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18:33:11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通用18篇)
時間:2023-11-25 18:33:11     小編:夢幻泡

總結(jié)是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規(guī)劃,它幫助我們更加明晰自己的人生軌跡。寫一份出色的求職信需要哪些要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jié)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一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本書學校剛發(fā)下來時我大致翻閱了一下,覺得此書對我們的教學很有用,繁雜的教學工作致使我們沒有時間去閱讀,假期里,大量的空閑時間讓我真正的靜下心來讀了這本書,讀后感觸頗多。

吳非老師的這本新書,雖然厚達225頁,但沒有一篇是長篇大論,都是短小精悍之作,語言通俗風趣,讀吳非老師寫的書,你能感受到他的真誠、樸實,你會讓他充滿智慧火花,耐人尋味的語言所啟發(fā),你會被他那種對教育的敏銳所深深折服。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每一篇甚至是每一句都觸及我的思想與心靈。有時看著看著,便會停下思考,問問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吳非老師的很多觀點讓我頗有同感,如:“不宜推門聽課”、“有些課不一定需要ppt”、每一步都要講“有效”么、“課堂上,教師也在學”、“作業(yè)格式要規(guī)范”……每一種觀點都可以讓我們?nèi)ネ敢暿录澈蟮哪莻€人,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我們只有回到了“人性的常識”,回到本真,才會讓人站起來!讀這本書,有幾點令我感受最深:

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獨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那么就可能意味著很難具有完整人格。

在我們的課堂上,很多學生缺少獨立思考能力,不是他們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師不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能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大多都知道,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的懷疑,他們?yōu)榱四茌p松、順利地灌輸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按照他們是思路去學習,大多采取了壓抑措施。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總是按老師的要求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沒有積極地去思維,他們在學習上總是被動,因而不能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的根源。

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想,而不是讓學生去復制教師的想法,重復走教師的路。吳非在很多篇幅上說明、強調(diào)一個學生、一個人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是何其重要。

二、要腳踏實地做教育。

在我們的課堂上,很多東西做的很表面化,看上去很好,但實際卻毫無用處。比如叫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對文本還不熟悉,“表情”已準備好了,這符合學習的規(guī)律嗎?學生根本沒有感受到“愛”與“恨”,卻要聲淚俱下,這恰恰引導他們“失真”。所以,只有讓學生認認真真地去讀,讀進文本,讀出作者的心,讀出畫面,讀出自己的想象。靠閱讀理解,讀通了,讀懂了,“悟”出來了,觸動了自己,感情才會出現(xiàn)。

在以往的很多公開課、示范課上,老師們往往在特色和展新意上下足功夫,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往往不去顧及,所以那些所謂的公開課、示范課課堂更像是老師和學生的表演的舞臺,而不是學生的學習場所。所以,我們教師不論在什么樣的課堂上都要拋開那些那些華而不實的花樣,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實在。

三、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閱讀使人聰明,閱讀使人漂亮。閱讀基礎好的學生,克服困難難的能力顯然不同一般,他獲得知識和經(jīng)驗的能力超過一般人。因為有閱讀做導向,她的精神通道可以通往無限的時空。如果學生在幼年沒有養(yǎng)成對閱讀的興趣,到了中學,用反復強調(diào)或考試施加壓力,作用有限,甚至適得其反。

吳老師的書已讀完,讀過的每一句都觸及我的思想與心靈,讓我反思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得當想法與行為,它像我職業(yè)的燈塔,為時而迷茫的我找到歸途。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二

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學生在,老師就在,老師在,課堂就在,教師幾乎每天都行走在課堂上,課堂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變化,我自己感受最大的就是,上完課經(jīng)常和其他老師討論,這節(jié)課在3班上的效果不好,反而在8班上的比較順暢......這可能是大部分老師授完課后都會有的感受,感受完這節(jié)課我也就到此為止了,但是吳非老師卻沒有止步,他深入研究思考《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說實話和之前讀過的教育書籍相比,這本書讀下來有些吃力,閱讀完一篇,我可能要再重新閱讀一遍,然后再自己體會,這是因為吳非老師站在了一個很高的角度看待問題,至少比我要高出很多。這種高度,包括眼光長遠、心胸寬廣,這種高度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一針見血,解決問題針砭時弊,面對真實的課堂,敢說敢言,毫無保留。

學生待在教師上課,老師最希望的是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認為注意力集中才是在好好上課,我在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會提醒個別學生集中注意力,反而我會打斷自己和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會有一種“得不償失”的感覺,自己會很糾結(jié)很矛盾,到底要不要提醒,而吳非老師“沒有必要把他固定在教室里”,讓我恍然大悟,老師并不能憑借自己的思維來判定學生走神一定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一定他聽不懂,不會做,教師要逐漸學會判斷“注意力不集中”和“我已經(jīng)聽懂了,想做點別的”這兩者的區(qū)別。

在數(shù)學自習課上,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不做數(shù)學,都在做別的作業(yè),我當時很生氣,我認為他們不重視數(shù)學,甚至是不重視數(shù)學老師,我問他們:“數(shù)學作業(yè)做完了”?“嗯,做完了”,我又在心里嘀咕,做完了就不能做其他沒有布置的題嗎?我沒有這么說,而是走開了,我怕我生氣一說話體現(xiàn)不出數(shù)學老師的大度,雖然明明是數(shù)學自習課時間,這個問題我一直很苦惱,我在絞盡腦汁想辦法,怎么樣才能讓他們?nèi)贾鲃拥貙W數(shù)學,最起碼是在數(shù)學課上吧!而吳非老師這樣看待:“讓學生學會自主支配時間”,我仔細讀了兩遍,我才覺得我的生氣是屬于無理取鬧,我的格局是小之又小,既然有能力的學生能夠提前完成任務,那么無效的等待其實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都是在學習,為何不讓他自主合理安排時間,讓他既能“吃飽”又能在“饑餓”的時候?qū)W會“覓食”呢?教育者必須明白:學習,不是生命的全部。教會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在獨處時尋找快樂,教會學生在個人空間內(nèi)培育興趣,這些,也是教育的任務。

在我的課堂上發(fā)生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有些問題我可以找到出口去解決,有些問題卻是無從下手,甚至會變成心結(jié),無法釋懷,當咬牙堅持讀閱讀本書,再結(jié)合自己課堂發(fā)生的實際情況,心結(jié)自然會打開。感恩自己遇到的每一本書籍,他們沒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任何一個人,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文字在無時無刻的幫助別人。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三

葉瀾:“今天我們特別強調(diào)認清教師的工作性質(zhì):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者,他跟孩子一起創(chuàng)造他和他們的每一天的學校生活,也為學生的未來生活作創(chuàng)造。”

對于創(chuàng)造雖有一點想法,卻不敢隨便說,那就讓我邊走邊慢慢探索吧。

4|靈句摘錄。

關(guān)于真、善、美:讓兒童心里多裝一些美好的東西,善良和友愛,詩和夢,這是“底子”。未來或許有諸多不如意,但心里裝滿童年的夢,即使陰霾漫天,他心里總能有一片藍天白云。

盡可能地讓孩子們保持純真地心,盡可能讓他們做點夢,讓他們對世界有幻想,讓他們對人間不設防。

關(guān)于境界:我總覺得,所謂的“境界”,可能是“教”不出來的,因為那是個人的生命追求,教育者必然束手無策;更何況教育者自身也未必有那樣的境界。

“安于現(xiàn)狀”、“易于滿足”,這也是一種人生選擇,其間自有樂趣,沒有必要指責。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以另一種姿態(tài)在活著,有人用生命去寫詩,有人用熱血澆灌理想;你也可以為吃饅頭而活,但你不能踐踏高尚和美麗。

我們談的是教學工作,但體現(xiàn)的其實是生活態(tài)度,是對生命的認識。

關(guān)于學習:最大的快樂,是和學生一同學習。讀書與生命相伴,學習是一生的事,不要操之過急。

學習在進行,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我是老師,但我和你們一樣,一直在學習。

學習,不是生命的全部。會合理安排時間,會思考,會在獨處時尋找快樂,會在個人空間內(nèi)培育趣味,這些,也是教育的任務。

關(guān)于興趣愛好:興趣的培養(yǎng),需要有安寧的氛圍。學習需要一個情緒平穩(wěn)的環(huán)境,認知與接受、思維發(fā)展、經(jīng)驗形成、能力培養(yǎng),都需要“靜”。教育的特征是“慢”,人在發(fā)展中的過程不能被替代。

孩子有自己的愛好,不但生活充實,也有自信。

學生時代,就能自主安排個人時間,也就能在未來選擇前路,尋找快樂和幸福。

關(guān)于閱讀:教科書之外,有遼闊的天地,自由閱讀才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氣。要讓學生能自由閱讀,要讓他們能提出問題并探討問題,否則,教育將是無用的。

把自己和書關(guān)起來。

在我看來,一個人成年后的精神追求,主要還在于個人的讀書和修煉。

回顧個人閱讀史,但凡最終形成有價值的閱讀,多是在獨處的狀態(tài)下。

教師全部教育智慧都是個人讀書、思考及與他人交流產(chǎn)生的。

閱讀基礎好的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顯然不同一般,他獲得知識和經(jīng)驗的能力超過一般人。因為有閱讀做向?qū)?,他的精神通道可以通往無限的時空。

關(guān)于課堂:課堂應當遵循簡約的原則,簡約并非簡單,不是一個低要求,能做到很不容易。

把課堂當成簡樸的家。

最好的課堂就是始終有生命和情感。

關(guān)于思考:愛因斯坦說過“只有個人才能思考”,反映在閱讀上,也許只有個體生命體驗才能產(chǎn)生閱讀價值。

學生有了屬于個人的思考,而不是等待灌注,“學”才開始。

真正能讓學生銘記在心的,是他個人的學習體驗。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四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么讀書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呢?起初我閱讀書籍,純粹是為了開闊視野,領略新的風景,是帶有一定的功利性的。記得那個時候接觸了一些余秋雨,周國平,季羨林,畢淑敏的作品。后來對于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困惑,就去看了一些心理學有關(guān)的書籍。其中武志紅的很多書都看過,也看過一些樂嘉的性格色彩學,海靈格的家庭系統(tǒng)排列等有關(guān)書籍。到了最近,發(fā)現(xiàn)我十分喜歡中國的漢字,詩詞,古典名著,這段時間正癡迷于唐詩和紅樓夢。

我想如果每個人都給自己建造一個小小的圖書室的話,那每個人的圖書室都會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每個人的經(jīng)歷,個性等都是不一樣的。仔細翻看一個人的閱讀史,也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史,一個人的心路歷程?;仡^看看那些伴隨我成長的書籍,很多時候都不是刻意去選擇某一本書,而是走到那個當下就自然產(chǎn)生了對特定書籍的需求,不去找來一看,總覺得無法釋放心理的焦慮。

美麗的散文,有趣的小說,有韻味的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可以讓我暫時離開現(xiàn)實生活,進入一個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有時看著看著還會恍惚起來,難道真實的竟是書里的世界,而我卻生活在虛空里。在這里,時空都得到了很大的延展。時間仿佛并不是單向前進,而是可以在古今未來任意穿越;而我仿佛不是僅僅存在于當下的一個小小空間,而是可以國內(nèi)外甚至太空隨意馳騁。

心理類的作品讓我更好的了解自己,常懷一顆悲憫之心對待自己,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破疹惖淖髌纷屛耀@得更多的常識,常懷一顆謙卑之心,學海無涯,人類從未停止過對世界的認識。教育類的書籍可以更好地指導我的工作,常懷一顆溫軟的心對待孩子們,教育具有科學性但也飽含有溫度的人情。

從誤打誤撞開始,一步一步走著,一本書一本書看下來,從開始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到現(xiàn)在打心底里單純的喜歡閱讀。雖不能說閱讀就像空氣和水一樣,離開它就無法維持生命,但書籍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閱讀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慣,像晨起夜眠一樣再自然不過了。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五

本月我們共讀是吳非先生所著的《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本書,對于處于一線教師的我來說可以說是受益匪淺,同時也明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更重要。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怎樣教”是我心中經(jīng)常會捫心自問的問題,也是我存在的困惑。結(jié)合現(xiàn)在提出的數(shù)學六大素養(yǎng),現(xiàn)如今的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思想,到底怎么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既不是揠苗助長式的填鴨,也不是放任自流的隨性。如何教,能夠讓一節(jié)數(shù)學課能夠既富有趣味,又充滿理性的思考;既有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又富含學生自己的探究與合作。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探索新知,發(fā)展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

面對現(xiàn)有的班級情況,作為他們的數(shù)學老師首先我認為,要讓數(shù)學課活起來,這就需要我在課堂上“妙語連珠”,那么首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料庫,緊跟時代的腳步,并能夠?qū)⒁恍I(yè)性較強的名詞轉(zhuǎn)化成學生們?nèi)菀桌斫獾脑~匯,方便學生記憶。其次,在與學生談話時也需要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成長階段,內(nèi)心脆弱敏感,教師在與學生說話時應適當照顧到學生的情緒,用最具有說服力的語言來教育學生,避免因為我們而使一個學生過早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過早被剝奪學習興趣并經(jīng)常處于考試壓力下的學生,往往會渴望平庸的生活。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六

寒假細品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那一個個平凡卻觸動我心的教育故事,讓我的心靈也接受了一次洗禮。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一個小章節(jié)——教師的目光。

吳非老師提及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絕對不做“無用功”,總是追求“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其實教師的目光應該看得稍微遠一些,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對于孩子,他們所有的實踐和探索都是有意義的,無所謂成功與失敗。要知道,欲速則不達。

每個班級里都會有幾個生活在慢鏡頭下的孩子,他們不管做什么事,都比別人慢一拍,思維慢,作業(yè)慢,講話慢……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不少,但效果卻不佳,是很令我們頭疼的孩子。面對這些孩子,我并不能總是耐心地對待他們,有時不停地催促,有時嚴厲地責罵,事后想想真是不應該?,F(xiàn)在我也正努力摒棄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觀,承認每個孩子的差異,因材施教,用欣賞的眼光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激勵他們,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多一些耐心,為他們點滴進步喝彩,和他們一起品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所以對待這些孩子我們更要慢慢來。

同一棵樹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在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面對形形色色充滿個性的學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用愛心、耐心、恒心去教育。

每個老師的目光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如果你這盞燈亮一點,孩子就能走得遠一點;如果你這盞燈過于暗淡,孩子就可能過于徘徊;讓我們用真誠且長遠的目光,點亮一盞盞明亮的燈,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七

放暑假前,校長推薦給我們兩本書:《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吳非)和《國學與人生》(傅佩榮)。因為從校長那里先拿到了《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一書,所以,對這本書斷斷續(xù)續(xù)地進行了閱讀,做了讀書筆記,并在暑假的四天時間里,把這本書拜讀完。不得不說,這是一本難得的精神食糧,讓我受益匪淺。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是特級教師吳非關(guān)于“課堂”的思考筆記。吳老師以數(shù)十年課堂實踐為基礎,對“課堂”這一教育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細致的反思和剖析。這本書雖然厚達225頁,但沒有一篇是長篇大論,都是短小精悍之作,可以長讀,也可以抽空翻翻,都會受益的。

在通讀看全文之后,我對吳老師的幾個觀點感觸頗深,感同身受。

一、課堂,是可以出錯的地方。

吳老師說對他的學生說:課堂是可以出錯的地方,你們這么年輕,會犯的錯誤還在后面呢,為了以后少犯些錯誤,你現(xiàn)在要大膽地嘗試,把以后可能的錯路堵死。

我的課堂上曾發(fā)生過這樣的情景:當提問學生問題時,他們七嘴八舌,說得頭頭是道,可是當我想請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時,他們卻個個低頭,默不作聲了。后來我才了解到,原來學生是害怕說錯,成為老師批評和同學嘲笑的對象。我為此感到痛心,不是為學生,而是為自己。我們不能讓學生覺得發(fā)言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要讓他們自由地表達,哪怕是錯誤的見解。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怕學生說錯,就怕學生不說。

二、業(yè)余,要有閱讀和思考的時間。

吳老師說:如果教師沒有屬于個人的閱讀與思考,不可能成為有智慧的教師。讀書多、愛思考的教師比只會模仿的教師發(fā)展得好。多讀多思,舉一反三,學科教學“變小了”,人站得高了,境界就出來了。

前段時間,正好是期末備考,感覺自己很不在狀態(tài),課不知道怎么上,學生不知道該怎么管,看著身邊好多優(yōu)秀的教師,都能應對自如,總覺得自己不是當教師這塊料?,F(xiàn)在看來,是我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吧。對自己缺乏正確的判斷,缺乏自信,歸根結(jié)底,可能還是自己“底子”薄,要多下功夫,要給自己留有獨立閱讀和思考的時間,多閱讀,勤思考。

三、備課,不依靠教參才是真功夫。

吳老師說:沒有教參,往往才能看出教師的真功夫。教師備課必須自己想辦法查找資料,獨立設計。教師沒有這類依靠,業(yè)務才能長進快,長得壯實。

我很贊同吳老師的說法,這讓我想到學校舉行的同課異構(gòu)活動,同樣的課,不同的教師去設計,你會發(fā)現(xiàn),一節(jié)課原來可以用這么多種方式去講,多有意思。這種活動不僅是教師的自我挑戰(zhàn),更是自身素質(zhì)得以提高的最好途徑,因為一直活在別人的影子里是永遠無法超越別人的。

最后,我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總結(jié):合格的教師總能有個人見解,也會鼓勵學生有屬于個人的思考。教師不要怕下不了臺——你的胸襟有多寬廣,學生創(chuàng)造的天地就有多大。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只有我們多思多想才能明白。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八

打開書的目錄,發(fā)現(xiàn)有五輯,第二輯的名字也是“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再往下看,“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還是其中的一個小章節(jié)呢??磥?,這就是本書的核心思想了。迫不及待的打開這一章節(jié)。果然,這一章是吳老師教學思想的精華——育人。

課堂是生成智慧,陶冶情感的園地。教師,不僅需要教給學生知識,還需要幫助學生成長。課堂是很有意思的。每天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是教育學書上沒有的。這就經(jīng)常需要老師運用教育機智來解決問題。而教育機智往往體現(xiàn)了一個老師的教育思想。

學生需要有智慧的老師來教育他們,并且在老師的身上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向師性。而這要求教師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吳老師在本節(jié)中主要講了一個例子。一個專家認為,一個老師提問的問題太簡單,而對學生過分的表揚,沒有必要,且浪費了時間。但是吳老師認為,班情和學情是教師做出判斷的基礎,雖然在專家看起來是“耽誤了”兩分鐘,但是這兩分鐘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課堂上不是只有學習任務,還需要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培養(yǎng)。

課堂上每天都發(fā)生很多事,但是我認為,我們真正需要關(guān)注的是,如何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成長。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九

直到看了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從書中我知道了課堂與未來有關(guān),課堂上講什么,應該怎樣講,課堂上要留有余地。這些觀點是我非常認同的。

其中“教師的目光”,讓我重新審視和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觀。作為一個剛從大學畢業(yè)的大學生來說,這半年我不斷地在充電,課堂上效果怎樣才會更好,學生怎樣做課堂效果才會更好。就我個人而言所有的實踐和探索都是有意義的,正所謂實踐出真知,無所謂成功與失敗,因為我們的努力,為學生多打開了一扇窗,讓他的前行路上多了一抹亮色,無論經(jīng)驗還是教訓,都是留給后來人的財富,他們經(jīng)歷的一切,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意義和價值。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是一張張潔白無瑕的紙,我們要為他們的童年勾勒出美麗的夢,讓兒童心里多裝一些美好的東西,善良和友愛,詩和夢,這是童年的底子,未來或許有諸多不如意,但心里裝滿童年的夢,即使陰霾漫天,他心里總有一片藍天白云。如果教師課堂教學過于“現(xiàn)實”,灌進了很多伸手可及的“實惠”,“教室”和“集市”就沒什么區(qū)別,那些夢想的種子也就無處安放了。

吳非教授說在“學生對課堂的期待”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什么樣的課最吸引學生。學生們都喜歡有意思的課,這點我在我的課堂中充分體會到了。當我把課設計的非常新穎時,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而當我講試卷時,學生的興趣就沒有那么高了。課堂上應當有沉思,也可以有笑聲,教師不要總是古板生硬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而是要用語言的幽默感,課程的趣味性來打動學生,因為這是“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教師和學生在一起活動,如果你無視學生的期待,那你很可能在“自講”,有些教師,只需緩緩地在講臺邊站定,學生便肅然起敬,那樣的老師,思慮深邃,有意志力,像精神標桿,只要他們在教室里,所有的太陽都會蘇醒。

作為一名新教師,感覺閱讀完這一本書我知道自己和這種境界還相去甚遠,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我會慢慢地修煉自己喲!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十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借助《圖書漂流》的機會,有幸閱讀到吳非老師歷經(jīng)五年潛心思考的心血之作——《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是特級教師吳非關(guān)于“課堂”的思考筆記。吳非老師以數(shù)十年課堂實踐為基礎,對“課堂”這一教育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對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行舉止,師生的互動,課堂教學的任務與價值、教師的修養(yǎng)與學習,等等,皆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細致的反思和剖析,探討“教師為什么要教、怎樣教,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教師的職責是“教”,教學無非是“課堂”與“人”的關(guān)系。至今仍然在思索課堂上的一切。在那些年里,每天都在思想,為此殫精竭慮,時喜時憂;那幾十分鐘的一節(jié)課,你雖然知道可能會發(fā)生什么,卻無法預知那些妙不可言的細節(jié)或是突然出現(xiàn)的.障礙,你也未必能清晰地描述它與未來的某種聯(lián)系。人的一生,有12年要在小學和中學的課堂上度過,課堂上發(fā)生過什么,課堂將會對未來有什么樣的影響,教師不能不思考。

課堂只是教師全部生活的一部分,但有職業(yè)追求的教師會不斷從生活中汲取教育資源并獲得靈感。這種職業(yè)狀態(tài),來自對“學”的認識,即他首先是思考型的學習者,他能明白這節(jié)課要做什么,同時也知道這節(jié)課對未來意味著什么。對有追求的教師而言,每節(jié)課的作用可能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課堂上,所有的人都在“學”,包括講臺邊的這個角色。“教”的過程,也是“學”的過程。老師從不在意所謂的“桃李滿天下”,也從不以學生的成就為榮,教師職業(yè)的趣味,可能在于比一般職業(yè)能更直接地觀察人的成長軌跡,并在探索與磨礪中成為有智慧的人。

功利的課堂和平庸的課堂同樣無價值。學生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價值追求。我們能看到,那些竭力不被世風壓進平庸模子的教師,心中有“人”的教師,他的自由思想會照亮教室里年輕的心。每節(jié)課都是生命的脈動,用生命激情點燃的課堂,有溫度,會成為教師生命的一部分。

教師在課堂上實踐相關(guān)教學理論,有這種意識是積極的,不過,如果始終把課堂當作試驗場,致力于課堂教學理論化,過于追求“創(chuàng)新”和“特色”,也許未必是明智的選擇。一些教師教學技術(shù)嫻熟,而當他致力于為自己的課找到一枚與眾不同的標簽時,很可能會違背規(guī)律,忽略教學對象?;A教育的特點,就在于始終著眼于“人的教育”,如果教師眼中只有“課”而無“人”,那樣的“教”沒什么社會價值。

教學,像長途跋涉,帶著一群兒童、少年,或是稚氣未脫的青年,往前走,有時停下休息,偶爾也會繞點兒路,甚至會走錯路;雖然我們可能熟悉這段路,但我們每次帶著不同的人;他們最終要去不同的遠方,直到他們有勇氣踏上一段陌生的路,甚至去冒險。他們視為同行者,抑或是智慧使徒,要在遙遠的未來,當他們回望人生之路時才能判斷。

基礎教育的特點,在于教師的全部努力,經(jīng)過漫長歲月之后,才可能從人的教養(yǎng)、習慣方面看到一點點作用,而追根溯源,卻又未必能說清。教師一節(jié)課,僅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是重要的,對于生命。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十一

在19世紀,人們迷信地認為雷暴是上帝的怒火,而富克林堅持自己的觀點――雷暴是人類熟知的放電現(xiàn)象,并通過實驗來證明。

而這,還有一個例子:在長白山景區(qū)中,在山頂上有一個大的湖泊,名為“天池”。當?shù)鼐用穸紝⑺J為是神靈所在地,是因為每當他們走到天池旁時,只要稍微大聲說話,天池的池中央的上方便會發(fā)出“轟隆隆”的雷聲,接著便下起雨來,這時你只要不說話,雨便一會就停了,但如果你還繼續(xù)說話,那么雨最后會越來越大,天池里也會卷起陣陣波濤,變成一只咆哮的巨獸。而這一切就像是神靈在操控著?,F(xiàn)代科學家證實了這一切是由于天池地方的.獨特的空氣壓構(gòu)成的。現(xiàn)在的我們要拒絕迷信,勇于探索真相。

而現(xiàn)在的社會卻顯現(xiàn)出這樣一種情況:有一個人或幾個人提出一個觀點或看法,其他都不加以思考就評論是對或錯,導致錯誤百出。這也是迷信的一種。

我們要勇于挑戰(zhàn)迷信,發(fā)現(xiàn)事情的真相是我們的責任。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十二

暑假我閱讀了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部著作。這本書中一篇篇短小的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我們需要去怎樣面對并解決這些問題。吳老師在書中所思所想,耐人尋味,啟人心智,讀完后,我受益頗深。

翻開目錄,我首先挑選的一篇文章就是《學生為什么在課堂上當看客》。越到高段,學生課堂上越不愿意回答問題,經(jīng)常一節(jié)課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因而我挑選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學生為什么在課堂上當看客》。通過閱讀,我了解了學生不愿意回答的問題、上課不愿意交流的原因。通過閱讀整本書,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豐富的知識吸引學生。其次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diào)豐富、風趣幽默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求知環(huán)境。三是我們要接助教學用具,更大程度的創(chuàng)設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主體性更大的發(fā)揮,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口手腦并用中增強學習興趣。四是可以借鑒吳非老師的《怎樣評價學生的課堂發(fā)言》,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要直接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不要讓學生覺得發(fā)言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讓他們自由表達,哪怕是錯誤的見解。五是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喜歡你,課堂氣氛就會顯的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

另外《課堂要“留有余地”》一篇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吳老師說“如果一節(jié)課能留下五六分鐘或是七八分鐘,讓學生自由討論,或是默讀,或是查看筆記,或是提問,或者,什么也不干,靜默,只要不妨礙同學,愛干嗎干嗎,對學生有好處?!弊x到這里,我憶起上初三時遇到的一位數(shù)學老師,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請假,由李老師給我們上課,那時李老師每節(jié)課都會給我們留5分鐘時間,可以寫作業(yè),也可以什么也不干,那時我就非常的喜歡李老師。而現(xiàn)在作為教師的我,每節(jié)課都滿滿的,生怕浪費一分鐘時間。想想那時自己的喜歡,再想想現(xiàn)在自己的做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可以這么做,每節(jié)課給學生留3至5分鐘的空白時間,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有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也可利用這空白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之中,不濫用學生的精力,給學生留有思考、消化的空間,從而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書中還有許多事例都讓我受益匪淺,在以后的教學中如果碰到相應的問題,我會盡可能創(chuàng)造性地參照著去解決。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十三

教書育人難。歸根結(jié)底在做人的水平上。研究知識,研究課堂呈現(xiàn),這些都不算太難。難的是修身是育人。只有教師是高素質(zhì)高水平的人,學生才有可能有高素質(zhì)高水平的視野和追求。

許多負面的社會熱點問題,思考背后的原因,都是因為文化的迷失。一方面文革盲目否定了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使得一些人盲目崇洋。因此才會有“文化重建與文化自信”的提法。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社會無德亂糟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相信,許多事情,拼到最后,拼的是人品。而修養(yǎng)人品,需要時間來窖藏,許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時代文化,我還不知道,講不出來。所以相比教書,修身育人更難。遠不是“我欲仁,斯仁至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樣子。

現(xiàn)在家譜家訓,族規(guī)家法這些都沒有了。家風也沒有了。不光家庭方面,學校的力量同樣也很弱小。老師在學校里花很多心思教學生的道理,家長一句話就能給抹掉。社會的焦點也往往不在道德修養(yǎng)這等“無聊”的沒有賣點的事情上。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慎獨,修身。發(fā)心容易,堅持下去難。缺少逼迫和追求。難以自我要求。大多數(shù)人,都在制度和秉性的平衡中,飄飄忽忽隨波逐流了。

所以讀這本書我有兩個收獲。一個是常識,一個是警醒。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十四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本書是吳非先生在他多年從教的經(jīng)驗基礎上,用他深邃的眼光和思維,向我們剖析了復雜的課堂中各種景象背后的原因,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對課堂教學的影響至關(guān)重要。作為一名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如果我們的觀念不轉(zhuǎn)變,課堂教學要想有大的改變是不可能的。而這本書正是吳非先生對其多年教學經(jīng)驗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度地思考與反思,對現(xiàn)今中國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讀這本書不僅學到了處理教學問題的方法,更引起了我對自己教學的一些反思。

課堂究竟是什么場所,僅僅是將知識教給學生的場所?將盡可能多的知識告訴學生的場所?被應試教育桎梏的我們課堂上只是在傳授知識,只是在傳授考試會考到的知識。可吳先生認為“課堂,與未來有關(guān)”,這里的未來不僅僅是學生的未來,更是國家的未來。我們作為教師,首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育人是我們工作的根本目的。從個人角度來講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健康人格、有道德有文化的人,從國家層面講,我們更是在為國家培養(yǎng)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公民。當今社會甚至未來社會,國與國的競爭從本質(zhì)上來講就是人才的競爭。我們國家這幾年一直努力在向創(chuàng)新型社會轉(zhuǎn)型,創(chuàng)新型的社會就需要大量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這些人才從哪里來,就是從無數(shù)像我們這樣的教師手中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我們的課堂要關(guān)注學生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的培養(yǎng),如果一味地將知識以告知的形式告訴學生,可能在短暫的時期內(nèi)效果比較顯著,但從長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不符合社會的需要。

從學科角度來講,思想品德學科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旨在促進初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思品學科是一門育人學科,可是很多時候尤其在畢業(yè)班的教學中我們硬生生地把它變成單調(diào)枯燥的知識灌輸課。這樣的課堂何談生命力?這樣的課堂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中,或多或少或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這是因為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吳非先生認為“利益’是扼殺好奇心的第一殺手”,反思我們的教育,確實過早地將競爭意識、功利意識灌輸給學生了,使他們從小開始就背負起重重的心理負擔,原來即使有興趣也被磨滅了,誰還會將學習作為樂趣,沒有興趣,再好的課也不愿意聽。

二、如何看待學生成長。

學生的成長不僅僅是身體心理上的成熟,知識儲備上的豐富,更是法律意識、社會道德的樹立?!皫熣撸瑐鞯朗跇I(yè)解惑也?!苯虝俏覀兊谋韭毠ぷ鳎墒呛⒆拥某砷L也是我們需要密切關(guān)注的問題。我的教育對象是初二的學生,初二是孩子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青春懵懂、活潑好動、叛逆。如何讓學生安全度過青春期,是我們老師需要關(guān)注的問題。既然要關(guān)注、想要改變,首先就要正確認識學生的成長。

寒冬臘月梅花開,酷暑六月蓮花綻。每朵花都有每朵花的花期,每個孩子的成長周期也是不同。作為老師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我們要學會耐心等待,等待花開;我們要耐心灌溉,助其成長;我們要細心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人的特長。不要再在辦公室里抱怨孩子太笨,也許他擅長運動,只是對數(shù)字反應有點慢而已;不要再說學生太不聽話,也許今天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鬧了矛盾。有時候,我們可能覺得我只是隨便地說了幾句話,也許就是這幾句話影響了一個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作為他們的引路人,我們首先要正確認識孩子的成長,樹立一個好的模范榜樣,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愛。有人將學生比喻成“璞玉”,我覺得是不恰當?shù)模瑢W生是人,玉是物。玉可以隨心雕刻重塑,而人是有思想的,孩子的成長,教師和家長只能引導,不能強行塑造,不然會適得其反。當然,我不贊同教育無用論,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長久的、深刻的,但影響也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一手包辦,適當引導,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充分的空間和時間。

三、如何看待教師自身發(fā)展。

曾經(jīng)認為讀書只是在學校里,作為學生時該做的事。但是工作時,我深刻體會到我的不足,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曾經(jīng)認為一個教師從教一生,教材變動小,知識變動的內(nèi)容和幅度都很小,教書是在做簡單重復的工作。但工作后發(fā)現(xiàn),知識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有時候,我們教師知識的儲備量還不如學生掌握的多。而且雖然在教看似同樣的知識,但每個教學的對象不同,教學的內(nèi)容的不同,我們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之余,還需不斷地學習、讀書、總結(jié)、反思、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探究出新的教學方法,總結(jié)出新的教學理念,這樣自身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不斷發(fā)展。

吳非先生的書用平實的語言、真實的事例給我啟發(fā),讓我知道作為一名老師,為了教好我的學生,我究竟該如何去做。讀完這本書,我受益頗多、感觸頗多,也許有些想法是片面的,也許由于工作經(jīng)歷的關(guān)系,我還不能理解書中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但現(xiàn)在讀有了以上的感悟,也許過幾年再讀,就有了更深的共鳴或者更深的、不同的理解。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十五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并不能恰如其分的反應出吳非老師對課堂、對教育的獨特見解。也許改成《我們究竟在課堂上干了些什么》會更具爆炸力。

一直記得區(qū)品德教研員池昌斌老師的表述――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終將走上社會,因此社會對人才的標準,就是教育對人才的要求。同樣,吳非老師在他的書中也這樣寫道――“你的學生能憑誠實的勞動自立,操持家庭,養(yǎng)育子女,享受生活,成為合格的公民,這就是教育所要做的,這就是我一個教室的職業(yè)追求?!?/p>

兩位老師有著如此相似的觀點,這絕對不是一種偶然。

我們在書中會發(fā)現(xiàn)吳非老師對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人們思維的固態(tài)、甚至僵化,表達出自己強烈的不滿、痛惜,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更多的人。他在書中這樣寫道――“教育者必須明白:學習,不是生命的全部。教會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在獨處時尋找快樂,教會學生在個人空間內(nèi)培育趣味,這些,也是教育的任務。

現(xiàn)在有很多人在批評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批評教育業(yè)某些方式跟不上時代步伐,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而且表達的意見又是那么正義凌然?;叵肫饋恚钟卸嗌偃耸窃敢庹嬲┫律韥碛H力親為,用自己的雙手而不是嘴巴來推動教育的變革的呢?很顯然,吳非老師是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推動變革的一位。

我不得不說,吳非老師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的教育經(jīng)驗是這本書讓我們受益最大的地方,而非那些高大上的教育理念。

他會這樣表達他的教育情懷――“在課堂上,我總在期待,我希望學生有獨特見解,我想聽到與眾不同的表達。那些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質(zhì)疑,那些異于常規(guī)的`闡釋,會像閃電亮徹教師”,或者“我讀《論語》,一直沒有讀到‘講臺’――孔子的時代,連教室都沒有,師生隨意地站立或者坐著交流,多么令人向往的形式!當我在教室里閉上眼陶醉于自己的憧憬時,同學們笑著歡呼,我們也像穿越到了那個時代?!?/p>

多么美,我們不拘泥于形式,而更注重實質(zhì)。這才是東方文化最核心的美。情懷仰賴于胸懷,只有我們心存高遠,才能超越形式的束縛,直擊文化傳承的本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

他會認識到不完美也是一種動力,是生命的本質(zhì)――“我反思直擊上過的課,根本沒有什么‘精品’、‘經(jīng)典’,都是很普通的課,或是常態(tài)課,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遺憾,從沒有過一節(jié)課‘完美’?!蔽覀冃枰氖遣粩嘈拚约呵靶械牡缆?,為的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孩子們變得更好。

我喜歡這樣的情懷,教育不是單純的付出,更是一種難得的收獲和成長。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時候會逼迫我們改變、拋棄舊觀念的束縛、獲得新生,這是我們從事這份工作最大的幸運。我們和孩子們一樣都走在變得更好的道路上。也正因為如此,即使工作艱辛、勞累,我們也一直是年輕著的。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十六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那年,學校工會每周都檢查老師辦公室衛(wèi)生,然后根據(jù)衛(wèi)生打掃的情況貼上優(yōu)秀,良好,一般。時間久了,有老師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只要工會主席房老師檢查,辦公室老師就在地上灑水,然后說:"老房就愛水。"果真灑上水就得優(yōu)秀!

一個老師的陣地在課堂,課堂又分為公開課和家常課。

公開課對于一個老師來說,尤其對于我們這樣最基層的老師來說,我們是不研究學生從中得到了什么發(fā)展的,我們研究的就是怎樣講名次能好,研究的是評委的心理,他們喜歡什么。就像發(fā)現(xiàn)老房愛水一樣,不管辦公室衛(wèi)生是否干凈,我們在意的是能否得優(yōu)秀。只要能得個好名次,學生學會學不會的是沒關(guān)系的,等評委走了,我們再用自己的辦法磨,比得不僅有技巧,還有體力和耐力,采取個個過關(guān)的方法,早晚都磨會,成績肯定會好。

時間久了,總結(jié)出來優(yōu)質(zhì)的公開課必須要有課件,教具準備要充分,要熱鬧,要活動多,老師普通話要好,粉筆字要漂亮,穿得要得體,舉止要大方。

基于這樣的認知,回想我講過的幾節(jié)公開課。都遵循了以上幾條,當有個評委給我探討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接受知識是沒有用處的時候,我說:"我知道,其實我平時并不這樣講,只有公開課我才這樣講,我以為你們喜歡這樣的。"我們千年不遇得個講公開課的機會,目標就沖著名次去,怎么折騰都愿意。折騰完了,絕對不會把那些方法帶到自己平時的課堂。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聽了很多老師的公開課,每堂我都按照他們上課的樣子上,第一次考試成績很差,我對帶同一個年級的,我們關(guān)系很好的一位老師說:"我每堂課,都是按照公開課的樣子來上的,怎么成績這個樣?"他聽了哈哈大笑:"你那個樣怎么能行?你得讓他們多做題!"。

有一次一個參加縣級講課比賽的老師,在我們學校試課,準備了精美的課件,豐富的道具,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一堂課講完,時間卡得也很準。過了幾天,教這個班的老師說:"我尋思她給我上了,我就省事了,不用講了,結(jié)果一測驗學生都不會,我還得再重新講。"老師們都笑說:"公開課不來,就是一種表演,還能指望她給講會嗎?"。

老教師都這樣認為。只有新教師還虔誠地認真地聽課和研究。有一年我教英語,我課下不布置作業(yè),只用一周五節(jié)課的課上時間,英語考了第一名,平均分比一學歷很高的青年教師多出20多分。一次我們一起去縣城聽課,我們聊了一會,她搬著凳子跑到前面,說自己得去聽課了。我和另外一同事笑:"等她學會了,她的成績會更差!"我們學不會,尤其是我,因為我學歷低,不會用全英講課,更聽不懂用全英上得公開課,我聽英語公開課,就是看熱鬧,看哪個老師漂亮,哪個老師穿得衣服好看,哪個老師的語調(diào)音色好聽。

公開課對于我這個級別的人來說就是名次,就是證書,就是船票。我想對于更高層次的人來說,可能是研究,研究真得如何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技能。家常課我們研究得是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因為成績是老師安身立命的根本。公開課老師遠行的船票,家常課老師安身立命的根本,雖然都是課堂,都很重要但互不相容,這就是我一直以來對于課堂的認識。

讀了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一書,發(fā)現(xiàn)他研究的課堂不是公開課指向的名次也不是家常課指向的成績,他指向的是學生的未來!

不是所有的老房都愛水!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十七

教書育人難。歸根結(jié)底在做人的水平上。研究知識,研究課堂呈現(xiàn),這些都不算太難。難的是修身是育人。只有教師是高素質(zhì)高水平的人,學生才有可能有高素質(zhì)高水平的視野和追求。

許多負面的社會熱點問題,思考背后的原因,都是因為文化的迷失。一方面文革盲目否定了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使得一些人盲目崇洋。因此才會有“文化重建與文化自信”的提法。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社會無德亂糟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相信,許多事情,拼到最后,拼的是人品。而修養(yǎng)人品,需要時間來窖藏,許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時代文化,我還不知道,講不出來。所以相比教書,修身育人更難。遠不是“我欲仁,斯仁至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樣子。

現(xiàn)在家譜家訓,族規(guī)家法這些都沒有了。家風也沒有了。不光家庭方面,學校的力量同樣也很弱小。老師在學校里花很多心思教學生的道理,家長一句話就能給抹掉。社會的焦點也往往不在道德修養(yǎng)這等“無聊”的沒有賣點的事情上。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慎獨,修身。發(fā)心容易,堅持下去難。缺少逼迫和追求。難以自我要求。大多數(shù)人,都在制度和秉性的平衡中,飄飄忽忽隨波逐流了。

所以讀這本書我有兩個收獲。一個是常識,一個是警醒。

作者:德州市陵城區(qū)第二中學楊洋。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讀書心得篇十八

《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是一本關(guān)于“課堂”的思考筆記,作者吳非老師,本名王棟生,1950年生于南京,1968年去南京插隊,1982年1月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一直任教于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這本著作,收錄是的作者近年對課堂的一些思考,篇幅短小,思想深邃,語言流暢風趣,非常好讀耐讀。這是一本好讀的書。吳非老師的這本新書,雖然厚達225頁,但沒有一篇是長篇大論,都是短小精到之作,語言通俗風趣而不失文雅,平時抽空翻翻,就能從中受益。文中口語不斷,但也有不少的文雅的語句。

我挑選了一些我感興趣的章節(jié)認真讀了讀,如《有些課不一定需要ppt》。平常我們最??吹降木褪怯胮pt上課的好處、如何用多媒體教學抓住孩子的興趣等等??墒菂欠窍壬跁袇s提出了不用ppt的觀點,我?guī)е闷娣_書本71頁。課堂上教師隨講隨寫的板書可以看出他的“底子”:有的很講究,下課時看黑板,結(jié)構(gòu)一目了然;有的氣韻流動,才氣逼人;有的在語句上加符號,反復加,幻成一個個打問號。吳非先生認為這才像“上課”,因為沒有那塊黑板,“課”就不好看了?,F(xiàn)在聽課,我們經(jīng)??吹?,課上完黑板上往往一個字沒寫,有的只在黑板上寫個課名,然后便一頁頁地翻ppt,公開課之前學生把門窗關(guān)緊、燈關(guān)上為了使投影更加清楚。這真的號碼?看到吳非先生提出的疑問我不禁也在思考。那到底該如何做呢?書中也給我們一點建議:中學課堂適當使用多媒體很有幫助,有些課一定要借助多媒體。而小學教學要少用多媒體,要盡量讓兒童養(yǎng)成紙書閱讀和手寫習慣。過度使用甚至,甚至濫用多媒體:從別處拷貝課件,有些老師直接拿去上課;機靈點的修修補補添加一兩個自己的創(chuàng)作。有些老師課件制作精美,過度預設,課堂上被自己的ppt套牢,課堂生成的問題無法應對,從而失去最有價值的教學契機。讀了這篇文章后,對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我又有了新的認識。教育的特征是慢,人在發(fā)展中的一些過程不能被替代,不強制使用多媒體,同時并非每節(jié)課都需要用。

“人的一生,有12年是在小學和中學的課堂上度過的?!泵慨斂吹竭@句話,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的使命感便又增強了一分。正如作者所說:教師的價值觀必然影響學生。有時我們同事之間會開玩笑說,誰的學生像誰,確實是這樣。每當被別人說“你的學生真像你”的時候,心里滿滿的自豪感。

由此可見,言傳身教不只限于家庭,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候可能比家長還要大。此外,教師語言顯示職業(yè)修養(yǎng)。教育,即言傳身教,身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如何讓自己的語言變得豐富生動,不讓學生反感也是一門功課。

我認為,想要在課堂上“妙語連珠”,首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料庫,緊跟時代的腳步,并能夠?qū)⒁恍I(yè)性較強的名詞轉(zhuǎn)化成學生們?nèi)菀桌斫獾脑~匯,方便學生記憶。其次,在與學生談話時也需要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成長階段,內(nèi)心脆弱敏感,教師在與學生說話時應適當照顧到學生的情緒,用最具有說服力的.語言來教育學生。

“既然布置作業(yè),為什么不批改”書中的這句話引人深思。有網(wǎng)友曾調(diào)侃到:假期作業(yè)做了一個月,老師批了一個“閱”。這句話初讀好笑,再讀寒心。學生辛辛苦苦完成的作業(yè)卻被老師像驗鈔機一樣查一遍草草了之,這難道不是大大打擊學生積極性的一種行為嗎?這是一名教師該有的行為嗎?有的孩子說一到假期老師就會留一大堆作業(yè),開學也不講,只是把答案發(fā)下來讓自己對,做不做都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的。我認為,雖然可能偶爾會有時間緊,任務重,實在沒時間講的情況發(fā)生,但是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不僅是紙張的浪費,更是對學生寶貴時間的一種浪費。

實在沒有時間講的情況下,老師可以讓學生們把問題比較大的題目進行匯總,抽時間進行統(tǒng)一講解,這樣,即解答了學生們的疑惑,又使學生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書中不僅寫了課堂上發(fā)生的事,也明確指出:沒有必要把學生固定在教室里。其實不僅僅是把學生固定在教室里,有些學生反映,家長為了學習,即使是假期也不允許孩子看電視玩電腦或者只準孩子看新聞聯(lián)播。面臨高考的孩子們雖然假期也不能松懈,但除了課堂,電視等媒體都是很好的學習途徑,如《探索發(fā)現(xiàn)》、《動物世界》以及一些地球知識相關(guān)的特輯節(jié)目,另外,學生也是人,也需要適當?shù)膴蕵贰H绻晃兜貜娖群⒆訉W習,只會讓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喪失學習熱情。

我看到很多學生為了學習,下課時間也不放過,別人都在休息他卻埋頭書海,其實我并不十分認同這種學習方法。勞逸結(jié)合才能有效率地學習。只有讓大腦和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才能保證下節(jié)課的學習質(zhì)量。我之前認識過一個學生,高三的時候特別努力,每天都要學到夜里兩三點鐘,可是成績卻一直不理想。一問才知道,因為每天學習的時間太多,睡眠不足的她經(jīng)常學著學著就開始打瞌睡。后來我便建議她給自己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果然,一段時間后她的成績和學習狀態(tài)都有所提高。因此,我始終堅信勞逸結(jié)合是高效率學習的保證。

我認為書中最值得人深思的一句話就是——認識你面對的學生。如果說學生們是祖國的花朵,而教師是園丁的話,那么園丁必定要了解所有花的屬性、開花時間、喜陰喜陽等才能讓花園中的花爭相綻放。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伴隨著學生的成長不斷更新對學生心理和認知程度的認識,以便教學。教師是隨著學生一起成長的。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看到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之后,我就會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學生,這樣不斷鞭策學生前行探索。

這是一本有思想的書。吳老師在書中思人之所未思,發(fā)人之所未想,充滿著智慧的火花,耐人尋味,啟人心智。吳老師關(guān)注課堂與未來的關(guān)系,關(guān)注課堂里正發(fā)生的事情,關(guān)注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關(guān)注似是而非的常識,關(guān)注與課堂有關(guān)的方方面面,處處充滿新意,思想深邃,給我們帶來另一角度的思考,讓我們也學會了思考,敢于大膽質(zhì)疑,能夠不再盲從大師和權(quán)威,是一本真正意義上能夠啟心迪教師智的讀物,對于培養(yǎng)有思想有個性的教師會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503005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