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山西的小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9 03:18:14
介紹山西的小范文(21篇)
時間:2023-12-09 03:18:14     小編:曼珠

分析性質(zhì)是在研究事物時,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了解它們的組成、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我們應(yīng)該思考一種適合當前情況的最佳解決方案。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環(huán)保實踐,希望能引發(fā)大家的關(guān)注和行動。

介紹山西的小篇一

放假后閑來無事,父親提議出去走走,便來到了——西廂村。盤山公路,便到了,全時約3個小時,單程路途約80公里。自濰坊至博山下,越過石門村,過石門村后,便遇此行唯一隧道——向陽洞,雖短卻也有些歷史了。雖說是向陽洞,但中間一段依舊顯現(xiàn)出隧道的特點:伸手不見五指。一路行來,盡是盤山公路,蜿蜒盤旋,景色極好,途中不時停車留影。

到山頂處,路邊有一觀景小亭。爬上山頂,不忍驚嘆,梯田一層一層,旁邊的迎春、桃花給這滿山的綠色增添了幾分光彩。路遇青龍灣村,山清水秀,植物旺盛,舊居雖有破敗,卻風韻尤存。青龍灣,上有龍王廟,下有碧水一泓,聽當?shù)匕搜险哒f常年香火不斷,保得一方百姓風調(diào)雨順。

拐至西廂村方向,只見一條單行水泥小路,曲徑通幽,沿途樹木花草茂密,路旁桃樹等樹木技低葉茂,不時刮著車頂,看著這美景,不知車內(nèi)誰起頭背起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我邊背邊暗嘆這村落的隱蔽。約十分鐘后,便到了西廂,村里一大半的房子已被城里人買了去,重新進行了翻建,有的不可謂不豪華,而在這半山腰的村落中,除那些翻修過的“豪宅”外,剩下的,更多是破敗。但這里的老人真是純樸可愛,從叔叔與他們的交談中,無不透露出鄉(xiāng)情和鄉(xiāng)愁。在西廂村村碑的斜對面,立著一塊大石碑“飲水思源”。

介紹山西的小篇二

山西面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面做幾十種,如刀削面、拉面、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里,更被做的花樣翻新,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

據(jù)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藝來講,可分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類,有據(jù)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揚海內(nèi)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撥面、撥魚、剔尖、河撈、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今天我將給大家介紹拉面和揪片的做法。

拉面的制做過程:

首先,將面粉放入盆內(nèi),一點點的'加入水,將面粉打成絮狀,然后和成光滑的面團。然后,將和好的面上蓋濕布放在一邊餳制(餳面最少要半個小時,餳的時間越長,面越容易拉伸)。接著,可以用手揪起一點餳好的面團試試,看看能否拉開,如果可以說明面餳好了。之后,將案板上撲點面粉,把餳好的面團,用手捏成長條狀,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滾勻,壓扁,放在案板上。再用搟面杖前后來回推拉,將面團搟開。搟成寬12cm(比刀的寬度小一些,方便一下可以切過來),厚1cm—1.5cm的面餅。右手握刀,把攤開的面切成一條條細條,左手順勢將面條在案板上滾一下,然后雙手各執(zhí)細條一端,上下抖動,輕輕抻拉,拉成粗細適中的長條即可。最后,將拉好的面條下入鍋中,稍煮1~2分鐘就可以出鍋了。(拉面是一條條下鍋的,一般最后一條入鍋時,先前下的面早已煮熟,所以不用煮太久)。

揪片的制做過程:

揪片的和面方法與拉面相似,但略硬一些。同樣將和好的面團餳制,但是時間不易過長。餳好的面團別再揉,直接用搟面杖搟成0.5厘米厚的大片,然后切條。將切好的面上撒少許玉米淀粉防粘,一手拿面,另一只手先掐下去再順勢一揪,一個揪片就好了。如果是第一次做,可以先將揪好的揪片間隔擺在砧板上,待揪完后再煮。不過,一般都是煮鍋水開后直接揪在鍋里的,但是那樣要求動作要快,防止先前下鍋的揪片煮老了。當揪片煮至全部浮起就熟了。

當然,拉面和揪片撈出后還要澆上喜歡的澆頭,比如西紅柿雞蛋、炸醬、小炒肉等等,再就兩瓣兒新蒜,那個香啊,甭提了!

小伙伴們,你們學會了嗎?

介紹山西的小篇三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旅游從業(yè)人員,就有可能用到導(dǎo)游詞,導(dǎo)游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fā),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那么導(dǎo)游詞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介紹山西概況導(dǎo)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榮幸能當你們的導(dǎo)游,我姓詹,大家可以叫我詹導(dǎo)游。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鄉(xiāng)的大同市西約16公里處,現(xiàn)在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現(xiàn)在,大家已隨我進入云岡石窟的山門,云岡石窟依山開鑿,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區(qū)。云岡幾十個洞窟中以曇曜五窟開鑿最早,魄力最為雄偉。第五、六窟和五華洞內(nèi)容豐厚多采,華麗瑰奇,是云岡藝術(shù)的精髓。今天,我們主要游覽第5、6窟、五華洞、曇曜五窟。

第五窟位于云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心坐像高17米,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叩乃谋跐M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cè),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美好。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xiàn)存修建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心是一個銜接窟頂?shù)膬蓪臃叫嗡?,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面大龕兩側(cè)和窟東、南、兩三壁以及明窗兩側(cè),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降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guī)劃雄偉,雕飾華麗,技法精辟,是云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第9窟至第13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繪,彩繪后的五個洞窟異常華麗,五彩斑斕,被人稱為五華洞.五華洞分為兩組,分別為第9、10窟和第11、12、13窟。

各位,大家面前就是西區(qū)第16、17、18、19、20號洞窟,這5個洞窟宏偉壯觀,場面開闊,為北魏早期的石窟,由著名高僧曇曜負責開鑿,習慣稱:曇曜五窟.

各位,云岡石窟的導(dǎo)游暫時告一段落。通過游覽云岡石窟,大家或許對石窟寺藝術(sh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或者對佛教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點興趣。愿這次游玩能給各位留下深刻的回憶。謝謝大家!

介紹山西的小篇四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并州”。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總面積的1.6%。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qū)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zhàn)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團結(jié)一致,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推進了經(jīng)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作為能源基地,山西為全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省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陜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nèi)長城,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毗連。地形較為復(fù)雜,境內(nèi)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qū)、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19米之間。最高點為五臺山的北臺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nèi)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省介于東經(jīng)110°15′-114°33′,北緯34°34′-40°43′之間,南北長628公里,東西寬385公里,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63%,總?cè)丝?000余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4%。有6個省轄市、5個地區(qū)、119個縣(市、區(qū))。省會太原,省政府駐太原府東街。境內(nèi)自然資源豐富,以出煤聞名天下.號稱"烏金之鄉(xiāng)",也叫“煤炭之鄉(xiāng)”。

山西表里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亙北岳恒山、五臺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nèi)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guān)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jīng)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潮商、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nèi)陸。外緣有山脈環(huán)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nèi)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于22—28℃之間。

篇二。

山西省,簡稱“晉”,位于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為并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zhàn)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于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于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業(yè)。山西名勝古跡甚多,現(xiàn)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shù)雕刻遍布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gòu)建筑占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gòu)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shù)寶庫”之稱。經(jīng)過多年的開發(fā)建設(shè),大同云岡石窟、應(yīng)縣木塔、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恒山風景名勝區(qū)、晉祠風景名勝區(qū)、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游區(qū)、關(guān)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游資源的產(chǎn)品已蜚聲海內(nèi)外。特別是平遙古城、云風石窟,已先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

山西不僅文物古跡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nèi)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qū)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臺山、恒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峰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qū)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jīng)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guān)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fā);同時,各地興辦旅游的積極性高漲,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游區(qū)有大同、五臺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游景區(qū)、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年來,山西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基礎(chǔ)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nèi)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huán)境衛(wèi)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wù)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jīng)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游區(qū),即,以大同云岡石窟、佛教勝地五臺山為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游區(qū);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為主的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旅游區(qū);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guān)帝廟為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游區(qū)。

介紹山西的小篇五

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jié)(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jié)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lián),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jié),處處懸燈結(jié)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燈節(jié)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作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里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在舊社會里,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jié)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玲,到時候就叮叮的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jié)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nóng)村社會里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所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jié),天氣轉(zhuǎn)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干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nóng)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介紹山西的小篇六

時間如白駒過隙,姐姐的十天黃山西遞寫生之旅結(jié)束了?;貋砗?,姐姐給我講了很多黃山西遞的美景,還和我分享了姐姐拍的各種照片,那里像仙境般美麗,弄的我都想馬上去看看黃山西遞的美景了!

那天晚上,我沉浸在睡夢中,做了一個夢,夢到了我已經(jīng)踏上了黃山西遞之旅,我特別興奮。來到西遞,看到了藍天白云,小路兩旁還有小溪,清澈的溪水涓涓細流,仿佛忘記了夏季的炎熱。沿著彎彎的小路,來到了一片向日葵田,一株株高大的向日葵,排列在一起,像一片金色的草地,美麗極了!金黃的向日葵上已長出無數(shù)粒小瓜子,周圍那金色的花瓣圍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大的笑臉,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歡迎我們的到來,在微風的吹拂下左右擺動。一株株向日葵,像一個個正在茁壯成長的我們,而且我們班還叫路小向日葵班呢!我也特別喜歡向日葵,我開心的還和向日葵合影呢。

過了一會兒,我又來到了大大小小的巷子里,白墻黑瓦式的房子,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巷子的兩邊,漂亮極了!還有好多哥哥姐姐們在巷子里寫生畫畫,他們畫得全神貫注,我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美麗極了!“叮叮叮……”我被鬧鐘叫醒了,哇!原來我剛剛是在做夢,夢中的黃山西遞好美?。『徒憬愀嬖V我的一模一樣,我真的好想去看一看,美夢讓我暢游了黃山西遞的美景,真的應(yīng)了一句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姐姐給我講的黃山西遞美景始終記在我的心中,才讓我做了一個這樣的美夢。希望有一天,我能夢想成真。

這個夢讓我難以忘懷,因為它讓我看到了黃山西遞的美,讓我始終沉浸在夢中,欣賞著西遞美麗的風景無法自拔。

介紹山西的小篇七

風景指的是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風景是由光對物的反映所顯露出來的一種景象。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山西省美景介紹。

作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山西省有非常多的名勝古跡,但我覺得最奇特的還是那古樸的懸空寺。

懸空寺位于恒山腳下,在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nèi)西巖峭壁上。這座寺廟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國內(nèi)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進入管理區(qū),從谷底遠望,懸空寺就像一座精美絕倫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層層疊疊的樓閣,只有十幾根顫顫悠悠的細長木柱在下面支撐,而寺院上方大片的赭黃色巖石,微微向前傾斜,仿佛就要塌下似的,讓人無不膽戰(zhàn)心驚。真佩服當年建造寺廟的設(shè)計師們,是怎樣在這樣的深山峽谷上修建了一座獨特的寺廟來的。

懸空寺的建筑十分奇妙,它是采用鑿洞插木的方法構(gòu)筑而成,整個建筑不用一根釘子,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樓閣間以棧道相連。走在寺廟的棧道上,就像在云上飄一樣,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因此,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生怕自己腳重,木板就塌下去了。可是,盡管腳下“吱吱”作響,緊貼巖石峭壁的樓臺卻巋然不動。聽導(dǎo)游說,懸空寺之所以能夠懸空,那些撐在堅硬巖石里的梁木都要經(jīng)過精心計算,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來平衡樓閣的高低。這些木料都是用桐油浸過,不怕蟲蛀,也有防腐的作用。因為寺廟緊貼著山地理位置好,兩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擋,即便有大風也不會對寺廟構(gòu)成威脅。

參觀懸空寺,讓我由衷地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寺廟歷經(jīng)了1500多年的風雨,它依然保存完好,這不能不說是中華文明的奇跡。

我早就聽說山西省五臺山是個有名的佛教圣地。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边@不放了假我和爸爸媽媽來游玩了。

我們來到了五臺山,只見群山起伏,云霧迷蒙。我們被群山包圍著,等我們上了山,云被我們踩在腳下,給人一種騰云駕霧的感覺,在這仿佛仙境一般。

后來我們來到了太螺頂,進去拜了拜五爺,五爺就是龍王的五太子,傳說:“拜拜五爺可以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五谷豐登?!彼赃M香的中外游客比較多。在那我們看見對面雪山上有一座廟,于是我們商量明天去哪上面。晚上,我們吃的是山西省最有名的特產(chǎn)“臺蘑”。聽說臺蘑營養(yǎng)豐富,吃了有益健康。我一下子吃了兩大碗!

第二天,誰知下起了鵝毛大雪,因為山道比較滑,所以沒有去雪山,我很遺憾。不過我們?nèi)チ宋幕拢幸粋€和尚給我們誦經(jīng),還讓我點了一盞智慧燈,保佑我學習越來越好。之后,我們來到了文化區(qū),因為文物見光容易損壞,所以這間房子沒有安窗戶,全都是封閉的。我們進去看了許多文物,有開心佛、濟公、佛祖等。不過我最喜歡的是開心佛,開心佛是躺著的,一般躺著的佛比較少見,開心佛肚皮上還有一個小佛,這表示心中有佛,告訴人們面對人生要笑口常開。由于時間關(guān)系,有很多地方我沒有游覽,我感到特別遺憾。

這兩天我看到了五臺山的美景,又了解到了有關(guān)五臺山的佛教文化,我玩的很開心,有機會我一定還來五臺山游玩!

山西省,顧名思義,意為大山之西,即地處太行山之西。山西省古稱河?xùn)|,意為大河之東,即地處黃河之東。

山西省簡稱晉,是因為西周、春秋時期為晉國之地。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卿大夫把晉國一分為三,所以歷史又把韓趙魏三個諸侯國并稱為“三晉”。這就是。

我的家鄉(xiāng)。

我們的家鄉(xiāng)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陜西省、河北省、河南省之間。南北兩端長約682千米,東西兩端寬約385千米。土地總面積為15.6579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63%,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劃中居于第19位。

山西省省現(xiàn)行行政區(qū)包括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朔州、晉城、晉中、忻州、臨汾、運城和呂梁11個省轄市,共119個區(qū)、市、縣,省會設(shè)在太原。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的共識。目前,山西省人口的增長已經(jīng)基本得到控制。近年來,隨著科教興晉戰(zhàn)略的實施,山西省人口的文化素質(zhì)得到迅速提高。山西省人口的分布特點與人口的不斷遷徙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改革開放后,山西省的人口流動日趨活躍。山西省很久以前就是一個多民族分散雜居的地區(qū)。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在少數(shù)民族中,以回族居多。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山西省,現(xiàn)在聽了我的介紹后你應(yīng)該對它有所了解了吧!

介紹山西的小篇八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鄉(xiāng)的大同市西約16公里處,從酒店出發(fā)需要大約3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暫短的時間,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開鑿的大型石窟,時間約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時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歷史。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云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間。它以建筑規(guī)模之大、塑像形體之高、保存之完整,而聞名天下。又因?qū)ρ芯恐袊糯?、佛教史和藝術(shù)史有極高的價值,享譽國內(nèi)外。1961年,國務(wù)院將云岡石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法國總統(tǒng)蓬皮杜訪華,指名要求參觀云岡石窟,9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蓬皮杜總統(tǒng)參觀了云岡石窟。我們乘坐的汽車已駛?cè)胪\噲觯蠹艺埌错樞蛳萝?,在云岡石窟門前集合。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像蜂窩一樣排列的許多洞窟,就是云岡石窟。石窟開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處稱云岡,故名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亦稱石佛寺。云岡石窟為什么開鑿在武周山?這與武周山這塊風水寶地密切相關(guān)。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內(nèi)山清水秀,可以說是“藏風得水”的好地方。武周山,又稱武周塞,從北魏的舊都盛樂(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到達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經(jīng)過這里。武周山位于內(nèi)外長城之間,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當時人馬商隊來往頻繁,還駐扎了重要的軍隊,皇帝經(jīng)常在這里議論國家大事。武周山成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們在這里遙拜北方,祈求神靈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開鑿石窟,創(chuàng)建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窟,這里冬暖夏涼,幽靜神秘。古印度佛教興起后,佛教信徒、僧侶將石窟作為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因為,依山雕鑿石窟、佛像,比用磚石筑建寺院經(jīng)久耐用。佛教是漢代經(jīng)著名的絲綢之路開始傳入中國,石窟寺藝術(shù)的傳人,大約在3世紀。我國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爾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絲綢之路東行還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進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從甘肅繼續(xù)東進則是寧夏須彌山石窟、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層巖石屬于株羅紀的長石石英砂巖,石質(zhì)堅硬,結(jié)構(gòu)緊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鑿。

現(xiàn)在,大家已隨我進入云岡石窟的山門,我身后的石窟參觀示意圖,大致告訴我們參觀路線。云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區(qū),東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還有許多小型洞窟。共計1100多龕,大小造像51000多軀。從云岡石窟西行約3公里,武周川北有吳官蒼石窟。再溯河西行,距云岡15公里的高山鎮(zhèn),還有焦山石窟。這么多洞窟如果要細看的話,也許你一個星期的時間也看不完,目前開放有40多個洞窟,仔細觀看需要2天的時間。按傳統(tǒng)參觀路線,如果大家時間充足,先從東部第1窟開始,直到第45窟結(jié)束。如果僅參觀2個小時左右,則主要游覽第5、6窟、五華洞、曇曜五窟。

首先我們從東部的第1、2窟開始參觀。北魏開鑿石窟從公元460年開始,至524年結(jié)束,約有70年的開鑿歷史。從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藝術(shù),有關(guān)專家將云岡石窟的開鑿年代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第1、2窟至第13窟大致以云岡石窟中期為主,成窟的年代約公元465年至494年之間。由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夕開鑿,人們習慣將這些石窟稱為“孝文石窟”。大家看到的第1、2窟是一組塔廟式雙窟,開鑿洞窟時在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nèi)塑像。第1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層雕釋迎、多寶佛,上層雕釋伽;石窟后壁的主像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未來佛,據(jù)佛教經(jīng)典講,彌勒菩薩將繼釋迎佛后成佛,廣說佛法,教化眾生。據(jù)說當彌勒降生人世時,世界將充滿光明幸福,所以古代有些農(nóng)民起義常常打著彌勒降生的旗號來組織和號召群眾。釋迎、多寶佛并列,佛經(jīng)有這樣的傳說,當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jīng)》時,忽然地下涌出安置多寶佛全身的舍利塔,現(xiàn)于空中。釋迎聽到塔中的聲音,告訴聽經(jīng)的大眾說,這是過去東方世界寶凈國土的佛,號為多寶。當釋迦佛開啟塔門,示現(xiàn)多寶佛身時,寶塔內(nèi)的多寶佛讓出半座給釋迦佛。

于是,釋迦人塔,與多寶同結(jié)跏趺坐,宣講經(jīng)義。第2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層雕釋迦、多寶,上層雕三世佛;石窟的后壁主像是釋迦佛。兩窟的窟門兩側(cè)都雕有維摩、文殊對坐問法像。有關(guān)維摩、文殊對坐問法是南北朝、隋唐時期流行的題材,敦煌石窟的壁畫就有“維摩詰圖像”。佛經(jīng)中有“文殊問疾”的故事,據(jù)說有一次維摩居士“示現(xiàn)”病相,眾人前去探訪。釋迦牟尼知道后,派以智慧著稱的文殊菩薩帶領(lǐng)弟子前去維摩居住處。在維摩居士的丈室里,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展開大乘佛教義的討論,使從者心服口服,也令文殊菩薩十分贊嘆。第2窟前有一泉水長年涌出,泉水清涼可口,被稱為“石窟寒泉”。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面前是云岡石窟最大的洞窟——第3窟。它被稱為云岡石窟之最。洞窟崖面高25米,開窟面寬50米,規(guī)模最大。原為大型塔廟窟設(shè)計,開鑿在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因工程浩大,北魏一代未能完工,后室的三尊大像為初唐時期補雕而成。第3窟的前室分兩層,上層左右兩側(cè)各雕一塔,中部鑿方形窯室,主像為彌勒菩薩,壁面滿雕干佛。后室的中部塔柱壁面屬北魏時期雕鑿,高約10米左右的3尊大佛,屬唐代作品,分別為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據(jù)專家考證,第3窟是文獻記載的“通樂寺”、“靈巖寺”,當時可居僧人達3000人。

第4窟是塔廟窟,中央雕鑿方形立柱,東壁交腳彌勒像保存比較完整,據(jù)考證是云岡現(xiàn)存紀年最晚的造像,由北魏晚期正光年間(公元5——524年)開鑿,是第1至第13窟之間僅有的晚期大窟。

現(xiàn)在,大家看到幾座宏偉高聳的樓閣,它們建筑在洞窟的前檐,被稱為窟檐建筑。據(jù)專家考證,云岡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數(shù)因戰(zhàn)爭或其它因素毀壞,現(xiàn)僅存的窟檐建筑為清代以后建造。第5、6窟是一組雙窟,窟檐建于清代的順治八年(1651年),這組建筑朱紅柱欄、琉璃瓦頂、巍峨挺拔、氣勢非凡,是五間四層的繞廊木構(gòu)樓閣。第7、8窟同樣是一組雙窟,遼代這里被稱為護國大寺,現(xiàn)在的窟檐是1994年由國家撥款重新建造,對保護石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窟分前后兩室,洞窟形狀為橢圓形的草廬式。后室佛像布局為三世佛,中間的釋迦牟尼佛為結(jié)跏趺坐像,高達17米,為云岡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大佛的雙腿長達15.5米,膝上可容納120人,一只腳上可站立12人。釋迎佛頭頂藍色的螺髻,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目,鼻準方直,雙耳垂肩,身著褒衣搏帶,通肩架裳,給人端莊、肅穆、慈祥之感覺。主佛的右側(cè)是未來世彌勒佛,左側(cè)為過去世迦葉佛。主佛的對面是兩層高約1米的8尊佛教造像,襯托著主佛更加高大、雄偉。拱門東側(cè)雕鑿著菩提樹和樹下二佛對坐的造像,屬北魏石窟內(nèi)常見的題材。請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后面有一狹長的隧道,你們猜這是做什么用的嗎?對了,這是佛教信徒們禮拜繞行的誦經(jīng)道。

第6窟是云岡石窟中精巧著稱的一窟,稱“第一偉窟”。第6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為中心塔柱,塔高15米,分上下兩層。請大家看,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圓雕的高浮雕,佛像立體感很強。四方塔柱上層的立佛是具有極高水平的樓空雕刻法,這種立佛被稱為“接引佛”。我們舉目四周環(huán)視,發(fā)現(xiàn)整個洞窟雕飾富麗堂皇,幾乎找不到一塊沒有雕刻的空間,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yǎng)人和瑞鳥神獸、花卉等等,真是一座熱鬧擁擠、琳瑯滿目的佛國世界。第6窟更具有佛教和藝術(shù)感染力的是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的釋迦佛陀本生故事圖,藝術(shù)家以淺浮雕和高浮雕結(jié)合的手法,用連續(xù)排列的形式,運用近40幅的雕刻,表現(xiàn)了釋迦牟尼從誕生前后到降魔成道、初轉(zhuǎn)法輪的佛傳故事。請大家隨我的手勢來觀賞這動人的畫面。

(1)迦毗羅衛(wèi)國是古印度的一個國家,國王是凈飯王。他和摩耶夫人,年近40歲未曾生育。膝下無子的國王非常寂寞,一天夜里,摩耶夫人夢見一位菩薩乘白象而來,后來懷了身孕。王紀有喜的消息傳開,各國使臣紛紛前來祝賀。

(2)按當?shù)亓曀?,婦女應(yīng)回娘家分娩。公元前454年,摩耶夫人帶眾人回娘家,在途徑毗尼公園時休息。當夫人手攀無憂樹時,太子從夫人右腋下降生,取名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出生,天空出現(xiàn)五彩樣云。

(3)太子降生時,向東西南北四方各行七步,出現(xiàn)步步生蓮花的場面。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獅子般怒吼道:“天上地下,惟我獨尊?!?/p>

(4)天上九龍口吐圣水為太子洗澡,這天稱為“浴佛節(jié)”。漢傳佛教將農(nóng)歷四月初八定為釋迦的生日。

(5)天人舞樂,大象眉飛色舞,大家迎接凈飯王和太子還宮。

(6)國王請仙人為太子看相,太子相貌出眾,不同常人。仙人回票國王說:“太子乃大圣人降世,若留家中將繼承王位,若離家則必成佛道”。

(7)國王為太子建造豪華的三時殿,選來美女讓太子享樂,欲使太子消除學佛之心。大家看太子卻表現(xiàn)深思熟慮和感觸人間煩惱的神情。

(8)太子年滿17歲,國王為他娶善覺國公主耶輸陀羅為妻。按照風俗要試力定婚,太子一箭穿七面金鼓。

(9)太子娶妻后,在宮中娛樂。

10)娶妻生子后,太子向父王提出到宮外游玩要求。

(11)一(14)太子乘車出游,分別遇到老人、病人、死人。在一位法相莊嚴的僧人引導(dǎo)下,研修解脫人生擺脫苦難之道。

15)太子向父王請求出家修行,遭到父王的拒絕。

(16)太子乘馬離宮,四天神托起太子的坐騎逾越城池而去。經(jīng)過5年尋訪,6年苦修,太子終于在菩提樹下靜坐思維,7天后悟道成佛。

(17)太子成佛后,被譽為釋迦牟尼,這是釋迦族圣人的意思。太子本身故事中以“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圖”雕刻精美傳神而著稱,圖中釋迦牟尼正在啟齒講經(jīng),佛身邊的諸弟子面帶敬意雙手合十洗耳恭聽,就連佛陀身邊的兩頭小鹿也因聞佛法而面帶微笑。

第6窟在總體布局、造像風格、雕刻手法等方面,代表了北魏傳統(tǒng)石窟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尤其佛像改變了過去的服裝,雕成了褒衣博帶式的佛裝,采用了當時南朝士大夫地主階層的服飾,被稱為“太和造像”。推測孝文帝完成第6窟開鑿之后,不久便遷都洛陽。大家在第6窟前室上方的門桅上,可以見到幾個牌匾的把釘,這是誰的牌匾?當年清朝的康熙皇帝平定噶爾丹叛亂之后,回北京途經(jīng)云岡石窟,看到第6窟雕刻的佛像如此精美,于是留下了“莊嚴法相”四個大字。不知何時,牌匾已不知去向。第7、8窟是孝文帝時開鑿的一組雙窟,屬孝文帝初任皇帝時開鑿,細心的朋友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孝文帝時期開鑿雙窟?”雙窟的開鑿可能與馮太后擅政有關(guān),馮太后是文成帝的皇后,孝文帝即位時任皇太后,一切朝政大權(quán)操縱在這位馮太后手中,這種狀況一直延續(xù)到馮太后逝世。當時將馮太后和孝文帝并稱為二圣或二皇,馮太后世奉佛教,開鑿雙窟應(yīng)與馮太后主持朝政有重大關(guān)系。

第7窟的主像是三世佛,造像風化嚴重。后室北壁佛龕分上下兩層,上龕正中為彌勒佛,兩側(cè)是倚坐佛像,下層佛龕為釋迦多寶對坐講經(jīng)論法圖。前后室壁面分層分段大面積布置了本生故事浮雕,以及佛傳故事的佛龕,以釋迦佛降伏火龍的雕刻較為精美。請大家抬頭觀賞窟頂,在平棋藻井圖案內(nèi)六格,每格以蓮花為中心,環(huán)繞八身飛天。傳說飛天又名香音神,以能歌善舞著稱,當佛講經(jīng)說法時,飛天在天空向凡界播灑四瑞花雨。在南壁拱門的上方,并排雕刻兩組相向合掌而跪的6位供養(yǎng)天人的造像,被專家稱為“云岡六美人”,這是云岡石窟中最先出現(xiàn)的供養(yǎng)人形象。

從第7窟走到相連的第8窟,發(fā)現(xiàn)兩窟的主要造像、造像組合及其紋飾風格均基本相近。值得注意的是供養(yǎng)天人行列上方雕出了仿木構(gòu)屋檐,這是中國傳統(tǒng)瓦頂建筑式樣,說明孝文帝初期佛教開始融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第8窟門拱東西兩側(cè)的雕像,是云岡石雕中罕見的藝術(shù)品,西側(cè)是三頭六臂的塢摩羅天乘孔雀的造像,東側(cè)為三頭八臂的摩醯首羅天騎牛的造像。兩組造像中,以鳩摩羅天像著名,被認為是東西方藝術(shù)最巧妙的組合。塢摩羅天又稱塢摩羅什,音譯是“童壽”,他是后秦時代的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譯家,譯出了《妙法蓮花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金剛經(jīng)》等佛教經(jīng)典,人們將他尊為佛教護法之神。鳩摩羅天雕像給人智慧(三頭)、力量(六臂)、安詳(面善)、吉祥(手托吉祥鳥)的感覺。他乘坐的孔雀,是名為“那羅延夫”的神鳥,口銜玉珠,爪趾雄健,尾巴卷起長長的羽毛。第8窟的造像給人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但又因四壁雕刻被嚴重風化而讓人痛惜。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請隨我參觀云岡中部的“五華洞”。第9窟至第13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繪,彩繪后的五個洞窟異常華麗,五彩斑斕,被人稱為“五華洞”?!拔迦A洞”分為兩組,分別為第9、10窟和第11、12、13窟。

第9、10窟是一組雙窟,開鑿時代略晚于7、8窟,為馮太后的閹官王遇負責設(shè)計監(jiān)造,兩窟初建于公元484年。第9、10窟的前室雕鑿四根八角柱,每窟洞開三門,頗具漢魏以來中國建筑’“金楹(金柱)齊列,玉局(柱礎(chǔ))承跋”的遺風。大家看到的前室側(cè)壁屋形龕、后室窟門上方屋形檐等雕刻,都是仿漢民族木結(jié)構(gòu)的建筑形式。

第9窟后室主佛釋迦像,面相方圓,右袒式的服裝。西北壁下層雕鑿附有榜題的分欄長卷式畫面,是太子本生故事圖,手法簡樸。后室兩側(cè)雕護法像,顯示出高超的石窟寺藝術(shù)魅力。

第10窟的主像是彌勒菩薩,壁畫布置有釋迦多寶并坐像。后室門楣雕飾非常精細,門楣上方的須彌山層巒疊嶂,山間二龍交首盤環(huán),山腰間有參天的林木和奔跑的動物,山體左右雕有阿修羅天和塢摩羅天護法神。這組雕塑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問,對稱均衡,別具匠心。

第9、10窟的頂部均雕有飛天造像。大家看那凌空飛舞的是歌舞神緊那羅,飾欄干圓拱龕中的伎樂神乾闥婆為她伴奏,把人們帶入歌舞升平的天堂世界。飛天造像群的仙人,或吸腿跳,或倒踢,或掖腿,或雙飛燕,其舞姿優(yōu)美,可與敦煌的飛天造像相媲美。

第11、12、13窟是一個組合的整體形式,以第12窟為中心。第12窟是鑿前后室的洞窟,前室外壁上方鑿屋檐,下方雕列柱。洞開三門。后室南壁中央上鑿明窗,下開窟門。兩側(cè)的11、13窟則于窟門上方各開明窗,與12窟形成左右對稱的立面布局。

第11窟為塔廟窟,塔柱下層皆以立佛雕像出現(xiàn),上層南面為彌勒菩薩,其他三面為倚坐佛像??邧|壁有太和七年(公元483年)邑義信士女等造95驅(qū)石廟形象銘,西壁有太和二十年(公元4)銘龕和七佛立像。第11窟的題記是云岡石窟研究的重要資料,太和七年是現(xiàn)存最早的題記。

導(dǎo)游詞是導(dǎo)游人員引導(dǎo)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dǎo)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yīng)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guān)導(dǎo)游詞的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關(guān)注留學網(wǎng)更多相關(guān)信息。

現(xiàn)在我們到了運城市西解州城外的關(guān)帝廟。關(guān)帝廟是奉祀三國時期武將關(guān)羽的寺廟,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是我國乃至海外關(guān)帝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式廟宇,也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好、最完整的關(guān)廟建筑群之一。關(guān)帝廟南倚中條山,北瀕鹽池水,綠樹成蔭,景色秀麗,具湖光山色之勝,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戲和電視劇,都知曉關(guān)羽的盛名,可謂家喻戶曉。關(guān)羽(公元160卜—2),終年59歲,字云長。傳說關(guān)羽本來不姓關(guān),因殺了欺侮良家民女的縣尹被迫捕,逃至撞關(guān),過關(guān)隘被關(guān)吏查詢時。他隨口指關(guān)為姓,從此以關(guān)姓闖至河北涿縣。以后,與劉備、張飛結(jié)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guān)羽被曹操俘虜,曹操賞識他英勇善戰(zhàn),拜他為偏將軍。關(guān)羽斬顏良、文丑,封漢壽亭侯。隨后,關(guān)羽再次投奔劉備,著名的赤壁大戰(zhàn),劉備和孫權(quán)聯(lián)合擊敗曹操,關(guān)羽受命鎮(zhèn)守要塞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關(guān)羽率軍攻樊城,水淹七軍,活捉曹操大將于禁,斬名將龐德,威震華夏。不料孫權(quán)乘機派兵從背后偷襲,關(guān)羽敗走麥城被殺。關(guān)羽戰(zhàn)功顯赫,名聲躍居歷代名將之上,后被迫封為“壯繆侯”。民間百姓追慕關(guān)羽忠孝義勇,逐漸奉若神明。歷代統(tǒng)治者利用關(guān)羽對君主忠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漸封王、封帝。明清時代,關(guān)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與“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們面前這座氣勢宏偉的建筑就是關(guān)帝廟,首先由我介紹一下廟宇的歷史和布局。據(jù)文獻記載,解州關(guān)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擴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毀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毀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歷經(jīng)數(shù)十年修繕,始恢復(fù)舊貌。現(xiàn)在的廟院南北長700余米,東西寬200余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各種房屋200余間,規(guī)模巨大,建筑精美,氣勢恢弘,為中國武廟之最,頗具王宮氣派。整個廟宇的布局分南北兩大部分,南為結(jié)義園,北為正廟。正廟又分前后兩院,前為廟堂,后為寢宮,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的“前朝后寢”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們現(xiàn)在站在關(guān)帝廟東側(cè)的大門,從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廟部分,進人之前讓我們參觀一下南側(cè)的結(jié)義園。當年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兄弟在桃園結(jié)義,現(xiàn)在結(jié)義園的景致是依照當時的場景進行設(shè)計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義閣、假山、蓮池等建筑組成。每逢春暖花開之際,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陣陣花香襲人,頗富桃園結(jié)義詣趣。

現(xiàn)在我們出結(jié)義園,進入主廟。大家腳下的這條路是主廟的中軸線,在這條主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著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祟寧殿,兩側(cè)配以木坊、石坊、鐘鼓樓、祟圣祠、胡公祠、追風伯祠、碑亭、鐘亭和東西長廊等。正廟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襲著中國古代建筑中軸式對稱的傳統(tǒng)風格。院落內(nèi)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對稱,高聳的建筑,參天的古坊,頗具皇宮格局。

端門,又稱山門,是進入主廟的第一道門,門楣正中,鐫刻著“關(guān)帝廟”三個大字。門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鐵柱,名為“檔眾”。古代凡來朝謁關(guān)帝的官員,文官在此落轎,武官在此下馬。端門對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龍、人物、鞍馬等圖案,富麗華貴,莊重大方。

我們由端門而人,面前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雉門。文官和武官則要由文經(jīng)門和武緯門出入。東西兩側(cè)分列崇圣祠、胡公詞。這樣可以見到一字排開為三門兩祠。大家是由東邊的鐘樓下進入廟內(nèi)的,西邊的鼓樓與鐘樓遙相對應(yīng),酷似兩尊守護主廟的武士。

跨進雉門,大家可以回頭留意建在高大臺基上的門庭,臺階向內(nèi)收縮,兩側(cè)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這在古代有什么用場?“先生,你猜對了,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動戲臺。”每逢廟會演戲時,便將大門關(guān)閉,架上木板,變后部為前臺。大家可以遐想當年演“關(guān)公戲”的盛況,如今門庭隔扇上,仍鐫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證今”等字樣。

過了雉門看見一座宏敞的廳式建筑,便是午門,雖然稱“門”,實為過道。四周環(huán)有雕刻精美的石欄板,兩端鑲嵌五彩琉璃的松鶴和小鹿。步人午門,石欄的匠額,楹聯(lián)引人注目。這幅長聯(lián)是民國時解縣縣長郭象蒙所書,上聯(lián)是“國賊數(shù)操,誰曰不然,顧權(quán)無以異也。張撻伐,建綱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聯(lián)是“圣鄉(xiāng)說魯,復(fù)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靈,明把事,山川磅礴廟堂巍”。聯(lián)中罵操、貶權(quán)、頌羽一氣呵成,又盛贊關(guān)廟之盛況,可以說是聯(lián)中神品。門廳內(nèi)東西兩側(cè)和中壁有彩繪關(guān)羽生平的畫像,為河?xùn)|民間藝人所繪,表露出百姓對關(guān)羽的敬仰之情。

沿著冬青簇擁的大道,穿過雕造華美的“山海鐘靈”木坊,便是御書樓。我們置身樓下仰望,可見建筑造型精巧別致,八角藻井疊架而上,直至頂層,這是座二層三檐歇山頂建筑,又稱“八卦樓”。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為紀念康熙皇帝御書“義炳乾坤”牌匾而改稱御書樓。樓下掛有一長方草書“絕綸逸群”橫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書。

我們面前的這座高聳的建筑,是正廟的主體建筑——祟寧殿。大家聽我敘述一下祟寧殿的建造過程。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徽宗利用關(guān)羽忠貞君主的特點,對其進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關(guān)羽為“祟寧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又予重修。大殿為重搪歇山頂?shù)慕ㄖY(jié)構(gòu),面闊7間,進深6間,是專為關(guān)帝處理政事而設(shè)置。我們站在殿臺上,立刻會感受到基址高聳,月臺寬敞,頗具帝王宮殿氣派。在石欄環(huán)廊下,醒目地立有歷根石質(zhì)大柱,柱上游龍昂首奮爪飛舞在繚繞的樣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屬上乘之作。大殿的門楣上方及前檐下,懸掛著十余方題匾,“萬世人極”是清代咸豐皇帝的御書,“神勇”由乾隆皇帝欽定。殿內(nèi)木雕神龕之中,供奉著頭戴冕旒冠,身著龍袍、腰系玉帶的關(guān)羽帝王裝塑像,神情剛毅,端莊肅穆。大殿頂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兩只雄健的蹈龍鴟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麗壯觀,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稱。大殿月臺兩側(cè)有石雕華表和鐵旗桿,關(guān)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屬明代所鑄,據(jù)說重達300斤(150公斤)。

女士們、先生們,游覽完正廟,我們將參觀寢宮,習稱后院。這里原有關(guān)夫人殿和其子關(guān)平、關(guān)興殿,惜現(xiàn)已塌毀,如今翠柏、勁竹滿園,已辟作花園?;◤街埃鏋椤皻饷C千秋”木坊,兩翼是刀樓和印樓。穿過花園便是矗立在參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樓。

請看,我們面前是廟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樓,整個建筑面闊7間,進深6間,兩層三檐,九脊歇山頂,高約30余米。它上下兩層均有回廊,四周勾欄相連。值得一提的是二層上用木柱吊掛而懸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別致的結(jié)構(gòu)給人以空中樓閣之感,這種建筑手法是我國建筑史上難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給大家講述一下春秋樓的歷史和命名。春秋樓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樓內(nèi)塑關(guān)羽讀《春秋》像,且二層暖閣板壁上嵌有木版鐫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樓”?!洞呵铩芬嗝恩虢?jīng)》,因此春秋樓又稱“麟經(jīng)閣”?,F(xiàn)在,讓我們進樓內(nèi)參觀,樓內(nèi)分二層設(shè)供奉關(guān)羽的神龕,底層塑關(guān)羽帝王裝金身坐像,威武端莊。樓內(nèi)東西兩側(cè)各有樓梯36級,四周安裝木制隔扇108個,疏密相間,圖案古樸,工藝精巧。沿木梯拾級而上,可見二樓正中的木制暖閣內(nèi),塑有關(guān)羽夜讀《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燭光閃閃映照著關(guān)羽的赤褐色臉龐,他側(cè)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傳說中關(guān)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見。塑像兩旁的對聯(lián)道出了關(guān)羽的大將風度,上聯(lián)“青燈觀青史,著眼在春秋二字”;下聯(lián)“赤面表赤心,滿腔存漢鼎三分”。參觀了樓內(nèi)的陳設(shè),漫步林蔭道旁,讓我們回首再望春秋樓的風貌,整座樓拔地而起,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樓頂五彩琉璃,與陽光映照生輝奪目。正如樓上的楹聯(lián)一樣,充分顯示了春秋樓的雄偉氣魄。讓我們一起朗讀對聯(lián)結(jié)束我們的關(guān)帝廟旅游,“北斗在當頭簾箔開時應(yīng)掛斗,南山來對面春秋閱罷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關(guān)帝廟內(nèi)景致參觀結(jié)束了,讓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頗具民俗氣息的解州古廟會。大約隋唐時期,鄉(xiāng)人仰慕關(guān)羽的功德,集資興建關(guān)帝廟,并在此舉行祭祀活動。隨著時間的流逝,朗中官員和百姓前來朝拜關(guān)帝,各地商販也趕來做生意,客棧、酒店應(yīng)運而生,形成解州古廟會。到清乾隆年間,廟會規(guī)模不斷擴大。如今,廟會每年舉行兩次,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關(guān)帝廟前商販云集,藝人獻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盛況空前。關(guān)帝廟會成為具有影響的祭祀大會,正引來眾多尋訪關(guān)帝祖的海內(nèi)外游客。

千百年來,關(guān)公形象已成為代表著中華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農(nóng)家,關(guān)公由“萬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從關(guān)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謝謝大家的合作。

介紹山西的小篇九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陽縣,解放前,這里窮山惡水,七溝八梁一面坡,自然環(huán)境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艱苦。

解放后,當?shù)厝嗣癞敿易隽酥魅?,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以陳永貴、郭鳳蓮等為帶頭人的大寨人決心改變落后的面貌,敢于戰(zhàn)天斗地,艱苦奮斗,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建設(shè)了層層梯田,并通過艱巨勞動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1964年毛主席發(fā)出了“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為全國農(nóng)業(yè)的一面旗幟。全國掀起了“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發(fā)揚,大寨經(jīng)驗得到推廣。

現(xiàn)在大寨已經(jīng)成為一個優(yōu)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干凈、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chǔ)條件已經(jīng)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nóng)業(yè)旅游區(qū)。

大寨相繼建成了陳永貴墓、大寨陳列館、郭沫若詩碑、梅花鹿場、六個紀念觀景亭,開放了陳永貴故居、周恩來住址等,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開放以來,大寨人把大寨精神發(fā)揚光大,利用優(yōu)勢,發(fā)揚長處,創(chuàng)造條件,開始建立基礎(chǔ)工業(yè),建成水泥廠、襯衫廠、羊毛衫廠、地方特產(chǎn)制品廠等,還通過生產(chǎn)原煤等,打開了致富門路,大寨人正用雙手建設(shè)富裕美麗的新農(nóng)村。

現(xiàn)在大寨已經(jīng)成為一個優(yōu)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干凈、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chǔ)條件已經(jīng)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nóng)業(yè)旅游區(qū)。

大寨相繼建成了陳永貴墓、大寨陳列館、郭沫若詩碑、梅花鹿場、六個紀念觀景亭,開放了陳永貴故居、周恩來住址等,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開放以來,大寨人把大寨精神發(fā)揚光大,利用優(yōu)勢,發(fā)揚長處,創(chuàng)造條件,開始建立基礎(chǔ)工業(yè),建成水泥廠、襯衫廠、羊毛衫廠、地方特產(chǎn)制品廠等,還通過生產(chǎn)原煤等,打開了致富門路,大寨人正用雙手建設(shè)富裕美麗的新農(nóng)村。

位于山西省永濟縣城東20公里處,以五老峰、古蒲州為中心,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云仙閣等6個景區(qū),最高處月坪梁海拔2100米,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區(qū)內(nèi)重巒疊嶂,懸崖峭壁,怪石險洞,并有奇花異木,珍禽異獸和清幽澤潤的山泉流水,山上巖洞幽深,廟宇甚多,雙瀑飛流,為旅游勝地。

五老峰史稱東華山,歷史上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峰險峻,需攀鏈而上,屬丹霞地貌。這里是層層峰巒,森林古木,各種生物覆蓋著整個山野?;t草綠,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臺觀庫存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說。游人往縣城西南遠眺,見有東錦屏峰、西錦屏峰、太乙坪峰、棋盤山峰四山峰仙態(tài)神姿,隱現(xiàn)于云煙蒼茫之中,將高1809.3米的玉柱峰環(huán)抱其中,“有偃蹇傴樓之伏”,猶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迎貴賓之勢,故名五老峰。

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靈峰”,游人需攀鏈而上。峰頂上有3000平方米的擔地,北高南低,有七大人文景點:南天門、靈官廟、菩薩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筑遺址。以玉柱峰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峰,峰腰建藥師洞;右有西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峰?!八姆鍘土⒉桓仪?,儼然商皓翌帝子”。還有五指峰、筆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爺視,或如椽筆聳天,或或者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其間寺廟觀宮分布其間有64座,洞穴有12個,源泉有9處。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邃幽靜,形狀各異,對地質(zhì)學、成因?qū)W、氣象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考古學都很有研究價值。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涌而不溢。這里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松濤、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風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圖畫之中。

據(jù)史籍記載,早在晉代張僧鑒的《潯陽記》中就有“五老峰橫隱蒼空,其形勢如河中府虞鄉(xiāng)縣五老山”的記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中有“奇峰霞舉,孤標峰出,罩絡(luò)群泉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項”的描寫。歷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詩賦予以贊美和記述,如碑文記述“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峰嶙峋萃律秀麗更甲條山”,譽為三晉之第一勝跡了。據(jù)考察,在山上的古建筑遺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方形花磚,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說明古代五峰山早為游客的留連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道教排列為“第五十二福地”。

從眾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峰曾有千年的繁榮紀事,又有許多民間傳說軼聞,宋代楊業(yè)在此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的孫飛虎在此安營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張果老、呂洞賓等人物都有許多傳奇的趣聞,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十五是朝峰廟會,南北商賈官吏云集人數(shù)多達數(shù)萬。現(xiàn)存明萬歷年木刻《條山玉柱晴峰圖》、民國初年印制的《新繪山西虞鄉(xiāng)縣西南五老峰勝景全圖》都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繁榮景象。直到日軍人侵前,從山下的虞鄉(xiāng)西關(guān)到山上的玉柱峰頂,沿途開設(shè)的茶館、飯律就達四十多處。山口的寺廟、梨園社戲輪番獻藝,余音繚繞,民間娛樂活動及迎神賽會盡情抒懷,熱鬧非常。之后,出于多種原因,五老峰便逐漸衰落而鮮為人知了。

朔縣漢墓群概況。

朔縣屬于雁門郡,馬邑縣。馬邑故址是兩漢時期北方的軍事重鎮(zhèn),漢王朝派駐重兵扼守,抗擊匈奴的進擾。因為漢代盛行原葬,所以兩漢僅4間,在這平沙莽莽的邊陲,遺留下大批的戍邊官吏、士兵和平民的墓葬。朔陽漢墓群之大,分布之廣,保存之完整是全國少見的。

從1983年3月組織朔縣漢墓群的發(fā)掘,對研究漢代社會、經(jīng)濟、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對墓葬、器物的分期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在平朔露天煤礦生活區(qū)就有漢墓800多座,年代是從西漢初到東漢末的400年間。從墓葬的開制看,有堅穴墓、洞室墓、磚室墓、木槨墓等不同形制的墓葬。墓有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均有墓道;木槨墓,槨室由槨蓋、槨壁、鋪地板、墊木組成。從這些墓葬形制的發(fā)展中,可窺視到漢代社會的逐漸進步。

在漢墓挖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極有價值的現(xiàn)象。在一個墓穴中,土壁上完整保留著當年挖墓人的足窩和一道道的鎬痕。在一個墓穴的陶罐里,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漢代老鼠。至今肢體保存完好。從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看,這里漢墓中的主人不是當年戰(zhàn)死沙場的將士,而是屯居邊塞正常死亡的軍民。從出土印章看,基本屬于王、秦兩大家族。這些墓大多為一棺一槨,仰身直肢。

但也有罕見的現(xiàn)象:一座母子合葬墓,墓中有一大一小兩具骨骸,媽媽摟著孩子,相依為命,其情悲傷,催人淚下。倆人是同死的?先后死的?還有一座夫妻合葬墓,棺內(nèi)有兩副骨架,側(cè)身曲肢,緊緊摟抱,女尸頭枕在男尸的胳膊上,男尸緊摟女尸于懷中,真可謂至死不分離?!霸谔煸缸鞅纫眸B,在地愿為連理枝”啊!另一個小小墓穴中,有一對骨骸被反縛著手,首體分離,跪臥于土穴之中。他們是戰(zhàn)俘,還是奴隸?是被殺,還是被活埋?還有一座墓穴中,有兩架肢體,一架躺在棺內(nèi),另一架在棺外作爬行狀。這些奇特怪異的骨骸和葬法,給考古工作者提出了一道新課題。

這批漢墓的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在已經(jīng)發(fā)掘的隨葬器物中有陶器、漆器、玉器、銅器、鉛器等。其中有一組銅質(zhì)伎人鎮(zhèn),造型粗獷、線條簡練,形態(tài)各異,還有一件直徑為18厘米的百乳鏡,銅質(zhì)佳、制作精、乳釘聚于鏡面,似浩字繁星,是漢鏡中的珍品。銅質(zhì)的四神熏爐和龜鶴博山爐,一個制作精細,一個刻工精細,具有一定的藝術(shù)價值,也是珍貴的文物。還有漢武帝、宣帝、文帝、新莽及東漢等時期的各式錢幣。此外還出土大量兵器,這證明雁朔地區(qū)確實是個大動干戈、兵家爭奪的古戰(zhàn)場。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參觀的是大同云岡石窟。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大同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方石雕藝術(shù)寶庫,是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公認的與甘肅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據(jù)史書記載,云岡石窟開鑿于公元460年前的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個,現(xiàn)存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龕1200多個。依據(jù)武周山勢自然起伏,云岡石窟又分為東、中、西三部分,今天我們著重參觀第5、6窟和被譽為云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面我們從第5、6、窟開始參觀。

云岡石窟的第5、6窟是毗連一體的一組雙窟。是云岡石窟最精彩、最為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窟的洞窟開頭為橢圓形的草廬式,分前后兩室。進入后室,首先感覺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這尊兩腿雙盤的大像高達17米,為云岡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著褒衣博帶,通肩袈裟,頭頂為藍色螺鬢,佛像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目,鼻準方直,雙肩垂耳,給人以一種端莊、肅穆、慈祥之感。由于后世為了積功德造福,對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裝,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們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態(tài)了。第5窟的佛像布局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為釋迦牟尼佛,佛像的右邊這尊立佛是未來佛,由于這尊佛身上泥裝的脫落,我們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藝術(shù)的風采。第5窟值得讓大家欣賞的還有,在窟室南壁門拱上方兩層高約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門東側(cè)雕有菩提樹和樹干下二佛對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們參觀第6窟。

第6窟被為云岡石窟的“第一偉窟”??咂矫娉收叫?,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約15米,它分為上下兩層。整個洞窟雕飾富麗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滿了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yǎng)人和瑞鳥、神獸、花卉等,這是一座熱鬧擁擠、琳瑯滿目、美妙神奇的佛國世界。由于雕刻技藝極為精湛,雕刻內(nèi)容十分豐富。第6窟被譽為云岡石窟的“第一偉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層的接引佛。整個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層大龕的5尊佛像,都采用近似圓雕的高浮雕刻法來增加佛像的立體感。在中心塔柱上層4個角和4個9層塔柱和上層中心的四方立佛,更是采取了具有鏤空雕刻法。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獨具匠心的仙人們利用有限的壁畫,用淺浮和高浮雕相結(jié)合的手法,以塊浮雕的形式連接排列,形象而生動的雕刻了33幅釋迦佛陀本生的故事圖,吧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20窟,第20窟就是被譽為云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經(jīng)歷了1000多年的洞窟坍塌之后,這尊高達13.7米的大佛就端坐在光明之中了。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她的圓潤的發(fā)髻,寬闊的額頭,細纖的長眉,方直的鼻梁,垂直的雙耳,雕刻的極其自然,那充滿了無窮智慧的雙眼是那樣的安詳和寧靜。這尊佛像在端莊之中含著俊秀,在慈祥之中藏著莊嚴,在智慧之中有露著敦厚。堪稱妙相之佛,傳神之佛。作為云岡石窟5萬余尊佛像的代表,她不辭勞苦,年復(fù)一年的用佛祖那博大的仁愛撫慰著蕓蕓眾生。

應(yīng)縣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應(yīng)縣城內(nèi)西北佛宮寺內(nèi),俗稱應(yīng)縣木塔,應(yīng)縣木塔導(dǎo)游詞。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一

俗話說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鄙轿鞯拿媸晨芍^是鼎鼎有名。

山西,是中國的面食大省,中國民間素有“南米北面”之說,山西是“北面”的典型代表。這主要與山西的自然環(huán)境因素有關(guān)——山西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其次是玉米、高粱等。因此,面粉就成為山西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糧。

在眾多面食之中,我最喜歡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它同北京炸醬面、山東伊府面、河南魚焙面、四川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譽。

刀削面由于制作迅速,材料簡單,風味獨特,深受大家的喜愛。刀削面的做法與其他面不同,它不是用刀切,而是用刀削,削出來的面是否好吃,就要看削面的廚師刀功是否夠好了。

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長的筒狀,削面時人站鍋前,一手托住揉好的面團,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里削。削面時,不僅手腕要靈,而且出力要平,只聽“嚓、嚓、嚓”幾聲,面條像密集的短箭一樣射入鍋中。削出的面條呈三棱形,條條寬厚長度一樣。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的面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

鍋內(nèi),湯滾面翻,不到兩分鐘就可以盛出上桌。廚師把煮好的面撈入碗中,澆上香飄四溢的濃湯,撒上香菜和牛肉,白的、紅的、綠的,光看一眼,就會讓你垂涎欲滴!

褐色的牛肉濃湯、綠色的青菜,襯托著白胖胖的面條……。

再仔細看碗里,這面條中厚邊薄,有些像柳葉,又有些像木耳的花邊……顧不得再欣賞了,我一陣猛吃起來。放入口中,這刀削面軟而不爛,入口外滑內(nèi)筋,很有勁道,并越嚼越香,口感極佳!轉(zhuǎn)眼間,一大碗面就被我吃得一條不剩。我喝了口湯,湯味鮮美,油而不膩。不一會兒,這碗美味的山西刀削面便被我吃了個底朝天。

除刀削面外,拉面、刀撥面、搟面、剔尖、貓耳朵、河撈等面食,也都是典型的山西特色面食。此外,山西美食中,太谷餅、聞喜煮餅、灌腸、芮城麻片、高平燒豆腐、介休貫餡糖、忻州瓦酥、平陽泡泡糕……都有獨特風味,堪稱地方美食中的上品。

一碗刀削面,可以讓你眼、嘴都得到滿足。歡迎你來山西品嘗哦!

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數(shù)平遙。那平遙有什么面食呢?這個就要說一說世界名吃刀削面了。

平遙刀削面吃起來好吃,做起來可是有點難。首先要選上好的面粉,接著就要和面,這和面可有講究,要反復(fù)揉,和好的面團必須軟硬合適。削面是一個技術(shù)活,把揉好的面團放在手上,拿刀削面專用刀進行削。削出的面形狀必須是柳葉形的,兩端尖,中間略厚。邊削邊煮,大約兩三分鐘后,削好的面像小魚兒似地在鍋面上跳躍時,面就熟了。要注意了,刀削面的澆湯是熬制的骨頭湯或者肉湯,其中加了很多特配的調(diào)料,味道鮮美彌久。

我比較喜歡吃西紅柿雞蛋刀削面,再加一點肉絲湯味可美了。如果要吃炒刀削面,就在鍋里倒一點油放兩顆雞蛋,待雞蛋熟后就把西紅柿放進去,聞到香味時就該刀削面出場了,把刀削面放在鍋里和西紅柿雞蛋仔細攪拌,這時你會聞到一股香味從鍋里溢出,你便會迫不及待得把面放到碗里,細細品味,西紅柿、雞蛋、面的香味瞬間釋放出來,越嚼越香。咽下去真是回味無窮。

怎么樣,你覺得平遙的刀削面香嗎?那就快來山西平遙品嘗刀削面吧。賞平遙古城,嘗平遙面食。

山西是面食之鄉(xiāng),面食種類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為有名,可謂“面食之王”,它有內(nèi)虛外筋、柔軟光滑、易于消化等特點,與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武漢的熱干面、四川的擔擔面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過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稱“面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面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嘗之后,都贊不絕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鄉(xiāng)之后,都要先趕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來解日夜思念之情。

關(guān)于刀削面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他們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并規(guī)定10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讓老漢去取刀,結(jié)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里?;丶液?,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zhuǎn),忽然想起懷里的鐵皮,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囔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薄翱场弊痔嵝蚜死掀?,她把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nèi),煮熟后撈到碗里,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边@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

刀削面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里,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棱趕一棱,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棱?!币f吃了刀削面是飽了口福,那么觀看刀削面則飽了眼福。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p>

到了大同,除了要看美景,還要記得來碗刀削面哦!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二

"人說山西好風光…",每當唱起這首歌,我的'眼前就浮現(xiàn)出令我自豪的山西特產(chǎn):貫餡糖、煤炭、老陳醋,但最使我自豪的就是山西老陳醋。

也許你知道,我的家鄉(xiāng)介休綿山是山西老陳醋的發(fā)源地,源于順城關(guān)的王來福這位年輕人,他從小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子承父業(yè),開了"自成功"醋店,有一次,王來福把醋放到院子中,經(jīng)過風吹日曬,沒想到醋更加味美色佳,"自成功"的生意紅火起來,但卻冷落了他的叔父,叔父把王來福和老管家趕出了府院,王來福和老管家來到清徐,開了"美和居"醋坊,生意也十分不錯。至今,"美和居"一直享譽海內(nèi)外。

為什么老陳醋如此味美?原來,老陳醋的原料大多以高粱、大曲、谷糠、麥麩發(fā)酵而成。需要經(jīng)過蒸、酵、熏、淋、陳五道工序,最后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陳。

老陳醋不僅是飯桌上的調(diào)味品,而且具有開胃、殺菌、生發(fā)、減肥、降壓等功效,還可以使雞骨、魚刺軟化,促進鈣的吸收。

醋的品種也十分多,有姜蒜醋、調(diào)料醋、餃子醋……各種品味。著名影視演員徐帆,為山西老陳醋代言,更增添了它的神奇。

老陳醋名揚四海,具有300余年的歷史,被喻為"天下第一醋",并快速向歐亞十多個國家輸出。

陳醋色、香、醇、濃、酸,是我們介休人的驕傲。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三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西省太原市。那里風景優(yōu)美,古韻悠長。有高高聳立的太行山,有蜿蜿蜒蜒的汾河;有古樸肅穆的晉祠,還有林立的晉商錢莊。那里開創(chuàng)了中國的大唐盛世,也記載了八路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輝煌。我最喜歡的是記錄了支撐中國近百年的能源·最能代表山西煤海特色的博物館山西煤炭博物館。

煤炭博物館坐落在太原市中心,雄偉的博物館正門有一塊重達四十多噸的烏煤,這塊烏煤通體烏黑光亮,樣子像守在博物館門前的“巨人衛(wèi)兵”。

博物館里陳列著各個朝代的采煤工具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各式各樣的煤炭標本,和煤炭中夾雜著的各種幾千萬年前的動植物化石。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博物館地下的模擬煤礦。

模擬煤礦按照現(xiàn)實中開采的順序展現(xiàn)給大家,據(jù)導(dǎo)游介紹,實際上這樣的采掘巷道在這座城市的地下共有十幾層。我們帶著礦帽,乘坐籠式電梯下到地下開始參觀。直徑三米多的大型采掘機轟轟地轉(zhuǎn)動,把煤塊從煤層中開采下來,掉落的煤塊通過龐大的傳送帶運往地面的選煤廠,再由地面的工人進行分類篩選后,將不同品質(zhì)的煤送往鋼鐵廠,發(fā)電廠,供熱廠,讓它們發(fā)揮不同的作用。

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煤里還有一種叫做“煤精”的,也被稱為“煤玉”,它比普通的煤炭更細膩,更堅硬。用它可以雕刻出來精美的工藝品,而且不會掉色。聽導(dǎo)游說純的煤炭經(jīng)過物理處理還能變成金剛石呢!這就更加讓人意想不到了!

這就是山西太原,我的家鄉(xiāng),煤的海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四

山西,是中國的面食大省,中國民間素有“南米北面”之說,山西是“北面”的典型代表。這主要與山西的自然環(huán)境因素有關(guān)——山西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其次是玉米、高粱等。因此,面粉就成為山西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糧。

在眾多面食之中,我最喜歡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它同北京炸醬面、山東伊府面、河南魚焙面、四川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譽。

刀削面由于制作迅速,材料簡單,風味獨特,深受大家的喜愛。刀削面的做法與其他面不同,它不是用刀切,而是用刀削,削出來的面是否好吃,就要看削面的廚師刀功是否夠好了。

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長的筒狀,削面時人站鍋前,一手托住揉好的面團,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里削。削面時,不僅手腕要靈,而且出力要平,只聽“嚓、嚓、嚓”幾聲,面條像密集的短箭一樣射入鍋中。削出的面條呈三棱形,條條寬厚長度一樣。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的面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

鍋內(nèi),湯滾面翻,不到兩分鐘就可以盛出上桌。廚師把煮好的面撈入碗中,澆上香飄四溢的濃湯,撒上香菜和牛肉,白的、紅的、綠的,光看一眼,就會讓你垂涎欲滴!

褐色的牛肉濃湯、綠色的青菜,襯托著白胖胖的面條……。

再仔細看碗里,這面條中厚邊薄,有些像柳葉,又有些像木耳的花邊……顧不得再欣賞了,我一陣猛吃起來。放入口中,這刀削面軟而不爛,入口外滑內(nèi)筋,很有勁道,并越嚼越香,口感極佳!轉(zhuǎn)眼間,一大碗面就被我吃得一條不剩。我喝了口湯,湯味鮮美,油而不膩。不一會兒,這碗美味的山西刀削面便被我吃了個底朝天。

除刀削面外,拉面、刀撥面、搟面。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五

山西特色小吃有很多,例如,過年吃餃子,還有各種面:刀削面、饸饹面、拉面、手搟面……還有很多。

在這里面我最推薦的是刀削面,削出的刀削面,一片連一片,好像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道道弧形白線,面片落進湯鍋,湯滾面翻,又好像銀魚戲水,煞是好看。有一首詩這樣描寫:“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面要揉成尺余長的筒狀,削面時,人站鍋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里削。削出的面條呈三棱形,寬厚長度一樣。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的面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雪白的面條配上不同的湯汁和肉粒,別有一番風味。人稱山西人是“醋老西兒”,所以調(diào)料里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一小勺鮮紅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碗。

聽說,刀削面還有一個故事:據(jù)傳當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后,為防止?jié)h人造反,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器具全部沒收,每十戶人家只能用一把廚刀輪流做飯。有位老漢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別人搶先拿走了。老漢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塊薄鐵皮,想到就用這個切吧!他把揉好的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鐵片就削了起來,薄薄的面片就這樣削好了,這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品嘗刀削面也是一種學問。我總是先舔舔香濃醇厚的醬汁,感受它鮮美的味道,然后夾起倆三根面條和一塊五花肉,放進嘴里慢慢咀嚼,品味那外滑內(nèi)筋亂而不黏的刀削面和鮮嫩口渴的五花肉,任那濃郁的氣息在嘴里回蕩,接著再將湯一掃而光,吃到滿嘴是油才意猶未盡地離開。

刀削面不愧為山西面食之首,怪不得在世界享有盛譽。如果大家有時間,可以來這里平嘗平嘗。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六

我的家鄉(xiāng)山西復(fù)雜多變的地質(zhì)、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貴生物等自然景觀,其自然旅游資源之豐富位列全國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幾乎擁有所有的自然景觀,而鹽池、萬年冰洞、火山群卻是絕大部分省份所沒有的。

山西多名山,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五岳、五鎮(zhèn)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道教名山北武當山、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五老峰、全國十佳自然保護區(qū)之一的蘆芽山、五鎮(zhèn)之一的中鎮(zhèn)霍山、保存有華北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的歷山、太行山脈中奇絕險峻的太行大峽谷、王莽嶺、黃崖洞,另有靈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龐泉溝等,山色不同,神態(tài)各異,分別以險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勝。有的可游覽觀賞,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訪古尋幽,有的可供瞻仰。大川首數(shù)黃河,是山西、陜西兩省的天然分界線,流經(jīng)山西19個縣,流程965公里,先后匯入18條較大的支流和上千條溪流,晉陜黃河峽谷兩岸秀峰林立,形態(tài)萬千,風陵渡一帶的黃河寬達數(shù)十里,為黃河最寬處。這些名山大川猶如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卷,形成多處風光寶地,成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旅游資源。

山西因氣候、土壤結(jié)構(gòu)、生活條件,和土特產(chǎn)品不同,創(chuàng)造出千姿百態(tài)的地方風味小吃。并且一個小吃成為一個地方形象的代指?,F(xiàn)在這些獨特的風味小吃,已日漸從家庭餐桌走向集市攤點。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七

我的家鄉(xiāng)在太原,那里沒有舉世聞名的景點,但在我的心中,家鄉(xiāng)卻是那樣的美。

太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具有文明古城的稱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太原坐落于山西的中部是山西的省會城市,這里有許多美麗的景點。

春天,溫暖的陽光灑在汾河上,汾河便掀起了一層層金色的波紋,一條條小魚在水里歡快的游著。樹木也抽出了新的枝條。每逢春暖花開的時候,槐樹上的花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讓人向往。

在炎熱的夏天迎澤公園便是最好的去處,那里有許多驚險刺激的游戲,可以讓你玩兒個夠。如果玩累了,你可以在迎澤湖上邊劃船邊欣賞美麗的風景。在湖的中心有一個小島,上面也有游樂園和運動場供人們娛樂。在迎澤公園的假山上有一個瀑布那也是相當壯觀的。

在迎澤公園的旁邊便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迎澤大街,因為它貫穿了整個太原市,而且街道也是不一般的:又寬又直,有許許多多的小汽車的街道上飛速行駛著,能并排走八輛汽車,更讓人興奮的是它是全國第二大街道!

每當秋天你會看到大街上、公園里銀杏葉隨風飄動,脫離了大樹向乘坐降落傘一樣的飄下來,它們將為自己的下一代做出貢獻;冬天,天龍山上真是白雪皚皚像終年不化的積雪一樣。

太原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比如晉祠、雙塔、天龍石窟、屈圍山等,其中晉祠是比較著名的。

在太原的點點滴滴讓我難忘,在太原的舞臺上我盡情塑造著完美的自我……。

太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太原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樣讓人向往。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八

對于每個人來說,家鄉(xiāng)是難以忘懷的,當然我也不例外。它即使不是很奢華,它即使環(huán)境不向其他城市一樣優(yōu)良,但是我們無論離開家鄉(xiāng)多久,都不會忘記。

誰不說自己的家鄉(xiāng)好呢?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呢?你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嗎?家鄉(xiāng)的什么是你最牽掛的?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xiāng)吧!

先看看丹鳳公園吧:聽,聽那嘀咕著的鳥兒訴說閑談寧靜的景象,聽那叮咚著的水珠落入溪水中。清脆悅耳的聲音讓人無比陶醉。聽那大山用雄厚的聲音把它那不凡的人生講訴著,聽那流水帶著歡樂愉悅的奔流聲一直走下去,是它養(yǎng)育了生命,是它讓生命受到滋養(yǎng);再聽聽看呀!那美妙嘹亮的歌聲在山間中回蕩,是她,是她,快看,快看啊!她站在溪水岸邊的石頭上,唱著美妙的歌,山,用它雄厚的聲音伴樂,水,用清脆的叮咚聲演奏。清晨的日光愈來愈烈,從溪水中折射出五彩的光,溪水中的荷花開的那么燦爛?!耙环剿琉B(yǎng)育了一方人”美景襯著驕陽,如一幅水天相接的山水畫一樣。

在來看看朝陽閣吧:他坐落于壽陽縣城東關(guān)外,日出即照,故名。朝陽閣初建于明正德十二年,清代三度重修。上世紀60年代被拆除,20xx年修復(fù)。長期以來,我們把朝陽閣當作壽陽的象征并賦予許多美好的神話,是傳說中老壽星宴請眾神仙的寶地,現(xiàn)被今人視為象征壽陽歷史精粹、人文標志和精神家園的“文化圖騰”。

“人說山西好風光。”這句話不錯吧?當然,我的家鄉(xiāng)還遠遠不止這些景物。還有許多特產(chǎn),讓我來挑幾個重點給你們講講吧!

壽陽豆腐干制作歷史悠久,豆腐作坊遍及鄉(xiāng)村集鎮(zhèn),壽陽豆腐干用當?shù)禺a(chǎn)優(yōu)質(zhì)大豆制成,由于土質(zhì)和氣候適宜,壽陽大豆顆粒飽滿,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份,且品種多,產(chǎn)量高,豆種純正優(yōu)良。用傳統(tǒng)工藝精制的豆腐干,低糖、微咸,口感細膩,味感清香,具有高蛋白質(zhì)脂肪,高維生素低膽固醇等特點,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壽陽豆腐干廣泛用于飯店、家庭、旅游、軍需等多方面?!皦坳柖垢伞笔菈坳柼厣a(chǎn)品,多年來受到消費者贊譽。

聽了我給你們的介紹,你們絕得怎樣?這么好的地方豈有不來之理?我免費給你們當導(dǎo)游哦!

介紹山西的小篇十九

今年國慶節(jié),我們一家終于有機會來到了仰慕已久的山里泉。

山里泉位于太行山南部,晉豫兩省的澤州、陽城、濟源三縣市的交匯處。早上,我們從晉城出發(fā),走了二十多公里的盤山公路,穿過了“水簾洞”,終于來到了山里泉景區(qū)。一下車,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屹立在面前,它就是紗帽山,它因形狀如古代的烏紗帽而得名。望著眼前奇幽秀險、如圖如畫、鬼斧神工、令人神往的紗帽山,旅途的辛苦和勞累馬上一掃而光??邕^吊橋,我們來到了紗帽山腳下,準備登山。陡峭的臺階直通山頂,我憋足了勁,覺著自己定能“一步登天”,可才登了百十個臺階,便把我累得氣喘如牛。我們在半山腰的亭子里休息了一會,繼續(xù)向上攀登。經(jīng)過一步一臺階的艱難攀登,終于到達了山頂。從山頂向下眺望,山里泉的景色盡收眼底。四周群山起伏,云霧繚繞,河水碧波蕩漾,令人陶醉。

我們沿著山梁繼續(xù)往后山走,一路上拜訪了老態(tài)龍鐘的千年古橡樹伯伯,欣賞了秀美的“一線天”風景,坐著“天下第一滑”滑道下了山,來到了獼猴樂園。這里的猴子機靈可愛,非常招人喜歡。游人給猴子喂食、與猴子一起拍照,猴子與游人相處得其樂融融。

最后,我們乘車來到了水上樂園。水上樂園有“鋼索橋”、“荷葉橋”、“情侶橋”等游樂項目,和電視上的“闖關(guān)”節(jié)目非常相似。如果闖關(guān)失敗,就會變成“落湯雞”了!剛開始,我哪個項目都不敢玩,生怕落水。爸爸和媽媽鼓勵我說:“寶貝兒,加油,你是最棒的!”聽到爸爸媽媽的鼓勵,看到與我年齡相仿的小孩也能順利過關(guān),我頓時信心倍增,順利通過了鋼索橋、荷葉橋,并且一連串的闖了好幾個來回。爸爸媽媽豎起大拇指夸我“真棒”!

太陽快要落山了,我們一家人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山里泉。回家的路上,山里泉那美麗的景色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

介紹山西的小篇二十

在眾多面食之中,我最喜歡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它同北京炸醬面、山東伊府面、河南魚焙面、四川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譽。

刀削面由于制作迅速,材料簡單,風味獨特,深受大家的喜愛。刀削面的做法與其他面不同,它不是用刀切,而是用刀削,削出來的面是否好吃,就要看削面的廚師刀功是否夠好了。

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長的筒狀,削面時人站鍋前,一手托住揉好的面團,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里削。削面時,不僅手腕要靈,而且出力要平,只聽“嚓、嚓、嚓”幾聲,面條像密集的短箭一樣射入鍋中。削出的面條呈三棱形,條條寬厚長度一樣。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的面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

鍋內(nèi),湯滾面翻,不到兩分鐘就可以盛出上桌。廚師把煮好的面撈入碗中,澆上香飄四溢的濃湯,撒上香菜和牛肉,白的、紅的、綠的,光看一眼,就會讓你垂涎欲滴!

褐色的牛肉濃湯、綠色的青菜,襯托著白胖胖的面條……。

再仔細看碗里,這面條中厚邊薄,有些像柳葉,又有些像木耳的花邊……顧不得再欣賞了,我一陣猛吃起來。放入口中,這刀削面軟而不爛,入口外滑內(nèi)筋,很有勁道,并越嚼越香,口感極佳!轉(zhuǎn)眼間,一大碗面就被我吃得一條不剩。我喝了口湯,湯味鮮美,油而不膩。不一會兒,這碗美味的'山西刀削面便被我吃了個底朝天。

除刀削面外,拉面、刀撥面、搟面。

介紹山西的小篇二十一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姐姐,去了中國古文化博物館山西。在山西,我去了平遙的古城、靈石縣的王家大院和祁縣的喬家大院,這三個地方,使我記憶猶新。下面,請聽我娓娓道來吧!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朝,距今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他們家有農(nóng),從商到官,官至二品。他們家有一個院落是為皇帝出行訪問時居住的,之所以皇帝一外出就到王家大院住,是因為王家大院很像紫禁城,還有王家大院的后院,像故宮一樣,很氣派。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時期,后又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及民國初年多次增修,時間雖跨過了兩個世紀,卻保持了建筑風格的渾然天成。其中大當家喬致庸的屋子,寬1。5,長2米,防火、防盜、防偷聽等,因為他們家是經(jīng)商的,他們家的錢占當時國庫的七分之一。

平遙古城。

當我去平遙古城時,已經(jīng)接近黃昏了。在古城,我走在一條條美食街上,很興奮,琳瑯滿目的美食,使我這個“吃貨”的眼睛看不過來了,就連空氣中都彌漫著誘人的香氣,有金黃的蛋黃酥、鮮紅的牛肉等。我吃了好多的美食,有刀削面、剔尖、石頭餅、莜面栲栳姥、烤梨等。

王家大院和喬家大院的建筑,蘊含著許多中華文化知識,而平遙古城的美食是不是給人一種垂涎欲滴的感覺呢?美食不是靠嘴說出來的,而是要親自去嘗試,去過平遙的人都知道“我在平遙等你”這句話在哪兒。有時間,你也去山西逛逛吧!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815186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