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故事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0:17:11
王勃的故事范文(19篇)
時間:2023-12-07 10:17:11     小編:文軒

足球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偨Y(jié)不宜出現(xiàn)與主題無關(guān)的內(nèi)容,保持緊湊性。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經(jīng)驗分享,希望能夠?qū)δ兴鶈l(fā)。

王勃的故事篇一

王勃出生于世代官宦的詩書人家。其祖父王通是隋秀才高弟,曾任蜀郡司戶書左和蜀王侍讀等官,后來退官居家,專門在龍門講學(xué)著書。其著作有《元經(jīng)》和《中說》,為當(dāng)時儒士所稱道。其父福峙,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六合二縣令、齊州長史等官,晚年開始對玄學(xué)(即修煉)有了興趣[1]。王勃天生聰穎,悟性過人,是個早熟的神童。他六歲就能寫一手好文章;九歲時讀顏師古注的《漢書》,便能指出書中的過失;十歲時以一個月的時間竟能通讀六經(jīng)而無一點障礙,連他的朋友、同樣是神童出身的楊炯都認為他的知識是先天帶來的(“懸然天得,自符昔訓(xùn)”)。

十四歲時,王勃以神童而被舉薦,在考核中名列前茅,授予朝散郎的官職;十六歲那年,沛王把他召去當(dāng)沛府修撰,對他很是愛重;十八歲那年,由于當(dāng)時盛行斗雞,各個王爺之間的斗雞更是熱鬧非凡,王勃開玩笑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聲討英王的雞”),惹得皇上大怒,立即把他逐出王府。他便到四川各地去旅游,“遠游江漢,登降岷峨”,得到山川靈氣的陶冶啟悟,在詩文上進步神速,“神機若助,日新其業(yè)”,每寫一篇文章都令人驚嘆贊賞,特別是《益州夫子廟碑》,被認為“宏偉絕人,稀代為寶”。后來他又被啟用為官,但因殺一犯罪的官奴而險些自己丟了性命,連累他父親也貶官。以后他棄官在家,一心著書。當(dāng)他27歲時(虛歲28歲),去交趾探望父親,“渡海溺水,驚悸而卒”。

王勃的一生是短暫的,只活了27歲,但同時又是富于變化的、豐富的一生。他在27年中所遭遇的、所作的事情并不比一個活了80歲的人少。作為一個早熟的神童,他的思想不但超出同齡人、甚至超過博學(xué)的成年人太多,因此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如果我們把他想象成一個活了81歲的人,只不過他生活的“速度”是常人的三倍:常人三年中所經(jīng)歷和作過的事情他一年就完成了。這樣再去觀察他的一生,就要容易理解得多。他的超常的才華和超短的生命形成一個太大的反差,以至千百年來知道他的人始終惋惜、遺憾并感嘆不已。不過,我們?nèi)绻麖男逕捊嵌热タ匆豢此囊簧?,倒是覺得自然得多、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因為任何一個修煉人的一生總是按照對他來說是最合適的修煉道路來安排的,歷史上有些成道之人就是很年輕就以“死亡”的形式而離開這個世界的。在他短暫多變的一生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修煉人的、和他生活一樣豐富多彩的一條修煉的道路。

王勃從小就是個有孝心的孩子。父親對他很慈愛,并經(jīng)常教導(dǎo)他說:“人子不知醫(yī),古人以為不孝?!彼憷斡浶念^,暗中到處查訪良醫(yī),希望學(xué)一手好醫(yī)道,作個孝子。在公元661(或660)年,當(dāng)他才十一、二歲時,便令人驚訝地碰到一個遠遠超過他期望的絕好機會:在長安遇到了曹夫子。曹夫子名元,字道真,自稱是京都的人。他能象扁鵲那樣從遠處觀望人的氣色,清楚地透視人的五臟六腑;還能象華佗那樣作開胸洗腸一類的大手術(shù)。根據(jù)他收王勃為徒后講述自己的師承,他實際上是《黃帝八十一難經(jīng)》的直系傳人。該書是上古秘籍,由歧伯傳給黃帝;黃帝往下傳時又經(jīng)過了53個傳人才傳到曹夫子手中。在這53個傳人中,就有第三十六個傳人扁鵲,并由他首次厘定了原書章句;還有第四十六個傳人華佗。曹夫子雖然醫(yī)術(shù)高超入神,但他小心謹慎,很少有人知道他。他和王勃見面時輕輕地拍了他一下并說道:“無欲也?!蓖醪俅蜗蛩掳?,誠心作他的徒弟。這件事情家里的親人也沒讓知道。曹夫子教他《周易章句》、《黃帝素問》、《難經(jīng)》,還有“三才六甲”、“明堂玉匱”等等,一共學(xué)了十五個月。分手時他對王勃說,“陰陽之道不能隨便向人講,針灸技藝不可隨便傳授給別人;不要得意忘形地顯示自己,應(yīng)當(dāng)不露聲色地自我提高。”王勃遵照師訓(xùn),自己悄悄地又學(xué)了五年,終于“有升堂睹奧之心”,最后“鉆仰太虛,導(dǎo)引元氣”,覺得自己身體中的污穢全都沒有了,內(nèi)精澄明,因此產(chǎn)生了放棄常人生活、修成神仙的愿望。

有了上述六年多的由醫(yī)入道的修為,可能是因為修出了內(nèi)視臟腑的功能,王勃開始覺得“人間齷齪”、世人不潔,因而產(chǎn)生了厭世離俗的情緒,聲稱“已厭人間”,向往幽居避世的修道生活。加上有時修道的朋友來講一些神奇的故事,有時自己也夢中與仙人同游,愈發(fā)增加了對去俗離塵、沐浴煙霞的神仙生活的向往;當(dāng)時的道士又喜歡服食“石髓”,認為吃了可以幫助飛升,也弄得他心里癢癢的。他也知道自己的思想和現(xiàn)實生活是有矛盾的。他在20歲時寫的《游山廟序》中說,自己常學(xué)仙經(jīng)、博涉道記,但事奉尊長和親人就必須要去求衣食,而做官又會被名利所累,最后把真性和先天的根基毀在常人社會中。但他畢竟是個道心堅定的.人,相信自己“自得會仙家”,下定決心“清貞靜一,保其道”,不顧世間得失“抱直方而守道”,直到“安真抱樸…全忠履道”,因為他已經(jīng)認識到“夫神明所貴者,道也”,“道”才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所寶貴和追求的,并且深深地感到“道”是高不可測的。以他20歲左右的年齡,加上才華出眾,正是搏取功名、建功立業(yè)的大好時機,他卻看淡了世間的榮華富貴,認為修道是“上策”而“圖富貴”是“下策”。如果一個人年事稍長,經(jīng)過了許多生活的坎坷和搓磨后回心向道,那是一件自然而不太難的事,但一個風(fēng)華正茂的大才子要放下世間得失而堅心于道,實在是極其難得的。

王勃曾說自己“最初是學(xué)的周禮,偶然也喜歡讀儒家的東西,后來讀了道家的書才感到與自己的真性吻合了”。他在《益州夫子廟碑》中對于孔子的稱贊是耐人尋味的:“圣人之設(shè)教也,……成變化而行鬼神,觀陰陽而倚天地,……索眾妙于重玄,篡群徽于太素?!庇忠兑捉?jīng)》說:“圣人以神道設(shè)教而萬物服焉”。他是站在道家的角度把孔子往上拉,而后世、特別是宋代以后的“大儒”們都是站在儒家低層的理上把孔子向下扯。然而,后世的人大都認為這些“大儒”們是在繼承和發(fā)揚孔子的博大思想!

曹夫子向王勃授業(yè)時最先給他講《周易章句》,因此他對周易熟而且精,包括算卦、推算萬年歷等當(dāng)時一般人覺得很難的東西他都很在行。他甚至還推算過一本《大唐千歲歷》,為唐朝的人準備好了一千年可用的歷書[2]。但這些東西既沒有使他對道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也沒有使他的修煉向前推進一步。他對道的深一層認識是從與常人相反的方向去應(yīng)用《易經(jīng)》之理而得到的,而且這一個認識上的飛躍也象他碰到曹夫子一樣的來自一個令人驚異的天外奇緣。

王勃的故事篇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風(fēng)。

王勃。

肅肅涼風(fēng)生,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1.全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2.詩歌圍繞詩眼“有情”描繪了“風(fēng)”的形象,結(jié)合全詩試作賞析。(5分)。

1.托物言志,詩人以風(fēng)喻人,著意贊美風(fēng)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fēng)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在此詩人借風(fēng)詠懷,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2.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fù)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shù)手法,把風(fēng)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fēng)的生起,以“肅肅”狀風(fēng)勢之速。風(fēng)勢之緩急,本來是并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的行動,仿佛風(fēng)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繼而寫風(fēng)的活動,也是抓住“驅(qū)煙”、“卷霧”、“起松聲”等風(fēng)中的動態(tài)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

王勃的故事篇三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乾封元年及第,授期散郎,著有《王子安集》。他寫的《滕王閣序》被譽為千古絕唱。

王家是絳州有名的書香世家。王勃的爺爺王通,就是著名的文仲子,棄官歸隱,授徒著書,著有《中說》。

王勃的父親王福對兒子們的學(xué)**要求十分嚴格。王勃幼年天資聰穎,他一方面有良好的學(xué)**環(huán)境,另一方面能刻苦攻讀,史書上說他“六歲善詞章”,寫起文章來洋洋灑灑,思路暢達,又快又好。與他的兩個哥哥不相上下,號稱“王氏三珠”。

他九歲時讀《漢書注》,就能發(fā)現(xiàn)錯誤,寫了《指瑕》十卷。王勃十幾歲應(yīng)試考場,授朝散郎,又被沛王李賢聘為署府修撰。由于王勃才華出眾,與楊炯、駱賓王、盧照鄰并稱為“初唐四杰”。

王勃一向不滿于豪門和官場的傾軋,加上才高氣盛,便遭同僚的嫉妒。正好因為一個案件的牽連,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父親被貶為交趾令。

這年九月,王勃悲愁難遣,懷著郁悶的心情到交趾去看望父親,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陽節(jié)。南昌府都督閻公整修的滕王閣落成,正在閣內(nèi)大擺慶功宴,邀集一班文人雅士、社會名流飲酒賦詩,歡度重陽。

這滕王閣乃顯慶四年滕王李之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前臨贛江,有西江第一樓之稱。王勃久慕此閣,到此哪能不游!

來到滕王閣,只見樓高九丈,閣分三層,雕梁畫棟,巍峨壯觀。南有壓江亭,北有挹翠亭,高低錯落,相映成趣。上得樓來,但見閣道上丹漆彩畫,光艷照人。遠眺則山野平川盡收眼底,鳥瞰則澄江如練,百舸爭流。

王勃看得如醉如癡,不禁文思泉涌,不能自已。王勃正沉醉于樓閣的宏偉與山河的壯麗之中,忽然一陣蕭管鼓樂之聲從宴會廳傳來。

王勃循聲望去,只見閻都督滿面春風(fēng),正在舉杯致詞:“今日乃重陽登高之日,又逢滕王閣整修已成,老夫聊備薄酒,為各位助興?,F(xiàn)在我提議,以滕王閣為題,或賦詩,或作文,效蘭亭故事,以不枉今日之雅會。”

眾賓客深知都督心思,他是想讓自己的`女婿孟學(xué)士當(dāng)眾寫一篇序文,以顯示其才華。因此閻公派人拿紙筆巡讓眾客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肯貿(mào)然動筆。王勃遠道而來,自然不明就里,加上年輕氣盛,恃才傲物,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際,情思滿懷,不吐不快。

送紙墨的剛到跟前,王勃便上前拿起筆來,飽蘸濃墨,便揮筆疾書起來。

閻都督一看大怒,心里罵道:“哪來的毛孩子,不知進退,壞我大事!”不禁拂衣而起。他叫人暗暗在一旁觀看,看他寫些什么,再做處置。

暗中觀看的人第一次回報說:“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沉吟不語起來。這里已開始寫南昌地形的雄闊,自是不同凡響。

待回報寫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里描寫望中秋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俱是神來之筆。閻都督撫案而起,贊嘆道:“這真是少有的天才呵!這篇文章要世代流傳,永垂不朽了?!?/p>

在座的眾賓客紛紛稱贊,連閻公的女婿孟學(xué)士也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弗如。閻公將王勃請到宴席上,大家盡歡而散。

這次交趾之行,王勃不幸在海上遇風(fēng)浪溺水而死。越南人民感念王勃父子,至今還有廟宇和塑像紀念他們父子倆。

拓展:

王勃簡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xué)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疇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dāng)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的文學(xué)主張崇尚實用。當(dāng)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fēng),“爭構(gòu)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楊炯《王勃集序》)。

他創(chuàng)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zhuǎn)變風(fēng)氣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F(xiàn)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并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xiāng)人雜著續(xù)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xué)部影印唐鈔本第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dāng)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tǒng)三年(19),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王勃的故事篇四

王勃。

肅肅涼風(fēng)生,加我林壑清。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閱讀題目:

(1)此詩是怎樣寫風(fēng)的活動?(3分)。

(2)從此詩的整體上看,采用了什么寫法?此詩寄托著什么樣的思想情感?(2分)。

(1)寫風(fēng)的活動,是抓住“驅(qū)煙”、“卷霧”、“起松聲”等風(fēng)中的動態(tài)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她出入山澗,驅(qū)煙卷霧,送來清爽,并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

(2)此詩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借風(fēng)詠懷,抒寫了詩人普濟天下蒼生的情懷。

《詠風(fēng)》唐詩賞析:

詩人以風(fēng)喻人,托物言志,著意贊美風(fēng)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fēng)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以風(fēng)況人,有為之士不正當(dāng)如此嗎?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充滿激情地寫道:“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fēng)?!痹谶@篇中則是借風(fēng)詠懷,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稱此詩“最有余味,真天才也”,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此詩的著眼點在“有情”二字。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fù)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shù)手法,把風(fēng)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fēng)的生起,以“肅肅”狀風(fēng)勢之速。風(fēng)勢之緩急,本來是并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的行動,仿佛風(fēng)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寫風(fēng)的活動,也是抓住“驅(qū)煙”、“卷霧”、“起松聲”等風(fēng)中的動態(tài)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風(fēng)吹煙霧,風(fēng)卷松濤,本來都是自然現(xiàn)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她神通廣大,猶如精靈般地出入山澗,驅(qū)煙卷霧,送來清爽,并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在詩人筆下,風(fēng)的形象被刻畫得維妙維肖了。

王勃的故事篇五

客人對王勃的`舉動難以理解,就問王福疇:“你家公子研好墨,不作文章卻上床睡覺,這是何種學(xué)習(xí)之法啊?”王福疇笑答:“這是小兒的一個習(xí)慣,他往往是研好墨,上床蒙頭構(gòu)思,然后起床開始寫作,一氣呵成。”

客人聽后,思考片刻,頻頻點頭,并說:“此乃打腹稿!貴公子有他獨到之處啊!”

王福疇陪客人閑聊,不一會兒,只見王勃翻身下床,走到桌前,鋪好紙,拿起筆,一首五言絕句頃刻而就??腿撕闷娴販惤狼?,王勃謙虛地說:“請伯伯指點?!笨腿艘豢?,這首五言絕句立意新穎,合仄押韻,一字不易,于是驚嘆不已,連聲稱贊“賢侄奇才”。

王勃的故事篇六

王勃(649~676年)[15]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dāng)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故事篇七

王勃所創(chuàng)作的《滕王閣序》家喻戶曉,而除了賞析這篇文章之外,我們也非常的關(guān)注關(guān)于《滕王閣序》的故事。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往交趾探望父親,路過南昌,赴都督閻伯嶼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在滕王閣安排的宴會。因為年少,居末座。都督閻伯嶼雖然知道王勃的名聲,但還是不太相信王勃的才華。閻伯嶼想在宴會上讓自己的子婿孟學(xué)士寫一篇滕王閣的文章。孟學(xué)士也已在前一天連夜打好了腹稿。酒過三巡,拿出紙筆讓賓客們寫。大家都明白主人的意思,紛紛表示自己寫不了,還是請孟學(xué)士寫。紙筆送到王勃面前,他卻毫不辭讓,拿筆就寫。閻伯嶼大怒,拂衣而起,離開酒席,派人等著王勃下筆,要求寫一聯(lián),報給他一聯(lián)。第一報“南昌古郡,洪都新府”,閻伯嶼說:“這亦老生常談。”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伯嶼聽了,沉吟不語。報到第二十一聯(lián)“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伯嶼矍然而起,說:“此真天才,當(dāng)垂不朽矣!”就回到酒席,等到王勃寫完,熱情地宴請,賓主盡興,極歡而罷。

《滕王閣序》是一篇睿思奇才、孤篇橫絕的杰作。一千三百多年來引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此文的文學(xué)地位也很少被人超越,王勃寫此文時還是一個二十六歲的青年,而且是在旅途中即興而作的,但他將洪洲地區(qū)(今江西南昌)的天文、地理、歷史掌故一一點出,如數(shù)家珍;將座上賓客的文才武略一一寫出,讓人如見其人;將騰王閣周圍的壯麗景色一一繪出,使人如臨其境;將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情一一吐出,讓人為之嘆息。由此可見作者積學(xué)之豐富,文思之敏捷,觀察力之敏銳,抱負之遠大。本文除韻律鏗鏘、對仗工穩(wěn)、詞語華麗、氣勢奔放、意境開闊外,特別值得稱道的是文中名句迭現(xiàn)、妙語如珠,至今使世人在文學(xué)音樂藝術(shù)上受到深遠的影響和啟迪。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騰王閣序》則作于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時年二十六歲(虛歲),上元三年(676年)卒。因一篇筆墨游戲的《檄英王雞》而蜚聲朝野。唐高宗認為此篇意于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六年后,王勃私自藏匿罪奴曹達,被同僚告發(fā)。曹達猝死在王勃府內(nèi),“擅殺官奴”,依唐律,犯死罪。王勃之父因受累及,被貶官至交趾(今越南北部)為令。

王勃之所以有機緣于臨豫章、登騰王閣醉酒作序,是為了去南海交趾奉養(yǎng)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欲作序刻碑以記后來,從而寫下千古名篇《騰王閣序》??上於视⒉牛醪趧?chuàng)作《滕王閣序》的第二年,在渡南海往交趾時不幸溺水身亡。

王勃的故事篇八

十四歲時,王勃以神童而被舉薦,在考核中名列前茅,授予朝散郎的官職;十六歲那年,沛王把他召去當(dāng)沛府修撰,對他很是愛重;十八歲那年,由于當(dāng)時盛行斗雞,各個王爺之間的斗雞更是熱鬧非凡,王勃開玩笑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聲討英王的雞”),惹得皇上大怒,立即把他逐出王府。他便到四川各地去旅游,“遠游江漢,登降岷峨”,得到山川靈氣的陶冶啟悟,在詩文上進步神速,“神機若助,日新其業(yè)”,每寫一篇文章都令人驚嘆贊賞,特別是《益州夫子廟碑》,被認為“宏偉絕人,稀代為寶”。后來他又被啟用為官,但因殺一犯罪的官奴而險些自己丟了性命,連累他父親也貶官。以后他棄官在家,一心著書。當(dāng)他27歲時(虛歲28歲),去交趾探望父親,“渡海溺水,驚悸而卒”。

王勃的故事篇九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劉祥道巡行關(guān)內(nèi),勃上書自陳,祥道表于朝,對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數(shù)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論次《平臺秘略》。書成,王愛重之。是時,諸王斗雞,勃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怒曰:“是且交構(gòu)?!背獬龈?。

勃既廢,客劍南。嘗登葛憒山曠望,慨然思諸葛亮之功,賦詩見情。聞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倚才陵藉,為僚吏共嫉。官奴曹達抵罪,匿勃所,懼事泄,輒殺之。事覺當(dāng)誅,會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參軍坐勃故左遷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鐘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dāng),至勃,沆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尤喜著書。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門人甚眾。嘗起漢、魏盡晉作書百二十篇,以續(xù)古《尚書》,后亡其序,有錄無書者十篇,勃補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嘗謂人子不可不知醫(yī),時長安曹元有秘術(shù),勃從之游,盡得其要。嘗讀《易》,夜夢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極,子勉思之。”寤而作《易發(fā)揮》數(shù)篇,至《晉卦》,會病止。又謂:“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數(shù)盡千年;乘金王,世四十九,數(shù)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數(shù)六百年;乘木王,世三十,數(shù)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數(shù)七百年。天地之常也。自黃帝至漢,五運適周,土復(fù)歸唐,唐應(yīng)繼周、漢,不可承周、隋短祚。”乃斥魏、晉以降非真主正統(tǒng),皆五行沴氣。遂作《唐家千歲歷》。

武后時,李嗣真請以周、漢為二王后,而廢周、隋,中宗復(fù)用周、隋。天寶中,太平久,上言者多以詭異進,有崔昌者采勃舊說,上《五行應(yīng)運歷》,請承周、漢,廢周、隋為閏,右相李林甫亦贊佑之。集公卿議可否,集賢學(xué)士衛(wèi)包、起居舍人閻伯玙上表曰:“都堂集議之夕,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矣?!庇谑切谙略t以唐承漢,黜隋以前帝王,廢介、酅公,尊周、漢為二王后,以商為三恪,京城起周武王、漢高祖廟。授崔昌太子贊善大夫,衛(wèi)包司虞員外郎。楊國忠為右相,自稱隋宗,建議復(fù)用魏為三恪,周、隋為二王后,酅、介二公復(fù)舊封,貶崔昌烏雷尉,衛(wèi)包夜郎尉,閻伯玙涪川尉。

勃兄劇,弟助,皆第進士。

劇,長壽中為鳳閣舍人,壽春等五王出閣,有司具儀,忘載冊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闕,宰相失色。劇召五吏執(zhí)筆,分占其辭,粲然皆畢,人人嗟服。尋加弘文館學(xué)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儉典選,見劇與蘇味道,曰:“二子者,皆銓衡才?!敝潦钦Z驗。劇素善劉思禮,用為箕州刺史,與綦連耀謀反,劇與兄涇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誅。神龍初,詔復(fù)官。

助,字子功,七歲喪母哀號,鄰里為泣。居父憂,毀骨立。服除,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

初,勔、劇、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簡稱“三珠樹”,其后助、劼又以文顯。劼早卒。福畤少子勸亦有文。福畤嘗詫韓思彥,思彥戲曰:“武子有馬癖,君有譽兒癖,王家癖何多耶?”使助出其文,思彥曰:“生子若是,可夸也?!?/p>

王勃的故事篇十

詠風(fēng)。

王勃。

肅肅涼風(fēng)生,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1.全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2.詩歌圍繞詩眼“有情”描繪了“風(fēng)”的形象,結(jié)合全詩試作賞析。(5分)。

1.托物言志,詩人以風(fēng)喻人,著意贊美風(fēng)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fēng)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在此詩人借風(fēng)詠懷,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2.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fù)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shù)手法,把風(fēng)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fēng)的生起,以“肅肅”狀風(fēng)勢之速。風(fēng)勢之緩急,本來是并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的行動,仿佛風(fēng)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繼而寫風(fēng)的活動,也是抓住“驅(qū)煙”、“卷霧”、“起松聲”等風(fēng)中的動態(tài)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

拓展:詠風(fēng)王勃賞析。

【賞析】。

《詠風(fēng)》一詩,不僅是王勃詠物詩的代表作,也是歷代詠風(fēng)詩中的佳作,千古傳誦,絕非偶然。

詩的前兩句“肅肅涼風(fēng)生,加我林壑清”,炎熱未消的初秋,習(xí)習(xí)涼風(fēng)飄然生起,吹散林壑濁熱,頓覺清爽怡人。詩人不禁迷醉于其中,冷風(fēng)啊,你不管深溝還是淺壑,不分高貴還是低賤,都遍施恩惠,平等普濟,令人敬佩,使人快意。這兩句為全詩定下了一種開朗壯闊的意境。

詩的三、四句“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絲絲涼風(fēng)吹亂了天才少年的長發(fā),驅(qū)散了澗谷飄浮的煙云,卷走了山間纏繞的霧靄,猶如精靈般使山間人家重現(xiàn),將明朗清爽帶給人間。詩人用“驅(qū)”、“卷”、“尋”、“出”等字眼,把這些自然現(xiàn)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把宋玉《風(fēng)賦》中“夫風(fēng)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而加焉”的話,采用擬人化手法,將風(fēng)描繪得栩栩如生。

難怪詩人情不自禁地贊美它“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了。她來來去去雖是無形無跡,卻慷慨惠施,不遺余力,行止仿佛一個有情有意之人。詩人灑脫而來,張開雙臂,似要擁吻這勤奮而高尚的風(fēng)。以風(fēng)喻人,有為之士不正當(dāng)如此?“有情”二字,“飄逸有情”(顧璘·《批點唐音》),活畫出風(fēng)的獨具性靈,惟妙惟肖。

詩的結(jié)尾兩句“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又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聽,夜半更深,萬籟俱靜,她又為歇息的人們不辭勞苦地吹起悅耳的松濤,奏出雄渾的樂曲,給人以歡娛。“為君”二字,“待物如人”(《唐詩歸·譚元春》),有情有義。

詩人在這里極力贊美“涼風(fēng)”普濟眾生的高尚品德和勤奮精神。詩人少有才華,壯志難酬,這里以風(fēng)喻人,借物抒懷,抒發(fā)他積極進取的情懷,寄托他的“青云之志”,意遠含蓄,余味深長?!短圃娪浭隆返淖髡哂嬘泄υu這首詩“最有余味”,其“余味”猶在于此。

賞析二:

宋玉的《風(fēng)賦》云:“夫風(fēng)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

本篇所詠的“涼風(fēng)”,正具有這種平等普濟的美德。炎熱未消的初秋,一陣清風(fēng)襲來,給人以快意和涼爽。你看那“肅肅”的涼風(fēng)吹來了,頓時吹散濁熱,使林壑清爽起來。它很快吹遍林壑,驅(qū)散澗上的煙云,使我尋到澗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霧靄,現(xiàn)出山間的房屋,無怪乎詩人情不自禁地贊美它“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了。這風(fēng)確乎是“有情”的。當(dāng)日落西山、萬籟俱寂的時候,她又不辭辛勞地吹響松濤,奏起大自然的雄渾樂曲,給人以歡娛。

詩人以風(fēng)喻人,托物言志,著意贊美風(fēng)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fēng)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以風(fēng)況人,有為之士不正當(dāng)如此嗎?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充滿激情地寫道:“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fēng)。”在這篇中則是借風(fēng)詠懷,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稱此詩“最有余味,真天才也”,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此詩的著眼點在“有情”二字。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fù)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shù)手法,把風(fēng)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fēng)的生起,以“肅肅”狀風(fēng)勢之速。風(fēng)勢之緩急,本來是并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的行動,仿佛風(fēng)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寫風(fēng)的活動,也是抓住“驅(qū)煙”、“卷霧”、“起松聲”等風(fēng)中的動態(tài)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風(fēng)吹煙霧,風(fēng)卷松濤,本來都是自然現(xiàn)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她神通廣大,猶如精靈般地出入山澗,驅(qū)煙卷霧,送來清爽,并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在詩人筆下,風(fēng)的形象被刻畫得維妙維肖了。

王勃的故事篇十一

關(guān)于王勃之死,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未達交趾見到父親前便死去,有說是探父之后歸途中死,有說是風(fēng)浪大,漁船顛簸掉下海淹死,有說他既渴望又愧疚見到父親,無法排解心中極端矛盾而投海自殺。關(guān)于王勃溺水時事,又有兩種說法,一說風(fēng)浪太大,其尸體眨眼間已被海浪沖走,根本無法打撈;一說他被船夫撈起,因不懂水性嗆水昏厥,后過度驚悸而死。王勃之死說法略有不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淹死于北部灣防城海域。王勃至合浦郡后,再經(jīng)欽州進防城境,然后有兩條線路可走,一是于防城江下船出海,一是走陸路至北侖河口再乘船出海,在防城登船下交趾,是其渡過海域最便捷且安全的主通道。公元42年,東漢馬援南征交趾,主力部隊曾走這條線路,歷代赴任交趾官員,走的大多也是這條線路。因交趾郡北面防城海域處因“三險”(風(fēng)高、浪急、礁多)的緣故而劇烈顛簸,故王勃很有可能在此墜海。越南北部的義安省宜祿縣宜春鄉(xiāng)原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廟,墓地及祠廟于972年被美國飛機炸毀,今只存王勃雕像。

王勃的故事篇十二

王勃的一生是短暫的,只活了27歲,但同時又是富于變化的、豐富的一生。他在27年中所遭遇的、所作的事情并不比一個活了80歲的人少。作為一個早熟的神童,他的思想不但超出同齡人、甚至超過博學(xué)的成年人太多,因此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如果我們把他想象成一個活了81歲的人,只不過他生活的“速度”是常人的三倍:常人三年中所經(jīng)歷和作過的事情他一年就完成了。這樣再去觀察他的一生,就要容易理解得多。他的超常的才華和超短的生命形成一個太大的反差,以至千百年來知道他的人始終惋惜、遺憾并感嘆不已。不過,我們?nèi)绻麖男逕捊嵌热タ匆豢此囊簧?,倒是覺得自然得多、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因為任何一個修煉人的一生總是按照對他來說是最合適的修煉道路來安排的`,歷史上有些成道之人就是很年輕就以“死亡”的形式而離開這個世界的。在他短暫多變的一生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修煉人的、和他生活一樣豐富多彩的一條修煉的道路。

王勃的故事篇十三

傳說王勃死后還念念不忘《滕王閣序》中他作的得意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每當(dāng)人們走過他的'墓前,就能聽到他的魂靈在墳?zāi)怪蟹磸?fù)吟誦:“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次,一個秀才經(jīng)過王勃的墓前,又聽到墳?zāi)怪性谝髡b。秀才想了一會兒,對著墳?zāi)拐f:“這句子好是好,只是還不夠精練,要改成‘落霞孤鶩齊飛,秋水長天一色’不是更好嗎?”從此以后,人們再也聽不到王勃的魂靈在墳?zāi)怪幸髡b這個句子了。也有一說王勃死后陰魂不散,常在夜間出沒贛江水面,高聲吟誦這兩句詩。一次,一客船路經(jīng)此處,正值吟聲大作,那游客高喊:“這一句寫得不好,太羅嗦,如果把上句的‘與’和下句的‘共’去掉,就簡潔多了?!睆拇送醪砘暝僖矝]出現(xiàn)。(“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從庾信《射馬賦》中“荷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胎翻新而出。如果去掉“與”和“共”兩個虛詞,在內(nèi)容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確實比原句“精練”了,但是在刪去了“與”和“共”兩個字后,句子的節(jié)奏顯得急促,不如原來從容大度,與上下文的格調(diào)顯得很不諧調(diào),故這兩句詩并不能精簡。)。

王勃的故事篇十四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

時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層巒一作:層臺;即岡一作:列岡;天人一作:仙人)。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通:舳;迷津一作:彌津;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一作:虹銷雨霽,彩徹云衢)。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遙襟甫暢一作:遙吟俯暢)。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見機一作:安貧)。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翻譯】。

這里是漢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于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連結(jié)著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著楚地,連接著閩越。物類的精華,是上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的區(qū)間。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shè)下幾榻。雄偉的洪州城,房屋像霧一般羅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樣地活躍。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與賓客,集中了東南地區(qū)的英俊之才。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zhèn),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貴的賓客,也都不遠千里來到這里聚會。文壇領(lǐng)袖孟學(xué)士,文章的氣勢像騰起的蛟龍,飛舞的彩鳳,王將軍的武庫里,藏有像紫電、青霜這樣鋒利的寶劍。由于父親在交趾做縣令,我在探親途中經(jīng)過這個著名的地方。我年幼無知,竟有幸親身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宴會。

時當(dāng)九月,秋高氣爽。積水消盡,潭水清澈,天空凝結(jié)著淡淡的云煙,暮靄中山巒呈現(xiàn)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中訪求風(fēng)景。來到昔日帝子的長洲,找到仙人居住過的宮殿。這里山巒重疊,青翠的山峰聳入云霄。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從閣上看不到地面。白鶴,野鴨停息的小洲,極盡島嶼的紆曲回環(huán)之勢,雅浩的宮殿,跟起伏的山巒配合有致。

披開雕花的閣門,俯視彩飾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訝。遍地是里巷宅舍,許多鐘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舸艦塞滿了渡口,盡是雕上了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正值雨過天晴,虹消云散,陽光朗煦,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雁群感到寒意而發(fā)出的驚叫,鳴聲到衡陽之浦為止。

呵,各人的時機不同,人生的命運多有不順。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使賈誼遭受委屈,貶于長沙,并不是沒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時代?只不過由于君子安于貧賤,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yīng)當(dāng)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境遇雖然困苦,但節(jié)操應(yīng)當(dāng)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云壯志。即使喝了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潔;即使身處于干涸的主轍中,胸懷依然開朗愉快。北海雖然十分遙遠,乘著羊角旋風(fēng)還是能夠達到,早晨雖然已經(jīng)過去,而珍惜黃昏卻為時不晚。孟嘗君心地高潔,但白白地懷抱著報國的熱情,阮籍為人放縱不羈,我們怎能學(xué)他那種窮途的哭泣!

呵!名勝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逢。蘭亭宴集已為陳跡,石崇的梓澤也變成了廢墟。承蒙這個宴會的恩賜,讓我臨別時作了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賦,這只有指望在座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盡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韻字賦詩,我已寫成了四韻八句。請在座諸位施展潘岳,陸機一樣的才筆,各自譜寫瑰麗的詩篇吧!

【注釋】。

豫章: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為漢豫章郡治。唐代宗當(dāng)政之后,為了避諱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換為“南昌故郡”。所以現(xiàn)在滕王閣內(nèi)的石碑以及蘇軾的手書都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漢豫章郡,唐改為洪州,設(shè)都督府。

星分翼軫:古人習(xí)慣以天上星宿與地上區(qū)域?qū)?yīng),稱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據(jù)《晉書·天文志》,豫章屬吳地,吳越揚州當(dāng)牛斗二星的分野,與翼軫二星相鄰。翼、軫,星宿名,屬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陽市)。

廬:廬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以……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稱。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婁江、東江,泛指長江中下游的江河。

帶:以……為帶。五湖在豫章周圍,如衣束身,故稱。

王勃的故事篇十五

王勃從小就是個有孝心的孩子。父親對他很慈愛,并經(jīng)常教導(dǎo)他說:“人子不知醫(yī),古人以為不孝。”他便牢記心頭,暗中到處查訪良醫(yī),希望學(xué)一手好醫(yī)道,作個孝子。在公元661(或660)年,當(dāng)他才十一、二歲時,便令人驚訝地碰到一個遠遠超過他期望的絕好機會:在長安遇到了曹夫子。曹夫子名元,字道真,自稱是京都的人。他能象扁鵲那樣從遠處觀望人的氣色,清楚地透視人的五臟六腑;還能象華佗那樣作開胸洗腸一類的大手術(shù)。根據(jù)他收王勃為徒后講述自己的師承,他實際上是《黃帝八十一難經(jīng)》的直系傳人。該書是上古秘籍,由歧伯傳給黃帝;黃帝往下傳時又經(jīng)過了53個傳人才傳到曹夫子手中。在這53個傳人中,就有第三十六個傳人扁鵲,并由他首次厘定了原書章句;還有第四十六個傳人華佗。

王勃的故事篇十六

王勃出生書香門第,六歲即能寫詩作賦,十四歲便以出眾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賞識而官拜朝散郎,成為當(dāng)時最年輕的朝廷命官,可謂少年得志,富貴功名不可限量。

頂著“神童”的美譽,王勃的仕途經(jīng)歷一度順風(fēng)順水。在此期間,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水平達到巔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一篇《滕王閣序》駢文最為世人所稱頌,該作通篇文字對仗工整,以大量文墨鋪敘了風(fēng)景名勝滕王閣附近的人文景致,辭藻之瑰麗,大有漢賦之遺風(fēng),是后世普遍認可的王勃之代表作。

王勃一生光明磊落,然而盛名之下最易遭人嫉妒,加之王勃性格狂放孤傲,不通人情世故,因而朝堂之上亦不免受到政敵暗算。乾封二年,王勃因一篇《斗雞賦》而受到同僚彈劾,稱其有挑撥離間之嫌,唐高宗震怒,遂將其逐出長安,一度被稱為曠世奇才的王勃頓時淪為被貶罪臣,不得不遠離京師。

至咸亨二年,好容易在朋友引薦下當(dāng)上虢州參軍的王勃再度因年少輕狂而闖禍,竟將身犯重罪的官奴曹達私下殺害,此案震動朝野,連累王父亦遭貶官。后因好友多番周旋,王勃雖性命得保,然而仕途之路卻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這世上若真有一種人生恍如煙花般短暫卻霎那間光彩奪目,那王勃的一生,便是對這類人生最完美的詮釋。上元三年暮春之際,王勃至交趾匆匆拜別老父之后,乘船回鄉(xiāng),當(dāng)時正值初夏,南海風(fēng)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一代詩壇巨匠,就此殞命南海。

王勃是初唐的著名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且為四杰之首。王勃擅長五律和五絕,流傳于世的詩有80多首,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亭夜月送別》等等。

王勃的詩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fēng)尚,同時又兼有新時代的氣息,壯闊明朗而又不失慷慨激越,不同詩句間各有其獨特的味道和意境。

王勃的古詩僅有10多首,如《臨高臺》《采蓮曲》《秋夜長》等等都是經(jīng)典之作,在這些古詩中,王勃表達了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和嘲諷,同時又飽含了對于窮苦大眾的理解和同情,在這些作品中,王勃繼承了六朝的華美辭藻,結(jié)合了樂府民歌的傳統(tǒng),給人以全新的境界感受。

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別詩中的.翹楚,雖寫離別之情,卻落腳于相互勉慰,意境開闊,少了離別的傷感嗟嘆,多了文人雅士的豪氣和才情。而《山中》《羈春》《春游》《臨江二首》等五言絕句,則通過寫景抒發(fā)情懷,表達對于未卜前途的迷茫和對自己身世的感傷和憂慮,也有的抒發(fā)的是千里羈客的情感,或是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友,或是傷春感懷,寄托理想。

王勃的詩不僅言之有物,更注重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的改進和嘗試,并取得顯著的藝術(shù)效果。明代學(xué)者胡應(yīng)麟贊譽王勃的詩為“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diào)。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

王勃的故事篇十七

王勃出生于世代官宦的詩書人家。其祖父王通是隋秀才高弟,曾任蜀郡司戶書左和蜀王侍讀等官,后來退官居家,專門在龍門講學(xué)著書。其著作有《元經(jīng)》和《中說》,為當(dāng)時儒士所稱道。其父福峙,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六合二縣令、齊州長史等官,晚年開始對玄學(xué)(即修煉)有了興趣[1]。王勃天生聰穎,悟性過人,是個早熟的神童。他六歲就能寫一手好文章;九歲時讀顏師古注的《漢書》,便能指出書中的過失;十歲時以一個月的時間竟能通讀六經(jīng)而無一點障礙,連他的朋友、同樣是神童出身的楊炯都認為他的知識是先天帶來的(“懸然天得,自符昔訓(xùn)”)。

王勃的故事篇十八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乾封元年及第,授期散郎,著有《王子安集》。他寫的《滕王閣序》被譽為千古絕唱。

王家是絳州有名的書香世家。王勃的爺爺王通,就是著名的文仲子,棄官歸隱,授徒著書,著有《中說》。

王勃的父親王福對兒子們的學(xué)**要求十分嚴格。王勃幼年天資聰穎,他一方面有良好的學(xué)**環(huán)境,另一方面能刻苦攻讀,史書上說他“六歲善詞章”,寫起文章來洋洋灑灑,思路暢達,又快又好。與他的兩個哥哥不相上下,號稱“王氏三珠”。

他九歲時讀《漢書注》,就能發(fā)現(xiàn)錯誤,寫了《指瑕》十卷。王勃十幾歲應(yīng)試考場,授朝散郎,又被沛王李賢聘為署府修撰。由于王勃才華出眾,與楊炯、駱賓王、盧照鄰并稱為“初唐四杰”。

王勃一向不滿于豪門和官場的傾軋,加上才高氣盛,便遭同僚的嫉妒。正好因為一個案件的牽連,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父親被貶為交趾令。

這年九月,王勃悲愁難遣,懷著郁悶的心情到交趾去看望父親,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陽節(jié)。南昌府都督閻公整修的滕王閣落成,正在閣內(nèi)大擺慶功宴,邀集一班文人雅士、社會名流飲酒賦詩,歡度重陽。

這滕王閣乃顯慶四年滕王李之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前臨贛江,有西江第一樓之稱。王勃久慕此閣,到此哪能不游!

來到滕王閣,只見樓高九丈,閣分三層,雕梁畫棟,巍峨壯觀。南有壓江亭,北有挹翠亭,高低錯落,相映成趣。上得樓來,但見閣道上丹漆彩畫,光艷照人。遠眺則山野平川盡收眼底,鳥瞰則澄江如練,百舸爭流。

王勃看得如醉如癡,不禁文思泉涌,不能自已。王勃正沉醉于樓閣的宏偉與山河的壯麗之中,忽然一陣蕭管鼓樂之聲從宴會廳傳來。

王勃循聲望去,只見閻都督滿面春風(fēng),正在舉杯致詞:“今日乃重陽登高之日,又逢滕王閣整修已成,老夫聊備薄酒,為各位助興?,F(xiàn)在我提議,以滕王閣為題,或賦詩,或作文,效蘭亭故事,以不枉今日之雅會?!?/p>

眾賓客深知都督心思,他是想讓自己的女婿孟學(xué)士當(dāng)眾寫一篇序文,以顯示其才華。因此閻公派人拿紙筆巡讓眾客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肯貿(mào)然動筆。王勃遠道而來,自然不明就里,加上年輕氣盛,恃才傲物,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際,情思滿懷,不吐不快。

送紙墨的剛到跟前,王勃便上前拿起筆來,飽蘸濃墨,便揮筆疾書起來。

閻都督一看大怒,心里罵道:“哪來的毛孩子,不知進退,壞我大事!”不禁拂衣而起。他叫人暗暗在一旁觀看,看他寫些什么,再做處置。

暗中觀看的人第一次回報說:“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沉吟不語起來。這里已開始寫南昌地形的雄闊,自是不同凡響。

待回報寫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里描寫望中秋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俱是神來之筆。閻都督撫案而起,贊嘆道:“這真是少有的天才呵!這篇文章要世代流傳,永垂不朽了。”

在座的眾賓客紛紛稱贊,連閻公的女婿孟學(xué)士也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弗如。閻公將王勃請到宴席上,大家盡歡而散。

這次交趾之行,王勃不幸在海上遇風(fēng)浪溺水而死。越南人民感念王勃父子,至今還有廟宇和塑像紀念他們父子倆。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關(guān)于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精妙之處:

結(jié)構(gòu):。

第一節(jié)點題——第二節(jié)近境——第三節(jié)遠近結(jié)合——第四節(jié)遠境感悟——第五節(jié)抒懷勵志——第六節(jié)自我介紹兼回收題意——第七節(jié)收篇致謝。

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先通過點題,讓讀者明了當(dāng)時所處的境況。接下去描寫近境,以人的眼目為支點,由近至遠,第二、四節(jié)也就順理成章的現(xiàn)形出來了,這是一個層次感的問題。這樣的處理,條理清楚,而且讓人覺得自然。同樣,抒懷也是如此,從第四節(jié)下半截淺述至第五節(jié)加深到第六節(jié)先深又轉(zhuǎn)淺,到第七節(jié)不著痕跡的收篇。都是充滿著層次感。

第一:精。

精有二種解釋,一種是用詞簡練,通觀王勃全文,說實話確實是用語簡練。這一點在文中處處可以見到。如描寫地理位置“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了了數(shù)字,就將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說的一清二楚。由大及小,大氣而不遙遠。而且在這幾字中將洪都的險要位置中心地位說的一清二楚,此等用筆老到之舉,豈是一個精字了得。描寫節(jié)氣“時維九月,序?qū)偃铩保质且荒苛巳?。描寫人“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也是數(shù)字。像此種字簡意深之例,通文比比皆是,看我等動輒洋洋數(shù)萬言,才知其貴重也。此為我等后學(xué)當(dāng)學(xué)之一也。

第二:妙。

《滕王閣序》系屬名篇,名句佳言當(dāng)不謂小。世人常記“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自是不待言下。此為寫景之最也。其它如寫地勢“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寫勵志如“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袄袭?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寫虛境如“漁舟唱晚,響窮鼓蠡之濱;雁陳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那一句不是驚世駭俗之佳句,此等妙筆,全文俯首拾來皆是,處處設(shè)疑,處處點睛,有此等點睛妙筆,怎不讓其賦妙不可言呢?所以呀,我們現(xiàn)在寫作,也要注意用詞之精,一篇文字如有一二句點睛妙筆,全文皆活也。寫散文者應(yīng)記之。

第三:博。

中國有句古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此句說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說,我們寫作的知識面一定要廣。熟讀唐詩三百首,只要我們用心的熟讀了,那么對其中的意境、技法、格律、也會有自然而然的熟悉,在此種情況下,無疑對于我們自身的寫作是有好處的。

博覽群書,也就是說肚子里有墨水,俯首拾來皆成句,是我們寫作者必須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厚積薄發(fā),看多了,識多了,寫起文來自然也是輕車熟路,事半功倍也??纯次覀儸F(xiàn)在的什么少年作家,還有那些看了幾句摘擷的名句或是翻了幾本哲學(xué)就動輒大言不慚的主兒,也敢在那里叫囂自己學(xué)富五車,實讓人貽笑大方耳。

我們看王勃的《滕王閣賦》,就可見王勃所學(xué)之博。如地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對于南昌的歷史了如指掌)。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遠景、在南昌的四周地理)”。“響窮鼓蠡之濱……聲斷衡陽之浦(中景,南昌周邊)”。如節(jié)氣“時維九月,序?qū)偃?節(jié)令)。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節(jié)氣)”。典故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竄梁鴻于海曲”:“孟嘗高潔……阮籍猖狂”等等。可見王勃引用之泛,而且入情入理,渾然不著痕跡,這樣的引用如胸中無萬千書卷,又如何能信手拈來呢?所以,寫作者博覽群書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必須要做的。否則,臨時抱佛腳,拉一些似是而非的典故來引用只能是東施效顰,徒畫蛇添足罷了。而且知識面不廣,創(chuàng)作面就會受到限制,這是寫文時的大忌,愿文學(xué)愛好者明之。

第四:活。

一位成功的文字作者,比喻他的功底最佳用詞就是收放自如。該收時候收,該放時候放,也就是在一篇文里,始終抓住中心,在引申面上,又抓住詮釋之重,這樣層次感分明,中心明確,讓讀者一目了然而又能將作者的中心思想毫無保留的灌輸給讀者,這樣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者,因為讀者的思想已跟著他的思想互動。

《滕王閣賦》融抒懷于景,相得益彰。王勃在寫景的表像下要表達自己的思想,就必須具備對文字熟練的駕馭能力,也就是說要能做到收放自如。

王勃的故事篇十九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陽節(jié),南昌都督閻伯輿重建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xué)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恰好路過洪州,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fā)表溢美之詞,卻發(fā)現(xiàn)后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xué)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fā)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yīng)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nèi)诤?,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來人返回將此話轉(zhuǎn)告了閻伯輿,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zhuǎn)念,“怎么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愿,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于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xué)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dāng)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贝蠹衣牶笠恢路Q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dāng)今奇才……”一說王勃作《滕王閣序》為十四歲,即龍朔三年。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78463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