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熱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15:39:08
最新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熱門16篇)
時間:2023-11-25 15:39:08     小編:筆塵

總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升自我。總結(jié)是一個反思和再出發(fā)的過程,我們不妨試著尋找創(chuàng)新和突破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教育者的故事和經(jīng)驗分享,希望能夠激發(fā)你對教育的熱愛和思考。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一

周圍的事物。

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我們的記憶里。

我們?nèi)松拈_始。

就是混沌記憶的開篇。

混沌,且朦朧。

卻又真實地存在著。

作為人生的記載。

(二)絢麗前的序幕。

人生的絢麗。

應(yīng)該從求學(xué)之路開始吧?

我,一直這樣認(rèn)為。

這絢麗的道路之前。

是蓄勢待發(fā)。

呀呀學(xué)語,吱吱學(xué)步。

哭得暢快,笑的釋懷。

在溫暖的懷抱。

在和諧的港灣。

逐漸成長。

(三)絢麗之門。

絢麗的路上。

既長著美麗的花。

又長著刺人的荊棘。

因為這些荊棘。

道路才顯得坎坷。

也同樣因為這坎坷。

這條路才更顯得絢麗多彩。

才更體現(xiàn)。

我們成長的歷程。

(四)秋天的旋律。

秋,豐收之時也。

當(dāng)我們?nèi)〉弥卮蟪晒r。

這就是我們?nèi)松胸S收的季節(jié)。

碩果累累的秋。

激情洋溢的秋。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的秋!

待到成功時。

共用演繹秋天的旋律。

這成功的音調(diào)。

(五)心弦跳躍。

生活中,總會有一個人。

讓你怦然心動。

總會有一個人。

讓你成為他(她)心中的最美。

請勿,盲目追尋人海中的他(她)。

在秋天來臨之前。

請,相信人生。

相信緣分。

相遇那一天,遲早降臨。

不要太在意沿途的風(fēng)景。

待到風(fēng)景過后。

有人會陪你看細水長流。

(六)靜靜地。

細水長流。

靜靜的。

無聲無息般的恬靜。

平凡中的不平凡。

油然而生的默契。

靜靜地。

恬然地,在一起。

(七)如雪如霜。

他,發(fā)如雪。

她,鬢如霜。

兩個人。

相守,直到白發(fā)蒼蒼。

相守到老。

那樣的寧靜。

攜手同行,人生之路。

足跡滿天涯。

發(fā)如雪,鬢如霜。

便是最好的愛情見證。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二

冬天并不是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但它并不是一個應(yīng)該被遺忘的季節(jié)。事實上,關(guān)于冬天的記憶,在每個江南人的心里,正一天天淡去。很懷念小時候的冬天,那才像是真正的冬天。我猜測是當(dāng)時的氣象報告不準(zhǔn),或者是怕人聽了畏懼而隱瞞了實情,好像預(yù)報的也只有零下4—5度,但小河濱里卻冰凍得能走人?,F(xiàn)在有時都報到了零下6—7度,反而沒了當(dāng)年的景象。當(dāng)年的我們只穿著很薄很舊的棉袱或破球衫,居然能笑傲冬天,令我至今都有些感嘆。

;冰凌經(jīng)受了冬的錘煉,才會有種美麗的形狀。冬天想讓我們明白,人面對冷酷的環(huán)境,一樣可以選擇堅強。很欣賞柳宗元的那首《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憑這份獨釣的氣魄,我們就不難猜測,柳宗元沉著勇敢地走過了生命中孤寂的冬天。也許只有耐得住“獨釣寒江雪”的寂寞的人,才會真正領(lǐng)略冬的妙處。塵世永遠是喧囂的熱鬧的,滾滾紅塵消磨著人的意志,讓人變得浮躁輕飄,但人生有時需要沉靜。冬天教我們沉靜下來。你看冬天那么沉穩(wěn),那么坦然。它不刻意追求春的美麗,也無意追逐夏的熱鬧,也不嫉妒秋的收獲。它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四季中所應(yīng)扮演的角色。

既然命中注定要品嘗生命中的冷寂,何不坦然地接受。沒有猶豫,沒有退縮。它牢牢地握著自己命運的方向盤,義無反顧地走向春天。冬天就像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像漫長的孕育,也像悠長的等待。冬天沒有“紅杏枝頭春意鬧”,沒有盛夏蟲鳥們的合唱,沒有秋天收獲時的歡聲笑語。冬天并不為此憂傷,冬天只是沉寂著。但那不是死一般的沉寂,而是一種內(nèi)斂,一種含蓄。真正愛冬天的人是能聽到它的聲音的。河流在冰凌下涌動,泥土在冰層下等待,草兒在地下萌動,一個春天就在冬天的冷靜中孕育。我想雪萊一定是聽到了冬在地下的歌唱,不然他怎會大膽地詠出“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詩句呢?冬天的形是冷的,心是熱的。

它的熱烈不寫在臉上,而藏在心里。只要你走近冬天,聆聽它的腳步,感受它的氣息,你會發(fā)現(xiàn)冷靜的背后,隱著的火辣辣的熱烈的冬,那里有對生命對生活的熾熱的愛。那里正在孕育一個希望的春天。盡管冬天沒有春的美麗,沒有夏的激情,也沒有秋的收獲,有的只是凜冽的風(fēng)冰冷的雨,但我始終覺得冬是一個有內(nèi)涵的季節(jié),有性格的季節(jié)。其實,誰的生活里永遠繁花似錦?誰的生命里沒有冰冷的冬天?不經(jīng)歷冬天的人生是完整的,就像不承受挫折的人永遠無法品嘗到真正的成功一樣。也許只有走過冬天,我們才會更加懂得珍惜。

所以,生活中,當(dāng)你走向冬天或處在冬天的時候,請不要退縮,不要猶豫,坦然地接受冬的考驗,它或許能讓你的生命沉靜而美麗!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三

記憶是什么呢?是一縷陽光,一片飄零的黃葉,還是故鄉(xiāng)村里那口古井、村頭那棵老樹?有些記憶是清晰的,有些記憶已經(jīng)模糊了,有些記憶隨著一些物件的消失,也隨之遠去了。

一、那些高粱秸稈。

在北方廣袤的大地上,種植比較多的恐怕就是玉米、高粱了。到了秋收季節(jié),田野里,山坡上,到處是一片一片成熟了的玉米、高粱,黃燦燦、紅彤彤,把北方的土地妝扮得妖嬈而迷人。那時,我只知道,玉米、高粱是北方人們用來果腹的主要糧食作物,豈不知,玉米掰下的皮,高粱收割后剩下的秸稈,都被那些心靈手巧的人們,制作成各種各樣的用具,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又增添了許多浪漫色彩。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用具,用現(xiàn)在的話說,既經(jīng)濟又環(huán)保,是寶中之寶。

秋天到了,田野里的高粱紅了,人們把高粱收回家,放在院子里。把一個個沉甸甸的高粱穗掐掉,一摞一摞捆好,一層層擺放在早已搭好的架子上,晾曬、風(fēng)干。日漸寒冷的農(nóng)家院子里,立刻有了生動的色彩,紅紅火火的,點燃了一個又一個平常的日子。

我奶奶就是一個用高粱秸稈制作用具的高手,每年秋收之后,也是她最忙碌的日子。那些被掐去高粱穗的秸稈,沒有了用途,堆放在一邊,準(zhǔn)備冬天用來燒火。奶奶就會從中進行選擇,選擇那些可用的,去掉表皮,按照秸稈的粗細、長短、曲直等分別捆成捆,放在陰涼處,讓它們自然晾干,等待使用。慢慢的,秸稈的表皮會泛出或金黃、或青中帶黃、或黃中染紅的色澤,光滑而細膩,成為制作生活用具絕好的材料。

秋收過后,進入冬閑,男人們守著火盆或者蹲在太陽底下,抽著旱煙袋,一袋一袋地吞云吐霧,悠閑嘮嗑,等待太陽偏西,吃飯睡覺。奶奶和那些女人們卻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守著針線笸籮,行針走線,做鞋縫衣服;有的就找出那些早已準(zhǔn)備好的材料,制作一些日常生活用具,替代舊的,添置新的,讓自己家里的生活,不至于那么寒酸。

用高粱秸稈制作的,最常見的是“鍋蓋”。這種制作通常不需要什么技巧,只需要耐心。一根長長的針,一團細細的線,一捆選好的粗細、長短差不多的高粱秸稈,足矣。制作鍋蓋,是奶奶的拿手好戲。一根根的高粱秸稈用細細的線繩釘在一起,堅挺、牢固、耐用,雖然不需要什么技術(shù),但沒有一定經(jīng)驗的人是做不成的。我看見奶奶手指上戴著一個銅制的頂針,捏著一根長長的針,飛針走線,很快就將一排秸稈釘結(jié)實,而后,橫一排,豎一排,將兩層疊釘在一起,一個鍋蓋就完成了,就像她們每天納的鞋底,那么從容自如,那么成竹在胸。哪一根秸稈放在中心,哪一根放在邊緣處,都事先想好了。針線在鍋蓋上順著什么方向行走,走出一個什么樣的圖案,仿佛都提前設(shè)計好了圖案,不假思索,手到,針到,一線而過??粗棠棠菋故斓臉幼樱挥尚纳袊@,這就是奶奶最為平常的日子,一針一線走過,一點一滴做起,把那些艱辛的日子梳理得不悲不喜,不疾不徐。

制作一個什么樣的鍋蓋,在選料時就已經(jīng)想好了。制作完成之后,切割成什么形狀,也是事先就想好了的。用針線將一根一根高粱秸稈釘在一起,只是完成了其中一道工序,最后的工序是切割,這需要經(jīng)驗,也需要技巧。先在制作好的秸稈上面畫出一個圓圈,然后用刀一刀一刀切割,這需要特別小心。秸稈的橫截面是外表堅硬,內(nèi)瓤柔軟,如果不能一刀切下去,就會出現(xiàn)破損現(xiàn)象,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影響使用壽命。

高粱秸稈制作的鍋蓋,有大有小。使用最多的也是鍋蓋,它可以用來蓋鍋,很多時候,還可以用來蓋盆,蓋水缸,腌制咸菜之類的壇子……這樣的鍋蓋取材于大自然,不用花錢,自然是經(jīng)濟適用。它還輕便、無異味、透氣性好、結(jié)實耐用,是農(nóng)人家里常常使用的生活用具。記得奶奶一生只使用這樣的鍋蓋,她認(rèn)為那些鋁制的、鐵制的鍋蓋笨重,不透氣,做出飯來味道不好。特別是蒸饅頭,使用鋁制鍋蓋與用高粱秸稈的鍋蓋相比,那味道差遠了去了。

小的時候,在奶奶家里,除了經(jīng)??匆娺@些用高粱秸稈制作的鍋蓋、盆蓋、缸蓋之類,還會看見同樣用高粱秸稈制作的“淺子”。我不知道是不是用這樣兩個字來描述,那里的人們都這樣叫,發(fā)音是這樣。這是一個用來蒸飯的用具,中間深下去,形狀很美。這個用具的制作需要技巧,因為形狀獨特,制作的時候,秸稈與秸稈之間需要有一定的間隙,要拿捏好分寸,既要有充分的透氣空間,還不能讓米粒掉下去。那個時候,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用具,人們在大鐵鍋里將米飯燒熟,用一個“笊籬”把米飯撈出來,米飯就被放進這個“淺子”里,鍋里有一個用木頭制作的架子,架子下面放一點水,裝滿米飯的“淺子”放在架子上面,把水燒開,一頓香噴噴的米飯就做出來了。

我始終沒有見過奶奶或者其他人是如何制作“淺子”的。但從形狀、秸稈疏密相間的要求來看,其制作工藝的技巧,要求應(yīng)該是相當(dāng)高的,可以說是高粱秸稈編制技巧之集大成者,代表了秸稈制作最高技藝,集中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高粱秸稈制作的生活用具,不知始于何時何處,不知是那位能工巧匠的專利,也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現(xiàn)在,雖然很少見到那些用具了,但并沒有絕跡,在城鄉(xiāng)人家的廚房,也會間或看見它們的蹤影,時時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我家里如今就有幾張這樣的鍋蓋,不是用來蓋什么,是在包餃子的時候放餃子用的。包好的餃子放在上面,順著秸稈的脈絡(luò)擺放,不漆皮、不粘連,橫豎成行,美觀、環(huán)保。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那些曾經(jīng)在家庭里常常使用過的用具,難免隨歲月的流失,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線,成為記憶的一部分。或許,隨著一代一代人的消失,最終也會被歷史的塵埃封存,也會記憶不在,成為故事里的一部分。

二、摁倒了葫蘆起了瓢。

這是說葫蘆的,也是說瓢。葫蘆是一種植物,瓢則是一種日常生活用具。

記得小時候,家里房前屋后,總會搭起很多架子。葫蘆的藤蔓就沿著搭好的架子攀爬,到了盛夏季節(jié),藤蔓爬滿了架子,縱橫交錯。翠綠的葉子從藤蔓生出來,覆蓋在架子上面,遮住了空中炎熱的陽光,灑下一地濃蔭,一地斑駁的光影。這個時候,人們就會在那爬滿葫蘆藤蔓的架子下面,擺放一張圓桌,幾把椅子,沏上一壺茶,讓裊裊茶香氤氳一院。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圍坐在陰涼處,納涼、品茶、談天說地,享受一段美好時光。

盛夏過后,那些招搖的花兒謝了,一個一個小鈴鐺一樣的葫蘆,從花蒂出結(jié)出來,嫩嫩的,新鮮可愛。此時,正是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的時候,那些剛剛結(jié)出的小葫蘆,就像吹了氣的球,眼瞅著往大里長。我們這些孩子們,就會站在葫蘆架下面,手指著一個個的葫蘆,大聲數(shù)著“一、二、三……”數(shù)著數(shù)著,一陣風(fēng)來,那些葉片被風(fēng)吹翻,不知又從什么地方露出幾個葫蘆,在風(fēng)中搖晃。孩子們亂了,再也數(shù)不清楚,嚷嚷一陣,向院外跑去。

轉(zhuǎn)眼之間,天氣轉(zhuǎn)涼了。葫蘆架上那些又大又綠的葉片,漸漸發(fā)黃、枯萎、衰敗。那些吊在藤蔓上的葫蘆,不再往大里長,有的顏色開始變化,翠綠漸漸變成黃色,用手指輕輕彈擊,發(fā)出一種悅耳的聲音,這說明,葫蘆已經(jīng)成熟了。

年景好的時候,一架藤蔓會結(jié)出很多葫蘆,從架子上懸掛下來,大大小小,長長短短,形狀各異,在風(fēng)中搖來晃去,一幅很美的景致。葫蘆的大體形狀差別不是很大,但細微之處,就有不小的區(qū)別。有的長得很圓、很大,由一根細細的藤蔓牽引著,只有藤蔓處是細細的,然后,迅速膨脹,像極了充足了氣的氣球。這是人們比較喜歡的形狀,不是因為形狀美觀,是因為這樣形狀的葫蘆,符合人們使用的要求。成熟,晾曬之后,用刀從中間剖開,就是極好的瓢。更多的則是中間極細,兩頭圓圓的葫蘆,很具觀賞價值,這樣的葫蘆,從葫蘆的頂部切開一個小口,可以用來灌水、盛酒、有的還用來裝那些小藥丸。

葫蘆成熟以后,被秋風(fēng)一吹,色彩就慢慢發(fā)生變化,由青綠漸漸向青白、青黃轉(zhuǎn)變。這是歲月留給葫蘆的禮物,也是葫蘆成熟的象征。這時候的葫蘆是最為美妙的了,仔細觀察,那些葫蘆的顏色幾乎每天都在變化著,而且變化的過程只可以感覺得到,卻無法看見。昨天這個地方還是青綠的,轉(zhuǎn)眼之間,綠色淡去了,更多的白浮上來,或者一團一團的金黃暈染出來。那種自然天成的色澤,那樣渾然一體的變化,比那精致的青花瓷不知美妙多少倍。那就是天然的藝術(shù)品,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任何能工巧匠都無法企及的頂峰。

那個時候,家里幾乎見不到鐵制或者塑料的用來舀水的水舀子。家家戶戶使用的大都是這種用葫蘆制作的水瓢。這樣的用具不知是誰發(fā)明的,世世代代使用于民間。從材料記載看來,葫蘆的使用,在我國已經(jīng)有很長一段的歷史了。在中國河南考古遺址出土的葫蘆皮最早的是七至八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葫蘆子也有七千年的歷史了,有些學(xué)者懷疑在甲骨文中就已經(jīng)有葫蘆的字了(卣)。中國最早將葫蘆稱為瓠、匏和壺。在《詩經(jīng)》、《論語》中均有葫蘆被提到。一個例子是《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按照《白虎通》的記載,笙本來是葫蘆做的(瓠曰笙)。唐朝劉恂也寫過:“交趾人多取無柄老瓠,割而為笙,上安十三簧,吹之,音韻清響,雅合律呂?!薄秷虻洹酚小敖鹗z竹匏土革木”。直至今天在中國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中,依然有用葫蘆制作的樂器使用,如葫蘆絲。

道教認(rèn)為葫蘆可以凝聚氣,因此使用葫蘆裝丹。在道教中葫蘆已經(jīng)超出了一般的容器,而有法器的作用。

在漫長的種植與使用過程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但將這種自然植物運用于生活之中,還賦予種種浪漫色彩,創(chuàng)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讓葫蘆充滿了傳奇色彩。

農(nóng)村種植葫蘆,自然不是為了滿足浪漫的想象,也很少用來盛水、裝酒,更多的是用來制作一種用來舀水的用具,俗稱“水葫蘆”。前幾年回老家,還看見不少人家的水缸里,還使用這種用葫蘆制作的瓢。熟透了的葫蘆外表呈金黃色,質(zhì)地堅硬,有一種金屬的質(zhì)感,而且輕巧而堅韌。長期浸泡在水中,不腐爛、不褪色、不變形,更妙的是輕飄飄的,卻是十分堅挺,無論多大的水瓢,都可以舀滿滿一瓢水,不顫、不抖,不會將水溢出來。用完之后,隨手放在水缸里,水瓢就在水面漂著,永遠不會沉到缸底。

葫蘆,在千百年的里程中,由植物演變?yōu)橛镁?,演變?yōu)樗囆g(shù)品。是葫蘆的造化,也是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體現(xiàn)。

那些離我們越來越遠的生活用具,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的變化,也蘊含著我國勞動人民認(rèn)識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美好心愿呢。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四

漸行漸遠的記憶里,一簾大白布,一部放映機,一張大方桌,一臺汽油發(fā)電機。這大約就是七八十年代小村電影的全部家什了。那一幀幀膠片從鏡頭前滑過,串成一個個喜怒哀樂的故事,它曾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歡笑與淚水,如今早已湮沒在歲月的塵埃之中了。

那時,習(xí)慣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人,天黑不到一會,就會躺下休息,很快就進入了夢鄉(xiāng)。四周復(fù)歸于天然的靜寂。我做夢都盼望著,那一高一矮的放映員拉著平板車,車輪碾著高低不平的小路,吱呀吱呀的一路欸乃。電影來了,那猶如一塊石子投入平靜的水潭,夜晚的小村頓時鮮活起來。

饑腸轆轆的歲月里,我們這些孩子們整天沒精打采,可一聽到有電影,準(zhǔn)會全身來勁,眼巴巴地等待著天黑。夕陽下,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傍晚,早早約好,搬著小板凳,一路歡笑著去看電影。有時徒步三五里去鄰村看電影,也是件絕妙的事兒,不會感到一絲疲倦。那抵擋不住的激情,遠比吃上一碗山芋干米飯,或者一個白面饅頭帶勁多了。

幼童看電影是無法安心的。電影開場了,他們在忽明或暗的光圈里,伸手晃動,絲毫不理會大人們的呵斥,津津有味地欣賞著那斑斑駁駁的光影。倘是秋夏之際,就更有興致了,那些不知名兒的小蟲在光圈里撲棱著,追逐著,會引來他們更熱烈的嬉鬧和歡呼。可這快樂是短暫的,鬧夠了的他們漸漸乏了,便隨意找個地兒,躺下就睡,墻角處,或草剁邊。散場時,找尋孩子的叫喊聲此起彼伏,恰似終場之后的又一場交響樂。伴著回家的碎步,平素沉寂的小村,突然一下子喧囂熱鬧起來,到處是雞鳴犬吠。

漸漸的,電影由窄變寬,從黑白走向彩色。我讀初中時,為了不影響學(xué)習(xí),只好忍痛割愛,但心里還時刻惦記著電影。不久就開了“戒”。那是夏季的一天放晚學(xué),學(xué)校門口正放電影,我堅不可摧的信念瞬間被擊成碎片——我決定看完電影再回家。電影散場時,望著婆娑的樹影才突然害怕起來,家距離學(xué)校還有五里路的光景,中間有很長的偏僻小道。聽著風(fēng)吹樹葉的唰唰聲,一股涼意涌向心頭。我哼著不成調(diào)的歌兒自我安慰。偶有螢火蟲飛過,忽想起戲里說那是鬼拎著燈籠在散步,我就愈加恐懼。耳邊忽聽一聲猛喝,臭小子,別再鬼哭狼嚎了,你想把我們嚇?biāo)绬幔孔呓耍虐l(fā)現(xiàn)是一個村上的。

2.理發(fā)那些事兒。

理發(fā),現(xiàn)在在我家鄉(xiāng)的小村還叫它“剃頭”,顧名思義,但除了老人外,年輕人很少會把頭發(fā)剃光。

卅多年前,那些挑著擔(dān)子走村串巷的剃頭匠,手里搖著撥浪鼓,吆喝著“誰來剃頭了哦”,韻味十足。有人應(yīng)聲,讓等會,手里還忙著活兒呢。那剃頭匠便會放下挑兒,拿出擋刀布系于樹干,或一固定所在,將剃刀在其上來回磨十?dāng)?shù)次,專等那人來。

不到一會的功夫,便會聚集一大圈人,等理發(fā)的,無需理發(fā)的,大人們圍坐在一起東拉西扯,農(nóng)情、趣事、天氣,無所不談。那剃頭匠一邊遵循著“先剪后推再剃”的順序,忙著活計,一邊還不時地插上幾句。

小孩子們在邊上跑跳嬉戲,見有剃了光頭的老頭兒,就會拍掌尖聲大叫,引來家長的笑罵和叱責(zé)。光頭老人絲毫不會生氣,呵呵笑著,任由孩子們說去鬧去,自己盡情享受著耙耳朵的樂趣,通體舒泰,身心放松,看他瞇著眼睛的樣兒,那感覺定是妙極了。

偶爾,還會看到哭惱著不讓剃頭的孩童。那時,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個。聽媽媽講,我小時第一次剃頭,死活不讓剃,害得為我剃頭的本家大哥手忙腳亂,整整折騰了一頓飯功夫,我的嗓子都哭啞了,最后,生姜還是老的辣,他一個熟雞蛋的計謀便降服了我。如今,大哥偶爾看到我,還會善意取笑我。

如今在城里,剃頭有著許多名號,就像古人的名字一樣,高貴典雅,雖然店鋪只是為人理發(fā),并非名門望族和社會名流的社交場所,卻美其名曰美發(fā)沙龍,讓人頗生一番聯(lián)想。俗一點的也稱剪頭修發(fā),甚至有的干脆叫洗頭,這也比土著的剃頭好聽多了。至于后來有的演變成別的營生,掛著羊頭賣著狗肉,失卻了原味,恐是當(dāng)初理發(fā)事業(yè)開創(chuàng)者始料未及的,不說也罷。

曾看過一理發(fā)店門口貼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進去烏發(fā)宰相,出來白面書生?!庇幸馑嫉煤堋n^發(fā)蓬亂的男人理發(fā)過后,精神抖擻,女人也會容光煥發(fā),這全靠了理發(fā)師的手藝。想改變原生態(tài)很容易,白發(fā)的變黑發(fā),黑發(fā)的變紅發(fā),只消一袋煙的功夫,帥男靚女就可以渲染出來。想要五彩繽紛也不難,美國nba明星羅德曼的頭發(fā)呈彩色條帶狀,倘加幾粒星,就可與星條旗媲美了。不知他的發(fā)型,會不會影響對方的球技與配合,但我想,第一次和他交手的一定會。這也許是理發(fā)史上的計謀趣事了。

“剪不斷,理還亂?!崩戆l(fā)師的命運和待剪的發(fā)一樣,曾蓬亂多舛,他們被稱作剃頭匠,被人瞧不起??沙颂焐忸^,我們誰又能離得了他們?忽想起“干天下頭等大事,做人間頂上功夫”的自詡,我不禁莞爾。那第一個理發(fā)事業(yè)開創(chuàng)者,我們是該好好紀(jì)念他。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五

每當(dāng)我來到人民廣場,我就會想起那位好心的大伯。雖然他只是一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但是他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7歲那年,我和哥哥一起去人民廣場玩。走著走著,哥哥說要去買一根冰棍,我就在原地等。等了很久,哥哥還沒回來,我就到處去找,可是找了很久,我才發(fā)現(xiàn)我迷路了!

我怎么也找不回原來的地方,害怕極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

很多人來圍觀我,卻沒有一個人伸出援助之手??吹侥切┠吧难劬?,我哭得更大聲了。

終于,一位大伯走過來,把我扶了起來,并安慰著我。我漸漸地安靜下來,人群慢慢地散開了。

大伯問我:“小朋友,你媽媽的電話是多少?”我說忘了,只記得我家在金雞橋56號。大伯說他認(rèn)識那里,正好順路回家,也好把我送回去。

大伯把我抱上他的自行車,陽光照在他的身上,古銅色的臉上出現(xiàn)了豆大的汗珠。

過了很久,我終于被送回了家,哥哥欣喜若狂,歡喜地擁抱了我。大伯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我和哥哥與大伯道謝,大伯只是搖搖頭,然后坐上了他的自行車。

啊?!我驚奇地瞪大了眼睛。大伯坐上自行車后,往相反的地方駛?cè)?.....我的淚水將眼睛填滿了。原來大伯不是因為順路,而只是因為要把我送回家啊......

大伯,您樂于助人的心使我十分感動。謝謝您!我永遠都不會忘了您的!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六

兒子離開家鄉(xiāng)來云南半年了,平時在說話間只要一說到火車,他就特別來勁,每次只要坐車經(jīng)過火車站,他就死活拉著要進去,在里面一呆就不想出來,他不斷用他那表達得不完整的字句在強調(diào)他的情感和意愿:

“坐火車”,“好遠好遠……好遠好遠……”。

最近他說這些斷續(xù)句子的次數(shù)漸漸增多,

“我外婆家有好多汽車”,。

“那狗狗會咬人,(他外婆家的狗咬傷過人)”

“外婆種菜,好多菜……”

“肖峰有大汽車(他在老家的玩伴)”

我開始意識到,孩子在想家了,想他成長的家鄉(xiāng),想伴他長大的外婆。因回家一趟需三天兩夜不容易,也在這邊上著幼兒園,就沒太上心。有天晚上我聽到他說夢話時也在絮叨著火車,外婆,看著他睡夢中的小臉,我終于意識到,要讓兒子回一趟老家了。當(dāng)我第二天告訴他這個消息時,三歲的孩子竟然雀躍歡呼,眼睛里有種光亮閃動,手指來了一個不知他從哪學(xué)來的手勢。我不禁嘆了一口長氣。

一個月后,他媽媽帶他回到云南,精神面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朋友們都說他變得活潑了,明顯地看到有一種久違的生動在他的神情中流動。話也比以前多了,以前他總不愿上幼兒園,這次回來每天也不再拖拖拉拉了,到時間就自覺的去。

我于是知道了,孩子是很需要有一個他熟悉的環(huán)境,需要有一個他熟悉的親人氛圍,他的情感需求需要將他帶離家鄉(xiāng)的父母給予彌補。如今多少青壯年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他們童年生長的環(huán)境,在另外新的環(huán)境中去工作和生活,于是年幼的孩子也跟著父母輾轉(zhuǎn)一個又一個新的生活之地。每一次的遷居,父母們都得投入的新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和工作的繁忙中,根本沒多少時間來照顧孩子,幼兒們就這樣在一個個陌生的環(huán)境和人群中不知所措,或郁郁寡歡。我們認(rèn)為他們會對一切新事物都會很快適應(yīng),因為他們就是嶄新的接受體。有些孩子會在任何環(huán)境里都會快樂成長。但是當(dāng)一個已經(jīng)形成原始記憶和情感的孩子,我們?nèi)绻麤]有關(guān)注的他的情感需求,將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無法彌補的創(chuàng)傷。特別是在孩子還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的幼兒階段。

我不敢說我就關(guān)注到了我孩子的情感需要,半年已經(jīng)是太長了,對于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我不知道這次將他長時間的帶離會給他幼小的心帶來多少影響和傷害。我真的不知道。這是我當(dāng)今生活里需要不斷認(rèn)真觀察和思考的事。

可是我要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我又能夠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我已經(jīng)不能給予他像我童年時的田野,山脈,樹林,河流,不能讓他在寬廣的土地上奔走,在樹林間穿梭,在河流里漂浮,在泥土里翻滾……。但至少他有了外婆,有了外婆的菜園和外婆家的老房和那只白色的狗。我想,我有責(zé)任保護和讓他形成一個這樣的童年空間,有這樣的一個完整的童年記憶,當(dāng)他有一天長大,在某個不經(jīng)意間他可能會和我說起他的童年,而當(dāng)他在描述的時候,心底一定有著非常渾厚的情感回音和豐富的表情,這些是我希望看到和感受到的。

無奈急劇變化的時代和自我頻繁選擇已經(jīng)將我的生活切割成一段段的時間和記憶片段,有幸我擁有一個完整的童年生活和童年記憶,這個早已成型的天然而純凈的世界可以讓自己安然去面對這種變化無常的生活,不至于走向迷失和激越。

如果可能的話,我更愿意讓我的孩子在我童年生長的環(huán)境里自由自在成長,盡情嬉戲,隨意感受一切自然事物。我實在想不出有什么禮物會比這些更珍貴長久,沒有哪種對于孩子的教育能好過自然的調(diào)理,沒有哪種愛能夠如此輕松卻豐富厚實。真的沒有比這些更好了!……這是任何現(xiàn)代化城市條件和優(yōu)越經(jīng)生活都無法媲美的自然天堂。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七

時光如水,總是從身邊無聲無息地流走,當(dāng)你用雙手輕輕擦拭模糊的雙眼,轉(zhuǎn)眼又是一年。記憶的那棵種子深深地埋在皖南的一個小鄉(xiāng)———莘田,改革的大潮似大浪淘沙留下璀璨奪目的片段。昆德拉說,生活是沒有排練的演出。我們永遠沒有機會等一切都安排好了,再過自己的生活,我們注定在茫然或者無序中穿梭于時光的隧道。

村莊。藍天。白云。一綠無邊的稻天。飛翔的鵒影。這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在心底無盡的暢想中,莘田仿佛一位安祥的老人。在時光的河流彼岸,穿過那無盡的空間,化為縷縷淡淡的輕煙,溶進那如水的月色里,靜靜的向我們眼前走來,期待著那份來自心底最溫柔的情感交纏。想起莘田,就會首先想到那條纏綿的河,那是莘田多情而柔軟的一部分。江南水鄉(xiāng)最別致最有魅力的地方,全在那一條河上?!把嘧语w時,綠水人家繞”,是鄉(xiāng)村永遠的圖畫。那條河千回百轉(zhuǎn)地繞著村莊,呵護著村莊。我總覺得村莊是河流哺育長大的孩子,河流是村莊的命脈,村莊從河流中汲取了鄉(xiāng)村的精神,看似柔弱,實則堅定。從小在莘田長大的或是工作過的無不隨著這條河流,在鄉(xiāng)間田畈踩下或深或淺的記憶。莘田的河不知道灌溉過多少田地,收容過多少游魚小蝦,滋養(yǎng)過多少的雜草樹木,承受過多少木櫓船槳,這一切你都不想去記了。就飲用水一項,就已經(jīng)能夠看出你的慷慨大度,那是千年如一日的贈予,是不計回報的慷慨。

除了河,我也鐘情于那片土地。田野中有世上最樸素也最神奇最平凡也最高貴的泥土。它最無情地吞沒著一切,又瀟灑地創(chuàng)造著一切。它是的有柔情、無情、寬容和慷慨的復(fù)合體。泥土像一條船承載著我們?nèi)祟惽甑奈拿?,在歲月的河里穿行。泥土中埋著先前的祖先,埋著先前的榮華富貴,也埋著過往的酸甜苦辣。我相信泥土的深處埋著村莊的'秘密。一年四季中,孩童最喜歡夏天。那時的田野也是捕捉的樂園。從每年的五月起,我就會到稻田的水溝里,去找尋泥鰍的腳印,那時天變得一天暖和,泥鰍在田里活動。一直到八九月份,幾個月中孩童們會跑遍溝溝渠渠,捕捉泥鰍,最得意的時節(jié)是在八月份。那個時節(jié)中你走到田頭,哪里有渾濁的水,伸手一摸就能捉到泥鰍。

莘田的夏天是綠的海洋,一切綠的主題都歸結(jié)在拔節(jié)生長上,這是莘田生命力最旺盛的季節(jié)。放眼望去,蔥翠迭綠的田野溢滿了褐色的土地,風(fēng)起云涌的稻浪在清風(fēng)下?lián)P起陣陣勻致的波濤。晶瑩的露珠點點滴滴的掛滿了穗頭,筆直的芒尖如憲兵列隊的軍帽,整齊的屹立在稻桿的頂端,田埂上一溜溜金黃色的菜花隨著拂面的輕風(fēng),散發(fā)著一股透人心扉的花香。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在農(nóng)家兩鄰居相隔的院墻上,竟然長出一排飽滿的菜花,我走進一瞧,堆積的磚縫里沒有任何泥土和雜物,離地面也有四尺有余,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能生存的植物,且根須壯實豐滿,實在不可思議。其頑強的生命力足讓我嘆為觀止!

村莊里最神圣的莫過于那縷炊煙,那炊煙代表了人間的溫暖,更代表了人類的善良,那是樸實,那是平淡,那是讓人充滿生的希望的人間煙火。那裊裊而起的炊煙,像代代相傳的星火,與“良田美池桑竹”和“雞犬相聞”,構(gòu)成了一幅村莊永遠的圖畫,寧靜而美好。鄉(xiāng)鄰們總喜愛捧著飯碗在自家門口或是鄰里串門邊吃邊聊的情景,而現(xiàn)在大家各自忙碌的身影似乎忘卻了對它濃濃的依戀。打谷場邊有個碩大的牛棚,記得幾年前里面經(jīng)常屯聚著幾頭老牛,現(xiàn)在去看,那些來牛群早已成了人們桌上的菜肴。越來越先進的鐵牛宣告了老黃牛曾經(jīng)風(fēng)光八面的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鄉(xiāng)村中一茬茬的人老去,又一茬茬人來到,真有點像陳子昂的“前不見不古人,后不見來者”,只有天地悠悠,只有愴然滿懷。有時候,我會想:我真的是莘田大畈里長出的一根枝椏?我真的在這樣的村莊里生活了多年?那里保存著我們的童年和曾經(jīng)難忘的生活?我不敢想下去。

倘洋在田頭,和暖的陽光和湛藍碧云洋溢在頭頂,一種城市永遠無法享受的愜意立刻蔓延全身。小河的鵝鴨比以前少了許多,原本清澈見底的河底已經(jīng)被水草圍困,雜亂的篙草在坍塌的河邊纏亂的瘋長著,河里幾乎見不到魚蝦戲水的悠然,取而代之的是河面漂浮的垃圾和河底泛起濃黑的水皰。嚴(yán)重的污染已經(jīng)從城市觸摸到鄉(xiāng)村的每一片角落。好在村里早就有了自來水和公路,小河擔(dān)負飲水和運輸?shù)娘@赫地位已不復(fù)存在。傍晚的田野,萬丈霞光一瀉千里,把村里的樓影沖的很遠很遠,成雙結(jié)對的燕子在金色的草堆前低空飛梭,遠處打鳴的白鷺和鵓鴣比眼前嘰嘰喳喳的麻雀聲要顯得格外悅耳。晚上,那滿天星辰的夜空,那一片久久不絕的蛙鳴,讓鄉(xiāng)村平添幾份詩意。

如水的歲月中,時間仿佛就是那條河,倒映著我們所有的悲樂。河流的彼端,就是記憶中的溫暖。而我,只能是那立在岸邊冷冷的看著它寂寞的翩然獨舞的獨影。不管心甘與否,如水的年華不會為了我們的惆悵而停下匆匆的腳步。或許,記憶也是生命中最濃密的那片森林。而我們的回憶,就是組成森林的草木。或悲或喜的一點一滴的成長著,累積著豐盈我們的心底。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八

炎熱的八月,約即將離開樂山的高中同學(xué)玉英見面,來到沃爾瑪,我們碰頭了,也許都不喜歡熱鬧的緣故,不約而同想到婺嫣街的“小屋里”。當(dāng)然于我而言,這地方還有另外一種情結(jié)。

這是一家樂山特別的小書店,僅有十幾平米,處在背街一個極不起眼的臺階上,因為她的主人,因為經(jīng)營的內(nèi)涵和宗旨與古嘉州深沉的文化那么和諧,所以大凡樂山愛書之人都知道這個地方。

十幾年前,兒子在少年宮胡建老師那練毛筆字,經(jīng)他推介,為兒子買練習(xí)毛筆書法的書籍來過,僅此一次,卻印象頗深:小、舊、靜、雅、墨。

記得這書店名取得充滿文化:“文翰書店”。邁上臺階,一位五十多歲留著長發(fā)的男子(后來得知他是樂山的書法界人士王曉莊先生,這家書店的老板)正和幾位年齡不一的人在悠閑地交談著,看到有顧客到來,他慈祥地看我一眼,然后問:需要什么?報了書名后,他又緩緩站起身,從有點雜亂擁擠的書架上取下那一套厚厚的精裝書來遞給我說:“36元”。以為聽錯了,我愣了一下,這里面有八本呢!我重復(fù)問一遍“多少呢?”,他還是輕聲說:“36元?!?/p>

環(huán)顧四周書籍,發(fā)現(xiàn)其它書店買不到的文學(xué)、藝術(shù)、人文、歷史、樂山軼事稀奇書,這里好像能尋到,只是書的陳色不好,沒有新華書店書那樣嶄新光潔??赡苁敲娣e不夠,不光書架上擠滿了書,而且桌子上、凳子上、平臺上也歪斜地躺著一堆一堆的書,墻上掛著幾幅書法作品,字跡瀟灑剛勁、古樸自在,落款:王曉莊(那時不知道作者是誰)。側(cè)耳一聽,這幾個人可不是隨便在閑聊,而是談?wù)摷沃莓嬇傻囊恍┊嫾?、書法家、畫作、書法作品,由此可以推測這些人肯定是愛書法繪畫藝術(shù)者。自然這老板也在我的心里提升了形象,不是一般的書商,這書店定有來頭和自身的存在價值。

十幾年前匆匆?guī)追昼娪谛甑鸟v足,十幾年后的今天留在心底的感覺還是那樣清晰醇厚,就像一位載著嘉州文化的老者在召喚你的記憶。

帶著昔日印象,再次走近這家書店,臺階還是從左右兩邊上去;招牌還是那樣不顯眼,只是沒有了“文翰”而變成“小屋里,獨立書店”,店名字跡清秀,沒有灑脫古樸味,像一位小家碧玉的姑娘,登不上大雅之堂;店門還是兩扇舊門,上半部兩塊玻璃,下半部兩塊木板,四周再加上兩個門框,斑斑點點,緊閉雙門,要不是門上掛了一塊小木牌寫著:營業(yè)中,open,我還以為今天不營業(yè);門面墻還是灰色的水泥,深淺不一;推開門進去,隨便一看,桌子、凳子、書架、陳設(shè)還是那樣陳舊,沒有原先的老板,只有一位戴著黑框眼鏡大學(xué)生模樣的文靜妹妹坐在桌前,我們的進來沒有沒有引起她多大的興趣,還是那樣坐著,看了我們幾眼沒有招呼我們。同學(xué)有興致,拿出手機說照幾張照片,我這才慢慢發(fā)現(xiàn)這里原來增添了許多與以前不一樣的小主題:回到樂山、舊時光、愛書的人終會相遇、明信片、低語,姑娘桌上擺著一則用紅筆寫的廣告:七夕節(jié)買書優(yōu)惠,送六張明信片。一一照下這些,感覺她似乎變了,從一個充滿書卷藝術(shù)味的大家閨秀變成一個缺少城府的俗家少女,既沒有文更沒有翰。再看擺放的書籍,有當(dāng)今小說、雜志、關(guān)于樂山各類書籍、文史資料,大部門是賣的。有幾個書架上翻卷的書是供大家免費閱讀的,咋一瀏覽,內(nèi)容更適合年輕人,對于五十歲的我來說,興致不大。兩旁的兩間屋子掩著,偶爾傳出幾聲微弱的說話聲,這里就是喝水看書與友獨處閑聊之處。屋子還是這屋子,那種大雅和文翰卻消失了,一陣失落的遺憾包裹著自己。

不過,轉(zhuǎn)而一想,既然受同學(xué)提議來了,況且我們本身就不是來看書的,還是坐坐吧。

于是我們問看店妹妹是否有位置,她的回答讓我們有點失望,我們兩個無奈對望一眼說:只有離開另尋他處了。正當(dāng)我準(zhǔn)備離開時,屋里出來三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說要離開了,趁機趕緊進去占領(lǐng)這間屋子。我們分別喝了兩杯檸檬冰水,三十五元??赡艿曛飨肜^續(xù)保持這份舊,沒有桌吧,我們的杯子就在三根老舊的長條木凳上,兩張三人沙發(fā)凹凹凸不平,年代長久,坐下去軟軟的,可能要塌地的感覺,屋子里的書啊、雜物啊凌亂擺著。還好,她確實安靜的出奇,是個會友、閑談之處,安靜中能讓你輕松愜意,坐在這里你不會擔(dān)心有人來打擾。接下來我們就從同學(xué)的學(xué)術(shù)談起,然后跨到工作、家庭、子女、自己見聞等??赡芪覀兊恼勗捄芡度耄恢挥X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走出小屋,失落減輕了些,可能記憶中的小、舊、靜還依然留著吧。

第二天,恰巧遇到教過的一位學(xué)生,她正好一直住在小屋旁,和她說起現(xiàn)在的小屋,我們都有同感。后來,她說:這小屋是王曉莊先生的住家屋,因為他生病忙不過來,暫時轉(zhuǎn)給一個在商業(yè)銀行上班的叫武葉的年輕人,轉(zhuǎn)讓時曉莊先生要求保存原來的風(fēng)格,可后來年輕人自己沒時間,就廉價請高校的學(xué)生幫看書店,自然書店的內(nèi)容和經(jīng)營目的就改變了,這令曉莊先生大為不滿,準(zhǔn)備到期還收回來繼續(xù)經(jīng)營。

這番話讓我欣慰,又充滿了期待。

某一天,我一定還會再來,但愿能找回最初的記憶。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九

看了滿蓮?fù)瑢W(xué)發(fā)的初中畢業(yè)合照,我很是詫異,幾乎認(rèn)不出我是我了。四十三年了,那個年代,我們普遍缺衣少食,毫不夸張地說,我們都是豆芽菜。

那時的我除了瘦小還不太愿意讀書,總覺得讀書沒什么用,所以即使離學(xué)校三里多路,也不愿讀寄宿,只能天天家里,學(xué)校的跑著,特別是刮風(fēng)下雨的日子,打著一把破舊的油紙雨傘或戴一個斗笠頂風(fēng)冒雨前行,一身水一身泥的,實在是苦不堪言。因此,遲到便是常事,起初班主任是批評教育,次數(shù)多了,就被要求寫檢查。和父母商量后,我決定來學(xué)校寄宿,一是想徹底解決遲到的問題,其實我也是很想進步,很想得到老師的歡心的,二是那時開始抓教育質(zhì)量了,我也想有個相對好點的成績,能夠被同學(xué)看的得起。

我的寄宿生活是從初二一學(xué)期開始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鄰",決定和大我一點又誠實謙恭且學(xué)習(xí)成績很棒的光富同學(xué)搭宿,從此他便成了我初中同學(xué)之中第一個親如兄弟的朋友。

光富于我是益友也是諍友。和他相處的日子,回憶起來至今讓我感到愉快,他不僅教我打多少米蒸飯才合適,一餐吃多少菜才能按家里的要求炒一次菜吃三天,飯碗要怎么拿沙子擦才干凈錚亮,而且教我衣服要重點洗領(lǐng)口袖子下扁才能既洗得干凈又省時間……有一回,我從家里帶一個雞蛋(其實是偷來的)我們蒸著做菜吃,我把個碗放在床鋪的草席上,爭著要試試打蛋到碗里的感覺,我把蛋在床沿上碰了碰,然后用雙手用力掰開雞蛋殼,一使勁,"嘩"的一聲,蛋清夾帶著蛋黃滑出了碗底,掉在光富的草席上,光富只是一臉可惜地看著我,半點也沒有責(zé)怪我的意思,我也垂著兩手搖了搖頭看他,嘆了一口氣。要知道,那個時候有個蒸雞蛋下飯是多么令人艷羨的美餐?。【瓦@樣,我們美好的希望頃刻間化成了泡影,留下了至今的遺憾。

我是班里不認(rèn)真讀書且有幾分調(diào)皮的少數(shù)幾個之一,我和光富成為要好朋友的初衷是想借助于他幫我提高學(xué)習(xí)成績,因為老師說進入高中要憑考試成績,而我又還想在高中再玩兩年。因此,他有時幫助我,要我改變壞毛病,努力學(xué)習(xí),我也無條件聽從他的勸告。事實上我也在變好,記得有一次數(shù)學(xué)競賽,我還考過班上第二名,那是我讀初中以來絕無僅有的一次好成績。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考高中又有了新規(guī)定,說是農(nóng)村戶口百分之二十五推薦上高中,我想,要是這樣的話,任由我多么努力也是白搭。因為我不僅多次違反紀(jì)律,而且經(jīng)常和班主任吵架拌嘴,有時他還被我噎得只是漲紅著那張長滿胡須的臉,說不出話來。氣急了他就會指著我兇巴巴地說:"賴雞婆不鰲屎鰲"(人不強嘴犟的俗語)。

游米果是我們班的大哥,頭大膀粗,一臉誠實,是個為人誠懇,值得交往的好同學(xué),因為他家在馬坳鎮(zhèn)下街頭,離學(xué)校只有幾百米遠,我經(jīng)常去他家蹭個飯菜苞米什么的。他是通宿生,不需要上早晚自習(xí),所以有時間做些捕魚捉蛤蟆的"課外作業(yè)",當(dāng)然,我特別羨慕他的自由自在。

與其羨慕,不如行動,反正高中是讀不了了,不如跟我米果大哥一起混混,說不定除了好玩,還會有收獲。于是纏著大哥帶我去捕魚捉蟹。有一天,下了晚自習(xí),我和米果趁黑摸到河邊,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我們在河邊摸索前進,我輕聲問,這么黑怎么不拿個電筒啊,米果哥說,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漁網(wǎng)什么的都會全偷跑了。我在黑暗中點點頭,從心里佩服大哥的.智慧。到了河里,河水只有膝蓋深,我們?nèi)鼍W(wǎng),放捆鉤和歪嘴鉤,忙乎到大半夜才回到學(xué)校,我輕手輕腳摸到床上,生怕被人發(fā)現(xiàn)我的行蹤。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便偷偷起床,比平時上自習(xí)起得早多了。其實昨天我一夜都沒怎么睡著,心里老記掛著那河里的魚是不是進網(wǎng)上鉤了。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十

進了自己的空間,今天又自動換了一副背景,意外的讓我很喜歡:

白衣藍褲子的少年和藍色長裙長發(fā)飄飄帶著花環(huán)的少女,一起靠在路邊的欄桿上看櫻花樹,飄落的櫻花一片片,護欄上的鴿子自在的走來走去,毫不顧忌地從少女提著的籃子里啄食。他們的身邊挺著他們的單車,一切安靜安詳美好,我還能想象他們之后少年騎車帶著少女回家的樣子,少年努力揮灑汗水騎車,少女高興地唱著歌為他加油鼓勁,讓他高興,讓他開心。

我能記得那時候帶你回家的樣子,一路上的`桂花飄香,我騎車帶你回家,一路上只有我們,我要你教我唱了一首歌,心語心愿:我要控制我自己,不會讓誰看到我哭泣.......

一句一句地教我唱,你是小燕子,愛唱歌的小燕子,一定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爸爸的寶貝疙瘩,否則怎么會那么快樂呢。那時候我們都不懂愛,也許你懂,但是我不懂,到現(xiàn)在還是不懂。

那時候騎單車帶你回家只是覺得辛苦,現(xiàn)在想起來,原來我也有過和少女那么浪漫的時候,會覺得特別的美好,特別的幸福,也許我早就忘了,那首歌還在我的腦海里回響。

不懂愛的一直是我,固執(zhí)的只顧自己的,我向往一切美好浪漫的事情,卻一件也做不到,害怕錯誤,害怕瑕疵,直到某一天明白,我要的美好這世界上不會有了。

聽說你現(xiàn)在變得非常漂亮了,我雖然沒有看到,但我相信,你和我一樣的有著大眼睛,否則怎么會叫做小燕子呢。我不會再見到你,你也不會再見到我了,就讓一切記憶模糊,曾經(jīng)共同經(jīng)過的風(fēng)景,一起唱過的歌,就做一個記憶中的插曲,偶爾想起,微微一笑,卻什么也不會在意,這樣挺好。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十一

多少個孤獨無助的日子里,是你陪我度過。一聲輕輕的問候,幾句淡淡的話語,似一股暖流涌進我的心里。在屏幕的另一端幫我分擔(dān)憂傷,化解著情緒。

那天心情很糟糕。上線,正好你也在。你先發(fā)過來信息,我一連幾個嗯和噢,你問我怎么了,我說沒怎么。半晌,無語。你又問我,到底怎么了,我說沒事。你說,若是真沒事,就不會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說不想自己的壞心情影響到你。就是突然覺得自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是個多余的人。根本沒人在意。

于是便問你:如果有一天我永遠地在你的視線里消失,你會怎樣?你說:不許你消失,你要消失,我就去你家里找你,看你還敢不敢消失。

你卻不曾看見屏幕這端的我,不知是委曲還是傷心的淚水,早已掠過臉頰,打濕了鍵盤,打濕了我零亂潮濕地心里。

我說:我真想去死。你說:不許你這么說,聽到?jīng)]有,不許。我只顧自己傷心,沒有回應(yīng)你,你就不斷的發(fā)送抖動窗口,像是那顆被牽動的心在顫抖地著急。不知道你是真的著急,還是只是句玩笑話而已。但是我必須得承認(rèn),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動了。試問天下,茫茫人海,蕓蕓眾生,終日擦肩而行,又有幾人會為我著急,哪怕是虛情,哪怕是假意。

只有你。

記得跟你說過,在我的生命里,目前為至,只有兩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你便是其中一個,不管你愿不愿意,我早已把你放在了那個組里。盡管我們今生都不一定有機會見到彼此,但是能時不時地聊上幾句,足矣。

可是現(xiàn)在,漸漸地少了你的問候,沒有了你的只言片語。似乎生活都失去了部分地意義。憂傷的時候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把它連同眼淚吞進膽子里。

沒有你,像是生機盎然的春季,沒有了鳥語花香,姹紫嫣紅,風(fēng)景的美麗。

像是酷熱的夏季,沒有了那縷清風(fēng)送來的絲絲愜意。

像是秋日落葉的雨季,沒有了絢麗的陽光,溫暖那墜落了一地的憂憂心事。

像是冰冷的冬季,快要凍結(jié)的空氣中又倍增了些許的寒意。

看到這,也許你會笑我。但這是我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我不想騙自己。并且還要表揚自己,終于有勇氣把它寫出來。是為了讓自己記住,我的世界,你曾真真切切地來過。把你認(rèn)真地放在我的記憶里。

從來沒有告訴過你,是因為不想讓你和我一樣無法把它忘記。

不管,不管你會不會把我記起,在我的記憶里,始終會有個你。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十二

如果天空有悲歡,那么陽光就是她的歡笑,雨就是她的眼淚。白云來到了她的世界,她笑了,白云在她的世界里消散,她哭了。人也和天空一樣,悲歡離合是逃不過的情網(wǎng),有笑有哭共同譜寫一曲昂揚頓挫的樂曲在記憶里演奏,在心里盛開的滿園春色是舞臺的背景。

春色敲鑼打鼓登上大江南北,粉妝玉砌的景色,帶我走向遺留在角落里的花園。時光已經(jīng)過去好些年,我以為被擱淺在塵世的`花園不再有花開,不再有花香,雜草叢生滿目荒涼是它現(xiàn)在模樣了吧。當(dāng)春日叩響它的門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只是被封塵在記憶里不愿被驚擾,害怕它醒,害怕它帶來揮之不去的憂愁。小心翼翼打開一道門縫,望見它依舊是滿園繁花盛開,依舊是清香淡雅沁人心脾。滿園的春色溢出厚厚的心墻,似乎在尋找曾經(jīng)一起來賞它的人,曾經(jīng)一起來過的人已離它遠去,而它卻依舊還在我的心間綻放。來探它的路日漸荒蕪,開得再繁盛,也只能在時間里埋藏,在某時蕩漾一縷芬芳時,瞬間還會淚如決堤。

一片桃花一世情,種一片桃林思念已先乘鶴歸去的愛妻,沒有甜言蜜語,沒有牽手相擁,唯有花綴枝頭情映滿空,唯有深情在天地間緩緩流淌。時光帶不走的愛,停留在眉梢,住進心房,陪伴皺紋爬上額頭,今生今世棲息在青絲白發(fā)間。天地廣袤收藏不盡情愫飛揚,茫茫人海相遇既是緣,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一眼之緣俘虜一顆心,一笑之緣惦念一生。緣聚時姹紫嫣紅,笑靨如花旖旎繾綣,緣散時落花凋零,千愁萬緒暗涌如泉。曾經(jīng)那一眼之緣揚帆濟海到我彼岸,而我卻未渡到他彼岸,曾經(jīng)那一牽手之緣,亦以為會等來一片桃花一世情在綻放,一旦牽手便是一生一世,或許期許太多,或許想得太唯美,所以在現(xiàn)實也容易破碎。轉(zhuǎn)身離開走上了兩條平行線,淚眼婆娑似江水,江水日夜東流帶不回曾經(jīng),隔江相望濃濃煙雨籠罩,再也看不清漸漸遠去的他。

人生旅途不斷前行,沿途風(fēng)景漸行漸遠。不能一起同行,再美也只能藏于心間,曾經(jīng)戀戀不舍,曾經(jīng)痛徹心扉,在時光安撫下,不再波瀾起伏。它就在光陰的襁褓里安靜睡著,偶爾被熟悉旋律喚醒,隨著婉轉(zhuǎn)悠揚的歌聲,思緒掀起一段段過往面紗,熟悉過的身影,熟悉過的臉龐,繾綣之情勝似春風(fēng)和煦,腦海里一幕幕上映那段舊時光。分一點點時間允許自己沉淪于淡淡的憂傷中,任淚水悄無聲息滑落過臉龐。生活不因惆悵的腳步而停滯不前,一段刻苦銘心的情緣,不一定能相伴一生,但一定會在時間的空隙里想起它,再一次聞到它的芬芳時,眼淚還是會流下。

且行且珍惜,今日的追求不迷途于過去中。破鏡難重圓,遺失過的美好無法回到最初模樣,彌足珍貴的今日更令人笑逐顏開。過去已經(jīng)抒寫下了人生,悲歡離合是人生的一部分,剪一段光陰在記憶里懷念,盛開在心間的花園芳香四溢。

時光淺短,遇花開,款款深情,兩人摘,遇花落,落一地想念,一人踩。再回首,淡淡愁緒如煙繚繞,再懷念,一段情緣如歌如詩,美妙又傷懷,撩撥萬千感慨如落英繽紛。剪一段光陰放在記憶里懷念,聞它的味道,看它的容顏,在歲月里沉淀更香了,更迷人了,流一滴淚再一次和它告別。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十三

你若問我最喜歡的花是什么?我一定會回答:“指甲花!”在寒冷的冬天,我仍忘不了,指甲花那粗壯的莖,那有些透明的,能看到深綠色莖絲的,粗壯的莖;我仍忘不了,指甲花那濃烈的花,那有些薄弱的,紅的要刺著人眼的,汁水飽滿的花;我更忘不了,指甲花后站立著的那個人,那個笑意滿滿的,和藹可親的“孩子王”?!业膯⒚衫蠋?,連老師。

還在我初懂人事,還在我不停的問“十萬個為什么”的時候。父母把我?guī)У搅巳松械谝蛔R的殿堂——幼兒園。不知為什么,站在幼兒園的門口,聽到同齡孩子的朗朗讀書聲時,我卻恐懼了,如臨大敵般望而卻步,死活不肯步入這啟蒙的殿堂。似乎這就是“閻羅殿”,進去便出不來了。

就在那消極情緒還沒有平復(fù)的時候,我的心中又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抬頭望去,一位面帶笑容的大姐姐從幼兒園里走了出來。大姐姐臉上的笑容像是最美的花般綻放著,讓人不由的沉迷于中,如瀉瀉清泉流入了我那幼小的心田,溫馨而甜蜜,一種無憂無慮而又輕輕愉悅的感覺讓我牽起了姐姐的手,釋懷地走向了讓我竟認(rèn)為“恐懼”的幼兒園。

哦,其它的我都早已忘了,只記得那里滿園的指甲花盛開著。淡淡的綠色中夾雜著火紅的花朵,瞬時便吸引了我的眼,正在我發(fā)呆時,大姐姐用她那雙染著純自然紅的指甲的手,撫摸著我的臉頰,并告訴我她今后就是我的老師。見我一直盯著她的指甲,笑了。對我說:“以后只要你天天來上幼兒園,我也給你染指甲!”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從此以后,我風(fēng)雨無阻,每天都準(zhǔn)時去幼兒園。在接觸中,我深深地被她——連老師吸引了。

那天放學(xué),連老師把我叫了出來,給我洗了手,摘了一把小花瓣,拿一個小碟子,放在里面砸了一會,隨后用牙簽把一個個“小紅包”按在我的指甲上,又去窗外拽了一把大葉子。我還記得,在連老師給我包時,我冷不防將鼻涕滴在了她的手上,我的臉立刻紅了。她笑笑,用手捐給我擦擦鼻涕,又用手指輕輕刮了一下,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終于,最后一個手指包好了,她輕輕拭去了額頭上的汗珠,像完成了一項重大的任務(wù)。而接著又抬起頭來,與我相視而笑。從那時起,我的心里便好像有什么東西在萌芽。我呆呆的望著被夕陽照射的指甲花,那發(fā)亮的莖稈,那嬌艷的花朵,讓我又癡了。

從那時起,我喜歡上幼兒園了,因為幼兒園里有連老師,有指甲花,有小朋友……也正是從那時起,連老師教會了我許多知識,給我打開了那扇學(xué)習(xí)的大門。我開始學(xué)會學(xué)習(xí),學(xué)會寫字,學(xué)會做人……連老師把我從懵懂帶向成熟,從不知道什么是禮貌變?yōu)榱恕岸Y貌小標(biāo)兵”……連老師帶給我無數(shù)的第一次與無數(shù)的快樂。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十四

行走紅塵,時光流逝,當(dāng)我夢醒回眸時,才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成了遠離的記憶,親情卻是深深地烙在了心里。

——前言。

(一)童年里的焦焦饃。

在我生活的記憶里,最好吃的饃餅之類莫過于烙饃。

烙饃的鍋是用鐵水鑄的圓形的一片,直徑約一尺大小,中間凸起,下方均勻的留著三個小爪,它有一個名字叫鏊子。而烙饃則是中原百姓家最普遍的面食吃法。我一直以為它是起源于我的家鄉(xiāng)。但看了張煒的《九月寓言》,傳奇般的對鏊子的描述,我有些不確定了。

但這與我的內(nèi)心情感無關(guān),烙饃已離我遠逝,它成了我對童年的懷想,對親情的思念。

烙饃費時在和面,面一旦和好,分成雞蛋大小的劑子,用小搟面杖搟時一分鐘能搟三四張,面劑在搟面杖下神奇的轉(zhuǎn)眼間薄如紙樣的透明。放到燒熱的鏊子上一挑一翻即熟,幾分鐘就是一大摞。這活需要的是麻利嫻熟的技巧,不然就會是一張薄面片,一挑非破即皺。動作稍緩眨眼間黑糊過火。一大家子人吃一頓的烙饃,只要開火,也就是十來分鐘的事。烙出的饃軟筋耐嚼,面香可口。夾了適季的拌涼菜,更是爽口開胃,五六歲的少年,每頓也得三四張方能過食欲之癮。

家里烙饃,是由姥姥和母親操作。到了姐姐長到七八歲時,搟饃翻饃的手藝嫻熟的程度已和母親相當(dāng),與母親配合默契,絲毫不亂。

每當(dāng)烙完最后幾張,趁著鏊子未涼的溫度,母親就會拿出三四張饃抹上油,撒上一些鹽,然后對折成長條,放到未涼的鏊子上焙烤。等鏊子涼透,長條的饃上散布者點點焦花,成了烙油饃。為了方便拿著吃,母親把饃一切兩半,遞到等在一邊垂涎欲滴的我的手里。油饃吃到嘴里焦軟酥筋香的美味層次分明,回味無窮。

另一種衍生烙饃,就是焦焦饃了。焦焦饃與烙饃的不同之處就是里面放了鹽和芝麻。烙熟后晾干,吃的時候在火上烘烤一下,就成焦焦饃了。焦焦饃最主要的一樣添加成分,是從雞胗上揭下的焙干的雞食皮粉,它的功能是對小孩積食消化有奇效。但過去的我不太知道它其實是為了哄小孩吃雞食皮克食,卻以為焦焦饃放雞食皮是為了增加饃的焦脆酥香。

烙焦焦饃不是為了吃饃,而是為了給孩子克食,它已不是為了吃饃充饑,把它當(dāng)成了哄孩子的糖塊一樣的零食。不管是兒童那時還是現(xiàn)在,糖塊和焦焦饃相比,糖塊都處于劣勢,可口美味的程度無法與焦焦饃相比。如果不知道它的克食功效,我依然相信,因為加了雞食皮而香酥美味。

至今想起,卻知道了,這香酥美味,其實是一種母愛在心的濃濃親情。

烙饃、烙焦焦饃成了我童年記憶里最美味的零食,成了我對童年最美好的見證。

烙焦焦饃成了我最難忘的母愛親情!

(二)糖角里的雪花。

現(xiàn)在的食品店里,已看不到一種小餃子形狀一樣的稱作糖角的食品了。然而,糖角卻是充滿了我對這種食品甜蜜美好的記憶。

在一個雪花飄飄的黃昏,我遠在故鄉(xiāng)的、長相和媽媽一樣的姨帶著滿面倦容的笑臉走進了我們的家門。

姐姐興奮地迎了上去,激動地喊了一聲;媽!

我也跟著喊了一聲;媽媽。

姨隨意把包袱扔到了一邊,抱起我說;哎。小星都這么大了,會叫媽了。好孩子,我不是媽,我是姨,叫一聲姨!

媽媽。我第二聲叫出,依然是媽媽。她長得和媽媽一樣,還和媽媽一樣親切,有同樣的氣息。

姐姐說;他就知道看臉,等媽回來了,他就會叫姨了。

姨放下我,打開包袱,拿出了一個紙包,說;小星,看姨給小星買了好吃的點心,糖角。

我拿著一個糖角,咬了一半,看到糖角里藏著白色的雪花。

姨的到來,帶來了故鄉(xiāng)的甜蜜,飄著潔白的雪花。

我童年里吃的糖角,是從故鄉(xiāng)帶來的,它有一個我起的獨特名字,叫糖角雪花。

以后的日子里,我依然愛吃一種叫糖角的點心,但都沒有那次的好吃。到了最后剩下的碎渣,也留給了記憶里的甜蜜!

(三)魂兮歸來。

在我幼年的記憶里,最溫情和神秘美好的事情,莫過于母親為我叫魂。也許,這一刻神圣莊嚴(yán)的儀式在我呀呀學(xué)語時就已開始,一直伴我度過我的少年時代。但這美好溫情的記憶,將會伴我一生。直到我有一天又開始回到母親身邊,成為她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開始享受它溫存的愛撫,從新感受她對我的愛的呼喚。

小的時候,每逢摔倒,被母親扶起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撣土看傷,而是就地用手掌虛空抓著,嘴里輕柔溫存的呼喚著;星兒不怕了,星兒回來了,星兒一起跟媽媽回家了。然后,才是撣土和擦鼻子抹淚的勸哄。那時候只要不是有太大的身體摔傷和意外,我的哭聲總會在母親的呼喚聲中戛然而止破涕為笑,等母親叫完后,幸福的跟著母親或是被母親抱在懷里回家。

這種簡單的儀式就是叫魂,如果不做及時的呼叫,魂就會離開軀體,遺落到當(dāng)?shù)?。而后,會因為驚嚇產(chǎn)生疾病,發(fā)燒或是厭食等其他癥狀。小孩兒失魂最明顯的癥狀是,半夜睡不踏實,一次次產(chǎn)生驚悸的顫抖。

病癥出現(xiàn)時的叫魂,要比當(dāng)時的叫魂要鄭重復(fù)雜得多,那一刻也充滿了母愛的溫情和詩意。

夜晚,萬籟俱寂,明月當(dāng)空,星光燦爛。母親牽著我幼稚的小手,走出離家門十步遠的地方蹲下身,然后在地下畫出一個十字,讓我蹲在中間。等我蹲好后,母親的手開始由外向里虛抓。每抓一次,輕拍一下我的胸口。抓過三遍后,第二輪再抓時,輕聲地呼喚著我的小名;星兒,回來了。星兒,回來了。星兒,回來了。然后,又是三次虛抓、呼喚。到第三輪虛抓完后,呼喚就充滿了溫情和歡欣,似乎看到了她寶貝兒子的回歸。星兒,回來了,不害怕了,跟媽媽回家吃飯了。星兒,回來了,不害怕了,跟媽媽回家睡覺了。星兒,回來了,不害怕了,回家看爸爸了看姥姥了。

星兒不害怕了,星兒回家了,星兒回家吃雞蛋吃大蘋果了!

第二天,一切癥狀消失了,我真的比平時能多吃一小碗飯了。沒有了不適,多了一些跑動和歡樂!

而那一個又一個的夜晚,卻一次次刻在了心間;一次又一次溫情莊嚴(yán)的場面,印在了我的眼前;一聲又一聲輕柔的愛的呼喚,讓我重溫時淚流滿面!

如今的一次次魂飛天國,卻不希望盡快返還,只愿看到您慈祥的笑臉!

月亮升起,星斗滿天的記憶,你一次次依然在呼喚著;

星兒,回來了。星兒,回來了。星兒,回來了。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十五

都說人上了歲數(shù),眼前的事過眼就想不起來了??墒怯腥さ氖?,越久遠的事情卻越記得清清楚楚。我現(xiàn)在就是這個狀態(tài)。

我家胡同口住著一個啞巴老頭,很兇,如果有人稍稍對他不敬,他就會大吼大叫,所以,這片兒的居民都躲著他遠遠的。啞巴老頭喜歡拿個馬扎子坐在太陽地兒,一邊抽著煙袋鍋,一邊曬太陽。

有一天放學(xué)經(jīng)過他身邊,看到他沒有抽煙袋鍋,而是用廢紙卷的煙,我就拿出我用過的廢本給了他。當(dāng)我走近把本子遞給他時,他先是一楞,我說給你卷煙,懂了我意思后,他裂開嘴笑了,滿臉的皺紋擠到了一起,哇哇地說著我聽不懂的話。從那以后,每次經(jīng)過他身邊,他都哇哇地沖我喊,沖我笑。

有一天,一個鄰居找到我讓我管啞巴老頭要煙袋油子,說他家孩子漲肚子,用煙袋油貼肚臍就能好。抽煙袋的很少了,而且啞巴老頭很倔誰要也不給,所以找我給他要。我跟啞巴老人說了我要煙袋油,他趕緊拿出煙袋,裝上煙,狠狠地吸著,年紀(jì)大了老人也很少吸煙袋鍋了。過了一會兒,老人就給我摳了一塊,鄰居很感激。我時不時地管他要煙袋油送人,每要必給,啞巴老人也樂得睜只眼閉只眼。

后來啞巴老人被兒子接回老家了,他家親戚給我媽媽一個小瓶,里面裝滿了煙袋油子,說是給我的。啞巴老頭是一個心存感恩的人,我只是給了他我不用的東西,他卻還給我厚重的回報!

我家對面住著一對老夫妻,我叫他們黃大爺和黃大娘。

那個時候大人們的娛樂就是玩撲克,還有就是聽廣播匣子里的節(jié)目,沒有電視,沒有麻將,四個人湊在一起打撲克,是人們閑暇時最快樂的活動。

黃大爺特別愛玩撲克,玩到興奮的時候就站起來了。那天在我家玩,我剛好放學(xué),進屋的時候看到黃大爺站著呢,可能是快贏了,正好我要拿箱子里的本子寫作業(yè),就想也沒想搬走了黃大爺?shù)囊巫樱@下可出大事,贏牌了的黃大爺,得意萬分,往下一坐,摔得結(jié)結(jié)實實,大人們笑成一團,黃大爺這一摔好幾天不敢走路。我也得到了教訓(xùn),做什么事不敢毛毛草草,不記后果了!

女兒約我看電影,她要帶我重返電影院!票是在網(wǎng)上買的。走進影院,仿佛進了星級酒店,紅地毯,皮沙發(fā)。我選了《蝙蝠俠》,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吃著玉米花,思緒回到童年。

那時候電影院特火,買票得排好長好長的隊,還不時地有夾塞的。售票口很高,還只能伸進一只手,來了一場好電影,連站票都得找人買。查票員那個牛啊,拿個手電筒晃這個晃那個的,追得沒買票的人到處躲。

小時的我特別愛看電影,有一次我央求媽媽領(lǐng)我看電影,媽媽不去,我就一個人去了,來到影院門口,只見人頭攢動,吵吵嚷嚷,賣瓜子的小販一份挨著一份,用來量瓜子的杯子外面看很大,里面卻用紙厚厚地糊了一層又一層,這樣就可以少裝瓜子了,真是奸商!

電影快開演了,我跟著檢票的人流擠進電影院,個子小,目標(biāo)小,沒人攔,順利過關(guān)。我找到一個偏點的位置坐下,一會兒,我兩邊的座位都來人了,我就不聲不響地坐在兩個座位中間。左邊的人以為我是右邊人的孩子,右邊人以為我是左邊人的孩子,安然無事。

電影結(jié)束了,我走出影院大門,看到媽媽:“就猜到你來看電影!再這么野,打折你腿!”夜空一輪月亮寧靜皎潔,星星詼諧地眨著眼似乎笑我頑皮。我拉著媽媽的手滿足地回家了。

小時候家里經(jīng)常停電,所以像油燈,嘎石燈,蠟燭家家必備,蠟燭頭我就攢著。紅的放在一起,白的放在一起,一攢就攢到過年。過年了姐姐們刷墻糊棚,剪窗花,貼年畫,干干凈凈,漂漂亮亮迎接新年!

我到外面折回幾根樣子好看的干樹枝。把積攢的蠟燭頭拿出來,放到鐵茶缸子里,然后在爐子上把它們?nèi)诨恕;灎T液可是得有耐心的,蠟燭液太熱了燙手,冷了又會凝固,好費心思呢??粗t紅白白的蠟燭液漸漸地融化,我趕緊左手拿樹枝,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插入蠟燭液里,等手指沾上了蠟燭液飛快地捏在樹枝上,直到蠟燭液涼了再輕輕地抽出手指,一朵紅里透著白的蠟燭花就在枝頭開放了,做好了幾支插在花瓶里,放在窗臺,陽光照射下,晶瑩透亮,別有一番情趣!

我樂此不疲,年年做蠟花,還送給別人家。贈人蠟燭花手有燙傷,為添新年樂燙傷又何妨!

歲月悠悠,每每想起童年的小事,仿佛昨日,時光帶走了黑發(fā),帶走了身邊的親人,帶不走的童年記憶,深深地烙印在了心底。

風(fēng)箏的記憶風(fēng)箏的記憶隨筆篇十六

當(dāng)年麥?zhǔn)湛墒潜狈睫r(nóng)村一年里最繁忙、最熱鬧的日子,稱為“火麥天氣”,一切都為麥?zhǔn)兆屄?,和老天爺爭時間搶速度,只有把麥子全部收進糧倉,人們臉上才會露出舒心的笑容。那些經(jīng)典的最具夏收特色的標(biāo)語口號“龍口奪食,分秒必爭”,“搶收搶種,人人出動”,“細收細打,顆粒歸倉”,“麥場重地,禁煙禁火”等等,幾乎在每個村的墻壁上、麥場邊都能看到。參加工作后,每年的麥?zhǔn)占竟?jié),廠里都會組織我們到工廠附近的村子里支援夏收,我們帶上自備的磨得鋒利的鐮刀,奔赴麥田,參加這場大會戰(zhàn)。一般三人一組,占九壟麥子,每人三壟,身手快、技術(shù)好的割麥能手擔(dān)當(dāng)中間“拱洞”重任,左手?jǐn)堊∪龎披溩?,右手的鐮刀沿著麥秸根部,均勻清脆的刷、刷、刷三聲,三壟麥子變戲法般順入懷中,隨即將一攬麥子放在身體左后方,五六步放一堆,整齊有序,一路率先前行,拱開一個麥洞,相隨的左右兩人叫“挎翅”,緊跟上來,競相追逐!大家比誰割的麥茬低,誰掉的麥穗少,開始還精力充沛干的熱火朝天,互相打趣、說笑話,不時還吹吹牛,說他們是“慢三畝”,意思就是一天最慢都能割三畝麥子。不一會,一些吹牛者開始累的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耷拉著頭也不說“慢三畝”了。也有一些割麥“把式”不太好的人,鋒利的鐮刀常常和皮膚親密接觸,不是胳膊上劃了口子,就是腿上挨了一鐮,但嘻嘻哈哈都不當(dāng)回事。我們一些女同志、老同志做捆麥子的活計,我就是在這個時候?qū)W會了好幾種捆麥子的方法,我特別喜歡使用一種“懶鑰子”捆麥子,用這種方法捆麥子比平常的那種捆法速度要快,只是沒有那種捆的麥個子式樣美觀,但為了速度,我們大都采用這種辦法。麥?zhǔn)諘r節(jié)村里會開一段時間的食堂供群眾吃飯,我們也就享受幾天不掏飯票的美餐,下午的晌長,村里每天到黃昏時還給我們送一趟“貼晌飯”,大家吃的那叫一個香!這種記憶至今難忘!

八十年代初,家家都分了責(zé)任田,每年六月初小麥即陸續(xù)開鐮,廠里會放幾天假讓工人回家收麥子,我們就到集市上買幾把鐮刀、幾頂草帽,還會買一些白糖、橘子粉等防暑用品,趕回家和家人一起參加歷時十來天的麥?zhǔn)展詰?zhàn)。每天早上天還蒙蒙亮的時候,就會聽到院子里霍霍的磨鐮聲,我們便趕快起床,公公腳邊已放了好幾把磨得鋒利的鐮刀,它們放著幽幽的青光,在等著去施展身手。我們拿上鐮刀和婆婆準(zhǔn)備好的開水、饅頭和黃瓜來到麥地里,已有不少人趁早上的涼爽開始干活了,一頂頂草帽在麥浪里交錯起伏,揮舞的鐮刀在寧靜的田野上鏗鏘激越,讓人萌生一種出征前的萬丈豪情!我知道自己割麥不在行,便自告奮勇的去捆麥子,開始公公對我的那種“懶鑰子”捆法很不以為然,把我捆好的麥子拿起來在地下摔打幾次,看會不會散伙,試過后覺得還算結(jié)實,也就認(rèn)可了這種捆法。其實捆麥子的活計一點都不輕松的,幾天下來,胳膊上全是麥芒劃的一道道紅印子,汗水一漬,生疼生疼的,胳膊經(jīng)過幾天的暴曬,通紅通紅的還伴有灼燒感,幾天之后會脫層皮,每年都是如此。

干到七八點鐘,太陽已升的很高了,慢慢開始施展它的神威,我們渾身都是汗淋淋的,感到肚子也餓了,這時公公拿出婆婆給我們準(zhǔn)備的食物,饃饃和黃瓜,坐在地頭,一口饃饃一口黃瓜,覺得真是好吃極了,吃喝完畢,頓覺神清氣爽,渾身來勁。多少年過去了,經(jīng)常想起那個情景,卻似乎再也沒有吃過那樣香甜的饃饃!

麥子割完后,還得一車車運回打麥場,有牲口的人家用膠皮轱轆車,一車能裝將近一畝麥子,我們家沒牲口,就用小平車?yán)划€地要拉好幾車。一般是丈夫在前面拉,借助平車的背帶,彎腰蹬腿使出全身力氣往前行,公公在后面也是貓腰用力推,那真真是一滴汗水摔八瓣!運完麥子,丈夫的肩膀會被平車的背帶勒出一道滲血的紅印子,好多天才會消失。運回麥場后,為防變天下雨,得拿準(zhǔn)備好的帳篷把麥垛子蓋住,等待碾麥子,要是逢上連陰雨,長時間不能碾打,那麥子就會有些變質(zhì),蒸出來的饃饃有一種很難吃的霉味,所以每家都想用最快速度把麥子碾完,把麥顆收回家,懸著的心才會踏實。最初幾年是用牲口拉石碌碡碾麥子,這是一道繁重冗長的工序,碾場這天,要提早把麥個子散開均勻的攤在打麥場,讓太陽曬一會,碾的中間還要用木杈翻幾次場,往往需要幾天時間才能把麥子碾好,家里人手少的還得叫上主要親戚來幫忙碾場。我們家沒牲口,得等別人家的牲口閑下來才能借用,已出嫁的兩個妹妹和妹夫也都趕過來幫忙。

碾完后還得“揚場”,就是把糠秕從麥顆中分離開,這不僅是個力氣活,更是個技術(shù)活,需要借助風(fēng)力用木掀一掀一掀撮起上揚,還要固定在一個落點,下面有人專門用掃帚捋去麥粒上的麥糠和碎屑。揚場者那一招一式,就像一個舞姿優(yōu)美的舞者,每次揚起來的麥子,宛如劃過一道彩虹,令人賞心悅目,一家?guī)浊Ы锏柠溩?,就這樣一掀掀揚了出來。后來有的家置辦了扇車,就互相借著使用,不再費力氣揚場了。再后來有了大型脫粒機,更是減輕了人們的勞動強度,效率也大大提高,像我們家七八畝麥子,幾個小時就好了,而且脫出來的麥粒干干凈凈,不需再揚場了。一般是幾家合伙使用一臺脫粒機,輪到脫粒這幾天,幾家人老少齊上陣,白天黑夜連軸干,累了就在麥垛旁邊打個盹。麥場上,機器轟鳴,人聲鼎沸,有一個公認(rèn)的主事人,像個戰(zhàn)場上的指揮員,指揮大家各司其職,年輕力壯的,負責(zé)將麥子均勻的喂入高速運轉(zhuǎn)的脫粒機內(nèi),有幾個人專門往脫粒機前轉(zhuǎn)送麥個,并將捆麥子的“鑰子”解開,脫粒出來的麥秸稈要旋成一個很結(jié)實的圓形的麥秸垛,這也是個技術(shù)活,一般人拿不下來,都是由經(jīng)驗豐富的莊稼把式完成這個杰作。有人在機器出口把脫粒出來的麥顆裝進口袋。機器不停的轟隆隆響著,說話需要很大聲別人才能聽得見,每個人的臉上都落滿了麥秸稈的碎屑,鼻孔和耳朵眼幾乎都堵塞了,眉毛和眼睫毛也成了灰白色。雖然很累,但大伙興致都不減,很大聲的說著笑著。有鄰家大哥很有才,四六句張口就來,大家都很喜歡聽他說,每次聽到他流暢的順口溜,就讓人聯(lián)想到趙樹理筆下的李有才。不時有人喊,來一段,解解乏!鄰家大哥一句“好咧”,“張家媳婦李家婆,故事能有幾大籮……”幽默詼諧的段子不假思索的就從那滿是灰塵的嘴邊流淌出來,大家開懷的笑聲淹沒在轟隆隆的機聲里,疲憊也似乎飛到了九霄云外。

不久,麥地里出現(xiàn)一種簡易收割機,是安裝在手扶拖拉機上的,一塊地不到一晌就割完了,效率比鐮刀快多了,讓我們羨慕不已,心想我們要能用這個收割麥子多好啊!但沒等我們用上它,便有聯(lián)合收割機進村了,用它收麥子,主家只需要拿上口袋站在地頭,等它把一塊地收完,將車斗里的麥顆裝進口袋就算完成麥?zhǔn)樟?。家家都想用這個龐然大物收麥子,但村里只有一兩臺,好多年輕人就跟在它屁股后面跑來跑去,丈夫也在其中,有時好幾天都輪不到自家,眼看地里的麥子都熟透了,還沒等到收割機,公公背后就埋怨兒子:有等這幾天功夫,麥子都割完了。但丈夫依然執(zhí)著的跟著收割機,終于將收割機開進了我們家地里,片刻功夫那黃橙橙的麥顆就裝了十幾口袋,公公不停的感嘆:這大家伙太快了,就是快!言語間眉梢眼角全是笑意,看得出他也認(rèn)可了這個新鮮玩意。

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了,昔日“收火麥”的情景已不復(fù)存在,人們不再為收麥子而著急上火,輕輕松松幾小時就搞定了,科技的發(fā)展和進步讓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還在不斷的變化中,曾經(jīng)的麥?zhǔn)找殉蔀橐欢坞y忘的記憶鐫刻在我們心中,凝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永遠都不會褪色!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49846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