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說課稿(專業(y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17:17:06
古詩二首說課稿(專業(yè)16篇)
時間:2023-11-27 17:17:06     小編:QJ墨客

分析是對問題進行細致剖析和研究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偨Y是提升學習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我們應該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總結。探索總結的相關文獻和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總結的重要性和寫作方法。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一

本課安排的是兩首古詩,分別是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和唐朝詩人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兩首古詩都用凝煉精妙的語言描寫了祖國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兩首古詩意境深遠,極具畫面感?!锻麖]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诮滩奶攸c,在教學中,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xiàn)美,發(fā)揮想象充實美,聯(lián)系生活發(fā)現(xiàn)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兩首古詩文字優(yōu)美,充滿韻味。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使學生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時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采取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識字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

3.能體會詩句的意思及蘊含的哲理。(難點)。

1.預習課文,能夠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談話導入,引出古詩(用時:5分鐘)。

1.引導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古詩。

2.教師板書《登鸛雀樓》,教學生識記“樓”字。

3.結合學生質疑介紹“鸛雀樓”。出示圖片。

4.介紹詩人王之渙。

5.范讀全詩,指導朗讀。

1.學生背誦自己學過的古詩。

2.學生認讀“樓”,再想一想怎樣記住這個字。

(1)學生跟著老師范寫進行書空“樓”。

(2)說說注意點,并臨寫一個。

3.學生讀題質疑。欣賞圖片,了解“鸛雀樓”。

4.了解詩人王之渙。

5.跟著老師朗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1.學生交流自己學過的古詩不多,它的作用是創(chuàng)設一個詩歌的氛圍。

2.鸛雀樓、詩人的資料只需老師簡單介紹即可,而了解鸛雀樓的雄偉壯麗是為學習詩歌做準備的,所以應該用圖片介紹。

二、圖文結合,細讀品味(用時:25分鐘)。

1.教師朗讀古詩,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交流過程中相機地說出一些詞語幫助學生積累。如:山窮水盡、層林疊翠、煙消云散、名山大川等。

2.指導學生讀詩句,師生合作畫簡筆畫,理解“白日”“依山盡”。

3.指導學生說說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5.指導朗讀,讀出詩中描繪的意境。

6.指導想象:如果再往上走,還能看到哪些景象呢?

7.教師小結: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還得繼續(xù)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指導學生找到詩中描寫這個意思的詩句。

9.指導朗讀,理解“欲窮”“千里目”“一層”。

1.學生聽讀,思考: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幾句詩寫出了這些景物?(1)用筆在詩句中圈畫出來。(2)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并用“看到了()的____”的句式說說這些景物。(3)認真讀詞語。

2.自由讀第一、二兩句詩,和老師一起畫簡筆畫,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陽?!耙郎奖M”就是指太陽靠著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后消失在天邊。在理解詞義中識記“依”“盡”。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這樣的景色,會說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6.想象:再往上登,還會看到哪些景物?(如:船只、飛鳥……)。

7.聽老師小結,再從詩句中找到后兩句,理解詩歌蘊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理解“欲窮千里目”的意思,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遠。

9.有感情地朗讀詩句。理解“一層”指很多層。

1.這首詩是五言絕句,學生要想領會這二十個字中描繪的意境以及蘊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師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圖文對照、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進行想象畫面。

2.古詩很凝煉,在指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時候,要避免簡單告知,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如根據(jù)詩句合作繪畫等。

3.古詩的意境深遠,無需學生多講,要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指導他們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8分鐘)。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依、盡、層”,再次認讀,并練習組詞。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書寫注意點,并指導臨寫。

3.教師范寫生字,重點講解“盡”的書寫要領。

4.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成果,組織交流反饋。

1.學生認讀生字并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

2.學生觀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書寫注意點。

3.觀察老師范寫,一邊觀察一邊做書空練習。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書寫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改進。

1.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觀察生字的特點。

2.重點指導“盡”,引導學生抓住漢字書寫規(guī)律。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用時:2分鐘)。

1.教師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字。

2.布置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將詩句中描繪的畫面講給家長聽。

1.學生從老師的總結中知道:要多動腦筋想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2.學生完成作業(yè),并請家長對自己的作業(yè)做出評價。

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從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是否能讀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用時:3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背誦古詩《登鸛雀樓》。

2.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1.學生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教師必須要求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鼓勵學生采用不同形式說詩中描繪的畫面,進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

二、理解詩題,知曉詩人(用時:5分鐘)。

1.介紹詩人李白。出示ppt資料。

2.板書詩題,指導學生讀題,讀準“瀑”“布”。識記這兩個生字。

3.指導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說題目的意思。

4.出示圖片,欣賞廬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態(tài)。

1.聽老師介紹詩人李白,了解他的詩歌特色。

2.朗讀題目,讀準字音。交流識記方法。

3.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4.看圖說說瀑布的樣子,了解廬山。

教師要教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題目的意思,從而為下面理解詩句打下基礎。

三、初讀疏通,初知詩意(用時:15分鐘)。

1.出示帶拼音的詩句,指導學生朗讀古詩,相機正音:讀準“紫煙”。

2.認識生字:相機區(qū)別“爐、煙”,學寫生字“照、爐、煙、掛、川”。

3.指名讀整首詩,糾正、齊讀。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

讀古詩特別要讀出詩的韻律美,韻腳一定要讀準,讀到位。(如“煙”“川”“天”)。

5.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范讀并指導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美。

1.學生自主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認識生字,交流識記方法,區(qū)別“爐、煙”。

3.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生字“照、煙、川、掛”。把難寫的字多寫幾遍。

4.朗讀全詩,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韻腳。

5.學著老師的樣子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

1.教師要不遺余力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jié)奏。

2.在指導生字書寫的時候,要發(fā)揮示范的作用,要能及時反饋。

四、再讀課文,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用時:15分鐘)。

1.指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

2.播放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的風光。教師解說。

3.指導朗讀第一、二兩句詩。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體會“生”“掛”的精妙。是誰把瀑布掛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指導學生細讀第三、四兩句詩,理解字詞,感受詩歌意境。

(1)“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張用法。

(3)補充“銀河”“九天”各指什么。

(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5)指導學生朗讀詩句。

5.小結: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lián)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露無余。

6.指導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7.指導背誦。

1.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

2.欣賞廬山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讀第一、二兩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個“生”字就把香爐峰描繪成一個仙境,把云霧寫活了;是大自然把瀑布掛在了山上。體會“生”“掛”用法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4.默讀第三、四兩句詩,圖文對照思考交流:

(1)“飛”“直”寫出了瀑布的高、筆直的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張用法,突出瀑布長的特點。

(3)通過資料了解——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xiàn)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九天: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4)理解“疑”,了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從極高的地方傾瀉而下,體會壯麗的景象。

5.聽老師總結。

6.聽音樂,有感情地朗讀。

7.背誦古詩。

1.理解詩句,教師要指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對于詩中涉及的夸張的修辭方法,教師不多強調術語,讓學生在想象里、在朗讀中自然體會。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用時:2分鐘)。

布置作業(yè):搜集其他描寫瀑布的詩歌讀一讀。

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有關瀑布的其他詩歌,并且讀一讀。

如果孩子能力強,也可以寫一寫,還可以為自己的小詩配插圖。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二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是一首登樓懷古思念鄉(xiāng)土的傳世佳作。首兩聯(lián)劈空寫來,發(fā)人去樓空、歲月不再之慨,寄托著詩人入世虛無的悲嘆,末兩聯(lián)以明麗之景寫江中景色之美,畫面頓生明暗對比,但隨即落筆暮靄煙波,景致陡暗,原來是樂景寫哀,歸思難收,令人讀罷,如幻如夢,愁緒無限。傳說李白登此樓,本欲作詩,見樓中題有此詩,自嘆不如,擱筆而去。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

古詩黃鶴樓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xiàn)纏綿的鄉(xiāng)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三

1、比鮮侗究蔚4個生字。

2、庇懈星櫚乩識潦歌。

3、繃私饈每一部分的大致內容,感悟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

4、繃私饃鉦誥濟特區(qū)的巨大變化和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

思想教育:了解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

從詩句中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深圳迅速發(fā)展變化的原因是由于改革開放。

1.憑借詩歌內容,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收集有關資料、圖片。

二課時。

一、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在詩歌每一節(jié)的前面標上序號。

二、學生借助書上的注音和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

(2)強調幾個難字的字形。“渺、茫、曦、超、龐、遨、幢、陲”

2.理解新詞。

(三)輕聲讀這首詩,看詩句的最后一個字的韻母有什么特點?

詩句的最后一個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叫押韻,這首詩押ang韻。

(四)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這首詩。

1.要通過恰當?shù)耐nD,讀出詩的節(jié)奏。例如第1、2兩節(jié),比較恰當?shù)耐nD應該是:

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生活,/多少年來/一個/模樣。

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現(xiàn)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間/勞作,煙霧里/阿媽煮飯/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滾,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

2.要把詩的韻腳讀得響亮些、清晰些,讀出詩的韻味。

3.教師范讀。

4.學生練習試讀。

5.指名朗讀、齊讀。

教師要通過范讀和舉例分析等方式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初步懂得朗讀詩歌的要領,并在學生對詩歌的思想內容基本理解的基礎上,用比較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練習朗誦。

(五)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思考課后·練習中的第1題。

一、齊讀全文,思考:

1.這首詩共有幾節(jié)?(8節(jié))每節(jié)主要講的是什么?哪幾節(jié)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在一起歸為一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節(jié):寫的是深圳的“昨天”是多么貧窮落后。第二部分是第3至7節(jié):寫的是深圳奇跡般的變化。第三部分是第8節(jié):寫的是深圳發(fā)生巨大變化的原因和特區(qū)建設成就的意義。)。

2.這首詩寫的是哪兒?(深圳。深圳,原來是廣東省東南角寶安縣境內的一個小圩(x&)。“圳”字的本意是田野間的水溝,可見這兒原來是個農田。)。

3.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什么?(深圳特區(qū)奇跡般的發(fā)展變化。)。

二、學習詩歌第1、2節(jié)。

1.指名朗讀(用遲緩低沉的語調來讀。)。

2.說一說昨天的這個村莊是什么樣?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3.齊讀第1、2節(jié)。

三、學習詩歌第3至7節(jié)。

1.默讀3至7節(jié),找出描寫這個村莊發(fā)生變化的詞句。

2.深圳成立經(jīng)濟特區(qū)之后發(fā)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深圳的城市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二是人的變化。

3.學生熟讀3至7節(jié),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應該用高昂興奮的語調來讀)。

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四、學習詩歌第8節(jié)。

1.齊讀,思考:

(1)深圳飛速發(fā)展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改革開放使深圳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2)深圳特區(qū)建設成就的偉大意義是什么?

(深圳特區(qū)的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它向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和強大活力,也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使大家從深圳這個窗口看到祖國壯麗的發(fā)展前景。)。

五、齊讀全詩,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六、作業(yè)。

1.自己復習第三單元。

2.預習第13課。

3、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

昨天貧窮落后。

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改革開放。

今天煥然一新。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四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了解古詩的意思,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教學重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掌握會寫字的音、形、義?!?、朗讀并背誦古詩。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引情入境。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詩人們曾寫過許多贊美春天的詩句,來表達他們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歌頌春天的詩。二、初讀古詩?!?、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默讀,注意會認字的讀音?!?、學生圈出會認字,看拼音讀一讀。 3、教師出示識字卡片,學生讀,再分別組詞?!?、學生自讀古詩。三、學習古詩,了解詩意?!?、板題,說說題意?!?、學習第一句。(1)、試著把第一句的意思講給同桌聽,教師巡視。(2)、指名說一說。(3)、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大家討論。(4)、春天的早晨多美好啊!帶著這種感情讀這一句。(5)、背誦第一句。 3、學習第二句。(1)、學生自讀第二句,把這句話的意思講給同桌聽。(2)、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3)、指名讀,要讀出語氣。(4)、大家評議。(5)、背誦第二句,背誦全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首詩的意思。四、學習會寫字?!?、讀識字卡片,口頭組詞。 2、看看會寫字,把難寫難記的字提出來?!?、書空練習。五、作業(yè) 1、背誦古詩?!?、讀《村居》。板書設計4、古詩二首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了解古詩的意思,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教學重難點能初步用自己的話講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學過程一、檢查背誦和朗讀?!?、指名背誦《春曉》?!?、指名讀《村居》。二、自學古詩,教師指導?!?、自學古詩,學習本詩中5個會認字?!?、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三、小組學習,交流學習體會。提示: 1、用自己的話講講古詩的意思?!?、說說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3、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討論。教師巡視。四、各組匯報學習情況。五、想像。讀完這首詩你想到了什么?六、鞏固生字。 1、讀識字卡片,口頭組詞?!?、看看會寫字,把難寫難記的字提出來,討論識記方法?!?、書空練習?!?、學生練習,教師巡視。七、拓展活動。 1、朗讀古詩比賽。 2、收集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進行交流?!?、合作給古詩配畫。板書設計 4 古詩二首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和W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五

1、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fā)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規(guī)范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

2、用多種方法熟讀古詩,體會兩首詩的不同之處。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二首。

教學媒體。

課件。

教與學活動過程。

學習內容。

教師導學。

學生主體活動。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交流預習情況。

課前交流預習情況。

小結:關注查閱資料的方法和不達目的決不放棄的態(tài)度。

提出本節(jié)課的要求,聯(lián)系運用查閱的有價值的資料體會學習,及時做好批注筆記。

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相互學習。

二、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齊讀課題。

說說,怎樣才能學好一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房兵曹胡馬》。

1、指名朗讀,自由讀,齊讀。

2、知詩人,解詩題。

3、方法活,曉詩意。

理解詩意的方法也有很多,誰知道?

朗讀,自由讀,齊讀。

知詩人,解詩題。

回答。

交流后板書。

抓字眼,看插圖,多誦讀,查資料。

集體交流。

指名單個質疑,同學相互解答。

4、入詩境,悟詩情。

指導有感情朗讀。

讓我們完整地認識一下,詩圣杜甫筆下的這匹漢血寶馬。

有感情朗讀。指名互相評價。

交流。

小組交流。

把自己讀懂的與大家交流,將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一標記。

說說自己是怎樣讀懂這首詩歌的。提出質疑的同學是否明白,獲得了哪些自學的好辦法。

有感情朗讀,互相評價。

四、總結。

再讀體會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

再讀體會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的背誦《房兵曹胡馬》。

2、?回顧上節(jié)課學到的方法。

有感情的背誦《房兵曹胡馬》。

回顧上節(jié)課學到的方法。

自主合作學習《馬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馬詩》。

1、????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集體聽讀正音。

2、知詩人,解詩題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組織集體匯報。及時小結。

3、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4、組織集體匯報。組織質疑。小結。5、組織學生嘗試背誦。

自由朗讀。

集體聽讀。

自學。

集體匯報。

回答,有感情朗讀、背誦。

推薦兩首跟馬有關的古詩。

三、教師推薦兩首跟馬有關的古詩,同位合作自選古詩進行學習。

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組織小組內匯報。

組織集體進行故事擂臺賽。

合作自選古詩進行學習。

小組內匯報。

總結收獲。

四、總結收獲。

說說這節(jié)課自己的收獲。

交流。

作業(yè)設計。

必做:

1.抄一抄古詩。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3.寫摘錄筆記。

4.預習《鞏乃斯的馬》。

選做:

背誦自己喜歡的其他描寫馬的詩句或句段。

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1、課文插圖,及《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滲透環(huán)境教育)。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要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xiāng)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根據(jù)課堂情況可讓學生寫一寫)(滲透環(huán)境教育)。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1)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

方法: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xù)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

方法: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五、識字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促、深。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jīng)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六、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xiàn)節(jié)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jù)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1)自讀: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2)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chǎn)生的疑惑。

(3)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chǎn)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fā)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xiàn)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fā)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chǎn)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嗎?(滲透環(huán)境教育)。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生字連詞背誦。

方法:請學生把生字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

方法:(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六、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jīng)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

中產(chǎn)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宋)葉紹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景物??????思鄉(xiāng)之情????????????憶。

人物??????追憶童年?????????????思念親人。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七

文本細讀:

《游園不值》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前兩句交代了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后兩句,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絢麗的春光,總算不虛此行了。這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了:“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第三句是作者的聯(lián)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以偏概全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其重點是朗讀基礎上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春日》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尋春的所見所感:在一個煦暖的春日里,詩人來到泗水河邊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覺到處煥然一新。因為和煦的東風催得百花齊放,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暗乳e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歷來也被傳為名句。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5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9個生字。

2.能結合語言環(huán)境或借助工具書理解“不值”、“應”、“屐齒”、“小扣”、“柴扉”、“勝日”、“泗水濱”、“等閑”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入情入境地品讀古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體驗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借助詩句激勵學生捕捉生活中的景像,培養(yǎng)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策略與方法:

反復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教師準備: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春回大地,我們讀了春的詩歌,春的散文,今天我們來看看春的古詩,在以前你讀過的詩中,還記得哪一首詩描寫春天的景色?給大家背一背。

(學生背誦)。

師:今天我們還要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游園不值》、《春日》。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1、讀詩。

2、解詩題。詩題“游園不值”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想到朋友的花園去游玩,但沒有遇上他。

3、解詩句。

(1)請大家讀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2)學生質疑,根據(jù)學生發(fā)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注釋、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4)你學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匯報一下。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5)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2、展示滿園春色。詩人善于發(fā)現(xiàn)春天、欣賞春天,能從一枝紅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想像到春色滿園,談談你想象的滿園春色。

3、讀好后兩句。這枝紅杏還帶給了吃閉門羹的葉紹翁什么?找到表現(xiàn)他驚喜心情的詩句,讀出他的這份驚喜。

指名學生對比讀,從語調、語速、表情角度進行指導。

4、讀全詩。讀出從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5、學習《春日》:

1)、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今天咱們再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板書題目)。

3)、詩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萬不能忘記!(指名板書“南宋朱熹”)。

我們上學期曾經(jīng)學過朱熹的哪首古詩?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

6)、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jù)”,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其間,教師范讀一次。

8)、說說古詩的意思。

6、朗讀品位兩首古詩。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齒”字,下半部應該是不封口的。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八

《十五從軍征》這首樂府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這首詩沒有華麗的修辭,只是用極其樸實的語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出塞》一詩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冻鋈芬辉娒枥L了邊關無良將駐守,致使匈奴頻繁入侵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古詩學習經(jīng)驗。故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教給學生自主學習,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教師可以加以點撥。由于學生學過的詩大多以寫景狀物為題材,對反映古代戰(zhàn)爭的這兩首詩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在課下查找一些有關樂府詩、詩人王昌齡及“飛將軍”李廣的資料,可以輔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

設計思路:

滲透學法以自讀為主。在明了詩意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內涵,其中適當滲透有關詩文的課外知識,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不作繁瑣過細的分析。在賞析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風格。

3、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4、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借助字典或相關資料了解詩句的意思。

2、展開想象,感受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chǎn)中,反映戰(zhàn)爭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們看一看今天要學習的這兩首詩歌又是從哪方面反映戰(zhàn)爭的。

二、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資料。

師補充。

三、理解詩意、誦讀體會:

(一)初讀,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1、自讀。

2、指名讀,正音。

3、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

象、狗竇、雉、旅葵、舂谷、貽、秦、關。

4、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伴聽。

(二)再讀,整首理解,提出疑問。

1、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大膽質疑、共同交流。

(三)品讀下列句子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雜樹,井上生旅葵”

2、“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3、“但佼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誦讀,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1、學生帶感情練讀。

2、指名朗讀,師生評論指導。

3、帶感情再讀詩歌。

(五)比較這兩首詩的不同,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交流:這兩首詩各是從什么角度出發(fā)寫戰(zhàn)爭的?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教師小結。

(六)拓展延伸、提升品味。

布置賽詩會。

今天我們所學的兩首詩,語言樸實,沒有華麗的修辭,,塑造的形象卻栩栩如生,表達的感情豐富感人。我們祖國的古詩詞文化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詩詞很多。請同學們多多從古詩詞寶庫中去采擷。下節(jié)課我們來舉行一次詩歌朗誦會,比一比誰朗誦的好。

教學反思:

古詩是前人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古詩教學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從凝練簡潔的詩句中,馳騁想象,領會詩情是我們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師生互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點。相機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意,初步進入詩的意境,通過多種學習方式,揣摩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多種誦讀方法,培養(yǎng)語感,欣賞古詩詞的韻律之美、簡潔之美。較好的體現(xiàn)了古詩教學的特點,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九

教學目標: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4、?理解“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一、???????????課前準備音樂誦古詩烘托氣氛(小組同學共同分享)二、???????????新授?(一)師過度語:引出古詩1、介紹(絕句)2、介紹詩人杜甫(課件)(二)初讀古詩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2、把古詩讀給同桌同學聽。3、認讀詩中的生字(課件)4、指導斷句(1)第一句師指導標畫斷句(2)生獨立在書上標出斷句(3)根據(jù)你所標注的斷句再把詩讀兩遍(三)理解詩意1、讀第一句話,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兩個黃鸝鳴翠柳根據(jù)注釋教學生怎樣理解詩意生:邊讀邊思考???把你看到的景象與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詩意)2、同樣方法學習其他幾句。生:邊讀邊思考???小組互相說說你所看到的景色。???每小組由一名代表描繪你所看到的美景(說出古詩大概意思)師過度:(詩文、景、配樂)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3、展示學生作品、小結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三、練習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詩。自由練習朗讀小組選出一名朗讀較好朗讀與大家共同分享。

師:是??!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四、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啊?。▽W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五、識字。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十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初步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能結合句子理解詞義,讀懂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了解古代勞動人的悲慘生活,認識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無比熱愛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默寫課文《古詩》。

1.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

布置學生預習后,從介紹時代背景入手,為學生理解詩句內容打下基礎。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理解詩句意思。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想象詩句之間含著的意思。利用插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敘述兩首詩的意思,深化理解。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提出要求,布置預習。

1.按拼音讀準生字音后,朗讀課文。

2.把每句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lián)系整首詩初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

3.不理解的字詞,聯(lián)系詩句查字典取義。

二、簡介時代背景,解題導入??新課。

我們開始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是《古風》,這是唐代詩人李紳作的。古風,即古體詩,這里的風和“風雨”的風不是一回事,不要把風當作風雨的風。另一首詩是《蠶婦》,作者是宋代詩人張俞。蠶婦是指養(yǎng)蠶的婦女。

兩首詩雖然寫作的時間不同,一首是唐代,一首是宋代,但是都是處在封建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者拼命地壓榨和剝削廣大人民,致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那時有不少詩人寫出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詩歌。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兩首。學這兩首詩,要認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節(jié)課先學習《古風》。(板書:課題、作者)。

三、檢查預習,教給學習方法。

1.齊讀《古風》,教師注意正音。

2.介紹學習方法。

(1)學習古詩要初步做到三點:

先把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lián)系詩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再把詞的意思連起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最后把詩句連起來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2)請一個同學說說學習古詩要做到哪三點。3.檢查預習,認識詩中的字或詞語。

(1)讓學生說出自己怎么劃分詩句的詞或詞語的。

(2)統(tǒng)一劃分,詩上用橫線劃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講讀詩句,理解意思。

1.讀前兩句詩,理解關鍵詞“粟”、“子”的意思。(粟、小米。這里指糧種。子,子實。這里指糧食。)。

2.明確“一?!薄ⅰ叭f顆”是虛指。

3.用自己的話說前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播種下種子,秋天收獲許多糧食。)。

4.設問:從春種到秋收,說說農民的辛勤耕種。

5.讀后兩句詩,理解“閑田”、“猶”的意思。(閑田,空閑的田地?!蔼q”,還、仍舊。)。

6.講解“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周被海洋包圍,“四?!本椭钢袊麄€疆域。)。

7.用自己的話說說兩句詩的意思。(四海之內沒有空閑的田地,可是辛勤耕種的農民還被餓死。)。

8.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0.想一想,說一說;為什么農民辛勤耕種,收獲很多糧食,到頭來還會饑餓而死?(是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者的剝削壓迫造成的。)。

五、看插圖,讀詩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1.看圖(右上:農民收獲的情景。右下:農民乞討。想象:農民饑餓而死的情景。)。

2.讀全詩,回答問題:“農民猶餓死”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為什么會這樣?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不滿,對勞動人民無比同情。)。

4.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附:板書設計?。

一、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請學生說說上節(jié)課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教大家學習古詩的。(略)。

二、讓學生試用學古詩的方法學習古詩《蠶婦》。

1.朗讀《蠶婦》,劃分詞或詞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2.老師介紹養(yǎng)蠶結繭繅絲織綢緞,為理解詩句打下基礎。3.讓學生說出詩中難以理解的字詞。

滿(淚水多、浸透)。

羅綺者(穿絲織綢緞的人)。

教師指出詩中“城市”和現(xiàn)代漢語“城市”的區(qū)別。(入城市,到城里去趕集。)。

4.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

(一個養(yǎng)蠶的婦女到城里去趕集,回來時淚水不斷,把手巾都浸透了。原來她在城里看到全身穿著羅綺的人并不是養(yǎng)蠶的,這是多么不合理?。。?。

三、展開想象,深入體會詩的意思。

1.養(yǎng)蠶的婦女到城里趕集去干什么?(賣蠶繭、繅絲,維持生活。)。

2.為什么她傷心的淚水會浸透了手巾?(自己養(yǎng)蠶,繅絲,卻穿不上絲綢衣服,而不養(yǎng)蠶的人卻渾身上下都穿著綢緞,覺得太不合理,感到傷心極了。)。

3.看圖,從神態(tài)和穿著上對“蠶婦”和“羅綺者”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蠶婦:傷心落淚,身著粗布。勞者不獲。

羅綺者:喜笑顏開,遍身羅綺。獲者不勞。作者揭露不合理的現(xiàn)實,表達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

四、總結教學。

1.齊讀兩首詩。

2.通過讀古詩二首,你對封建社會有些什么了解。(封建制度不合理,勞者不獲,獲者不勞。勞動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生活困苦。)。

3.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

五、鞏固教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示讀法,范讀。(這兩首詩都是五言四行詩,每行五字,可以按二、三停頓,讀出詩的節(jié)奏,停頓時間比逗號稍短一些)3.在朗讀基礎上,背誦《古風》。

4.作業(yè)?。

(1)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填在書上。(選用“2”、“3”、“3”)。

(2)書寫生字(分析字形)。

(3)默寫《古風》。

附:板書設計?。

蠶婦。

養(yǎng)蠶人羅綺者。

傷心落淚喜笑顏開。

身著粗布遍身羅綺。

勞者不獲獲者不勞。

(任蓓)。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認讀五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這首詩的內容,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泥融飛燕子”。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2.課前讓學生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走進春天,去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

(2)隨機布置作業(yè):像這樣描寫春天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你們回去以后,還可以再搜集一些,背一背。

2.配樂詩朗誦《絕句》:

二.初讀感知:

1.你們覺得這首詩寫得怎么樣?你們知道是誰寫的嗎?這就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一首絕句。板書:絕句(杜甫)。

2.介紹杜甫:你們了解杜甫嗎?想知道更多嗎?(生:杜甫是我國唐朝的偉大詩人,被人們尊稱為“詩圣”。他一生寫了很多詩,保存到現(xiàn)在的有1400多首。《絕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讀讀。

師導:杜甫真了不起呀,被人們稱為“詩圣”,是詩中的圣手,他寫的詩又多又好。《絕句》便是其中的一首。想讀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多讀幾遍,直到讀通順為止。

3.學習生字:

(1)為了更好的學習這首古詩,我們先來認識幾個生字朋友。

(2)讀生字卡片:快看,調皮的生字朋友跑這來了,快叫叫它們的名字吧。

(3)記字形(絕、句):你怎么記住他們的樣子呢?(結構記、用“色”記等,記“句”字,可用勺、包記,注意筆順的變化書空)。

老師范寫一個,學生描一個寫兩個。句:口要寫在撇的下邊。

4.讀詞語:這里還有一些詞語朋友呢。誰能當小老師領著大家念?

課件:遲日泥融沙暖鴛鴦(你們見過鴛鴦嗎?課件出示圖片。喜歡嗎?覺得怎么樣?那咱們再讀讀??磮D后再讀鴛鴦,注意指導讀好輕聲)。

5.這些字詞朋友又回到詩里面去了,你們還能叫對它們的名字嗎?看看誰能讀正確讀流利。

6.指讀:讀詩還要注意節(jié)奏,誰能像古人吟詩那樣讀哇?

7.同桌互讀:比比誰讀得好。

三.細讀感悟詩意:

1.默讀這首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個小問號。

2.同桌交流:把讀懂的跟小伙伴說說,聽聽對方的意見;沒有讀懂的也可以虛心向你的小伙伴請教;如果小伙伴也幫不了你,那一會兒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3.全班交流,老師點撥引導,并指導朗讀。

師:你都讀懂了什么?請你跟大家談談。

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1)生匯報。師:有不懂的嗎?(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國)。

(2)質疑:“遲日”指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探究:誰知道?那我們一起來問問小博士吧。(指導口語交際:我們應該怎么向小博士請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訴我們呀?學生問小博士答:《詩經(jīng)》中有“春日遲遲”的詩句,所以后人以“遲日”指春天的太陽。)。

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遲日”指什么了嗎?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句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3)觀察插圖:這兩句詩都描寫了哪些景象呀?(太陽、大山、河流、花草、春風:你從哪看出風來了?)。

師小結:溫暖的太陽、青青的山、綠綠的水、五顏六色的野花、綠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風,多美呀!

師導:春風花草香,你能從畫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風嗎?(花草彎腰)花草散發(fā)出陣陣芳香,看不見也摸不著,怎么才能讓看畫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課件欣賞: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親眼去看看?(放課件:師敘述,溫暖的太陽照著大地,春風輕輕地吹著,花草散發(fā)著芳香,勤勞的小蜜蜂忙著在花叢中采蜜,美麗的小蝴蝶在花叢中跳起了優(yōu)美的舞蹈。祖國的山河多美麗呀?。?。

(5)指導朗讀:面對這么美麗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聲贊美春天了。自由讀、評讀。

師導:你們還讀懂什么了?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生匯報。師:有不懂的嗎?

(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來回地飛著,在干什么呢?(玩、報告春天、啄春泥)。

師:也有的小燕子在銜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嗎?

(3)欣賞課件:冰凍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忙著銜泥筑巢。一對對美麗的鴛鴦在溫暖的沙灘上睡著了。

(4)指導朗讀:該怎么讀哇?自己練練,可以加上動作。評讀。

4.把整首詩練習讀讀,試著背背,練好了,老師還給你配上動聽的音樂和優(yōu)美的畫面呢。

練好了,誰先來,要像古人吟詩那樣抑揚頓挫?指讀、背誦。

5.改寫:

杜甫用這首詩來贊美美麗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話來贊美詩中所描繪的這種美景嗎?(自己說、指名說)。

老師總結:春天到了,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祖國的山河多么美麗?。〈猴L輕輕地吹著,花草散發(fā)著芳香。冰凍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忙著銜泥筑巢。一對鴛鴦在溫暖的沙灘上安靜地睡覺。

6.讓我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詩吧。

7.鴛鴦在溫暖的沙灘上甜甜地睡著了。讓我們輕輕地把書合上,千萬不要打擾它,就讓它在甜甜的夢中去感受美麗的春天吧。

板書設計:。

絕句。

江山、花草、燕子、鴛鴦。

《村居》。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感情。

2、背《村居》。

3、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4、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再隨著作者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吧。還想讀讀嗎?

二、配樂朗讀,進一步感悟詩歌內容。

1、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眼想象。

2、你還看見春天是什么樣的?感受怎樣?

3、帶著你的感受,再把課文美美地讀一遍。

三、讀、背古詩《村居》。

春天多美呀!今天老師帶來一首詩,讓大家欣賞一下,出示古詩《村居》。

1、圖文結合,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2、讀一讀,背一背。

四、指導學生寫字。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同步。

2、預習《理想的翅膀》。

六、板書計劃:

村居。

草 鶯 柳 水 紙鳶。

有聲有色有動有靜。

教學后記: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十二

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是一首五言絕句,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我是這樣開展新課的:

課文配有插圖,以圖激趣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課始,我出示了插圖,讓孩子們觀察圖上的內容,說說從圖上看到些什么?再多遍誦讀古詩,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結合圖從詩中讀懂些什么?并告之從哪里讀懂得。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考習慣,同時也比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們掌握知識的程度與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學。一部分孩子很敏銳,他們從圖和古詩中很快就明白了詩人登高望遠,看到了太陽落下,看到黃河滾滾流入大海。從孩子們的回答看出,孩子們雖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當然不全面,體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體把握,加之后面的細細體會,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我表揚了孩子們,同時,告訴他們,以后碰到古詩,可以先讀讀古詩,再看看圖,再讀讀古詩,這樣就能慢慢弄懂古詩寫的是什么內容了。

分析字義詳細了解詩意,這一步是很關鍵的,對于古詩的真正理解,必須從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詩,然后從題目開始,讓孩子們進行理解。我對孩子們說:反復讀讀,逐字理解,允許你們猜,看誰猜得準!沒有了壓力,孩子們顯然很興奮,從題目開始,在我的提示下,通過反復讀,逐一“猜”著。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動力。就這樣,我們就在課堂上猜著,然后又將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裝,詩意逐漸變得明朗,每一個孩子都像是打了勝仗的勇士,課堂充滿了激情。為了鞏固詩意在孩子們心中的印象,我們又玩起了“詩意大比拼”的游戲,看誰能將意思說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語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光理解了詩意,不繼續(xù)深入,孩子們很難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與人生哲理聯(lián)系起來。于是,我給孩子們介紹了詩人當時寫詩的背景。然后引導孩子們將后兩句與學習等聯(lián)系起來,有什么啟發(fā)?孩子們逐步感悟,意識到了詩人的寬大襟懷,也明確了今后為人、學習等應積極向上。

望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多么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后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我心中一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后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后,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領悟詩情這塊,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我想今后還得想些辦法,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領悟詩的大意即可。

這節(jié)課我做的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一、把三四兩句詩給分開品析了?;丶覞撔脑僮x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后,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tài)的整體之美。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huán)節(jié)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以至“聯(lián)類比照,感悟詩風”這環(huán)節(jié)匆匆?guī)н^,原來預設時自認為的亮點就這樣以遺憾告終,寫字教學也無法進行,作業(yè)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頭蛇尾”之感。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十三

宋代: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釋義: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釋義:一個頭發(fā)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著大人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敕勒歌。

作者:佚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冬夜》。

唐朝白居易。

家貧親愛散,身病交游罷。

眼前無衣人,獨掩村齋臥。

冷落燈火暗,離披簾幕破。

策策窗戶前,又聞新雪下。

長年漸省睡,夜半起端坐。

不學坐忘心,寂莫安可過。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

如此來四年,衣千三百夜。

《觀放白鷹其衣》。

唐朝李白。

八月邊云高,胡鷹白錦毛。

孤飛衣片雪,百里見秋毫。

寒冬十二月,蒼鷹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萬里高。

《守歲》。

唐朝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云。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衣宵中。

《云雪中作》。

唐朝白居易。

歲暮云動地,夜寒雪連空。

老夫何處宿,暖帳溫爐前。

兩重褐綺衾,衣領花茸氈。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穩(wěn)眠。

是時心與身,了無閑事牽。

以此度云雪,閑居來六年。

忽思遠游客,復想早朝士。

踏凍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為身君父,身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語形骸,吾應不負爾。

《踏莎行》。

南宋朝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云味阿誰知?

請君問取南樓月。記得去年,探梅時節(jié)。

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朝岑參。

北云卷地白草折,胡空八月即飛雪。

忽如衣夜春云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云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空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冬日歸舊山》。

唐朝李白。

未洗染塵纓,歸來芳草平。

衣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地冷葉先盡,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樹倒江橫。

白犬離村吠,蒼苔壁上生。

穿廚孤雉過,臨屋舊猿鳴。

木落禽巢在,籬疏獸路成。

拂床蒼鼠走,倒篋素魚驚。

洗硯修良策,敲松擬素貞。

此時重衣去,去合到三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朝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空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云雪夜歸人。

《終南望余雪》。

唐朝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問劉十九》。

唐朝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空欲雪,能飲衣杯無。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十四

這次的古詩教學算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新嘗試。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題西林壁》比和《登飛來峰》兩首古詩在一節(jié)課中整合完成。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一、通讀古詩,整體感知,二、分步解讀,感悟哲理。三、對比閱讀,深入體會。四、拓展閱讀,學以致用。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在投入的學習感悟中,也讓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一、打破常規(guī),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jié)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有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詞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做法。課前我讓學生們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從談論登山的感受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讓學生匯報他們的相同點,不同點。教師通過安排交流學習方法,匯報學習收獲、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活學活用等環(huán)節(jié),這種設計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為了改變串講的教學結構,我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的使用力氣,《題西林壁》比《登飛來峰》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為學習詩意及交流學習古詩方法的重點。

二、主導作用發(fā)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xiàn)的、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當學生讀橫看陳嶺側成峰時,沒讀出嶺的感覺來,老師問:“嶺是什么意思?”讓學生理解嶺是連綿起伏的以后,再帶上手勢指導學生讀,學生很準確的理解并讀出了這種意思。

加強了課內外的聯(lián)系。學習完《登飛來峰》后,補充出示的另兩句詩,不但增長了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培養(yǎng)了他們這種學習的能力。還有本堂課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學過的詩句運用到短文中去,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存在問題:

在教學后,反思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還有很多思考不成熟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對比閱讀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理解《題西林壁》深刻哲理的材料不夠充實,課堂上教師有時的評價語不夠豐富。

總而言之,學生的精彩讓我興奮,領導的評點讓我激動,伙伴的協(xié)助讓我感懷,課堂的思考讓我成長!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十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朗讀,懂得詩句,想象詩中的景象和意境,體會夏日山亭和田園風光的美麗。

能力目標:背誦兩首古詩。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的景象和意境。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課件。

教學流程。

一、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引導學生說說畫上的景物,出示古詩題目。

二、初步了解詩作者。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古詩大意。

1、自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處。

3、小組讀,合作學習,解決提出的問題。

四、再讀古詩,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想象畫面。

2、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合作讀。

3、配樂朗讀,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和意境。

五、感情朗讀、背誦。

六、檢查識字。

七、實踐活動。

課后積累描寫風光的古詩,背下來召開一次賽詩會。

古詩二首說課稿篇十六

本課是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教材根據(jù)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作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既用恢宏的筆觸形象再現(xiàn)了海面的壯美博大,又用寥寥數(shù)語描寫了海上的變遷,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蘇軾,他用細膩的筆調,描寫了寧靜素雅、美侖美奐的西湖景致。此詩寫于公元1073年,描寫了西湖剛晴又雨時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閃閃,旖旎可愛,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樣嫵媚動人。她宛如那美麗的西施,不論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動人。詩人的想象新奇,寫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韻味。

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區(qū)小學,學生經(jīng)過四年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古詩,加之上學期我們開展的“古詩文誦讀比賽”,提高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很多學生能夠通過誦讀、借助工具書對古詩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極大的差異。作為在海邊長大的孩子,對大海十分熟悉,但對西湖卻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學本課時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制作課件。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能做到正確書寫、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3.感受兩首詩的不同風格,積累與水有關的古詩。

4.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西湖美麗的風景圖片并為朗誦配音)。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了解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宋朝詩人蘇軾的生平,收集、背誦學過的他們寫的詩。

一、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1.談話:假期中,我們班的×同學在家人的帶領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就請他來當導游帶我們一起去游覽一番。(學生邊介紹邊出示課件,帶領學生領略西湖的美麗風光)。

西湖美嗎?從你們專注的眼神,驚異的表情,老師已經(jīng)感受到了。面對西湖的山光水色,我們只感到語言的貧乏,可古時候的詩人們,卻能用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西湖的美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嗎?(交流蘇軾的資料)。

(出示多媒體課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于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

3.理解題目: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功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

你現(xiàn)在能明白題目的意思了嗎?(指名解題,注意調整詞序:“飲湖上”應為“湖上飲”,題目可調整為“雨后初晴湖上飲”,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

4.過渡:900多年來,此詩婦孺皆能成誦,成為詠西湖詩中的名篇,為什么人們最喜歡這首詩呢?讓我們先來讀一讀吧。

二、質疑解疑,理解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糾正字音及不恰當?shù)耐nD。

3.學生自讀、質疑,將不懂的詞、句標出。

4.學生自讀感悟。鼓勵學生借助工具書、結合西湖美景圖片了解詩文大意。

5.小組交流學習體會: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6.集體交流不理解之處。(注意“瀲滟”、“空濛”、“西子”、“總相宜”的意思)。

三、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1.(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指名讀,談感受。

2.從這兩句詩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領略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美。)。

3.體會作者看到這般美景的心情。指導學生朗讀,建議放慢語速去讀。

4.學生練習,指名讀,范讀,齊讀。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麗,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個美女西施,發(fā)出如此感慨。

6.(課件出示古詩后兩句)指名讀。為什么作者拿西施來比西湖呢?(學生首先會想到兩者都有個“西”字,更要引導學生理解兩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無論是化淡妝穿素衣,還是涂濃妝穿錦衣,總是美麗迷人。西湖無論是晴天的波光蕩漾,還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讓人流連忘返。還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時期的越國人。那時越國的地域與后來及現(xiàn)在所稱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當。杭州及西湖正處在西施的故鄉(xiāng)一帶。蘇軾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來與西湖相比。)。

7.因為這巧妙的比喻,使這兩句詩成為傳世名句;也因為這傳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感受這美妙的詩句。

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兩句。

8.小結:寥寥數(shù)語卻能勾畫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來,人們每每來到西湖都要吟誦這優(yōu)美的詩句。讓我們也來回味一下,配樂(如《平湖秋月》)朗誦古詩,并配以西湖優(yōu)美畫面。

四、總結學法。

(課件出示:質疑解疑,理解詩意;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二首描寫大海景象的古詩《浪淘沙》,

五、學習《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是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常常狀物抒情,表達深刻含義,讓我們看看作者借這首詩來告訴我們什么。

2.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學生借助工具書,自讀理解,遇到困難在學習小組中共同交流、啟發(fā),對于“淘不住”“遂令”等詞語,教師要給予講解。

教師巡視,關注后進學生,參與小組交流之中,查找問題,適時點撥。

3.集體交流學習情況:指名讀一讀詩,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品味“遂令東海變桑田”蘊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六、比較兩首詩的不同風格。

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七、作業(yè):(第二課時完成)。

1.搜集與“水”有關的古詩。

2.喜歡《飲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學可以繼續(xù)搜集有關西湖的風光圖片、文字資料;喜歡《浪淘沙》同學,可以找到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讀一讀。

點評。

本節(jié)課教師很好的利用了教材以及其它教學資源,教學中能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注意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就本課的兩首詩而言,前一首語言質樸,通俗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晦澀難懂的典故,青島的學生又比較了解大海,適合放手讓學生自學。于是教師調整了學習順序,先學習第二首詩,總結學習方法后,再鼓勵學生自學。將實踐后總結的學習方法,用簡短的幾個詞來概括,一目了然,重點突出,加之瑯瑯上口,便于記憶,更能指導學生課內外的自學。

教師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上我們能感受到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特別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質疑并借助注釋及交流互助的方式讀懂詩意。古人寫詩“貴在含蓄”,“意在言外”。學生學詩,也從誦讀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體會詩人的含蓄之美,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在引導學生體會意境時,運用語言描述、圖像渲染、配圖配樂吟誦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誘發(fā)想像,使其在頭腦中再現(xiàn)出生動鮮活的畫面,受到相應的情感及審美陶冶。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572291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