散發(fā)出的是木頭鉛筆的味道,而不是機器的硬冷。我能看到一個健朗的老人用他骨骼突出的手握住鉛筆,面帶淡定從容的微笑,他細膩動情的筆觸時不時地給自己和我們一個小小的驚喜、小小的感動,為了一小盤帶著雨珠的潔白的.緬桂花,抑或是為了一條從湖心突然一躍而起的大魚,還是堂倌頗具京腔的一聲“收茶錢——”,它們以滋潤人心的方式詮釋了“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東方古訓(xùn)。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一種境界、一種認(rèn)識。在極力讓我們感受美的同時,我分明聽到一個慈祥的聲音在對忙著趕路的世人們說:“孩子們,慢點走,你們看這朵海棠的顏色,像是哪個大家閨秀的胭脂水不小心從指尖滑落,浸進了花瓣里。真美。真美?!?/p>

汪曾祺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淡",淡得相當(dāng)有味道。他的散文,記的也就是一些昔人舊事,或者名勝古跡什么的,好像信手拈來,娓娓而敘,并且點到即止,留下大量讓人回味和思考的空白。那些隨手拈來的東西經(jīng)過作者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處理后,立即就充滿一種雍容大度的雅儒氣息,是一種真正意義的聰穎和智慧。這些年文壇玩深沉的東西特別多,滿紙文章故弄玄虛或者莫測高深。比較著汪曾祺,你就會發(fā)現(xiàn)后者的大家風(fēng)范,而前者只不過是一群自作聰明者,他們不是"真和尚"??芍^:真僧最言家常話。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四

從中令我最記憶猶新的一篇文章就是《血色母愛》里面記敘了一個小女孩叫羅莎琳是一位13歲的少女,從小喪父,嘉靖貧困,常受到別人的鄙視和侮辱。她母親心里很不是滋味,總是想做些什么讓女兒快樂起來。

母親看見了救援人員,怎么叫他們也聽不見。母親想到用血引起救援人員注意,他用邊上的巖石切片割斷了自己的動脈,然后在血跡中爬了十幾米的距離,救援人員看了血地上那道鮮紅的長長的血跡才意識的下面有人。等來到醫(yī)院已是搶救無效了,就這樣母親離開了僅有13歲的女兒。

讀著,讀者,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母親那堅毅的臉龐,仿佛在我的眼前。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五

至此我將海倫的故事作了簡述,因為我更多地關(guān)注她走上社會前的生活,以至于我并沒有把她的一生完全敘述下來。在我的眼里,她的生活竟是那么充實,尤其是當(dāng)她敘述到自己那些劃船、狩獵的時光的時候,我甚至于忘記了她是一個失去視力與聽力的人,只是在一些細微的字眼里,才會發(fā)覺她是用敏銳的觸覺和感知來接受大自然的恩惠的……在她敘述他的學(xué)生時代的文字里,我簡直不敢相信,她是以怎么樣的毅力和努力去獲得那些常人辛苦得到的知識,僅僅是以觸覺感知那些文字,令我難以想象那是何等的艱難……“當(dāng)我向一個從樹林中散步回來的朋友詢問她的見聞的時候,她卻告訴我“沒什么特別的?!蔽液喼彪y以想象,我可以想到各種有趣的事物:各種各樣的樹,花,溫暖的陽光還有溪流……如果我能夠看見,將會有多少美麗的事物展現(xiàn)在我面前,而看得到的人,卻什么也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視力僅被當(dāng)作一種便利而不是豐富生活的工具,這是一件多么遺憾的事??!”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六

可是當(dāng)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著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接下來,甜蜜中有了感傷,再往下,又有了滄?!篱g每一個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從仙女隱忍為平凡的母親?張曉風(fēng)寫得極美,又極沉重,仿佛知悉世間所有的秘密。

張曉風(fēng)似乎有一種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總要忍不住翻過來,看看背面,甚至要透過經(jīng)脈紋路去看它們在幾千年前的模樣。所以她寫給丈夫的情書,寫給兒子的詩篇,明明是寫私人的感受,卻似乎寫盡了人類的共同情感,就連她寫睡袍、圍巾、繡品、油紙傘,也絲毫沒有怡紅快綠的嬌弱之氣。

張曉風(fēng)始終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氣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點刻意為之了。十幾年前龍應(yīng)臺出版《孩子你慢慢來》時請張曉風(fēng)寫序,我還記得她說的話。她說自己年輕時聽到太多對女作家的嘲諷,人們覺得她們只會寫些柴米油鹽、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決心,一旦自己“大筆在握”,堅決不寫那些遭人辱罵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實上從張曉風(fēng)的文章里始終讀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嘮叨瑣碎自戀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別說撒嬌作態(tài),即使偶爾忍不住寫寫柴米油鹽丈夫孩子,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她寫風(fēng)衣,那風(fēng),翻閱過唐宗宋祖,“而你著一襲風(fēng)衣,走在千古的風(fēng)里”。

她寫釀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那的傾注?!边@樣的文字比比皆是。張曉風(fēng)的文章字里行間有一種江湖俠客的氣度。

我讀張曉風(fēng)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歲月長河,溯回從之、溯游從之,追隨著一路看來,千回百轉(zhuǎn),也被那百年煙波水氣濕了一身。張曉風(fēng)喜歡讀古書,將它們視為奪地而出的思想泉脈,她這樣寫自己讀《爾雅》:世界如此簡單壯麗,如此明白曉暢,如此嬰兒似的清清楚楚一覽無遺。我讀她,亦如此。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七

寒假,我正覺得無聊,就拿起了一本冰心散文《寄小讀者》來讀。讀著讀著,我感到十分感動。冰心的母親逝世,今天整整了,年年日日,她不敢任自己哀情的奔放。今天卻要憑著“冷”與“靜”,來細細的憶念她至愛的母親。

嗯,母愛確實很偉大,不能為了一兩件小事而與母親爭執(zhí);不能忘恩負(fù)義;更不能去惹母親,去做不該做的事,要明白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母愛猶如一片天空,母愛猶如一個“避風(fēng)港”,讓我們向冰心奶奶學(xué)習(xí),珍惜母愛,回報母愛,贊美母愛!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八

梁實秋的《雅舍散文》是我這次從大陸帶回的圖書之一。好不容易周日得閑,便拿出來翻翻。很巧,一翻就翻到那篇《六朝如夢》。這是梁先生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中追記他六十年前在南京“半年的勾留”。

散文一開頭引了唐末五代詩人韋莊的那首著名的《金陵圖》:“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北匾摹昂?、交代后,梁先生首先寫到栽種著“無情”柳的“臺城”。

去年年底,筆者應(yīng)邀到南京參加一個筆會?!肮P會”的組織者曾安排與會者參觀游覽過“臺城”?!澳且欢纬菈τ袀€頗為寬大而苔蘚叢生的墁磚的斜坡,循坡而上,即至墻頭?!辈诲e,是這樣。而且,當(dāng)筆者“循坡而上”的時候,很不巧也想到了韋莊的那首絕句;嘴上還嘀咕著“此臺城”,是不是“彼臺城”的疑問。走在一旁的著名詩人、翻譯家屠岸先生蠻有把握地說不是,韋莊詩中的“臺城”指的是宮殿。看來自然是屠岸先生博聞強記了。

梁先生在文中說:“所謂臺城,本是臺省與宮殿所在之地的總稱,其故址在雞鳴山南干河沿北。今習(xí)稱雞鳴寺北與明城墻相接的一段為臺城遺址,實乃附會?!钡合壬终f:“所有這些歷史上的事實,后人不暇深考,雞鳴寺附近那一段城墻大家認(rèn)為是臺城,我們也就無妨從眾了?!?/p>

說的也是?!肮P會”組織者把大家?guī)У健皩嵞烁綍钡呐_城,可見,七、八十年了,大家一直在“從眾”,一直在將錯就錯。其實,只要與學(xué)術(shù)無涉,對生活中的一些“美麗的錯誤”,是沒有必要去太認(rèn)真的。三國故事中“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有好幾處,何處是真,何地是假?諸葛孔明隱居的“隆中”在哪里?歷來就有“襄陽”、“南陽”之爭。撇開學(xué)術(shù)的嚴(yán)肅性,作為一處人文景觀、作為一個旅游景點,對這些“美麗的錯誤”過于認(rèn)真、過于刨根問底,反倒無趣!

筆會期間,雖然時令只是初冬,但南京的`天公并不作美,低溫、陰天,還時有細雨。所以,“我去的那一天”,天寒地泠,西風(fēng)勁吹。當(dāng)然,一如梁先生所說,臺城上的“景觀甚為開廓”。居高的地勢且不說,視野里盡是高大綿延的城墻、城堞,大號厚重的城磚,寬闊的走道、斜坡;再襯以恢恢然的遠景,覆以灰蒙蒙的蒼穹,景觀不開闊也難。只是,卻也因此更顯空曠、寂寥、蕭索。

草木非人,孰能有情。韋莊怪得無理。其實,是他自己太“多情”了!韋莊身處唐末五代的戰(zhàn)亂動蕩時期,面對有著那么豐富深刻歷史、文化蘊涵的“金陵圖”,自然生出許多的吊古傷今的感慨和悲哀。無奈之下,只好怪柳“無情”了。

這也是人之常情嘛,要怪就怪人為什么是感情的動物。常人如此,何況是詩人、文人!千百年來,登臨之感,興衰之嘆,不知凡幾。因此,才有這么多的“多情應(yīng)笑我”、“多情自古傷離別”,這么多的“多情種子”!梁實秋先生當(dāng)年登臺城的時候,開始時不亦“殊覺快意”嗎,可后來想起“一幕幕的歷史悲劇”,“不禁興起陣陣懷古的哀愁”,最后竟“偕友攜手踉蹌而下”!

情為何物?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都是情,都是感情。正是所謂的“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至于具體到親情、友情、愛情、鄉(xiāng)情等等,就更不用說了。甚至對眼下世界局勢的憂慮,對兩岸統(tǒng)獨的省思,都是一種情,一種更為難得的感情。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九

古人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正如一條匆匆流淌的小河,流過每個人的身邊,知道珍惜的人能從河里撈出無窮的寶藏,浪費時光的人只能從河里撈出后悔和失望。今天學(xué)了巴金爺爺?shù)摹督o家鄉(xiāng)孩子的信》,使我對這句名言有了一定的感悟,讓我受益匪淺。

《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通過巴金爺爺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回信,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巴金爺爺對家鄉(xiāng)孩子真誠的關(guān)懷、親切的勉勵和無限的希望,抒發(fā)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的啟迪。

俗話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是啊,花凋零了,它還有機會重開,綻放自己;但是人不行,人到中年,就再也回不到風(fēng)光的少年時代了,即使你悲傷也好,后悔也好,時間也不會因此而倒流。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xué)家魯迅先生從小就懂得時間的“不易”(逝去易,返回難),因此,他堅持“時時早,事事早”,一生都在奮斗,也奮斗了一生。他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伏在書桌前忘我的工作,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及革命家,為我們親愛的祖國作出了卓越不凡的貢獻。

相對于懂得珍惜時間的魯迅先生,我就是一個十足的“窮光蛋”。這“窮光蛋”不指別的,是指我的時光“一無所有”。我是個拖拖拉拉的人,一點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假期的作業(yè)不拖到最后一刻絕不動筆,為了“交差”,我是經(jīng)常深夜“加班加點”,埋頭苦干,奮筆疾書,雖說是寫完了,但是作業(yè)的質(zhì)量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一行行字潦潦草草,一個個字“龍飛鳳舞”,甚至有時候連我自己都分辨不出是什么字。為此,我還得付出腰酸背痛、手麻指僵的代價。經(jīng)過多次反思,我決心“洗心革面、改過自新”,重新感悟時間的珍貴及重要性,現(xiàn)在的我已是煥然一新了。

我們現(xiàn)在的時間,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是只要我們努力爭取,好好珍惜,認(rèn)真學(xué)習(xí)就能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讓我們的人生無悔。我們不能做顏真卿所說的“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人生,一無是處。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边@首漢樂府的《長歌行》人人皆知,但是,有幾個人是懂得它深藏著的含義和孤楚寂寞呢?我們前面有無比寬廣的道路,我們心里有美好的事物,讓我們向巴金爺爺學(xué)習(xí)吧,學(xué)做一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學(xué)會愛惜我們可以使用的寶貴時間,學(xué)會好好學(xué)習(xí),因為,希望就在我們身上。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十

如此平淡質(zhì)樸,如話家常的文筆有幾人寫得如此愜意?惟恐只有汪曾祺能做到了。品讀汪曾祺的散文,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然后,請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起!——起!"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后,用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呆著。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是聽一位經(jīng)歷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的歷史老人在向我們娓娓動聽地述說生活小事,而在傾聽之中,這種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種無形中的人文和歷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看到了曾經(jīng)的西南聯(lián)大教授們的風(fēng)采,我們讀到了當(dāng)時人們對于政治、文化的評判,我們?nèi)缤x一位歷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讀到了中國文人不屈的傲骨,看到了中國學(xué)者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對思想與學(xué)術(shù)的孜孜追求.......

《多年父子成兄弟》,其中:"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xiàn)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yīng)該由他們自己來設(shè)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yīng)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這話讓我深受觸動,父子之間能做到這樣少見。

微塵見世界,我只能這樣說。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十一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

初次讀《聽聽那冷雨》,不由大驚:散文可以如此寫?細讀之則手不釋卷。余光中曾戲稱:“右手寫詩,偶爾左手寫散文,算是副產(chǎn)品?!钡@樣的副產(chǎn)品在當(dāng)代散文家中有幾人能出其右?詩一樣的充滿跳躍聯(lián)想的語言是《聽聽那冷雨》的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大量動用了迭字句。文章開始,就對雨作盡情的描繪: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一句就寫出雨的形聲。接著他跳躍聯(lián)想,寫道:······即使在夢里,也似乎把雨傘撐著······這句奠定了整篇一種“憂傷”的基調(diào)。馬上,他大膽想象:整個中國整部中國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這樣下著雨。此時,我窒息般地感覺到余光中內(nèi)心那種深深的'鄉(xiāng)愁以及愛國情懷。

本文恰恰似一首長詩,字字句句,充滿令人驚奇的詩的意象。作者筆下的雨時而是“黑白片子”,時而是“宋畫”,時而是“一滴濕漉漉的靈魂”,時而是“溫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憑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鄉(xiāng)愁化為種種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靈歷程相連相融??芍^情絲和雨絲交織。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愛好古典文學(xué)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愛現(xiàn)代風(fēng)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xiàn)代詩人汗顏。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為作家?同樣,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想完美融入語言,正如他所說: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dāng)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于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

我讀書,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為每一句話都這么美。文壇宿耆柯靈說:《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現(xiàn)代文學(xué)的表現(xiàn)力增加一點信心,也應(yīng)該承認(rèn)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領(lǐng)域中,算是別辟一境。評論毫無過獎,也深刻公道。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十二

林清玄是虔誠的佛門弟子和不疲倦的佛學(xué)宣講者,讀他的散文,總能于平實的文字中感受深邃而樸實的佛理,80年代中期以來,林清玄散文的佛學(xué)意蘊日漸濃厚,宗教稱為他獨特的個性色彩,很多人稱他為“清玄居士”,他的菩提系列將人引入一個凝定,恬靜,肅穆的宗教氛圍,晨曦,菩提樹,佛鼓,紅塵……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林眼中,看透了爭名逐利的人間世相,他時時贊頌的菩提樹,是一種凈化了的人性象征,從繁華街頭的楓香樹上,從露珠上,他看到純凈與傲骨,看到不肯為日漸惡劣的環(huán)境而低頭的不屈風(fēng)采。只要保持一份安寧的心境,一些沉靜的智慧和一種溫柔的心情,便能抵御都市的種種污染,從中發(fā)現(xiàn)美麗。

林的作品對以散文集出版,通常多為散文、報道,偶爾會出現(xiàn)一兩篇小說,就是早期的《法圓師妹》,小說主要講的是一個軍隊班長和一個自小在尼姑庵長大的小尼姑的愛情故事,兩人之間的故事看似曲折卻又順乎自然,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后,兩人又神奇的相遇了,只是早已物是人非,記得文中有這樣的幾句話“每個人的命運其實和荔枝花一樣,有些人天生就沒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開花,默默的結(jié)果,在季節(jié)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沒有選擇的結(jié)出它的果實,而一個人也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道路吧”。也許就是這樣,因為班長一時的猶豫,在他們轉(zhuǎn)移的時候沒有帶走法圓,所以法圓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離開了她成長的尼姑庵,而又在以后的很多年后,班長在一家旅館偶然又遇到了當(dāng)年錯過的法圓,人生總是在相遇和錯過中不停的轉(zhuǎn)換著,當(dāng)時法圓師妹就對班長說,“有些心情你不會明白的,有時候過了五分鐘,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錯過了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那時候我只是做了,并不確知這些道理,經(jīng)過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樣,你住在這個旅館,正好是我服務(wù)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過著領(lǐng)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轉(zhuǎn)身時你沒有叫我,我們都不能相逢,人生就是這樣”。此時的班長也許會悔恨當(dāng)時沒有把法圓帶走,但命運就是如此,他們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而今,又因為種種聯(lián)系又神奇的相逢了。

這是迄今為止讀到了為數(shù)不多的林清玄的小說之一,他的文字總能給人以深思,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我想這也是他作為佛門虔誠的宣講者的最好體現(xiàn)吧。

讀他的散文,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吾心似秋月》,文中提及楊岐禪師曾經(jīng)留下的禪語,“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xiàn),心法雙亡性即真”。他說的是一次白云守端禪師與師父楊岐方會禪師對坐時發(fā)生的故事,楊岐問白云守端禪師是否記得他以前的師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時說的一首偈,白云說“記得記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guān)鎖,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白云畢恭畢敬,不免有些得意,誰知,楊岐聽后,笑了笑,走了。白云為此整夜無法成眠,終于忍不住去請教楊岐,楊岐見眼眶因失眠而發(fā)黑的弟子,笑的更加厲害了,說道:“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卻怕人笑。”白云頓悟。

其實,在實際的人生里也是如此,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笑談,一個動作而心不自安,甚至茶飯不思,睡不安枕,而這些眼神,笑談,動作在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之所以心為之動亂,只是由于我們在乎,仔細想來,歸其原因,這些所謂的“在乎”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的認(rèn)識自我,回歸自我,反觀自我,主掌自我,小丑由于認(rèn)識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于回歸自我,可以不怕受傷,反敗為勝;禪師由于反觀自我如空明之鏡,可以不染煙塵,直觀世界。認(rèn)識,回歸,反觀自我其實都是通向自己做主人的方法。正如寒山的一首詩所說“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更與何人說”。

在佛教的經(jīng)典和禪師的體悟中,常常把心得狀態(tài)稱為“心水”或“明鏡”,這兩種貼切的比喻完美的詮釋了一種從容的生活狀態(tài),我想,當(dāng)我們真正的做到心若水時,生活里的一切善惡是非便會如痕垢在明鏡中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

回望整本書,它完美的展現(xiàn)了作者由年輕的散文新秀那樣,頭角崢嶸,豪氣如虹卻生澀稚嫩到文筆流暢清新,情感醇厚、浪漫,于平易中蘊育著感人力量的完美轉(zhuǎn)變。

在以他的散文凈化自己的心靈。仿佛此刻云自小路飛起來了,愛也幻化為一首暖暖的歌……。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十三

馮驥才這位作家我早已熟知,記得小學(xué)那會兒曾學(xué)習(xí)過《俗世奇人》中的一篇文章,從此便迷上了馮老的著作。而馮老的散文作品我還未曾讀過,所以趁著這個暑假,買來他的《萬物生靈》細細品讀一番,與馮老一起做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

一個一直認(rèn)為自己熱愛生活的人,但在讀過《萬物有靈》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馮老對生活的熱愛更加細膩,更能滌蕩人心。好的文字體現(xiàn)或許就是書中的某個片段,某個角色,某處情景勾起你美好的回憶,且在你的記憶里深深定格。哪怕它只是一個很微不足道的人或事,比如書中的《捅馬蜂窩》。對于一些在鄉(xiāng)下長大的孩子,可能都有經(jīng)歷過,我雖不是在鄉(xiāng)下長大,卻也干過捅馬蜂窩的事。

回想起那天下午,我和父親發(fā)現(xiàn)老家大門上有個馬蜂窩,進門的時候,就會蜇人。于是,父親拿起一根棍子,準(zhǔn)備捅掉它們。我當(dāng)時既害怕又興奮,畢竟是第一次捅馬蜂窩,父親在屋里,我在屋外離得遠遠地看。父親一捅,馬上關(guān)上門,馬蜂成群地在空中飛著。忽然,一只馬蜂在我身上飛來飛去,我嚇得要命,便跑了好幾里路躲開它們,不過還是被蜇了,回來時,馬蜂早已散去。而作者童年捅了馬蜂窩,使作者似乎有一層罪孽感壓在心上,暗下決心,不再做傷害他人之事,給予我們熱愛生活的前提是能善待萬物的啟示。

每回想起這事,我便感觸良多,不禁感嘆這書中美而又奇的語言風(fēng)格,既能勾起人的回憶,閱讀時又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可以親眼看他描寫小植物在微風(fēng)中搖曳,活潑的動物在你身邊蹦跳,將我們引領(lǐng)入大自然中,看花開,看水流,望鳥飛,聽蟲鳴。我們被書中美妙的文字所打動,被這些自然界的神奇所征服,處處也都體現(xiàn)馮老對生活的熱愛和細膩。孩子們跟著馮驥才的文字,可親近自然界萬物生靈,更加細膩地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建立起熱愛生活的心靈天地。于我而言,我覺得這便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細細回味,慢慢品咂,感受馮老付諸真情的文字。原來在大自然和生活中處處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只是不曾入心地去感受罷了,做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他是幸福的,也是足夠幸運的。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十四

丟失行李的畫家,熱心幫忙的女主人公,邂逅之后的巧合,愛情故事的分享,初讀依偎時我眼中依偎顯得無比卑微,酷似韓劇經(jīng)典橋段的故事情節(jié),平淡無奇的故事“波折”,如果在文章結(jié)局出現(xiàn)男主人公患病辭世,又或者女主人公車禍?zhǔn)?,那依偎便真的成了一本“韓劇”小說。

“也許,我就是你眼前的藤鄉(xiāng),你就是我眼前的藤鄉(xiāng),我們是彼此的藤鄉(xiāng)。”直到細細品味完這句話之后,才對依偎這本書有了一定程度的認(rèn)知。

單從行文來看,依偎雖具獨家特色卻也稱不上經(jīng)典之作,以欒小天和安芬相遇、相知、相愛為明線,以欒小天和安芬互相傾訴各自的生活遭遇為暗線,巧妙的形成了三個對比,男女主人公各自青春期的愛情觀和經(jīng)歷風(fēng)雨后的愛情觀的對比,男女主人公之間不同的愛情觀對比,可以說文章的看點就在于這些對比點。

依偎之所以能給人以靈魂的感觸,不僅僅是因為行文,更在于其在略顯夸張的情節(jié)中巧妙融入了人生對愛的不同認(rèn)知。不論是男主人公還是女主人公,都可以算的上是個有故事的人,在兩者的故事背后是那纏綿悱惻的愛情,背負(fù)故事的人總是生活在壓抑之中,直到遇到另一個背負(fù)故事的人。

那一句“也許,我就是你眼前的.藤鄉(xiāng),你就是我眼前的藤鄉(xiāng),我們是彼此的藤鄉(xiāng)?!辈粌H道出了大多數(shù)人心中對真摯愛情的吶喊,更傳述了普通人的普通愛擁有著的至上魔力。

生活中的我們充滿太多憂慮,太多煩惱,即使幸運的遇到相知的人,也不過是小小曖昧一番,卻始終缺少相互依偎的勇氣。一本依偎,一句臺詞,也許改變不了所有人的命運,但足以成全不少有情人。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十五

再一次一口氣把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讀完,心中又一次莫名的嫉妒。在這本書里,有我向往的生活。即使在荒無人煙,物資匱乏,語言和文明都不相通的沙漠上,三毛這個聰明的女人,總是能把“羅馬城”建在沙地上,能讓天堂鳥在沙漠里燃燒。

她該需要怎樣的勇氣呵!一個女子,僅因為兒時的夢想,僅因為那一半的鄉(xiāng)愁,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卻又向往的神秘大漠。沒有猶豫,沒有遲疑,不顧眾人詫異的眼光。那該是一個多么隨性的女子。連她自己也說,“我在這個世界上,向來不覺得是蕓蕓眾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著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三毛是聰明的,她不會讓自己被束縛在一片狹小的天地,她由來向往自由,喜歡我行我素,所以才會有《撒哈拉的故事》,所以才會有在她裝點下異常美麗的沙漠。要知道,擺脫塵世的束縛,只做自己,沒有一顆堅定的心與非凡的勇氣,是萬萬不能做到的,縱使做到了,亦不能堅持下去。但我們的三毛做到了。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十六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沖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發(fā)出溫和的光的臺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jīng)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nèi)ヂ肺渡畹母市?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xué)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十七

提起豐子愷,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漫畫,其后才是他的文章。他描摹了生活中的許多場景,用日常寫字的毛筆畫下來,發(fā)表出去,得了人們送贈的漫畫二字。于他本人而言,畫畫也好,寫文字也好,原不過是些自然而然的單純之事,漫畫也好,散文也罷,都只是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懷。

豐子愷的散文我也看過一些,這本散文集以帶點笑容,山水間的生活,不惑之禮和我的苦學(xué)經(jīng)驗為總攝分了四輯,選錄了豐子愷先生的30篇散文。在這散文之中還穿插了豐子愷先生的漫畫,筆調(diào)粗疏放達,但細品都別有一番風(fēng)致和意趣。

豐子愷的散文總帶著一點天真的意味,同時又夾雜些困惑與不解。而他的困惑和不解正是因了他的天真。比如在《大賬簿》一文里,豐子愷設(shè)想著每一枚銅板的歷程,一瓣花一粒米一顆沙的由來,他關(guān)注著落水的不倒翁,丟棄的樹枝,寫壞的字紙,他想知道這些東西會有個怎么樣的將來,這些想法本該是天真兒童才會有的癡念,卻在他一個成年人的心中反復(fù)出現(xiàn)。在《兩個?》這一文里,豐子愷先生又對時間和空間的盡頭有了無盡的追想,他總能保有如此強烈的好奇心,總能看到想到這世界里為大眾忽略的東西,觀察它們,猜想它們,也書寫它們。在這些散文里,豐子愷先生文字中保留的天真可見一斑,這也正是藝術(shù)家們靈感的來源,永葆赤子之心,永葆精神的青春。

豐子愷先生的文字雖有著天真單純的一面,但他卻并非不知人間疾苦之人,恰好相反,在他的文字里,常有一種擔(dān)荷人間苦難的執(zhí)著。在他的散文《新年懷舊》中,吸引人的固然有那些存于他的回憶中的新年樂事,但在結(jié)尾里,他那種對于如今因為戰(zhàn)亂和災(zāi)害導(dǎo)致的經(jīng)濟凋敝生活困苦的感嘆更為引人感懷。昔日的快樂與今朝暗淡的新年兩相對比,讓人怎么能不去思考這已經(jīng)存在的社會問題呢?在《車廂社會》里對那些霸占位置的人諷刺勸喻,在《云霓》里對望天求雨的人們的憐惜無奈,他的文字從來都不曾離開生活。雖說豐子愷的散文常有那種想要擔(dān)荷人間疾苦的感覺,但在他的筆下,總不致人完全的灰心,生活便有苦難也總包含著希望。

這希望就是兒童和年輕人。對于兒童豐子愷曾反復(fù)的描摹過他的幾個兒女,瞻瞻新郎官,軟軟新娘子,寶姊姊做媒人。他寫過這些曾見的場景,也畫下過這些讓他感動欣喜的時刻。在豐子愷的心中,兒童的天地才是無盡大,而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也是無盡大。不知是否因了他的這種想法,他的筆調(diào)里才能始終保有一絲純真之意。對青年,豐子愷先生則是寄予厚望,提出了許多鼓勵和勸勉。在《惜春》里,他希望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能夠愛惜時間,在《我的苦學(xué)經(jīng)驗里》,他介紹了自己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對年輕人臥在眠床,坐在花樹下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提出了委婉的批評和建議。豐子愷先生除了是畫家,散文家,他還是個教育家,因此他很關(guān)注青年人的學(xué)習(xí)和發(fā)展,在他的漫畫和散文中,總能看到他對青年人的勉勵和以一個過來人的指導(dǎo)。

豐子愷在抗戰(zhàn)期間還寫過有關(guān)逃亡之路,抗戰(zhàn)艱辛以及戰(zhàn)爭終于勝利的一系列文字,那些文章讀來也都是非常動人的。在艱苦的抗戰(zhàn)歲月里,豐子愷先生總也能苦中作樂,便是在他的文字里寫著那苦難的日子,里面也總有讓人懷念感動的細節(jié)在。可惜的是本書限于篇幅沒能選錄,順境的日子總是好過,然而在逆境里才最能見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質(zhì)。

活著本來單純,生活永不簡單。

遲子建散文讀后感篇十八

這本散文集里描寫了各種各樣的事物與風(fēng)景,把他們真真切切地表現(xiàn)在我們眼前。有美麗芬芳的花朵,有充滿詩意的草地,有渴望來到山外的世界的山村青年,有樂于奉獻的老人,有熱愛生活的孩子,有樂觀向上的工人,還有冰天雪地的北方冬雪天……它們都讓我明白了一個又一個道理,讓我得到了一個又一個啟發(fā)和知識。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藏在泥巴里的愛》這一篇散文。講的.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十分想要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但別的孩子都有玩具,只有他沒有。孩子很難過,第一次向父母要錢買玩具??墒牵⒆拥母改笇嵲谑翘F了沒有錢給他買。為了不讓孩子失望,父母先哄孩子睡覺,然后費盡心思的想辦法。于是,他們到河畔挑了泥巴,摻上水,捏出形狀,然后再用滾燙的火烤干,最后,再用母親珍藏多年的化妝品,為玩具涂抹上色。為了準(zhǔn)備孩子的玩具,父母一夜沒睡,當(dāng)他們把玩具送到孩子手上時。孩子他已經(jīng)聽人們說了這件事,他感動得流下了淚水,父母也感到了幸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完了這個充滿了濃濃愛意的故事,我十分感動,也因此落淚。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兩個非常深奧的道理:我們可以一貧如洗,傾家蕩產(chǎn),但是,我們不能缺少一顆五彩繽紛的心與一雙勤勞的手,因為,只有有了它們,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夢想,并通過自己一次一次的不斷的努力,去完成自己心中的夢想。除此之外,我還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其實,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都是買不來的,相反之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不用一分錢就可以得到,這種東西,就是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腦,自己的心制作而成的任何一樣?xùn)|西,或大或小,都是如此。因此,只有是自己動手制作的東西,才是最有意義的事物,才更能體現(xiàn)出自己要表達的情感。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學(xué)會了很多知識,開闊了很多眼界,這本書幫助我提高了成績,我希望大家也能讀一讀這本書!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756093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