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論文 設計心理學的論文(精選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14:42:08
設計心理學論文 設計心理學的論文(精選9篇)
時間:2023-11-22 14:42:08     小編:飛雪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一

環(huán)境心理學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研究的一個領域,是因為人的行為包含在社會環(huán)境之中。對于人來講,人們每天都處在環(huán)境之中,人行為的對外界事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人類的行為與創(chuàng)造是改變環(huán)境的基礎,事物產生變化的根本又是人類豐富的創(chuàng)造能力,還會對行為和創(chuàng)造的主體--人產生影響。例如人們設計出舒適、高效的辦公環(huán)境,優(yōu)美空間環(huán)境使工作員工感受到這一環(huán)境氛圍,能使員工工作的心情更加愉悅,從而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中,上班族每天所在辦公環(huán)境中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多,辦公空間已經成為人們每天所處的最重要環(huán)境之中,辦公空間的人性化設計,可以讓工作環(huán)境更加舒適和放松?,F在很多公司對辦公空間的設計要求必須具有人性化的元素在里面。辦公空間的人性化設計受到了推崇,辦公空間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工作情緒和工作效率。因此,在辦公空間的設計中,應根據辦公人員的情況以及辦公人員的心理需要等情況,來設計和創(chuàng)造空間環(huán)境。還要分析色彩、光和材料等使用對辦公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讓辦公環(huán)境更舒適、高效,讓人們把工作的壓力隨時排解掉,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當代的辦公空間設計必須要人性化,人性化設計要貫穿整個辦公環(huán)境的各個角落。人作為使用者,心理感受決定著辦公空間的尺度。不同尺度的空間,給人的感受也就不同,使用功能和精神感受是設計空間時必須要思考的。這些思考的可行性又是新材料、新技術發(fā)展所提供。那么辦公空間的布局一定要有秩序感,這是對空間設計的一個最基本體現。環(huán)境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交往活動是公共性與私密性的矛盾統(tǒng)一,應該科學處理環(huán)境的開放程度與私密程度的關系。讓人對空間有舒適感的要求是 : 小而封閉的空間,可以讓人感到安全。其次通過開放的空間看到另一個空間。按功能和使用,可以利用植物、家具、隔斷等把辦公空間進行適當劃分,這種辦公空間可以把團體與個人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把人性化設計展現的淋漓盡致。

色彩對人的情緒和心理會產生影響。色彩學家認為,不同顏色對人的情緒和心理的影響不同。研究發(fā)現,暖色調給人熱情洋溢感覺,會使人快樂和興奮;而冷色調給人清涼感,會使人的心感到安靜,在心理上起到了鎮(zhèn)靜的作用?;谏实淖兓?、明度不同,還能造成不同的空間感。傳統(tǒng)的辦公空間一般以灰色為主基調,目的是讓企業(yè)有一種莊重的形象。展現個性的時代已經到來,公司為了激發(fā)員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喜歡使用色彩鮮明的顏色。辦公空間色彩一般遵循 “ 活躍融合” 的搭配原則。活躍是指辦公空間的色彩變化和搭配是否突出,融合是指辦公空間中的地面墻面家具乃至綠植的顏色都要整體融合。在辦公空間的色彩設計上應該滿足功能和空間的倆方面需求,完美的體現了空間與功能的相互協(xié)調。辦公空間的顏色不適合過于單一,單一的顏色,容易引起眼睛疲勞,如果顏色搭配的不得當,會加重眼睛的疲勞程度,使人產生不舒適的感覺。因此,辦公空間的環(huán)境顏色應該以純度低的顏色為最佳。

人性化的光照將傳統(tǒng)方式的照明改為整體照明與局部照明相結合。局部照明將成為設計中的重點。在新的設計中,整體照明只提供給整個環(huán)境所需的最低照明,而局部照明可采用自我調節(jié)燈光的方式,這樣改變了個體對燈光的需求,也將冷色系的光加入暖色系的光。據調查,在冷光源下工作,人們會產生壓抑感和緊張感。通過共同使用冷暖光源,可以模擬出自然光。適宜的照明可對辦公人員的情緒調節(jié)和精神狀態(tài)的放松起到一定的作用。

聲音環(huán)境在環(huán)境心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人在工作中的時候,希望自己的空間是寧靜的。靜,就是考量辦公空間的聲音環(huán)境了。由于辦公空間都會使用現代的辦公設施,如電腦、傳真機、打印機,這些都會形成噪音。而隔音是辦公空間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辦公室一定要有隔音設施,特別是用于討論公司商業(yè)機密的會議室必須保持一定的隔音性能。

材料的使用也要對人性化有所體現。昂貴華麗的大理石不再是現在辦公環(huán)境設計中的重點,更多地將重點放在環(huán)保上。一些環(huán)保的天然材料,都可以放在辦公空間的環(huán)境中,如鵝卵石、草坪等。天然材料和現代材料相互融合在一起將產生科技與自然共生的人性化設計。在人性化的家具設計上,比如新型辦公椅會根據辦公人員的背部狀態(tài)自動調節(jié)靠背的弧度,智能辦公家具將成為一種辦公家具中的潮流趨勢。

辦公環(huán)境對于每個上班族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設計辦公空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滿足人的心理需求,而工作環(huán)境的質量又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當工作環(huán)境成為上班族喜歡的空間時,就會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事實證明,不注重人性而一味追求效益的辦公設計注定是失敗的。設計不應該僅僅只滿足人最基本的生理要求,更應該滿足人的內心需求、精神層面的內涵和人文關懷,而人性化設計是今后設計發(fā)展的主流。

[1] 常懷生 . 環(huán)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 .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0.3.

[2] 徐磊青 . 人體工程學與環(huán)境行為學 .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6.3.

[3] 劉超英 , 陳衛(wèi)華 . 建筑裝飾裝修材料、構造、施工 .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10.1.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二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人格心理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案例教學的作用,系統(tǒng)地分析了人格心理學課程中自我剖析案例的操作過程,并指出在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自我剖析;案例教學;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是研究個體內心世界領域的心理科學,學習人格心理學首先要讓學生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格特點,作為心理專業(yè)的學生只有全面透徹剖析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別人,了解每個人的人格特異性。這樣一門探討人的各種心理活動的學科,如果單純進行理論講解,沒有學會實際分析人的性格特點,那么,學習本門課程就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自我剖析、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先學會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推演分析別人的心理特點,把不同流派和不同理論家的觀點都可以運用在個體分析中。

一、案例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大部分學生對待專業(yè)課比較認真,人格心理學作為心理學專業(yè)的基礎主干課程,學生對待這門課有較多期待,能投入更多的熱情,教師如果能在學生較高熱情基礎上,在教學中適當采用案例教學,就能強化學生投入學習的熱情。討論分析是個案教學的主要手段,案例是學生自身相關經歷以及自我剖析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案例促使學生參與熱情高漲。

(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主動質疑能力,是教學的目標,案例教學可以作為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實踐活動,較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和主觀能動性。案例教學把書本知識和學生自身特點融為一體,能讓學生運用專業(yè)知識去分析自己的人格特點及成長經歷,案例教學以課堂分析討論、小組學習、解決問題作為主要途徑,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在學習過程中較好地體現主動性。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目前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卻沒有提高。因此,可以在課堂中嘗試使用案例教學,實現把心理學知識應用在具體現象和人格特征的分析中。分析討論的過程是可以極大地鍛煉學生應變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發(fā)現問題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過程,可以提高學生專業(yè)水平,從而,為專業(yè)學習提供保障。新課程倡導以教師為主導,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案例教學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加強教學相長的體驗。

二、人格心理學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

教學過程中為包頭醫(yī)學院醫(yī)學心理學專業(yè)學生選用鄭雪主編的《人格心理學》,該教材系統(tǒng)性強,各個理論流派知識連貫,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筆者基于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理念,把教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專業(yè)知識的講解,第二部分為案例教學。案例教學的作用是服務于專業(yè)知識的講授,使專業(yè)知識更加形象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一)選取案例

人格心理學的案例可以選取學生個人成長經歷的生活事件,也可以是個體特點的自我剖析,還可以是對學生影響較大的創(chuàng)傷性事件。同時,我們在課堂上要強調,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都應該遵守“保密原則”,對每一位學生提供的案例,只供課堂學習,不能私下議論,更不能傳播,同時對每一個案例,在課堂前需經學生同意作為教學個案,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共同學習討論,在討論中使用的案例不是隨意列舉的例子,而應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在尊重個案學生本意的前提下,可以進一步設計研討的事例。案例運用得當,可以幫助學生應用知識,提高技能,還能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人格特點。

(二)呈現案例

選好合適的案例后,就要把它呈現在課堂上。人格心理學案例大多采用自我剖析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己描述具體事件發(fā)生時間、過程、當時的心理感受,以及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再次提及此事件時的感受。通過學生自己描述,可以觀察學生的聲音、表情、語言和動作,甚至一部分學生在陳述案例時痛哭流涕或欲言又止,通過這樣一系列微表情和語言都能讓學生們更準確地體會這個案例,更好地分析個體的心理過程。同時,這樣的釋放和傾訴也能讓案例本人得到一定的心理疏導,許多壓抑在心里的問題隨著傾訴逐漸釋懷,反而能讓案例本人在這件事件中的陰影消失。這類案例分析安排的時間應該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之后,這樣在鞏固課本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進行知識的應用具體化,能讓學生把兩者統(tǒng)一起來。

(三)指導分析

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個人案例,同學們未必把握個案的核心內容,也不能快速分析個人的個性特點,這也是個體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它通過教師啟發(fā)性指導,利用開放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分析個案描述的事件與個人人格特點的相關性,進而引發(fā)學生主動地思考自己的心理特點。

(四)課堂討論

討論是案例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檢驗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情況、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參照對比,進行自我分析的有效手段。課堂討論一般按人數劃分為若干小組并讓每名小組成員把自己的思考、觀點、疑惑都表達出來,然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們主動性和參與性。課堂討論的過程是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個案討論中了解別人的觀點,學會理解個體的心理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和思考方式。在討論過程中,需要教師管理課堂,根據學生討論情況及時指導,使學生始終圍繞個案進行討論分析,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完全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縱深分析,拓展廣度,盡量避免表露教師的觀點,以免給學生過多的心理暗示。

(五)課堂

個案討論后,教師要及時給予總結,對學生表達的觀點、思考的方向進行分析,同時分析專業(yè)知識在個案中的運用,分析個案中顯示的個體的人格特點,并對相關人格特征及問題進行分析與辨別。教師在總結的過程中要及時肯定并回應學生,同時也要指出問題所在,這樣能使學生在參與案例的討論中,既有動力又有壓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案例教學在人格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選材不恰當

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案例需要教師和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這樣才能保證案例教學緊緊圍繞課堂知識點進行。如果案例選取不得當,那么在學生討論分析的過程中不能把個案和個人特點及專業(yè)知識聯系起來,不能正確地分析各種人格障礙,那么案例教學就失去了分析的意義。所以在對人格心理學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學案例的恰當性需要認真把握。

(二)教師和學生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管理課堂的能力在個案剖析中十分重要,在個案教學中,需要教師有耐心認真地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方式,而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往往因為授課時間有限,學時數有限、學生知識有限等缺少必要的引導。同時,人格心理學作為分析人的一門學科,在分析個體人格特點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痛哭、崩潰、發(fā)狂等心理焦躁的狀態(tài),給教師帶來不小的挑戰(zhàn),需要教師應對這些特殊情況,對一部分特殊案例和情緒失控的學生及時做出安排。同時學生也要改變只接受講授的方式,要調動自己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使自己成為課堂的一分子,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能力上有待提高。

四、結束語

在以探討人的個性形成的特點以及人格障礙為主線的人格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較好的方法,能讓學生體會不同的人格特點,在這些差異中,積累不同的案例素材,可以豐富他們的背景知識,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為以后心理學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麗娟.案例教學法在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丹東師專學報,,(4).

[2]張建育.案例教學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5).

[3]范蔚.我國人格心理學的發(fā)展與人格教育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3).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三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中文翻譯書名為《設計心理學》,更直白的英文翻譯實際上應該是《日常用品的設計原則》,但是譯者為什么要翻譯成《設計心理學》呢?這里面和心理學有什么關系呢?其實也很好理解,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地都會接觸各種各樣的日用品,比如門、電燈開關、電話、手機、冰箱、微波爐等,這些產品有的設計得好,有的設計的很糟糕,但是評判標準是什么?究竟一件產品怎么樣設計就算是好,怎么就算不好呢?這就涉及到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了,因為任何一個用品都是要被人所運用的,無論是直接使用還是間接使用,總之最終都是要和人產生一定的互動作用,如果用更專業(yè)一點的詞匯,就叫做“交互作用”。一件設計很好的產品一定與使用者在既有的心理模式上相一致,而設計很糟糕的產品正好相反,它不僅不能幫助用戶解決問題,還會給用戶造成麻煩,會讓用戶不知所措,甚至抓狂。《設計心理學》這本書的作者致力于通過此書向人們解釋,一個好的產品通常會具備哪些設計原則,而只有遵守了這些原則,才能設計出好的產品。

本書的第一篇推薦序言,名字叫“設計是無言的服務”,總結得很精辟。在解釋什么是“無言的服務”時,應該先弄懂什么是“有言的服務”。所謂“有言的服務”實際上也很好理解,就是需要有人親自在現場為用戶提供一種無形的幫助,比如接待人員、客戶中心的工作人員、禮儀小姐等是最常見的“有言的服務”,而“無言的服務”即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不需要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對產品的使用,一件產品設計得好與壞,不需要讓現場指導人員或者設計人員告訴使用者怎么做,而是由使用者自己體驗完成對產品的使用。“設計”可以產品實物為載體為使用者提供好的、方便的服務,也可以通過拙劣的產品使用方法為使用者提供糟糕的服務。這就是我認為的“設計是無言的服務”。

在作者的新版序言中,介紹了本書自出版以來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不斷地幫助設計人員改進產品的使用,通過幾個簡單的設計原則就把最本質的道理說了出來。雖然這本書出版較早,里面有些產品已經在現在過時了,但是產品的設計歷程中,那些有用的思考方式卻仍然值得借鑒,而且,雖然這本書討論的主要還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日用品,更偏向于“實體”,但是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已經大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新的高科技產品每天都在陸陸續(xù)續(xù)地被人們發(fā)明出來,有些產品的的確確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和便利,甚至有人預言,“未來之屋”這種全程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就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普及。手機客戶端中的各種應用程序、iphone 4、微博、微信等這些新的玩意也正在改變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

本書最重要的3個重點:

1、不是你的錯:這是對用戶說的話。即當你不能很好的使用一件產品的時候,不能就認為自比較愚蠢,而應該把這種錯誤歸罪給產品的設計人員。

2、設計原則:書中最有價值的論點——概念模式、可視性、匹配原則、反饋原則、限制因素、預設用途。

3、觀察力:通過本書可以學會如何觀察自己、觀察別人。同時在觀察的基礎之上要學會進行角色扮演(persona)。尤其是做產品的同學,要學會站在用戶的角度上看產品、設計產品。

這些新的高科技產品依然遵循著《設計心理學》這本書中所說的幾個原則,為什么?因為無論一件產品所用到的技術多么先進、多么高深,它終歸是要被用戶所使用的,如果一件產品不能實質性地解決用戶的問題,那么及時是再好的外觀設計和技術水平也無濟于事。產品的外觀在變,但是用戶的本質需求不變,而人們的需求來源于心理學中的馬斯洛理論,技術在變,但是人不變。技術是一種知識,而心理學是屬于跨領域的學科,是用來結識知識的知識,因此是一種更高級的、更貼近理性、更接近事物本質的一門學科,數學也是如此。這種幫助掌握知識的知識,更值得研究。心理學不僅是方法論(告訴你如何解決一些現實中的實際問題)的學科,而且也是認識論(幫會你更好地認識你周圍的世界)的學科,因此它是一門讓人變得聰明的學科,就像哲學一樣。所以這本書叫做《設計心理學》會更好,因為設計本身也是一門很跨學科的東西,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這種各樣的設計理念也在不斷的更新,但終歸都是為人服務,所以研究透徹人的心理模式是做好產品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質。

個人小總結:

研究產品最基本的步驟:舉例、抽象、類比、總結、實戰(zhàn)

具體到某一款產品上時:

第一,應該知道它是做什么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也就是先舉例說明一款產品;

第二,畫出這款產品的工作流程圖,抽象化得流程圖便于理解產品的各個模塊的工作原理,圖總是能比文字表達的更直觀、更清晰。這一步對應的就是抽象。

第三,之后就是類比,即競品分析,找一找與該款產品提供類似更能或者滿足相同用戶需求的產品有哪些。通過幾個維度,例如本質需求、功能點、易用性、可行性、成本、美觀度等一一做對比,從而發(fā)現為滿足的需求,對產品做以改進,彌補設計漏洞。這一步就是類比。

第四,通過競品分析,總結出需要保持的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更夠從別人的優(yōu)點中學到可以copy的東西(這里的抄襲不是簡單的表層性的、功能性的抄襲,而是概念性的抄襲),總結出有價值的,可以商業(yè)化的(或者說商業(yè)可行性)的東西。

第五,最后就是實踐,即做款獨具特色(pod),又保持原有的同類產品基本功能(pop),做一款綜合水平上超過群毆他競品的好產品來,從而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這就是實踐,做產品最需要的也是這個。

以上是我總結的做產品研究的基本步驟,還很菜呢。如果用更為簡練的表達來說明一款成功產品需要具備的哪幾個條件的話,那就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技術上具備可行性、產品上具備可用性(摘自《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中的一句話)。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四

本文就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以建筑與人的心理關系為例,探討了心理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指出應在建筑設計中遵循環(huán)境心理學手法,以達到預期效果。

建筑設計;心理學;人

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或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是人的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情感、意志、性格、意識傾向等心理現象的總稱。本文就以空間、光影、心理中的形象記憶為切入點對大教東4進行分析。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和高度表現出來。而建筑空間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的需要,運用各種建筑主要要素與形式構成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統(tǒng)稱。在感受大教東4的各種感官上,筆者表現出的是一種糾結的體驗。一方面,圓滑木質的課桌在嗅覺和觸覺上給人以舒適、適宜從事思考和伏案的筆頭工作的感覺;另一方面,窄長的桌面視覺體驗,又給筆者一種不利于正常的上課作業(yè)活動的感覺。

具體而言,就是桌面的寬度不利于課本、筆記本、文具等上課必備工具的正常擺放,且每人間隔的寬度不利于字跡書寫。為此,筆者對此桌面進行分析后了解到,其一,由于桌面長度較長,視覺對比顯得寬度窄;其二,桌面采用連成一排而非個體的獨立方式,給筆者一種私人領地受到侵占的感覺。故會有空間不利于正常上課作業(yè)的感覺。領域性是動物在自然環(huán)境中為取得繁衍生息等生存條件而圈定一定范圍的行為習慣,這里主要指在室內環(huán)境中學習不被干擾或妨礙的心理范圍。

人類學家赫爾在對動物的環(huán)境和行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人際距離的概念,根據人際關系的密切程度,行為特征將人際距離進行區(qū)分。而根據實地考察了解到,相鄰座位的人際距離在450mm之內,這樣的人際距離給人領域受到侵占的心理感覺。而工作間正常作業(yè)的桌面寬度的尺度標準為400~500mm,大教東4的桌面設計也不符合其基本工作作業(yè)尺度。人的空間知覺包括形狀、大小、距離、遠近、方位、方向、知覺,生理器官的信息接收和大腦的生理機制,又常依靠環(huán)境的幾種參照取得定性和定量的認識??臻g反映的開放性、封閉性、動感、靜感、險峻、雅秀、曠奧、幽靜,對人即客觀主體具有感染激發(fā)的作用。人的心理時空存在冗長、偏重、閉塞、壓抑、荒蕪、輕蔑、靈感等形式心理,可在環(huán)境設計中利用視錯覺進行心理調整。落實到具體建議而言,筆者想出的解決方案如下:在主體人的眼中,物理空間是有限的,而視覺空間、心理空間是無限的,形有斷而意相連。在距離遠近上采用在座位安排上兩人之間間隔一個空位,留下足夠的空間便于上課正常的作業(yè)活動,達到擴大空間感、減少壓抑感的效果。

與此同時,教學上則減少采用大教東4作為大課的上課場所選擇。根據人流特點以曲線形式的墻面把人流引向某個確定的方向,利用空間的靈活分隔,向人們暗示另一個空間的存在,使人在不經意中沿著一定的方向或路線從一個空間依次走向另一個空間,增強流動感和空間滯留性。

在座位安排上,教室的師生座位安排如果是半弧形則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欲望,但現實中,講臺與學生的座位達到半弧形的效果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根據現實條件,一方面,盡量擯棄后排的座位使用率,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鼓勵講師走下講臺與學生盡可能多的人為互動。

光與影的體驗和感受是直接和強烈的。對光影的感知主要是通過視覺獲得的,但是其他知覺可以感受到視覺看不到的光線。為此,筆者查閱光影方面的資料了解到,人們?yōu)榱四軌蚯逦厮伎?,對光影的感知依賴天氣的明暗變化和銳利的視覺。思考通常與空白的心智和非集中的視線結合在一起。沒有變化的明亮光線,如同均質和沒有變化的空間,它削弱了存在的體驗,抹去了場所的感覺,使想象變得遲鈍。

人的眼睛更適合微弱的光線,而非強烈的日光。在如今,光線似乎僅是數量問題,窗戶也失去了中介和調節(jié)、關閉與開放、內部與外部、私人與公共、陰影與光線這種二元世界的重要作用。首先,除了眼睛可以感受到的光線,皮膚也是感受陽光的重要器官,大教東4的玻璃頂蓋設計在晴天直射下方座位,會使皮膚產生灼熱的感覺。而福州的夏季又被冠以“四大火爐之首”,玻璃下方的座位成為教室的高溫區(qū)。

就小環(huán)境而言,不利于正常的室內作業(yè)活動。其次,就利于眼睛的健康和適合思考的光線而言,大教東4教室中偏后方的玻璃頂蓋設計,晴天有強烈的陽光照射,一方面光線不適合思考;另一方面,不利于眼睛的健康。最后,教室的窗戶設計上,采用了大面積的玻璃窗,更是剝奪了建筑的親切和私密性,在沒有窗簾遮擋的情況下,使得教室的環(huán)境給人一種“被迫生活在一種公共的環(huán)境中,本質上說就是我們被迫地離開了家園”的感覺。此設計忽略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本質,忘記了人們需要暗光的事實,忽略了微光可以給予人安詳的氣氛。

對于光影設計得不合理的部分,建議改造頂蓋的玻璃設計,即將玻璃換成不透光材質,解決陽光照射帶來的不舒適感。另一方面,光源強烈的地方給人的感覺往往是視覺的中心,會提升焦點和注意力。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腦對世界刺激的信息儲存。其分為動作記憶、情緒記憶、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其中,形象記憶是最普遍、通用的一種記憶形式。藍色給人憂郁的感覺,而藍白相間又喚起了筆者對醫(yī)院的記憶。藍白相間的病號服,白色的床單,藍色口罩的醫(yī)生,治療室玻璃治療室內的藍色窗簾。

人們具有記憶和想象場所的內在能力。感知、記憶和想象不斷地相互作用。而藍色窗簾和醫(yī)院相互聯系的想象在筆者的腦海種則不斷地交織,產生強烈的抗拒和不安全感,甚至可以回想起醫(yī)院里牙科的味道。教室中的色彩起著多方面的作用,有助于促進教學的活力,使環(huán)境更富于人情,避免了白墻黑板的冷漠感。

色彩作為一種環(huán)境語言,以一種信號的形態(tài)出現,對不同教室、不同場所的特征進行了表述。為了減少學生對陌生教室環(huán)境的疏離感,色彩能夠在復雜的教學空間中獨辟蹊徑,給學生提出現代教室的明確結構,從混亂的氛圍中脫穎而出。

對此,筆者調查了大學城的各個高校了解到,教室大部分都是整齊劃一的“工廠式灰色系”,而高等教育需要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工廠式灰色系”不免給人整齊劃一,統(tǒng)一的心理暗示,不利于思維的拓展延伸。木質的黃色與淺綠色的搭配則可以滿足冷靜的思考,避免僵化的思維考量。因此,建議窗簾的顏色選擇淺黃偏白的色系,而教室的墻壁刷成淺綠色。

心理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存在于建筑設計的每一個角落。通過調查北區(qū)教學樓大教東4這一小環(huán)境,筆者感受到的是知覺體驗的綜合性和全面性。這種糾結的體驗將建筑和空間作為一種動態(tài)的知覺,令筆者感受到建筑設計需要考慮的心理學細節(jié)是微小卻重要的。

[1]劉懷敏。人體工程應用與實訓[m]。東方出版中心,2011.

[2]沈克寧。建筑現象學[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3]陳喆。建筑倫理學[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道格拉斯山德圖奇。哈佛大學人文建筑之旅[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五

當前,我國的高層建筑外部造型設計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為目標,每棟高層都想表現自己,突出自我,而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整個城市顯得紛繁無序、生硬,建筑個體外部體量失衡,缺乏親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高層建筑的外部尺度的認真仔細推敲,因此,對高層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定義一下尺度,所謂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間范圍內,建筑的整體及各構成要素使人產生的感覺,是建筑物的整體或局部給人的大小印象與其真實大小之間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建筑形體的長度、寬度、整體與城市、整體與整體、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及對行為主體人產生的心理影響。講到尺度時應注意它與尺寸之間的區(qū)別,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實尺寸,而是表達一種關系及其給人的感覺,尺寸是用度量單位,如:公里、米、尺、厘米等對建筑物或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建筑及各構成要素的大小。不同的尺度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有的尺度使高層建筑顯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則使高層建筑顯得龐大或輕飄,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感受,由此可見,尺度在高層建筑設計中處于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

高層建筑設計中尺度的確難以把握,因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很容易根據經驗做出正確的判斷,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層建筑物的體量巨大,遠遠超出人的尺度。二是高層建筑物不同于日常用品,在建筑中有許多要素不是單純根據功能這一方面的因素來決定它們的大小和尺寸的,例如門,本來可以略高于人的尺度就可以了,但有的門出于別的考慮設計得很高,這些都會給辨認尺度帶來困難。

高層建筑設計時,不能只單單重視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創(chuàng)造,而應以人的尺度為參考系數,充分考慮人觀察視點、視距、視角,和高層建筑使用親近度,從宏觀的城市環(huán)境到微觀的材料質感的設計都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層建筑的外部尺度分為五種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體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細部尺度。

1、高層建筑設計中的外部尺度

1.1城市尺度

高層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機組成部分,因其體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點,對城市產生重大的影響。從對城市整體影響的角度來看,表現在高層建筑對城市天際輪廓線的影響,城市的天際輪廓線有實、虛之分,實的天際線即是建筑物的輪廓,虛的天際線是建筑物頂部之間連接的光滑曲線,高層建筑在城市天際線創(chuàng)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際輪廓線從一個城市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也是一座城市給一個進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層建筑尺度的確定應與整個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脫離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獨尊,不利于優(yōu)美、良好天際線的形成,直接影響到城市景觀。高層建筑對城市局部或部分產生的影響,是指從市內比較開闊的地方,如:廣場、干道、開放的水系和綠地所看到的天際線,也直接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際輪廓線不僅影響人從城市外圍所看的景觀,也直接影響到市內居民的生活與視覺觀賞。

高層建筑對城市各構成要素也產生重大的影響,高層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確定,也應充分地考慮該城市尺度、傳統(tǒng)文化,不當的尺度會對城市產生不良的影響,改變了城市傳統(tǒng)的歷史文化,也改變了原來城市各構成要素之間有機協(xié)調的比例關系,如:上海市,黃浦江可謂是城市一條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寬大、雄壯的氣勢。但由于東方明珠塔的建成,又過于靠近黃浦江,其他高層建筑也跟著靠近黃浦江建設,使黃浦江的尺度感變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壯,而改變了老上海的歷史與文化,從這一角度講,東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1.2整體尺度

整體尺度是指高層建筑各構成部分,如:裙房、主體和頂部等主要體塊之間的相互關系及給人的感覺。整體尺度是設計師十分注重的,關于建筑的整體尺度的均衡理論有許多種,但都強調整體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對一棟建筑物時,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該棟建筑物的秩序或規(guī)律,如果得到這一點,就會認為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這一點,人對該建筑物的感知就會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混亂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體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設計時要注意下面的兩點:

1.2.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協(xié)調

高層建筑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的——裙房、主體和頂部,也有些建筑在設計中加入了活躍元,以使整棟建筑造型生動活躍起來。一個造型美的高層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處理了這幾個部分之間的尺度關系,而這三個部分尺度的確定,應有一個統(tǒng)一的尺度參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層或幾層的高度作為參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參考系都不同,這樣易使整個建筑含糊、難以把握。

1.2.2高層建筑中各部分細部尺度應有層次性

高層建筑各部分細部尺度的劃分是建立在整體尺度的基礎上的,各個主要部分應有更細的劃分,尺度具有等級性,才能使各個部分造型構成豐富。尺度等級最高部分為高層建筑的某一整個部分(裙房、主體和頂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層高、開間的尺寸、窗戶、陽臺等這些為人們所熟知的尺寸,使人們觀察該建筑時很容易把握該部分的尺度大小。一般在最高和最低等級之間還有1~2個尺度等級,也不易過多,太多易使建筑造型復雜而難以把握。

1.3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層建筑臨街面的尺度對街道行人的視覺影響。這是人對高層建筑近距離的感知,也是高層建筑設計中重要的一環(huán)。臨近街道的高層建筑部分的尺度確定,主要考慮到街道行人的舒適度,高層建筑主體因為尺度過大,易向后退,使底層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減少了高層建筑對街道的壓迫感。例如:上海南京路兩邊的高層建筑置于后面,裙房置于前使兩側的建筑高度與街道的寬度的比例為1∶12,形成良好的購物環(huán)境。

為了保持街道空間及視覺的連續(xù)性,高層建筑臨街面應與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應。如:在新加坡老區(qū)和改建后的一條干道的兩側,為了不致造成新區(qū)高層和老區(qū)低層截然分開,沿新區(qū)一側作了和老區(qū)房屋高度相同中相似的裙房,高層稍后退,形態(tài)效果良好的對話關系。

1.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層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給人的感覺。這部分經常為使用者所接觸,也易被人們仔細觀察,也是人們對建筑直接感觸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設計應以人的`尺度為參考系,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大易使建筑缺少親近性,過小則減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猶如玩具。

在近人尺度處理中,應特別注意建筑底層及入口的柱子、墻面的尺度劃分,檐口、門、窗及裝飾的處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幾個部分更細。對入口部分及建筑周邊空間加以限定,創(chuàng)造一個由街道到建筑的過渡緩沖的空間,使人的心理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如:上海圖書館門前采用柱廊的形式,使出入館的人有一個過渡區(qū),這樣使建筑更具有近人及親人性。

1.5細部尺度

細部尺度是指高層建筑更細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質感。在生活中,有的事物我們喜歡觸摸,有的事物我們不喜歡觸摸——我們通過說“美妙”或“可怕”來對這些事物做出反應,形成人的視覺質感,建筑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運用不同材料的質感,來塑造建筑物,吸引人們親手去觸摸或至少取得同我們的眼睛親近感,或者換言之,通過質感產生一種視覺上優(yōu)美的感覺。勒。柯布西埃在拉托爾提建造的修道院是運用或者確切地說是留下大自然“印下”的質感的優(yōu)秀典范,這里的質感,也就是用斜撐制作在混凝土上留的木紋。

2、高層建筑外部尺度設計的原則

2.1建筑與城市環(huán)境在尺度上的統(tǒng)一

注意高層建筑布置對城市輪廓線的影響,因為在城市輪廓線的組織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因而它的布置應遵行有機統(tǒng)一的原則進行布置:(1)高層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為避免其相互干擾,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雖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間距適當,組成有關的構圖。也可以單棟高層建筑布置在道路轉彎處,以豐富行人的視覺觀賞。(2)若高層建筑彼此間毫無關系,隨處隨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則不會產生令人滿意的和諧整體。(3)高層建筑的頂部不應雷同或減少雷同,因為這會極大影響輪廓線的優(yōu)美感。

2.2同一高層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層建筑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建筑的城市尺度、整體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細部尺度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設計中要遵守尺度的統(tǒng)一性,不能把幾種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證高層建筑物與城市之間、整體與局部之間、局部與局部之間及與人之間保持良好的有機統(tǒng)一。

2.3高層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須有可識別性

高層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體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臺階、柱子、樓梯等來表示建筑物的體量。任意放大或縮小這些習慣的認知尺度部件就會造成錯覺,效果就不好。但有時往往要利用這種錯覺來求得特殊的效果。

3、結語

高層建筑的外部尺度影響因素很多,設計師在設計高層建筑中充分地把握各種尺度,結合人的尺度,滿足人的使用、觀賞的要求,必定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高層建筑外部造型。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六

包裝設計在產品的銷售中發(fā)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僅僅是包裝的作用,也是營銷的作用。精美的包裝設計無疑會讓產品增色不少,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提升產品的價值,同時體現了產品的品質,這是營銷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為人們購買商品時首先看到的是產品的外包裝,這是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在營銷中,尤其重視產品的外包裝。

作為包裝設計專業(yè)的教學或者是實踐,都應該從體現產品的質量和品質方面入手,注重設計的高質量。而在設計中,設計者的設計心理學決定了包裝的審美。設計心理學在設計實踐中發(fā)揮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設計心理學是研究用戶需要的學科,首先要了解用戶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建立用戶模型。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用戶使用流程,研究用戶使用過程中的相關信息。這是設計心理學在包裝設計方面的應用實踐。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用戶對設計的評價,這是總結經驗不斷進步的途徑。用戶的反饋和評價是對設計的考核和肯定,因此設計心理學要有用戶反饋的過程。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用戶的心理需求,研究用戶對產品的情感,建立起用戶情感模型。設計心理學是研究用戶對產品的審美學科,需要建立用戶審美模型的學科。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產品使用的環(huán)境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包裝設計,符合環(huán)境的要求,建立使用的環(huán)境模型等等。設計者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那么才能設計出良好的產品,滿足用戶的需要和提升產品的價值。

設計心理學也是心理學的一種,是在特定領域內的用戶心理研究的科學。設計心理學的建立融合了很多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法則。任何設計過程和實踐活動,其主角與核心都是人,人的心理也是設計心理的基礎。設計心理學是圍繞著人的心理和需求而進行的,比如說認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所以,我??在所涉及的基礎心理學理論來源方面要做好甄別和遴選,將設計知識和設計需求完整結合。

(一)設計中人和物之間的關系研究。所謂設計就是工業(yè)生產的一個門類,任何一門設計都是為人服務的,工業(yè)設計是工業(yè)生產活動的一種,是科學知識應用在生產實踐中的體現。社會是人和物共同組成的,人類的一切生產活動都是為了滿足需求而設計的。設計心理學就是探討人和物之間關系的學科,研究人對物的感受,人和物的關聯,由知覺――認知――動作等系列組成。產品的設計就要滿足人類這樣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對物的需求關系,研究如何規(guī)劃人和物之間的關系。

設計就是應用物來影響人的科學,設計人員要通過造型來規(guī)劃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也是知覺在設計中的應用??茖W合理的設計可以幫助人們在實踐中更加方便和舒適地使用產品。人們對審美的感受是設計心理學的一個因素。設計心理學是通過對知覺理論的研究和探索,研究產品設計中的基本要素,研究人與知覺之間的關系。

(二)設計構思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設計構思的過程是產品心理學的實踐過程,但是在設計構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過產品的極限,如果突破產品的極限,那么就改變了設計的實質而喪失了設計的意義。設計的過程是知覺的過程。首先我們視網膜上感受到信息是不同亮度的元素。我們在設計上要通過處理邊界處的亮度來突出棱邊,這個過程是形成二維草圖的過程。這個階段可以勾畫出物體之間的邊界線,畫出物體的輪廓和表面積。深度線索的元應用包括單眼線索和雙眼線索以及方位等因素,形成二維半的草圖。然后再利用物體之間的關系建構三維草圖。

(三)情緒反應過程的研究。一個人的情緒反應,包括反應和依賴兩個過程。包裝要把產品的形態(tài)表現出來,產品的包裝是吸引消費者的首要因素,精美的包裝可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所以在設計中,包裝圖案醒目是相當重要的,其中文字部分也必須要突出產品的性能和特點,能夠瞬間抓住消費者的視線,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好感。

消費者是一個綜合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程度、審美品位、消費特點等都不一樣,所以在設計包裝中要盡量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迎合大多數消費者心理需求。包裝的色彩、造型、圖案、材質是包裝設計的關鍵。

設計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產品的工業(yè)化生產過程離不開包裝的過程,包裝設計是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研究設計心理學,是做好設計教學和設計實踐的關鍵,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給予高度的重視。

[1]魏力敏,戴珊珊。論設計心理學在快速消費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2(07)。

[2]余建榮,韓春霞。淺析設計心理學在產品人性化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07)。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七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開始研究運用技術的力量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來改善學習。以下是“環(huán)境設計心理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隨著眾多高校新校區(qū)建設,大學校園的景觀規(guī)劃工作顯得日益重要。特別是現代大學校園空間較之老校區(qū)無論是在校園的教學、交往和生活等具體空間的設計上,還是從校園整體規(guī)劃的理念和模式上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如何能為師生在新的校園環(huán)境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成為每一個校園設計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環(huán)境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所處的物質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揭示各種環(huán)境條件下人的心理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就校園景觀設計而言,現代大學校園環(huán)境呈現出整體性、自然性、人文歷史性和綜合性等多種發(fā)展趨勢。

1.1校園環(huán)境的意象與體驗

意象指的是“對于曾經接觸的過事物在記憶中重現的形象”。校園意象則是在校園中不同使用者的行為與具體的校園環(huán)境產生相互作用,并在記憶中重現出某種場所的形象。這種具體的場所形象就可以稱為“校園認知地圖”。

1.2領域行為

與個人空間相對,領域是可見的,相對固定的、有明顯的邊界。領域性是指以個人或群體為滿足某種需要,擁有或占有一個場所或一個區(qū)域,并對其加以人格化和防衛(wèi)的行為模式。

1.3場所與參與性

環(huán)境最具體的說法是場所。很顯然場所不只是一個抽象的趣味概念而已。我們通常所指的場所一般是由具有物質的本質、形態(tài)、質感及色彩等具體的物所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物的總和決定了一種“環(huán)境的特性”,從而體現出某種場所的本質。

2.1重視校園意象營造

卡普蘭對環(huán)境偏好模型組織研究的結果表明,場所中的景觀要有易于辨識性。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隨著眾多大學新校區(qū)以及大學城的建成,其已經成為城市形態(tài)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F代大學校園類似城市中的區(qū)域,兩者都屬于中等尺度環(huán)境。一方面,從功能性要求來看,校園功能區(qū)域的劃分應明確,具有良好的方向感,使人能夠清晰地辨識校園中不同場所的方位,便于人們選擇最佳的路徑。同時,由于校園環(huán)境的特殊性,對于人文精神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失的。

2.2校園的中場所精神

景觀設計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與建筑更加注重內部空間的設計與使用相比,景觀空間的邊界劃分則相對模糊,想準確地表達出對某個空間場所的感受有一定的困難。

現代大學無論是校園面積還是在校生數量都比之前有了很大增加,這就意味著師生在校園不同的場所環(huán)境下參與活動的機會大大提高。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一書中將人們常見的活動分為必要性活動、自發(fā)性活動、社會性活動三類。而這三類活動都會受到周邊場所環(huán)境或大或小的影響。作為校園活動的場所空間,無論是室內還是戶外,每天都要容納不同的群體在其中進行多種活動,注重校園場所的環(huán)境質量,提升人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校園中的場所具有真正的意義。沈陽建筑大學校園中獨特的稻田景觀正是這樣一處具有良好景觀效應的校園戶外空間場所設計。設計師巧妙地運用了原有農業(yè)用地的良好種植條件,使用當地鄉(xiāng)土植物作為基本的景觀構成元素,隨著季節(jié)交替,景觀也隨之產生豐富的變化。不僅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態(tài)景觀效果,也使人與自然的關系恰當的融合到校園的整體環(huán)境之中,激發(fā)了人們在其中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沈陽建筑大學的師生根據季節(jié)變換組織插秧、收割等活動,并邀當地的中小學生參觀稻田景觀,充分體現了參與性在場所空間中的不可或缺。

2.3明確校園的使用人群

在大學校園中人的基本行為大致可分為:學習、研究、活動、生活四種類型,而產生這些行為對環(huán)境的需求各不相同,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與心理發(fā)展理論,需求層次欲高所涉及的社會環(huán)境欲廣。而心理學家列文則指出,人的行為是人的需要和環(huán)境兩個變量的函數,行為是人自身動機或需要作出的反映,其受到周圍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例如,具體功能性的使用更多是涉及到不同類型建筑的內部空間,而交往、運動則可能更多地使用戶外空間??梢姡臻g影響著人的種種活動,并對人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現代大學校園空間結構組織日益復雜,校園景觀設計也成為了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如何營造出符合師生需要的校園環(huán)境無論是對于設計人員還是以后的使用者都具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校園景觀在整體規(guī)劃設計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校園環(huán)境對師生行為模式的影響,充分了解在不同環(huán)境、空間、場所中的行為特征和行為規(guī)律。從師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營造宜人的校園空間環(huán)境。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八

設計心理學已完全介入到現代設計藝術中。在電影《催眠大師》中,基于設計心理學的歐普藝術圖形和漸變、發(fā)射、近似構成圖形被數十次應用,且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作品中應用的設計心理圖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設計心理學圖形《催眠大師》

在《催眠大師》這部作品中,布景精心、光效細致、情節(jié)上的邏輯推理性較強,是一部國產片中難得的佳作。其深入推敲的各個細節(jié)中,設計心理學上的成功應用也是將影片打造成功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影片的平面設計中,圖形恰到好處的應用,成為作品中的一個匠心之處。

1、歐普藝術圖形的應用歐普藝術圖形主要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幾何形體的復雜排列、對比、交錯和重疊等手法造成各種形狀和色彩的騷動,有節(jié)奏的或變化不定的活動的感覺,給人以視覺錯亂的印象。其帶來的視知覺上的運動感和閃爍感,可以使人產生眩暈的光效感和視幻效果。在作品中,這種圖形被應用了二十多處。其給人帶來的設計心理感受,既符合作品的整體格調,也配合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道具。

2、發(fā)射、漸變與近似圖形的應用發(fā)射、漸變與近似的構成形式是現代構成中的幾個基本方式。除了上述的歐普藝術圖形外,這三種構成方式形成的圖形,也在很多場景中起到了暗示作用,幫助劇情進行鋪墊。例如女主角等候男主角時所注視的鐘表,衛(wèi)生間中進行多次分割的鏡子等等,這些道具的布置和安排使用的都是發(fā)射、漸變與近似構成原理所設計的作品。

作品中,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構成方式設計的藝術作品,其形成的設計心理學作用,都是有一定共同之處的。通過巧妙構思、精心設計的具有設計心理意義的作品,都能夠引起視網膜的刺激、震動和對其他視覺的混合、重疊等強烈反應,使人產生一定的進深感、空間感,甚至是錯視。

作品中圖形以動態(tài)和靜態(tài)兩種方式出現,動態(tài)形式主要出現在片頭部分,而靜態(tài)形式多以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方式出現在片中場景的布置上。

1、片頭中的應用片頭的設計采用了大量的靜態(tài)圖形進行漸隱式變幻編輯,其中包括大腦結構圖和腦外科手術圖等。但出現最多的還是上述四種類型的圖形。例如發(fā)射狀態(tài)的螺旋圖案、發(fā)射狀態(tài)的鐘表圖案以及發(fā)射狀態(tài)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齒輪圖案等。還有近似構成的宇宙星空的畫面,由點組成的波動起伏的畫面等,這讓人產生聯想,無論是時間的流動、星空的流動,甚至世界的流動等,近似與漸變同時存在的玻璃彈珠、抽象圖案的畫面等,這些畫面既串聯了故事情節(jié),又暗示了很多發(fā)展線索,同時留給觀眾極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2、場景布置中的應用雖然影片中,光線設置較為昏暗,但這些賦予設計心理學意義的圖形卻依然突出明了,正是在這些昏暗的光線下,圖形顯示出了更多的神秘性和可探索性。場景的布置上多次出現了前文中分析的四種類型的圖形,其中包括男主角授課時課件中的圖案。男主角工作場所辦公室天花板的吊燈,辦公室墻上的兩款不同樣式的鐘表,辦公桌旁放置的壁畫,辦公室沙發(fā)后上方的壁畫,壁柜上方的壁畫,墻上的壁畫,辦公桌后方的腦ct圖,以及地板上的圖案(雖然地板圖案為重復構成結構,但幾何形在二維平面上的延展,建立起了炫目而又迷惑的三維空間。加之地板的透視關系,重復構成也演變成了發(fā)射構成)。水晶玻璃杯及金屬質感的茶壺茶杯。催眠過程中女主角進入催眠后打開的一扇厚重的門,進入催眠狀態(tài)后由樓梯構成的三層以上的發(fā)射狀態(tài)的天井。等候大廳壁燈發(fā)出的光線,等候大廳的鐘表和地板,衛(wèi)生間內的鏡子等等。其中等候大廳的地板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一是由于其面積最大,對比強烈;二是該地點為多次關鍵情節(jié)轉換的地點;三是由于該圖形基本由各種三角形構成,而三角形有指示方向的作用,因此能起到指導人視線流程,起到旋轉律動的視覺效應。

3、文字設計和電影海報設計中的應用文字是平面設計中的重要關鍵要素。掌握了文字的編排設計,平面設計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催眠大師》中,無論開始還是結局,都不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只是相比較而言,男主角的心理較之前更加健康了一些。正如《西游記》中的對白一般:天地本不全,何以要求全?因此,作品中并未勉強出現圓滿結局,故者已去,生者如斯。也許正是這種不完整,才更能體現出人們內心的堅毅和勇敢。在文字設計上,也以一種不完整的殘缺文字來進行設計。有數據統(tǒng)計,如果將文字進行橫向與縱向劃分,只有遮擋文字的右下角,其識別率才最高。在這部作品中,正是采用了這種方法,進行了體現作品精神內涵的文字設計,達到了字情結合的目的。這種設計被應用在電影海報和片頭中,電影的名字,導演、主角及全部工作人員的名字皆采用了這種設計方法,與全部的劇情進行了意會性的呼應。

在海報設計中,漸變和近似構成是主要的構成方式。海報中男女主角的面部仿佛被棱鏡分割映射,將原本完整的臉進行了分離裂變,借用這種方式來達到劇情中雙方亦醫(yī)亦患的雙重平等關系。在另一幅海報中,背景中是不斷深遠的發(fā)射狀態(tài)的螺旋漩渦,這也仿佛將人拖拽到無比遙遠的黑暗中。在文字方面,除中文漢字的設計外,英文部分也進行了幻影式的裝飾變化。圖形與文字的雙重創(chuàng)造,都使人們對這部心理學影片產生了好奇心和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基于上述分析,歐普藝術圖形以及發(fā)射、漸變、近似構成方式的圖形,完全是建立在設計心理學上的本片中的尤為重要的視覺要素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設計心理學圖形劃分了整個作品情緒,形成了作品基調在整個畫面色彩的選擇和音樂風格的配合上,設計心理學圖形已經完全控制住《催眠大師》的電影情緒。人們不會將其歸納為喜劇片或愛情片或動作片,而會將其判斷為劇情、推理情緒,心理學探索和少量的驚悚情緒,從而幫助觀眾對這部電影作品有正確的心理期待。

2、設計心理學圖形奠定了撲朔迷離的劇情基礎該片應用的全部設計心理學圖形都在影射著迷一般的劇情。該片在敘事方法上設計為插敘和倒敘。在情節(jié)上兩位主角的角色也是進行了最大化翻轉??芍^矛盾突出、結構復雜、線索眾多。因此,圖形中奇幻而律動的氣息,奠定了劇情中非常規(guī)感受和平庸情節(jié)的基礎。

3、設計心理學圖形渲染了作品中的空間環(huán)境片中主要的拍攝場地都在男主角的辦公環(huán)境里。這些設計心理學圖形被布置在天花板、地板、墻壁的各個地方,可謂男女主角都處在一個圖形的世界里,被圖形所包圍著。這些圖形雖然由簡單的幾何形構成,但卻似一種精神語言,組織了人們的視覺中心,形成了一個秩序空間,將圖形中的奇妙感覺,與空間和劇情緊緊聯系了起來。

4、設計心理學圖形映射了作品中心理學的學科特殊性心理學建立在很多學科的基礎上,但卻沒有哪一個學科能夠完全將心理學知識解析清楚明白。越是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其復雜性就越高。也正因為如此,對心理學的探索一直有更多學科、更多領域中的力量加入進來,都在試圖對其進行更加正確的研究和解釋。目前,心理學被認為是人類科學研究領域中最難以攻克的難題之一,可見心理學的研究難度和復雜程度。無論是專業(yè)人員還是愛好者,都對心理學及其相關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盡管這個學科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也依然抵擋不了它帶給人們的無限神秘感和特有的神奇魅力。而片中采用的設計心理學圖形有些甚至讓人產生閃爍不定的視幻覺,那些富有韻律的無限力量,仿佛要把人們拉入一個未知世界。圖形中蘊含的吸引力和無名的危機感,正和人們對心理學特殊性的認知感受一致。

5、設計心理學圖形更喻示了心理學工作的研究難度與復雜程度盡管心理學科研究的范疇如此龐大,不能輕易取得定論。但人類畢竟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能夠利用心理學知識,去幫助一些能力范圍內能夠幫助的人。但其難度和復雜程度也是可以想見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進化,神經進化或心理進化都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從很多數據可以得出這一結論。由此,無論是心理學工作者或面對的工作對象,或工作本身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變得更加困難和復雜。而設計心理學圖形中的視幻藝術,產生錯覺的律動感、閃爍不定的眩暈感、眼花繚亂卻又漸進或漸遠的感受,正符合心理學的種種特性,二者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基于設計心理學的現代設計藝術,已融入設計作品中,融入人們的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并且它將會在更廣闊的領域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路希-史密斯。歐普藝術和動力藝術[j]。世界美術,1990(4)

[3]祝海珊。論歐普藝術在招貼設計中的形式探究[j]。裝飾,2011(1)

設計心理學論文篇九

尤其是導語的最后一句,設計是一種平衡與和諧,光有藝術美只能是畫,只有易用性只是一個普通的東西,缺乏美感。全書著重強調易用性,關注用戶的心理需求。例子:諾曼門,當用戶站在一扇門前,不知道是推還是拉打開門,這樣的門就是諾曼門。設計師設計門的時候也許注意到門擺在面前很美,然而沒有關注使用者的需求,這樣的門是失敗的。

設計實際是一個交流過程,設計人員必須深入了解其交流對象,設計產品必須按照易理解性和易使用性的原則。何為易理解性和易使用性的原則?可以從兩方面說明:提供一個好的概念模型;可視性。何為概念模型,人們通過經驗等形成的模型為心理模型,當出示的產品給人們帶來的感受與自己心里形成的相同時,這個概念模型才是好的??梢曅裕慨斎藗兛匆娨粋€產品時,就知道如何操作,這樣的產品才是可視性比較好的。

舉個例子,為什么什么汽車卻比復雜的電話系統(tǒng)易學易用,因為汽車的可視性程度高,控制與被控制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匹配關系,每一個控制器通常只有單一的功能,因此信息反饋清晰快捷,整個系統(tǒng)易被用戶理解。

技術能使產品的功能增多,簡化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又同時把產品變得難學難用。所以,這也就突顯了設計師在其中的作用。技術進步帶來的矛盾不應當作為拙劣設計的借口,設計應該以用戶為中心。

然而當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如果出現錯誤時,用戶就會怪罪自己,而不是去懷疑產品的問題。這就牽扯到了用戶心理的問題。

1人們習慣于對外界事物加以解釋。當人們使用空調時,會覺得開的溫度越高,室溫就會升的越快。這就是一種錯誤的心理模型。

2找錯怪罪的對象,把自己的問題歸咎于環(huán)境,把別人的問題歸咎于性格。這也是用戶為什么遇到產品錯誤時,懷疑自己的問題。

3習以為常的無助感。在用戶使用產品時,多次出現錯誤時,就會陷入無助狀態(tài)。

4被教出來的無助感。當產品的設計糟糕時,容易使用戶發(fā)生誤解,再加上錯誤的心里模型不良的反饋,就會越來越無助。

以上就是人們使用產品會出現的狀況。當一個產品在人們眼前時,會執(zhí)行一系列動作。行動分為7個階段:首先用戶確定目標,即使用產品,中。然后確定動作的意圖,使用產品要干什么。明確行動的內容,怎么使用產品達到自己的目的。然后開始執(zhí)行。動作執(zhí)行后,會有一系列的反饋,即外部世界會有變化。用戶感知到了變化后,就嘗試去解釋,當然一些理所當然的變化就沒多在意。最后評估這次行動的結果,是否達到的目標使自己滿意。

【本文地址:http://gzsthw.cn/zuowen/1424169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