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匯總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23 02:48:03
最新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匯總13篇)
時間:2023-12-23 02:48:03     小編:筆舞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奧野宣之,張晶晶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當當網做活動時購得。

的話,這只會讓你交了智商稅。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扎實的收獲,等到達這個目標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遲。

3、讀書要動筆,要寫讀書筆記。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過分強迫自己,按照習慣的節(jié)奏來讀書,一步一步地讓你“與書共讀”的關系更加親密,做到這一點,你只需要一本隨處可見的筆記本。

4、思考讓人如同置身于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新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閃現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于把迷霧裝進塑料袋緊緊扎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以后,再過多久都不會輕易遺忘。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tài),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chuàng)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寫文章、制作企劃書或者整理提案的時候,可以翻開筆記找到曾經記下的書籍、文章和自己當時的視角、思考,讓這些內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時候,這些內容甚至是醍醐灌頂的靈藥。這本筆記不只是為你提供便利,還能讓過去的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快樂。

5、養(yǎng)成習慣。就像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睡前沒有刷牙會覺得非常難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一本筆記本上。標記好日期、靈活運用便簽和電子化,可以非??旖莸恼业阶约盒枰膬热?。

7、在平時要積累書單,充實書單內容。在需要時進行主體閱讀,并指名購買需要的書籍。這樣不會被書店各種暢銷書的標語給迷惑,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書。

8、把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讀書,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這也是我開設這個公眾號的目的,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這點可以設想一下自己教別人某項知識或者技能的時候,自己大腦里的思維狀態(tài),同平時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總體來說這本書屬于比較簡單易懂的書籍,書中值得思考的東西并不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這樣,一個不經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變你學習的效率甚至心態(tài)。值得大家有時間去圖書館或者線上閱讀,不建議購買紙質書。但書的.最后有19個讀書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為大多都很簡單實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二

終于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了。這本書是美國艾德勒和范多倫一起所著。內容艱澀難懂,耗盡我的所有精力?,F針對這本書所學寫下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閱讀分成四個層次:

首先對本書進行了檢視閱讀,看目錄,看重要片段,學習了粗淺閱讀。在這個層次中,我學習了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么?

2、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學了三種做筆記的方法:結構筆記、概念筆記、辯證筆記。這部分的閱讀我興趣盎然,讀得懂也讀得感興趣,自我感覺進步也較快,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這是最難受的最煎熬的一部分閱讀了。讀得痛苦莫名。讀完這一章節(jié)后的一個總結,我倒是看懂了,現記錄下來:

1、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么規(guī)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事什么。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并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2、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guī)則。

(5)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么,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3、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guī)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看完這一個小結,我恍恍惚惚對分析閱讀有了一些了解。但就是不明白作者花了那么大的力氣說這么做的理由令人讀著很困難。另外其實自己心里很明白,這么多的書,優(yōu)劣不等,我需要花那么大的力氣去讀一本書嗎?后來,作者又介紹了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讀不同種類的書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讀小說,強調的是快;讀詩,大聲讀出來;讀數學,像讀一種語言。心里因這些關照而放下一顆心,看來并不是所有的書都要用分析閱讀,接著往下讀的時候作者又告訴我,一本能提升你的書,就算你已經變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識,這樣的書還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盡頭。這樣的書應該少于一百本,對任何一個特定的讀者來說,數目還會更少。

它有五個步驟:1、找到相關的章節(jié)。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3、厘清問題。4、界定議題。5、分析討論。

這一本書真正提升了我,不僅讓我了解的讀書的若干方法,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采用書中所說的“真正的閱讀”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么都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讀完整本書以后,覺得自己確實進步了,讀其他的教學類書籍和雜志,就跟看小說一般的輕松,而且確實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我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戰(zhàn)。

當然,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我無法理解的地方,文字的堆砌,明明熟悉的字,卻讓人無法理解,還有一個外國作家的寫作方式和我們中國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我再次的閱讀。這種頭腦的風暴在下一次空閑又有承受力的時候讓我再來一次吧?。?/p>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三

這是一本讀起來頗費力的書。雖然聞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來的書籍里有這么一本現成的擺在這,我自己是斷然不會買回來的`。如果說閱讀一本本書是品嘗一條條鮮美的魚的話,這是一本教織漁網的書。如果遇到一個不愛吃魚的人,亦或者還沒嘗過魚味道的孩子,先看了它恐怕要對閱讀本身起反效果。它適合那些愛吃魚,但吃魚的品種比較單一,希望換品種捕來吃吃的人;或者那些希望一魚多做的人。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決定多讀書,也就不妨先看看如何教讀書的書。

書里開宗明義的回答了讀什么樣書以及為什么要讀書的問題?!澳惚仨毮懿倏v超越你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書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你學不到東西。一本消遣或娛樂性的書可能會給你帶來一時歡愉,但是除了享樂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獲了。書不止是為了取悅你,而是為了提升你?!边@個理念與時下流行的走出舒適區(qū)的理念是類似的。想想自己近些年讀的書也多是讓自己頗舒服的沒長進的書??蓡栴}在于,生活已然不易,取悅自己似乎沒什么不對。說到底是個比例的問題,不能全然舒服,也不該全然艱苦。

書中提出一套體系化有成效的閱讀要圍繞如下四個問題進行:

1、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

2、細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3、有道理嗎?全部有,部分有?

4、這本書跟我的關系是什么?

讀完了能回答出上述問題才算沒白讀。當然世上很多書是不必也不配用這種方法去讀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讀的經典,若不如此這般,按作者的說法就屬于暴殄天物了。

書后的附錄上列了一份推薦書單,在我看來屬于“真·終身書單”。適合致力于系統了解西方文明的人閱讀。如果能讀完,恐怕會比很多西方人還要了解他們自己。瀏覽完目錄后,我就知道自己是看不完了,但也有些收獲,比如沒有這個書單,我估計不會看柏拉圖的《對話錄》,估計就不會知道蘇格拉底是個智慧風趣的矮胖子了。這是后話,另作他表。

還有一些意外的驚喜,來源于它考察書籍好壞的方法其實還蠻適合處理工作問題以及人生困惑的。

再比如它指出如何看待那些反對你、不認同你的人:“如果他們不能用自己的話重述你的觀點,你就知道他們其實并不了解你在說什么。這時你不理會他們的批評是絕對有道理的。他們的意見無關緊要,因為那只是毫無理解的批評而已。只有當你發(fā)現某個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說什么的時候,你才需要為他的同意而歡喜,或者為他的反對而苦惱。就像他反對一樣,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準備?!?/p>

在“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一章,作者其實也給出了人生建議:就算一開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慮。事實上,一開始本來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在生命中,我們不可能期望了解每一件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虬岩簧伎辞宄?。但是,當我們回顧過去時,我們便了解為什么了。

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希望能用這個新生命帶來的假期,讀完計劃讀的書,更多的了解有形的世界、無形的思想、實用的技巧,以及更好的了解我自己。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四

5.26在讀書會上聽到一個大學生在講這本書。他用了很大的一個篇幅來理清資訊和了解的關系。舉了一個我們聽書的例子,我們聽書但是卻很少按下暫停鍵來思考。這點也是我需要反思的,我每看完一本書,沒有用到實處,也沒有任何的輸出,為了看書而看書,成為了知識的奴隸。我應該更多的停下來去思考,去懷疑。

通過主動的閱讀和更多的技巧來讀好它,作者想要傳達的正好被讀者理解到,類似于棒球賽的投手和捕手,閱讀雙方互動的過程,沒有誰是被動的,除了那個球。

在技巧方面就是記筆記,書中也提到了三種做筆記的方法。在做檢視閱讀的時候可以采用結構筆記。在分析閱讀的時候可以使用概念筆記,在做主題閱讀的時候可以使用辯證筆記。這三種方法為我今后的閱讀筆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是閱讀的四個境界(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基礎閱讀在我們小學階段就已經學會了 ,檢視閱讀是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分析閱讀是更深入的更系統化的閱讀,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層次。具體的內容我覺得還是需要再細讀一遍文章后才能對書中的方法有更深的了解。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五

作為愛讀書之人,我看過的書也算不少。我的書櫥里有各種類型的書,人物傳記類的,童話類的,長篇小說類的等等。但簡單來說便是兩類,讀完的和未讀完的。我個人喜歡的讀書方法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娛樂性質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略文字之美。對于學術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常反復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但是共同點就是我不愛勾勾畫畫。既然喜歡讀書,當然要看看別人是怎樣讀書的,并尋求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說實話,最初,我是抱著玩笑和好奇的心態(tài)讀這本書的,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后,我確實學到了許多。首先,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個別我非常喜愛的書除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開頭提到的“讀完的書”那一類,并不再會去翻閱。我這種做法在作者眼中無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這本書中說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因此,我在看書時不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不僅僅是個別好書每讀一遍都有新發(fā)現,有些在第一次讀時覺得枯燥乏味的書,在第二遍讀時也顯現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謂收獲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許多可看的書。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閱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并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著是分析閱讀,即帶著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于盡量消化書中的系統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后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但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A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著。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

主題閱讀則會用于寫讀后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yè)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自發(fā)地以這些方式閱讀。換句話說,我讀書大多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或追隨喜愛的作家,并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對于閱讀,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去體味,去感受。

而對于閱讀的態(tài)度,則是主動。讀書是與作者的`對話。一本新書仿佛是一個陌生人,他飽含學識卻不愿吐露心聲。只有當你主動地去拿起一本書,才開啟了你與作者的交流之門。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本書關于閱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于閱讀紙質書籍,對于電子書、網絡資訊的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也許是為了放松或打發(fā)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tài)去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記得有人說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真誠地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六

作為愛讀書之人,我看過的書也算不少。我的書櫥里有各種類型的書,人物傳記類的,童話類的,長篇小說類的等等。但簡單來說便是兩類,讀完的和未讀完的。我個人喜歡的讀書方法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娛樂性質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略文字之美。對于學術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常反復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但是共同點就是我不愛勾勾畫畫。既然喜歡讀書,當然要看看別人是怎樣讀書的,并尋求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不僅僅是個別好書每讀一遍都有新發(fā)現,有些在第一次讀時覺得枯燥乏味的書,在第二遍讀時也顯現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謂收獲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許多可看的書。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閱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并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著是分析閱讀,即帶著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于盡量消化書中的系統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后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但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A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著。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主題閱讀則會用于寫讀后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yè)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自發(fā)地以這些方式閱讀。換句話說,我讀書大多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或追隨喜愛的作家,并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對于閱讀,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去體味,去感受。

而對于閱讀的態(tài)度,則是主動。讀書是與作者的對話。一本新書仿佛是一個陌生人,他飽含學識卻不愿吐露心聲。只有當你主動地去拿起一本書,才開啟了你與作者的交流之門。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本書關于閱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于閱讀紙質書籍,對于電子書、網絡資訊的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也許是為了放松或打發(fā)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tài)去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記得有人說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真誠地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沒有什么事是簡單的,隨隨便便的。你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沒有它的章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七

最常用的論證方法當屬歸納推理,它是從個別事例歸納出一個共同的、一般結結論,即由“個別”推“一般”。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用單獨的例子來歸納出一般的結論。如,a證明了某觀點,b也證明了某觀點,因此,某觀點是成立的。

這個章節(jié)講的是讀與寫的關系。我們上學的時候,不僅要會讀,愛要會寫。因此,讀和寫的同等重要的。不僅是在學生階段的學習重要,而且對于畢業(y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樣終生受益。

讀書時為了理解書中的知識,把書中所表達的觀點和學習方法學以致用。但是,在讀書的過程中,難念會員疲憊乏累的時候,此時就需要通過寫來促讀了。

寫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是在書上記筆記,可以是摘抄,可以是寫讀后感,可以是對文中的內容進行批注等等。

《如何閱讀一本書》在前面的章節(jié)中,有強調過讀書“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腦到。

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讓自己的身體器官處在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學以致用。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八

本書自有展開論說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書其實回答了三個問題,閱讀的意義、本質和方法,而且前兩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閱讀的終極意義是什么?獲取信息?娛樂?答案是增長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統一,有些方面不統一,不統一表現在身體在達到高峰后走下坡路,而心智則可以沖破身體的限制不斷上升,但這是一種潛在和自在,還需要人自覺學習讓它的成長成為現實。所以閱讀的終極意義就在于幫助心智成長,獲取咨詢和娛樂本身無法幫助心智,但會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這一個洞見來源于閱讀,但已遠遠超越閱讀了!

第二、閱讀的本質是什么?是交流,是與一位擁有體系化知識的人物談話,所以讀者要能激發(fā)起自己的主動性和熱情,要積極思考對方的陳述,要不斷提出問題。記住閱讀就是在交流,要熱切,也要勤思。

總之,本書名字普通,價值不普通!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九

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應該不過分,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談到、聽到的幾乎都是如何掙錢、如何處理感情、如何升職成功,但似乎少有人關心,我們對待諸如此類的事情的方式是否正確。相比較我們接收到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信息,談論探討這些方法論就顯得枯燥乏味。而實際上,潛藏在每個人大腦中的信息處理器如何組織、如何分解信息,以何種邏輯順序處理工作,依據的卻是各種底層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我們很少談及它們,而它們卻無比重要。

《如何閱讀一本書》寫成于1940年,作者莫提莫.艾德勒在銷售30年后又修改了一次。他和另一位作者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很多書單里都推薦過這本書,但是我卻一直沒有讀過。沒有讀,是因為自己腦子里總是在告訴自己:都看了一輩子書了,還需要別人告訴你怎么讀書末?但越是這樣,越想一探究竟,于是在想要開始寫一年讀書筆記的開始,終于拿起這本書看起來。

這本書基本分為四篇內容,分別講述了作者想要介紹的四種閱讀方式: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A閱讀就是讀者能看懂書中的字句,并且不會被語法和文章結構阻礙住,能夠掌握主要句子和章節(jié)的意義。檢視閱讀一是指通過閱讀目錄、索引、作者介紹、摘要、后記以及少數內容,對書籍的內容做以了解;檢視閱讀是指一路閱讀下來,不去關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對書的架構和大概內容進行了解。分析閱讀部分是全書的重點,作者花了大幅篇幅詳細的進行了說明。分析閱讀是指讀者對一本書類別目標比較明確的選擇、能夠總結書的內容、能夠重現書的框架綱要、找出作者要問或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找出作者的關鍵字、關鍵句(主旨)和對問題的基本論述(讀者總結出來的作者的架構)和對問題的基本解答。最后,對這本書進行自己的評論。主題閱讀是指為了一個題目進行的跨越多作者和多門類的閱讀。

顯然,第一部分的閱讀凡是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都能達到;第二種閱讀方法實際上就是略讀,這種方法大家經常用;第三種方法就是我們在學校時老師提的最多的要求,就是精讀;第四種方法是大學里寫畢業(yè)論文時必須要采用的,博采眾長以完成一個課題。艾德勒在書中談到,其實這四種閱讀方法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包容的,比如第分析閱讀是包含第一種和第二種閱讀方法的,因為只有如此,才能進行全部內容的精讀和分析;而主題閱讀則包含了以上三種閱讀形式。

對于不同種類的書籍,作者列出了如何閱讀實用型書籍、想象文學、歷史、抒情詩、哲學、社會科學、科學與數學書等不同類型讀物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字典、百科全書、工具書等等,可謂體貼入微,用心良苦。

比如艾德勒說,實用型書籍分為兩類,一類是理論書,它們只傳遞知識;另一類是實用性的,是有關行動的問題。作者認為任何實用性的書本身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問題,比如如何賺錢,是需要你自己去行動來解決的,它沒辦法解決你沒錢的實際問題。因此如果讀者認同書中這些規(guī)則,是要加上一點自己的想法、頭腦清楚的應用這些規(guī)則,才能起到實際作用。一本書是否是真正的實用性書籍,最直接的證明就是讀者接受了作者的觀點并付諸行動。如果只是表面上接受,而沒用去行動,那么這本書還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性書籍。(他的觀點,其實就是中國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度绾伍喿x一本書》就是一本以規(guī)則為主的實用型的書,讀這本書就需要讀者找尋到這些規(guī)則;評判內容是否真實后,才能在以后的閱讀中加以應用,才能顯現出這本書的實用性,才能證明讀者閱讀此書的價值。

再比如如何閱讀想象文學。艾德勒說“想象文學是在闡述一個經驗本身——那是讀者只能借著閱讀才能擁有或分享的經驗——如果成功了,就帶給作者一種享受。在想象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但是可以從小說在我們想象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驗中學習,教導我們衍生的意義。不要用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批評小說”。作者認為閱讀小說的讀者只要去體會小說中發(fā)生的故事,享受帶來的愉悅即可,不必像讀實用型書籍一樣對故事創(chuàng)造本身質疑?!髡吡信e了《奧賽羅》和歐亨利的書,我想艾德勒在寫書的時候市面上可能濫書還比較少——“你越能明白指出詩或小說帶給你的喜悅的原因,你就越了解這本書的優(yōu)點是什么。你會慢慢建立起批評的標準,你也會發(fā)現許多跟你有同樣品味的人與你一起分享你的論點。你還可能會發(fā)現一件我們相信如此的事:懂得閱讀方法的人,文學品味都很高?!?/p>

我以前看過芭芭拉明托寫的《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寫的是如何說、寫出清晰明白的邏輯論述,而《如何閱讀一本書》則是說如何分析作者的文章框架和寫書意圖。兩位作者仿佛是棋逢對手的武林高手,從正反兩面互相拆解對方的招數。

我們自以為很了解自己所做的事,但實際上離了解還差得很遠,因為我們沒有遇到真正了解的人。艾德勒這本方法論的書籍,點出了閱讀的重點和態(tài)度,提出了指導人們有效讀書的規(guī)則。正因為如此,這本書經歷70年仍被人常常提起。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正在讀大量書籍的人,比如中學生和科研工作者,甚至是有孩子的父母——他們應該從小給孩子養(yǎng)成一個科學有效的讀書習慣。反觀自己,雖然我也讀過不少書,但是真正達到分析閱讀程度的書籍,恐怕只有備考教科書了... ...對于獲取知識,我的讀書方法還不夠深入細致。要達到“讀過的書可以扔掉了”的程度,讓知識真正成為我自己的認知,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十

這本書實際上讀起來有些艱難,一方面是年代的原因(本書寫成于1940年代),另一方面這本就不是一個所有人都能讀懂的書。

最近一直在思考近期讀過的一本本書,大部分都應該歸為暢銷書之列,這些書讀起來很輕松,就像看一部肥皂劇或是綜藝節(jié)目一樣,有收獲嗎?一定有。但確實有限。而被本書所推崇的以及認真研讀的一定不是這些書。是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全神貫注細細研究的書,是經典中的經典,是可以給人啟示和提高的。

說到這里需要提一下讀書的意義到底在哪里?是娛樂,消遣?排解空虛,填滿自己?學習知識?還是解決困境迷惑?如果是前者,可以不需要閱讀如此無趣的書,但如果是后者,就需要有本書這樣的一本實用書籍做指引,因為你是有追求的。

這本書讀下來真的需要些勇氣和堅持,因為有些地方實在很無趣。但如果你需要藉由書籍提高自己,讓自己不困過,更多的了解這個世界,那樣的書籍可能都是這么無趣的,但知識有時候就是這么無趣。還是看我們需要的是什么。

本書最后提供的書單以及一些實用的方法非常好。

最后借用本書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樣讀那么多書,我就跟他們一樣愚蠢了?!彼粤康姆e累需要質的保證,需要讓自己不因讀書讀的少而焦慮,這一點很重要。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十一

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他的著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曾經用了大篇幅來介紹閱讀的不同層次。因為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比較艱澀,其中講解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部分內容,可能對在寫論文階段的研究生來說更為適用,對于我本人的閱讀生活來說,目前還沒看出跟我有很大的聯系。

因為自己也曾經經歷過基礎閱讀的階段,加上家中有正在經歷“閱讀準備階段”的小娃一枚,所以本文會簡單介紹一下閱讀的四個層次,并重點介紹書中關于基礎閱讀階段的內容。

艾德勒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每提高一個層次,就需要閱讀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高的主動性,以及熟練運用更高級的技巧。

基礎閱讀階段是最廣為人知的階段,也是我們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重點。這一階段又可以細分為四個層次:閱讀準備階段、簡單讀物學習階段、快速建立詞匯階段,以及技巧增進階段。

以下我先介紹一下基礎閱讀的四個細分層次。

一般認為,閱讀準備階段是從出生起直到六七歲為止,也就是到學齡前。

在這一階段里,兒童需要在身體、智力、語言以及個體等四個方面發(fā)育成熟,才算是“完成了閱讀準備階段”。例如,如果身體發(fā)育階段還未到、認知水平沒跟上,就很難真正度過閱讀準備階段。

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入學年齡均在6—7歲間,部分也是出于這一考慮。到了六七歲,兒童的身體協調發(fā)展成熟,認知能力大大增強,語言溝通也可以讓成人聽懂95%以上,加上個人的專注力和服從度也有所提高,開始適合展開系統的閱讀教育。

這一階段是廣大父母的“雞娃”重點,可以說,大部分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早認字、越早進入自主階段就越好,為此不斷各出奇招。

然而,莫提默·j·艾德勒特別提醒各位父母,在這一階段需要“注意循序漸進,三級跳的做法通常會造成失敗”。艾德勒特別指出,很多學生的閱讀技巧在經過大學甚至研究生的學習后,依然未能跳出基礎閱讀的階段,一個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就是“過分強調閱讀的準備階段,過分注重教導孩子初步閱讀的方法”,因為這“往往意味著其他更高層次的閱讀可能遭到忽視”。

這一階段,作為過來人的我們,以及廣大父母也是毫不陌生的。我們之間很少有人沒有通過看圖識字來認識最初的漢字,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習字句使用、字詞含義和拼音等記憶也是歷歷在目。

在快速建立詞匯階段,閱讀能力的提高表現在能夠從上下文中猜測生詞的意思。

同時,要抓住這個時期,學習閱讀不同領域的讀物的方法,例如科學書籍、社會學書籍以及語言藝術類書籍(小說、詩歌等)。

此外,也要學習不同目標的閱讀法。我們閱讀的目標可以是僅僅為了滿足好奇心,也可以是為了增長知識,擴大視野。隨著目標的不同,閱讀也就分為了泛讀和精讀。

在這一階段里,讀者應該能夠綜合運用以上三個階段的技巧,并學習總結和比較同一主題不同作者的觀點,對書中的觀點進行內化和轉化。

基礎閱讀里所獲得的技巧,應該是終其一生都需要努力維持和精進的。

我反觀自己的閱讀能力層次,估計現在只是在基礎閱讀的技巧增進階段,在了解了閱讀層次的內容后,開始有意識里鍛煉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的能力。因為已經多年沒有做過真正的大量閱讀,因此覺得自己離主題閱讀的層次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本書我讀起來真的是比較不容易,主要是因為作者引用的書籍例子我基本都沒看過(柏拉圖、古希臘悲劇、莎士比亞,還有各種哲學書籍),很難產生共鳴和體會。前后放棄了三次,現在還有主題閱讀的大部分還沒讀完。寫完這篇筆記,就當是與這本書做了告別,除非以后有機會寫論文,否則應該不會再看了。

盡管這書最終沒有讀完,花在這本書上的時間還是沒有白費,至少現在我知道在閱讀能力方面、評判分析作者觀點方面,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要警惕自己在育兒路上,莫要故步自封,要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為其提供適應的閱讀能力的訓練。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十二

五星好評。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應有目的、多提問。雖說閱讀本身不是目的,但閱讀應有目的。不管是為了獲取知識,提升技能,還是為了消遣娛樂打發(fā)時間,在閱讀之前都應想好自己此番閱讀的目的。漫無目的的閱讀就像一次沒有計劃的旅行,旅行的意義在于旅行前的期待,旅行中期待的滿足,和旅行后的回憶,閱讀亦然。而提問,則激發(fā)了閱讀中的求知欲,使文字與讀者融為一體。

目的是前提,提問是方法。當有了閱讀目的,一切都應圍繞它展開,我們可以通過檢視閱讀挑選出符合閱讀目的的書籍。檢視閱讀即略讀,通過檢視閱讀我們可以了解書的類型體裁和主要內容及各章節(jié)重點,這樣不僅能知道這本書符不符合閱讀目的,還能選出重點,以便在閱讀時略讀和精讀的靈活運用。進行了檢視閱讀便可進入下一步——分析閱讀。分析閱讀也是正式閱讀,通過分析閱讀,我們可以深入理解整本書。

在分析閱讀時,讀者應提出讀書四問”:第一,這本書講了什么?第二,這本書的主旨是什么?第三,這本書有沒有道理?第四,這本書與我有什么聯系?回答第一個問題,讀者應明確本書類型,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不僅如此,還要列出文章大綱,并對每一大綱列舉出新的綱要?;卮鸬诙€問題,讀者不僅要明白作者的主旨,還要建立屬于自己的主旨。第三個問題,這本書有沒有道理,其實就是就對這本書的評論,應注意的是,贊同和批評都應有理有據。第四個問題在于書本與讀者的聯系,即讀者要學以致用。此外,除了這四個必要問題,讀者在閱讀一本書時應時刻提問,主動發(fā)掘知識,達到創(chuàng)新。

在閱讀時,技巧也很重要。要集中注意力,懂得何時略讀,何時精讀,略讀應怎么讀,精讀又應怎么讀,如何做筆記,怎樣畫思維導圖,主食、美食、果蔬、零食這四種不同類型的圖書應有不同的側重點。

最后,閱讀最重要的是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學以致用,學而創(chuàng)新。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篇十三

人容易陷入自欺而不自知的狀態(tài)。如讀書這事,讀完幾本書,就意外學到知識,增進理解力了。其實多數時間是浪費的,并沒有達到該有的理解力的提升。

讀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可以規(guī)避上述現象的產生。

作為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在閱讀一本書時,能夠通過自己的話,回答四個問題。一,這本書大體上談了什么主題解決什么問題?二,細節(jié)之處有哪些重要的觀點和想法,如何形成這些想法和觀點的?三,談的這些內容是否有道理?四,該書與你何干?書中資訊有何意義,論點或觀念能否增進你的理解力,能否解決你當下遇到的問題。

然后作者此處的讀書比做事沒有老師參與的自主學習。而學習對教材就有一定要求了。也就是說要選擇超出你能力范圍的書籍去閱讀,好比老師的知識要高于學生,學生才能學到東西。

如何確定一本書是否值得閱讀,以及如何閱讀,作者總結出兩套規(guī)則。分別命名為檢視閱讀規(guī)則和分析閱讀規(guī)則。

檢視閱讀規(guī)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有系統的略讀,注意書名和副標題,閱讀序言和目錄甚至索引,讓我們對全書大概在談論什么以及如何構架結構有個直觀感受。第二階段稱為粗淺的閱讀,找出重點章節(jié)快速的瀏覽,遇到難懂的段落也不要停下來,繼續(xù)閱讀下去。還有時間的話,可以隨意翻翻一些章節(jié)。試圖對全書的細節(jié)部分有個大致感受。

在檢視閱讀之后,如果我們做出該書值得閱讀的決定后,就需要通過分析閱讀的規(guī)則,對一本書做生吞活剝。這部分內容是全書重點,值得耐心閱讀幾遍。

規(guī)則一,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就要明白該書是那一類書籍。這要求你在腦海中至少要有一個分類標準,同時清楚不同分類之前大致區(qū)別是什么。書中有一個簡單的分類可供參考,作者講書分為實用類和理論類的,實用類試圖指導我們做某事應遵循什么樣的原則或步驟,理論類的試圖證明某事物為什么會是如此。作者將所有經濟類的都劃分為實用類的,我認為是有道理的,因為經濟學主要研究如何分配資源以達到利益最大化。任何一本書,由觀點、假設、推論所組成,然后理論類進一步可分為生物、物理、化學等科學類和歷史、哲學類。

規(guī)則二,使用一句話或一小段文字描述該書。

規(guī)則三,找出該書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并能列出各個部分的'提綱。

規(guī)則四,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一本書,就是作者在問的問題的答案。

這三個規(guī)則的說明過程中,作者舉了個很形象的比喻。把一本書比喻成一個人,對某人,我們內心會有個大致描述,比如此人的意圖是什么,想要表達什么樣的觀點,就好像讀書的第二個步驟。這是在說一本書是一個整體,就好像一個人一樣的。另外一個人有主要的心臟和大腦,由骨骼和皮膚,由毛細血管等主體和枝干,就好像一本書一樣的,這是在說一本書的復雜性。通過簡單描述該書和為該書列舉提綱兩個步驟,來透視一本書。而要做到這樣步驟,難度巨大。作者接來下了列舉的規(guī)則,目的就是為達到上述三個規(guī)則。

規(guī)則五,找出關鍵字,并就該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因為讀書就是一個溝通過程,只是單向傳播不算溝通,必須要達成共識。一個關鍵字會有多種意思,這需要讀者聯系上下文,找出該關鍵字所指的意思。一般來說,各類學科專用術語都應該是重點關注的關鍵字,需要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努力挖掘出含義來,這還是需要費一番功夫的。于我而言,任何讓困惑的詞,我都認為是關鍵字。這里就涉及到閱讀速度的問題,很多時候,貪快,忽視掉一些關鍵詞,這是讓我對一本書似懂非懂的原因之一。放平心態(tài)很重要,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規(guī)則七,從相互關聯的句子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一本書通常包含一個或一連串的論述,作者會解釋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點,或者為什么這樣做是正確的。

從關鍵字到關鍵句再到論述,起目的是讓我們真正明白一本書到底在談什么。有時,我們讀完一本書,想要寫點讀后感,卻發(fā)現甚是艱難,事實說明我們對作者想要回答的問題還不能算是明白的,真正理解了,一定是能寫出點讀后感來的。

規(guī)則八,確定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是未解決的。生活和工作中,會有無數的問題,成年人,多數問題都需要自己去尋找答案。我們當然可以從自身的經歷和旁人的教導中尋找線索。而在書籍中尋找答案是較為高效的一種方式。

前四個規(guī)則,是幫助讀者回答該書大體上在講什么,后四個規(guī)則幫助讀者回答細節(jié)之處在講什么。至此,我們才好對概書作一番評判,對該書作者針對某一問題做出的解答是否在理,對自己是否有所幫助。

接下來還有幾個規(guī)則是關于如何評判一本書的。大致可以總結為幾句話,一、在沒有真正明白書中內容時不要輕易做出判斷。二,談作者書中不足或錯誤時要拿出證據來證明你是對的。不要為爭論而爭論。

實際上,人們真正在閱讀時候很少按照上述步驟走完,作者強調這只是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在通過閱讀來學習時達到的理想狀態(tài)。上述幾個規(guī)則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由了解書中大體的內容到明確書中細處談論什么,到最后如何合理的評判一本書。

接下來作者針對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在應用規(guī)則時做出了靈活的說明。還談到諸如輔助閱讀,閱讀的最終目標以及建議閱讀的書單等內容。本文不做展開。

實用類的書,在作者說服我們認同其觀點和方法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我們經常性應用規(guī)則,以形成習慣。才能真正的解決我們如何自主學習的問題。該書初版于四十年代,就現代而言,自主學習的途徑擴展到網絡視頻教學,其中的一些規(guī)則也是同樣適用的。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簡介大致判斷該視頻教程是否值得花時間去學,學習過程中,腦海中始終帶著問題和尋找答案的雙線思維,作者想要解決什么問題,如果解決的,關鍵詞有哪些,關鍵字有哪些,解決方案是否有道理,對我有怎么樣的啟發(fā)等等。

愿大家都能成為一個高效的自主學習者。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974193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