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佛學的論文(案例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8 15:04:14
最熱佛學的論文(案例15篇)
時間:2023-10-28 15:04:14     小編:紫薇兒

總結(jié)不僅是對知識的鞏固和梳理,更是對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醫(yī)療工作寫總結(jié)時需要注意哪些要點?有沒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供參考?這是一些分享的寫作經(jīng)驗

佛學的論文篇一

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jié)束,大家都知道畢業(yè)生要通過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是一種有準備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么畢業(yè)論文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畢業(yè)論文提綱格式范本,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確定論文提要,再加進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論文提要是內(nèi)容提綱的雛型。一般書、教學參考書都有反映全書內(nèi)容的提要,以便讀者一翻提要就知道書的大概內(nèi)容。我們寫論文也需要先寫出論文提要。在執(zhí)筆前把論文的題目和大標題、小標題列出來,再把選用的材料插進去,就形成了論文內(nèi)容的提要。

(二)原稿紙頁數(shù)的分配

寫好畢業(yè)論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據(jù)論文的內(nèi)容考慮篇幅的長短,文章的各個部分,大體上要寫多少字。如計劃寫20頁原稿紙(每頁300字)的論文,考慮序論用1頁,本論用17頁,結(jié)論用1—2頁。本論部分再進行分配,如本論共有四項,可以第一項3—4頁,第二項用4—5頁,第三項3—4頁,第四項6—7頁。有這樣的分配,便于資料的配備和安排,寫作能更有計劃。畢業(yè)論文的長短一般規(guī)定為5000—6000字,因為過短,問題很難講透,而作為畢業(yè)論文也不宜過長,這是一般大專、本科學生的理論基礎(chǔ)、實踐經(jīng)驗所決定的。

(三)編寫提綱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于它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構(gòu)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準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以《關(guān)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簡單提綱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一、序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二)目前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xiàn)狀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三、結(jié)論

1.提出中心論題;

2,說明寫作意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1.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確立,為建筑勞動力市場的產(chǎn)生創(chuàng)造了宏觀環(huán)境;

2.建筑產(chǎn)品市場的形成,對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培育提出了現(xiàn)實的要求;

3.城鄉(xiāng)體制改革的深化,為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4.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建立,是建筑行業(yè)用工特殊性的內(nèi)在要求。

一、論文題目。論文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nèi)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畢業(yè)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二、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佛學的論文篇二

師德是教師這種職業(yè)的靈魂和精髓。因此提高師德修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新時期加強師德修養(yǎng),需要提倡“三種精神”。

一是學習理論,提倡終身從教的獻身精神。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是思想品質(zhì)形成的指南。沒有正確的理論作指導,人就會迷失方向,失去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馬列主義、xxx思想、xxx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學習黨和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guī),學習黨的“十七”會議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持久的動力。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得提倡終身從教的獻身精神。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管別人怎么看,自己都要有堅定的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信念,為自己能夠終身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而自豪。要從“靈魂工程師”的高度認識終身從教的偉大意義和使命感,丟掉一切私心雜念,真正做到忠于教育事業(yè),在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把“三尺”講臺和所有的學生作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滿腔熱情去哺育學生,用高尚的靈魂凈化學生。要向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學習,終身“粉墨生涯”,為教育事業(yè)鞠躬盡瘁。

二是教書育人,提倡認真執(zhí)教的敬業(yè)精神。教書育人、認真執(zhí)教是教師的職責。一名優(yōu)秀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生活的導師,是學生道德形成的引路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不學無術(shù)的教師,消極指導別人的人是沒有軀體的人影,是無水之源、無燈之光,因而是空洞無物的?!爆F(xiàn)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的增多,傳遞信息方式也隨之變換更新,這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要開拓新的思路,建立新模式,深入探索,進行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行家里手。

三是關(guān)心學生,提倡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學生都希望老師是一個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書的機器。熱愛學生是教師按照國家教育方針,在履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代新人這一職責時所產(chǎn)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感。老師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正如安﹒謝﹒馬卡連柯說的那樣:“教師的心應該充滿對每一個他要與之打交道的具體的孩子的愛,盡管他們可能會給教師帶來更多不愉快的事情?!睂W困生更需要愛,更需要關(guān)心和溫暖。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性格和習慣也不盡相同,但不管他們之間有多么大的差別,甚至有的學生缺點較多,很難教育,然而他們都是祖國未來的建設(shè)者,老師要急他們之所急,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熱愛和嚴格要求是一致的。辛勤的園丁愛護自己種植的小樹苗,希望長大后成為有用之材,但他們決不會心疼砍去樹干上滋生出來的七枝八杈。俗話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崩蠋煇蹖W生的另一個表現(xiàn),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缺點,及時給以幫助和教育。

總之,老師是學生知識增長和思想進步的導師。通過老師的勞動培養(yǎng)人、塑造人、改造人,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這是教育的宗旨,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笆曛?,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比嗣窠處煋撝囵B(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任,因此老師的道德素養(yǎng)也需要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p>

[論師德修養(yǎng)的三種精神]

佛學的論文篇三

中 國 礦 業(yè) 大 學

姓名:(三號楷體加粗,下同) 學號: 01000076

學院: 管 理 學 院

專業(yè):

論文題目:

指導教師: 職 稱:

20××年 ×× 月 ××

××××大學畢業(yè)論文任務(wù)書

學院管理學院專業(yè)年級學生姓名

任務(wù)下達日期:年月日

畢業(yè)論文日期: 年月日至 年月日

畢業(yè)論文題目:

畢業(yè)論文主要內(nèi)容和要求:

院長簽字:

指導教師簽字:

擴展資料:

畢業(yè)論文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chǔ)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處理數(shù)據(jù)和信息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3、培養(yǎng)學生進行社會調(diào)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jié)寫作等基本技能。

畢業(yè)論文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chǔ)理論,去分析、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jié)。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撰寫畢業(yè)論文對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畢業(yè)論文在進行編寫的過程中,需要經(jīng)過開題報告、論文編寫、論文上交評定、論文答辯以及論文評分五個過程,其中開題報告是論文進行的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也是論文能否進行的一個重要指標。

佛學的論文篇四

1.兩種宗教建筑的共同特色

不論是xxx教的磚雕意境(尤其拱北),還是佛教造像的逼真、連廊彩繪的勸教故事,均是對自身宗教主張的彰顯,以及對所提倡的敬主事人、勸善戒惡、修身養(yǎng)性等人生修養(yǎng)的明示或暗示。不論是清真寺,還是佛堂,描繪或雕飾均可見祥云、卷草、松柏、牡丹、蓮花等圖紋,均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具有獨特風骨和風格的自然之物和文化元素的弘揚,借以宣揚其宗教價值。中衛(wèi)高廟在地上殿宇墻壁上繪有臥冰取魚、千手千眼觀音來歷、對犯錯者的懲罰等題材的勸善抑惡的故事和形象,并附設(shè)地下建筑以模擬地獄,是為加強其教導和威懾作用;納家戶清真寺的阿拉伯文裝飾,紅崗子拱北的漢文對聯(lián)等則是其教義和主張的直接宣揚。

2.建筑特色的不同之處

(1)建筑選址的差異

清真寺是xxx敬奉真主、完成宗教功課、舉行宗教儀式、舉辦宗教知識和宗教政策宣傳教育等活動的中心場所,更是廣大xxx社會活動的中心,因此在選址上考慮便于教民每日進行五功朝拜、集會、社交、開展各種社會活動,一般在xxx集聚即人口稠密的地方建造,如同心清真大寺、納家戶清真大寺,體現(xiàn)了xxx教的入世精神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態(tài)度。拱北的建造依先賢的葬地而定,無自主選址權(quán),如同心縣丁家塘鄉(xiāng)的周海里凡拱北。佛寺是佛xxx供奉佛和菩薩的地方,是神靈崇拜和宗教宣傳的場所,也是出家僧人居住、生活和修持的地方,佛教修持的最終目的是“苦其心志,勞其體膚”而達“正定、正念、正語、正命”?!翱嗥湫闹尽北叵葍粜?,因此,佛寺的選址一般遠離鬧市和人口稠密處,便于潛心向佛,專心修行;另外,就是選在高山峻嶺間,營造出崇高、威嚴、神圣的“佛以山成,山以佛顯”的善終意念,如須彌山石窟寺。佛xxx為了沾佛光、圖吉利,總要圍塔居住。而佛塔的選址就相當講究風水、氣口的暢通,如銀川海寶塔。

(2)裝飾圖像的不同選擇

xxx教信奉“xxx是唯一的造物主”,所以受崇信者唯有“真主”,而真主是無影無形的,因此清真寺、拱北等建筑中均無偶像崇拜,也沒有人像裝飾,甚至動物形象也是極其受限的。只有拱北中繪有鳳凰、仙鶴、鹿等被賦予高潔品質(zhì)和特殊寓意的少量動物形象。在裝飾圖騰時除特有的阿拉伯文字外,就是維美的幾何圖形,寓意吉祥的樹草、花卉、瓜果、鳥禽等,決不會有塑像崇拜,如納家戶清真寺殿內(nèi)連廊柱上的經(jīng)文、圍廊磚壁上的多樣雕紋。而佛教建筑為弘揚和彰顯“佛慈普度,眾善奉行”的思想,突出佛、菩薩、天王、羅漢等具象的崇拜,所以佛廟中最重要的裝飾是佛像,另通過其它動物、植物、日月星辰、祥云等的象征意義來進行寓意裝飾,反映中國佛教文化的倫理思想和理想追求,如保安寺院的雕塑、梁枋的彩繪等。

(3)裝飾色彩的喜好差異

沉穩(wěn)的色彩使用使清真寺顯得素雅、典麗,所以藍、綠、點金是清真寺裝飾的主色,使它清雅肅穆中不失華貴,如南關(guān)清真寺綠色大穹頂配以金色寶瓶頂、銀色新月。再如納家戶清真寺的原色磚雕,素壁清輝,上殿內(nèi)深紅伴以藍、綠、金點綴,顯得莊嚴而華貴。而佛教建筑五彩繽紛的彩畫,紅、白、藍、綠、金黃等色彩的搭配,使殿堂溢彩紛呈,如高廟廊坊柱上飄逸的飛龍、祥云,梁枋上旋子包袱的艷麗罩染,使殿堂富麗堂皇。

(4)殿宇裝飾主次有別

清真寺建筑群除了圍墻大門以外,主要的建筑就是禮拜大殿(或稱上殿),在裝飾上,也主要以門面、上殿外墻、框額為主,寺院輔房很少有刻意粉飾,以突出主體建筑物的地位和特色,如同心清真大寺、南關(guān)清真大寺等均如此。而佛堂主殿、輔殿都會有形式多樣、色彩斑斕、形態(tài)各異的裝飾內(nèi)容。如中衛(wèi)高廟三教一堂,裝飾各具特色,有補充空白的觀賞雕、連接或支撐構(gòu)架的結(jié)構(gòu)雕、主雕———佛像;物象各具情致,有昂首嘯天的麒麟,有奔鬧嬉戲的小鹿,有狂盛牽莖的荷葉,有嬉牡棲枝的燕雀;色彩鮮亮艷麗,有粉嫩的牡丹,翠綠的荷葉,藍心白緣的卷云雀替等。

二、xxx教與佛教建筑藝術(shù)特色差異性的原因

1.教義和信念的差別使宗教文化表現(xiàn)了不同的外在征象

xxx教與佛教不同的宗教教義表達了不同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如xxx教“信主獨一”,而真主“非人非物”,“無物無形,無處不在”,所以真主存在于xxx信教者的意念中。因此,清真寺不但沒有塑像,沒有人像,也沒有任何的人物圖像,一般也沒有動物、飛禽形象。而佛教則完全不同,因其教義認為:“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為眾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見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隨緣了業(yè)的人,是離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圓滿智慧的人。”可見佛是精神升華了的肉體,因此有具象表達。除了佛像,佛廟還有其他一些人像和動物裝飾,如佛教壁畫、碑座等,均是為了實現(xiàn)佛教的勸解功能,表達佛教的精神追求。裝飾方面,清真寺的內(nèi)殿裝飾、圖案搭配、色彩調(diào)制、拜毯選擇均以素雅、典麗、莊重為主。因為在虔誠的教民看來,清真寺是朝拜xxx的圣地,再窮也要養(yǎng)寺,如納家戶清真寺。而佛寺塑有華麗的佛像,身掛金甲。佛徒誠信“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從骨子里忠信金裝的佛神力無邊。佛教的建筑藝術(shù),寄予對佛文化的宣傳,通過佛、菩薩等藝術(shù)形象的塑造和善終極樂的神話彩繪,名山建寺,巖洞造佛等宣傳手法,以達到對佛的敬畏以致信仰的目的。

2.文化淵源的差異決定了建筑特色的不同

我國宗教建筑受不同文化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不同的型制、建造體例和裝飾特色。佛教傳入中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并且因受到中國主流社會階層的推崇而被較高程度地接納,體現(xiàn)出和中國文化的高度相融性。因此,佛教建筑始終秉承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無論是建筑的大屋頂風格、中軸線上依次遞進的院落,還是頂脊、廊柱,無論梁枋還是雀替,應用木結(jié)構(gòu)或磚木混合架構(gòu),利于雕龍畫鳳、鑄塑鏤刻的工藝裝飾,并且賦予了鮮亮的色彩粉飾,如中衛(wèi)高廟的保安寺。而xxx教自阿拉伯世界和中亞地區(qū)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晚,較多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早期的清真寺雖受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影響,是沿一條中軸線有次序、有節(jié)奏地遞進展開,呈現(xiàn)一串四合院建造,但其頂部是單檐或重檐攢尖頂飾,多采用勾連達頂,將上殿逐漸擴增,而且在內(nèi)部裝飾中也或多或少地保留一些阿拉伯風格的拱券形裝飾,如同心清真寺的米哈拉布(禮拜殿靠西墻邊的一處內(nèi)部看門形凹處)。20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寧夏與西亞阿拉伯國家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穹窿頂飾的阿拉伯宗教建筑風格逐漸被吸納并融入中國元素,新修的這些清真寺均大量使用阿拉伯建筑元素。如南關(guān)清真大寺,宏偉的綠色穹窿大頂配以金色寶瓶頂新月,成為寧夏xxx教標志性建筑??梢哉f,寧夏xxx教建筑是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上引進西亞xxx教建筑文化的同時,不斷吸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兼容并蓄,發(fā)揚光大,并且進行了創(chuàng)新。其裝飾藝術(shù)在推進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融入了中西文化的特點,如豐富變化的外觀等。

3.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形塑了建筑形制的不同

清真寺雖然擔負功能眾多,但這些功能是復合的,且最重要的敬主事人的功能比較突出,因此,清真寺可在一個四合院內(nèi)設(shè)置學經(jīng)堂、行水房、禮拜堂等院落式功能房。其中禮拜大殿是唯一突出的主體建筑,是寺院中最需要關(guān)注和進行建制、裝飾的建筑物。大殿面積的大小要充分考慮到眾教民禮拜時能容納的空間,且在大殿右前部設(shè)有主講圣龕,用以在聚禮時,阿訇宣講教義。除去禮拜大殿,清真寺里其他的建筑物都只滿足實用性,而不對之進行過多關(guān)注和裝飾。而佛寺可以是一組建筑群,依佛位或不同供奉目的建造層級或分體建筑。因每一個殿宇只容納可供奉的佛像,或陳列部分佛教文物,因此,往往以狹窄的廊道為紐帶將不同功能的幾組建筑群連接起來,且每一組小的建筑群落中,都有一個相對突出和重要的主體建筑。因此,整個佛廟都呈現(xiàn)出繁復的建筑特色,在裝飾方面也具有繁雜和多樣的特點。

佛學的論文篇五

浙江奉化的雪竇山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千年古剎雪竇山資圣禪寺(雪竇寺),就是名聞天下的彌勒道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布袋和尚傳說”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奉化也被命名為“中國彌勒文化之鄉(xiāng)”.浙江佛學院正門.

雪竇山名揚四海,與雪竇寺密切相關(guān).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唐末五代時,浙江奉化出了個怪和尚.這和尚出語無定,常以錫杖荷著布袋,游化四方,做到來的東西全藏于布袋之內(nèi),被人們稱作“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笑口常開,樂觀幽默,深受百姓尊敬和愛戴.這個法名契此的和尚,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竇寺弘法.據(jù)宋代禪宗燈錄《五燈會元》記載,布袋和尚圓寂前,端坐在一塊磐石上說道:“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這偈語暗示世人:彌勒其實就在你身邊,只是你意識不到而已.偈語一傳開,人們恍然大悟,原來布袋和尚便是彌勒佛的化身.當時,有位杰出的石匠把布袋和尚的形象刻在石頭上,那放浪的形骸,燦爛的笑容,實在太生動了.漸漸地,大肚彌勒取代了傳統(tǒng)彌勒的造像,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彌勒形象.中國佛教高僧太虛大師和中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趙樸初都認定,奉化雪竇山作為彌勒圣地,與普陀、五臺、九華、峨眉合稱為“中國佛教五大名山”.

2008年,彌勒大佛造像在雪竇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正式落成.建成后的大佛總高度為米,其中銅制佛身33米,蓮花座9米,基座米,它成了世界上最高的一坐姿銅制彌勒大佛,吸引了海內(nèi)外眾多佛家弟子及廣大游客前來瞻仰.

星云大師曾經(jīng)為大佛題字:“人間彌勒”.此意表示:人人皆可成佛,成佛必在人間.在奉化人心里,由布袋和尚到大肚彌勒,就像親切慈愛的老伯,不斷教人們領(lǐng)悟人生智慧,放下煩惱,擔起責任.作為彌勒化身布袋和尚的家鄉(xiāng),寧波奉化區(qū)以雪竇山——彌勒文化“集散地”為平臺,不斷挖掘彌勒文化中開放包容、和諧和樂的中華文化精髓.

佛學教育源遠流長

奉化雪竇山的佛教教育源遠流長.民國時期的雪竇寺住持太虛大師一生致力于佛教教育,在國內(nèi)外有深遠的影響.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太虛大師在擔任雪竇寺方丈期間,舉辦過農(nóng)民讀書夜校,同時把信眾學修納入“雪竇附屬佛事”的規(guī)章制度中.在太虛大師的影響下,雪竇山東麓法昌寺還創(chuàng)辦過“女子佛學院”.

布袋和尚將彌勒文化變成人們都能接受并喜歡的語言,向人們傳播歡喜、寬容、智慧的理念.如膾炙人口的《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2007年,奉化市向全社會征集新時期“奉化精神”表述語,最終選定“開明開拓,和諧和樂”作為奉化精神的集中概括,充分體現(xiàn)了彌勒文化和樂、歡喜的精神實質(zhì),做到到了市民的廣泛認同.

2013年12月,國家宗教事務(wù)局正式批準設(shè)立浙江佛學院(籌).

2014年5月17日浙江佛學院(籌)在奉化溪口揭牌成立.浙江佛學院為4年制全國性佛教高等院校,由浙江省佛教協(xié)會主辦,下設(shè)雪竇山彌勒佛學院、溫州佛學院、天臺宗佛學院3所相對獨立的分院.雪竇山彌勒佛學院的前身就是浙江佛教協(xié)會會長、奉化雪竇山資圣禪寺方丈怡藏大和尚在1995年創(chuàng)辦的“雪竇寺彌勒僧伽培訓班”.怡藏大和尚現(xiàn)出任浙江佛學院院長.

浙江佛學院以培養(yǎng)造就政治上擁護中國領(lǐng)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學識上能紹隆佛種,續(xù)佛慧命,有志奉獻佛教事業(yè)的德才兼?zhèn)涞纳艦槟繕?浙江佛學院設(shè)置為本科學歷,設(shè)學制4年,課程安排必修課18門,選修課7門.必修課設(shè)佛教、社會兩類課程,其中佛教課程包括《佛教史》、《彌勒思想概論》、《禪宗概論》等.浙江佛學院下設(shè)彌勒學院、叢林管理學院、居士教育學院、研究生院等4個學院和彌勒文化(太虛思想)研究中心、兩岸佛教交流中心.規(guī)劃在校本科學僧人數(shù)200人,并適時面向全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研究型、學術(shù)型的僧侶人才.

佛學的論文篇六

知道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凡夫俗子,所以,對于佛常常是,只生敬畏之心,卻從來也不敢真的拜入門下,成為一個虔誠的信徒。

很喜歡看

關(guān)于

佛教那些讓人醒悟的智言禪語,感覺說的很有道理??上В约旱奈蛐院托袨橛肋h也達不到那個境界。

我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佛,總有一種錯覺,感覺佛的世界和我們世俗凡間也沒

什么

兩樣。不是常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嗎?可是,佛家不是家講究萬事要與世無爭嗎?那還爭什么呀?有點矛盾。嘻嘻……。再說了,人們信佛的目的是什么呀,好像就是為了求得佛祖的保佑,可是佛他老人家是多么大的胸襟呀,人家就是普度眾生的,哪能因為你信他就保佑你,不信就不保佑你了,那佛也太小家子氣了,我說這樣的話,真是罪過呀,嘻嘻……。

總忘不了《西游記》中的情節(jié),玄奘師徒千辛萬苦地來到了大雷音寺,終于可以求得真經(jīng)了,可是,求經(jīng)的過程中卻遇到佛祖的兩個助理——-啊難和迦葉,他們跟玄奘師徒要“人事”。沒有?對不起,只能取無字經(jīng)。師徒找到如來評論,如來說,前兩天我們這邊下去給人家做法,收了三斗三升米粒黃金,你們來取經(jīng)也該給點東西吧?嘻嘻……這是我心目中佛教最高統(tǒng)治者的形象。不知道為什么,總讓我想起在國企上班時某個主任或者廠長的.嘴臉。

不知道,是不是無論世俗凡塵還是佛教圣家,那些理論戒律都是給良民和信徒制定的,而這些善良的蕓蕓眾生,在經(jīng)歷了太多的無望,太多的挫折,太多的苦難,終于找到了一個

心靈

的救世主,一個內(nèi)心的安慰者。那些平生的眾多不如意,在佛的世界里,都能讓自己心靜如水,心甘情愿的忍受了。嘻嘻……佛學真的是一種境界!

自己只是個家庭煮婦,除了關(guān)心自己辛苦付出能不能換回等價的回報,就是關(guān)心家中的老小是否開心快樂,別的統(tǒng)統(tǒng)和我無關(guān)。深知自己沒有慧根,也不想頓悟,還是做我的貪戀紅塵的世俗凡人吧,畢竟人就只能活一次,至于佛教中的輪回,反正我也不會知道,那么子虛烏有的,還是算了吧。我只想在今生好好的經(jīng)歷我的人生,享受自己的快樂,感受自己的痛苦,真心的

著,盡我所能讓我喜歡的人和喜歡我的人,因為有我而感到

幸福

,就這樣好了,不錯,不枉此生。

有時候,社會流行變成為了一種時尚,現(xiàn)在佛學很時尚。有多少天了,每天中午在想休息的時候,窗外的佛歌不知疲憊的響徹不息,這些信徒也太虔誠了,虔誠的忘了也要照顧一下你周圍的,像我一樣要忙于生計世俗庸人的辛苦。不知道每天只聽佛歌,不用工作會不會就可以衣食無憂。不知道是不是但凡流行時尚就是好的,我感冒好多天了,每天都咳嗽低燒還經(jīng)常頭暈,醫(yī)生說我是流行感冒,唉!流行有時也讓人很難受。

[]

佛學的論文篇七

隨著現(xiàn)代高科學技術(shù)的迅速發(fā)展,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日益擴大和深入,從而獲得了對人類生存客觀環(huán)境越來越多的主動和自由;在一些發(fā)達國家里,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也由此而得到極大的財富,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富裕、舒適。然而,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與此同時,由人類創(chuàng)造的現(xiàn)代高科技,也正在滋長出一種自己的力量,而給人類帶來越來越多的困擾和煩惱。例如,眾所周知的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嚴重破壞和污染的問題,就是令人萬分不安的煩惱之一。而尤其令人煩惱的是,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現(xiàn)代高科技的廣泛開發(fā)和應用,不單是一種征服自然界的力量,同時也成了控制和支配人類自身的一種強大力量。它的精密、高速、自動,強制地把人們的生活變得緊張、機械和單調(diào)乏味,以至于使人類失去越來越多的個體自我本有的種種主動和自由。許多人的物質(zhì)生活是不斷地富裕和舒適了,然而在精神生活方面卻十分貧乏和空虛,以至找不到人生真實價值之所在。

因此,現(xiàn)代人精神上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可歸結(jié)到一點:即自我的失落。自我的失落有來自客觀原因者,如上所說,現(xiàn)代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chǎn)方式,使人們淪為機器的奴隸等。此類由外力加身所造成的表層的自我失落感是比較容易調(diào)整和彌補的。但是,大量的自我失落卻是來自主觀的原因,如在當今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許多人沈溺于物欲的追求而不能自拔,甘愿使自己淪為物質(zhì)的奴隸,這種由價值取向所造成的深層的自我失落感是很難找回的。

現(xiàn)代人精神上最嚴重的病癥是自我的擴張。由于現(xiàn)代科技、現(xiàn)代經(jīng)濟和現(xiàn)代政治的發(fā)展,社會給個人提供了優(yōu)于以往的自我發(fā)展的更多可能和廣闊場所。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個人應當充分利用這種環(huán)境和條件來為社會、為人類作更多的貢獻,以完善自我的人格和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事實上,在人類社會中,任何一個個體都是離不開群體的,自我只有在為他我的奉獻中,與他我融為一體時,才會領(lǐng)現(xiàn)出自我的存在和價值,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獲得充實的精神生活。但是,當今世界上信奉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者還大有人在,這些人把個人、自我看得比群體、他我更為重要,把人個、自我放在群體、他我之上。他們主張以個人為中心來進行自我設(shè)計,把自我擴張到一個不適當?shù)牡夭剑晃兜刈非笞晕矣蟮淖畲鬂M足,甚至認為,只有如此才是人生的真實價值,才是自我的完全獲得。其實,這種以個人為中心的自我設(shè)計,在現(xiàn)實社會中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到頭來,他卻將由于在群體中找不到自我的恰當位置,而成為真正失落了自我的典型。

正解決當今世界人類生存環(huán)境危機的。從這一角度看,治心比之于單純的治物,應當說具有更重要和更根本的意義。

在這方面,佛教對于醫(yī)治現(xiàn)代人精神上的上述病癥和痛苦是大有裨益的。

佛教認為,有三種“心”是導致人類精神痛苦的主要根源,即貪欲心、嗔怒心和愚癡心,亦即所謂的“三毒”。人類身、口、意等的一切惡行都是從此而產(chǎn)生的。按照佛教的說法,貪欲是對名聲、財物等己所愛好的東西沒有滿足的一種精神作用;嗔怒是對不合己意的有情生起憎恨,從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寧的一種精神作用;愚癡是指愚昧無知、不明事理的一種精神作用。這些精神作用的擴張,使得人們逐欲不止,爭奪不已,偏執(zhí)不明,而永遠不知解脫若難的真正道路在那里。佛教要人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就是要人們通過戒定慧的自我修養(yǎng),去除貪欲心、嗔怒心和愚癡心,凈化自己的心靈。而在具體實踐上,則是要人們以布施去轉(zhuǎn)化貪欲心,以慈悲去轉(zhuǎn)化嗔怒心,以智慧去轉(zhuǎn)化愚癡心。

佛教以慈悲為懷,獻身眾生,不惟自度,更以度人為己任,乃至不棄一闡提人。佛陀深感眾生之惑于愛欲,沈于苦海,因而起慈悲心(2),發(fā)愿誓欲“拔一切眾生苦”,“與一切眾生樂”(3),度盡無邊之眾生。乃謂,有一眾生不得超度,誓不成佛(4)。相傳,佛陀在降生時,周行七步,遍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稱言:“天上天下,惟我為(或作“獨”)尊?!辈簧偃硕己芟矚g稱引這句話,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了這句話的真實含意呢?有的人甚至把這句話當作個人至上、自我中心來理解,這是與佛陀本意根本相連的。佛陀所謂之“我”,非一般人以個人身心欲求為中心的妄執(zhí)之“我”,而是超越了生死利害的真實之“我”。所以,佛陀在說了“天上天下,惟我為尊”這句話之后,緊接著即說:“三界皆苦,吾當安之”(5),“此生利益一切人天”(6)。這也就是說,佛陀所講的“惟我為尊”,是在利益一切人天的行為中,亦即在為群體的獻身中,體現(xiàn)出來的自我之存在和價值。唯其如此,才能獲得為世所尊、真實的“我”,獲得充實、自信的人生。而以個人身心欲求為中心的妄執(zhí)之“我”,則把自我封閉在自筑的牢籠中,整日價用盡心計謀略,落得個無窮得失煩惱,終陷于空虛、盲然的人生。因此,佛陀這種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和崇高境界,誠堪現(xiàn)代人積極效法與弘揚。

俗話說:解鈴尚需系鈴人,心病還要心來醫(yī)。由自我所造之病,當由自我除去之。然而,對于人來說,要真正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則誠非易事。人作為萬物之靈,對于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認識,大而至于外空星系的宇觀,小而至于量子真空的微觀,在今天都已達到了相當?shù)纳疃?,并且對于進一步地去認識它和把握它充滿了信心。而與此相比,人對自我的認識,特別是對自我精神世界的認識,則還相當膚淺,愚暗不明。至于通過對自我的認識,來自覺地把握自我的精神世界,這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更是難之又難了。

如上面提到的,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現(xiàn)代高科技的廣泛開發(fā)和應用,同時也成了控制和支配人類自身的一種強大力量的問題,就是一個如何來認識在人與自然界關(guān)系中的人類自我的問題。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人在經(jīng)過了與自然界的長期艱苦斗爭后,認識了自我的力量,并且一步步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去改造自然界,使之為人類服務(wù)。所以在今天,人類有力量征服和統(tǒng)治自然界,已是不容置疑的一種人類自我認識了。可是,當我們自問一下,人類是以什么樣的意愿和目的去改造自然界的,人類征服自然界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等等,那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有著不少的盲目性。而這種盲目性,卻導致了人們把自然界與人類自身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主宰,把自然界看成是任人支配的一堆死物。結(jié)果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每一次勝利,都將受到自然界在不同時間、不程度上的報復。

所以,xxx(friedrichengels)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誡人們:“不要過于得意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彼e了大量的事實來說明:人類封于自然界的每一次勝利,它的第一步確實能達到預期的結(jié)果,可是第二步和第三步就可能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而且常常正好又把第一個結(jié)果的意義給取消了。然后,他說:“我們必須時時記?。何覀兘y(tǒng)治自然界,決不像征服者統(tǒng)治異民族一樣,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樣,一一相反地,我們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一起都是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备档萌藗兓匚兜氖?,他還進一步指出,隨著自然科學的大踏步發(fā)展,人們將愈來愈“不僅感覺到而且還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從希臘古典時代崩潰以后在歐洲所發(fā)生并在基督教義中最高度形成的那種把精神和物質(zhì)、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對立起來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

此外,他還說:“如果我們需要經(jīng)過幾千年的勞動才學會估計我們生產(chǎn)行動比較遠的自然的影響,那么我們想學會預見這些行動的較遠的社會的影響就更要困難得多了。”(7)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人們在這方面的認識又比xxx前進了多少呢?又能自制到何等程度呢?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隨著現(xiàn)代高科技的大踏步發(fā)展,人類和自然、精神和物質(zhì)、靈魂和肉體的`隔離和對立不是縮小了,而是進一步加大了;人們須要考慮的已不僅是自己生產(chǎn)行動所產(chǎn)生的的較遠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影響了,而是近在眼前、刻不容緩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影響了。這一切都是由人們對自我力量的片面認識和對自我意愿的盲目推行造成的。由此可見,在人與自然界的關(guān)系中,關(guān)鍵在于人類要對自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自覺的控制。

些煩惱或痛苦時,大多是推諸客觀環(huán)境,怨天尤人不已,而很少有人能反躬自省的。其結(jié)果則常常是“抽刀斷水水更流”,不僅擺脫不了原來的煩惱或痛苦,甚至會帶來更多新的煩惱或痛苦。其實,在許多情況下,煩惱是自尋的,痛苦是自造的?,F(xiàn)代人的自我失落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無節(jié)制地放縱自我和盲目依賴物質(zhì)手段造成的。因此,就個人來講,由自我入手,通過認識自我的本來面目來擺正自我,充分發(fā)揮自我的主觀能動作用,是解除煩惱或痛苦的根本方法和途徑。

佛教教人“依自不依他”,“自性自度”,就是要人們認識自我,把握自我,用自我的力量來解脫自己的煩惱或痛苦。禪宗六祖慧能嘗言:“不是慧能度善知識,眾生各于自身自性自度”。又說:“自性不歸,無所無處?!薄叭糇孕男懊?,妄念顛倒,外善知識即有教授,救不可得?!保?)這些強調(diào)人們自作主宰的教導,正是現(xiàn)人最需要的精神修養(yǎng)方法。不過,即要自作主宰,就要親自感受一番,體味一番,借他人之口是無法填飽自己的腹的。南宋開善道謙禪師在其友人宗元告訴他,別的事我都能替你,唯有“著衣吃飯,拉屎放尿,駝個死尸路上行”,這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9)一番話的啟發(fā)下而得悟的公案,是很值得人們咀嚼的。再則,既要自作主宰,就要不畏艱辛,經(jīng)受磨練,真所謂“不是一番寒徹骨,爭(怎)得梅花撲鼻香?!保?0)沒有這兩條,“自性自度”的修養(yǎng)方法則將是一句空話。

所謂認識自我,并不是孤立的就自我對自我的認識,而是在自我與他我、個體與群體、人類與自然等相互關(guān)系中自我的認識?!督饎偨?jīng)》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边@句話是很值得人們深思的。只有以平等心去認識自我,認識眾生,認識萬法,才能泯滅分別心,破除執(zhí)著見,克服自我與他我、個體與群體、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分離和樹立,而融自我于他我、群體之中,得自我之大解脫。佛教精神是很符合現(xiàn)代人精神需要的。

(1)《菩薩戒本》(玄奘譯)說:“若諸菩薩住戒律儀,有其四種他勝處法。何等為四?若諸菩薩,為欲貪求,利義恭敬,自贊毀他,是名第一他勝處法。若諸菩薩,現(xiàn)有資財,性慳財故,有苦有貧,無依無怙,正求財者,來現(xiàn)在前,不起哀憐,而修惠舍;正求法者,來現(xiàn)在前,性慳法故,雖現(xiàn)有法,而不給施,是名第二他勝處法。……菩薩于四他勝處法隨犯一種,況犯一切,不復堪能于現(xiàn)法中增長攝受菩薩廣大菩提資糧,不復堪能于現(xiàn)法中意樂清凈,是名即為相似菩薩,非真菩薩?!?/p>

(2)《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jīng)》卷一中說:世尊“所以感傷群生耽惑愛欲,沈流苦海,起慈悲心,欲拔濟之。”

(3)“拔苦”是“大悲”,“與樂”是“大慈”?!洞笾嵌日摗氛f:“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保ň矶摺夺尦跗分写蟠却蟊罚?/p>

(4)相傳地藏菩薩曾發(fā)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愿成佛?!保ā兜夭仄兴_本愿經(jīng)》卷上)

(5)語見《修行本起經(jīng)》卷上“墮地行七步,舉手住而言:天上天下,惟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p>

(6)語見《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jīng)》卷一:“即便墮蓮華上,無扶侍者,自行七步,舉其右手而師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勝。無量生死于今盡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p>

(7)以上均引自xxx著《勞動在從猿到人轉(zhuǎn)變過程中的作用》,見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自然辯證法(dialetikdernatur)》一書的第145-146頁。

(8)引自敦煌本《壇經(jīng)》第21、23、31節(jié),據(jù)菲利普·揚波斯基(philipbyampolsky)整理本。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6。

(9)“建寧府開善道謙禪師,本郡人?!箅S妙喜(宗杲)庵居泉南,及喜領(lǐng)徑山,師亦侍行。未幾,令師往長沙通紫嚴居士張公書,師自謂:‘我參禪二十年,無人頭處,更作此行,決定荒廢?!褂麩o行。友人宗元者叱之曰“‘不可’。在路便參禪不得也去?吾與汝俱住?!睅煵坏靡讯?。在路泣語元曰:‘我一生參禪,殊無得力處。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應去!’元告之曰:‘你但將諸方參得底,悟得底,圓悟、妙喜為你說得底,都不要理會。途中可替底事,我盡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瘞熢唬骸寮吆问??愿開其要?!唬骸鲁燥垼悍拍?,駝個死尸路上行?!瘞熡谘韵骂I(lǐng)旨,不覺手舞足蹈。(《五燈會元》卷二十)

(10)元中峰明本禪師云:“茍不奮廢寢忘餐之志力,又不肯操三二十年沖寒昌暑不敢怠惰之勤勞,安有自然超越之理?徒見古人悟入之易,而不知其未悟之難?!ㄏ葞煟┠擞小皇且环畯毓?,爭得梅花撲鼻香’之句?!保ā短炷恐蟹搴蜕袕V錄》卷五《示海印居士》)

佛學的論文篇八

近些年,不僅藏飾品在內(nèi)地迅速躥紅,

以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為主的西藏古代藝術(shù)品,

在收藏界所受關(guān)注也獲得顯著提升。

從2006年在中國內(nèi)地漸露頭角,

到2015年全球拍賣會上的火爆,

儼然成為了令市場矚目的焦點,

可謂不折不扣的“寵兒”。

carlton rochell asian art店中兩尊非常重要的尼泊爾13-14世紀馬拉王朝早期的站相蓮花手觀音也分別為美國的兩位重要藏家所購買。

古董商

回望2015年的藝術(shù)品收藏市場,從3月美國紐約的亞洲藝術(shù)周開始,可以明顯看到一級市場的火爆。在全球參展的42家古董商中,匯聚了包括歐、美、印等地區(qū)20家古董商,幾乎占據(jù)了一半的數(shù)量,而他們在藝術(shù)周的銷售情況也十分理想,其中carlton rochell asian art 店中兩尊非常重要的尼泊爾13-14世紀馬拉王朝早期的站相蓮花手觀音也分別為美國藝術(shù)中國的兩位重要藏家所購買;而更多的是早在藝術(shù)周開始的第一天很多展位的作品已然被貼上了紅點。

秋季香港的典雅藝博的展會,更是匯聚了出現(xiàn)的更多全球范圍內(nèi)重要古董商,他們紛紛從歐、美帶來了十分重要的藏品,如,丹薩緹寺的佛頭、早期克什米爾造像等。在整個博覽會現(xiàn)場藏傳藝術(shù)品都顯得十分搶眼。

最后在北京秋季拍賣之中,保利為全球頂級古董商之一的jules speelman開設(shè)了專場。總共12尊造像,以100%成交率獲得了近兩億的總成交額(萬)。在成交價的前五之中,四尊為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題材。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一的作品是一件高77厘米的xxx成道相,這件作品以一億三百五十萬的成交價轟動了藝術(shù)品市場,也躋身2015年“十大天價藝術(shù)品”的行列。由此可見,盡管在備受挑戰(zhàn)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之下,精彩重要的藝術(shù)品依然能夠獲得具有實力藏家的追捧,并在整個藝術(shù)品市場占有穩(wěn)固地位。

同樣,高價作品的帶動下,也出現(xiàn)了更多的古董商投身于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之中,在國內(nèi)以西南成都為交流中心之外,北京也逐漸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同時華東、華南也以廣州、上海為中心各自涌現(xiàn)出一定數(shù)量的古董商,除去年中股市震蕩帶來的危機,他們在經(jīng)營上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從2015年的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在一級交易市場的表現(xiàn)看來,盡管受經(jīng)濟形勢的影響,但仍然呈現(xiàn)著一個穩(wěn)固上升的態(tài)勢;同樣無論是藏家還是古董商經(jīng)過在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市場數(shù)年的投入,也都逐漸開始將關(guān)注的重點放在相對重要、具有特點的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之上;此外,人們對于早期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的認知也在穩(wěn)步提升。

回顧2015年,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在國內(nèi)外拍場頻頻出現(xiàn)高價:新年伊始,紐約佳士得安思遠拍場中,滬上收藏家劉益謙以萬美元,拍得西藏11-12世紀銅瑜伽士坐像;同一場中,一件尼泊爾13世紀鎏金銅觀音立像以萬美元成交,創(chuàng)尼泊爾雕塑拍賣的世界紀錄,買家為亞洲私人藏家;此外紐約蘇富比、邦瀚斯的拍場上也頻現(xiàn)總要作品。如邦瀚斯春拍中一件僅厘米的尼泊爾/西藏14世紀鎏金銅大成就者毗盧巴以萬美金成交;而另外兩件15世紀西藏鎏金銅上樂金剛和15 世紀早期永樂年間的鎏金銅神祗分別 萬美金和 萬美金的價格成交。同樣,在紐約秋拍上,藏傳宗教藝術(shù)品價格受股市震蕩、拍品質(zhì)量等因素影響整體稍有調(diào)整,但重要的拍品依然受到藏家的追捧。

瀚海秋季在香港舉行首拍,“師道”專場的成交率達到100%,而“我佛慈悲”專場的成交率也達83%。其中,藏東地區(qū)17世紀紅銅合金的十世噶瑪巴卻英多吉以1400萬港幣成交;蒙古17-18世紀扎那巴扎爾風格紅銅鎏金的蓮花生及其明妃拍得2400萬港幣回到內(nèi)地藏傳宗教藝術(shù)品的拍場,盡管藝術(shù)品市場遭受經(jīng)濟影響,但佛教藝術(shù)品依然取得不錯的成績。從上圖可見,保利春拍、秋拍,嘉德春拍、秋拍以及華藝秋拍的總成交額均超過4000萬元,其中保利拍賣在春拍和秋拍中分別以萬元和萬元的總成交額遙遙領(lǐng)先。

值得一提的是,東正和古天一都在今年出現(xiàn)了藏傳佛教藝術(shù)的專場,拍賣行對于版塊的重視同樣意味著更多的人在不斷的關(guān)注到這個領(lǐng)域之中。從成交率看來,各大拍賣公司均取得了超過50%的成交率,其中嘉德和華藝都以幾乎超過80%的成交率遙遙領(lǐng)先。

通過對于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一級市場以及二級市場的研究分析,我們看到整個藏傳宗教藝術(shù)市場呈現(xiàn)出了一個理性回歸,同時價格依然在穩(wěn)健的上漲。而藏傳宗教藝術(shù)品本身也在全球范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藏家進入。

當年為虔誠的佛教信徒所制作的佛像,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人們喜愛的藝術(shù)品收藏品,越來越受到海內(nèi)外收藏家的青睞,價格也在逐年攀升,其原因是:首先作為宗教藝術(shù)品,他們可以幫助人們加深對于佛陀的認知,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而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參與這個過程。

其次是因為這些佛像精美獨特,且造像本身從早期公元2世紀的犍陀羅王朝沿著喜馬拉雅山脈一路延伸到中原,在深度和廣度都有很大的跨越和滲透,因而值得藏家去不斷認知和雕琢。在給人以美的享受,亦能撫慰人的心靈,這是其他藝術(shù)作品難以比擬的。

此外,老的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同樣具有藝術(shù)品的保值屬性,這一點無可厚非,逐年穩(wěn)步上漲的價格也令藏家愿意將其作為資產(chǎn)配置的一項。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新時期漢藏文化的深入交流,也是藏傳佛教藝術(shù)品市場走紅的原因。

佛學的論文篇九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2、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nèi)心,你放不下。

3、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執(zhí)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8、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10、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7、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里,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20、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所有的病患,醫(yī)生最難治,所有的眾生,自以為是的人最難渡。

22、一匹驢,吃再好的草,也不會成為一匹俊馬。用執(zhí)著和分別心去修行,再大的精進,也不會成佛。

23、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24、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fā)覺他的優(yōu)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yǎng)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25、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26、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幸福外,再沒有別的了。

27、如果你能每天吶喊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fā)現(xiàn),你心里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28、誠實的面對你內(nèi)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29、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么,所以請不要抱怨。

30、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yōu)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yǎng)。

31、無事莫把閑話聊,是非往往閑話生。

32、大多數(shù)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佛學經(jīng)典語錄

33、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34、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35、內(nèi)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36、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7、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tài)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38、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39、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40、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1、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42、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43、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

44、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45、逆境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46、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47、能為別人設(shè)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48、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49、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50、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51、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52、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53、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54、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56、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57、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58、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59、廣結(jié)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60、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佛學的論文篇十

因此,現(xiàn)代人精神上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可歸結(jié)到一點:即自我的失落。自我的失落有來自客觀原因者,如上所說,現(xiàn)代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chǎn)方式,使人們淪為機器的奴隸等。此類由外力加身所造成的表層的自我失落感是比較容易調(diào)整和彌補的。但是,大量的自我失落卻是來自主觀的原因,如在當今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許多人沈溺于物欲的追求而不能自拔,甘愿使自己淪為物質(zhì)的奴隸,這種由價值取向所造成的深層的自我失落感是很難找回的。

現(xiàn)代人精神上最嚴重的病癥是自我的擴張。由于現(xiàn)代科技、現(xiàn)代經(jīng)濟和現(xiàn)代政治的發(fā)展,社會給個人提供了優(yōu)于以往的自我發(fā)展的更多可能和廣闊場所。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個人應當充分利用這種環(huán)境和條件來為社會、為人類作更多的貢獻,以完善自我的人格和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事實上,在人類社會中,任何一個個體都是離不開群體的,自我只有在為他我的奉獻中,與他我融為一體時,才會領(lǐng)現(xiàn)出自我的存在和價值,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獲得充實的精神生活。但是,當今世界上信奉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者還大有人在,這些人把個人、自我看得比群體、他我更為重要,把人個、自我放在群體、他我之上。他們主張以個人為中心來進行自我設(shè)計,把自我擴張到一個不適當?shù)牡夭?,一味地追求自我欲求的最大滿足,甚至認為,只有如此才是人生的真實價值,才是自我的完全獲得。其實,這種以個人為中心的自我設(shè)計,在現(xiàn)實社會中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到頭來,他卻將由于在群體中找不到自我的恰當位置,而成為真正失落了自我的典型。

如上所述,造成現(xiàn)代人精神上的原因是眾多而復雜的,有客觀上的,也有主觀上的,只有從多方面去著手醫(yī)治才能湊效。然而,我們又必須看到,造成現(xiàn)代人精神上病痛的眾多客觀原因,歸根結(jié)蒂又是由人類自己一手創(chuàng)造的,它是與人類對自我的某種片面認知和追求分不開的`。因此,許多客觀環(huán)境的治理,實際上也還是離不開對自我的某種片面認知和追求的糾正的。例如,就當今世界人類生存環(huán)境面臨的嚴重危機來說,從現(xiàn)象上看是由于人類過度地向自然索取,進行破壞性、掠奪性地開發(fā),以及大量有害的生產(chǎn)、生活廢棄物的污染而造成的。因此,如果把對自然的破壞性、掠奪性開發(fā),改變?yōu)橛媱澬?、保護性開發(fā),加強對有害生產(chǎn)、生活廢棄物的積極治理,是可能取得改善當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一定效果的。但是,這樣的治理顯然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追根究蒂,造成當今世界人類生存環(huán)境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們對自己欲望的無限度放縱和追求。所有不顧后果地瘋狂攫取自然資源,并且肆意加以揮霍浪費,都是人們無限度放縱欲望追求的結(jié)果。所以,人類如果不能從限制自己的欲望追求入手,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潛伏著的、未來的造成更為嚴重的危害人類生環(huán)境的根源,同時也是不可能真正解決當今世界人類生存環(huán)境危機的。從這一角度看,治心比之于單純的治物,應當說具有更重要和更根本的意義。

在這方面,佛教對于醫(yī)治現(xiàn)代人精神上的上述病癥和痛苦是大有裨益的。

[1]?[2]?[3]?[4]

佛學的論文篇十一

1.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2.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nèi)心,你放不下。

3.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執(zhí)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8.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10.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7.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里,你為什么

要充滿著煩惱呢?

20.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3.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4.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5.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27.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8.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9.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1.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34.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6.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3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8.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39.廣結(jié)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40.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1.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42.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3.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對現(xiàn)實,你才能超越現(xiàn)實。

46.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48.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么?我們活著為了什么?

49.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zhí),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50.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52.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53.誠實的面對你內(nèi)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54.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么,所以請不要抱怨。

55.大多數(shù)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57.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9.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家破人亡。

60.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須控制現(xiàn)在。

62.惡口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64.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zhí)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66.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67.一個常常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68.所有的眾生,自以為是的人最難渡。

69.一匹驢,吃再好的草,也不會成為一匹俊馬。用執(zhí)著和分別心去修行,再大的精進,也不會成佛。

70.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fā)覺他的優(yōu)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yǎng)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71.天地間之事,有甚多為你觀察乃至夢想所不及者。

72.有幾分證據(jù),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jù),不能說八分話。

73.千金難買赤忱心。

74.我們的疲倦常常不是來自工作,而是來自憂慮、挫折與憤懣。

75.不要立志成功,應該要立志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76.一個人若種植信心,他會收獲品德;一個人若種下驕傲的種籽,他必收獲眾判親離的果子。

77.事情本身并不是非對即錯,非黑即白,是我們的思維令它如此。

78.一件善行永不會枉費。種下善因,將得善果。

79.一件善事,正像一枝蠟燭,在這罪惡黑暗的世界上大放光輝。

80.每一件善行,都是引人至天堂的一級臺階。

81.果實的職務(wù)很尊貴,花朵的職務(wù)很甜美;可是讓我堅守葉子的職務(wù),謙遜地奉獻濃蔭吧!

82.沒有一株樹結(jié)果子是給自己用的。

83.錢總是在那里,只是口袋不同而已。

84.破天下之至巧以拙,馭天下之至紛以靜。

85.實可御虛,拙可制巧。

86.為圣賢的妙法,只在一些仁心;為豪杰的妙法,只在一腔義氣。

87.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須控制現(xiàn)在。

88.惡口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89.永遠不要低估善行的力量。

90.只有不設(shè)想報酬,以愉悅的態(tài)度全力以赴,才能獲得生命中最豐富、最偉大的回報。

91.我們無須逃避現(xiàn)代生活中的功利,但必須懂得開啟自己的心性。我們也無須遠離塵囂,刻意追求寧靜,但必須懂得調(diào)整自己,陶冶性情。

92.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

93.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兩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細考慮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細考慮他人利益的人。

94.好的舉止是由許多小的犧牲構(gòu)成的。

95.和平比一塊土地珍貴多了。

96.開路先鋒引人矚目,但是他們往往是最孤獨和寂寞的。

97.以耐心了天下之多事,以無心了天下之紛爭。

98.第一次作善事,要靠努力來完成,而一再重復你的努力,「善行」就會變成一種好的習慣。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2.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nèi)心,你放不下。

3.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執(zhí)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8.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10.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7.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里,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20.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3.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4.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5.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27.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8.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9.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1.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34.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6.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3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關(guān)于佛學的美句}

38.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39.廣結(jié)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關(guān)于佛學的美句}

40.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1.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42.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3.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對現(xiàn)實,你才能超越現(xiàn)實。

46.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48.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么?我們活著為了什么?

49.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zhí),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50.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52.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53.誠實的面對你內(nèi)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54.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么,所以請不要抱怨。

55.大多數(shù)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57.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59.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jīng)家破人亡。

60.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須控制現(xiàn)在。

62.惡口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63.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墒俏覀儾荒芤虼硕骱迍e人,為什么?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64.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zhí)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66.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2.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nèi)心,你放不下。

3.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執(zhí)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8.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10.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7.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里,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20.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3.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4.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5.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27.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8.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9.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1.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34.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6.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3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8.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39.廣結(jié)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40.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1.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42.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3.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對現(xiàn)實,你才能超越現(xiàn)實。

46.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48.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么?我們活著為了什么?

49.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zhí),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50.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52.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53.誠實的面對你內(nèi)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54.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么,所以請不要抱怨。

55.大多數(shù)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2、而平淡無奇的城市,是一面平靜的湖水。輕輕淹沒期求。--安妮寶貝

5、這真是一個大城市,在這里真可享受一番權(quán)勢和財富的滋味。--貝納勉特

9、任何合理的城市規(guī)劃必然是區(qū)域規(guī)劃。--劉易斯芒福德

10、是我們的高校錢多的沒處花了嗎?實際并不是,甚至是恰恰相反。我國許多高校已經(jīng)成為銀行[債務(wù)人",有的大學貸款已高達10億甚至20億元,根據(jù)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藍皮書提供的數(shù)據(jù),目前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量約在(1500-2000)億元之間,由于貸款額度太高,隨著還貸高峰的到來,部分高校已經(jīng)沒有償還能力。與此同時,我國高校貧困生的比例在20%左右,他們也迫切需要得到救助。--摘自[爭建豪華大門折射大學精神之失"

13、田野與樹木沒有給我一點教益,而城市的人們卻賜給我頗多的教益。--蘇格拉底

16、隨著人類繁衍,技術(shù)開始對地球起主導作用,自覺地組織土地對于生活質(zhì)量開始顯得越來越重要。污染損害著生存系統(tǒng),而一些技術(shù)成就又威脅著整個生活。漫不經(jīng)心的攪亂景觀環(huán)境給我們帶來危害,而巧妙地布置基地卻美化我們的生活。組織良好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是人類的資源,如同能源空氣和水一樣。

20、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機制中,構(gòu)筑城市設(shè)計框架的目標將重點強調(diào)自然資源和建成環(huán)境的保持。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將建成區(qū)改造成更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場所??沙掷m(xù)的城市設(shè)計原則將對現(xiàn)狀建筑基礎(chǔ)設(shè)施的接受和再次利用以及可循環(huán)建材的再利用放在了首位。--(英)克利夫其福汀:

22、中國的城市化與美國的高科技發(fā)展將是深刻影響21世紀人類發(fā)展的兩大主題。--斯蒂格利茨(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

23、城市是各種行業(yè)的中心。--威柯珀

24、城市愈大,就愈感到孤獨。--拉丁語

25、出生在一座著名的城市里,這是一個人幸福的首要的條件。--歐里庇得斯

26、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規(guī)劃。--貝聿銘

27、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

31、城市,作為一種物質(zhì)的表現(xiàn),是一種可以看到的物質(zhì)形態(tài)。城市規(guī)劃是一定時期內(nèi)發(fā)展的目標和計劃,是城市建設(shè)的綜合部署。其目的是通過城市與周圍影響地區(qū)的整體研究,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環(huán)境。

32、不要忘記,相比起數(shù)千年的農(nóng)村文明,人類的城市文明只有短短200多年的歷史,中國城市化的歷史更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本人或我們不遠的祖先都來自農(nóng)村。

35、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俄)魯賓斯坦

1、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獲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獲一個命運。

2、一個人的修養(yǎng)真的很重要的,它往往決定我們以后的成功。不過我覺得現(xiàn)在的人的修養(yǎng)還有待提高。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比如在公交車上要主動讓座,要拾金不昧,要幫助有困難的人。只有不斷的提高我們的個人修養(yǎng),我們才有資格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

3、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在面臨突發(fā)事件時應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從容與冷靜。他會用一種簡單的心態(tài)靜靜感受生命的美麗,采一片綠色細細品味陽光的氣息,捉一滴雨水悄悄觸摸天空的心情!用一種騎士的瀟灑縱橫馳騁生命的美麗,采一柱大漠的孤煙映照陽光的氣息,捉一輪渾圓的落日放飛天空的心情!他會在平淡的日子里用心,4、要想成為一個有很高修養(yǎng)的人,必須自身具備很多優(yōu)秀的品格。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品格就會做什么樣的事。。一個隨地吐痰,亂穿馬路的人,就缺少了遵紀守法的品格。品格也是可以偽裝的,一個很壞的人在人前是可以裝做一個好人的;品格不受外表的影響;品格是有天生的成分;最重要的是品格是可以后天養(yǎng)成的,這也正是為什么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的意義所在。只有不斷地學習,人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提高自身素質(zhì),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

5、因為修養(yǎng)是隱藏的美,她高貴典雅,又清新透明。它像有朦朧薄霧的清晨那樣令人遐思,又像靜謐安逸的黃昏那樣讓人憧憬,不去認真體味,你感覺不到它的濃郁和美好。

6、修養(yǎng)是一種人的內(nèi)在素質(zhì)。在生活中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與聰明的人共事使人理智能,與平和的人打交道會使人大度,與有修養(yǎng)的人相處會使人感到平等,沒有壓力。

7、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是一個你樂于交往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往,不論是談古論今,或是只談?wù)劶页,嵤拢紩侨松焓?,在這樣的交往中,你會發(fā)現(xiàn)很充實;反之,如果和一個毫無修養(yǎng)的人交往,則你會感覺很空虛。我聽說佛學把每一個人分為前世今生和來世共三世經(jīng)歷。前世是因,今世是果,因果循環(huán)報應。那么,良好的修養(yǎng)也許就是在播種良好的結(jié)果吧。

8、作為21世紀公民的我們,有著王子公主般的生活,但是,比起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我們喪失了最基本的道德。但是,我們有做人的良知,做事的信心,所以,我們要從現(xiàn)在做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成為一個有道德的好學生,好子女,好公民!

9、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什么是最大的修養(yǎng)呢?就是寬容。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們待人要寬厚要包容,不管別人待你好與不好,都能諒解,都能包容,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養(yǎng)。

10、修養(yǎng)要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從零做起。一件小事就可看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我??吹接腥嗽诠矆鏊舐曅鷩W,隨意制造噪聲;有些人還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不沖大小便。我曾經(jīng)有過一次在我家的樓下被從樓上倒下來的水澆了一身的經(jīng)歷。有的人有吸煙的習慣,但不分場合,如在公共汽車上或其他公共場所。有的人傷害了別人的利益,自己還不知道;這都是缺少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在這一點上國人做的尤其不夠。

11、修養(yǎng)是一束溫煦的陽光,閃耀著晴朗的美麗。倘徉在這激情洋溢的花園里,你笑看花開葉落風卷云舒,你的心底會變得格外燦爛。陽光拂過你的臉龐,拔動你的心弦,讓你感受真善美的不朽樂章。

12、一顆純凈的修養(yǎng)之心,是一泓清泉,它涵養(yǎng)著人類文明最純凈的思想;一顆美麗的修養(yǎng)之心是一朵蓓蕾,它將吐露出一個生意盎然的春天;一顆繽紛的修養(yǎng)之心,是一片云霧,它牽引出的是彩霞滿天。

13、正因為具有修養(yǎng)的力量,才有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灑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梢?,修養(yǎng)的力量無法比擬,修養(yǎng)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這種強大的力量,修養(yǎng)才成為了人生的試金石。

14、修養(yǎng)--是指一個人的品質(zhì)道德氣質(zhì)以及對生命對生活的感悟等,是一個人經(jīng)過鍛煉和培養(yǎng)達到的內(nèi)化水平。有修養(yǎng)的人,不以地位金錢容貌來衡量,他(她)是一個真我的人,一個自律的人,一個寧靜的人,一個挑戰(zhàn)自己的人,一個自省的人;是一個具有寬容氣度嚴謹節(jié)操淡泊情趣高雅氣質(zhì)的人。

15、人的修養(yǎng)永遠是精神的靈魂。肉體逝去,而精神永存。不要再駐足于花園,因為沒有不敗的花;不要沉溺于現(xiàn)實的享樂,因為沒有用不完的財富,不要夢想長生不死,因為沒有精神的支撐,那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皮囊。

16、李太白在貴妃捧硯,力士脫鞋的官場虛華之后,依然有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坦蕩偉岸之修養(yǎng);杜甫在官場落敗,()仍能站于人格的高度去審視那些曾經(jīng)排擠他的政客之流,高呼?歸去亦無風雨亦無情?之修養(yǎng);而受時代的限制,一些人常常不得志;江州司馬,淪落大涯,淚濕青衫;蘇軾赤壁巖下高呼?人生如夢?;陸放翁臨終低吟?萬事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放修養(yǎng)。他們不甘平庸,不甘平凡,因此,修養(yǎng)使他們的精神閃光,人生輝煌。

17、修養(yǎng)是一面鏡子,可映出人格的高下;修養(yǎng)是一柄雙刃劍,用以利眾則萬事可成,利己則毀譽終身。棄燕雀之小修養(yǎng),揚鴻鵠之高翔,乃今天我們肩負之重任。

18、一位慈善家說:沒有不可愛的人,沒有不可信任的人,沒有不可原諒的人,人要學會感恩。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晚輩是一種美德,尊重對手是一種風度,尊客人是一種常識,尊重所有人是一種修養(yǎng)。只要人人都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成為懂得尊重別人的,一個道德高尚的確,那么人際關(guān)系將會變得和睦融洽,社會將會變得友好和諧。

20、品格與人的關(guān)系,就象大樹與樹根的關(guān)系,只有樹的根系發(fā)達強壯,樹干才會枝繁葉茂,才能經(jīng)受風雨的洗禮,大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做人也是有根兒的,人的根兒就是品格。做一個好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首先要有一個好根兒,就是要有好的品格。這樣的人,才能經(jīng)受艱難險阻,修成正果,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

21、哲人說:修養(yǎng),是智力最高的證明。的確,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般,具有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那么這個人才會讓別人看得起,讓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敬意與崇拜??梢姡摒B(yǎng)是人生的試金石。

22、修養(yǎng)是指一個人的品質(zhì),道德氣質(zhì),對生命的領(lǐng)悟等,經(jīng)過鍛煉和培養(yǎng)達到的水平。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不僅有志氣,而且能拼搏,不僅熱愛事業(yè),而且熱愛生活積極上進,不僅有著高尚的道德和情趣,豐富的閱歷,而且有著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奮斗開拓的精神。有修養(yǎng)的人,一定是有愛心且知識淵博的人。一定是愛學習善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而使自己的修養(yǎng)不斷得到加強和提高的人。

23、修養(yǎng)是一縷清新的風,自自然然,清清爽爽。這讓你陶醉的風,吹過空曠幽靜的原野,吹過蔚藍高遠的晴空,吹過瀟瀟灑灑的透明的小溪,吹過風情萬種的晶瑩的露珠,吹過恬靜如水的心境,成為生命中最沁人心脾的詩篇。

24、修養(yǎng)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品性,是他在待人接物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它不是服飾華麗,也不是外貌姣好,唯有相處方可品讀得出來。

25、品德包含在修養(yǎng)之內(nèi),身不修則德不立,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君子之修身也,內(nèi)正其身,外正其容。

佛學的論文篇十二

一、近代佛學的振興及其對近代中國思想界的廣泛影響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我國,至南北朝隋唐,達到了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其后即走向衰落。其間雖時有所謂“中興”,然自五代至于清末,總的趨勢是日益沒落了。到了近代,隨著對傳統(tǒng)儒學的批判和“西學”的傳入,同時受到當時歐洲學者研究佛教的興趣和風氣的影響,也帶來了佛學的振興。推究振興近代中國佛學事業(yè)者,當自楊文會始。

楊文會(1837-1911),字仁山,安徽石埭人。他出身仕宦之家,但少年時即不喜舉子業(yè),性任俠,好讀奇書,對當時傳入的西方科學知識、工程技術(shù)等也甚有興趣。中年后,他專心于佛學,深感佛教典籍佚失嚴重,給深入研究佛學和弘揚佛法帶來極大困難。于是,他集合同志在南京創(chuàng)立了金陵刻經(jīng)處,親任???,重刻方冊藏經(jīng)。1878年和1886年,他前后兩次隨曾紀澤和劉芝田出使歐洲,考察英法等國政治、經(jīng)濟,研究天文、地理等。在第一次赴歐期間,他于倫敦結(jié)識了日本學僧南條文雄。以后,在南條文雄的幫助下,從日本、朝鮮訪得許多我國宋明佚失的佛教各派重要典籍,陸續(xù)刻印出來,引起了人們研究佛教各宗派的興趣。同時,楊氏以金陵刻經(jīng)處為據(jù)點,與四方學人研討佛學,后又創(chuàng)辦了“祗洹精舍”和“佛學研究會”,親自講學,為振興佛學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材。楊文會本人在佛學方面是“教宗賢首(華嚴),行在彌陀(凈土)?!钡麑﹂T下弟子則各就其所長而引導之,不強求以一家一說,因此,其弟子如譚嗣同、桂柏華、黎端甫、梅光羲、李證剛、歐陽漸、釋太虛等,都各擅一家,有獨到的造詣。楊文會對當時資產(chǎn)階級的變法革新運動是同情和支持的,與當時一批社會革新人士有密切的往來,因而許多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思想家、學者,如梁啟超、沈曾植、陳三立、夏曾佑、宋恕、汪康年、章太炎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佛學的影響。

楊文會逝世后,他的弟子歐陽漸(竟無)、陳鏡清(穉庵)、陳義(宜甫)等先后繼續(xù)主持金陵刻經(jīng)處事業(yè)。歐陽漸以后又創(chuàng)立了“內(nèi)學院”,釋太虛則先后創(chuàng)辦了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等,培養(yǎng)了一大批佛學研究的專門家,對中國近代佛學的發(fā)展和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對近代社會思想界和學術(shù)界也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

以下我想列舉一些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思想家、學者與佛學關(guān)系的情況,這也許會加深我們對佛教在近代中國思想界、學術(shù)界影響的感性認識。

近代中國哲學開端于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而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主要思想代表,無一不受佛學的影響。如:

康有為(1858-1927),早年“于海幢華林讀佛典頗多”,又曾居西樵山白云洞“專講道佛之書”(《自編年譜》)。梁啟超在《康有為傳》中說:“先生于佛教,尤為受用者也。先生由陽明學以入佛學,故最得力于禪家,而以華嚴為歸宿焉?!倍谥v到康有為西樵山這段生活時說:“既又潛心佛典,深有所悟,以為性理之學,不徒在軀殼界,而必探本于靈魂界。遂乃冥心孤往,探求事事物物之本原。大自大千諸天,小至微塵芥子,莫不窮究其理。常徹數(shù)日夜不臥,或打坐,或游行,仰視月星,俯聽溪泉,坐對林莽,塊然無儔,內(nèi)觀意根,外察物相,舉天下之事,無得以擾其心者,殆如世尊起于菩提樹下,森然有天上地下惟我獨尊之慨。先生一生學力,實在于是。”梁啟超此說不免有過實之處,但它確實也反映了康氏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康氏并沒有一篇專門論佛學的著作,但在他的許多著作中,都經(jīng)常引用佛說以為比類,可以看到佛學的影響。如他著名的《大同書》一書,一開始就標出“入世界觀眾苦”,歷敘人生入世種種之苦達三十八種之多,正是襲用了佛教鼓吹出世主義常用的說教。在書中,他還說:“普天之下,有生之徒,皆以求樂免苦而已,無他道矣?!边@也正是佛教對人生的一個基本看法。再則,康氏在行為上,也一直以xxx為榜樣。他自述道:“其來現(xiàn)也,專為救眾生而已,故不居天堂而故入地獄,不投凈土而故來濁世,不為帝王而故為士人?!嗜杖找跃仁罏樾?,刻刻以救世為事,舍身命而為之。……以是為道術(shù),以是為行已?!?《自編年譜》)。

梁啟超(1873-1929)早年即對佛學有濃厚興趣。雖說“不能深造,顧亦好焉,其所論著,往往推挹佛教”(《清代學術(shù)概論》)。一八九九年,他在《自由書·惟心》一文中,即鼓吹佛教“三界惟心”之說為真理。他認為:“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虛幻,惟心所造之境為真實?!薄笆且院澜苤浚瑹o大驚,無大喜,無大苦、無大樂,無大憂,無大懼。其所以能如此者,豈有他術(shù)哉?亦明三界惟心之真理而已,除心中之奴隸而已。茍能知此義,則人人皆可以為豪杰。”一九二o年,他游歷歐洲回國后,更專注于佛教研究,發(fā)奮要編著一部中國佛教史。因此,他系統(tǒng)地研讀了大量佛經(jīng),還曾一度到內(nèi)學院聽歐陽竟無講唯識法相學。以后,他陸續(xù)寫出了一批佛學研究的論文(后來匯集為《佛學研究十八篇》一書)。這些論文是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學者研究佛教史的重要成果,其中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觀點和研究方法。經(jīng)過這番研究,梁氏對佛學理論更為推崇。他認為:“佛教是建設(shè)在極嚴密、極忠實的認識論之上”的,是“以求得最大之自由解放,而達人生最高之目的者也?!?《佛陀時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綱要》)又說:佛學“對于心理之觀察分析,淵淵入微”,“若論內(nèi)省的觀察之深刻,論理上施設(shè)之精密,恐怕現(xiàn)代西洋心理學大家還要讓幾步哩!”(《佛教心理學淺測》)他以至聲稱:“佛教是全世界文化的最高產(chǎn)品?!?《治國學的兩條大路》)梁氏在人生觀、生死觀等問題上,十分推崇佛教的“業(yè)力”說和“唯識”說。晚年,他在給女兒梁令嫻的一封家信中,甚至認為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宇宙間的唯一真理,而他的宗教觀和人生觀的“根本”,也就在于此。(見《梁啟超年譜長編》)

譚嗣同(1865-1898)三十歲時恰逢中日甲午戰(zhàn)爭,因而導致了他思想上的激劇變化。從此他拋棄傳統(tǒng)舊學,努力接受新學、西學,同時受吳嘉瑞(雁舟)的影響,開始學佛。不久,又在南京隨楊文會學佛,深得華嚴要旨。他著《仁學》,企圖揉合古今中西、科學宗教于一體。然而貫穿其中的中心理論卻是佛學。他以西學與佛學相比,認為“西學皆源于佛學,亦惟西學,而佛學可復明于世”(《仁學》)。具體地說:“格致家恃器數(shù)求得諸理,如行星皆為地球,某星以若干日為一歲,及微塵世界,及一滴水有微蟲萬計等,佛書皆已言之?!?《上歐陽瓣姜師書》)他對儒、佛、耶三教作了一番比較,認為從時間上講,“佛生最先,孔次之,耶又次之”,從空間上講(指教義之博大及傳播):“佛教大矣,孔次之,耶為小?!?《仁學》)總之,“佛能統(tǒng)孔、耶”(同上),“不論何教之精微及誕謬不可究詰,佛書皆已言之,而包掃之也。”(《上歐陽瓣姜師書》)再則,他認為,儒家六經(jīng)“未有不與佛經(jīng)合者”(同上),并且在《仁學》中列舉《大學》與唯識、華嚴相通融之處,聲稱“斯教(儒教)之大權(quán),必終授諸佛教?!彼裕凇度蕦W》開卷時即指出:“凡為仁學者,于佛書當通華嚴及心宗、相宗之書”,以為“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識?!焙髞?,楊昌濟(1871-1920)在閱讀并摘引了譚氏《仁學》中的溝通儒釋的一些論述后,認為歷來溝通儒釋之巧,未有過于此者。并說:“余習聞儒者之言,頗不甚滿意于佛學,譚瀏陽乃重佛若此,使我意為之一轉(zhuǎn)。余現(xiàn)雖尚未研究佛學,已確認其哲學上之價值矣。”(《達化齋日記》一九一四年六月十九日條)后來,楊昌濟確也認真地選讀了一些佛學典籍,譚嗣同重佛思想的影響,于此亦可見一班。

嚴復(1854-1921)是近代傳播西方哲學社會科學思想的主要代表,他翻譯的《天演論》、《法意》、《原富》、《穆勒名學》等,在中國近代思想界發(fā)生過巨大作用。然同時他對佛學思想也是十分推崇的。他受到不可知論觀點的影響,認為佛學中“不可思議”一語,乃“佛書最精微之語?!?《天演論》按語)又認為,“宗教之多思維,殆莫若佛?!?《法意》卷二四按語)“佛道修行之辛苦,其所以期其徒之強立者,他教殆無與比倫也?!?同上卷一四按語)

其他維新派人士中,諸如唐才常、汪康年(《時務(wù)報》創(chuàng)辦人)、夏曾佑(著名史學家)、宋恕、孫寶瑄等,也都與佛學有密切關(guān)系。孫寶瑄在《忘山廬日記》光緒二十三年(1897)三月二十八日曾有如下之記述:“丙申(1896)秋,海上集同志七子,曰吳雁舟(嘉瑞)、曰譚甫生(嗣同)、曰宋燕生(恕)、曰梁卓如(啟超)、曰汪穰卿(康年)、曰胡仲遜(惟志)、曰孫中愚(寶瑄),其人多喜圓教,統(tǒng)志游覺海,一日皆于光學中現(xiàn)身。乃為偈云:幻影本非真,顧鏡莫狂走,他年法界人,當日竹林友。”可見這些人對佛學的崇尚。唐才常(1867-1900)是譚嗣同的同窗學友,并且是一起積極參加變法維新運動的同志,他在思想上受到譚嗣同很深的影響,同樣十分推崇“佛氏大雄大無畏之旨?!?《唐才常集·辨惑上》)也認為“微點(質(zhì)點)者,釋家之微塵也?!矢裰录已裕赏ǚ鸺抑T天之蘊;而佛家之積微點之心力,而救苦海世界,其諸仁者所有事歟!”(同上《質(zhì)點配成萬物說》)夏曾佑(1863-1924)是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對佛學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在給楊文會的一封信中說:經(jīng)過對佛教、基督教、xxx教等的比較,他認為,“惟有佛法,法中之王,此語不誣,至斯益信?!?楊文會《等不等觀雜錄》卷六)可惜他沒有留下專門論述佛教的著作,無法深入了解他的佛學思想。但我們從梁啟超對夏氏的推崇備至中可窺得一二。梁氏說:“他對于佛學有精深研究,——近世認識‘唯識學’價值的人,要算他頭一個?!薄拔覀兌紝W佛,但穗卿常常和我說:‘怕只有法相宗才算真佛學。那時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初回到中國,他看見了歡喜得幾乎發(fā)狂?!謱艺f:‘《楞嚴經(jīng)》是假的,當時我不以為然,和他吵了多次,但后來越讀《楞嚴》越發(fā)現(xiàn)他是假?!?《飲冰室文集》之四十四,《亡友夏穗卿先生》)

不僅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政治、思想代表人物深受佛學的影響,就是以后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及一些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等也同樣深受佛學的影響。如:

章太炎(1868-1936)推崇佛教,精于佛學是人所共知的。他早年經(jīng)夏曾佑勸說,曾“略涉《法華》、《華嚴》、《涅盤》諸經(jīng)”,然“不能深也。”一八九七年三十歲時,在上海與宋恕相交,宋勸其讀“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但“讀竟,亦不甚好。”之后“偶得《大乘起信論》,一見心悟,常諷誦之?!?以上均見章氏《自定年譜》)但從總的傾向來講,這時的章太炎還是以儒學為其思想主體。如他在一八九九年所作的《儒術(shù)真論》的附錄《菌說》中,在引述了宗密《原人論》“策萬行懲惡勸善,同時于治,則三教皆可遵行;推萬法窮理盡性,至于本源,則佛教方為決了”的說法后,評論說:“夫六經(jīng)之說,誠亦有權(quán),與人天、小乘、法相、破相等教同意,而窮原反本,則其實確然不拔,乃有卓出一乘顯性這上者。……而佛必以空華相喻,莊亦間以死沌為詞,斯其實之不如儒者也?!?見《章太炎政論選集》第133頁)一九o三年章氏因《蘇報》案與鄒容同時入獄。在獄三年中,他研讀唯識宗慈氏(彌勒)、世親的著作:《瑜伽師地論》、《因明論》、《唯識論》等,“乃悟大乘法義。”這是章氏思想變化的關(guān)鍵,之后他說:“私謂釋迦玄言,出過晚周諸子不可計數(shù),程朱以下,尤不足論?!?《菿漢微言》)因此,當他一九o六年出獄后東渡日本,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上,大肆鼓吹要用宗教(佛教)“發(fā)起信心”,“增進國民之道德”,堅定革命的意志,以達到“眾志成城”。接著,他在《民報》上發(fā)表了一系列鼓吹佛教的文章,提出要建立無神的宗教(佛教),以至《民報》被時人諷刺為“不作民聲作佛聲”。對于佛教各宗派,章太炎最為推崇者是“法相之理”和“華嚴之行?!?/p>

吳虞(1872-1949),是近代新文化運動中著名的反對封建禮教的戰(zhàn)士。一九二一年《吳虞文錄》出版,胡適為之作序,稱他是“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彼麑Ψ饨ǘY教、宗法制度和專制主義的激烈批判,不僅在當時社會上,特別是青年中,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且在近代中國思想史上也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激進的思想家,又怎能想到他對佛學也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并受到相當深的影響呢!他自稱:“學術(shù)知識雖漸有系統(tǒng),而于安身立命之地,終覺茫無所歸著。”“自知其于學有進,于道殊未聞也。此后當以佛學為歸宿?!彼J為:“宋儒之學本出于禪,乃背本辟佛,自立名高。孔學既非,宋學亦不足學,則非佛學之廣大精微,何所依皈?人不可無宗教心,有此足以慰靈魂而安心性矣?!?《吳虞日記》上冊第208頁)從他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圈讀佛典,與人討論佛學,是他日常讀書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晚年,他甚至打算“將小書房收拾為靜室,供佛像。所有佛學書并專置于靜室,每日除預備講義看書外,必以二三小時居靜室誦佛書,”以“為收束身心,減除煩惱之不二法門?!?《吳虞日記》下冊,轉(zhuǎn)引自《中國哲學》第八輯第413頁《吳虞日記選刊》)據(jù)他日記所記載,截至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日,他已藏有佛典二百七十一部,八百六十三冊之多。

楊度(1874-1932),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怪杰。他早年醉心于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君主立憲說,從而成為清廷籌備立憲運動和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積極鼓吹者和參與者。當君主立憲救國論徹底破產(chǎn)后,楊度一度潛心于佛學研究。以后隨著反帝反封建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楊度又投身政治運動,并于1929年秘密參加了中國xxx。他在逝世前曾自擬了一付挽聯(lián):“帝道真如,如今都成過去事;醫(yī)民救國,繼起自有后來人。”這正是楊度一生的自我總結(jié)和他對中國革命前途的樂觀信念。楊度是在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后(1916),遁而之佛的,至1928年答梅光羲書,論新佛教,前后沉溺于佛學十余年,他曾自述道:“余于君憲三敗之后,自謂對國家對主義忠矣,可以已矣。乃不更言經(jīng)世,而由莊以入佛?!?《虎禪師論佛雜文·江亭詞序》)他對于佛學主要信奉禪宗的頓悟說。但他又認為,在頓悟之前及頓悟之后,都必須有漸修。他還提出,要建立一種刪削一切迷信神秘之說(如靈魂、輪回、地獄等),以及所有違反人生生理戒律的“新佛教”。他聲稱,這種新佛教“一以論理科學為歸”,通過“發(fā)明心理相對論,以明本心無我,一切皆空之旨?!彼J為,“今世之社會,不自由,不平等,一切罪惡,無非我見,反躬自問,亦無事而非我見。今欲救人,必先救已,其法惟有無我主義?!币虼耍Q他的“新佛教”為“無我主義”或“無我宗”、“無我法門”。并且說:“準此教旨,以謀改進將來社會,直可普渡眾生,一齊成佛。雖人性智愚不等,而不用于私我之爭,但無對待階級,即為平等自由?!?以上均見《虎禪師論佛雜文·答梅光羲書》)楊度是繼章太炎、太虛之后,又一個試圖以建立一種新佛教以為救世之用的人。他的無我主義的新佛教論也是近代中國相當有代表性的一種佛學和哲學思潮。

熊十力(1884-1968),早年投身于民主革命運動,親歷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之役,以后潛心于研究哲學。起始專精王夫之,然意猶未足,后入歐陽竟無創(chuàng)辦的內(nèi)學院學佛。熊十力在哲理上雖然最終推重的是宋明陸王心學,但對佛學也許之甚高。他認為,“佛學理境極高”,“西洋哲學,隨科學之進步經(jīng)驗日富,根據(jù)日強,論理日精。其始乎征實,而終乎游玄,不極堪寶貴?然而徹萬化之大原,發(fā)人生之內(nèi)蘊,高而莫究其極,深而不測其底,則未有如佛氏者也。”他又說:“自吾有知,恒困乎無量無邊之疑問,而不得一解,而吾終因佛學而漸啟一隙之明焉?!?《十力語要》卷一《答薛生》)熊氏自視頗高,精思深研。他出入儒釋,以釋明儒,以儒補釋,廣采博取,融通諸家,欲自創(chuàng)一哲學體系。他的早期代表作《新唯識論》、《破破新唯識論》、《佛家名相通釋》等,是以儒家《易傳》陰陽翕辟的思想去改造和補充佛教唯識學的種子說的。同時,又以唯識論的分析、組織方法,融合儒釋體用理論,提出了一套以體用為中心范疇,體不離用,即用顯體,體用一如的思想體系。從而不僅在佛學唯識論的研究上有所突破,而且對傳統(tǒng)儒學關(guān)于“體用”論的理論也有所發(fā)展。因此在近代中國思想史上有著相當廣泛的影響。

梁漱溟(1893-),后期思想以傳統(tǒng)儒家為主,這是無疑的。但他曾經(jīng)歷過相當一個時期的崇佛過程。他曾說:“我自二十歲后,思想折入佛家一路,專心佛典者四五年。”(《究元決疑論》單行本附記)一九一六年他發(fā)表長篇讀佛論文《究元決疑論》,一九一七年起在北京大學講授并出版《印度哲學史》等,可說是他這一時期研究佛學的成果。以后,他著有《唯識述義》等研究佛學的著作。一九二一年梁氏發(fā)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則是其思想折入以儒家為主的標志。然而,這也不能說佛學對梁氏思想從此再無影響。一九七八年他在為《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轉(zhuǎn)再變》一文作補述中說:“對于人生苦樂的留心觀察,是我出世思想的開竅由來,從而奠定了此后一生歸宿于佛法”。說“一生歸宿于佛法”未必是實,但至少可說梁氏一生未脫出佛學影響之范圍。

此外,如著名學者李石岑(1892-1934)也曾十分推崇佛學,認為“佛學的提倡,不特于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上一層精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上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上一層保證?!?《佛學與人生》)又如朱謙之(1899-1972)在一九二一年也曾一度“決定皈依佛法,到西湖出家去”,并打算對佛教進行一場革命,“組織一種宗教新村”,“想跑到佛教里打個筋斗,使佛教混亂一頓,放出一道紅光,我就站在上面,照耀全世界人類上?!?《七十自述》,《中國哲學》第三輯)再如著名的電機工程學家王季同(1870-1948)認為,佛法圓融,既“不是其他宗教和近代西洋哲學所可比擬,也決非科學知識所能推翻”(《唯識研究》序)。他寫的《佛法與科學》、《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以及為周叔迦《唯識研究》一書所作的長序,在學術(shù)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和爭議。由此可見,佛學在近代中國思想界的影響,不僅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而且也波及到自然科學方面。

其實,在近代哲學、史學、經(jīng)學、文學、藝術(shù)、自然科學等各界的知名學者中,尚可列舉出一大批出入佛學,與佛學有密切關(guān)系的代表名單。此外,尚有許多近代著名學僧的學說和情況,由于本文的主題所限,也只能略去介紹了。但僅就以上所列舉的很少一部分近代思想界、學術(shù)界代表人物與佛學關(guān)系的情況,也已經(jīng)足以說明佛學對近代中國思想的重大影響了。

二、近代佛學發(fā)展的某些特點

本文開始時就提到,近代佛學并不是中國古代佛學的簡單延續(xù),而是伴隨著西學的傳入而重新振興起來的,因此也就帶來了某些與古代佛學不同的新特點。據(jù)本人淺陋的看法,是否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把佛學與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的實證知識加以比較,希圖把兩者融合起來。這是近代早期思想家中一種較為普遍的看法。

譚嗣同在《仁學》一書中,即有大量的有關(guān)這方面的論述。如他說:“一多相容也,三世一時也,此下士所大笑不信也,烏知為天地萬物自然而固然之真理乎!真理之不知,乃緣歷劫之業(yè)力障翳深厚。執(zhí)妄為真,認賊為子,自擾自亂,自愚自惑,遂為對待所瞞耳?!薄奥?、光、化、電、氣、重之說盛,對待或幾幾乎破矣。欲破對待,必先明格致;欲明格致,又必先辨對待?!薄案裰旅鞫鴮Υ疲瑢W者之極詣也。”“故嘗謂西學皆源于佛學,亦惟有西學而佛學乃復明于世?!?《仁學》)

又如章太炎早年在《摘不合物理學兩條》一文中,既指摘了《楞嚴經(jīng)》中一些譬喻不合近代物理學的實證知識,而同時也認為經(jīng)中有些論述是合于近代實證科學知識的。如他引《楞嚴經(jīng)》中這樣一個比喻:病眼者視燈光即“別有圓影”,而好眼者如長久注視至于疲勞,則也會在虛空中“別見狂華”。章氏評論說,這一比喻完全附合近代光學原理,并且說:“此則釋迦早知光浪,似已高出奈瑞(牛頓)。信乎耶穌諸子不足當其芥子也。”(見齊魯書社出版《歷史論叢》第四輯)

佛學的論文篇十三

當前,在創(chuàng)業(yè)活動盛行的美國,創(chuàng)業(yè)者主要指創(chuàng)建自己的、新的中小企業(yè)的人。然而并不是所有新的中小型企業(yè)的業(yè)主都是創(chuàng)業(yè)者,也并不只有新的中小型企業(yè)才可以稱為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是否為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重要的不是規(guī)模的大小或歷史的久暫,而在于是否具有創(chuàng)業(yè)精神。

創(chuàng)業(yè)精神包含有多個要素,創(chuàng)新為其核心。創(chuàng)業(yè)的含義――資源的重新組合、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造價值――本身就包含創(chuàng)新。今天的創(chuàng)業(yè),不管是街頭擺攤的生存型創(chuàng)業(yè)還是開發(fā)新型藥物的機會型創(chuàng)業(yè),其主要驅(qū)動力都不會僅僅來源于追求個人獨立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欲望。創(chuàng)業(yè)者或者擁有一種新技術(shù)、產(chǎn)品或服務(wù),或者找到一種生產(chǎn)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新方法,或者慧眼發(fā)現(xiàn)一塊新市場,或者挖掘出提供一種新資源的辦法。這些活動都屬于美國經(jīng)濟學家熊彼特所界定的創(chuàng)新范疇,因為它們?yōu)樯鐣峁┝诵碌慕灰讬C會。如果社會能夠接受這種創(chuàng)業(yè)行為,就表明社會認為新的要素組合比舊的要素組合更有價值。

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包含三個主體要素:把握機會,甘冒風險,自我超越。以把握機會為基礎(chǔ)的主動性,是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entrepreneurship(創(chuàng)業(yè))最初即指創(chuàng)業(yè)者與普通雇員的區(qū)別在于前者的風險承擔能力;而不斷追求自我超越能夠規(guī)避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遇到的“機會主義陷阱”,從而實現(xiàn)持續(xù)發(fā)展。

把握機會

創(chuàng)業(yè)首先由機會啟動,然而,要敏銳地把握商業(yè)機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發(fā)揮是受到制約的。從外部而言,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難以獲得及時的信息和原材料,難以開拓營銷渠道和市場。在組織內(nèi)部,企業(yè)縱向和橫向溝通有可能不順暢,信息無法實現(xiàn)充分交流和共享,總部的戰(zhàn)略決策可能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被制定出來,這樣的戰(zhàn)略決策即使是合理的,各個職能部門的內(nèi)部控制所導致的跨部門管理難度增大,也會使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成為一紙空文。因此,在獲取盡可能充分的信息的基礎(chǔ)上進行機會把握,就成為創(chuàng)業(yè)者的首要任務(wù)。

創(chuàng)業(yè)初期,領(lǐng)袖的個人力量可以挽狂瀾于既倒。張瑞敏認為“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一般來講,每年的6 至8月是洗衣機銷售的淡季。每到此時,很多廠家就把商場里的促銷員撤回去。張瑞敏就想:難道天氣越熱、出汗越多,老百姓反而越不洗衣裳?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是老百姓不洗衣裳,而是夏天里5 公斤的洗衣機不實用,既浪費水又浪費電。于是,科研人員很快設(shè)計出一種洗衣量只有公斤的小小神童洗衣機,產(chǎn)品很快風靡全國,并出口到日本和韓國。

然而,隨著企業(yè)的發(fā)展,這種建立在個人基礎(chǔ)上的機會把握意識和能力,便會在更廣闊的市場和更繁多的資源面前捉襟見肘。這時,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tǒng),在制度上保證機會的把握。這包括:機會的發(fā)現(xiàn)和判斷、機會的遴選與甄別、機會的準備和實施,以及機會的擴充與優(yōu)化,進而通過機會的改善與重構(gòu),發(fā)現(xiàn)新的機會,從而在機會的把握上形成一個正反饋循環(huán)。此外,還必須要有制度化、組織化、規(guī)范化的運作體系來支撐,才能保證企業(yè)長期的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例如:對機會進行全方位考慮;通過杠桿作用撬動各方面資源;發(fā)掘外部力量、獨立研究機構(gòu),對機會的識別進行客觀考察和建議等。

甘冒風險

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創(chuàng)業(yè)者會面臨許多風險,這些風險主要來自以下方面:

內(nèi)部技術(shù)風險。尤其在高新技術(shù)領(lǐng)域,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者要面臨來自于技術(shù)的不確定性。在生物醫(yī)藥行業(yè),一個完整的新藥開發(fā)過程一般包括基礎(chǔ)研究、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新藥生產(chǎn)申請和生產(chǎn)投放共5個階段,整個過程的成功概率僅有。

內(nèi)部管理風險。企業(yè)的內(nèi)部管理、戰(zhàn)略規(guī)劃、組織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至關(guān)重要,尤其是核心團隊的`合作和共同決策的有效開展程度,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企業(yè)的抗沖擊能力和發(fā)展能力。

外部市場風險。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市場失靈”,也就是技術(shù)先進的產(chǎn)品或服務(wù),由于市場上某些因素變化而無法得到用戶的承認和接納,從而在很長時間內(nèi)被市場忽視甚至遺棄,面臨的需求曲線偏低。

佛學的論文篇十四

佛教傳入中國后,為適應中國社會的特殊情況,不斷調(diào)節(jié)自己,逐漸融入中國社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試論中國佛教的禪凈雙修傳統(tǒng)論文。在所有的佛教宗派中,禪宗與凈土宗是最具有中國特點的兩派。它們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融合,形成了禪凈雙修的格局。筆者將結(jié)合中國佛教的發(fā)展過程,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以求教于方家。

一、禪凈雙修是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佛教自從兩漢之際傳入中國之后,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逐漸取得了較大的影響,但也給自身的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唐武宗的滅佛,使佛教遭到了很大的挫折,特別是那些依靠龐大的寺院經(jīng)濟維持的佛教宗派,影響更大,此后,這些宗派一蹶不振。相反,禪宗倡導山林佛教,主張自力更生,所以禪宗不但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反而得到了更大的發(fā)展;凈土宗倡導念佛,基本上沒有什么龐大的叢林組織,且方便易行,所以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故而,武宗滅佛之后,中國佛教形成了禪宗與凈土宗雙枝并秀的局面。禪宗主張自力解脫,凈土宗主張他力拯救,所以禪宗與凈土宗,彼此攻擊,或執(zhí)禪毀凈,或執(zhí)凈毀禪。參禪者稱“即心即佛”,每每譏諷凈眾為“著相”。念佛者則自謂“仗佛加被”,往往貶斥禪眾為“浮泛”。然而禪凈作為中國佛教分別代表自力和他力的兩極,它們在理論上還是有一定的共通之處,所以在經(jīng)過長期的內(nèi)部緊張后,終于緩和矛盾走向融合,創(chuàng)造出兼具雙方之長的修持模式。

1.禪凈同源于大乘思想,具有自他融合的思想基礎(chǔ)。

凈土宗是以xxx為信仰對象,以念佛為手段,以往生極樂世界為目的佛教宗派。在求得往生的過程中,凈土宗主張要依靠xxx的偉大愿力,不斷念佛才能成功。這一思想是大乘佛教基本思想的反映。根據(jù)凈土宗的重要經(jīng)典《無量壽經(jīng)》載,xxx在過去是法藏菩薩,立志證得無上菩提,發(fā)起普度眾生的誓愿。經(jīng)過長期堅持不懈的修持,最終完成誓愿,在距今十劫之前成就為佛,住極樂世界,社會文化論文《試論中國佛教的禪凈雙修傳統(tǒng)論文》。我們可以看到xxx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普度眾生的宏愿,這就是大乘佛教的偉大精神即“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體現(xiàn),他力的思想就是這種偉大精神在眾生修持依恃力用上的落實。又《佛說觀無量壽經(jīng)》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即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注:《大正藏》12卷,第343頁上。)這是強調(diào)眾生之心憶佛念佛時,該心即是佛,諸佛廣大的智慧,就從憶佛念佛的心中出生。對眾生主體“心”功用的肯定,也是對自力功用的肯定,表明他力是不離開自力的,也是不能離開自力的。禪宗認為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并強調(diào)心性本覺,返歸本性,自悟成佛。從廣義的他力意義上說,禪修者也要歸依佛、法、僧三寶,也要奉持戒、定、慧三學,因而要拒絕佛的他力幫助是不可能的,拒絕死后進入佛國世界的說法也是難以立足的。所以禪凈兩宗的大乘思想決定了融合的可能性。

2.禪凈雙修符合人的心理基礎(chǔ)。

佛教作為一種世界觀,對世界的看法是悲觀的。它認為世俗世界是一個苦海,因此,希望大家能夠脫離這一苦海。為了這一目的,它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修行方式。盡管修習方式多種多樣,但歸根結(jié)蒂不外兩種,即是依靠修行者個人的力量或依靠外在神靈的力量。禪宗就是中國佛教中主張依靠自力修行的代表,凈土宗則是主張他力拯救的代表。無論是自力解脫還是他力拯救,都是人們心理需求的不同方面而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有限的存在,這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成為神,無所不能。所以當我們遇到超越自身的能力時,我們就自然地期望有一種超越我們自身的力量存在,這當然只能是神,這也是人類需要神或者說外在超越力量的心理基礎(chǔ),這就為他力拯救思想提供了可能性。凈土宗在這一方面滿足了信徒們修行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每一個人又都是有理性的存在,我們的思維是無限的,可以不受肉體的限制,這就決定了我們又是一種無限制的存在,而且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人類自力的心理基礎(chǔ)。這也是禪宗存在的內(nèi)在基礎(chǔ)。所以說禪宗與凈土宗代表的是我們?nèi)祟惖膬蓸O,片面地強調(diào)一方面都是不恰當?shù)模_的是兩者結(jié)合起來。中國佛教的禪凈雙修就是走的這一條道路。

佛學的論文篇十五

佛學是一門源遠流長的學問,涵蓋了廣泛的知識和哲理。在接觸佛學的過程中,我有幸領(lǐng)略到了佛學的豐富與深邃。佛學教導我們?nèi)绾瓮ㄟ^自我反省和修行,培養(yǎng)出善良的品質(zhì),達到心靈的潔凈與智慧的開啟。下面我將從佛學的基本原理、修行方法、人生觀、與現(xiàn)代社會的關(guān)聯(lián)以及對個人成長的影響等方面,來談一下我對佛學的心得體會。

首先,佛學的基本原理對于人們的心靈成長尤為重要。佛學告訴我們,一切皆是因果相應,每一個行為都會產(chǎn)生結(jié)果,這是佛學的因果律。了解和遵循這個原理,讓我更加明白善惡的差別,能更加理智地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不會輕易地傷害別人。同時,佛學還教導我們要明辨是非,不貪嗔癡,這讓我學會了釋放心靈,在面對紛繁世事時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與超然。

其次,佛學的修行方法是我們提升心性、心智的重要途徑。冥想是佛學修行的核心,通過冥想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身的內(nèi)心世界,領(lǐng)悟到生活的真諦。在我接觸佛學后,我開始嘗試冥想,學會了如何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并學會了如何讓自己與內(nèi)心對話。這個過程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更加明白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并使得我對得失不再過于計較,提升了我心靈的境界。

另外,佛學教導我們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佛學認為人生苦海,而世間有諸多煩惱,但其中蘊含的玄機和智慧,值得我們?nèi)ヌ剿?。佛學教誨我們要看透世間的虛妄和起伏,不要過于依附,要看淡得失與名利。這種人生觀讓我更加冷靜地面對困難與挫折,追求內(nèi)心的和諧與安寧。同時,佛學還教我們要以慈悲為懷,樂于助人,并通過奉獻和回饋社會來實踐佛學的教義。這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愿意幫助他人,盡自己的力量去改變自己和周圍的環(huán)境。

佛學與現(xiàn)代社會也有著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面臨著來自工作、學業(yè)和生活的各種壓力,而佛學的修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壓力、緩解疲勞。冥想可以幫助我過濾外界的雜音,保持專注和放松,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此外,佛學的智慧也可以運用到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和困難。例如,佛學告訴我們要以善意和容忍對待他人的過錯,這使得我們能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協(xié)調(diào)和化解矛盾。

最后,佛學對于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佛學培養(yǎng)了我的內(nèi)心素質(zhì)和思維方式。在修行佛學的過程中,我內(nèi)心的安寧和智慧得到了提升,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佛學教給我謙虛、寬容和善良的品質(zhì),使我更加關(guān)心他人,樂于與人分享和幫助他人。佛學的影響還可以體現(xiàn)在我生活中的選擇上,我更加注重人生的內(nèi)在價值和目的,不再盲從外界的誘惑和期望,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總之,接觸佛學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收獲。通過學習佛學的原理和修行方法,我深刻體會到了佛學對于人們的心靈成長和人生觀的影響。佛學不僅幫助我們了解自己,還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guān)系,提升內(nèi)心的平靜與智慧。佛學的智慧和方法也可以應用于現(xiàn)代社會,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壓力和挑戰(zhàn)。最重要的是,佛學對于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讓我們能夠?qū)ふ业秸嬲龑儆谧约旱男腋Ec滿足。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434949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