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和京劇的奮斗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3 13:53:08
2023年和京劇的奮斗范文(15篇)
時間:2023-12-13 13:53:08     小編:念青松

總結是一種反思自身成長和進步的好方法。在寫總結時,我們還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和目標設定,以此來進一步完善總結??梢圆殚喌膶懽鹘浀浒咐?。

和京劇的奮斗篇一

下午,老師帶我們去金劇院看京劇。我們一進去,綠燈就照在我們身上。我找了個地方坐下。過了一會兒,播音員說開始了。

這部京劇是關于《西游記》火云洞的一集。我看見孫悟空拉著豬八戒的耳朵跟沙和尚和唐僧一起走上舞臺。孫悟空的嘴是尖的,猴子的臉頰非常放松。最搞笑的是豬八戒,圓肚子,大耳朵。他搖擺著行走。他又笨又可愛。他們的化妝品和衣服非常漂亮。唱歌時我們聽不懂。但是我們被現(xiàn)場的'氣氛所吸引,每個人都不時鼓掌。

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我以前從未如此近距離地看過京劇。今天真是賞心悅目。有機會的話,我會去看京劇,了解我們國家的精髓。

和京劇的奮斗篇二

“我會唱京劇啦!”聽到這句話,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吧?今天,德州日報小記者中心專門聘請了市京劇團的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京劇課。

由于我們對京劇一無所知,老師首先給我們講了京劇的基本知識。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又名“平劇”、“京戲”。是由徽劇、漢劇及昆曲、秦腔糅合發(fā)展而來的。它形成于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值得驕傲的是,它是我國的國粹,是我國所獨有的,現(xiàn)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京劇是一門綜合的表演藝術,有唱、念、做、打四種表現(xiàn)手法,其中最讓我著迷的是“唱”。拿《說唱臉譜》這首歌來說吧,雖然我們都會唱,但是從老師唱的卻帶著一股“京劇”味,令人回味無窮,是我們學不來的。

老師還教我們耍了紅纓槍。老師兩只手隨意變換出各種槍花,看起來輕松極了,但是我們上臺學的時候卻一直做不對,不是左手放錯了位置就是右手沒有轉到相應的地方。老師告訴我們,京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成的,他學京劇花了10年的時間,現(xiàn)在也仍在學習。

京劇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唱腔,如果沒有千百次的苦練,是無法熟練自然地掌握的??粗_上那些京劇演員的精彩表演,不知他們在臺下要付出多少汗水呢!

和京劇的奮斗篇三

書中內容簡單易懂,但絕不輕浮,插畫雖為漫畫,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神態(tài)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京劇人物的行頭十分華美,什么身份穿什么行頭,各個場合身份都分得十分嚴格,有句行話叫做“寧穿破,不穿錯?!崩哼_官顯貴在正式場合穿的行頭就叫做“蟒”,這是那些權高位重的人最莊重的禮服,比如皇帝上朝之時,公主成親之時都要穿。公主一類貴族女性日常的穿著叫做宮裝。當起舞時,水袖翻飛,飄帶絲穂隨風而吹,可真漂亮啊。

在后面還介紹了梨園許多有名的大師,有后三鼎甲之一的譚鑫培;有“梨園冬皇”之稱的孟小冬;有“通天教主”之稱的王瑤卿…但我最喜歡的是四大名旦之一的梅蘭芳。不說那唱詞,光是那唱腔圓潤甘美,音色飽滿柔潤,嫵媚中透著婉約,猶如仙樂一般繞于我的耳際,流于我的腦海,心田……那一剎那,我感受到了京劇的魅力,她當真無愧于“國粹”的名號。

我自己都不記得是什么時候開始對中華這些從古到今的瑰寶與傳統(tǒng)文化開始感興趣的了,或許是因為自幼的耳濡目染,亦或者是突然地就發(fā)覺了,發(fā)現(xiàn)了,好似一個找到了喜愛玩具的孩子。我跟妹妹特別喜歡報花名一段——“清早起來菱花鏡子照,梳一個油頭桂花香;臉上擦的是桃花粉,口里的胭脂是杏花紅?!鼻宕嗟穆曇舄q如銀鈴一般脆響,紅娘那巧笑倩兮的笑靨仿佛就在眼前……曾經有段時間,每天早上起來,我跟妹妹都要不斷的唱著這段,爸爸媽媽也覺得特別好聽。這本書對于我來說就像一個導火索,將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完全點燃了來,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了藏匿瑰寶的大門。正如作者所說: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即使已走過繁華,也永遠不會消亡。

為什么不嘗試一下呢?在沒事的時候靜一下心,聽一下京劇,你一定會喜歡的。愛上京劇,不是說我們就喜歡不流行的事物,跟不上潮流。事實上,她會讓我們變得更有品味,更精致,更有味道的現(xiàn)代人。

不信,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京劇,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在我很小時,便接觸到了它。小時候我的姥姥很喜歡在電視上看京劇,所以我多少會跟著看一看。只見電視上,一堆穿得花花綠綠的人在舞臺上,轉來轉去,“咿咿呀呀”地唱著,時不時地又響起一陣吵鬧的銅鑼聲。這番畫面對于當時更喜歡動畫片的我顯然是乏味的要緊,甚至是有一些些厭煩,所以我一直對京劇避而遠之。

在游學的第一天,老師就告訴我們,有人會給我們表演京劇。聽到后,我便不以為然?,F(xiàn)在的我早已熟悉了流行音樂的節(jié)奏感,于是對這過時了的京劇,便是提不起絲毫的興趣。但畢竟是學校的安排,我也改不了什么。來到戲臺前,所謂是戲臺,其實也不大。古香古色的戲臺與后面的翠柳相映頗有一番趣味。那個人走上臺,她穿的是一身藍袍,頭戴銀冠。她鞠了一躬,沒有說什么,便開始了。一開始我什么也沒有聽見,只覺得有一絲聲響飄入耳中。但漸漸的,那一絲聲音變大了,如同一場毛毛細雨,匯成了一條小溪,從臺上流下,流過人們的毛孔,淌進了人們的心靈。我唯能感受到的,便是那如溪水般的歌聲,以及那種無法抗拒的寧靜。臺子后的柳枝,隨風輕輕擺動。她隨意地揮著潔白的袖子,卻演繹出無盡的溫柔與恬靜。

突然間,晴天霹靂,萬丈懸崖!那音調如同被直直拋向天空的鋼絲,直插云霄。手中的梨花簡如同激昂的樂曲,將本以達到極高的鋼絲,往上提了又提,提了又提。那兩條袖子如同小溪華為蛟龍一般,翱翔于云霄之上。最后,什么都沒有了,都沒有了,只剩一絲余音,回蕩在梁間。

一秒,兩秒,三秒。不知道同學們在沉浸,還是如何。三秒過后,同學們才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余音繞梁?!敝?,我一直不明白余音怎么會如此呢?現(xiàn)在,可真是明白了。

和京劇的奮斗篇四

公元1790年,微戲開始進京。最早進京的微戲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王慶班”,隨后又有“四喜”、“和春”、“春臺”諸班,史稱“四大徽班”。當時,徽班所唱的聲調是以二黃為主。二黃起源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是在徽戲“吹腔”和“高拔子”的基礎上演變成的“四平調”進一步發(fā)展變化而成的。四大徽班和以后陸續(xù)進京的徽班,一其優(yōu)美動聽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觀眾的歡迎。

京戲的伴奏有很多,主要有古琴、京二胡、月琴、小三弦,以及笛子、嗩吶、海笛等。武場即打擊樂器主要是:鼓板、大鑼、小鑼、鐃鈸,以及堂鼓、水鈸、大饒、镲鍋、碰鐘等。

京劇的傳統(tǒng)劇且有1000多個,常演的有三四百個。

和京劇的奮斗篇五

吃過中午飯我就突發(fā)其想,做個京劇臉譜蛋寶寶該多好呀。于是我拿來一個空蛋殼開始做臉譜。我先準備好一顆雞蛋、彩筆和鉛筆等東西,準備材料我就想,怎么樣畫臉譜呢?我以前看過那么多戲劇,可從沒留心觀察過,于是我從電腦上開始查。呀!這么多臉譜我該選哪個?我忽然看見一個紅臉譜的京劇臉譜,想那不就是關羽嗎?我想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一定知道關羽是五員大將中的第一大將,是劉備的得利助手。說干就干,我拿著紅色顏料,把臉涂得火紅火紅的,然后用鉛筆描出其他部位的輪廓,各方面用粗一點的筆畫一個彎似弓的眉毛、嘴巴,最后我怕弄不清誰,還畫蛇添足的寫上關羽兩字。

這樣一個京劇臉譜蛋寶寶就大功告成了。

我當了一回小畫家,畫了一個蛋寶寶,雖然不好看,但我下了很大的功夫。等下次畫蛋寶寶的時候我一定畫的更棒、更好,因為我有了這次的經驗。

媽媽的話:蛋寶寶很可惜讓睿睿帶到學校不小心弄碎了,還好,在她帶到學校之前我把她制作的蛋寶寶用相機拍下來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相冊里能看見睿睿制作的蛋寶寶。

和京劇的奮斗篇六

周三下午,多云。我們學校組織了《京劇進校園》活動。我們坐在小板凳上,整齊地坐在操場上,靜靜地等著看京劇。

京劇開始了。首先,一位領導人在主席臺上解釋說,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演員們一個接一個地上臺表演和演唱歌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變臉”節(jié)目。為什么每次他換臉的時候,他都會換成不同的顏色?令人驚訝的是,他能最后一次吐出嘴里的火!京劇真的很美。

和京劇的奮斗篇七

她,款款挪移的碎步,悲涼的調子彌漫了天空。

她,時而緊蹙娥眉,細氣輕調,時而甩袖輕揚,悲歌微嘆;時而緊袖掩面,低聲稍啼……。

她,腦海中最深的記憶是個戴著枷鎖,滿面愁容的婦人。

她就是蘇三。

遭遇不幸的她是可憐的,是個怨婦!含冤!受辱!---百口莫辯。一個婦人,竟如此的微不足道。背負著天大的'冤屈,承擔莫須有的罪名,世道的不平與黑暗,昭雪的機率幾乎是零,如此多的悲哀像一塊塊飛石,投向這個走投無路的婦人……淚顏與愁眉,委屈與心酸,冤歌與憤曲……無不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動人心扉、顫人心魂!

然而,人生如戲!

戲的藝術,無非如此——以其戲悲而感其人悲,以其戲愁而感其人愁,以其戲怨而感其人怨,以其戲哀而感其人哀,以其質轉折而動人情之轉折。

蘇三“落難逢夫”,若無“落難”的凄慘,怎會有“逢夫”的難得?!戲是如此寫,人生又何嘗不是?先苦后甜,先悲后喜,才有了自然而然的“大團圓”結局。所以,蘇三又是個幸運兒。

蘇三這出京戲演出完了,細細嚼來,甚是回味無窮。

和京劇的奮斗篇八

我愛京劇。

也許是因為家庭熏陶吧,我的爺爺、奶奶都喜歡京劇。小時候的我經常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自然也愛上了京劇。每當看到電視上的京劇歌唱家粉墨登場,我就興奮地跟著他們做動作,唱戲詞,好像我才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驕傲極了。

等到稍大一些,便對京劇有了較深的思索。你看那些京劇演員,一個動作,一個手勢便表現(xiàn)出了復雜的情感。你看,那一個身穿粉紅綢衣的女子,慢慢向前走著,不,應該說是飄,那動作那么輕柔,那么優(yōu)雅,忽然一轉,把水袖輕輕一拋,秀眼一瞟,便表達出了待字閨中少女害羞的情感,“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來形容這個動作,是再合適不過了;再看,這一個穿著黑色、有寬大衣袖的老年男子,怒目圓睜,捋著自己的白胡子,嘴里不斷“哇哇”地叫著,便輕松地讓觀眾感受到他的憤怒;還有那鼻頭上抹著一塊白粉的小花臉,眉毛一耷拉,嘴角一上揚,笑聲一拋出,就表明他又得到什么好處或辦了什么損人利己的事兒了!你瞧,這京劇里的人物多有意思呀!

漸漸地,我開始學會從整體看京劇。我發(fā)現(xiàn),從整體的角度來看一場京劇,比那單觀個人的著裝唱腔還要有意思:一場好戲之所以被稱為好戲便是因為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人物角色豐富生動。也許就是有陰、有明、有寬容、有自私的多樣化特點,才讓京劇屹立東方!

在如綴滿寶石的京劇天空里,我最喜歡的那顆是由程派傳人遲上秋主唱的“鎖麟囊”,這個劇目的情節(jié)十分感人,女主人公的善良、坎坷經歷讓我為之動容,小丫環(huán)的夸張動作讓我發(fā)笑,雖然情節(jié)曲折,但結局卻美滿的讓人叫好,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我愛京劇還有另外一下重要原因,那就是那些演唱家,京劇四大名旦我略知一二,最讓我敬佩的便是梅蘭芳先生,梅先生在六十歲高齡時,仍能扮演那巾幗英雄、優(yōu)雅美人,梅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經過了百般磨難才成功的角色,而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百折不屈,這告訴我們,無論是京劇還是人生,只要你專心投入,就會獲得豐碩的人生之果。

一個人的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難免會有挫折的。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人生才變得豐富多彩。我以前聽過一個故事:一個人死后在去地獄的途中,被人接到了一處豪宅,他在里面整日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終于按捺不住空虛之感,告訴侍者,他想去地獄,可侍者卻告訴他,這就是地獄!是的,如果只是男女主角花好月圓,那這個京劇定不被人傳誦,如果人生沒有困難,沒有更高的追求目標,也不是一段完美的人生,這也就是京劇與人生的共同之處與真諦。

京劇離不開情節(jié)的悲歡離合,而人生同樣離不開挫折與歡樂,失敗與成功,只有百味一一嘗過,才算真正地度過了自己的人生!

京劇,從水袖翻飛的優(yōu)雅中,拋給我一串多彩的人生之珠……。

和京劇的奮斗篇九

因為我經常陪爺爺奶奶看京劇,所以對京劇也有一些喜愛。知道了要看懂京劇,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史知識和一些京劇表演藝術的常識,才能通過欣賞京劇,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吹侥切┐┲翍蚍?,畫著精致臉譜的演員們在舞臺上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那么吸引人,我深深懂得了一個京劇演員的艱辛付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通過觀看京劇表演,不但豐富了我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還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艱辛的付出,才能有豐碩的回報。

和京劇的奮斗篇十

親愛的朋友:

你好!我的先師孔子曾經說過:有朋出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很高興你們能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更讓我感到榮幸的是能在這里向你介紹我的祖國——中國。

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在我們的吃喝玩樂中,承載著悠閑浪漫的詩意生活,以及博大精深的民族文明。

首先,我很想向你介紹京劇,京劇是我的祖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視為中國的國粹。我知道,在你們的民族,也有這樣的文化樣式,如歌劇,芭蕾舞等,代表著你們特有的文化方式。但在我們的國家,京劇作為中國戲曲的代表,至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采眾長,發(fā)揚了中國戲曲載歌載舞的特點!京劇中的唱腔是最富有詩意,最吸引人的,而我最喜歡的是《西廂記》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边@句唱詞怡情怡景,不僅語句優(yōu)美,還承載著人類所共有的悲歡離合的情感。而類似的唱詞,在京劇中比比皆是,真的希望你也能喜歡!

在我的家鄉(xiāng),如果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京劇是我們獨有韻味的詩意的娛樂方式,那么,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足以讓你真正感知到我們詩意的生活。

讓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們許多美食不僅可口,而且還與我們獨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結合在了一起,每一個節(jié)日背后的美食,都有詩意化的美好的寓意。像元宵節(jié)吃的湯圓,作為中華美食,它的背后就蘊藏著團團圓圓的寓意!“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是只有在吃完了甜甜圓圓的湯圓之后才能感悟到的。你們吃著湯圓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也許會涌出“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的惆悵喔!

在我們這里,與湯圓一樣代表團圓的美食還有月餅!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懷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愿望的人們,會聚集在一起品嘗香甜可口的月餅,欣賞那懸于空中的滿月;而那些離家的人,會在“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詩句里,望月而憂傷。親愛的朋友,離家的你們,望著地球上唯一的月亮,是否也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懷想?嘗一口月餅吧,再飲一口清茶,我想,“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情愫應是人類共有的情感吧!

親愛的朋友,能把傷感化成詩歌,吃到嘴里,留在心上的美食,你在其他地方吃到過嗎?(請容忍一下我小小的傲嬌!)。

也許我孤陋寡聞,你們的家鄉(xiāng)也一定有類似的美食,說來聽聽吧,我也很想品嘗!

很高興能向你們介紹我們具有詩意的京劇和美食。我也由衷地希望你們能喜歡她們。

謝謝啦!

和京劇的奮斗篇十一

京劇流派主要是指演員的表演藝術風格和藝術特點,并且這種風格特點得到師承和傳播。一個劇種中出現(xiàn)不同的流派是藝術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多種流派的形成是藝術昌盛的反映。京劇旦角主要分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京劇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長補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而不是簡單地繼承某一流派創(chuàng)始人或傳人的藝術衣缽。二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獨特的,系統(tǒng)的,符合觀眾欣賞要求的理論根據和藝術創(chuàng)造,并在頻繁的實踐中得到觀眾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過評選、大賽和某位專家的批準。三是必須建立以主演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團體,從編劇、演員、作曲、樂隊、服裝上形成統(tǒng)一的藝術風格。例如四大須生的余、言、高、馬,都是在繼承譚、孫、汪等前輩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在長期的演出中逐漸形成了簡約明快的余派,委婉俏麗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瀟灑飄逸的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則是在繼承陳德霖、孫怡云、王瑤卿等前輩藝術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本身條件發(fā)展成莊重深邃的梅派,矯健流暢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質樸的荀派。三大名凈的金、郝、侯則是在學習何桂山、黃潤甫、金秀山等前輩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fā)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銅錘、以"架子花臉銅錘唱"為特點的郝派架子花臉和以表現(xiàn)人物精氣神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臉。京劇是一種以演員表演為中心的舞臺藝術。蔣錫武在《京劇精神》一書中,認為明、清兩代的戲曲從劇本和表演兩端對元雜劇進行了“傾斜”的發(fā)展。即明代到清初的傳奇是“劇本中心”、或者說是“劇作家的時代”;而后來則開始了戲曲“向表演為中心”轉移的時代。而京劇則是這種“表演中心時代”最后的高峰。所以,提起京劇流派,不得不提譚鑫培、梅蘭芳、楊小樓等一大串藝術家的名字。一百多年來,京劇各個行當都出現(xiàn)了不少流派,如老生行中有譚(鑫培)派,汪(桂芬)派,余(叔巖)派,高(慶奎)派,馬(連良)派,言(菊朋)派,麒(麟童)派,楊(寶森)派等等。旦角中有梅(蘭芳)派,程(硯秋)派,尚(小云)派,荀(慧生)派等等。凈行中有金(少山)派,裘(盛戎)派等等。丑行中盡管流派的形成受條件限制而不太明顯,但是文丑中的蕭(長華)派,武丑中的葉(盛章)派亦是觀眾所公認的。

和京劇的奮斗篇十二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F(xiàn)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

1860年到1949年,京劇大體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

1860年到1917年左右,是京劇進一步走向成熟的時期。在劇目方面,從徽、漢、梆、昆等繼承下來的傳統(tǒng)劇目,經過演出實踐不斷加工、錘煉,更見精練。不少本頭戲逐漸刪除繁冗,精簡為自成起訖的折子戲,如全本《宇宙鋒》通常只演"修本"、"金殿"二折。辛亥革命前后,在社會、政治變革中還出現(xiàn)了一批密切結合現(xiàn)實的新劇目,如汪笑儂的《哭祖廟》、《瓜種蘭因》等。音樂方面,板式、曲調有所增益,字音、聲韻更加定型,使京劇唱腔委婉、動聽,更具特色。舞臺表演藝術方面,也更為細膩、精致,色彩濃郁。京劇史上老生前三杰(程長庚1811-1880,徽派;余三勝1802-1866,漢派;張二奎1813-1860,京派)還帶有京劇前身徽、漢的地方色彩,傳到老生后三杰(譚鑫培1847-1917,孫菊仙1841-1931,汪桂芬1860-1906)時,原來那種地方色彩已逐漸融會升華,成為京劇自身的藝術特色。

光緒九年(1883)起,大批京劇著名演員陸續(xù)被征為"內廷供奉",領取一定銀米,平時在戲園演出,不定期地應召進宮當差,從而打破了乾隆以來宮廷蓄養(yǎng)戲班的舊制。由于皇室貴族的喜愛,既為演出提供了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又在藝術上有嚴格的要求,因此留下了一批比較完整的劇目,并為京劇藝術的嚴格規(guī)范化奠定了發(fā)展的基礎。同時,宮廷演出也在劇目內容的傾向上給京劇帶來一些消極作用。

這一時期,有些京劇藝人直接參加政治斗爭。如戊戌政變中,名旦余玉琴、田際云等傾向維新變法,為光緒帝傳遞消息。在上海,辛亥革命攻打制造局之役,潘月樵、夏月潤等直接參戰(zhàn),曾得到孫中山的嘉獎。

光緒二十四年(1908),上海出現(xiàn)了第一個近代化的劇場新舞臺。夏月潤弟兄出于愛國熱忱,在當時"租界"以外的地面,興建了備有燈光布景設施的劇場,變革了傳統(tǒng)的方形舞臺,從而推動了京劇舞臺藝術的革新,并影響到其他各地。

從1917年到1937年,是京劇藝術出現(xiàn)高峰的時期。劇目方面,傳統(tǒng)戲不斷加工、翻新,同時大量涌現(xiàn)新創(chuàng)劇目。題材范圍擴大了,表現(xiàn)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思想的劇目增多了。劇目與演員的表演特色結合更緊,出現(xiàn)了為某些藝術流派所特有的劇目。舞臺藝術方面,流派藝術大大發(fā)展。早先,京劇舞臺上以老生為主,老生流派比較明顯。到這一時期,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銳意革新,積極排演新戲。梅蘭芳在新編演的《嫦蛾奔月》、《霸王別姬》、《西施》等"古裝戲"中,把我國傳統(tǒng)的古典舞蹈藝術吸收到京劇中來,唱腔曲調、伴奏樂器豐富了,服裝、化裝也有很多革新。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等也都發(fā)揮各自的創(chuàng)造力,編演了能夠體現(xiàn)自己藝術特色的新戲,如程硯秋的《春閏夢》,荀慧生的《釵頭鳳》、尚小云的《漢明妃》等,舞臺上出現(xiàn)了"四大名旦"爭衡的局面。這不僅使旦角藝術煥發(fā)出空前的光彩,而且?guī)悠渌挟?,爭奇斗絕,流派紛呈。如老生行,余叔巖、馬連良、高慶奎、言菊朋等都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展出各自的流派。在上海,周信芳(麒麟童)以《蕭何月下追韓信》等新劇目,獨樹一幟,影響廣及江南各地,世稱"麒派"。武生行,楊小樓、尚和玉等與南方的李春來、蓋叫天等,也都形成有鮮明藝術特色的流派。此外,花臉、小生、老旦、丑等,也都人才輩出,京劇舞臺達到了藝術高峰。

20年代以來,上海京劇舞臺上出現(xiàn)了大量連臺本戲。這種戲劇結構形式,原具有情節(jié)生動、有頭有尾、通俗易懂的特點,深受一般觀眾歡迎,逐漸流行于江南各大城市,以后也傳到了北京。其中某些片斷還獨立成為單折演出。但后來有些連臺本戲走上了資本主義商業(yè)化的歧路。有時第一本戲主題還明確,但連演下去,本數(shù)越多,離題越遠。

同一時期,京劇舞臺上出現(xiàn)了大量女藝人,有的藝術成就頗高。自從道、咸年間京劇形成以來,京劇演員,無論生、旦、凈、丑,一律皆由男演員飾演。大約在同治年間(1862-1874),上海開始有了幼女組成的戲班,習稱"髦兒戲";辛亥革命后,北京、天津也出現(xiàn)了女班,有的女演員,頗著名聲,但由于社會條件限制,大都曇花一現(xiàn)。20年代以后,許多優(yōu)秀女演員先后脫穎而出,藝術上相當成熟,且能獨立挑班。1930年在北京廣德樓實行了男女合演(上海略早)。這些優(yōu)秀女演員,除較早的老生恩曉峰、筱蘭英,旦角王克琴、劉喜奎等外,20年代以后有老生李桂芬、孟小冬,旦角雪艷琴、新艷秋等。

這一時期,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受到較多重視,并采取了新的措施。從光緒六年(1880創(chuàng)辦小榮椿科班,到光緒三十年創(chuàng)辦的富連成科班,都實行苦練幼功、技術第一的教學方法。1919年南方建立的南通伶工學社(歐陽予倩任主任),1930年在北京建立的中華戲曲??茖W校(焦菊隱等任校長),1934年創(chuàng)辦的山東省立劇院,1938年成立的上海戲劇學校,以及同年成立于西安,1945年后遷上海的夏聲戲劇學校等,都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所改革,除基本功外,兼重文化課程,并授以音樂及其他藝術知識。這種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雖然還處于摸索階段,但對提高新一代演員的藝術修養(yǎng)卻收到了一定效果。

和京劇的奮斗篇十三

京劇劇本的形式特點顯著,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京劇的藝術特點,一起來看一下吧。

?

京劇是演繹、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京劇的藝術特點中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xù)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fā)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shù)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guī)范化的程式。它作為創(chuàng)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chuàng)造。由于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fā)育成長不同于地方劇種。

要求它所要表現(xiàn)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chuàng)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xiāng)土氣息減弱,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于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zhèn)洹钡乃囆g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并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京劇劇本的形式,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從京劇劇本的結構體制特點上說,京劇屬于分場體制,具體地說,就是根據劇情的需要,靈活地安排每一場的戲劇內容,分為大場子、小場子、過場戲,并把唱念做打的各種藝術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結構體制揚棄了明清傳奇以音樂為中心,以曲牌聯(lián)套體(將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章法組合成套,構成一出戲的音樂體制)來構成戲劇的結構段落,而是根據劇情的需要以板式變化體(以不同的板式的聯(lián)結和變化、構成一場戲的音樂體制)構成每場戲的音樂,音樂的結構完全服從戲劇結構的要求。劇本可以根據題材、體裁的不同,以一種藝術手段為主來安排唱、念、做、打,形成唱功戲、做功戲、武打戲、歌舞戲。所以板式變化體的分場體制,使京劇的文學結構獲得最鮮明的表現(xiàn)形式。

這種結構形式,在舞臺時空的處理上具有獨特之點。如上一章所談,首先是時空間并不獨立存在于京劇舞臺上,而是通過演員的唱做念打具體地體現(xiàn)出來。其次是舞臺上的時空間是流動的…可變的。根據劇情和人物刻畫的需要,時間既可以充分延伸,像《拾玉鐲》中孫五姣的拾鐲,可以反復表演,又可以大幅度壓縮。如《捉放曹》中陳宮用幾個唱段就過了漫漫長夜。同樣,在空間上也,是流動,可變的,可以像《秋江》那樣以流動的空間來展示舞臺環(huán)境的變化,也可以像《長坂坡》、《張古董借妻》那樣,在舞臺上同時出現(xiàn)兩個或多個空間。這種靈活處理時空間的'方法,無限擴大了舞臺的時空間,使得劇本在結構劇情、展開沖突、刻畫人物上,取得了最大的自由,展開廣闊豐富的生活場面。

京劇音樂屬于板腔體,常用的唱腔有西皮和二黃兩個系統(tǒng),所以京劇又叫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以及一些昆曲唱腔。西皮的板式類別豐富,有“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導板”、“搖板”、“散板”等,也有反調。。二黃板式類別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導板”、“散板”、“搖板”“垛板”等,并發(fā)展出龐大的反調系統(tǒng),稱為“反二黃”。由于京劇唱腔繁多,我這里只列舉幾個比較適合初學者欣賞的幾個唱腔--西皮搖板,流水板及快板。各個唱腔起主導作用的就是京胡的節(jié)奏,所以如何區(qū)別各個唱腔主要就聽京胡節(jié)奏的快慢。初學者最好先從一個或幾個唱腔切入,等有了一定了解后再逐漸了解欣賞其他的唱腔。當然有些不常用唱腔也有很出名的唱段,如《貴妃醉酒》中的楊玉環(huán)唱段:“海島冰輪初轉騰.......”便是四平調,大家也可以多欣賞下名家名段。

就京劇的音樂特點來看,常見劇目中,有《四郎探母》,楊延輝唱的“未開言不由人淚流滿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導板”,鐵鏡公主唱的“夫妻們打坐在皇宮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導板”。西皮導板用來起頭大量的唱段,比較常用。諸如此類的還有該劇中楊宗保唱的“楊宗保在馬上傳將令”是小生的西皮導板,《鍘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是凈行的西皮導板,《打龍袍》中國太唱的“龍駒鳳輦進皇城”則是老旦的西皮導板。西皮導板種類雖然繁多,可過門基本類似,只要聽熟了過門就知道演員要開唱什么板式了。如果同一出戲中導板太多,琴師會多用不同的花過門伴奏,以免產生聽覺疲勞。

悶簾導板與一般導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員沒有上場的情況下先在幕后唱的,如《消遙津》中的劉協(xié)(漢獻帝)在幕內有一大段唱“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就是悶簾導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場。但這是二黃導板,不是西皮導板。

和京劇的奮斗篇十四

用我們音樂老師的話說:“直到我父親那一輩,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唱好幾段京劇,閑來無事時就會唱個一兩句自娛自樂。到了我這一輩,不怎么會唱了,但聽到幾個經典的段子,還能跟著哼幾下。你們現(xiàn)在是一天到晚聽聽流行歌曲。對于京劇這樣的傳統(tǒng)戲劇,你們不要說唱了﹑哼了,就連現(xiàn)在音樂課上讓你們聽一下,你們都那么不愿意,還發(fā)出那么多怪聲音。”京劇似乎成了老年人的專利,在我們年輕人中,京劇愛好者的比例實在太小了。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為了使京劇能更好地傳承下去,國家將一些京劇選段編入了音樂教材,強制推廣京劇,但效果顯然并不明顯。京劇正淡出我們的生活,走向衰微。

要想使京劇復興,在新的歷史時期展現(xiàn)國粹的風采,就必須要創(chuàng)新。

京劇本身就是創(chuàng)新的產物。京劇形成于清代光緒年間,相比于昆曲等戲曲元老,他實在是屬于年輕的。京劇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進京,歷經“徽秦”“徽漢”兩次合流,才逐漸形成。所以京劇是傳統(tǒng)戲劇創(chuàng)新的產物,沒有先人富有智慧的創(chuàng)新,也就沒有京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京劇曾迎來了一次新的發(fā)展-。這次-的產生,不僅僅是因為新中國為京劇發(fā)展比較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更在于那個時期的京劇工作者勇于創(chuàng)新,結合時代發(fā)展,創(chuàng)作了《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反映革命歷史的新京劇。這批新京劇較好地迎合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把視角從封建時期轉移到新-主義革命時期,通過表現(xiàn)革命事業(yè)的波瀾壯闊,為當時的群眾精神上的指引和鼓舞。這樣的京劇,自然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由此可見創(chuàng)新的力量多么強大。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社會的發(fā)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但在這樣一個社會大進步﹑大發(fā)展的時期,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到了新的歷史高度,而此時的京劇不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的需求了,新興的娛樂業(yè)卻似乎可以,京劇就這樣逐漸沒落了。

要想使京劇重新煥發(fā)活力,就必須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使京劇的發(fā)展跟上時代的發(fā)展。這其中自然有很大的難度。有些人不能很好地認識到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錯誤地認為一切創(chuàng)新都會使京劇變味,對于創(chuàng)新持消極甚至抵制的態(tài)度,盲目地堅守傳統(tǒng)。如果盲目地創(chuàng)新,用商業(yè)化而不是文化的手段來創(chuàng)新京劇,則確實會使“創(chuàng)新”走入歧途,使國粹變得面目全非?,F(xiàn)在娛樂業(yè)發(fā)展勢頭迅猛,通過創(chuàng)新提高京劇的活力﹑競爭力,就會相應地對娛樂業(yè)造成影響,某些人的個人利益必然受到影響,他們就有可能動用一些手段來干預京劇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社會的大發(fā)展為京劇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F(xiàn)在我國正在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在黨和國家的不懈努力和堅定支持下,創(chuàng)新之風吹遍神州大地。京劇在這時創(chuàng)新,既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主流趨向,又能方便地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的有力支持和幫助。近幾十年來,我國的文化事業(yè)有了長足發(fā)展,京劇創(chuàng)新可以從中汲取大量的經驗教訓,有利于創(chuàng)新走正道而不偏離。社會發(fā)展為京劇創(chuàng)新提供了大量素材。尤其是現(xiàn)在,我國正為實現(xiàn)全面小康而奮斗,涌現(xiàn)了一大批先進人物,先進集體,先進事跡,這些都是現(xiàn)成的優(yōu)秀素材。比如,我國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那京劇工作者就可以將新農村題材與“三下鄉(xiāng)”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編一些反映農民現(xiàn)實面貌的曲目,為新農村建設加油助威。

“戲劇里有永遠不變的原則,那就是要吸引人心,攫取人心和感動人心?!毕嘈磐ㄟ^科學的創(chuàng)新,京劇一定能夠走向復興,在新時代展現(xiàn)獨特的風采。通過京劇創(chuàng)新,還能對其它正處窘境的傳統(tǒng)戲劇起示范作用,帶動中國戲劇的全面復興。同時能更好地傳播創(chuàng)新思想,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服務。

京劇創(chuàng)新需要魄力和信心來對待可能遇到的問題,讓我們解放思想,團結一致,為京劇復興而努力奮斗!

和京劇的奮斗篇十五

京劇,她敘述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歷史,她是一本不朽的書。而這次寒假的北京之旅,讓我真正親近了京劇這本書,感受到了我國的國粹——京劇的魅力。

我們入住的酒店是一個以京劇為主題的的酒店,叫北京前門飯店。在酒店的一樓有一“梨園劇場”,在世界各國享有盛譽的北京京劇劇團每晚在此演出。平時,我并不看京劇,認為那是爺爺奶奶們的“專屬”??删﹦∈潜本┑?特色,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啊,而且梨園劇場離我又這么近,不管怎樣總要親近一下。正如梨園劇場介紹所說“不到園里,怎知春色如許”?于是我們買了門票,準備一睹國粹的風采。

晚上七點半,我們走進了劇場,只見舞臺的大屏幕上播放著京劇視頻短片,讓我們對京劇從徽班進京到現(xiàn)在220年的發(fā)展歷史;京劇的表演形式和唱念做打的表現(xiàn)方式;京劇的生旦凈丑四個行當以及迷人夸張的臉譜的各種象征意義有了初步的了解。演出的第一出戲是《三岔口》,只見舞臺只有一張桌子,沒有其它道具,一個武生出場,睡在了桌子上,接著丑生上場了,他們都帶著刀,他們在黑暗中互相摸捉,努力尋找著對方,只要他們一觸碰到什么東西,就立刻提高警惕,將刀揮舞起來。一部武打劇就這樣上演著,演員們精妙的武功,夸張的表情,將故事表述得妙趣橫生。他們的表演也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整出戲沒有一句話語,兩名演員虛擬的表演各種武斗招式,卻把“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狀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詼諧而富有趣味。接著我們欣賞了精彩對唱的《坐宮》和慷慨悲歌的《霸王別姬》二出經典戲劇,雖然我沒有完全聽懂演員們唱得是什么,但我感受到了她們舉手投足中揮灑出的濃濃京韻,領略了京劇藝術的美妙。

這次親近京劇,讓我覺得京劇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我想我們小朋友有必要去熱愛、親近凝聚中華民族戲曲文化的京劇,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918407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