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熱門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12:11:17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熱門22篇)
時間:2023-11-10 12:11:17     小編:字海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書中所學(xué)知識、情感和思想的反思和歸納。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需要有個人的獨立見解和對作品的深入理解。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摘錄,希望能夠給大家的寫作帶來一些靈感和參考。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一

少年時讀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并不能體會其中的意境,只是單純地覺得好。

“醉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生命中有很多事,你錯過了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了一生?!彼凇渡倌暧巍防锶缡钦f。

年輕時有怎么樣的豪情?是英雄系馬,壯士磨劍,還是江湖夜雨十年燈?不管如何,他終究是葉著自己的葉花著自己的花結(jié)自己的果子,生命成自己的生命。

很喜歡讀他的那篇《旅店》,其中很多句子爛熟于心。“前人有前人的旅店,在我們的馬蹄還沒有邁步,那些旅店就存在,且永遠(yuǎn)地存在下去?!蹦敲?,我又要開成什么樣的旅店,在旅店的墻壁上記錄些什么樣的事情來,能豐富這世間的記憶呢?夜那么長,我不能夠把每一盞燈都點亮,但由于寂靜,由于安寧,由于放松而不再執(zhí)著,心也開始變得開闊起來了。

小時候,喜歡在老爸藏書的白色封面上亂畫,老爸并不在意,后來搬家時,我更為大膽地在墻上畫滿了荷葉荷花。不知為什么,對這種植物存有莫名的喜愛,說是受《愛蓮說》的影響,也不盡然,只是對那種似紅非紅,似粉非粉的顏色相當(dāng)著迷,而那些寬大的荷葉又有種淡淡的清香,持久、沁人心脾。

用怎樣的心境和著怎樣的情意來下酒?蘇東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東坡因問曰:“我詞何如柳七?”幕士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學(xué)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睎|坡為之絕倒。我是不善飲酒的,但如林先生所說,喝酒不在格調(diào),而在性靈、風(fēng)趣。在無關(guān)風(fēng)月的夜,臥席,斯時彼時、斯地彼地,快樂、憂愁,朋友,讓我們溫壺月光下酒。

曾經(jīng)在日記本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青山元不動,白云自去來。我不信佛,也不參禪,從字面來來理解,就是相對于不動的山來說,云是流動的。時隔經(jīng)年,重新看這句話,有著更深的體會:世事并非都刻意,多數(shù)乃隨緣。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二

我喜歡黃昏的時候在紅磚道上散步,因為不管什么天氣,黃昏的光總讓人感到特別安靜,能較深刻省思自己與城市共同的心靈。但那種安靜只是心情的,只是心情一離開或者木棉或者杜鵑或者菩提樹,一回頭,人聲車聲嘩然醒來,那時候就能感受到城市某些令人憂心的品質(zhì)。

這種品質(zhì)使我們在吵鬧的車流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寂寞;奔逐的人群與閃亮的霓紅燈中,看清了這個大城冷漠的質(zhì)地。

居住在這個大城,我時常思索著怎樣來注視這個城,怎樣找到它的美,或者風(fēng)情,或者溫柔,或者什么都可以。

有一天我散步累了,坐在建國南路口,就看見這樣的場景,疾馳的摩托車上左轉(zhuǎn)的貨車。因擠壓而碎裂的鐵與玻璃,和著人體撕傷的血泊,正好噴濺在我最喜歡的一小片金盞花的花圃上。然后刺耳的警笛與救護(hù)車,尖叫與圍攏的人群,堵塞與叫罵的司機……好像一團(tuán)太鐵屑,因磁鐵碾過而改變了方向,給亂騷動著。

對街那頭并未受到影響,公車牌上等候的人正與公車司機大聲叫罵。一個氣喘咻咻的女人正跑步追趕著即將開動的公車。小學(xué)生的糾察隊正對不肯停的計程車吐口水。穿西裝的紳士正焦躁地把煙蒂猛然蹂扁在腳下。這許多急促的喘氣的畫面。幾乎難以相信是發(fā)生在一個可以非常美麗的黃昏。

驚疑、焦慮、匆忙、混亂的人,雖然具有都市人的性格。生活在都市。卻永遠(yuǎn)見不到都市之美。

更糟的是無知。

有一次在花市,舉辦著花卉大餐,人與人互相壓擠踐踏,只是為了搶食剛剝下來的玫瑰花瓣,或者涂著沙拉醬的蘭花。搶得最歷害的,是一咱放著新鮮花瓣的紅茶,我看到那粉紅色的花瓣放進(jìn)熱氣蒸騰的茶水,瞬間就萎縮了。然后沉到杯底。我想,那搶著喝這杯茶的人不正是那一瓣花瓣嗎?花市正是滾燙的茶水,它使花的美麗沉落,使人的美麗萎縮。

我從人縫穿出,看到五尺外的安全島上,澎湖品種的天人菊獨自開放著,以一種卓絕的不可藐視的風(fēng)姿,這種風(fēng)姿自然是食花的人群所不可知的。天人菊名聲比不上玫瑰,滋味可能也比不上,但它悠閑不為人知的風(fēng)情,卻使它的美麗有了不受摧折的生命。

而用什么形式推出才是我們的賣點,和消賣者情不自禁的買點?

后來,會議陷入了長長地沉默,灼熱的煙霧彌漫在空調(diào)不敷應(yīng)用的會議室里。

我繞過狹長的會議桌,走到長長的只有一面窗的走廊透氣,從十四層的高樓俯視,看到陽光正以優(yōu)美的波長,投射在春天的菩提樹上,反射出一種嬌嫩的生命之騷動,我便臨時決定不再參加會議,下了樓,輕輕踩在紅磚路上,聽著歡躍欲歌的樹葉長大的聲音,細(xì)微幾至聽不見?;仡^,正看到高樓會議室的燈光起,大家繼續(xù)做著靈魂燒灼的游戲,那種燃燒使人處在半瘋的狀態(tài),而結(jié)論卻是必然的:沒有人敢確定現(xiàn)代的消費者需要什么。

我也不敢確定,但我可以確定的是,現(xiàn)代人更需要誠懇的、關(guān)心的溝通,有情的、安定的訊息。就像如果我是春天,這一排被局限的安全島的菩提樹,任何有情與溫暖的注視,都將使我懷著感恩的心情。

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樣的吧!除了食物與工作,只是渴求著明流的陽光,新鮮的空氣,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點點有良知的關(guān)心。

”會議的結(jié)果怎樣?“第二天我問一起開會的人。

如果有人說:我是你們真正需要的!

那人不一定真正知道我們的需要。

我們其實是像那樣沉默的榕樹一樣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地活著。走路時不必?fù)?dān)心亡命的來車,呼吸時能品到空氣的香甜,搭公車時不失去人的尊嚴(yán),在深夜的黑巷中散步也能和陌生人微笑招呼,時常聽到這社會的良知正在覺醒,也就夠了。

我們關(guān)心的都市新人種,他們耳朵罩著隨身聽,過大的襯衫放在褲外,即使好天他們罩一件長到小腿的黑色神秘風(fēng)衣。少女們則全身燃燒著顏色一樣,黃綠色的發(fā),紅藍(lán)色的衣服,黑白鞋,當(dāng)他們打著拍子從我面前走過,就使我想起童話里跟隨王子去解救公主的人物。

新人種的女孩,就像敦化南路的花圃上,突然長出一株不可辨認(rèn)的春花,它沒有名字,色彩怪異,卻關(guān)在時代的風(fēng)里。男孩們則是忠孝東路剛剛修剪過的路樹,又冒出了不規(guī)則的枝椏,輕輕地反抗著剪刀。

這些領(lǐng)航的大孩子,他們走在五線譜的音符上,走在調(diào)色盤的顏料上,走在影院的看板上,走在虛空的玫瑰花瓣上,他們連走路的姿勢,都與我年輕的時代不同了。

我的青年時代,曾經(jīng)跪下來嗅聞泥土的芳香,因為那芳香而落淚;曾經(jīng)熱烈爭辯國族亥走的方向,因為那方向而憂心難眠;曾經(jīng)用生命的熱血與抱負(fù)寫下慷慨悲壯的詩歌,因為那詩歌燃燒起火把互相傳遞。曾經(jīng),曾經(jīng)都已是昨日,而昨日是西風(fēng)中凋零的碧樹。

”你說你們那一代憂國憂民,有理想有抱負(fù),我請問你,你們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一位西門町的少年這樣問我。

有一次,我在延吉街花市,從一位年老的花販口里找到一些答案,他說:

”有些種子要做肥料,有些種子要做泥土,有一些種子是天生要開美麗的花。“。

農(nóng)人用犁耙翻開土地,覆蓋了地上生長多年的草,很快地成為土地的一部分。然后,農(nóng)有在地上撒一把新品種的玫瑰花種子,那種子抽芽發(fā)莖,開出最美的璀璨之花。可是沒有一朵玫瑰花知道,它身上流著小草的憂傷之血,也沒有一朵玫瑰記得,它的開放是小草舍身的結(jié)晶。

所以,我們不必苛責(zé)少年,他們是天生就來開美麗的花,我們半生所追求的不也就是那樣嗎?無憂的快樂地活著,我們的現(xiàn)代是他們的古典,他們的龐克何嘗不是明天的古典呢?且讓我們維持一種平靜的心情,就欣賞這些天生的花吧!

光是站在旁邊欣賞,好像也缺少一些東西,有一次散步時看到工人正在仁愛路種樹,他們把樹種在水泥盆子里,再把盆子埋入土中,為什么不直接種到土地里呢?我疑感著。

原來,這是都市路樹的真相,也是都市青年的真相。

我們是風(fēng)沙的中年,不能給溫室的少年指出道路,就像草原的樹沒有資格告訴路樹,應(yīng)該如何住下扎根、往上生長。路樹雖然被限制了根莖,但自己有自己的風(fēng)姿。

那樣的心情,正如同有一個晚秋的清晨,我發(fā)現(xiàn)路邊的馬櫻丹結(jié)滿了晶瑩露珠,透明得沒有一絲雜的露珠停在深綠的葉脈上,那露水,令我深深感動,不只是感動的那種美,而是驚奇于都市的花草也能在清晨有這樣的清明的露。

那么,我們對都市風(fēng)格、人民品質(zhì)的憂心是不是過度了呢?

都市的樹也是樹,都市人仍然是人。

凡是樹,就會努力生長;凡是人,就不會無端墮落。

凡是人,就有人的溫暖;凡是樹,就會有樹的風(fēng)姿。

樹的風(fēng)姿,最美的是敦化南北路上的楓香樹吧!在路邊的咖啡屋叫上好的咖啡,從明亮的落地窗望出去,深深感到那些安全島上的楓香樹,風(fēng)情一點也不比香樹里舍大道的典雅遜色,跗雖然空氣是臟了一點,交通是亂了一點,喇叭與哨子是吵了點,但楓香樹多么可貴,猶自那樣青翠、那樣寧謐、那樣深情,甚至那樣有一種不可言說的傲骨,不肯為日漸敗壞的環(huán)境屈身。

尤其是黃昏時分,陽光的金粉一束束從葉梢間穿過,落在滿地的小草上,有時目光隨陽光移坳,還可以看到酢醬草新開的紫色小花,嫩黃色的小蛺蝶在花上飛舞,如果我們用書框框住,就是印象派中最美麗的光影了??上в泻芏嗳嗽诙际猩盍艘惠呑?,總是匆忙走來走去,從來沒有看過這種美。

楓香之美、都市人之品質(zhì)、都市之每株路樹,雖各有各的風(fēng)情,其實都是渺小的。有一回我登上郊外的山,反觀這黃昏的都城,發(fā)現(xiàn)它被四面的山手拉手環(huán)抱著,溫柔的夕陽撫觸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天邊朗朗升起萬道金霞,這時,一棵棵樹不見了,一個個人也不見了,只看到互相擁抱的人,它的污染擁擠臟亂都不見了,只留下繁華落盡的一咱清明壯大莊嚴(yán)之美。

回望我所居的城市,這座平常使我因煩厭而去尋找細(xì)部之美的城,當(dāng)時竟陪我跨越塵沙,照見了一些真實的大塊的面目。那一天我在山頂上坐到輝煌的燈火為城市戴著光環(huán)才下山,下山還感覺至美正一分一分地升起。

我們?nèi)绻芑氐阶晕倚撵`真正的明凈,就能拂拭蒙塵的外表,接近更美麗單純的內(nèi)里,面對自己是這樣,面對一座城市時不也是這樣嗎?清晨時分,我們在路上遇到全然陌生的人,互相點頭微笑,那時我們的心是多么清明溫情呀!我們的明凈可以洗清互相的冷漠與污染,同時也可以洗滌整個城市。

如果我們的心足夠明凈,還會發(fā)現(xiàn)太陽離我們很近,月亮離我們很近,星星與路燈都放著光明,簇?fù)碇覀兦斑M(jìn)。

就像有一天我在仁愛路的菩提樹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紅螞蟻的窩,它們緩緩在春天的菩提枝上蠕動,充滿了生命清新的力量,正伸出觸角迎接經(jīng)過漫長陰雨之后都城的新春。

對于我們來說,那亂車馳的路側(cè),是不適于生存,甚至不適宜站立的;可是對菩提樹,它們努力站立,長出干凈的新綠;對小紅螞蟻,它們自在生存,欣然迎接早春;我們都是一樣,是默默不為人知,在都市的脈搏里流動的一絲清明之血。

黃昏時,那一輪金橙色的夕陽離我們極遠(yuǎn)極遠(yuǎn),但我們一發(fā)出智慧的聲音,他就會安靜地掛在樹梢上,俯身來聽,然后我感覺,夕陽只是個純真的孩子,他永遠(yuǎn)不受城市的染著,他的清明需要一些贊美。

每天我走完了黃昏的散步,將歸家的時候,我就懷著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陽的頭發(fā),說一些贊美與感激的話。

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覺不至于墮落。

感恩這都市的污染,使我們有追求明凈的智慧。

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rèn)清自我。

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借情溫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亂或骯臟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聽完感恩與贊美,夕陽就點點頭,躲到群山之背面,史只留下滿天羞紅的雙頰。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三

讀了《桃花心木》一文,使我感觸很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篇文章主要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學(xué)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以前,我只知道桃花心木是一種長得很直,很高的樹,我總以為每天要定時定量的澆水,它才會長成百年大樹。但是,讀完這篇文章以后,我才知道我錯了,因為種樹不能像種菜或稻子那樣精心澆灌,之后經(jīng)過幾個星期就可以生存:要學(xué)會自己在土里找水源,人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zhǔn)的,小樹苗就必須在這種不確定中學(xué)會生存,如果它無法在土里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樹苗很自然就會枯萎了。但是,只要在這種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頑強生長的樹苗,就可以長大,長高乃至長成百年大樹。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jīng)歷過挫折,磨難,才能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因為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會學(xué)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我是一個獨生女,平時在家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總是嬌生慣養(yǎng)。我從未想過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會有怎樣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在等待著我。就像桃花心木所要面對無盡不確定的風(fēng)雨,要學(xué)習(xí)找到充足的水源,要學(xué)會在陽光中呼吸一樣。

生活就像文章中所說的老天下雨一樣,不可能永遠(yuǎn)是和風(fēng)細(xì)雨,你一不留神,就會烏云密布,大雨瓢潑我們只能時刻做好面對挫折的準(zhǔn)備,用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一次次成功與失敗。我們不能做溫室里的花朵,要做像桃花心木那樣的參天大樹,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經(jīng)歷種種困難和挫折,使我們意志更加堅強,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朱鑫穎)。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四

記得書中有一篇寫的是作者尋找三生石。提起三生石,總有一種很真切的感覺。雖然覺得這是迷信,但我從心底還是相信緣的。小時候總覺得北京很大,走到哪里都是新鮮的;漸漸的,我長大了世界變小了,中國就是國土面積再廣闊,也是地球上的一小部分而已;地球就是能容納再多的人,也是宇宙中不易察覺的一點罷了。“生命渺如滄海中的一粟,人生的因緣更加一粟之毫端”,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的緣分更加有價值,我們的相遇更值得珍藏。我信緣,不為別的,提醒自己要珍惜,用心相認(rèn),生活很充實。

此非批判科學(xué),非諷刺發(fā)展。相反,未知的事物逐漸呈現(xiàn)在眼前,朦朧的面紗被一一揭開,正是由于不斷的進(jìn)步我們才能更好的認(rèn)識自己,與周圍和諧相處,所謂知己知彼嘛。

其實“詩”也很簡單,把握當(dāng)下,體會安歇,欣賞美。是如此,就連溫泉散發(fā)的硫磺氣味,也會被描述成淡淡的香氣。宛如在沙漠遇到一朵紅花。

今天你“詩”了嗎?捧起腳邊的沙,捕捉流過的霞,人人都可享用的繁華,是活在飽滿的當(dāng)下。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五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如果有一天,當(dāng)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嘗遍世情風(fēng)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央視節(jié)目《百家講壇》中的于丹《論語》心得一經(jīng)播出就給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于丹這個名字也似乎走進(jìn)了人們?nèi)粘5纳鐣町?dāng)中,很多人因此了解、認(rèn)識了于丹。而我真正的開始了解于丹,是因為半首詩的緣故。“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边@兩句正是出自北宋詞人宋祁《玉樓春·風(fēng)前欲勸春光住》的下片。于丹在這兩句詩的后面寫到:中年況味,手中的酒杯換了茶盞,不勸斜陽。甚喜,這句簡短的話中所潛在的境界正是我想在青年轉(zhuǎn)變中年過程中所追求的,盡管過去從未仔細(xì)研究過于丹教授的作品,但僅此一句就讓我從內(nèi)心感受到我與于丹教授在精神上的追求有某些志同道合。

“當(dāng)你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宇宙當(dāng)中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同理,當(dāng)我們靜下心來仔細(xì)想想的時候會不會發(fā)現(xiàn),幸運與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實人人都有一些被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gòu)著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正如于丹教授所說,如果想明白這一點,也許你的日子也在被別人暗暗羨慕著。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漸長大以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一直以來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我還會被老同學(xué)調(diào)侃說,還記得上小學(xué)那會兒,每天穿著花襯衫坐著小車上下學(xué)。回想起十幾年前還是孩子的時候并沒覺得那有什么特別,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原來我也被很多同齡人羨慕。

現(xiàn)在我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在經(jīng)歷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后,生活帶給我的更多是成長與成熟,而不是傷害。

“有很多人用了畢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對別人的成全”。人生沒有所謂的彎路,我們都是順著每一步才抵達(dá)今天,所有的偶然與必然,只要你信任這些生命的成全與托付,總會對歷史的軌跡和當(dāng)下的容顏做出解釋。站在現(xiàn)在,你會知道你的未來應(yīng)該要成為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負(fù)曾經(jīng)的成全與托付,你怎么才能在無常當(dāng)中一步一步把恒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個循環(huán),一個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會不斷用善念去成全別人。善良與愛,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種子,可以薪火相傳。

漫漫人生,有味清歡。一念既起,就拼盡心力在當(dāng)下完成,那一刻當(dāng)下,也就算是真正實在的擁有了。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六

對生命的感想,如作者表述:心若能持平,清凈如水,裝在圓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河大海之中,又有什么損傷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為水性永遠(yuǎn)不二。但如水的心,要保持在溫暖的狀態(tài)才可起作用心若寒冷,則結(jié)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凍結(jié)世界。心若燥熱,則化成煙氣消逝,不能再覓甚至燙傷自己,燃燒世界。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來凋謝,就沒有足夠的養(yǎng)分長出樹葉;一粒種子如果不全心地來消失,就不會從內(nèi)在最深處長出芽來。因此,我們的生命不能打折!

書中精采的話語還有:佛寺里的木魚有兩種,一種是整條挺直的魚,與一般魚沒有兩樣,掛在庫堂,用粥飯時擊之,另一種是圓形的魚,連魚鱗也是圓形,放在佛案,誦經(jīng)時敲之。這兩種不同形的魚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與身體不成比例,有的木魚,魚眼大如拳頭。問了寺里的法師。法師說:“魚是永遠(yuǎn)不閉眼睛的,晝夜長醒,用木魚做法器是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唇霰長醒。

感想最多的文章則是:《生命的化妝》。寫的是作者通過與一位知名的化妝師的對話,感觸生命的意義?;瘖y師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上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尤如寫文章,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妝,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是的,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不是獨立自存的,要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nèi)在里改革。

菩提是佛教中覺悟的境界。面對世事紛亂,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養(yǎng)化作美好心情,把讀者的心燈點燃。使那些命運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氣躁的人們重新充滿希望和信心,如撥云見日把讀者的心底照亮。

書中文章內(nèi)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練優(yōu)美,風(fēng)格清新雋永。追求超凡脫俗,淡泊清凈,充滿著禪境的喜悅,引領(lǐng)著人們進(jìn)入一種質(zhì)樸尋常、自主尊嚴(yán)的精神境界。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七

到如今十年夜雨,醉來時響空弦。

如大師的名字一樣,他的文字,帶來了一種清麗,一種遙遠(yuǎn),一絲古樸,還有一種浩然的禪意。

江湖夜雨十年燈,傳說中,古時候的俠士都是佩著一把劍行走江湖的,當(dāng)年少輕狂時,可以憑著一股子沖勁去做一項事業(yè),同時也時時浮想聯(lián)翩,傳說中有一種武士,他們雖然練劍,身上卻不帶劍,他們隨時都可以以一根筷子一莖稻草代劍器,甚至可以傷人致死,這種傳說不無道理,因為將這種功力練到爐火純青最終化"人劍"為一體,那種境界,也是所有人的奇思妙想。

說到這里,誰沒有想象,誰不希望自己每人如絲,氣勢如虹,什么"一刀一劍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壺?"林清玄在文章中這樣寫道:"有時候兀自在黑夜中行著,將大街走成一條細(xì)細(xì)的小巷。那種蒼涼古樸的細(xì)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劍舞成朵朵劍花……可是長夜將盡,發(fā)現(xiàn)囊中已經(jīng)遺失了劍鏃,即使呼風(fēng)喚雨的手揚起,最多也只是種無效的手勢吧。

俠士的情感在多少人心中都是一種夢想,但人一生的蒼涼亦無不在他的文章中展現(xiàn),他渴望義憤填膺的氣魄,亦心求寧靜的清爽,他以十年為回首,以自己兒時的夢想走到今天,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文學(xué)上同樣走出了一條寬闊的`道路,一種想企及又難以觸碰的威嚴(yán)之感,讓我們的生命如那俠客一般足以揮霍。

幾十年,磨礪地鈍了,經(jīng)歷得多了,看出的,也想少些了,一個人不怕自己的缺點與弱點展現(xiàn)開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胸襟,自己的歷史,民族的歷史,又在這紛紛擾擾的江湖,看清了自己,還命運原本的模樣,就像那一對鮮紅的秋海棠,記載著一首五千年的悲歌。

回憶又是一場輪回,古人的氣韻,歷史的滄桑,包括童年的幻想,最重要是愛自己走出的小巷,還有秋海棠,一抹鮮紅,永遠(yuǎn)是一場永不磨光的記憶,暗透禪意,裙擺飛揚,千年亦如夢。

小巷、狹窄,

只余秋海棠。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八

1、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且讓我們在卑濕污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凈的智慧之蓮吧!

2、我真地不肯相信是一種痛苦,也許劍被磨鈍了,也許我是一本攤開扉頁的書,但是在苦讀書中的文字篇章時我害怕,也驚喜,由于翻過的頁中有太多的嘆息才害怕,由于后來的篇章里顯示著精彩的未知才驚喜。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一條不妥的路,微小的感觸已然難以遮掩它們的不足道。

3、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頓,而是來自在貧窮生活中失去人的尊嚴(yán);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積累,而是來自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

4、一扇晴窗,在面對時空的流變時飛進(jìn)來春花,就有春花;飄進(jìn)來螢火,就有螢火;傳進(jìn)秋聲,就來了秋聲;侵進(jìn)冬寒,就有冬寒。闖進(jìn)來情愛就有情愛,刺進(jìn)來憂傷就有憂傷,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們的晴窗,都能讓我們更真切的體驗生命的深味。

5、我每次出門旅行,總會隨身攜帶一瓶故鄉(xiāng)的水土,有時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來端詳,就覺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麗,充滿了力量。故鄉(xiāng)的水土生養(yǎng)我們,使我們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兒,即使漂流萬里,在寂寞的異國之夜,也能充滿柔情與壯懷。那一瓶水土中不僅有著故鄉(xiāng)之愛,還有媽媽的祝福,這祝福綿長悠遠(yuǎn),一直照護(hù)著我。

6、我特別喜歡蝴蝶、夜蛾、蜻蜓和豆娘,它們看來那么瀟灑自由,有著薄透美麗的雙翼。但是我不忍心殺死它們,只有在草坡和樹林尋找剛死去的,有各種眼里色澤的蝶翼和透明的蜻蜓翅翼,小心翼翼的夾貼在自己做的厚紙薄里。有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美濃的黃蝶翠谷,總是聚集萬千蝴蝶,每次去都可以撿到美麗的蝶翼。記憶是不可靠的,遺忘也可能是美好的。文學(xué)家與科學(xué)家不同,文學(xué)家不去尋找增加記憶的魔藥,而讓記憶自然留下,記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隨時準(zhǔn)備著偶然的相遇。與十年前的美相會了,就有兩次的美,與二十年前的善相會了,就有加倍的善。第一次與美相逢,我還是少不經(jīng)事的少年,美便會與我會面,點頭,微笑,錯身,如翼飛入花叢,逸失于天空。多年以后,我們已識得門外的青草,品過甜美沁人的氣息,聽過深深嘆息的聲音,走過黑暗中長路點燃的燈光,這時又與美相會,心里的火被點燃。

7、有時候,兀自在黑夜中行著,將大街走成一條細(xì)細(xì)的小巷,那種蒼涼古樸的細(xì)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劍想舞成朵朵劍花,此樣的感情一旦升起,就隨著月下的獨影一直長到遠(yuǎn)方去,止也止不住的,可是長夜將盡,發(fā)現(xiàn)囊中已經(jīng)遺失的劍簇,任是豪氣干云,在無人的空巷內(nèi)在無聲的凄寂里在黯淡的夜色中,即是呼風(fēng)喚雨的手揚起,最多也只是一種無效的'手勢吧。

8、因為,思緒的蜻蜓是不會久留的,它像來的時候一樣翩然飛去。彩虹使我們亮眼,乃是彩虹不會停留超過一刻鐘。它迫使我們放下一切來仰望它,否則,它就會無情地放下我們。靈魂的飛臨也像雨后的彩虹,它不會停留一刻鐘,如果不立刻留下它,它很快的就拂袖飛去。詩人在一生當(dāng)中,只要情況許可,會短暫依戀某些樹啦,海啦,山坡啦,或某種彩雪啦。

9、我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yuǎn)了,我永遠(yuǎn)不要失去發(fā)芽的心情。"而我果然就不會被寒冬與剪枝擊敗。雖然有時靜夜想想,也會黯然流下淚來,但那些淚水,在一個新的春天來臨時,往往成為最好的肥料。

10、愛別離雖然無常,卻也使我們體會到自然之心,知道無常有它的美麗,想一想,這世界上的人為什么大部分都喜歡真花,不愛塑膠花呢?因為真花會萎落,令人感到親切。在生死輪轉(zhuǎn)的海岸,我們惜別,但不能不別,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時間,兩者都不能逆轉(zhuǎn),與其跌跤而怨恨石頭,還不如從今天走路就看腳下,與其被昨日無可換回的愛別離所折磨,還不如回到現(xiàn)在。

11、生活里的記憶就像是一個個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著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驛馬,每次回頭,過去的事物就永遠(yuǎn)成為離自己遠(yuǎn)去的旅店,所有的歡樂與苦痛,所有的沉淀與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與失敗都在那些旅店里,到當(dāng)天傍晚我們就要投宿另一家旅店了。

12、白玉苦瓜與翠玉白菜都是臺北故宮的鎮(zhèn)館之寶,大小均只能盈握,白玉苦瓜美在玉質(zhì),溫潤含蓄;翠玉白菜美在巧思,靈在細(xì)致?!笆澜缟嫌羞@么多苦難,唯一的補償是,生活中,小小的歡樂,小小的懸念。”以撒·辛格如是說道。

13、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扮演了種種不同的角色,演出種種虛假的劇本,最后又哭著離開這世界。每天我走完了黃昏的散步,將歸家的時候,我就懷著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陽的頭發(fā),說一些贊美與感激的話。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覺不至于墮落。感恩這都市的污染,使我們有追求明凈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rèn)清自我。即使生活條件只能像動物那樣,人也不應(yīng)該活得如動物失去人的有情、從容、溫柔與尊嚴(yán),在中國歷代的憂患悲苦之中,中國人之所以沒有失去本質(zhì),實在是來自這個簡單的意念:“人活著,要像個人!”

14、偶爾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從街道延伸出去,在極遠(yuǎn)極遠(yuǎn)的地方,一輪夕陽正掛在街的盡頭,這時我會想,如此美麗的夕陽實在是預(yù)示了一天即將落幕。偶爾走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獨地站邊,有一種蕭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又有幾回呢?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屋小坐,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人,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jīng)也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

15、檸檬花盛開時節(jié),我走過檸檬園,花的濃郁的芬芳總是熏得我迷離。一切花中,檸檬花是最香甜的,有稠稠的蜜意;但是一切果里,檸檬果又是最酸澀的,其酸勝醋。這種迷離之感,使我忍不住會附身細(xì)細(xì)地端詳檸檬花,看著一花五葉的純白中,生起嫩嫩的黃,有的還描著細(xì)細(xì)的紫色滾邊,讓花的香甜流入我的胸腹。

16、我只希望在這個澄明的湖底輕泛著心靈的小舟,湖外有山,山外有海,海外有喧囂的世界??墒俏也辉溉ダ頃?,因為此地連漣漪都是平靜的。我可以酣臥著,可以把每個星星都亮成燈火,把每一絲空氣都凝成和風(fēng),所有的豪華都隱在云山海外,真淳則在有月光的時候,自湖底幽幽地浮上來。

17、分離的神傷若欲雨前的黑云無邊無涯地罩下,努力地壓抑艱苦地想忘卻,它竟毫不留情的在靜脈中靜靜地流著?;蛘咭呀?jīng)等待了太多的夜晚,或者要考驗情意的堅摯。離別的傷悲由你的眼底汩汩閃現(xiàn),在無意藍(lán)而自藍(lán)的天色下,我由淚哭訴出我的愛,說不出的心里層層疊疊的顫動。

18、偶爾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從街道延伸出去,在極遠(yuǎn)極遠(yuǎn)的地方,一輪夕陽正掛在街的盡頭,這時我會想,如此美麗的夕陽實在是預(yù)示了一天即將落幕。偶爾走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獨地站邊,有一種蕭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又有幾回呢?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屋小坐,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人,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jīng)也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

19、生在這個時代,為何清歡如此難覓。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鼻要清歡,找不到干凈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凈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歡,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滌自己的心靈,因為在我們擁有愈多的物質(zhì)世界,我們的清淡的歡愉就日漸消失了。

20、我們在現(xiàn)實的人生里,凝視、傾聽、沉思,這使我們看、聽、停,再前進(jìn),游行在一個浮面的層次。往往在我們閉上眼睛,形色隱沒時,才看見了。當(dāng)言詞沉寂,在辭窮句冥時,才聽見了。當(dāng)我們把思想傾空,不思不念時,才清晰了。有情在無情中,分離在相遇之時,不凡在平凡之內(nèi),呀!哪一條河流不是在重山阻隔中找到出路呢?如果理想之情是河流,它就會自由的在山谷中尋路;如果心與心相呼應(yīng),就會像掛在樹梢的劍,被有緣的人找到。人生,復(fù)雜而繁瑣。創(chuàng)作是簡單而偉大的事。從創(chuàng)作看人生,不要陷入河流,要常想想河邊的風(fēng)景。從人生看創(chuàng)作,不要捉住天空,要真正地變成天空。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九

6記憶,乃是從前的現(xiàn)實;現(xiàn)在,則是未來的記憶。

7最好看的電影,結(jié)局總是悲哀的,但那悲哀不是流淚或是嚎啕,只是無奈,加上一些些茫然。

9‘覺有情’三種境界:

一.‘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蝶戀花》)。

二.‘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辛棄疾《賀新郎》)。

三.‘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詠石灰》)。

10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為水星永遠(yuǎn)不二。

11醒是好的,但醒不能離開夢而獨存;。

覺是好的,但覺也不能離開迷茫而起悟。

12幻化如花,花景飄零之后,另外的花從哪里開呢?

夢境如流,河水流過之后,新的河水又何處流來呢?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

讀臺灣當(dāng)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最大的感受便是恬淡自然,蘊涵佛理,他的文字有種淡淡的香,靈動、飄逸,充滿禪意。林清玄的散文平淡而雋永,從一個個的小故事里無不閃爍著大師那哲思的光芒。讀完之后能讓人心平如水,也能從這些優(yōu)美的文字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讓自己的內(nèi)心充滿關(guān)愛與寧靜。

林清玄的作品字里行間透露著清雅和娓娓道來的散淡以及那種充滿禪意的心境,最讓我感動的是《柔軟心》,“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

林清玄運用富有禪意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一顆細(xì)膩的柔軟心。作為人師,擁有一顆柔軟心是何其重要。我們要用這樣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那一顆顆水晶般的心靈,去寬容,去愛護(hù)。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葉子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軟心的人,即使面對的是草木,也能將心比心,也能與草木至誠地相見。

在緊張的學(xué)習(xí)工作之后,潛下心來,認(rèn)真的讀讀林清玄的散文,這無疑是對我們的情感與心靈世界的一次雨露滋潤。讀完他的散文確實有一種心靈得到凈化,情緒得以安寧的感覺。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一

林清玄先生是臺灣當(dāng)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guān)注現(xiàn)世人生,顯現(xiàn)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xiàn)出質(zhì)樸、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nèi)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zhì),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xué)風(fēng)格。

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yuǎn)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fēng)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于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關(guān)注現(xiàn)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并伴之以人文的關(guān)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fēng)格簡樸、清新、智慧、幽遠(yuǎn),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禪理散文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xiàn)對人類的終極關(guān)懷,林清玄開臺灣當(dāng)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在當(dāng)代文壇散放出熠熠光輝,照耀人類被物質(zhì)文化籠罩下逐漸蒙蔽的心靈。文章對林清玄禪理散文的內(nèi)容特色展開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禪理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神家園。

第一次接觸林清玄,是在《讀者》上看到一篇王家俊著的《清而不玄林清玄》。清,說的是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玄,則是說他的文章平白易懂,從不故弄玄虛。從此,林清玄這三個字便印在我的腦海里??此臅?,輕松自然,不驚意間,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細(xì)膩的內(nèi)心感覺中把你感動,走進(jìn)林清玄,書如其人,隨和、親切,無拘無束。時時讀一下他的散文,讓自己的心靈有個安靜的處所。

《心的菩提》是他寫作生涯處于“鏡花水月”的時期。作品清凈淡泊,語句含蓄內(nèi)斂,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人世,不斷地觀照、感悟,不斷豐富自我?!捌刑帷北臼欠鸺艺Z。整本書都充滿了佛家的禪味。而正是作家林清玄先生一直保持著一份參禪悟道的虔誠心境,才能寫出這些充滿哲理,干凈勵志的文字吧。

蘇軾有一首詩:

斜風(fēng)細(xì)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高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說的是他和幾位友人在小寒的冬日歡聚。清酒,乳花,高筍,吃得極其簡單,卻是“人間清歡”,滋味無窮。大詩人滿腹才氣,若只是在官場中摸爬滾打而不懂得經(jīng)常品味一下如此“清歡”,恐怕也沒有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好詩在后世流傳了。

生活難免媚俗,也許每個人都應(yīng)該學(xué)會為自己的心地保留一片凈土。在現(xiàn)實的污濁嘈雜中待太久,靈魂沾滿灰塵,即使外表活得再光鮮,心總是很累的。懂得在身心疲憊時找尋一份“河的感覺”,才不至于在環(huán)境中恐懼和迷失,才能活得從容、滿足、快樂!

《清歡》一文中說到“人間有味是清歡”。什么是清歡?清歡是清淡的歡愉,是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文中說到第一流的人物,是在清歡里也能體會人間有味的人物,是在污濁滔滔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F(xiàn)代人沒有也不會尋找清歡的滋味,而是一直在羨慕那種煙酒共舞的日子,只看到了他們的瀟灑,卻無法冷靜地感覺到浮華背后的空虛。于是,一直活在別人的光環(huán)下,不去尋找心靈的智慧,無法體會生命清明的滋味。以濁為歡,以清為苦,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寫照。細(xì)細(xì)品味《清歡》,是讓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不管世間繁華怎么演繹,固守心靈的一塊凈土,才能永久地面對人生。

《貓頭鷹人》說的一是個賣貓頭鷹人的長相變化,由一個普通的人變成了貓頭鷹相。其實,他的樣子沒有改變,只是作者的觀照改變而已。是賣鷹者的習(xí)氣與生活濡染改變了他的神色和氣質(zhì)。都說相由心生,一個人的職業(yè)、習(xí)氣、心念和環(huán)境都會塑造一個人的長相和表情。經(jīng)常聽人說起:一看你就知道你是老師。我不知道這里面包含著多少意思,是老師的職業(yè)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長相”嗎?那么,這個“長相”是不是受孩子和社會認(rèn)可?照照鏡子吧,我們擁有一張怎樣的臉和一副怎樣的表情。

我們渴望年輕,渴望美麗,渴望青春永駐。于是,想到了另一文《生命的化妝》?;瘖y一直是我們渴望改變長相的一個聰明而又無奈的選擇。文中說化妝有三個境界,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于是,讓我們有了更深的感悟,表相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nèi)在意義。那么,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而是要從內(nèi)在里改革。我們需要臉上的化妝,但我們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妝,用智慧和知識讓自己青春永駐。唯有多讀書,多思考,學(xué)會欣賞,學(xué)會接近自然,讓自己的心靈時常敏感著,清靜著,方能讓自己呈現(xiàn)給世人一個平和的表相,一個自然的表相。

《云水》一文說及云水僧,名為云水,意一為這游方行腳的`僧人如行云流水,自在無礙。二為他們?nèi)缭圃谔欤缢谄?,自然地生活著?!霸扑钡囊庀缶谷绱擞幸馑?,它呈顯了一個人從心靈到生活無可比擬的自由與高潔。云水本身就有禪的本質(zhì):自由自在、單純樸素、身心調(diào)柔、流動無滯。它們的生活簡單樸素,接近了最真實的生命。他們從容面對生活,行云流水的心靈世界都是我們現(xiàn)代人急切需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它讓我們明了我們除了一個叫“身體”的東西,還有一個叫做“心”的東西存在。云和水才是心的實相,身體只不過是云的影子和水的浮漚。

身為人師,除了讓自己擁有云水的心靈空間外,更主要是怎樣讓孩子們也擁有一個如云水的空間,明了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唯有讓孩子們面對學(xué)習(xí)從容了,自由了,無礙了,他們就會發(fā)揮自己最好的潛力,以最好的狀態(tài)進(jìn)入學(xué)習(xí)和生活。

最讓我感動的是《柔軟心》,“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

作為人師,擁有一顆柔軟心是何其重要。我們要用這樣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那一顆顆水晶般的心靈,去寬容,去愛護(hù)。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摹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軟心的人,即使面對的是草木,也能將心比心,也能與草木至誠地相見。

合上《心的菩提》一書,閉眼深思,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覺悟,心里的覺悟。我寧靜,所以我快樂。我認(rèn)定,如果要做春蠶,也不要到死都吐著幽怨的絲;如果要做蠟燭,也不要永遠(yuǎn)流著悲傷的淚。守望這方凈土,今生今世,我無怨無悔!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二

深夜,追隨著林清玄的悠悠思緒,沉浸在煙香的溫暖燃燒里。

從寶石店里看到一對鴛鴦寫起,在小小的神案前,煙香繚繞,記憶游離到童年的夢境。

一縷直直飄上的煙,不僅是香,也是溫暖。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聽老祖父說故事。鴛鴦香爐造型奇妙,雌雄相依,腹部相通,無論點著那一只,煙會均勻冒出,各生一縷煙,在空中氤氳在一起,相互交纏,不分彼此。

作者由此談到情感的向往:鴛鴦沒有單只,鴛鴦是中國人對夫妻的形容。夫妻就像這對香爐,表面各自獨立,腹中卻有一點心意相通,這種相通,在點了火的時候最容易看出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對此又有了新的認(rèn)識:鴛上面的怨是又恨又嘆的意思。有抱怨,有無可奈何,也有苦痛無處訴的意味。鴦上面的央從《詩經(jīng)》中的“和鈴央央”說起,是有求有報的意思。有相互需要,相互依賴,也有相互憐惜求愛。在人世間的夫妻生活中,只有在怨與央之間找到平衡,才能是永世不移的鴛鴦。而這鴛鴦香爐的腹部相通是道傷口,夫妻的傷口只有一種藥,那就是怨也溫柔,央也溫柔。

讀到此,內(nèi)心里竟有細(xì)細(xì)的潮涌起,每對夫妻之間果真便是如此吧。

應(yīng)該是吧,兩人共點一爐香,共守一爐煙,火雖小,煙雖弱,可它的溫暖卻可以打開任何一扇敞開的窗。這絲絲的暖意會融入這寒夜里,讓我們知道,春天已不遙遠(yuǎn)。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三

我翻開一本書,和著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韻。三言兩語,智慧的光芒閃爍其中。洗凈鉛華,拋開那些看起來很虛無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會展示在面前。稱其為散文精神的至高,也不足為過。

沒有多余的文字,一切仿佛是那么自然,卻又充滿了奇妙的聯(lián)想,空靈流動。轉(zhuǎn)換了時空,仿佛置身于那書中的情景,心靈卻澄澈洞明。

我佛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包羅萬象,應(yīng)作如是觀”。即便是遵從了“如是觀”的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在講述真理的同時,又顯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

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筆下,就可以發(fā)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苦與樂,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禪、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諦。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煙波浩渺的佛教藝術(shù)和佛教哲學(xué)的海洋里潛游泅渡,將之化為氣息,化為血脈。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冷峻中保持著溫煦,流動中體現(xiàn)著凝注。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于是,我們得以看到東方美學(xué)理念和佛教哲學(xué)情懷融為一體、禪的機鋒和日常生命體悟為一體的杰作。正如《黃昏菩提》中寫到:“凡是樹,就會努力生長;凡是人,就不會無端墮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溫暖,凡是樹,就會有樹的風(fēng)姿?!?/p>

“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醒不至于墮落。感恩這都市的污染,使我們有追求明凈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rèn)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借情的溫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亂或骯臟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p>

還記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dāng)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著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四

我一直很喜歡林清玄的風(fēng)格。今日找到他的散文《鳳眼菩提》,與各位博友共分享。

我有一串鳳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

鳳眼菩提有著古樸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顆美麗優(yōu)雅的眼睛。我很喜歡這一串鳳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數(shù)它的時候,心念就飛升到空明純粹的世界,仿佛走在精致優(yōu)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樹皆綠,風(fēng)里流著音樂,云都散得干凈。

這美麗的鳳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凈還象征著什么呢?

我想,它是在啟示我們應(yīng)該具有獨特的非凡之眼、美麗之眼、智慧之眼、悲憫之眼、寬容之眼來注視無常的人間,才能使我們活得自在光明,不懷絲毫憾恨。

在這幾年,我的心里一直有著一串鳳眼,借著這鳳眼我才能有一種平淡安閑的心情來縱觀人間的煩惱,讓每一個煩惱都化成智慧的清氣,并且?guī)砀畹纳钏寂c覺悟。

去年,我的《紫色菩提》出版,帶來讀者極熱烈的回響,這些回響所代表的并不是我在寫文章的成就,而是我依著佛菩薩無上的知慧,來做一次人間的新詮釋罷了。有許多讀者因為《紫色菩提》而進(jìn)入了般若智慧的階梯,他們著急地問我:“是不是有關(guān)菩提系列的新著作呢?”

這個問題是個很好的緣起,使我有信心做進(jìn)一步的探尋,希望經(jīng)由我摸索的腳步,一頁一頁寫下菩提系列,也就是覺悟的系列、智慧的系列?!而P眼菩提》是這個系列的第二部結(jié)集,從現(xiàn)在的位置來回顧《紫色菩提》,我自覺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從前,我覺得只有依佛所說,人間的一切才有意義;現(xiàn)在我知道了,即使在最卑微最劣陋的事物,我們也能找到意義,并在其中得到啟發(fā)。我們是生活在薄地上的凡夫,幾乎只有極少數(shù)人在脆弱的娑婆,還能維持心境的清凈;也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是醉生夢死、不知死活,活在迷執(zhí)而不可救拔的深淵。絕大多數(shù)的人,是活在夢與醒的邊緣、活在光明與黑暗的邊界、活在迷與悟的一線之間、活在菩薩與凡夫的升沉之際。

為什么我們不會完全的清醒呢?又為什么我們不會徹底的沉淪呢?那是因為從無始動劫的輪回以來,每一個眾生都曾有過菩薩的愿行,這愿行由于我們一再的迷轉(zhuǎn),處在若有若無的景況,這若無若有、渴望光明純凈的愿望,使我們常常在為惡的時候,感到可恥,不愿自己再墮落下去;也使我們在行善的時候,覺得不足,希望做得多一點。

也由于這若有若無的光明愿望,使我們走向上的道路的時候,時常感到自己罪業(yè)深重,知覺到業(yè)的累積實在不可測量。但我們也不必過度的'悲哀,因為我們累劫所種的善根也一樣是深不可測的。我們學(xué)習(xí)佛菩薩的愿行,除了懺悔過去的惡業(yè)與無明,也是在開發(fā)過去的善根與明慧,尋找我們忘失了的本愿。

我努力地,也是希望能找到我所發(fā)過的愿,恢復(fù)本來清凈的自我。而我把自己尋找的過程與思想寫下來,是祈望著在夢與醒邊緣的眾生,能多一點點醒轉(zhuǎn),少一點點迷夢。我是眾生里的一分,我既然能從迷夢里逐漸醒來,使我深深相信法界里的每一眾生也能如我一樣,走向一條更清明的道路。

《鳳眼菩提》讀后感。

林清玄,一個喜歡談禪,喜歡說佛經(jīng)故事的臺灣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別是《紫色菩提》、《鳳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涼菩提》、《寶瓶菩提》、《紅塵菩提》、《隨喜菩提》、《有情菩提》。這些書,清幽大氣,是以一個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顆菩提之心關(guān)注現(xiàn)世人生。文章委婉輕柔,充滿悲憫情懷。他沒有簡單地講經(jīng)說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奧的經(jīng)文,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情和現(xiàn)象說開去,讓道理滲透到日常最簡單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歡《鳳眼菩提》書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這樣一段文字:

如果一位花販把自已照顧成一朵花那么細(xì)致與美。

那么她賣的花一定不會太壞。

我喜歡向如花的姑娘買花。

我喜歡向有書卷氣的老板買書。

可惜,這樣的驚見是不多的,所以我珍惜這樣的緣。

讀到這樣一段文字時,我的眼前不禁出現(xiàn)了作者所描述的如此認(rèn)真對待生活的人。如花的姑娘、充滿書卷氣的書店老板、溫馨自然的賣菜阿婆……他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僅能讓自己快樂,而且這份愛生活、愛工作的情緒還會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就連沒有看到他們的我,讀到這樣的文字,也會覺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快樂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大家對“將就”這個詞語一定不陌生吧,它常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它一出面,麻煩的問題基本就能解決了。它有個孿生兄弟——“講究”,人們不太喜歡它,因為它的出現(xiàn)代表著事情將會變得復(fù)雜,很多人都怕麻煩,所以喜歡將就不喜歡講究。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五

凈空法師開示: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jìn)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yè)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dǎo)了你應(yīng)自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zé)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長的人。/感恩猶如心靈的泉水,源源不斷,它滋潤心田,免于干涸;它讓生命充滿生機,洋溢朝氣,遍灑陽光。

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善于發(fā)現(xiàn)美并欣賞美的.道德情操。/如果我們像“為了丁點小事感謝父母”的孩子一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那我們就會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yīng)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原本平淡的生活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曠達(dá)地處理。/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時,不感恩的借口卻只需一個。/感恩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fā)我們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進(jìn)而獲取前進(jìn)的動力。

在水中放進(jìn)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淀許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感恩會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不知感恩,不會感恩,會令善行望而卻步,社會因之更加冷漠麻木。/我們無法使他人都保持感恩的心,但我們應(yīng)時時提醒自己知足惜福,在人生的路上永遠(yuǎn)心存感恩!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六

讀完林清玄的散文,首先我不得不抱歉的是一直把他當(dāng)成女作家,另外,便得抬頭仰望他所處的高度了。同樣的漢字,在他的筆下卻能演繹出一番扣人心弦的樂章,這是他的文字的聲音,他的文字的音樂,他的文字的魅力。

《籮筐》是讀下來后最有印象的。這篇散文大概講述的是一個村莊的香蕉因無法產(chǎn)銷且農(nóng)人為了不讓腐敗的香蕉污染干凈的蕉場而強忍著內(nèi)心的傷痛將成堆的香蕉丟掉的事。林清玄將環(huán)境處理的淋漓盡致,開篇將欲雨的天空與農(nóng)人們的心是將雨的天空相互映襯,將情感氛圍升華到頂峰。標(biāo)點在這篇散文中既是情感的寄托,亦是內(nèi)涵的體現(xiàn):

“我強看到農(nóng)人收成,挑著籮筐唱簡單的歌回家,就冥冥想起托爾斯泰的藝術(shù)論,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蘸著血汗寫成的。如果說大地是一張攤開的稿紙,農(nóng)民正是蘸著血淚在上面寫著偉大的詩篇;播種的時候是逗點,耕耘的時候是頓號,收成的籮筐正像在詩篇的最后圈上一個飽滿的句點。人間再也沒有比這篇詩章更令人動容的作品了。

遺憾的是,農(nóng)民寫作歌頌大地的詩章時,不免有感嘆號,不免有問號,有時還有通向不可知的分號!

我獨獨看著那個翻仰在爛泥里的籮筐,它是我們今年收成的一個句點?!?/p>

三處標(biāo)點緊密相連,足以將情感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簾。此外,還不乏深蘊的內(nèi)涵,將農(nóng)人,也許也是人生的辛勤,成功,挫折用標(biāo)點演繹出來。

當(dāng)翻仰在爛泥里的籮筐為收成畫上句點,一句“我們的心是將雨,或者已經(jīng)雨過的天空?!迸c開篇呼應(yīng),自然而然的貫穿起了全文的情感。

林清玄的散文,在平實中體現(xiàn)的不那么平實。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七

我喜歡《讀者》里邊的每一篇文章。因為每讀一篇,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都會受到一些啟發(fā)。尤其是讀到了這樣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讓我一天都念念不忘........

她就是林清玄的《四月》。

簡簡單單的六個小段。每一個小段僅有就是一句話,一句話一小段。就是一句話有的短一些,有的稍稍長一些。

我喜歡四月的陽光.......

四月的陽光........

四月的`陽光........

四月的陽光........

四月的陽光.....

四月還是四月,溫暖的陽光還在,可嘆的是我們都不再是赤子了。

前五句的環(huán)境描寫,語言通俗易懂,我每一個字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都可以讀懂。

簡潔的描訴、極為妥帖的比喻把不溫不火的四月里的陽光寫的恰如其分。仿佛我們就被那溫潤的陽光沐浴著一樣,四月的陽光中草原、樹木、溪流、石頭都是凈土。作者順其自然的總結(jié)著:所以,不論什么宗教,都說我們應(yīng)該胸懷一如赤子,才能進(jìn)入清靜之地。

就在我被作者描訴勾勒的美景所吸引的流連忘返的時候,突然最后一句話,峰回路轉(zhuǎn),讓我的心頭深感一種震撼,并且心悅誠服的認(rèn)同著作者的觀點。

“四月還是四月,溫暖的陽光猶在,可嘆的是我們都不在是赤子了?!?/p>

不禁感慨,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色:恬淡自然、蘊涵佛理。值的一次次的去品味。

林清玄的書,小故事里大智慧,平淡而雋永,值的一遍遍的去回味,輕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細(xì)膩的內(nèi)心感覺中把你打動。

我好喜歡。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八

比翼鳥飛久了,總會往不同的方向飛,連理枝老了,也只好在枝椏上無聊地對答。鴛鴦香爐不同,因為有火,它們不老。

——《鴛鴦香爐》。

見過鴛鴦嗎?擁有鴛鴦香爐嗎?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雖然沒有鴛鴦香爐,但林清玄有。對于他來說,或許羨慕香爐上的鴛鴦,因為它們,無論經(jīng)過多少劫難,他們總是永不分離,就好像劫難后的它們連得更緊了,是無論如何都是分不開的。而他?它的雌鴛鴦與他說了聲:“再見?!被蛟S正因為這樣,才使他回想起了‘鴛鴦香爐’。拿出雙入對,比翼雙飛的鴛鴦香爐。

醉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生命中中得很多事,你錯過了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了一生了。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十九

然而,我記憶最深的是“水終有澄清的一天”。那足有半人高的水缸和母親的話常常在焦躁時提醒了我一次又一次。在作者所生活的“三合院”中,擺了一排大水缸,因為讓水污濁只要一下子,但要澄清卻要等上好幾天,所以規(guī)定他們不可以玩大水缸里的水。

可是他們家正巧坐落在去中學(xué)的必經(jīng)之路上,每逢有調(diào)皮好動的學(xué)生經(jīng)過的時候,都會沖進(jìn)院子,把水?dāng)嚨脺啙帷R灾劣诓荒芤恢笔卦谠鹤永锏乃麄儜嵟志o張。這時,母親心平氣和地對他們說:“水,終有澄清的一天”。是的,他們開始做好自己的事,不再去理會那些調(diào)皮的孩子。水,終究是澄清了。

母親雖然是一位十分平庸的農(nóng)村婦女,但是說的話簡明卻又富有哲理。母親是一位潔身自愛的人,以至于使作者終身受益。

任誰身上都會發(fā)生誤會、錯誤。但有人平靜、理智的面對了;有的人卻急于辯解。而那安靜如實的人呢,微笑著繼續(xù)了自己的好日子;過度緊張的人卻落了一個一無是處的下場。當(dāng)我們的心清明,問題也就清晰了。正如林清玄所說:“心境就像水缸里的水,來自天地,自然澄清”。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二十

原文節(jié)選:

鳳眼菩提有著古樸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顆美麗優(yōu)雅的眼睛。我很喜歡這一串鳳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數(shù)它的時候,心念就飛升到空明純粹的世界,仿佛走在精致優(yōu)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樹皆綠,風(fēng)里流著音樂,云都散得干凈。

這美麗的鳳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凈還象征著什么呢?

我想,它是在啟示我們應(yīng)該具有獨特的非凡之眼、美麗之眼、智慧之眼、悲憫之眼、寬容之眼來注視無常的人間,才能使我們活得自在光明,不懷絲毫憾恨。

在這幾年,我的心里一直有著一串鳳眼,借著這鳳眼我才能有一種平淡安閑的心情來縱觀人間的煩惱,讓每一個煩惱都化成智慧的清氣,并且?guī)砀畹纳钏寂c覺悟。

去年,我的《紫色菩提》出版,帶來讀者極熱烈的`回響,這些回響所代表的并不是我在寫文章的成就,而是我依著佛菩薩無上的知慧,來做一次人間的新詮釋罷了。有許多讀者因為《紫色菩提》而進(jìn)入了般若智慧的階梯,他們著急地問我:“是不是有關(guān)菩提系列的新著作呢?”

這個問題是個很好的緣起,使我有信心做進(jìn)一步的探尋,希望經(jīng)由我摸索的腳步,一頁一頁寫下菩提系列,也就是覺悟的系列、智慧的系列。《鳳眼菩提》是這個系列的第二部結(jié)集,從現(xiàn)在的位置來回顧《紫色菩提》,我自覺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從前,我覺得只有依佛所說,人間的一切才有意義;現(xiàn)在我知道了,即使在最卑微最劣陋的事物,我們也能找到意義,并在其中得到啟發(fā)。我們是生活在薄地上的凡夫,幾乎只有極少數(shù)人在脆弱的娑婆,還能維持心境的清凈;也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是醉生夢死、不知死活,活在迷執(zhí)而不可救拔的深淵。絕大多數(shù)的人,是活在夢與醒的邊緣、活在光明與黑暗的邊界、活在迷與悟的一線之間、活在菩薩與凡夫的升沉之際。

為什么我們不會完全的清醒呢?又為什么我們不會徹底的沉淪呢?那是因為從無始動劫的輪回以來,每一個眾生都曾有過菩薩的愿行,這愿行由于我們一再的迷轉(zhuǎn),處在若有若無的景況,這若無若有、渴望光明純凈的愿望,使我們常常在為惡的時候,感到可恥,不愿自己再墮落下去;也使我們在行善的時候,覺得不足,希望做得多一點。

也由于這若有若無的光明愿望,使我們走向上的道路的時候,時常感到自己罪業(yè)深重,知覺到業(yè)的累積實在不可測量。但我們也不必過度的悲哀,因為我們累劫所種的善根也一樣是深不可測的。我們學(xué)習(xí)佛菩薩的愿行,除了懺悔過去的惡業(yè)與無明,也是在開發(fā)過去的善根與明慧,尋找我們忘失了的本愿。

我努力地,也是希望能找到我所發(fā)過的愿,恢復(fù)本來清凈的自我。而我把自己尋找的過程與思想寫下來,是祈望著在夢與醒邊緣的眾生,能多一點點醒轉(zhuǎn),少一點點迷夢。我是眾生里的一分,我既然能從迷夢里逐漸醒來,使我深深相信法界里的每一眾生也能如我一樣,走向一條更清明的道路。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二十一

鵝黃色的封面上,幾支蒲公英隨風(fēng)飛揚,上面齊齊地印著幾個大字——《林清玄散文集》。翻開書頁,閱讀著一個個細(xì)膩的文字,飽含著一個作家純善而不被這渾濁世俗污蝕的心。他的文字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林清玄,清新淡雅。用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人們內(nèi)心的柔軟。他的文章不像張曉風(fēng)的那般華麗、生澀難懂像是霧里看花;也不像畢淑敏的一般篇篇都驚乍地發(fā)現(xiàn)些什么。他的文字細(xì)膩而樸素,令我在一瞬間中認(rèn)定他是一位極有才氣的女作家,直到瀏覽了他的`簡歷才驚愕地發(fā)覺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

而在他眾多散文中,我尤為鐘愛《尋找四葉草》一文?!靶膲?qū)拸V堅持”“情夠細(xì)膩柔軟”“一直保持自由的生命姿勢”這便是作者總結(jié)出找到四葉草的法寶。

想起兒時的自己也在那一片密密的濃綠中,尋找四片心形,給予幸福。

但當(dāng)我讀到這段話時,心中仿佛釋然了。兒時一直執(zhí)著的尋找也豁然開朗。那一片葉子便是開啟幸福的大門,但終有一天我們會尋覓到付出的快樂,希望的黎時,財富的珍貴。而幸運草的第四片葉瓣則是我們苦苦尋覓的愛。心中充滿愛了,在這偌大的世界中,那一株幸福的媒介在千千萬萬棵平凡的三葉草中終究是不存在的,它只在我們的心中。找到那一葉綠,縱然找到的機遇只有萬分之一,但也因為這渺茫的機遇,四葉草才被稱為幸運草。讓更多人感到幸福,明白自己是幸運的,所以這小小的植物才會被寄予美好的感情。但當(dāng)我們真正明了,尋覓到幸福,那時的自己總會釋然,找到答案,因為幸運草并不在草里,我們心中已長出四片宛然的草兒時,幸運也會伴隨著你一生。

或許如書上所說:“相契的草一旦宛然,相契的人不也宛然了嗎?”

心的菩提林清玄讀后感篇二十二

鳳眼菩提有著古樸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顆美麗優(yōu)雅的眼睛。我很喜歡這一串鳳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數(shù)它的時候,心念就飛升到空明純粹的世界,仿佛走在精致優(yōu)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樹皆綠,風(fēng)里流著音樂,云都散得干凈。

這美麗的鳳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凈還象征著什么呢?

我想,它是在啟示我們應(yīng)該具有獨特的非凡之眼、美麗之眼、智慧之眼、悲憫之眼、寬容之眼來注視無常的人間,才能使我們活得自在光明,不懷絲毫憾恨。

在這幾年,我的心里一直有著一串鳳眼,借著這鳳眼我才能有一種平淡安閑的心情來縱觀人間的煩惱,讓每一個煩惱都化成智慧的清氣,并且?guī)砀畹纳钏寂c覺悟。

去年,我的《紫色菩提》出版,帶來讀者極熱烈的回響,這些回響所代表的并不是我在寫文章的成就,而是我依著佛菩薩無上的知慧,來做一次人間的新詮釋罷了。有許多讀者因為《紫色菩提》而進(jìn)入了般若智慧的階梯,他們著急地問我:“是不是有關(guān)菩提系列的新著作呢?”

這個問題是個很好的緣起,使我有信心做進(jìn)一步的探尋,希望經(jīng)由我摸索的腳步,一頁一頁寫下菩提系列,也就是覺悟的系列、智慧的系列?!而P眼菩提》是這個系列的第二部結(jié)集,從現(xiàn)在的位置來回顧《紫色菩提》,我自覺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從前,我覺得只有依佛所說,人間的一切才有意義;現(xiàn)在我知道了,即使在最卑微最劣陋的事物,我們也能找到意義,并在其中得到啟發(fā)。我們是生活在薄地上的凡夫,幾乎只有極少數(shù)人在脆弱的娑婆,還能維持心境的清凈;也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是醉生夢死、不知死活,活在迷執(zhí)而不可救拔的深淵。絕大多數(shù)的人,是活在夢與醒的邊緣、活在光明與黑暗的邊界、活在迷與悟的一線之間、活在菩薩與凡夫的升沉之際。

為什么我們不會完全的清醒呢?又為什么我們不會徹底的沉淪呢?那是因為從無始動劫的輪回以來,每一個眾生都曾有過菩薩的愿行,這愿行由于我們一再的迷轉(zhuǎn),處在若有若無的景況,這若無若有、渴望光明純凈的愿望,使我們常常在為惡的時候,感到可恥,不愿自己再墮落下去;也使我們在行善的時候,覺得不足,希望做得多一點。

也由于這若有若無的光明愿望,使我們走向上的道路的時候,時常感到自己罪業(yè)深重,知覺到業(yè)的累積實在不可測量。但我們也不必過度的'悲哀,因為我們累劫所種的善根也一樣是深不可測的。我們學(xué)習(xí)佛菩薩的愿行,除了懺悔過去的惡業(yè)與無明,也是在開發(fā)過去的善根與明慧,尋找我們忘失了的本愿。

我努力地,也是希望能找到我所發(fā)過的愿,恢復(fù)本來清凈的自我。而我把自己尋找的過程與思想寫下來,是祈望著在夢與醒邊緣的眾生,能多一點點醒轉(zhuǎn),少一點點迷夢。我是眾生里的一分,我既然能從迷夢里逐漸醒來,使我深深相信法界里的每一眾生也能如我一樣,走向一條更清明的道路。

林清玄,一個喜歡談禪,喜歡說佛經(jīng)故事的臺灣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別是《紫色菩提》、《鳳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涼菩提》、《寶瓶菩提》、《紅塵菩提》、《隨喜菩提》、《有情菩提》。這些書,清幽大氣,是以一個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顆菩提之心關(guān)注現(xiàn)世人生。文章委婉輕柔,充滿悲憫情懷。他沒有簡單地講經(jīng)說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奧的經(jīng)文,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情和現(xiàn)象說開去,讓道理滲透到日常最簡單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歡《鳳眼菩提》書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這樣一段文字:

如果一位花販把自已照顧成一朵花那么細(xì)致與美。

那么她賣的花一定不會太壞。

我喜歡向如花的姑娘買花。

我喜歡向有書卷氣的老板買書。

可惜,這樣的驚見是不多的,所以我珍惜這樣的緣。

讀到這樣一段文字時,我的眼前不禁出現(xiàn)了作者所描述的如此認(rèn)真對待生活的人。如花的姑娘、充滿書卷氣的書店老板、溫馨自然的賣菜阿婆……他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僅能讓自己快樂,而且這份愛生活、愛工作的情緒還會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就連沒有看到他們的我,讀到這樣的文字,也會覺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快樂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大家對“將就”這個詞語一定不陌生吧,它常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它一出面,麻煩的問題基本就能解決了。它有個孿生兄弟——“講究”,人們不太喜歡它,因為它的出現(xiàn)代表著事情將會變得復(fù)雜,很多人都怕麻煩,所以喜歡將就不喜歡講究。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021942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